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集约化生产、城市垃圾等。
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污水灌溉等也会导致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
2. 污染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污染的农田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2. 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积累,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3. 城市垃圾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如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可能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排放、城市垃圾等污染源的监管,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积累。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
4.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已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应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土壤污染问题分析1. 主要污染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重金属是最为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有机物污染包括石油烃类、农药和化肥等,这些有机物对土壤造成严重损害。
而放射性物质则来自于核能设施事故、医疗废物等,对土壤造成辐射污染。
2. 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土壤污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导致饮用水的污染。
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土壤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农产品和饮用水等途径接触到受污染的土壤。
3. 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土壤总面积的1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占主要比例。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 溯源管理要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首先需要进行溯源管理。
对企业的排污管控,明确污染物的类型和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得到合理处理。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移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比如铁皮石斛、一枝黄花等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浅谈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0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0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淋洗
利用清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表面活性剂对土壤 中的污染物进行溶解,然后通过 收集系统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
出来。
土壤置换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未污染的土 壤进行置换,以降低土壤中污染
物的浓度。
热解吸
利用高温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 土壤中解吸出来,再通过冷凝等
培养良好习惯
合理分类垃圾,减少一次性塑 料制品使用,保护土地资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的案例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所致。这些因素导致 土壤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土壤污染防治的趋势
01
02
03
04
持续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 ,定期评估土壤质量,为防治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污染治理效
率和效果。
政策法规完善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 规,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违法
惩处力度。
多元共治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土壤污染防 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
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对政府和企业的建议
政府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建设项目, 确保企业合法合规排放;加大投入, 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和治理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企业
自觉履行环保责任,严格控制污染物 排放;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清洁生产 技术和工艺;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和修复工作。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结果,我国约有19%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农业用地受污染面积占总面积的1.21%,工业用地受污染面积占总面积的4.24%,建设用地受污染面积占总面积的6.47%,其他用地受污染面积占总面积的7.08%。
这些数据显示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1.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使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慢性中毒、癌症等严重疾病。
3.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业、工业、建设用地等领域的发展,还影响城市规划、招商引资等活动,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不合理使用等导致土壤污染。
2.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当:工业废弃物直接倾倒、散放,或者处理不当,均会造成土壤污染。
3.交通运输废气排放:交通运输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会附着到土壤上。
4.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不洁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时未能去除所有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构成土壤污染。
1.强化土壤环境监测:对各种用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土壤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和政策,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使用,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生产和使用的环保化。
3.加强环保技术创新:提高污染物治理、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安全、环保的科技成果。
4.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总之,要对土壤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环保技术创新,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合作治理的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和控制土壤污染。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乡结构的转变,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农业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全国有近一半的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主要的污染物质。
2. 水质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污染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农业排放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径流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一些农业产业化区域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时有发生。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畜禽养殖废气排放和农业机械尾气排放等各种因素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加剧。
1. 非合理施肥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往往不顾施肥时机、用量和品种,盲目施用化肥,导致了农田中污染物质的大量积累。
2. 过量农药使用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许多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
3.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直接导致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4. 农田水土流失由于土地的匍匐与水质的污染往往是伴随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发生的。
农业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会损害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农业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土地的肥力和水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护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能够通过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土壤、水体和大气受到污染。
2. 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发酵等措施,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
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药等。
2. 土壤污染的分布与影响我国土壤污染的分布广泛,涵盖了农田、城市、工业区等多个领域。
在农田地区,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在城市和工业区,由于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推进工业绿色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监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修复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对土壤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着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土壤是生命的基础,它的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等大量有毒物质排放到土壤中。
尤其是在化工、冶金、电镀、制革等行业,排放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土壤产生严重影响。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农药残留和化肥过量堆积,导致土壤污染。
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尿液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作用。
3. 城市垃圾填埋: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填埋后释放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4. 其他因素:包括地下储存的化学品泄漏、生活污水排放等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1. 影响农业生产: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使得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
2. 水源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随着水流向下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饮用水安全。
3. 生态环境破坏: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4. 危害人类健康:通过农产品、饮用水和呼吸等途径,人类暴露在污染的土壤中,会导致慢性中毒、免疫系统受损甚至导致癌症等疾病。
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 控制污染源头: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土壤中。
2. 绿化修复:采用绿色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收和积累有害物质来净化土壤,达到修复和改良土壤质量的目的。
3. 土壤修复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包括化学还原、物理隔离、生物降解等技术手段。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规范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探讨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提出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概况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铅、汞、镉等元素的超标。
这些污染物往往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2. 污染原因分析(1)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有害物质。
此外,农膜的广泛使用也对土壤造成“白色污染”。
(3)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电池等物质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 加强源头控制(1)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确保其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3)提高农膜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白色污染”。
3. 推进土壤修复治理(1)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降低污染物含量。
(2)建立土壤修复示范工程,推广成功的修复技术和模式。
4. 加强监测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
四、结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推进土壤修复治理和加强监测与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加大对土壤污染评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评估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技 术支持。
强化信息共享与数据互通
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与数据互通,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方法
物理修复技术
利用物理手段,如隔离、挥发、过滤等,去除污染物,实现土壤的净 化。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影响农产品质量
被污染的土壤生产的农产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 和土壤酶活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影响经济发展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 效益,同时也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污染的区域分布与特点
区域分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 区、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和交通 干线附近。
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 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 等特点。
03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制定严格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土 壤污染的标准和处罚措施,为土壤污染治理 提供法律保障。
化学修复技术
通过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中和等,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 性物质,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降解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其从土壤中去除。 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联合修复技术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修复 效果。
04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
02
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园区、农业农村、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等。
工业园区中的化工企业、矿山和电镀厂等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
农业农村中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也是导致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渗出,也会污染周围的土壤。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农药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植物生长受阻、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
为了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等。
还需要研发改进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土壤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加强土壤保护意识,改变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做法,将是未来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2. 正文2.1 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
工业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业生产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无机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得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等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也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建筑工地的废弃物、生活污水等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各种污染源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壤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程度较深,形成了复杂的土壤环境污染体系。
建立全面的土壤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1. 化学污染: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渗透导致土壤中有毒物质超标,如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危害土壤健康。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镉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进入土壤后难以被生物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改善农田环境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一)污染程度与分布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广泛存在,主要集中在一些矿产资源开采区、冶炼厂周边及工业密集区。
这些地区的农田土壤镉含量超标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二)污染成因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及大气沉降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冶炼厂、电池厂等企业的废水、废渣排放未经有效处理直接进入农田,导致土壤镉含量升高。
此外,大量施用磷肥和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也会增加土壤镉含量。
三、防治对策(一)政策法规方面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明确镉等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责任和处罚措施,为农田土壤镉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镉等重金属的排放。
(二)技术手段方面1. 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
2. 农业生态调控:通过合理施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农作物对镉的吸收,减少农产品中的镉含量。
(三)加强监管与宣传教育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企业和个人遵守法律法规,减少镉等重金属的排放。
2.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科普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农田土壤镉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
四、结论农田土壤镉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从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监管宣传等多方面的防治对策。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类型与原因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矿山开采、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弃物和农药等;农药残留污染则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
2. 污染现状与危害据统计,我国受污染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这些污染物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农作物中毒。
此外,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还应建立农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2. 推广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是防治农田土壤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施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休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对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
同时,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机理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镉污染尤为严重。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农田土壤,将长期滞留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污染程度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电池等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农田土壤镉含量往往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值,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2. 污染来源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大气沉降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尤其是含镉废水的排放和固体废物的堆放。
此外,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使农田土壤中的镉含量增加。
大气沉降也是不可忽视的污染途径,尤其是在工业区和城市周边地区。
3. 影响范围农田土壤镉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镉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伤,甚至导致“痛痛病”等严重疾病。
此外,镉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土壤质量。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含镉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对不达标的企业应采取限产、停产整顿等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镉的排放。
2.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是降低农田土壤镉含量的重要措施。
应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此外,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质量,降低灌溉水中的镉含量。
3.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已经受到镉污染的农田,应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根据污染程度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田被大规模占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也引发了对农田土壤污染状况的关注。
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的环境问题。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也是引人关注的话题。
一、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分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
重金属污染:长期的污染如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农业使用的化学品、燃料和农田重金属污染等是主要原因,导致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如铅、镉、铬、汞等。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污染普查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土壤重金属超标面积达到3204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1131平方公里,占到了超标面积的35.3%,其中镉、铬、铜等重金属超标率较高。
有机污染:是指化学物质、农药、化肥等对土壤进行多次、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污染物质的蓄积和累加。
其中的主要有农药、动植物废弃物、农家肥等。
有机物对土壤具有生物毒性、潜在毒性、持久性和迁移性,严重地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
二、防治农田土壤污染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管和管理,完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制度。
2.科学用地:遵循“适度规划、科学布局、集约利用、循环发展”的原则,根据土壤现状,科学用地,尽量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
3.绿色耕作:实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大力推广优质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4.加强监测:建立农田保护性监测体系,进行全面、长期、系统、动态的监测,维护农田土壤生态安全。
5.生态治理: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全面展开农田生态修复,恢复土壤自然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6.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环保农业,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结论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容忽视。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然后从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探讨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包括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在内的综合性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依然严峻。
从污染类型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主要涉及铅、汞、铬、镉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业活动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农药、染料等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
放射性污染则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主要来源于核设施事故和核废料的处理等。
从污染程度来看,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区域性、行业性和复合性等特点。
一些重工业城市、化工园区和矿区周边的土壤污染尤为严重,土壤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也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还存在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从污染影响来看,土壤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物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将介绍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主要污染物,同时探讨对土壤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的措施。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排放。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经过严格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废弃物,其中包括有害重金属、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
2. 农业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硬化和养分失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污染。
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 大气沉降和水体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沉降会进入土壤,水体污染也会通过地下水渗透到土壤中,这些都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污染。
上述种种污染源的存在,使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乃至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主要污染物我国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有机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农药、工业有机废物等,这些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以上主要污染物的存在,使我国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三、防治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当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以遏制污染行为。
2.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措施,引导企业和农户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农业,同时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力度。
3. 推进土壤修复。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土壤是国家的根基,是万物生长的摇篮。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分析污染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1. 污染类型与分布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工业密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有机物污染则多见于城市近郊和农业用地。
此外,农药残留污染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2. 污染程度与危害土壤污染程度因地区、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源不同而异。
严重污染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三、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和废水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冲刷、灌溉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3. 交通与生活垃圾交通尾气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也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 工业污染源控制严格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对重点污染行业和区域进行重点整治。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4. 生态修复与治理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土壤环境质量。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一、引言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农作物的重要生长环境,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粮食的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中的镉污染不仅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镉污染的来源土壤镉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等方面。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镉元素,过量施用这些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镉含量超标。
同时,工业废弃物的不规范排放和生活废水的不合理处理也会使镉污染加重。
2. 污染的地域分布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些重工业地区以及沿海地区。
像广东、福建、江苏、湖南、四川、湖北等省份的土壤镉污染程度较高。
这些地区的土壤镉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土壤镉污染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土壤镉污染会抑制作物的根系生长,导致植株的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
此外,镉还会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2.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土壤镉污染不仅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还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镉会积累在农产品的内部,超标的农产品富集了镉元素,食用后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中毒的风险。
此外,镉污染还会使农产品的口感、口感和口感等特征发生变化,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对策1.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土壤镉污染的监测体系,建立起相应的预警机制。
通过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预警镉污染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和控制污染的扩散。
2.优化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等措施,降低农业对土壤镉的添加量。
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2】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另外,基因的序列分析可揭示出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在污染治理研究中可用于生物基因组特殊区域或特异基因的测序。核酸探针检测技术以mR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能更灵敏地反映污染条件对生物的作用,反映变异水平高。
1.1.2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最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km2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km2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km2,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到1257km2,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
3. 2
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是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如何消除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以及放射性污染物已成为国际性难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希望之路:即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化合物的吸收、富集和转化能力把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残存的重金属污染物吸收、富集到植物体内,然后收获植物,通过焚烧等方法回一收重金属,由此减少进入土壤或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实现环境修复的目标。对于放射性污染物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填埋、土壤清洗、离子交换、螯合剂浸取、絮凝技术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对大面积低剂量放射性污染的去除率较高,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转化污染体(如土壤和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来达到清除核素、修复或治理目的。
1.3.3化肥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在施用的化肥中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氮肥和磷肥。如果氮肥施用过量%将导致土壤碳氮比变小,有机质分解加快、容重增大,理化性质变坏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则贪青徒长,抗病力下降。分解挥发后进入大气形成氮的氧化物,可破坏臭氧层。磷肥施用过量的主要危害是磷肥流失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磷肥中重金属杂质含量较多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化肥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以可溶性状态占主要比重,另外则是吸附和不容态。可溶性化肥成份,如NH4+、NO3-、PO43-等会因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而迁移和转化,一部分成份被农作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部分淋溶后流失进入水环境,还有一部分则挥发分解进入大气环境。
1.1.4病原微生物污染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菌和病毒等。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人类若直接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土壤,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影响;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则间接受到污染。
1.2
1.2.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2】。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1.3.2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共价键离子吸附、可溶性、难溶性三种状态【3】。迁移和转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物理化学迁移和转化,这主要是基于不同金属的吸附力的不同。例如对于粘土矿物几种不同金属的吸附力顺序是Gu>Pb>Ni>Co>Zn>Ba>Hg;蒙脱石:Pb2+>Cd2+>Ba2+>Mg2+>Hg2+;高岭石:Hg2+>Ca2+>Pb2+;有机胶体:Pb2+>Cu2+>Cd2+>Zn2+>Ca2+>Mg2+,以上规律会因土壤理化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一般是有机的吸附力大于无机的,高浓度吸附力大于低浓度的。由于吸附力的不同导致金属离子的迁移和转化。二是金属的化学沉淀和机械迁移。一些重金属进入土壤后,由于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而形成沉淀物,难溶于土壤溶液时,随地表径流排出土壤。三是生物迁移。重金属进入土壤后被生物吸收入体内利用或随生物的移动而迁出土壤。
2
2.1
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2.2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2.3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2.4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对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的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我国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阳市检出其含量在6~151g/kg。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
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土壤污染的一些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防治措施
1
1.1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4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3
3. 1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作为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酶降解污染物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4】。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的添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株投加到受污染的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生物修复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对受污染的介质(土壤、水体)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异位生物修复是指将被污染介质(土壤、水体)搬运和输送到它处进行生物修复处理。但是生物修复存在生物降解比较困难的局限性,因此.在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之前,应充分考虑微生物、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 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土壤污染治理及检测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修复性蛋白的基因正被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陆续分离出来。人们可以改造这些基因的结构,采用更强的启动子,或者选择生物量高的受体植物转移该修复性蛋白的基因,大幅度地提高转基因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速率和最高富集程度以及抗性水平,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超富集植物。
1.1.3放射性元素污染
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实验的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过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废渣。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质不可避免地随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放而污染土壤。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如科研表明,氡子体的辐射危害占人体所受的全部辐射危害的55%以上,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约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