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人脑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护理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主要要点: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和呼吸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评估神经功能: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等。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脑血管疾病病人可能面临吞咽困难、咳嗽弱等问题,容易导致呼吸道异物堵塞。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异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4. 妥善处理疼痛管理:脑血管疾病病人往往伴随着头痛、肢体疼痛等不适感。
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处理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5. 饮食护理:脑血管疾病病人需要合理的饮食安排,包括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和血脂的摄入等。
护理人员应该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
6.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脑血管疾病病人往往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如褥疮、压力性尿失禁和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按摩等,同时积极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
7. 心理支持:脑血管疾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总结回顾: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神经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疼痛管理、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心理支持。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发生异常或受损,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身体上的护理外,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
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方法。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
脑血管病突发,常常伴随生命危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脑血管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行为和情绪的改变,比如烦躁、易激动、情绪低落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采取一些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
首先是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倾听患者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
其次是进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调整消极情绪,重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康复活动,如音乐欣赏、手工制作、读书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脑血管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坚定康复信念。
除了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属和社会也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家属和社会对脑血管病患者应该给予耐心和关爱,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关心、照顾患者的情绪变化,不断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感受到周围的温暖和关爱。
社会也应该给予脑血管病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重塑生活。
在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对于脑梗塞病人,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促进病人康复进程,预防并发症,并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
首次查房时,护士首先应对脑梗塞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并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治疗经过等情况。
接着,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以及详细记录。
护士在查房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状态:脑梗塞病人常常出现意识障碍的情况,包括嗜睡、昏迷、语言障碍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同时,护士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语言、运动等方面。
2.生命体征监测:护士应密切监测脑梗塞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护士应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
对于存在高血压的病人,护士需及时通知医生,并按照医嘱给予降压药物。
3.呼吸管理:脑梗塞病人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口腔排空障碍等问题,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护士应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吞咽姿势,及时帮助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可以考虑利用吸管或鼻饲管进行喂食。
4.血液检查:护士要按照医嘱定期抽取血液进行检查,监测病人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存在高凝状态的病人,护士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5.卧床护理:脑梗塞病人多伴有肢体无力、平衡障碍等问题,需要进行卧床休息。
护士应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卧姿,防止发生褥疮。
定期翻身、按摩肢体,预防肌肉萎缩;同时,护士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肌力,提高行动能力。
6.营养支持:脑梗塞病人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导致摄入量不足。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软化食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等,以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
7.导尿护理:脑梗塞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尿潴留。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脑卒中的概念。
2.了解颅内动脉瘤及脑卒中的病因、病理生理。
3.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掌握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糖尿病病史10年,平时喜欢抽烟及喝酒。
因于家人争吵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急诊入院。
查体病人神志不清,瞳孔缩小,双眼凝视患侧,一侧肢体偏瘫,血压140/88mmHg,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
问题:1.病人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若要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辅助检查?3.病人存在哪些主要的护理问题?4.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脑血管性疾病是指由各种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一、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以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
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动脉壁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此外,体内感染灶脱落的栓子侵蚀脑动脉壁可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使致动脉瘤的形成。
颅内动脉瘤一般呈球状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动脉瘤壁极薄,尤其瘤顶部是最薄的,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部。
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根据位置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如下两种。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二)临床表现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则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急救状态下应用,电极脉 冲的发放与R波无关,放电由人工控制,可发生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期, 按下放电开关即可放电。心脏除颤仪开机后自动默认为非同步状态,室 颤、室扑急救时切记采用非同步模式。
心脏除颤仪有单相波除颤和双相波除颤两种,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 有所不同。单相除颤只发出一次单向电流,双相除颤依次有两个电流脉 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目前认为双相除颤较单相除颤成功率 高,皮肤损伤轻,并发症少,但缺乏大样本循证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一、目的
利用生物允许量的瞬间电流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全部除极,然后 均匀复极,以消除心脏的异位节律,由窦房结恢复正常的搏动,纠正各 种心律失常。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 ①病人病情、意识、ECG心律失常类型、是否有室颤波。对清醒病人进
行电复律治疗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心理。 ②除颤仪性能良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护理
(二)预防性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剂 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 性TIA进一步 发展为卒中。阿斯匹林,开始每日300mg,2周后改为每 日50mg,可长期服用。噻氯匹啶
125~250mg,每天1次,进餐时服用,有出血倾向者应停用。
6.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偏瘫程度是否减轻,肌力是否增加, 吞咽障碍、构 音不清、失语等症状是否恢复正常,如果上述症状呈加重 趋势,应警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若为频繁发作的TIA病人,应注意 观察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并作好记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
对于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既包括病情观察,也包括生活护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脑梗死病人进行护理查房的一些建议:一、病情观察:1.了解病人的意识状况,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意识障碍,例如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
2.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肢体力量、感觉、语言能力等方面是否受损,是否存在瘫痪、失语、偏瘫等。
3.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稳定。
4.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潴留等情况。
5.注意记录病人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生活护理:1.督促病人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如用药、理疗等。
提醒病人按时吃药,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2.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性活动,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
3.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每日帮助病人清洁口腔、面部、身体。
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以避免压疮形成。
4.督促病人保持适当的饮食,尽量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帮助病人调整饮食习惯,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5.定期帮助病人按摩和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6.提供心理关怀,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并做出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三、安全护理:1.防止病人意外跌倒,保证病人周围的环境安全,将滑倒、撞伤的风险降到最低。
2.检查病人的皮肤是否受到外界刺激,避免划伤、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3.注意监测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适量饮水和适当的运动,避免脱水和疲劳。
4.督促病人按时服药,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5.督促病人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
6.注意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如果发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异常,应及时安抚和引导。
对于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护士需要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及时的生活护理和心理关怀,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动脉或静脉阻塞、破裂出血或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脑血管病人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顾,心理护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以下是脑血管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和方法。
1.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2.提供情感支持。
护士可以倾听患者的抱怨和困惑,给予理解和关心。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
3.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感到自卑和无助,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无用,护士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希望,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提供康复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方法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过程和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5.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脑血管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护士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认识和参与意识,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提供生活指导。
脑血管病人的生活需要有规律和合理的安排,护士要向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7.关注家属的心理需求。
脑血管病人的家属通常也会面临心理困扰和压力,护士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共同协作推动患者康复。
8.建立康复支持系统。
护士可以组织脑血管病康复支持小组或参与相关社区活动,为患者提供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康复支持系统,互相鼓励和帮助。
心理护理对于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情感支持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和阳光心态的建立。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97页】
2.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3.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4.焦虑:与突发症状、机体功能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38
三、脑梗死
[护理评估]
护理目标
1.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 2.病人能采取有效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3.病人吞咽障碍逐渐缓解。 4.病人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 理。
身体状况
1.脑血栓形成 (1)临床特点: ①好发于50~60岁中老年人,男性 稍 多于女性。一般病人有前驱症 状,部分发病前有TIA病史。 ②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病。 ③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④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取决于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 ⑤病情轻者,经治疗在短期内缓解,不留后遗症;病情重者,进展 快,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其他:空气、脂肪、癌细胞栓塞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性别、性格、 种族、家族史、气候。 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 增加;男性脑卒中发 病率高于女性;家族 直系亲属中,有脑卒 中史的子女风险增加。
。
3
2
在疾病发生且造成残 疾后,积极进行功能康复
疾病发生后的积极
训练,同时避免原发病复
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发。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
预防器官或系统因伤病 我国传统康复手法相结合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和饮 酒等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 因素。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危 险因素之一。维持正常血压有 助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脂
高血脂会增加动脉长期抽烟和饮酒会损害血管壁, 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急性期脑血管病病人常见症状
1 头痛和眩晕
头痛和眩晕是急性期脑血管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语言和言语障碍
脑血管病可能导致语言和言语能力受损,出现说话困难等症状。
3 肢体瘫痪
急性脑血管病可能引起肢体瘫痪,病人可能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活动能力。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 用于预防血栓堵塞
溶栓治疗 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计划
为脑血管病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帮助 他们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增加病人的运动能力和肢体功能。
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可帮助病人恢复或提高言语能力。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可帮助病人重新融入社会、恢复自理能力。
脑血管病病人预防措施
1
定期体检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脑血管
病风险。
3
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脑血管病的 风险因素。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 谷物的摄入。
结论和建议
1 采取措施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 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2 多元化的护理
3 持续研究
为脑血管病病人提供多元 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帮助 他们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脑血 管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第5节--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红色血栓
白色血栓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 时间内恢复血流。
3、进展型: 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 时至数日。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 栓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 性多于女性。TIA患病率为180/10万。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
临床表现(分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恢复,不留任何后遗 症。
2、完全型: 起病6小时症状即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 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脑血管阻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血管阻塞病人的护理常规概述脑血管阻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的护理常规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将介绍脑血管阻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病人监测脑血管阻塞病人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以及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以下是病人监测的主要内容:-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并记录结果。
- 心率监测:监测病人的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呼吸监测: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呼吸正常。
- 意识状态监测: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的改变,记录病情进展。
- 神经系统监测:关注病人的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异常。
体位护理脑血管阻塞病人在床位上需要合理的体位护理。
以下是常用的体位护理方法:- 俯卧位:有助于减轻脑血管压力。
- 侧卧位:减轻肺部压力,改善呼吸功能。
- 头低位:促进脑血液循环和氧供。
皮肤护理病人需重点护理皮肤,以预防压疮的形成。
以下是皮肤护理的关键措施:- 定期翻身:保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流通,减少压力。
-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
- 适度按摩: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疼痛。
饮食护理脑血管阻塞病人的饮食需符合其健康状况。
以下是饮食护理的建议:-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 软食为主:以易消化的软食为主,避免刺激食物。
- 多餐少量:分几次进食,控制总摄入量。
活动护理在合适的情况下,脑血管阻塞病人需要进行适度的活动。
以下是活动护理的注意事项:- 床上活动:不适宜下床活动的病人,可以进行床上运动,如手部活动等。
- 早期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
社交护理脑血管阻塞病人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交支持,以下是社交护理的建议:- 家人陪伴:鼓励家人在医院陪伴病人,给予情感支持。
- 心理支持: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病人调整情绪。
结论脑血管阻塞病人的护理常规是确保其安全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病人监测、体位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和社交护理的综合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
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其次,当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护士首先要进行快速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病理性呼吸,测量血压、体温和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如瞳孔大小,瞳孔反射等。
通过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接下来,护士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如发现异常,可及时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并给予相应的机械通气支持。
为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护士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等操作,以确保患者的氧供。
同时,护士要控制患者的颅内压。
常用的控制颅内压的方法主要有:保持患者头部位置低于身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咳嗽和剧烈活动等。
在急诊护理中,还可以运用低温治疗、应用高渗脱水剂等手段,以降低颅内压。
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压是最常见的监测项目之一,通过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等变化,以及监测尿量和体温等。
护士要保持患者的基础护理。
包括:定期翻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保持患者的饮食营养,以及排尿和排便的正常状态等。
护士还要及时清洁患者口腔、鼻孔等部位,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最后,护士要进行心理护理。
脑血管意外发生后,患者和家属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要为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态度。
同时,护士要向他们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要保持冷静、迅速,进行快速评估,控制呼吸道通畅和颅内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基础护理和进行心理护理。
只有这样,才能在脑血管意外发生后,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PPT课件
•宜饭后服用,以防胃肠道刺 激,并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 道出血征象。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1)盐酸噻氯匹定
出现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 血小板减少, 应定期监测血象。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概要
疾病
2、病 因
(1)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2)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如血液粘稠 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3)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的急骤 波动、心瓣膜病、心房颤动。
二、脑梗死
1、定 义 (2)
(2)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 常见的一种,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 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 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 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 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失明等有关。
诊断
潜在并发 症:脑血
栓形成。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合理休息与运动,并采取适当的 防护措施,避免跌倒和受伤。
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 (以15°~ 20°为宜);仰头或 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 转动幅度不宜过大。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和脑静脉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出血和缺血,临床表现为急性脑卒中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在生理上需要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护理,同时也需要心理护理。
因为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更需要重视。
那么,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脑血管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困扰和治疗的困难,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有时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心理护理。
二、积极引导患者树立乐观信念脑血管病患者往往由于身体上的疾病困扰会感到灰心丧气,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乐观的信念,让他们对疾病充满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
三、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
四、疾病知识的普及对于脑血管病患者,他们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不足,常常存在许多的误解和焦虑。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普及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应对疾病,并减轻焦虑情绪。
五、合理的安排生活和康复训练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合理的安排生活和康复训练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适当的运动锻炼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六、加强家属的心理支持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家属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支持,让他们了解疾病情况,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通过亲情关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关心。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的了解和关心,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乐观的信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普及疾病知识,合理安排生活和康复训练,并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在生理上得到治疗的在心理上也能够获得舒缓和治愈。
关于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要点的总结
关于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要点的总结标题:关于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要点的总结摘要: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总结出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的要点,旨在提供有价值且高质量的护理指南。
文章从病人的生活环境、日常护理、运动和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内容:一、病人的生活环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生活环境对恢复和预防再发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干净和无压力的环境,以下措施应被采取:1. 病房的布置应该简单而整洁,减少刺激物和高难度的任务。
2. 床位高度应适中,便于病人入睡和起床。
3.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燥热。
4. 避免噪音和过度刺激,提供一个宁静的环境。
二、日常护理日常护理是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中的核心环节,以下是几个重点:1. 防止并发症: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早期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援助日常生活活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协助他们完成个人卫生、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
3. 心理支持:脑血管疾病对病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
4. 预防床疮:定期翻身和按摩,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位置。
三、运动和康复适当的运动和康复是脑血管疾病病人恢复功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简单的伸展运动等,逐渐增加强度和频率。
2.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3. 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如助行器具、轮椅等,以帮助病人更好地行动。
四、饮食管理脑血管疾病病人的饮食管理对病情的改善和预防再发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几点建议:1. 低盐饮食:限制食用高盐食物,以控制血压和液体潴留。
2. 低脂肪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降低血脂水平和动脉堵塞风险。
脑血管堵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血管堵塞病人的护理常规简介脑血管堵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特别的护理常规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脑血管堵塞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照顾这类患者。
原因与症状脑血管堵塞是由于血管内的血块堵塞了脑血流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医务人员应及时辨识并记录病人的症状,以便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醒目警示在照顾脑血管堵塞病人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床头需配备紧急呼叫装置,以便病人能随时呼叫护士协助。
2. 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3. 防止病人坠床,床栏应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4. 保持空气流通,房间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生活护理1. 帮助病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如进食、洗漱、如厕等。
2. 鼓励病人进行体位转换和轻度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 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饮食护理1. 依据医嘱提供适当的饮食,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2. 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药物护理1.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药物的用量和时间。
2. 监测病人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复查定期对脑血管堵塞病人进行复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进行必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康复情况。
总结脑血管堵塞病人的护理常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医务人员应遵守以上护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仍需要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内科护理学》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Cerebralvascular
目 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 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 脑血管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和 进展。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低血压、低血糖、肝肾功
能损害等,及时处理和干预。
04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介入治疗与护理
介入治疗
分类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血 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 较高。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脑血管 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措施。
抑郁
对于抑郁心理,可采取心理疏 导、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药
物等干预措施。
恐惧和担忧
针对恐惧和担忧心理,可采取 健康教育、信息支持、家属参
与等方式进行干预。
自卑与无助
对于自卑与无助心理,应给予 病人足够的关心与支持,提高 其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感。
社会支持与康复环境
社会支持网络
职业康复
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 、朋友、社区等,为病人提供全方位 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身体状况的评估。 吞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用药 护理、并发症的观 察与护理、健康指导。
学习难点
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区别。
主 要内容
疾病概述 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护理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
疾病概述
定义
脑血病因
危险因素
分类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短暂脑缺血发作时一过性眩晕、失 明等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用药护理
治疗要点 健康指导
一般护理
合理休息与运动,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跌倒和 受伤。 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以15°~ 20°为宜) ;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 过大。 频繁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必要时入厕、沐浴 及外出活动时应有家人陪伴。
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说明积极治疗病因,避免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介绍 吸烟、酗酒、肥胖及饮食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频繁发作的病 人应尽量减少独处时间,避免发生意外。 饮食指导:选择低盐、低糖、低脂、丰富维生素及少刺激性的食物 ,戒烟酒,保持理想体重。 用药指导: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定期复查。
用药护理
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以防胃肠道刺激,并注意观察 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盐酸噻氯匹定可出现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 减少,应定期监测血象。 抗凝药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病情观察
频繁发作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 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麻木是否减轻或加重,有无头痛、头 晕或其它脑功能受损的表现,警惕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发生。
黄色区域为脑血栓好发部位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史;有无风湿性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 膜炎及心肌梗死等病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健康史 (三)心理-社会状况
(五)治疗要点
(二)身体状况 (四)辅助检查
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 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及严重贫血等; 发病前有无血压明显升高、急性血压过低、急剧的头部转动和 颈部伸屈、严重失水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
• 可出现对Hale Waihona Puke 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对侧同向性偏盲。
身体状况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常见症状有眩晕及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 • 特征性症状为跌倒发作(病人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
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短暂性全面性 遗忘(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和 双眼视力障碍。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疾病概述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评价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诱因
定义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 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脑动脉主干或皮 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 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 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 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病因、诱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等;在睡眠、失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情况下,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及血液黏稠度增加,易致血栓 形成。
脑栓塞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心房颤动时附壁血栓脱落多 见)、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多见)和来源不明 性栓子三大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栓子。
危险因素
无法干预的因素 如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的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其次有高脂血症、血黏度增高、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吸 烟、饮酒、肥胖、眼底动脉硬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盐 摄入量、肉类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食用量)等。
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常见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主要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章节目标
2.熟悉
脑血管疾病 的治疗原则 。
1.掌握
掌握急性脑血管病病 人的身体状况和主要 护理措施。
3.学会
应用护理程序对急 性脑血管病病人实 施整体护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 概念
预防医学是从预防为主的观点出发,综合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 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研究人群疾病与健 康状况的分布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制 定防制策略,实施公共卫生措施,从而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
心理-社会状况
• 病人因突然发病或反复发作,常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和恐 惧。
• 也有病人因缺乏相关知识而麻痹大意。
辅助检查
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可发现血粘度增高及血 小板聚集性增加。
治疗要点
•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诱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
• 药物治疗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盐酸噻氯匹定 和双嘧达莫)、抗凝药物(肝素和华法林等)、钙通道阻滞 剂(如尼莫地平)、血管扩张药和扩容药(麦全冬定及低分 子右旋糖苷)等。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的临床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血管壁病变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 常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血压的急骤波动、心瓣膜病、心 房颤动
身体状况
多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 体征,历时短暂,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 解,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不遗留后遗症。
身体状况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常见症状为病变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 性症状,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