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学生如何对待理论
Barbour发现学生如何整合理论与实务, 有三种模式: 1、吸吮式(seeping-in):具备一般概念 及方法,但无法指明从何处学得 2、混合式(amalgam):已建立一套专业 知识库,并且彼此有相关 3、个人风格(personal style):知识与个 人风格成为一体、相互融合
人格健康的条件
若个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能维持和谐的 状态,则他/她就具有完善的人格,能够与他人 建立爱的关系,并且快乐地工作 人格失调即是指三者之间的一种不和谐关系, 使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在“强化自我,使之更独 立于超我,扩展它的知觉领域、提高组织能力, 以使其能占有新的本我部分”。
超我是由自我发展出来,大部分含扩意 识和前意识,但也包含部分潜意识 超我的形成是通过儿童认同及内化父母 与社会的价值观 超我有两个层面:良心(不应为的部分) 和自我理想(ego ideal,即应为的部分) 超我主要遵循“完美原则”(Perfect Principle)
人格部分的互动
自我与本我:自我借助压抑抵抗本我的 需求,但压抑并未延伸到本我,被压抑 的东西只是并入了本我的其余部分 自我处于三位暴虐的主人当中:外在世 界、超我和本我 当超我与本我冲突时,自我往往产生焦 虑,此时自我常需运用防卫机制对抗焦 虑,达到调适
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种特定的助人专业,社会工作是围绕人 的“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之恢复和 改进而开展的活动。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部分 是有关于此的,即对哪些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功 能发挥提出解释,并相应提出通过改变相关因 素恢复和改进其社会功能的方向、途径等。 不同理论有不同的侧重角度、层面等,甚至有 不同的改变的基本取向和目标。
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b,处方性理论(prescriptive theory)
如心理暨社会手法、危机介入手法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M. Payne “实务的理论”(theory of practice) “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y) “借来的知识”与社会工作自创的知识 前者指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后 者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独立提出的理论 无论什么来源,“社会工作理论”都应是指包含 一定实务指引(即怎么做介入)的理论
取向
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
通常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指较完整地回答从 案主世界的性质到什么是社会工作再到如何进 行社会工作介入所有这些问题的一套成体系的 概念、观点、假设、主张等。 而“社会工作模式”主要由介入的基本原则、 途径、手法等构成,不一定明显包含一个假设 体系。当然事实上它仍可能有隐含的这样一套 独特的假设与解释。
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他/她所持的理论
理论
理论就是一套系统的看法,由概念、分类、观 点、原理等所组成,用来描述、解释、预测、 控制和带来改变 人在清醒地行动时皆有理论,区别只在于所持 理论的形态:
A,外显的理论 B,隐含的理论
理论的“外显化”(自觉的理论)有助于沟通 和检验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佩因指出社会工作中有不同类型的理论: 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解释社会工作在社会中的本质及角
导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理论的多样性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指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 各种理论 用来: 描述和解释案主问题及成因 预测变化及其条件 指引改变的方向和介入行动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实务包含一系列的决定:
1、是什么事?(What is the matter?) 2、情况怎样?(What is going on?) 3、得做什么?(What is to be done?) 4、如何做?(How is it to be done?) 5、做到了吗?(Has it be done?)
社会工作理论的多样性
Francis J. Turner, Social Work Treatment –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1986年版:22个理论;1996年版:27个理论
David Howe(1991)分析了社会工作理论
的多种不同范式
M. Payne指出过社会工作理论有三种主要的
精神分析要点
个人的任何经验、感受、思想、幻想及 梦都有其原由,而非偶然。它们的影响 根源是储存于潜意识之中的力量,而后 者则根基于儿童时期的经验,特别是五 六岁以前的经验。 成人的病态行为表现可能是留存在潜意 识中的创痛的一种表征,而治愈的方法 是揭开被压抑的记忆,将之带到意识层 面。
理论基本假设
人格结构
知觉意识 前意识 超 我 自我 潜意识 本我 压 抑
本我(Id)
本我是人与生俱来的部分,与潜意识相对应 它由本能趋力和欲望组成,也就是欲力(libido, 拉丁文中即欲望desire) 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或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代表着未驯服的激情 本我是一种混沌状态,犹如一大锅汹涌沸腾的 兴奋 本我不随时间过程及经验而改变,因其与外在 世界是隔离的
参考书
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著《社会工作理 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台]洪叶文化事业有限 公司,2002 廖荣利著《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台]五南图书出版 公司,1988 马尔孔佩恩著,周纹琪、叶琇珊等译《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批判的导论》,[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Malcolm Payne,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Macmillan, 1997 David Howe,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 Making Sense in Practice, Ashgate, 1992
自我(Ego)
自我含扩意识与前意识,是本我由经验 中发展出来,使个人能分辨自己与他人 自我是人格系统的管理者,遵循现实原 则(Reality Principle),调节本我的欲望 及超我和外界 的要求 自我具有统辖与组织的功能,代表着理 性与机智 自我功能的强弱决定个人的调适程度
超我(Superego)
心灵的组成
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察觉的想法 和感受 前意识: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也 即通过思考可以察觉的部分 潜意识:无论何种心理历程,如果因为 其产生的影响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 无从察觉时,即为潜意识。
潜意识
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含 被压抑的事件和态度的记忆 它是一种初级的心理过程,与理性思考 很不相同 潜意识对人的行为之影响无处不在,无 论是引起适应还是不适应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从对“理论”的宽泛界定来说,两者之 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对立。“经验”、 “常识”或“灵感”等不过是理论的不 同形态 系统化和明确的理论使其易于得到检视、 方便交流与传授,也可以更好地积累和 发展 两者服务于共同的目的:助人的成效
对待理论的折衷主义(eclectic)
“折衷”即将各种不同的理论结合运用。Dryden (1984)指出有多种方式: 理论式:一种理论为轴,辅以其他理论提供的相关技术 结构式:先评估案主状况,再选择适当的理论和技术 混合式:混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取向为基础 存在主义式:围绕案主根本问题,根据案主情况采用任 何可行理论与技术 技术式:不执着于特定理论取向,只要可用即用 整合式:分析理论的共同特征来加以应用 发展式:在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理论 偶然式:以工作者个人偏好选择理论
精神分析观点/心理动力理论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dynamic Theory 由Sigmund Freud首创 1920~30年代成为社会工作的主流理论
弗洛依德理论的发展过程
1900,《梦的解析》。完整阐述心理过程的动 态观点,及潜意识和快乐原则的决定作用 1905,《性学三论》。论述人的性本能从婴儿 期到成人的发展过程 1915—17,《精神分析引论》。全面论述精神 分析理论 1923,《自我与本我》。划分本我、自我和超 我,修正后的精神结构和功能论
(咬);能带来满足者是自己,不能则是非自己。
肛门期:恣意发泄与忍住/克制 性蕾期:孩童的双性取向;男孩的俄底浦斯情结、阉
割焦虑、父亲认同与超我形成;女孩的阴茎嫉妒及超 我的未充分发展 在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须非常小心孩子的发 展,过度或欠缺满足都会阻碍其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 形成固着。在成人时仍寻求未获满足需求的象征性满 足
色
社会工作的理论:阐述社会工作的目标及组成社会工作的活
动及其如何有效达到目标
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有关个人及社会行为的心理、
社会等理论,有助使社会工作理论更加系统化和有说服力
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具体有关于工作
者和案主之间互动的理论方法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Sibeon(1990)的“三个层次 ” 什么是社会工作 如何做社会工作 案主世界的本质 罗致光(1994)的功能性分类 a,描述性/分析性理论(descriptive theory)
所有的心灵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 每项精神事件都决定于之前的事件 行为乃立基于生物基础,受到内在的性与攻击趋力所造成的张力 驱使 社会是控制原始生物需求的必要力量 每一个心理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结果和摘要 人格形成的主要事件发生在生命的前五六年,人格是五个阶段的 产物 意识,即个人能察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是一种意外;大多数时 候,个人无法察觉其心灵的运作过程 潜意识大半要为有意识的行动、感受和想法负责 助人的过程涉及寻求病态或毁灭行为的根源,潜意识需求和欲望 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可经由对外显行为的了解加以诠释 助人过程即是一个修正情绪的经验
“泛性论”
婴儿能从身体的任何部位获得性的满足 (快感) 精神(人格)的发展视儿童在各个发展 阶段如何释放性感区的欲力能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 多能量) 儿童在每个阶段解决冲突的状况也决定 其对自己和他人持久的感受。儿童阶段 未解决的冲突会在成人时期再现
性心理发展五阶段
阶段名称 年龄
口腔期 肛门期 性蕾期 出生到1岁 或1岁半 2岁至3岁 3岁至5岁
课题
区分自己 与非自己 自我控制
结果
对母亲的 爱或恨 保留或 恣意表达 适当认同或 恋父/母情结 超我之发展
对同性别 父母认同 潜伏期 5或6岁到 对同性别 青春期 父母认同 生殖器期 青春期到成人 性欲的正当释放 异性爱的发展
性心理(psychosexual)的发展
口腔期:“口腔被动”(吸吮)与“口腔攻击”
《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说明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主要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 能把握各种主要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特 点 对1~2种社会工作理论有比较深入的掌握 能够较好地运用某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进 行分析和介入 形成一定的批判分析社会工作理论的能 力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 1篇小论文+课堂讨论表现 小论文:关于社会工作理论方面,2000 字以上 期末考试,占70% 围绕一个案例,运用某种具体的社会工 作理论进行分析,谈如何介入。写成报 告,3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