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下肢筋伤

合集下载

中医筋伤学第六章膝部筋伤

中医筋伤学第六章膝部筋伤

第六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膝关节为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被髌骨构成,关节的稳定性由骨、韧带和肌肉来维持。

关节在运动状态中始终处于不稳定和不平衡之中,而人体总是在其中求得相对稳定和相对平衡。

因此,不能单从骨结构来认识关节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从关节的运动状态中,了解韧带和肌肉的稳定作用。

膝关节的胫、腓侧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在维持关节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关节囊也具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侧副韧带除具有防止膝内翻和膝外翻外,胫侧副韧带尚具有限制旋外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不仅可防止胫骨向前和向后滑动,而且还具有限制膝内翻、外翻和旋转的作用。

这两组韧带在膝关节伸直和完全屈曲时,处于紧张状态,可防止膝关节过伸和过屈。

(见图6~1,图6~2,图6~3,图6~4) 膝关节的韧带坚强柔韧,不易断裂。

在功能活动中,总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韧带保持紧张,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因韧带受神经支配,保持一定紧张度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膝关节附近肌群紧张,从而控制关节发生非生理性的异常活动。

膝关节的关节囊内面有滑膜覆盖,为人体最大的滑膜腔,髌上方为滑膜的反折部,对维护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将滑膜切除,势必影响关节功能。

内、外侧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关节间隙内,内侧半月板呈“C”形,其后半部连于胫侧副韧带,故前半部松弛,后半部固定,扭转外力易造成交界处损伤。

内侧半月板前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其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的无关节面处。

由于它的形状和附着点之间距离较大,故活动范围较小。

反之,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其前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的后方,其后角附着于髁间隆起的后方,前后二角的附着点比较接近,且外侧不与腓侧副韧带相连,因而外侧半月板比较活动。

正常膝关节有轻度外翻,胫骨外侧髁负重较大,故外侧半月板承受压力也较大。

中医筋伤学:筋伤的检查方法

中医筋伤学:筋伤的检查方法

特殊检查
3)旋颈试验 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 操作要领:患者取坐位,快速做仰头转颈动作。 如出现明显的头昏、头晕、视雾、闪光、呕吐或歪 倒,则为阳性。这可能是椎动脉突然发生扭曲,致血流 减少,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特殊检查
4)直腿抬高试验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两腿伸直。检查者用一手握 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 正常者可以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 若小于70°-90°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为 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60°-120°范围内则发生肩关节疼痛,再上举至180°反而 不痛,即为阳性。此特定区域的外展疼痛称为疼痛弧,提示 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特殊检查
2)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操作要领:患者屈肘90°,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
肘部,一手扶住腕部,嘱患者用力屈肘、外展、外旋 ,检查者拉前臂抗屈肘。若肱骨结节间沟处疼痛则 为阳性,提示肱头肌长头肌腱炎或肱二头肌腱滑脱 。
特殊检查
3)膝关节分离试验 又称膝关节侧副韧带牵拉试验。 操作要领:患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
小腿外展,另一手压住膝关节外侧向内侧推压。如膝关节内 侧发生疼痛和侧方活动即为阳性。说明胫侧副韧带损伤或断 裂。
特殊检查
4)抽屉试验 操作要领: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90°。检查者两手握
特殊检查
3)网球肘试验(Mill征) 操作要领:患者前臂于旋前位将桡腕关节屈曲再伸
肘时,由于桡侧腕伸肌张力增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 痛,即为阳性。
特殊检查
4)握拳尺偏试验 操作要领:患侧握拳,拇指握于掌心内。检查者一
手握患腕,一手将患腕向尺侧倾斜。若桡骨茎突部疼 痛即为阳性,多见于桡骨茎突腱鞘炎。

中医筋伤学(421页)

中医筋伤学(421页)
中医筋伤学
概论
• 1 筋伤学的概念 • 凡因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
原因造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
• 近日,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 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显示,认为经常腰酸背痛比例为62%, 慢性劳损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 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 高达50%,比如科技、新闻、广告、 办公室人员、教师、出租车司机、售货 员、家庭妇女等更是高发人群。
• 三、筋伤的并发症 • (一)撕脱性骨折 • (二)关节失稳或脱位 • (三)神经损伤 • (四)血管损伤 • (五)骨质疏松
筋伤的辨证诊断方法
• 一、问诊 • (一)主诉 • (二)问受伤的原因 • (三)问受伤时的姿势和部位 • (四)问受伤的时间
• (五)问疼痛 • (六)问肢体功能情况 • (七)问寒热 • (八)问昏迷
与远节指 骨平行
近 指 间 0100°远指间 0-80°


同上


腕 掌 关 与食指平 与拇指平 0-60°



下肢
关节
运动
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仰卧或侧卧, 对侧下肢伸 直
侧卧,被测 下肢在上
股骨大转子 同上
与身体纵轴 平行
同上
与股骨纵 轴平行
现代交通在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由此 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已成为对 人类生命安全威胁 最大的“世界第一公害”,全世界的交通事故伤 的人数也有逐渐增加趋势。在本世纪中全世界因 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400万,伤残者约数亿。 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约6万,伤者近20万, 创伤已成为国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前四位依次 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心血 管疾 病),而创伤中的半数为交通事故。故西方 把交通事故伤称为“发达社会疾病”。交通事故 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 压榨伤及跌打伤等。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第一节伤筋概论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筋的范围比较广泛,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患。

一、伤筋病因(一)外因外因主要指外力的伤害,与外感六淫之邪关系密切。

根据外力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持续劳损三种。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撞击、挫压、牵拉、扭转等均可引起急性伤筋;持续劳损可造成慢性伤筋。

某些长期、单调、反复的动作,积劳也可发生劳损伤筋。

伤筋之后,复感风、寒、湿邪,局部伤瘀挟痹,使伤筋病程较长,恢复缓慢,易转为慢性伤筋。

(二)内因伤筋的病因与患者年龄、体质、局部的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

小儿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

青壮年活动运动多,故筋肌断裂、撕裂伤较为常见。

而老年人气血虚弱、脏腑衰惫,则关节劳损、筋肌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

体质虚弱,稍过劳累,即感筋骨酸痛,易发劳损。

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或解剖结构特殊也容易造成一些损伤。

如肩关节关节盂浅窄,关节前下韧带较薄弱,故损伤的机会较其他关节多。

伤筋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基础。

不同的外因可引起不同的筋的损伤,但由于内因的影响,在同一外因情况下,伤筋的种类、程度和性质都可有所不同。

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伤筋的病因,审因论治,才会对伤筋的诊断、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伤筋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根据病程不同分类(1)急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新鲜的筋的损伤。

(2)慢性伤筋:多指急性伤筋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2周的筋的损伤。

积劳成伤筋,慢性劳损造成的筋的损伤也属此类。

慢性伤筋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

急性伤筋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变为慢性伤筋。

2,根据暴力形式不同分类(1)扭伤: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

中医筋伤学简介

中医筋伤学简介

中医筋伤学简介一、什么是中医筋伤学呢?中医筋伤学呀,就像是一门专门研究咱们身体里那些筋受伤之后该怎么办的学问。

这里的筋呢,可不是单指咱们能摸到的那几条大筋哦,它包含的范围可广啦,像韧带、肌肉、肌腱这些软乎乎的组织,要是受伤了,都归中医筋伤学来管。

你想想,咱们平时运动不小心扭到脚啦,或者长期伏案工作后脖子肩膀酸痛啦,这些都是筋伤的表现呢。

二、中医筋伤学的历史可悠久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开始关注筋伤这个事儿了。

古代的医生们,在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的病痛是因为筋受到了损伤。

那时候他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仪器,全靠一双巧手和敏锐的观察力。

他们通过摸脉象、看症状,就能判断出筋伤的情况,然后用各种奇妙的方法来治疗。

比如说,他们会用推拿的手法,在受伤的部位按呀、揉呀、推呀,就像把乱成一团的毛线重新捋顺一样。

还有针灸,用细细的针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让受伤的筋能更快地恢复。

这些方法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就成了现在中医筋伤学里重要的治疗手段。

三、中医筋伤学的治疗方法可多着呢。

先说前面提到的推拿,这可是一门技术活。

师傅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他们知道在哪个部位用力,用多大的力。

有时候你会觉得有点酸痛,但那是在帮你把受伤的筋复位呢。

还有针灸,看着那些细细的针插在身上有点吓人,但其实只要找对了穴位,就像给身体里的小机关按了一下启动键,身体就会开始自我修复啦。

除了这些,还有中药内服外敷呢。

中药里有很多药材对筋伤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乳香、没药,它们能够活血化瘀,把受伤部位的瘀血化掉,让新的气血能流进去。

把这些药材熬成药汤喝下去,或者做成药膏敷在受伤的地方,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还有小针刀疗法,这是比较现代一点的方法啦。

小针刀就像一把微型的手术刀,它能很精准地对粘连的筋进行松解,对一些顽固的筋伤效果特别好。

四、中医筋伤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也很大。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筋伤的情况特别普遍。

第七章 踝及足部筋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七章   踝及足部筋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七章踝及足部筋伤距小腿关节,又称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的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组成的蜗状关节。

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胫骨下端后缘向下突出者称为后踝,腓骨下端的突出部分称为外踝。

外踝比内踝窄,但较长,其尖端在内踝尖端下0.5cm,且位于内踝后约lcm。

内、外、后三踝构成踝穴,即距小腿关节窝。

距骨是下肢唯一的一个没有肌肉附着的骨块,位于踝穴内,分体、颈、头三部,有6个关节面。

距骨颈部覆有骨膜,为主要营养血管进出部。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凹形下关节面相接,其两侧关节面分别与内、外踝的关节面嵌合。

距骨体下部有三个关节面,与跟骨的相应关节面对合。

距骨头的关节面和舟骨构成距舟关节。

胫腓两骨下端被坚韧而有弹性的骨间膜、胫腓前、后韧带及横韧带连结在一起。

当距小腿关节背屈时,因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胫、腓两骨可稍稍分开;跖屈时,两骨又互相接近。

距小腿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距小腿关节的前后韧带较薄,这样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距小腿关节的屈伸活动。

距小腿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比较坚强。

内侧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

浅层为胫跟韧带,止于跟骨载距突的上部。

深层呈三角形,尖朝上,基底朝下,止于距骨颈、体的非关节部分。

外侧副韧带不如内侧韧带坚韧,分为三束,即跟腓韧带(外束)和距腓前、后韧带(前束、后束)。

除关节、韧带之外,肌腱也加强距小腿关节的稳定性,如后方有跟腱、前方有拇长伸肌和趾伸肌,前内方有胫骨前肌,后内方有胫骨后肌,外侧有腓骨长、短肌。

距小腿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人而异,一般足背屈可达20度~30度,足跖屈可达40度~50度。

当距小腿关节背屈时,腓骨旋外、上升并向后移动,踝穴增宽1.5-2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同时胫腓韧带相应紧张,距骨内、外侧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紧密相贴,距小腿关节稳定,故在足背屈位受伤时每易造成骨折。

而足跖屈时,距骨体较宽部分滑出踝穴,其较窄部分进入踝穴,腓骨旋内、下降并向前移动,踝穴变窄,距骨呈与两踝关节面仍然接触,但胫腓韧带变松,距小腿关节相对不稳定,故容易发生韧带损伤。

中医筋伤学期末复习重点

中医筋伤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筋伤:俗称“伤筋”,就是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得筋得损伤。

2、椎间孔挤压实验:患者端坐凳上,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医者两手交叉压患者头部,向健侧或患侧侧屈颈椎,患者若感到颈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牵引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托于患者颏部,另一手扶住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牵引颈椎,如抬升或牵引就是疼痛缓解或减轻则为阳性。

笨试验用于检查病史陈述中有颈神经跟症状与表现出颈神经跟病变体征得患者,也可用于检查放射到肩关节前部或后部得神经根体征。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握患者病侧手腕,另一手按住患者头部,两手反方向推拉。

若患者感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放在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屈曲髋关节.正常人可抬高70-90度,如小于以上角度即出现由上而下得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一般要左右对比,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阳性。

6、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足背屈试验,体位同直腿抬高试验。

当患者抬高下肢发生疼痛后,略放低患者下肢使其不感疼痛。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突然使其背屈.若患者突感疼痛加剧或引起患肢得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可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180度,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或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膝关节、髋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挺直但不要过伸,颈部轻微屈曲,检查者握住患肢伸直膝关节同时后伸髋关节15度,然后屈曲膝关节。

如出现疼痛沿大腿前方向下放射即为阳性,提示腰3、腰4神经根可能受到刺激,可能为腰2、3与腰3、4椎间盘突出所致,也可能就是股神经收到牵拉所致。

而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此试验阴性.7、抽屉试验:又称推拉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医者两手握住患侧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第十章 下肢筋伤ppt课件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第十章 下肢筋伤ppt课件

解剖(三)
外侧半月板:近似“O”,前角附着于胫骨 髁间隆突前方,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点的后 方。后角附着于髁间隆突的后方,两角附 着点距离较近,且外侧不与外侧副韧带相 连,故外侧半月板活动较相对较大。
正常膝关节有轻度外翻,胫骨外髁负重较 大,所以外侧半月板受压最大,易致损伤。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牵引 卧床休息,下肢微屈,做下肢牵引 带或胶布皮肤牵引,一般2~3天后症状即 可消失,7~10天即可下地活动。
2.局部封闭疗法 用泼尼松龙12.5~25mg加 1%普鲁卡因4~6ml做局部封闭或关节腔内 注射。
3. 各种理疗方法。
第二节、膝、小腿部筋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也是人体所用关节中最易受伤的关节。
两组韧带在膝关节伸直和完全屈曲时,处 于紧张状态,可防止膝关节过伸和过屈。
解剖(二)
内侧半月板:“C”形,前角附于胫骨髁间 隆突的前方,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后 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交叉韧带附着 点之间。由于前后两角附着点距离较大, 故活动范围较小。后半部连于胫侧副韧带 , 故前部松弛,后部固定。扭转外力易造成 交界处损伤 。
病因病理
为减轻滑膜嵌顿或脂肪、韧带受压所造成 的疼痛,往往出现代偿性骨盆倾斜,致患 肢假性增长,行走不利。
局部的挤压、牵拉可造成供血不全,久之 则可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数患儿发病较急,多有蹦跳或滑跌等外伤史或 有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史。。
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不能屈髋,伴有同侧大 腿内侧及膝关节疼痛,跛行。
关 节 囊 撕 裂
腘 绳 肌 损 伤
腓 总 神 经 损 伤
临床表现及诊断
内侧副韧带损伤:
1、有急剧小腿外展外伤史。 2、局部肿胀,膝关节半屈曲位,屈伸受限 3、压痛点在股骨内髁 4、侧向试验阳性。 5、合并伤: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论一、筋伤学的发展:1、起源:远古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内经》,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筋伤学理论的渊源,中医学理论的鼻祖;“筋膜”、“筋经”、“宗经”、“肌肉”;秦汉三国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治疗折跌绝筋的药物及治疗腰痛、痛痹的药物达60多种;《金匮要略》,记载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既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华佗:方药、针灸治疗疾病,外科手术,刮骨疗毒,“五禽戏”;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救卒方》,对骨折、脱臼的治疗有明确记载,对筋伤的肿胀、疼痛,在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金疮伤筋断骨侯”、“金疮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侯”,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骨折、脱臼的诊断名称,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缝合方法;《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归纳了按摩手法“擦、捻、抱、推、搌、打、顿、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的第一部骨伤科专着;设立“太医署”;宋、金、元时期:《世医得效方》,《永类今方》。

将损失分为三期,初期血化瘀法(攻下逐瘀法、凉血活血法、行气活血法)、中期养血舒筋法、后期培补肝肾法;明清时期:明代有“正体科”、“跌伤科”,清代有正骨科,专治骨折、脱臼及跌打损伤,又称伤科。

代表作:朱肃《普济方》、异远真人《跌损妙方》、薛己《正体类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二节分类一、总分类:筋断、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柔、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二、筋断:是指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而言;筋不断:是指筋扭伤后淤血肿痛,甚至失去原来的正常位置,即筋走、筋歪、筋翻、筋转等。

筋强:是指筋伤后,僵硬强直,多见于陈伤瘀结不化。

筋粗:是指筋脉受伤后较正常为粗,多因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或痉挛所致。

筋结:是指筋伤后气血凝滞,出血囊肿状的局限性结块而言。

筋缩:是指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或因固定在外翻或内翻的位置上出现外侧或内侧筋挛缩,而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中医筋伤的治疗【优质PPT】

中医筋伤的治疗【优质PPT】

外敷、内服中药、理疗、封闭术
牵引(温经通络舒筋)
2021/5/27
17
手法治疗
一、 原理和作用
(一)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二) 整复错位,调正骨缝 (三) 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四)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五) 散寒除痹法治疗的原则:
1) 手法前要对病情作充分的了解; 2) 要求手法的步骤作出计划; 3) 使用时间用力要轻重适当; 4) 熟练灵活,敏捷准确; 5) 精神集中; 6) 患者术者体位适当; 7) 熟悉解剖; 8)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所用药物一般多为气味俱厚,消散作用 较强之品。因其药力从外而入,若气味稍 淡,则不易收效。
3.所用药物剂量宜大。若剂量过小,杯水 车薪,难以奏效。
2021/5/27
30
药物治疗
二、 外治法——用药特点
4. 需配伍善于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 外出之品为引。如葱、白芥子、穿山甲、 冰片、酒、醋等,以借助其药力功效,使 药性按其所治而透达表里上下
(二) 挫伤---直接暴力,跌仆撞击,重物挤压 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软组织闭合性 损伤。
(三) 碾挫伤---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 挤压的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 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挫伤。
2021/5/27
5
二、 按受损的时间分
(一) 急性 (2周以内) (二) 慢性 (2周以上)
2021/5/27
2021/5/27
24
练功疗法(导引术)
一、练功疗法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一)全身作用 (二)局部作用: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保养关节。 3、防止肌肉萎缩。 4、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2021/5/27
25

中医筋伤重点

中医筋伤重点

中医筋伤一.名解1.研磨提拉肌实验:患者取俯卧位。

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屈膝90°,然后用力沿小腿纵轴向下挤压膝关节,并做内外旋转活动。

如患膝关节内外侧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如将小腿向上牵拉,并做内外旋转活动引起疼痛,则说明膝胫、腓侧副韧带有损伤。

2.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肌起点受到反复牵拉,导致肘关节外上髁部的局部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3.旋后肌综合征:是由桡神经深支受压引起的以肌力减弱及麻痹为主的症候群,又桡管综合征。

4.腕关节盘:又称三角纤维软骨,位于腕关节尺侧,具有承受,传递和缓冲压力的主要结构,也是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之一。

5.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以拇指多发。

6.弹响髋:髋关节在做某一动作时,感到或听到的弹响。

多见于青壮年,常为双侧性。

7.臀肌挛缩症:是由臀部肌肉及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步态,姿势异常及体征的临床病症。

8.踝管综合征:指胫后神经及经过踝管内侧的纤维骨性管道的胫后肌腱等受压而产生的综合征。

二.小题1各关节活动度(P16)2.肢体长度的测量表1-2(P19)3,检查肌张力时,肌张力增强,静止时肌肉紧张,被动活动关节有阻力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肌力减退或消失,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4肌力分级:分为6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完全无收缩力者。

1级肌肉动力微小,不能带动关节活动者。

2级肌肉动力可带动水平方向关节的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3级能在抗肢体重力而无抗阻力的情况下使关节活动。

4级能抗较大阻力,但比正常活动者弱5级正常肌力5病理反射是指椎体束病损时,临床常用的有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髌阵挛,踝阵挛。

6特殊检查:臂丛牵拉实验------神经根型颈椎病;Adson实验----前斜角肌综合征;疼痛弧实验---冈上肌腱炎;网球肘实验——肱骨外上髁炎;4字实验——骶髂关节病变;--7筋伤并发症:早期——骨折,关节脱位,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晚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组织粘连,组织增生肥厚与官腔狭窄,组织钙化、骨化和骨质增生,关节内游离体8 筋伤治疗的药物内治法(着重看代表方):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桃仁承气汤,大承气汤),行气活血法(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清热凉血法(属清热解毒方剂的有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属凉血止血方剂的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中期治法——和营止血法(和营止痛汤,七厘散),理伤续筋法(新伤续断汤,补肾壮筋汤);后期治法9颈椎牵引时间:间断牵引每次牵引15-20分钟为宜,隔日或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以无不适为度。

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 筋伤
第三节腕与手部筋 伤
第一节肩与上臂部筋伤
一肩部扭挫伤 二冈上肌腱炎 三肩袖损伤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 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六肩峰下滑囊炎 七肩关节周围炎 思考题
第二节肘与前臂筋伤
一肘部扭挫伤 二肱骨外上髁炎 三肱骨内上髁炎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 五旋前圆肌综合征 六旋后肌综合征 七桡侧腕伸肌肌腱周围炎 八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九肘管综合征
第四节筋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手法治疗 三固定疗法 四练功疗法 五药物疗法 六针灸疗法 七针刀疗法 八手术疗法 九其他疗法
第一节颈项部 筋伤
第二节胸背部 筋伤
第三节腰部筋 伤
第四节骶尾部 筋伤
第一节颈项部筋伤
一颈部扭挫伤 二落枕 三先天性肌性斜颈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五颈椎病 六颈椎关节错缝 思考题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 合征
第二节纤维肌痛综合 征
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第五节颞下颌 关节紊乱症
第六节肌筋膜 炎
第一节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思考题
第二思考题
第四节周围血管损伤
思考题
第五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思考题
第六节肌筋膜炎
思考题
作者介绍

中医筋伤学第七章髁部筋伤

中医筋伤学第七章髁部筋伤

第七章踝及足部筋伤距小腿关节,又称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的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组成的蜗状关节。

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胫骨下端后缘向下突出者称为后踝,腓骨下端的突出部分称为外踝。

外踝比内踝窄,但较长,其尖端在内踝尖端下0.5cm,且位于内踝后约1cm。

内、外、后三踝构成踝穴,即距小腿关节窝。

距骨是下肢唯一的一个没有肌肉附着的骨块,位于踝穴内,分体、颈、头三部,有6个关节面。

距骨颈部覆有骨膜,为主要营养血管进出部。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凹形下关节面相接,其两侧关节面分别与内、外踝的关节面嵌合。

距骨体下部有三个关节面,与跟骨的相应关节面对合。

距骨头的关节面和舟骨构成距舟关节。

胫腓两骨下端被坚韧而有弹性的骨间膜、胫腓前、后韧带及横韧带连结在一起。

当距小腿关节背屈时,因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胫、腓两骨可稍稍分开,跖屈时,两骨又互相接近。

距小腿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距小腿关节的前后韧带较薄,这样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距小腿关节的屈伸活动。

距小腿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比较坚强。

内侧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

浅层为胫跟韧带,止于跟骨载距突的上部。

深层呈三角形,尖朝上,基底朝下,止于距骨颈、体的非关节部分。

外侧副韧带不如内侧韧带坚韧,分为三束,即跟腓韧带(外束)和距腓前、后韧带(前束、后束)。

除关节、韧带之外,肌腱也加强距小腿关节的稳定性,如后方有跟腱、前方有姆长伸肌和趾伸肌,前内方有胫骨前肌,后内方有胫骨后肌,外侧有腓骨长、短肌。

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人而异,一般足背屈可达20°~30°,足跖屈可达40°~50°。

当距小腿关节背屈时,腓骨旋外、上升并向后移动,踝穴增宽1.5~2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同时胫腓韧带相应紧张,距骨内、外侧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紧密相贴,距小腿关节稳定,故在足背屈位受伤时每易造成骨折。

而足跖屈时,距骨体较宽部分滑出踝穴,其较窄部分进入踝穴,腓骨旋内、下降并向前移动,踝穴变窄,距骨呈与两课关节面仍然接触,但胫腓韧带变松,距小腿关节相对不稳定,故容易发生韧带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 股中间肌股骨体前面。 止点: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屈髋。 神经支配:股神经
髋部筋伤
诊断要点 局部症状 外伤后,局部疼痛、 肿胀、活动受限。 伸小腿、屈大腿时疼 痛加重。 久之,股四头肌肌肉
与半月板和梨状肌损伤引起的股四头肌萎缩相鉴别
治疗原则:部位断裂,石膏固定六周;完全断 裂,早期手术治疗。
1.手法治疗 2.固定方法 3.练功方法 4.药物治疗 5.其他治疗
髋部筋伤
犁状肌综合征
定义:由于犁状肌损伤、炎症,刺激 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臀腿痛。
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此线 中点向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连线,即 为梨状肌下缘的体表投影。
▪ 鉴别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炎 ▪ 治疗 ▪ 1.手法治疗 ▪ 2.药物治疗 ▪ 3.其他:针灸、封闭疗法、手术治疗。
髋部筋伤
髋部滑囊炎
定义:髋关节周围的滑囊积液、肿胀 和炎性反应。
1.髂耻滑囊炎 2.股骨大转子滑囊炎 3.坐骨结节滑囊炎
股三角:下接收肌管上口 ①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长收肌外侧缘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 耻骨肌 长收肌 ②内容:腹股沟深淋巴结 股N 股鞘(含股)
▪髋和大腿的相关解剖
下肢肌
一、髋肌
(一)前群


1、髂腰肌



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区分
髂肌 起自髂窝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 盆前屈。
2、股直肌
3、缝匠肌
(二)后群
臀大肌
1、臀大肌 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小肌 使髋关节外展
3、梨状肌 使髋关节旋外
中医筋伤学下肢筋伤
教学目的
▪ 掌握下肢筋伤的诊断。 ▪ 了解下肢筋伤的病因病理。 ▪ 熟悉下肢筋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中医筋伤学》
髋部筋伤
《中医筋伤学》
髋部筋伤
难点及重点 犁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髋部筋伤
▪ 髋部扭挫伤 ▪ 股四头肌损伤 ▪ 股内收肌损伤 ▪ 股二头肌损伤 ▪ 犁状肌综合征 ▪ 髋部滑囊炎 ▪ 弹响髋 ▪ 臀大肌挛缩证 ▪ 小儿髋关节错缝
梨状肌
位置:盆腔后壁,穿坐骨 大孔至臀大肌深面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大转子内上方 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
髋部筋伤
病因 病理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 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 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 状和体症。
临床表现: 臀部疼痛,坐骨神经 痛,刀割样或者烧灼 样。
二、大腿肌
(一)前群 1、缝匠肌 屈髋关节、膝关节, 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伸膝,股直肌 还有屈髋作用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缝匠肌 股直肌
(二)内侧群 使髋关节内收和外旋
短收肌 大收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可 使小腿旋外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使 小腿旋内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髋部筋伤
髋部扭挫伤
病因病机 间接暴力多见:髋关节过度 屈曲、伸直、内收或外展 肌肉、韧带、关节囊损伤 (断裂、撕裂、嵌顿)
髋部筋伤
髋部扭挫伤
诊断要点 局部症状 活动加重,休息减轻 活动受限,保护姿态 患肢外观变长,托马
髋部筋伤
股四头肌损伤
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打击、碰撞等钝 性暴力。 间接暴力:滑倒或绊倒等。
体查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 因为梨状肌被拉长至紧张状态,使损伤的梨 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更加严重,所以 疼痛明显,但超过60°以后,梨状肌不再被 继续拉长,疼痛反而减轻。另外,除了直腿 抬高试验外,还要做梨状肌紧张试验。
▪ 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 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 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 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髋部筋伤
病因 病理
创伤、劳损、感染等引起滑 囊炎。
临床表现: 局部的肿胀疼痛和压 痛。
梨状肌
股前内侧区
1、股前群肌 ⑴股四头肌 位置:大腿前面 起点: 股直肌髂前下棘 股内、外侧肌股骨粗线 股中间肌股骨体前面 止点: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屈髋。 神经支配:股神经 ⑵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髂嵴前
部 止点:髂胫束、胫骨外侧
⑶缝匠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屈膝、内旋 神经支配:股神经
尾骨的后面 止点:髂胫束(3/4)
臀肌粗隆(1/4) 作用:使髋关节后伸、
旋外。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
⑵中层 ①臀中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内旋、外
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 ②梨状肌 位置:盆腔后壁,穿坐
骨大孔至臀大肌深面 起点:骶骨盆面 止点:大转子尖端 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
③闭孔内肌 起点:闭孔膜内面及 其周围骨面 止点:转子窝 作用:外旋髋关节
④上、下孖肌 上孖肌起点:坐骨棘 下孖肌起点:坐骨结 节 两肌纤维加入闭孔 内肌腱
⑤股方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转子间嵴 作用:外旋髋关节
⑶深层 ①臀小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微内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 ②闭孔外肌 起点: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 止点:转子窝 作用:外旋、微内收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
2、股内侧肌群(内收肌群) 浅层: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深层:短收肌 大收肌 作用:内收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
▪ ⑴耻骨肌

起点:耻骨梳及其附近

止点:股骨耻骨肌线

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 ⑵长收肌

起点:耻骨上、下支移行部前面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部

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 ⑶股薄肌

起点:耻骨下支、坐骨支前面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内收髋关节,内旋膝关节
▪ ⑷短收肌

起点:耻骨下支前面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1/3部

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 ⑸大收肌

起点: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下2/3和收肌
结节

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一)臀部 1、肌肉 ⑴浅层——臀大肌 位置: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外面,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