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两岸开发十年优化城市布局延续历史文脉
看这就是上海的地图。
![看这就是上海的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f995f4efba0d4a7302763a97.png)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4人,占 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折叠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8.50%。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地区 106.18。 数量 地区 数量 105.68上升为
折叠地区分布
人口 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 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 统计显示,2015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 2014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减少14.77万人,同比降幅为1.5%。 至2012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总数为1426.93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12.11万人,户籍人 口死亡11.74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8.51‰,户籍人口死亡率为8.25‰,户籍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0.26‰。上海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1岁。
中心大厦 与绝大多数现代超高层摩天楼一样。上海中心大厦不只是一座办公楼。上海中心大厦的9 个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空中大厅和中庭,夹在内外玻璃墙之间。1号区将是零售区,2号区 到6号区将为办公区,酒店和观景台座落于7号区到9号区。空中大厅的每一层都将建有自 己的零售店和餐馆,成为一个垂直商业区。[2] 上海中心大厦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形象地说,就是一个 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玻璃正面之间的空间在3英尺到33英尺之间(约合90厘米到10 米),为空中大厅提供空间,同时充当一个类似热水瓶的隔热层,降低整座大楼的供暖和 冷气需求。降低摩天楼的能耗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让这种大型建筑项目更具有经 济可行性。折叠地基上海浦东处在一个冲积层,上海中心的建造地点位于一个河流三角洲, 土质松软,含有大量粘土。在竖起钢梁前,工程师打了980个基桩,深度达到282英尺(约 合86米),而后浇筑215万立方英尺(约合60881立方米)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一个20 英尺(约合6米)厚的基础底板。折叠顶部折叠外观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 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城市天际线。折叠编辑本段
黄浦江
![黄浦江](https://img.taocdn.com/s3/m/1ee2bb15b7360b4c2e3f6424.png)
上海母亲河的再生——浅谈黄浦江沿岸改造与规划曹骏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09-3 02090794摘要:介绍了黄浦江的历史与地位以及对于上海的意义,滨江建筑及工业遗产的概况,阐述了城市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诉求。
之后结合滨江工业遗产的现状,提出“共生”的保护策略,并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遗产本体三个层面的实现方式。
关键字:黄浦江外滩滨江工业改造世界上不少城市都依傍着江河,形影相随,这些江河也因这些城市而闻名于世,如泰晤士与伦敦、塞纳河与巴黎、哈得逊河与纽约。
在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也有这样一条母亲河,这就是著名的黄浦江。
从一条被称为“黄浦”的普通河流,到冠之以“大黄浦”、“黄浦江”,这不仅关联到一条河流的壮大,更维系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依循着黄浦江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简要分几个阶段予以论述。
一黄浦江简介1 浦江历史黄浦江(Huangpu River) 上海市境主要河流。
古名东江。
上源为拦路港,主源来自淀山湖,过松江后始称黄浦江。
公元 3 世纪以前,黄浦江江流很短,向南于杭州湾入海。
后几经改道,流向折向东北,流程随之延长,至公元15 世纪前后渐趋稳定,方形成现今黄浦江。
位于上海市中部,贯穿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是上海市仅次于长江的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
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1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
长113.4公里。
黄浦江水系承太湖总泄水量的78%,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
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位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水势平缓,深受潮汐影响,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
我与浦东开发之缘
![我与浦东开发之缘](https://img.taocdn.com/s3/m/0f01de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0.png)
我与浦东开发之缘作者:王纲怀严爱云严亚南郭莹严亚南郭莹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23年第05期[口述前记]王纲怀,1941年9月生于上海,高级工程师。
曾任九三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顾问教授。
自1984年起牵头执笔《上海的曼哈顿在哪里?》《上海的特区在哪里?》《结合开发浦东建设上海新城》等产生广泛影响的文章;1986年6月,任上海市政府主持的《浦东新区建设方略》课题的总负责人。
曾先后担任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会务组组长;在任上海联合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期间,先后负责了《上海环境功能区划》《上海轮渡发展战略》《高桥石化发展战略》《七五期间上海筹措外资决策分析》等10余個重大课题,参与、见证了上海浦东开发早期研究。
谈及我和浦东开发的缘份,那得从小时候说起。
我出生在上海,小时候就住在黄浦江边的南市杨家渡地区。
在江边渡口的原木上跳来跳去、抓黄浦江边岸护坡上的小螃蟹……这些都是我童年的快乐记忆。
1955年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刚成立的东昌中学。
学校在浦东,从此每天除了需要步行近3公里外,还必须从杨家渡或东昌路渡江往返。
整整3年,每天摆渡往返,让我对浦江两岸发展的巨大差异有着深刻感受。
一、缘起:由浦江治污引发的思考1958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6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院工作。
1979年,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而调回上海,到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水质管理处工作。
离开上海20多年,再回到这座城市,感觉上海比以前更拥挤,居住条件也更困难,生煤球炉、倒马桶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南京路附近的很多豪华大楼都办了街道工厂,烟囱管从窗户中伸出来,时不时冒着黑烟。
我到环保局第一年的主要工作是每天向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斯大品同志递交前一天“黄浦江(含主要支流)黑臭指数”。
当时,市政府每天都会通过报纸、电台向社会公布母亲河的污染情况。
有几次,我登上延安东路外滩附近的联谊大厦,每当从高处看浦江,都会被两岸巨大的发展差距以及当时的环境污染程度所震撼。
上海世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多视角规划设计
![上海世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多视角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da6323dd36a32d7375816d.png)
WORLD EXPO ARCHITECTURE3 规划设计总平面本高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河道治理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从瑞士、德国乃至日本对驳岸硬化的反对,提出“自然型护岸”的概念,其次是防洪观念的改变,由原来的“裁弯取直”转而采取“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2]。
后工业时代的白莲泾滨水绿地必须处理好防洪与亲水游憩问题,由此,我们从3个不同视角提出“绿波”构想:第一,宏观视角—城市开放空间与绿地结构下的“城市・绿波”;第二,中观视角—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下的“浦江・绿波”;第三,微观视角—世博园区功能结构下的“世博・绿波”。
“波”预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传递与“后浪推前浪”般的功能更迭。
我们希望通过黄浦江的“波”的创意理念,来说明今天的黄浦江在水与城之间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具体设计中,通过老防洪墙改造利用、设立自然生态驳岸等方法,构筑不同层次的多样亲水空间,让人重新回到浦江边,感受潮汐变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力量与美感。
针对世博白莲泾河地区的黄浦江和将作为内河的白莲泾这两种不同类型滨江滨河带,设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2.1.1 黄浦江护岸空间处理黄浦江是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每天有2个高低潮位的潮汐现象。
现有的浦西外滩防洪墙和浦东陆家嘴防洪堤,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亲水问题。
人只能感受浦江之宽,无法体会潮汐的水位之变。
当然黄浦江的亲水问题,不仅是个景观美学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
场地中造成亲水困难的最大“矛盾体”是黄浦江沿线2.5m多高的直立式L型钢筋混凝土防汛挡墙,总长约1.7km,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投资额较大。
首先解决的问题是防汛墙能否可被改造利用以节省投资,体现“勤俭办博”原则?通过结构稳定复核计算,现状防汛墙能满足要求,可充分利用其墙体和基础结构,将路面标高4.70m以上的老防汛墙上段截除(图4)。
但上部防汛墙截除后,如何保证千年一遇洪水的城市防洪安全?设计采用“小挡墙结合防洪堤”方法,在4.70m-5.30m高程处用硬质小挡墙,而5.30m以上高程则是土筑防洪堤。
站在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1ec08dec3a87c24028c419.png)
在浦西仅有的几段 情人墙 ,给居住十分困难的上海市 年 1 月底 ,一届 成 功 、精 彩 、难忘 的世 博 会 已 落 下 帷幕 , 0
民 .留下 了浪漫 而 又苦 涩 的记忆 。 滨江 各 区通 过 多年 的改造 ,充分 发挥 两 岸土 地 的综合 效
益 .逐 步 形 成 了 以金 融 、航 运 、商 务 、 文化 、旅 游 、休 闲 开 发 的重 点 地 区 。世 博 会 的举 办 ,使 浦 江 面 貌 焕 然 一新 .
2借鉴世博理念 , 打造世纪精品
上 海世博 会 以 “ 市 ,让 生活 更美 好 ”为 主题 .荟 萃 了 城
各 种 先 进 理 念 和 智 慧 创 意 ,多元 文 化 在 此 交 流 、融合 。去 而 创新 与 科技 将为 我们城 市 的 发展提 供不 竭 的动 力。 上 海世博 园区选 址于 黄 浦江两 岸 ,也 是近 年来 两岸 综合
13 _ 改善市政、交通条件 , 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
通过 黄 浦江 两岸 的规 划和 建设 ,相关各 区进一 步完 善 了 21 . 诠释创新理念 , 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滨 水 区域 的 综合 交 通 体 系 ,合 理 进 行 交 通 组 织 ,注 重对 各 在 建设 国际大 都市 的过 程 中 .上海要 努 力汲 取世 博会 所 设 案 例 既 要提 升原 创 能 力 .也 要 提 高 二次 创新 和 集 成 创 个 交 通节 点 的衔 接 、处 理 ,重 视 滨 江 步 行通 道和 人 性 化 设 展 示 的 创 新 理念 ,并 借 鉴 国际 上 成 功 的 滨 水地 区开 发 与 建
厂等。
的 历 史 文化 底 蕴 ,继 承 和 延 续 城市 文 脉 .把 不 同时 代 的 建
黄浦江滨江码头遗产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南码头区域贯通
![黄浦江滨江码头遗产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南码头区域贯通](https://img.taocdn.com/s3/m/ee9ac04cfd0a79563d1e7255.png)
南码头的地名自码头建起伊始就沿用至今,反映出历史变 迁中码头场所对于日常生活视野下交流的积极意义。作为上 海公众集体记忆的载体,地名的延续体现出一种具化的文化 认同。
本次建设是基于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的一次 规划探索与实践。“南码头遗产”是更新改造的对象,“黄浦江 滨江”限定了规划设计的范围。通过规划区域级交通体系、码 头节点、公共活动场地、生态环境、景观小品、夜景灯光等,力图 将其打造成为兼具历史记忆及使用功能的滨江亮点。希望以 此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为相关滨江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码头遗产 更新与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码头遗产作为群体记忆中的历史记忆场所,对其开展保护 与更新改造符合当前世界遗产保护趋势。从城市历史发展层 面而言,黄浦江两岸的码头作为城市化进程的缩影、地域文化 与上海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保护与更新改造价值较高。
收稿日期:2019-10-31 ;修改日期:2019-12-06 作者简介:沈 雨(1983-),男,浙江绍兴人,工程师.
计,黄浦江沿岸现遗存码头26处。随着时代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多数分布在黄浦江两岸的码头无法产生较高的经济利 益,功能减退逐渐成为码头遗产。在黄浦江两岸贯通景观工程中,合理规划码头遗产,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将其打造成为滨江景
观亮点,并融于滨江整体景观规划中,是需整体考虑、解决的重点。本文以黄浦江东岸浦东新区南码头为例,基于上位规划、码
沈 雨:黄浦江滨江码头遗产景观M厠设计<索与实 一以南码头区域贯通及景观财放造工<为例
黄浦江两岸开发十周年总结报告
![黄浦江两岸开发十周年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5f9b0cbb68a98271fefaaf.png)
浦江涅槃·黄浦江两岸开发十周年综述(2012年04月26日)/newsdata/news19102.htm图为东大名路358号北外滩滨江绿地——上港花园。
小巧玲珑的绿地平台紧挨着北外滩的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人们可在此休闲散步欣赏浦江两岸风光弹指一挥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这是上海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的又一项世纪工程,也是上海践行科学发展观、变革城市发展模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尝试。
十年来,黄浦江突破了码头、仓库和工厂的包围,凤凰涅槃。
上海港则从黄浦江走出去,面向大海,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只是一个伟大历程的开始。
“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将成为上海“四个中心”的重要核心功能区,综合开发规划岸线总长度将由原来的85公里延至119公里,总规划控制面积由原74平方公里增至约144平方公里。
进退之间滔滔黄浦江,曾经商贾云集,见证了中国近代商业的繁华;也曾千帆竞过,将上海带入世界重要港口城市之列;还曾工厂林立,书写下新中国工业发展新篇章。
时光的车轮转入新世纪,由于航运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转移,黄浦江在产业经济方面的原有优势逐步弱化,两岸产业结构调整和内港外迁进程加速,两岸功能转换已成必然趋势。
2002年1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重塑黄浦江两岸功能,宣布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
开发范围从吴淞口至徐浦大桥,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涉及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原卢湾和徐汇7个行政区。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核心任务是将两岸功能由传统工业型转换为现代服务型。
通过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融合,激发滨水区的活力。
”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余力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开发重点集中在老企业的搬迁、基础设施改造以及滨江公共环境建设。
上海水泥厂所在的徐汇滨江地带与对岸的耀华地块,曾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集中了玻璃厂、水泥厂等八家建材集团最重要的企业。
从2003年起到2009年,包括近1万名员工在内的这八家企业相继搬离了黄浦江畔。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同济大学)上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同济大学)上](https://img.taocdn.com/s3/m/8a7d746148d7c1c708a14524.png)
旧工厂改建的旅游点.旧金山
新华码头仓库
上海船厂船台 东昌码头仓库 利用船坞改建旅游设施
利用仓库改建的假日市场
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内容 对一般历史建筑进行更新、利用
民生路码头仓库
东昌港务公司仓库
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组织构架 利用黄浦江蜿蜒开阔的水体,创造反 映上海城市风貌特征的,具有强烈视觉效 应的滨水景观,并提供多视角观赏滨水景 观的机会。
旧金山
视线走廊 视野 城市标志 重要节点 历史风貌保护区
芝加哥中心区
滨水景观
建筑高度分布和沿江轮廓
标志性建筑400m
第一高度区≤200m
第二高度区≤150m 第三高度区80~100m 第四高度区30~50m 第五高度区≤ 24m 建筑高度梯度
滨水景观
视线和景观
抬高视点.旧金山
开阔滨江视野.华盛顿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1.7
优化方案
SOM方案
Cox方案 Sasaki-Baso方案
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
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
总用地: 20.81km2
重点地区总用地: 6.74km2
现状概况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用地类别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突出江边景点.悉尼
比例 100.00% 18.17% 11.14% 4.31% 7.52% 58.89%
存在问题: •功能定位单一雷同 •公共活动空间分布零散 •缺乏对景观环境的整体考虑 •过分追求开发容量就地平衡
总体规划构思
规划背景
三十年代外滩
十六铺
陆家嘴
黄浦江开发:再造新上海
![黄浦江开发:再造新上海](https://img.taocdn.com/s3/m/dd91e60903d8ce2f00662326.png)
优雅 浪漫 的塞纳 河 是法 国的 象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悉尼达 令港是澳大利亚 的骄 傲 纽约 的
哈德逊 河别 是美国的缩 影 ,国际上 许多 知名城市都是 依托江湖 海的水景来体现 城市风貌 的。上海浦江两岸综合开发 , 就
是 要 打 造 世 界 级 的城 市形 象 品 牌 。
开发拥有 很高国际知名度和 深厚文化底
足 。黄浦江两岸综合 开发 . 就是利用黄浦 江蜿蜒开 阔的水 体 ,剖造新上 海错落有
实现城 市功 能的转 变
上 海 港兴市 、黄浦江水道交通 运
输繁忙 . 岸码头 、 两 仓库 、 工厂林 立 , 名 著 的 外滩是上 海的象征 ,黄浦江对上 海经
塑造 国 际太都 市形 象
“ 水而居 “是 娄的一种本能。文 逐 , 明源起于 河域 ,发展 于河域 ,灿烂 干河 域 。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 多有一条凝 大 聚着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母亲河 。 在工 业时代前 期 ,河流 的功 能主要 是交通运输 ,城市 的滨水区域 总是城 中 最繁忙 、 最拥挤的地方。随着现代化进程
黄浦江开发 再造新上海
● ●
新 世纪上 海城 市形象和 功能建设的 发 出新的 活力。
9 0年代上海的跨越 式发展 ,很大程度上
依托的是浦东的 聚焦 效应 ,那 么在^ 世之后 , 上海需要寻 找更多的 ‘ 聚焦 点 ,
“ 第—号工程 ”——黄 浦江两岸地 区综合
开发工程 , 1月 1 0日正式启动。 通 过 这 一 投 资 干亿 元 的世 纪 性 工
世人 目光的一太 ” 手 抓 。如果说 上世纪
年 之后 ,上海市政府 召开 黄满江
l 7
维普资讯
上海市住宅发展十五规划
![上海市住宅发展十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3170c6f960590c69fc37608.png)
上海市住宅发展“十五”规划一、“十五”住宅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住宅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要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了把上海建成适宜国内外人士发展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的目标。
近两年来,上海住宅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投资、消费双向拉动经济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
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中国加入WTO,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将会掀起新一轮高潮;市民的消费能级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住宅消费的市场前景看好。
面临这难得发展机遇,“十五”期间,上海的住宅建设将会比“九五”从内在质量上以及建设水平上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十五”期间,上海住宅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七届七次会议提出的战略目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和郊区一城九镇建设为契机,以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抓手,以创建“四高”示范居住区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民、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不断优化住宅开发结构,重视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宅问题,提高住宅整体质量水平,为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住宅建设应合理、经济、高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包括节约用地、降低能耗、减少物耗。
同时,要营造有益健康的人居生态环境,强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承续居住地的历史文脉,实现人、住宅、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巧妙融合,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有新的突破。
二是与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相协调。
住宅建设应在规划理念、设施配置、立面景观和居住功能设计上有所突破,从而与市民生活消费水平相适应,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政府的间接调控手段,以及市场供求的调节,引导生产出适合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结构需要的多档次、多品种的住宅,保持合理的增量和存量比,从而使住宅的生产和供应保持良性的动态平衡。
加快上海黄浦江沿线商务功能开发研究
![加快上海黄浦江沿线商务功能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3d389f6bec0975f465e28f.png)
3 滨水景观比较独特。作为上海滨江区域 , . 沿江南北轴线具有独特 的景观优势。通过滨水 岸线继承 、 调整和再生相结合 的改造开发 , 打造连续 、 可达和高品质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使滨水
岸线 形成 开 阔 、 舒缓 的空 间形 态 , 实现 水域 、 文 、 筑 和 空 间 的平 衡 , 将 黄浦 江两 岸 打造 成 为 人 建 可
面, 进一步加强世博 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 , 为沿江商务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 2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 , . 承载着上海的百年近代历史 , 凝聚着海派文 化的历史文脉。中西文化在南北轴 向商务带呈现了密集分布态势 , 近代工业文化 ( 杨浦 ) 航运 、
文化 ( 口)金 融 文化 ( 虹 、 黄浦 、 东 ) 西洋 文 化 ( 浦 ) 民俗 文 化 ( 汇 ) 此 繁 衍 滋生 , 融 激 浦 、 黄 、 徐 在 交 荡 。因此 , 通过 浦 江两岸 的功能 开发 , 加强 文化 融合 和渗 透 , 通 上海历 史 文脉 , 贯 可成 为上 海加 快
() 1商务开发有序推进。上一阶段, 沿江各区加快了黄浦江两岸岸线调整和功能转换 , 各商 务商业功能组团在黄浦江两岸呈散点爆发状态 , 金融贸易 、 旅游观光、 文化休闲、 会展和创意等现
代 服务业集 聚 区逐步 崛起 , 市景 观形 态 显著 改 善 。其 中 , 城 陆家 嘴一外 滩 的核心 C D功 能基 本 B 形成 , 以金 融服务 为核 心 的各类 商务楼 宇在 黄浦 江两岸 已达 到 了高度集 聚状态 ; 浦 大桥两端 已 杨 形成 滨江居 住 区 、 科教 办公 园区和游艇 码 头 ; 口北外滩 地 区的 国际航运 服务规模 和能级得 到快 虹
黄浦江是自然历史人文和古代水利工程的宝贵遗产(下)
![黄浦江是自然历史人文和古代水利工程的宝贵遗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9ab182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3.png)
黄浦江是自然历史人文和古代水利工程的宝贵遗产(下)张友信[美国]【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3)【作者】张友信[美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五黄浦江成为深水航道,上海港成为深水港清康熙开海通商后,黄浦江的江海通津功能得以发挥,上海的港口地位提高。
清嘉庆《上海县志》记载“海关通贸易,闽、粤、浙、齐、辽海间及海国船舶,虑浏河淤滞,辄由吴淞江入,城东船舶如蚁,舳橹尾接,帆樯如栉,似都会焉。
”乾隆年间,上海港的船舶多达三千四五百艘。
港口兴旺带来了城市繁荣,街巷扩至六十多条,百货荟萃,商贾云集,钱庄四起,会所纷现。
1843年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促进了海运业的繁荣。
这也给黄浦江带来了一次自身大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西方先进的河道疏浚整治技术开始被引进。
1861年起,机器挖泥船被用于吴淞江的河道疏浚。
浚通黄浦江航道成为重中之重。
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向欧洲国家购置了安定号挖泥船,后又置浚川号等,疏浚黄浦江。
光绪三十一年,上海港已占中国全部对外贸易的55%,拓深航道的需求日益迫切,上海成立黄浦河运局,负责疏浚黄浦江,重点是拓深吴淞口。
1905年上海成立了“上海浚治黄浦河道局”,用束水攻沙等办法冲走吴淞口附近航道的淤泥;用疏浚的淤泥堆积了沿江两岸的低洼地。
引进新挖泥船,30余年共挖泥4 805万立方米。
最低潮水位从1912年的5.8米增至1936年的7.9米,黄浦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1911年清朝海军4 300吨海圻号军舰出访英、美等国,环游世界,就是从黄浦江杨树浦码头起航的。
1921年美国4万吨级邮船靠泊华栈码头,标志着黄浦江成为优良深水航道。
民国后,上海浚浦局备挖泥船多艘,私营挖泥船也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黄浦江、苏州河的疏浚、整治更是全面规划,不敢放松,加强拓浚。
新式挖泥船不断使用。
龙华以下黄浦江水深,最深为17.4米,最浅为9.1米。
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专访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梁
![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专访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梁](https://img.taocdn.com/s3/m/f9aa781c81c758f5f71f6770.png)
50 | 专家观点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专访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樑编者按:近日,《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
为了进一步增强历史风貌保护意识,传承历史文脉,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樑,真实记录他所亲身经历的风貌保护工作的历程和故事。
上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覆盖全市的名城保护体系,并通过制订保护条例、编制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以及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风貌保护工作,构建起最严格的历史风貌保护制度。
2019年9月,修改后的《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式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将于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本次《保护条例》的修改,以“从严保护”和“活化利用”为主要价值导向,聚焦“扩大保护范围、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保护措施、促进活化利用”4个重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风貌保护街坊、道路、河道等相关保护规划的法定效力。
通过不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完善功能与提升品质,服务更高质量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为新时期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岁月长河,在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多姿多彩的印记。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局长毛佳樑通过“一条风貌道路” “一座大学校门” “一棵百年大树” “一封教授来信”4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上海在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延续过程中的探索与努力。
“一条风貌道路”:历史风貌道路保护缘起新建是发展,保护、保留也是发展,而且是更具文化内涵的发展。
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上海通过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保护历史文化,留住城市文脉。
追溯起来,建立“原汁原味”风貌保护道路的机制,“山阴路”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Scott Road ),位于上海虹口区,南起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全长651 m (见图1)。
迎接申城滨江开发新时代—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简介(上)
![迎接申城滨江开发新时代—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简介(上)](https://img.taocdn.com/s3/m/5a6be90552ea551810a68784.png)
充调 查 . 据 评 审 会对 优化 工 作 的 要 求. 根 对现 状 和 开 发 意 向中 所 反 映 出的 矛 盾 提 出规 划 对 策 。 同 时 .在 汇集 整 理 评 委 和 专 家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对 应 征 方案 作 了深 化 研 究 .提 出 方案 浑化 、优 化 的要 点 .用 以 指 导优 化 方 案 的 编 制 。 优 化 方 案 以 S M 方纂 为 基 础 . 暇 O
环 境 的 共 同 发 展 建 立 综 台 功 能 区 ,激 发 滨水 区活 力 :
结 台产 业 结 构 调 整 ,重 整 土地 功 能 转 变
沿江 地 区在 城 市 中的 功 能 ,拓展 新 兴 产 业 , 使滨 水 地 区融 台 城 市 生 活 、 工作 、休 闲 、 旅 游 等 多元 化 活 动 内容 。
让 绿 色 重 返 浦 江 ,让 市 民接 触 自然 : 建 立 由连 续 的 沿 江 绿 地 和 从腹 地 引 向江 边 的 楔 形 绿 地 组 成 的 开 放 空 间 系统 .提 高 生 物 多样 化 程 度 ,并 通 过 迁 出 污染 工 业 、采 用综 台公 共 交 通 网 络 和 清 洁 能源 .控 制 污 染 ,保 护 空气 和 水 体 质 量 。
境 ,开 辟 活 跃 的 公 共 活 动 岸 线 .创 造 具
有 强 烈 都 市 特 征 的 滨 水 景 观 , 形 成 水 与
绿的南北向滨江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 .
使 黄 浦 江成 为 “ 民 之 江 ” 人
1 8
■一
维普资讯
改 善 可 达 ・ 亲水 性 ,提 高城 市 生 活 品 质 : l 生与
改善 道 路 交 通 条 件 ,加 强公 共 交 通 ,并 结 合 绿 地 系统 和 公 共 活 动 网 络 组织 步 行 系统 ,使 之 联 系 各 滨 水 活 动 中心 和城 市 其 它特 色地 区 ,提 高 滨 水 区 的可 达 性 :结 台 滨江 用 地 的特 征 ,采 用 多 种 结 合 景观 的 防 汛 措 施 ,提 高 亲 水性 。 延续 城 市 文 脉 ,保 护 历 史 遗 存 :合 理 开发 利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2878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7.png)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杨伊萌【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更新为城市空间转型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可行路径.面对特定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公共空间更新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践也在探索中前行.以上海市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通过分析黄浦江东岸滨江的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围绕系统化、多角度的综合规划策略,从市民需求、控规和建设实施3方面着手,解读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更新实践,总结其更新的创新特点,借此为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With th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urban public space i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urban land resource shortage and the need of urban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urban public space regenera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ty promotion of urban space.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ity and unique character of specific urban public space, methods of urban regeneration planning have been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In the case of riverside open space regeneration of East Bund of Huangpu River,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area, and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during statutory planning phase, explain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from diverse angles of people's needs, statutory plan and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features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regeneration planning.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other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eir future regeneration.【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更新;黄浦江东岸;上海【作者】杨伊萌【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杨伊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院助理工程师,硕士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总目标和建设“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的子目标。
一江两岸 未来生活圈的新坐标
![一江两岸 未来生活圈的新坐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66756c680203d8cf2f2462.png)
一江两岸未来生活圈的新坐标作者:张黎丹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7年第10期文 | 张黎丹九月杭城,迎来一场重磅活动——杭州“拥江发展”战略全国研讨会在钱塘江畔举行。
这可以说是“拥江发展”战略提出后,杭州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强力量的一场“智囊团”会议。
透过这场会议,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轮廓,也看到了我们眼下生活的点滴变化。
上海黄浦江世界一流滨水区域黄浦江,是上海境内长江支流的名字,提到上海就不能不提黄浦江,一条镌满经典的历史之河,承载着上海走向世界的深厚底蕴。
黄浦江两岸,是上海城市的亮点,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旨在通过对黄浦江两岸的环境改造和功能重建,优化沿江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配置,将两岸的生产型功能转换为服务型功能。
上海自举办 2010 年世博会之后,便重点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将黄浦江两岸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靓丽风景。
去年 11 月,上海出台《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把黄浦江两岸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滨水区域。
到 2020 年,黄浦江两岸地区不仅要新增滨江绿地和公共空间约350 万平方米,还要新建和改造一批公交枢纽、码头、泵闸、防汛墙、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
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一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进步和繁荣。
广州珠江风景不夜宴珠江全长 2320 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珠江上的 11 座桥和珠江过江隧道,把珠江南北两岸和芳村区连成一片。
两岸星级宾馆、商厦林立:白天鹅宾馆、华厦大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广信江湾大酒直耸云天;夜晚,两岸灯火璀璨,明月高悬,“珠江夜游”游轮载着满船游客自西向东,轻泛珠江水,共奏欢乐曲。
珠江航运也很发达。
广州黄埔港以下可通万吨海轮,千吨轮船溯西江可到梧州,小轮船可上达柳州、南宁。
珠江可通行轮船、驳船的航道近 5000公里,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倘若不游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迹,可以说,就未曾真正游览过广州。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ecb96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c.png)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6•【字号】沪府发[2012]71号•【施行日期】2012.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7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年7月26日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进“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历程回顾、综合开发现状和发展展望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奋力拼搏,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一)历程回顾1.战略启动期(2002年~2003年)以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正式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
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市级层面的黄浦江开发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逐步到位。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相关系列研究逐步展开,两岸地区总体规划和结构性规划启动编制。
《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规定等各项制度标准及适用政策逐步实施。
2.基础建设期(2004年~2007年)以2004年年初上海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整治工作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e6bf1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0.png)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24•【字号】杨府〔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24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杨府〔2023〕8号市文化旅游局:周锋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会办意见函告如下: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考察时,称赞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
工业文化是上海近代文化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杨浦作为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供热工厂、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机器造纸局等等,曾是上海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区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2020年9月25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首批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有6处示范创建区入选。
杨浦区以此为契机,加强区域内工业遗产内涵价值挖掘,着力“高位统筹、整体规划、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分类施策、集成管理、守正创新、注重实效”,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
一、以建设“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的工业遗产科学保护示范引领区域为目标,开展全方面摸底,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工业遗产和革命遗址为重点,挖掘区内历史资源,开展文物资源认定,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新增公布一批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和杨浦区文物保护点。
借力高校学科优势,完成杨浦滨江南段工业遗产特征要素及保护策略专项研究,启动杨浦滨江中北段工业遗产专项梳理研究;开展“工业遗产基础研究”“工业遗产保护活化案例研究”两项特色工作,对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摸底和价值甄别,从保护利用的角度完善分级分类体系,并结合城市发展、工业历史变迁开展研究,提炼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创新理念和经验方法。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67fde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3.png)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
这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
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
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
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
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
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
材料三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所示。
表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
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
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
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
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
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对广州的启示
![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对广州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3958a8e6c175f0e7cd137b2.png)
城市建筑学术研究 2019年2月第16卷总第310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69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对广州的启示林苑(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自2002年起,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的发展建设,在十余年的规划建设中,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一直是上海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2017年黄浦江两岸长达45km 岸线的全面贯通标志着上海基本建成了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
珠江作为广州的母亲河,积淀了广州长期以来的历史人文、城市建设和自然生态要素。
文章通过梳理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划分主题区段、建立“三线”统一建设标准、协调沿岸主题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经验,提出了有助于提升广州珠江两岸公共空间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广州珠江;启示[中图分类号] TU984.2[文献标识码] AEnlightenment of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on Huangpu River to GuangzhouLin Yuan(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China)Abstract: Since 2002, Shanghai has starte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Huangpu Riv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Shanghai to improve the city functions and create the city image. In 2017, Shanghai has basically built a charming coast of 45km long. As the mother river of Guangzhou, the Pearl River has accumulated the historical, humanistic, urban construction and natural and ecological elements of Guangzhou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public space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along the Pearl River in Guangzhou.Key words: banks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public space; the Pearl River in Guangzhou; enlightenment穿城而过的黄浦江是承载上海深厚文化底蕴的母亲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江两岸开发十年:优化城市布局延续历史文脉
东方网记者蒋泽4月26日报道:2002年1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重塑黄浦江两岸功能,宣布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到今年整整十年。
十年来,黄浦江两岸逐渐突破了码头、仓库和工厂的包围,取而代之的是滨江绿地和创意园区,而2010年的世博会,更成为两岸发展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据了解,十年间的黄浦江两岸开发范围为吴淞口至徐浦大桥,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涉及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原卢湾和徐汇7个行政区。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将成为上海“四个中心”的重要核心功能区,综合开发规划将包括吴淞口到沪闵路—沪杭路之间的黄浦江两岸地区,新增闵行区和奉贤区,岸线总长度将由原来的85公里延至119公里,总规划控制面积由原74平方公里增至约144平方公里。
绿地进入工厂撤出市民企业获双赢
南码头体育休闲园,过去是水果市场、水产市场,也是曾经的危棚简屋集聚的地方。
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过去是钢铁厂填埋钢渣的堆场。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十年来,对原有工厂、仓库、码头进行搬迁改造,腾出了约14平方公里的滨江空间,建成了682万平方米的商办楼;动拆迁企业数3400户,动拆迁居民数52358户。
共完成土地收储1451公顷,出让土地205公顷。
黄浦江沿线的货运功能逐步弱化,中心段货运码头全部退出;工业岸线得到改造,以十六铺、北外滩、吴淞为代表的旅游功能初步形成。
仅2011年,就接待浦江游览游客数约320万人次;接待邮轮近200船次,到访海外游客约19万人次。
上海水泥厂所在的徐汇滨江地带与对岸的耀华地块,曾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集中了玻璃厂、水泥厂等八家建材集团最重要的企业。
其中的“耀皮玻璃”离开了黄浦江边,在常熟重生。
其生产线由原来的两条扩充到了四条,产品升级换代,现在占据了中国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船集团完成上海船厂(浦东)、江南造船厂的搬迁,转到长兴岛拓展;宝钢集团完成浦钢公司的搬迁,集中到宝山发展。
徐汇滨江,曾经灰尘满天飞的地方。
今天,3.6公里的岸线,14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1.4万平方米的亲水平台,成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家园。
黄浦江两岸开发之前,沿岸仅有老外滩和小陆家嘴两处滨江公共岸线。
但十年之后,滨江绿地和公共开发空间面积596.8万平方米,亲水岸线长度23公里,对公众开放的亲水岸线长度20.5公里。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老码头”变身海派时尚聚集地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凝聚着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从明清时期的老城厢、十六铺到近代的外滩,从工业时代虹口杨浦一带连绵的产业港口到代表后工业时代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世博园区,黄浦江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上海城市功能、空间格局的演变。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十年,共完成现有主要文物保护项目数96处,完成修复保护修缮利用的文物项目数及保留建筑改造利用项目数33处。
江海北关验货场办公楼,俗称大洋房,被保留下来,向南移动了34米,整整四个月才移动到现在的位置。
曾经的万人纺织厂,如今变身国际时尚中心;曾经“72家房客”的外滩源,如今成为各类世界“大牌”竞相入驻的商业商务高地。
外滩公共服务中心,曾经集居民住宅、单位办公、商铺、车库的一座小楼。
为改造它,用了六年时间进行规划、竞标、推敲和打磨,终于以朴素、典雅的姿态和谐地融入外滩的天际线。
位于十六铺地区的“老码头”,曾经的上海油脂公司。
如今,老厂房犹在,内部焕然一新,一家家别具风格的餐馆、酒吧在这里集聚,俨然又成一处海派时尚集聚地。
未来十年:征集国际方案结合本地实际
外滩金融聚集带、陆家嘴金融城、北外滩航运金融服务集聚区、徐汇滨江高端商务区……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许如庆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将由基础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
而到2020年,黄浦江边的世博园区及周边地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区域,前滩和徐汇滨江区域,将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带,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
此外,杨浦大桥周边地区和吴淞口地区也各有规划设想。
许如庆告诉记者:“在对黄浦江两岸开发时,政府将继续依据规划先行、科学控制、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等原则,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的方式,结合上海本地实际不断修整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