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2018)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
免责声明:本账号所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与引导,不保证正确性、有效性,也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只做设计制作思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策。在应用或参考本演示文稿中的任何信息时,应结合当前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强烈建议医疗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参考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
2050年
高医疗费用
2050
2035
1320亿
1630亿
药物治疗仍是临床OP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效的药物治 疗能够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治疗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 用药物和其他机制类药物
免责声明:本账号所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与引导,不保证正确性、有效性,也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只做设计制作思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策。在应用或参考本演示文稿中的任何信息时,应结合当前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强烈建议医疗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参考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
2
对于成年男性OP患者的初始治疗,需考虑骨折风险情况,推荐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或唑 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1a, A
3
对于 GIOP 患者的初始治疗,需考虑骨折风险情况,推荐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或唑来膦 酸)、地舒单抗或特立帕肽。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营养评估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 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 需求。
营养支持
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 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等,确保患者获得足 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 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同时,注意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 、高脂肪的食物,以预防心血管 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02
加强培训与教育
03
实施质量监控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围术期护理的认识和 技能水平。
对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监控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 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关注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护理团队组建与培训
组建专业护理团队
包括骨科专科护士、手术室护士 、康复护士等,确保围术期护理 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培训护理团队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的 特点和难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围术期护理计划制定
01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 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
并发症多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疾 病,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导致各种并发 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 等。
围术期护理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手术耐受性
通过围术期护理,可以改 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手 术耐受性。
高效。
提升患者满意度
03
通过规范的护理行为和优化的护理流程,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
共识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为骨科手术后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管理指导。
背景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管理对于患者的愈后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
在中国,目前缺乏针对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的明确指导。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
专家共识,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方法
我们通过对现有文献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专家讨论
和共识形成的方式,制定了本文档中的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
管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内容
1. 术前评估: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手术难度等,以确定适当的康复管理计划。
2.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以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
3. 早期康复训练:在手术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步态训练和肌力锻炼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4. 术后教育和指导: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饮食调整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过程。
5. 康复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及时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管理计划。
结论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对于提升骨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这份专家共识能够在中国的骨科康复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患者的康复带来积极的影响。
请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为专家共识,并不代表法律建议。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一)时间分类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3期:早期感染(<2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延迟期感染(2〜10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慢性期感染(>10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0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风险高,术中管理主 要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团队成员应了解相关内容, 包括麻醉方式,术前器官功能评估与优化、术后 镇痛及恶心等不适的对症治疗是否具有潜在风险 (表5),共同制定最佳决策,监测不良反应,老年 患者术中面临的风险和术中管理的难易在相当大 程度上取决于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的一个阶段,衰弱患者在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如心脑血管意外、感染、血栓、谵妄等),是手术 不良并发症的首位独立风险因素。对于衰弱老年患者,非急症择期手术是否有必要进行需充分考虑利弊和相关 风险,建议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团队干预,预防潜在不良事件,以保证安全转诊。
2.7 药物 老年患者往往有多重用药(用药≥5种),术前应对全部用药进行核查,纠正或择期纠正不合理用药,规律
4.2 预防肺部并发症 注意肺部体征和吞咽情况,术后抬高床头,早期坐起及下地活动。
4.3 跌倒和坠床 老年患者术后功能状态常较术前变差,加之医院环境陌生,容易发生跌倒,因此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地
活动时,应注意看护、预防跌倒和坠床。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意识状态,是否有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是否需 要频繁如厕,是否行动不便或有步态异常,是否使用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是否有视力障碍等。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应注意进食情况,根据进食量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2.11.5 血红蛋白
严重贫血患者可考虑术前纠正贫血。骨科髋部骨折患者,因股骨近端髓腔内隐形出血,外伤后每日血红蛋 白可变化很大,且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血红蛋白降低不成比例,应引起足够重视。
中外指南对于骨松性骨折中钙剂的推荐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流程图1
-49.25%
p<0.0001 vs 基线
-47.23%
p<0.0001 vs 基线
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30例2013.12至2014.11期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8 例绝经后女性及2例男性)。所有患者均实行保守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镇 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口服伊班膦酸钠(150mg/次, 每月1次)或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次,每周1次);口服元素钙(1000mg/天) 和维生素D3(60000IU/周)及维生素C(100mg/天)。每3个月评估患者背痛情 况(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放射学和血液 学相关参数,为期9个月。旨在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
中外指南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钙剂的推荐
Take Home Message: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致推荐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以钙剂为基础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钙剂适宜与不同类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联合使用 应尽早、全程、足剂量进行钙剂补充
中外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密集更新: 愈凸显其在骨科领域重要地位
中国指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的四大原则之一
2018《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 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1
2018《骨质疏松性骨折 围手术期干预指南》2
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疗指南》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
中外指南: 一致推荐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以钙剂为基础的抗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AAOS: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EMAS:欧洲女性与男性更年期协会 KSBMR:韩国骨矿物研究学会 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FFORT:欧洲联邦国家骨科及创伤学会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21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3;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4;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5;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7△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126.com注: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1-375.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rt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5,8(5):371-375.·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邱贵兴1裴福兴2△胡侦明3△唐佩福4△薛庆云5△杨惠林6△陶天遵7△赵宇1△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一)骨质疏松症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2.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3.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4.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5.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6.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类型,致死、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大。
近年来,国际上在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方面已有很多研究和进展,而我国目前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共识。
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制定本老年髋部骨折诊疗的专家共识。
一、概述本共识针对年龄≥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
造成这些骨折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是其他伴随疾病导致患者摔倒的风险增高。
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影响巨大,包括:死亡率增加、活动水平和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不能回到受伤前的生活环境、需要更高的看护级别、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增高。
髋部骨折后1年的死亡率约为30%,其中约1/3是由骨折直接引起的。
虽然近年来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是令患者及家属担心和害怕、给医护人员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的一类损伤。
二、流行病学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持续40年的高速老龄化时期,这将使我国人口转向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75~84岁人群在10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7%。
在唐山地区进行的调查发现,199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6.08%,到2010年增长至14.08%,与此同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在男性人群中增长85%,在女性人群中增长306%。
1996年全球新发老年髋部骨折约170万例,预计到2050年全球新发病例将高达630万例。
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花费巨大,美国每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第1年的直接医疗花费约为4万美元。
国内文献报道北京地区近2年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人均治疗费用为5.5~6.5万元。
除了直接医疗花费外,还可能有很多其他花费,如继发的长期医疗费用、照料护理费、家庭改造费等。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治疗论文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特点。
方法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例,共23个椎体。
积极术前准备、治疗合并症,术中严密监测、防范并发症,术后监护及个体化功能锻炼。
结果全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1-3d内疼痛全部消失,少量骨水泥向椎旁侧方软组织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2例,无其他并发症,疗效显著。
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对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极具重要。
[关键词] 骨质疏松;并发症;围手术期治疗[中图分类号] r68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73-0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日渐增多且大都是高龄老人。
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伴发全身疾病增多,对手术耐受性降低,风险加大,因此,围手术期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本组从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共18例(23个椎体),由于重视围手术期治疗,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4例,女1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4例,年龄66-90(76.4±2.8)岁。
骨折部位:t11-l3,共23个椎体,单椎体15例,双椎体2例,四椎体1例,3例为陈旧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原位新样骨折。
致伤原因为跌伤或轻微暴力。
伤后有腰背痛,局部叩痛,无脊髓损伤征象。
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检查确认有新鲜骨折迹象。
无手术禁忌证。
入院时合并骨盆骨折、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1例,高血压、右腓骨骨折1例,糖尿病1例,慢支肺气肿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术前检查存在的问题,积极治疗内外科合并症。
全身情况较差者应予支持、纠正贫血、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1]。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9月第20卷第9期Chin J Osteoporos,September 2014,Vol 20,No.9Published online www. wanfangdate. com. c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7108. 2014. 09. 001 1007编者按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开展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
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
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
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立。
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
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第三稿·2014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组长张智海刘忠厚李娜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蓝旭李士春杨鸿兵喻恒峰汤光宇张伟姚伟武李绍林彭俊红周晟周劲松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张智海) ;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刘忠厚) ; 北京积水潭医院( 李娜) ;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 张萌萌) ; 上海市第六医院( 黄琪仁姚伟武) ;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 309医院) ( 马远征王亮)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刘勇)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刘新宇) ; 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 朱钧) ; 兰州军区总医院( 蓝旭) ; 北京石景山医院( 李士春) ; 北京密云中医院( 杨鸿兵) ; 江西省人民医院( 喻恒峰)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汤光宇) ; 河北省三院( 张伟)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李绍林) ; 武汉市普爱医院( 彭俊红) ; 甘肃省中医院( 周晟) ; 成都军区总医院( 周劲松)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7108( 2014) 09-1007-04摘要: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生活调养
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应注意生活调养,包括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等。
04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常用中药及方剂
01
常用单味中药
淫羊藿、补骨脂、骨碎补、女贞 子、菟丝子等。
02
03
常用复方制剂
中药汤剂
仙灵骨葆胶囊、骨疏康颗粒、金 天格胶囊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可 辨证选用补肾壮骨、益气养血、 活血化瘀等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价
疼痛缓解
针灸治疗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骨密度改善
针灸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 度,降低骨折风险。
全身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还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如乏力、腰膝酸 软等。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师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在进行推拿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患 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以避免因 推拿手法过重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
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
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个体化治疗
推拿治疗时应控制力度,避免过 重的手法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
控制力度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 应,如出现疼痛加重、局部肿胀等 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
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 劳累等。
针灸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 严重心脏病患者等,需谨慎选择或避免使用针灸治疗。
06
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率高达50%,术后1年致死率可达28%~3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绝对数量将激增。
预计到205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130万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手术治疗及多学科协作管理可减少骨折断端出血、缓解疼痛,尽早恢复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已成为老年髋部骨折公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及管理模式,但由于高龄、衰弱、合并症等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降低围术期风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护理作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但年龄所致的身体机能下降、疾病所致的功能损伤、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难度增加,且现有指南或共识多关注手术、麻醉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问题],对护理问题的关注较少,同时国内缺乏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规范。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共识证据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强度参考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1、健康教育推荐意见1: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推荐强度:强;证据等级:A)。
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和照护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获得信任、理解及配合具有重要作用。
可通过口头、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住院流程、病情解释、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及术前康复训练指导等。
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抗骨质疏松治疗、跌倒预防、康复训练等。
因衰弱、骨质疏松、步态异常等原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跌倒及再骨折风险增加,95%的髋部骨折由跌倒导致,可使用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如Morse量表)评估患者跌倒发生风险,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患者髋部或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做好患者的跌倒及再骨折预防教育。
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专家共识黄宏兴;晁爱军;程群;孔西建;李盛华;刘康;梁江声;马勇;沈霖;史晓林;万雷;张志海;曾玉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专家共识委员会【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24(30)6【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约2.64亿人。
骨质疏松症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2%,具有患病率高、治疗费用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当前我国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骨质疏松防治需求,迫切需要规范化的指导文件,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要求。
基于此,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国内骨质疏松、老年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及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考专业指南及共识,结合我国具体的临床实践,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撰写了本专家共识,旨在提升我国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
【总页数】9页(P781-789)【作者】黄宏兴;晁爱军;程群;孔西建;李盛华;刘康;梁江声;马勇;沈霖;史晓林;万雷;张志海;曾玉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疗机构骨质疏松专科建设专家共识委员会【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天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5【相关文献】1.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3.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4.新生儿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5.儿童听力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王栋梁;方凡夫;刘昌胜;苏佳灿【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24(37)3【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发病隐匿、致死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
西医诊疗在诊断和手术方面存在优势,传统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恢复机体平衡,中西医协同诊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有效策略。
为推广中西医协同诊疗理念,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技术发展,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共识专家组,讨论并制订《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方面阐述中西医协同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9页(P242-250)【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王栋梁;方凡夫;刘昌胜;苏佳灿【作者单位】不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下肢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3.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4.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5.中西医协同新安医学特色诊疗专家共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30~46 g/L,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2018)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低能量暴力导致的骨折。
伴随我国进入老年社会,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快速升高,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高龄老年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患者骨量下降,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率相对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容易再发骨折。
围手术期处理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最重要环节,决定着治疗的成败,其处理原则、处理方法与一般常见骨折有共同之处,但也有特殊要点,推动骨质疏松性骨折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召集了国内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提供一个适合国情且规范标准、容易操作的治疗方案,有效提升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1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故属于脆性骨折。
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
据统计,全世界每3 s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后约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将会罹患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
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前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2]。
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 约为269万例次,预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3]。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 高于前列腺癌[4-5]。
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治的特点及难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2)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3) 骨形成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4)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5)致残率、致死率较高;(6)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概率达20%。
治疗原则: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必须对其全身状况、器官功能、风险及预后做全面评估,实施手术或非手术的综合处理。
重视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骨质吸收迅速,骨代谢转换率高,为高转换型,治疗可考虑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可考虑联合应用骨形成促进剂,以改善骨微结构及促进骨量形成,降低再骨折风险。
22.1 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史、脆性骨折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2.1.1 临床表现无外伤或轻微外伤后,四肢长管状骨可伴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查体可有畸形、骨擦感、异常活动等;脊柱可有局部疼痛,查体可有局部深压痛、叩击痛等。
2.1.2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四肢骨可见骨折线,椎体可表现为压缩变形、终板凹陷。
CT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关节内骨折或椎管内占位。
MRI检查可用于四肢隐匿性骨折、轻度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新鲜与陈旧骨折的鉴别等。
骨扫描(SPECT/ECT)有助于与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鉴别诊断。
2.1.3 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通常采用T值进行诊断。
T值≥-1.0为骨量正常,-1.0 <T值<-2.5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2.5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5]。
2.1.4 实验室检查常规术前检查,必要时进行骨代谢检查。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是分别代表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的敏感性相对较好的2个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2.2 鉴别诊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及毒物;转移瘤;脊柱结核。
33.1 手术时机选择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由于患者在骨折围手术期需要制动,骨量易出现快速丢失,加重患者骨质疏松,易导致患者出现二次骨折,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制动的时间和方式,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骨折。
因此,骨折后需要迅速有效地止痛,尽快恢复患者活动能力,避免长时间的制动造成持续性骨丢失。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等各指南均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尽量早期接受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应当进行急诊手术处理。
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强度差,且常具有体弱多病、骨修复能力弱、手术安全性较差、内固定稳定性差、骨痂形成和成熟迟缓、再骨折风险高以及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
因此,术前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对患者全身状况、基础疾病、器官功能、风险及预后做全面评估,快速干预限制手术开展的老年人相关合并症,而不是等待所有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才进行手术。
术后使用DXA评估骨密度, 个体化补充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
加强宣教, 防止骨折术后跌倒引起再次骨折。
3.2 治疗方案选择3.2.1 髋部骨折利用优化标准流程决定手术方案: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首选松质骨螺钉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关节置换。
60岁以上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推荐内固定,关节置换作为内固定失败的备选方案。
60岁以上低能量损伤、或疲劳引起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强烈推荐关节置换。
移位股骨颈骨折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认知功能障碍,肌肉力量下降,活动量较少,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拟行关节置换时,推荐使用无骨水泥生物柄固定。
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推荐选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推荐选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强烈推荐股骨近端髓内钉。
注意事项:(1)除非患者健康情况很差或术中死亡的风险很高,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
(2)建议外伤24~48 h内手术,缩短从急诊到手术室时间。
(3)建议入院后予以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
(4)术前牵引不是必须,48 h内无法手术的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骨折可行牵引。
(5)高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低于80 g/L 推荐输血。
(6)出院后加强骨质疏松管理,确保骨质疏松治疗,出院后至少管理4周,预防再发骨折。
3.2.2 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无效,腰背部疼痛严重;全身条件差,不宜长期卧床治疗;压缩性骨折经非手术治疗不愈合;伴神经损伤症状及体征等。
手术方案选择:微创手术多种术式可供选择,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等,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开放手术:手术方式多为骨折开放复位、神经减压内固定术,适用于需要神经减压或矫形的患者。
注意事项:对骨水泥过敏者慎用PVP及PKP,且应重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患者多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对植入椎弓根螺钉的患者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骨水泥强化技术,加强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
3.2.3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二部分骨折;移位约5 mm的大结节骨折;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三部分骨折;年轻患者移位的肱骨外科颈四部分骨折。
手术方案选择:(1)内固定术包括多种术式可供选择,锁定钢板、髓内钉、经骨缝合技术等。
根据患者年龄、肩关节活动要求、骨质量、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于肱骨外科颈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遵循抬高肱骨头、头下充分植骨、利用固定肩袖和钢板缝线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2)关节置换术包括半肩置换和反肩置换,适用于70岁以上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或肱骨头血运破坏的患者。
关节面无法重建、结节骨质条件较好且相对年轻的患者,优先考虑半肩关节置换。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肩袖严重损伤、肩关节不稳、盂肱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失败,且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可考虑反肩置换。
注意事项:内固定的总体效果较肩关节置换效果好,应作为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
3.2.4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指征: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部分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骨折移位者;完全关节骨折。
手术方案选择:(1)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复位除关注关节面恢复平整及下尺桡关节的稳定外,还需重点关注桡骨高度、尺骨差异、掌倾角、尺偏角等解剖学测量指标的恢复。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首选掌侧入路,除外背侧Barton骨折及背侧骨质缺损需术中植骨者。
(2)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粉碎无法使用钉板系统固定。
注意事项:骨折复位后相对稳定,即可单纯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如骨折不稳定,用2~3枚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后再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
3.3 合并症的处理3.3.1 贫血术前应治疗慢性出血性原发疾病,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其他易引起出血或影响造血的药物[6],同时可应用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7-8]。
术中进行微创操作,可静脉或局部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XA)[9]。
术后采取减少出血的措施,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异体输血[10]。
3.3.2 冠心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常合并冠心病[11]。
其中Goldman指数是评估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风险的一种方法[12],对于年龄大于40岁,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其中Goldman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之间关系分别为0~5分危险性小于1%,6~12分危险性为7%,13~25分危险性为13%(死亡率为2%),大于26分危险性为78%(死亡率为56%)。
术前口服药常规应用到凌晨。
术后应加强监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避免术后高热及寒战带来的氧耗量增加。
3.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骨质疏松也是COPD患者肺外表现之一,主要与缺氧、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缺乏等有关[13]。
低氧可促进破骨细胞生成,增强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且与持续时间有关[14],建议维持血氧饱和度(SaO2)升至90%以上。
维生素D 是骨质疏松与COPD协同作用因子[15]。
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补充维生素 D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但日常维持剂量尚存争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