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
药效学
与受体结合后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亲和力和调节效化合物。此外,构效关系也能用 于改进药代动力学的性质。
此外,还可利用X-光结晶学或磁共 振(NMR)光谱法初始测定原子分辨 配基,以帮助受体结构和药物受体 复合物的鉴定。当整个受体结构还 不清楚的情况时,结合药物的构象 常能提供受体结合部位的镜象。
四、作用于特定的靶位
药物作用靶位(target)大致有四类, 即酶、离子通道、载体分子和受体。
(一)影响酶的药物 许多药物通过影响酶而起作用,某些 抗菌药和抗肿瘤药能抑制某些酶,如 磺胺药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有的 药物在特殊细胞内抑制酶的活性,如 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是因为抑制了 Na+,K+-ATP酶,使细胞内Na+外流和 细胞外K+内流受抑制,而使细胞内 Na+增加。
(四)作义
一、受体的定义及特征
大多数药物必须先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 的某些特定分子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这些特定分子被称为受体(receptor),它 是构成细胞的物质成份,有的位于细胞 膜,有的位于胞浆和细胞核,大多数是 某些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具有严格的 立体专一性,能识别和结合特异分子 (配体)的位点,此位点即受体分子或 受点。通过对受体的分离、提纯和鉴定, 已经使人们确认了受体的存在/
药物直接对它所接触的器官、细胞 所产生的作用称为直接作用,如肾 上腺素可直接使血管收缩,血压升 高等。
由机体反射性生理调节机制所产生的 作用称为间接作用,如由于去甲肾 上腺素的升压反射而使心率减慢等。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变 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功能,同时也由 于使用这种外源性的激素而干扰了 皮质正常的生理性功能调节,导致 其功能低下。
抗酸药通过中和胃酸而用于胃溃疡疼痛的 治疗;甘露醇通过物理性渗透作用而利尿; 解毒剂(如二巯基丙醇、依地酸钙钠等) 通过与重金属阳离子的螯合作用可解救重 金属或类金属的中毒;挥发性全身麻醉药 通过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兴奋性 而起全麻作用。
第二章药效学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用药以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 与药理作用无关。 不可预知。
不良反应的其他表现形式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 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 果。治疗矛盾,治疗作用引起的。 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 特异质反应:服用个别药物出现的特殊反 应。
但是,仅用治疗指数评价药物 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缺陷。如图 2-4所示,A、B 两药的治疗指 数相同,但实际上A 药比B 药 安全。因为A 药在95%和 99%有效量时,即ED95 和 ED99 时没有动物死亡;而B 药在ED95 和ED99时分别有 10%和20% 的动物死亡。因 此,还应参考安全范围评价药 物的安全
激动剂(agonist,Ag) 亲和力,=1.0 拮抗剂(antagonist,Ant) 亲和力,=0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 亲和力,0<<1
竞争性拮抗剂
某些拮抗剂与激动 剂相互竞争与受体 结合,可降低激动 剂与受体结合的亲 和力,但不降低内 在活性,此类拮抗 剂称为竞争性拮抗 剂。 Emax不变 曲线右移
小
药 物 作 用 的 双 重 性 防治作用 (治病)
结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不良反应 (致病)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 应、依赖性等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种属差异:不同种的动物对药物反应不同 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药物反应不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药效学研究名词解释
药效学研究名词解释
药效学研究是指对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动学过程,以及药物与靶点或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药效学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药物在体内的变化,来评估和解释药物的疗效、毒性和副作用等药力学特性。
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药物的发现、设计、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效学研究的方法包括体内药效学试验、体外试验、计算机模拟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揭示药物与靶点或受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药物对生理、生化、分子水平的影响。
药效学研究对于药物的设计、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有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优化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和毒性。
同时,药效学研究也可以为药物评价和监测提供依据,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和疗效。
临床药效学
患者用药教育
向患者普及药物知识,提高患 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 力。
02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靶点
80%
靶点识别
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如 特定的蛋白质、酶或受体。
100%
靶点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80%
靶点选择
根据疾病特点和药物作用机制, 选择合适的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 筛选。
03
临床药效学试验设计
试验目的与假设
目的
明确试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即验 证新药或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 性。
假设
提出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假设, 例如新药对某病的治疗效果优于 现有药物。
试验对象与方法
试验对象
选择合适的临床试验受试者,通常为 患者或健康志愿者。
试验方法
确定临床试验的设计类型(如随机对 照试验、开放试验等),以及试验的 给药方案、剂量、给药途径等。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药效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临床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01
02
03
04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探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 用机制和靶点,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依据。
临床试验设计
制定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方 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药物疗效评估
通过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 等方法,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
临床药效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CONTENCT
录
• 临床药效学概述 • 药物作用机制 • 临床药效学试验设计 • 临床药效学评价 • 临床药效学应用
临床药效学
谢谢观看
2.体内研究 (1)用正常动物:如观测新药对行为的影响。 (2)制作动物病理模型:如心律失常动物模型;高血压动物模型;肿瘤及感染动物模型等。 (3)观测新药的疗效:包括症状改善及计量指标(如血压、呼吸深度、心电图等)和计数指标(如心率、血 细胞计数、死亡率等)。 (二)观测一般药理作用所谓一般药理作用,是指新药机体主要器官系统理作用(包括离体和主体)和药物 的相互作用。包括: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还是抑制。 2.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电图等。
基本信息
(一)概念药物和机体间可产生影响。临床使用的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属临床药效学范畴。机体对药 物的作用属药代动力学范畴。
(二)临床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作用。 2.药物对病原体产生的作用。 3.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作用。 4.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位点“受体”(Receptor)现已确知,所谓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 能同体内神经传导介质、激素及其它内源性活性物质或药物相结合,从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1)受体的种类:①胆碱能受体;②肾上腺素能受体;③多区胺受体;④组织胺受体;⑤各种激素受体;⑥ 阿片受体。 (2)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
临床药效学
药效学种类
01 相关内容
03 研究方法 05 动物实验
目录
02 研究目的 04 研究程序 06 基本信息
临床药效学是药效学的一种,主要指对其药理作用的观测和作用机理的探讨。
相关内容
(一)观测生理机能的改变。如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对心肌收缩力或胃肠道运动是加强 还是减弱;对血管或支气管是扩张还是收缩等。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阐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
简称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药物结构特异性和剂量有关。
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常较多。
例:强心甙对心肌细胞的兴奋作用苯巴比妥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对因治疗: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或称治本。
对症治疗: 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或称治标。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宇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
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为固有药理作用增强和持续所致。
特点:与药物的常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剂量相关反应的发生与否或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或血药浓度的高低直接相关。
一般能预测。
发生率高,死亡率较低。
1)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这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的结果。
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
但可以预知,也是应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LD50●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癌(Carcin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重。
也称反跳(Rebound reaction)●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5)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在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上继发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药效学 ppt课件
如:四环素类 感染。 炎......
二重感染: 发生于抗生素应用过 程中的新
如:伪膜性肠
PPT课件
16
后遗效应
定义: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最小有效 浓度以下,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如: 苯巴比妥————次日晨头昏、乏力、困倦; 氯霉素————永久性耳聋
PPT课件
17
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反应 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受体必须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动而产生效应,且效应与药物占领 的受体数量呈正比;
②备用受体学说:
药物产生Emax不一定占领全部受体 ,多余的受体称备用受体;受 体被占领不一定全部产生效应 ,被占领而不产生效应的受体称静 息受体。
PPT课件
24
③速率学说:药物效应的强弱取决于药物—受体
复合物的解离速度。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药物效应:
① 兴奋:使机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功能增强。
——先天性遗传异常所致!
如: 先天性AChE缺乏者——在用氟烷全身麻醉时若合用琥珀
胆碱——恶性高热; 先天性6-G-PD缺乏者——红细胞内GSH减少——若应
用伯胺奎——溶血现象。
PPT课件
18
第二节 受体理论
一、受体概念: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上的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功能蛋白质,与特异性物质结合 产生药理效应。
第七章药效学
第七章药效学第一节药物的根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比方:去甲肾与α受体结合〕药理效应:机体反响的详细表现,是结果〔比方:去甲肾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区分概念:①兴奋-抑制;②★直接作用-反射性作用〔生理调节〕;③部分作用-全身作用。
药物选择性:①有上下之分〔比方:洋地黄对心脏的高选择性〕;②相对的,有时与剂量相关〔比方:阿司匹林小剂量抗血小板,大剂量解热镇痛抗炎〕B.药物对受体作用的特异性与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不一定平行〔比方:①青霉素特异性和选择性都强;②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受体,但选择性作用不高〕C.不同器官的同一组织,也可产生不同效应,比方:肾上腺素舒张骨骼肌血管平滑肌,而收缩内脏平滑肌D.效应与分布有关,比方:碘集中甲状腺;链霉素治疗尿路感染二、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子①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②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③补充疗法〔替代疗法〕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疾病的病症①解热镇痛药降低体温;②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③抗高血压药降压★“急那么治其标,缓那么治其本〞“标本兼治〞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浓度〕增加或减少时,其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两者间有相关性。
★量效曲线: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那么得到直方双曲线;如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作图,那么呈典型的S形曲线-量效曲线1★药理效应概念举例研究对象量反响药理效应用详细数量或最大反响的百分数表示血压、心率、尿量、血糖浓度单一生物个体质反响药理效应一般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示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睡眠与否一个群体1.斜率:斜率大的药物,药量微小的变化,即可引起效应的明显改变,反之亦然。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指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药量;也有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
★3.最大效应〔E max〕/效能: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所能到达的最大效应。
2-2-药效学
16
第16页,共40页。
⑦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指药物治疗疾病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重感染:广谱抗生素导致敏感菌抑制→
非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或抗药葡萄球菌等继发 感染。
17
第17页,共40页。
⑧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连续用药后产生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35
第35页,共40页。
⑤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配体
激动药 agonist
完全 激动药
部分 激动药
拮抗药 竞争性 antagonist 拮抗药
非竞争 性
亲和 力 强
强
强
强
内在活性
强 ( = 1)
弱 (0﹤1) 无( = 0)
无( = 0)
第36页,共40页。
备注
吗啡
喷他左辛
结合是可 逆性
结合是不 可逆性
二态学说:认 为受体有两种 构型
激活态构型
激动药
第34页,共40页。
静息态构型
拮抗药
34
④ 受体与药物结合后产生的效应具备两个条件
D+R
DR
E
•亲和力 ( Affinity )
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效价强度
•内在活性 ( Intrinsic activity, )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 A、成瘾性(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
反复用药后造成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停药 后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 B、习惯性(心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使用药物后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并在精神 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但停药后无 戒断症状。
药理学中药效学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中药效学的名词解释在药学领域中,药理学和药效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而药效学则是研究药物产生的效果和作用的科学。
两个学科的研究旨在揭示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各种作用和反应机制。
它主要关注药物在分子、细胞和器官级别上的相互作用,并探索这些作用如何影响生命过程。
药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靶标相互作用的药物效应。
药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体内实验、体外试验和计算模拟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药理学家可以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等。
药理学研究还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生物分子(如受体、酶)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药物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
与药理学相辅相成的是药效学,它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效学研究的核心是通过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来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效学通常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实验室研究。
在这些试验中,药效学家会观察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等。
药效学不仅仅关注药物的疗效,也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在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药效学家会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受性。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权衡药物治疗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和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药物与生物体内靶标的相互作用,从而帮助科学家设计出更具选择性和效能的药物。
而药效学的研究则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药理学和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和效果的重要学科。
两个学科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药物的科学基础。
通过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
总论药效学
insomnia, depression, anorexia, drug-seeking behavior etc).
12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 是反复应用麻醉药品或精 神药品后所产生的欣快、舒适、满足、安乐,幻觉,激动刺激等感受, 促使应用者产生渴求连续用药的欲望和不择手段的“觅药行为”.
⑧、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剂 ⑨、作用于受体
21
受体
Langley 1905 (烟碱、箭毒)提出接受物质 (receptive substance)
Ehrlich 1913( 受体(receptor) 配体(ligant) Clark 1933 占领学说(occupation) 20世纪70年代,受体被分离纯化 20世纪Leabharlann 0年代,数以百计的受体被克隆,并明确
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α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30 30
31
拮抗药 Antagonist
1.竞争性拮抗药
Biological response.
Competitive antagonist —— 可 逆 性 与 激 动 药
1.0
A
竞争和相同的受体结 合,其特点是量效曲
A+B
线 右 移 和 最 大 效 应 不 0.5 变。
DR / RT = 50% 即 EC50 时,KD = D
KD值为EC50时的药物浓度值
27 27
亲和力 (Affinity)
Kd值是占领受体最大量一半(或引起50%最大效应时)所需的药物的摩尔浓度[D] , Kd越小亲和力越大。
第二章药效学ppt课件
度
最
极最
小
量小 致
剂量
有 安全范围
中死
效
毒量
量
量
二、量效曲线
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 (或)浓度为横座标,绘制出的长尾 S 型曲线
• 量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是 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的数量或 最大效应的百分率来分级表示
• 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不 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 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的变化
4.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被其他配体或药物 竞争性置换。
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同一受体可分 布于不同细胞, 产生不同效应。
6.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受体类型:
按部位(三类)
膜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上:α、β、DA
胞浆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胞浆内,皮质激
如效应以死亡为指标称为半数致死量 (50% lethal dose,LD50)。
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1.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治疗指数( TI )=LD50/ED50
2. 安全指数(safety index) 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0/最大治疗量ED50 3. 安全界限(safety margin) 安全界限=(LD1-ED99)/ED99 ×100% 4. 药物的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
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急性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
2.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3. 2. 依赖性 精神依赖
药效学
19
唾液分泌
抑制瞳孔括约肌
阿托品
(Atropine)
M受体阻断药
解除迷走神经 对心脏的抑制
内脏平滑肌松弛
口干 扩瞳
心率
解痉
20
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药理作用延伸 用量过大,时间过长,可预知, 应避免。
药效学
第一节 药理作用与效应
药物作用(action) :药物引起的效应的初始反应(动因)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特异性(specificity) 药物作用于特定的靶点(受体)
药理效应(effect ):药物作用引起的机体功能或
形态变化(结果)
引起的机体反应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4
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
22
3.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持续数月
23
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 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 次日血压急剧升高 注意用药规则,逐渐减量
11
“药达靶位”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
胆道感染,应选用原形从胆道排泄的药物。 泌尿道感染: 宜用原形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 氯喹在肝、肺高浓度聚集,可治疗阿米巴肝脓肿 和肺脓肿。
12
病原体与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差异成为药物 的选择性作用的靶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但 对人的毒性很小; 治疗剂量的喹诺酮类(quinolones)抗菌药 抑制细菌体内的DNA回旋酶,而对人体内的 拓扑异构酶无明显影响,可治疗多种敏感菌 株引起的感染。
药效学的名词解释
药效学的名词解释药效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和效应的学科,它涵盖了药物的起效机制、作用途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方面。
药效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为药物的开发、应用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一、药效学的基础概念1.1 药物(Drug)药物是指具有治疗、预防、诊断、缓解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三种类型,它们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相互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1.2 靶点(Target)药物的作用靶点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的特定分子、细胞或组织。
靶点可以是受体、酶、离子通道、细胞膜等。
通过与靶点的结合,药物能够调节靶点相关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药效。
1.3 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Action)药理作用是指药物与靶点发生相互作用后,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药理作用可以分为原理作用和体现作用两个层面。
原理作用指药物与靶点的具体交互方式,而体现作用则是指药物在整个生物体内所产生的效应。
1.4 药效(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效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效应,也是药物治疗的目标。
药效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改善、病症的减轻或消失等。
药效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指标。
二、药效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1 药物的起效机制药物的起效机制是指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从而改变生理功能。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与酶的结合,干扰酶的催化活性,调节底物的代谢过程。
2.2 药物的作用途径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生物体,包括口服给药、皮肤贴剂、注射剂、吸入剂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2.3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在适当剂量下,药物能够产生所期望的疗效,而在过高或过低的剂量下,药物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或失去治疗效果。
3第三章药效学
药理(效应)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
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药物作用还有其选择性---对某些器官作用明显。
与药物分布、器官(生化、结构)差异有关
作用特异性与选择性不一定平行:
沙丁胺醇特异性高,选择性高。 阿托品特异阻断M受体,但选择性低。 特异性强和(或)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较好; 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
(二) 质反应量效关系
如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阳性率表示其效 应为纵坐标,则为对称的钟型曲线(正态分布 曲线); 当纵坐标为累加阳性率(频数累加)时,其曲线 为对称的S型曲线。 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实验动物按用药剂量分 组,以阳性反应百分率为纵坐标,以对数剂 量为横坐标作图。则可得S形量效曲线。
受体的特性
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 合就能产生显著的效应 特异性:对相应的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 力 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作用与同一受 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可逆性:解离后可得到原来的受体和配 体 多样性: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经典的受体学说-Clark占领学说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剂量的概念
剂量即用药的份量。药物剂量的大小,是 决定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 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 药物在体内浓度愈高,作用亦愈强。但超 过一定范围,就可引起质变,发生中毒反 应甚至引起死亡。 按剂量的大小于药物效应的关系,可依次 分为①无效量、②最小有效量、③常用量、 ④极量、⑤最小中毒量、⑥中毒量⑦、最 小致量和⑧致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
Chapter 3
41
药物的作用来自于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理化反应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改变酶的活性 作用于离子通道 影响核酸代谢 影响免疫功能 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 非特异性作用 作用于受体
DP
(抗原) 药物不同, 反应相同。
1. 反应与药物效应无关; 2. 反应程度与剂量无关; 3. 预先敏化过程。
17
6. 特异质反应
遗传变异:
G-6-PD↓
服用磺胺后溶血
1. 反应与药物作用一致; 2. 反应程度与剂量相关;
3. 不需敏化过程。
18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19
Chapter 3
最大效应 (maximum effect)
在一定剂量 范围内,效 应与剂量成 正比
剂量达阈 值方产生 效应
药物浓度
24
100%
效应强度
50%
最小有效 浓度(阈 浓度)
半最大效应浓度
(EC50): 引起 50% 最大效应的量
0
药物浓度
25
最小有效剂量 or 最低有效浓度 (阈剂量 or 阈浓
度)
model theory ):
47
5.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受体结合量与效应的关系:
D+R
DR
E
[D][R] 反应平衡时: KD (解离常数) = DR 受体总量[RT] = [R] + [DR], 故: DR RT D = KD + D
48
受体相对结合量([DR] / RT)决 定效应的相对强弱(E/Emax)
不一定能避免.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少数较 严重的ADR,较难恢复. eg, 庆大霉素导致神经性 耳聋.
10
1. 副反应
1. 治疗剂量 2. 选择性低 3. 轻微而可逆
11
唾液分泌
口干 扩瞳 心率 解痉
12
Atropine
阿托品 M-R blocker
抑制瞳孔括约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 心脏的抑制
E E max
[ DR ] [ RT ]
[D ] K D [D ]
V V max
[S ] K m [S ]
3. Langmuir等温吸附公式
σ
1 K
(σ
max
σ )[ A ]
[ A] [B]
4. Henderson-Hasselbach方程式
log[ H
] log K log
药物的效应是通过与机体的生理过程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
3
一、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动因
– 特异性:药物的构型、电荷、分子大小 药理效应:引起的机体反应,结果 – 兴奋 & 抑制 – 衰竭: 过度兴奋导致 – 直接作用 & 间接作用 – 局部作用 & 全身作用 – 选择性:药物分布、组织细胞的结构及生化机能等
A
[ A ]2 K
A
pA 2 log K A
反映拮抗药的拮抗强度,pA2越大,所需 拮抗药浓度越小,拮抗作用越强 60
Ⅱ. 非竞争性拮抗药
作用于靶体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的靶体但效 应上有关联,从而影响配体的效应
61
构:
– – – – – –
基本骨架 活性基团 侧链长短 立体异构(手性药物) 几何异构(顺式或反式) ……
38
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光学异构体,作用可
能不一定相同,
– 多数药物的左旋体具有药理活性,如左旋氯霉 素,左旋咪唑等; – 少数药物右旋体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如奎尼 丁、乙胺丁醇等。
39
合理药物设计:
抗原部位
45
3. 受体的特性
灵敏性( sensitivity )
特异性( specifity ) 饱和性( saturability ): – 竞争 可逆性( reversibility )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 受体亚型
46
4. 受体理论
占领学说(Occupation
副反应较多.
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广谱药物也有其
方便之处.
8
二、治疗作用 & 不良反应
治疗
副反应 毒性反应
药物 作用
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9
三、不良反应 (ADR)
与用药目的无关.
多数ADR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可预知,但
E E max
K
[D ]
D
[D ]
E E max
[D ] K D [D ]
E E max
y a
10
log[ D ] log[ D ]
K D 10
10
y a
x b x
x x
b 10
直 方 双 曲 线
半 指 数 曲 线 ( S 型 49 )
1. 量效关系式 2. Michaelis-Menten公式
[ D ] [ R ] [ DR ] E E E max E [ DR ] [ DR ] [ RT ] E max [ RT ]
52
E max [ R T ]
53
6.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 完全激动药 = 100% – 部分激动药 0% < < 100% 拮抗药
Chapter 3 Pharmacodynam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Chapter 3
2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则
药物不能产生新作用,只能调节已有的功能. 药物是双刃剑.
– 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毒副作用.
药物的同一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治疗作用,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是不良反应.
– e.g.甲地孕酮
33
A 和 B:
相同的TI,
但不同的斜率
34
Safety range (安全范围): ED95和TD5之间的距离。 Therapeutic Window (治疗窗) : 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适应多数人,少数可有毒性或无效。
35
36
第三节
构效关系
Chapter 3
37
构效关系
药物作用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
[ D ]o K D [ D ]o E E max [D ]A K D [D ]A KD K
A
[ A]
[D ]A [ D ]o
1
[ A] K
A
59
拮抗指数 (pA2)
当[D]A比 [D]O大一倍时,将[A]的浓 度称为半拮抗浓度[A]2。
[D ]A [ D ]o 2 1 [ A ]2 K
theory ):
– 1926 Clark , 1937 Gaddum 分别提出. – 1954 Ariens修正:内在活性 – 1956 Stephenson:储备受体,沉默受体
速率学说(Rate
theory ):
– 1961 Paton:效应取决于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碰撞 频率.
二态模型学说(Two
即EC50时, KD=[D]
KD值为EC50时的药物浓度值
51
参数
KD & 亲和力(affinity): – KD与亲和力成反比 – KD = EC50 – pD2 =-logKD, 与亲和力成正比 Emax &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α) – 100% 0 – Emax 代表药物的效能 – Emax 还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28
29
质反应
30
半数有效量
(ED50) 半数中毒量 (TD50 / TC50) 半数致死量 (LD50)
31
Some Acute Oral LD50 Values
Category Practically nontoxic Slightly toxic Moderately toxic 15 000 10 000 5 000 4 900 750 500 250 50 13 5 3 0.4 Mouse Rat Rat 乙醇 氯化钠 阿托品 Dose
最大效应 (Emax):效能(efficacy) 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 效价强度(Potency) 斜率(Slop)
26
Response
B C A
Log concentration
效价强度:A>B>C 效能:A<B=C 斜率:A=B <C
27
评价一个药物,效能重要, 还是效价强度重要?
A
相当于 K D 值变大,亲和力降低;
+
[ A] K D (1 [D] [ A] K
A
) [D]
但内在活性
不变。
56
Agonist alone
Agonist + antagonist
Increased agonist + antagonist
57
激动药 +递增剂量 的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 最大效应(%)
以上公式的相似性,正说明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普遍 性的定量规律,药物与靶体、酶与底物、抗原-抗体、氧-血 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