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和盾的特点和用途。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辩证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习小组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矛和盾的实物或场景。

(2)讲述一个与矛和盾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矛和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可以是故事、日记或感想等形式。

(3)观察生活中与矛和盾相关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铅笔,橡皮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都有(铅笔)和(橡皮)。

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一支带橡皮的铅笔,这就是集合(板书集合)。

想想这样集合有什么好处?师:对啊,这么一支带橡皮的铅笔集合了铅笔和橡皮的优点,用起来非常方便!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集合”的方法会使生活变得很方便。

我们一起看看。

2.出示图片电风扇取暖器集合成什么?(空调)空调集合了电风扇和取暖器的优点,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取暖,真是用处大。

出示矛盾图片师:这是(矛)。

学生读,这是(盾)。

学生读,书写矛盾,注意矛的最后一笔是“撇”。

我们一起来写写。

书写矛盾师: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进攻,自卫)3.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矛和盾怎样集合?矛和盾能集合成什么?)二,初读课文1.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了,读通顺流利。

2.读词语。

师: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把你的心提起来,再危急一点)指名,小组读合二为一大显神威(更有气势,更威武)庞然大物(谁读得更大点)乱成一团指名,男生读全班齐读3.师:小朋友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也会读得很精彩。

分小节朗读。

三,解决问题1.集合成什么?(1)读了课文,你知道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坦克)见过坦克吗?谁来介绍介绍坦克?生说小结:在小朋友眼里,坦克是非常威武,非常厉害的。

想知道坦克第一次上战场是什么样子吗?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自由读)(2)指名读:谁来第一个介绍,谁还想再来介绍介绍。

能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概括坦克第一次上战场的样子吗?(大显神威)。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是“大显神威”(3)指导朗读。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o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二环节: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

(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o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o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o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o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篇1:《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熟悉“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依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同学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预备】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假如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同学读。

3、巩固新词。

〖照看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爱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订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照看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关心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遇到在把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同学把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同学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沟通沟通。

3、全班初步沟通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⑴创造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创造坦克的?⑴“是的,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同学争论的话题。

10467_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10467_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024/1/27
32
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其摆放在 指定区域进行展示。
2024/1/27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制作经验和 心得,分享彼此的作品。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 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4
23
当代社会对于传统武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冷兵器已逐渐被现代火器所取代,但矛和盾作为 文化遗产仍受到广泛关注。
2024/1/27
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对传统武器进行保护和研究,并通过举 办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同时,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具有 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艺术品或设计品,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矛的种类与特点 • 盾的种类与特点 • 矛和盾在战争中的运用 • 矛和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 实验环节:制作简易版“矛”或“盾”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2024/1/27
3
矛和盾的概念及背景
2024/1/27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矛和盾在战争中的优缺点及 战术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2024/1/27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让学 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 概念、历史背景和使 用方法。
0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矛和盾在战 争中的优缺点及战术 运用。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7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7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

团坐的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

接着请学生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问,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当堂反驳。

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25矛和盾的集合课标教材

(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25矛和盾的集合课标教材

课文25矛和盾的集合课标教材三年级语文教案感知质疑以疑促疑读中悟理──《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____(省、市、区、县)南京晓庄学院附小金立义张佩贤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 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 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

团坐的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

人教版三年级上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手持、左抵又挡、如雨点般”等词语,能正确写“矛、盾”两个字。

2.能抓住关键词语对课文进行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发明家与对手比赛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2、从图片上看,哪一个是矛,哪一个是盾?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两种互相对立的兵器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两个要求,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A:自由读生字B:小老师领读C、齐读重点学习“矛盾、左抵又挡”3、借助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总结:这些词语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词汇量,还能帮我们概括课文内容,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场比赛呢,请小朋友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你体会到什么?比赛很激烈如雨点般:矛的速度很快进攻力很强力量大密集②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让我们用朗读使矛的进攻更激烈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使用矛和盾的技巧;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矛矛是一种长杆武器,是古代军队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矛头通常为尖锐金属头部,杆身长约2米,可以单手或双手使用。

矛的优点是攻击距离长、打击力强。

但其缺点是杆身较长,使用起来较为费力,同时矛头较容易损坏。

(2)盾盾是一种防护用具,用以防御各种攻击。

盾分为轻型盾和重型盾两种。

轻型盾主要用于防护敌人的攻击,例如箭矢、长矛等。

重型盾则主要用于近身战斗防御。

2. 技巧使用矛和盾需要注意以下技巧:1.矛的使用需要把握距离和节奏,随时准备进行攻击和防御;2.盾的使用要始终面向敌方,随时准备防御敌人的攻击;3.矛手要善于运用身体的力量,使矛的攻击更具威力;4.盾手要注意力量的分配,避免被敌人破盾而受到伤害;5.矛手和盾手需密切配合,形成默契的战斗配合。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给每组发放矛和盾,进行练习;3.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技巧练习,提出修改意见。

三、教学重点1.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2.矛和盾的使用技巧;3.矛手和盾手的配合默契程度。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讲解;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矛和盾;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协作配合;4.交互讨论法: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和困难,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学习了使用矛和盾的技巧,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 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 从而发明了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

叙事层次分明, 语言简洁清楚, 事实说明道理, 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1.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 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 能读通课文,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设疑激趣1.出示矛的图片, 师: 知道这是什么吗?(矛)(边说边板书: 矛“矛”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

这是一个开关, 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 是灵活可变的。

“矛”字的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 看起来美观, 还可以辟邪。

)知道矛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进攻)2、出示盾的图片, 师: 这又是什么武器呢?(盾)(边说边板书:盾“盾”的两撇表示一个人, 横撇是他的手, 手举着盾牌, 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盯着对方, 所以下面是个目字)知道盾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自卫)3、可见这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武器。

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补全板书)它们怎么会集合?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导读:一、设计意图《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而“温州精神”中体现的就是只有不断创新,才有不断超越。

正因为温州人有不断创新,永争第一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功。

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学会创新。

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它与“温州精神”紧密结合,我们的语文可迫切需要让“温州精神”的春风吹进课堂,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再续温州明天的辉煌!因此,我选择了这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

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三上《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三上《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三上《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大家相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在生活中得到启发,进而发明出一种重要的军事武器的。

想了解具体经过吗?让我们现在快快走入课本,来了解一下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内容讲解题解(1)《矛和盾的集合》:矛:古代一种兵器。

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

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2)作者简介:黄水清,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

1940年出生,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担任武进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常州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等职务,曾获2002年文化部蒲公英奖等奖项,主要作品有《科学寓言1001夜》、《大力神游宇宙》等。

第一部分(第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1.词语集合:手持:手上拿着。

般:那样。

戳:用尖锐的东西词项别人。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因为危害农作物,所以是一种害虫,特点是爬的很慢。

履带:坦克、拖拉机等车辆两侧的车轮上的链带。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对矛与盾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矛与盾的定义和历史。

展示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矛与盾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矛的特性与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的特性。

学会正确使用矛。

2.2 教学内容介绍矛的形状、长度和重量等特性。

演示正确的矛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模型展示矛的特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使用矛的方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盾的特性与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盾的特性。

学会正确使用盾。

3.2 教学内容介绍盾的形状、材质和防护能力等特性。

演示正确的盾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模型展示盾的特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使用盾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矛与盾的对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对抗策略。

学会如何在对抗中利用矛与盾的优势。

介绍矛与盾的对抗策略,如盾牌防御、矛的突刺等。

进行模拟对抗,让学生实际体验。

4.3 教学方法使用模拟对抗道具,让学生实际操作。

分组对抗,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抗策略。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抗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矛与盾的定义、特性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思考矛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六章:历史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矛与盾在历史上的实际应用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A collection of spears and shields (teaching pl an)矛和盾的集合(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么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一、古韵导入t: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只要你够认真就一定能收到。

(出示矛和盾的金文)你们猜猜这倆个会是什么字?——矛和盾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形状很像(猜不出,出示图片辅助)展示矛盾的演变过程,师做讲解。

(略)书写矛盾2字。

t: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矛:中间一点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

一撇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面的流苏,看起来美观(点、撇+红)盾: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目字+红)t:同学们,想这种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字叫象形字。

象形字是祖传的,但文字也有进口的。

如“坦克”,他是根据英语单词tank直接音译过来的。

t:这份礼物喜欢吗?中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古国,作为回报,请你们读好这三个字词并记住他们,可以吗?——齐读二、揭题释题t:这三者直接会有联系吗?有,又会是何种联系呢?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找答案吧(出示课题——齐读)1、初读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记住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5 矛和盾的集合_教案教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_教案教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作一团、长处、胜利者”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时划分】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会认6个生字,会写“矛、盾、集、持、般、架、龟”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25 矛和盾的集合一、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学习过渡句的作用,并学习仿写过渡句。

二、教学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句的作用,仿写过渡句。

2、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课时一、提问导入1、出示矛、盾和坦克的图片:(1)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指名回答2、这三样东西之间又怎样的联系呢?请在文中找出包含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回答,读找到的句子。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全班齐读句子。

5、所以本课的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板书)6、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教师随机板书问题)二、读课文,认读新字生词,概括主要内容。

1、昨天你们在家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指名读(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把词语读三遍)2、请打开书,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得流利一些。

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出示填空题(主要内容填空)指名回答师小结:抓住关键词简单叙述课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学习,探究发明过程。

1、看看图片,发明家和朋友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你知道谁是发明家吗?说明理由(指名回答)2、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小结: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去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3、读读句子,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谁更厉害。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指名回答)4、看来朋友攻势很凶猛呀,谁能读出这场比赛的激烈?指名朗读5、全班齐读。

6、接下来,故事又讲了什么,各个学习小组以喜欢的方式继续读2-4段,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结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结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重点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是⼈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和盾的结合》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和盾的结合》教案 第⼀课时 揭⽰课题 ①出⽰课题:⽭和盾的集合。

学⽣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提出问题。

如:⽭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听课⽂的录⾳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字和新词。

②学⽣把刚才画出的⽣字新词读⼏遍。

③⼩声朗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通句⼦。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停下来多读⼏遍。

④指名读课⽂,读后评议。

⑤学⽣默读课⽂,说说本课讲了⼀件什么事? ⾃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学⽣提出的问题。

如:⽭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根据以上总是,⾃学课⽂,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本课的⽣字,让学⽣⽤⾃⼰喜欢的⽅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提醒学⽣注意:下⾯的“⽊”⼀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 ①学⽣在⼩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把课⽂中的语句进⾏概括,要点如下。

a.⽭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和盾结合起来。

b.⼜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在铁屋⼦上开⼀个⼩洞,从洞⾥伸出进攻的“⽭”(枪、炮),再给铁屋⼦装上轮⼦,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显神威。

③请学⽣有感情地朗读课⽂的第⼀⾄五⾃然段。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

“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矛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盾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学写生字“矛、盾”。

(1)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后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矛”先写一个“给予”的“予”再加上一撇,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它就无法进攻了。

“盾”字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

(师板书:矛盾)
(2)学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一写。

3、今天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师板书课题字,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理解生活中的“集合”。

举手的一起读集合,全班齐读。

你在什么时候,听过集合这个词?课文中哪个词能表示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手持戳向蜗牛履带坦克雨点般防守进攻
集合乌龟合二为一庞然大物难以招架大显神威
(1)指名领着同学读;
(2)去掉拼音开车读(横着、竖着开)
(3)理解词语,手持和戳向做动作理解。

坦克:出示视频介绍坦克的种类和作用。

过渡:你在阅兵式上见过坦克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课文中就写到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
(一)学习坦克的大显神威
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你从哪些语句见识到坦克的大显神威,用横线画出。

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师出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欣赏坦克作战视频。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德国兵哇哇大叫些什么?
(3)感悟后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

(4)师引读:德国兵吓得……
3.再读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二)坦克发明过程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想起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指名说。

1、自由读,发明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
2、指名回答,师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4)如雨点般刺来,刺的速度?老师也带来一个句子,你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雨点吗?(快速指生读雨点般)是啊,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

你能用[如……般]让这些句子更生动具体吗?
(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

读。

(5)师生表演。

生以书当盾,师以铅笔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

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6)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7)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3、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2)现在发明家就钻在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又一次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4、(师出示铁屋子)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
(1)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a.给固然换一换词。

(虽然)
b.呆在铁屋子里,自卫有了,但是什么没有呢?
c. 发明家又一次对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质疑。

朗读。

(2)他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A、矛字加了什么符号?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什么意思?(枪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

B、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你们看,这长长的一横也是一种标点符号,较破折号,在这里是想说明这个矛是指--,我们读的时候在这里要稍微停顿。

(齐读)
(3)出示:可是,这样固然————————。

A、你能当当发明家,提出疑问吗?
B、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理解履带。

(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

好吗?
(师生合作读)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
四、悟理拓展。

1.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

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你受到什么启发?
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总结:这节课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取长补短显神威强强联手走天下
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人生智慧。

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如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强强联手等。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抄写本课好词好句。

2、想一个集合的办法,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把想法写在本子上,说给老师和伙伴听。

3、阅读《发明家的故事》、《爱迪生》等书籍,并摘录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坦克
(进攻)+(防守)=(攻防兼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