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 发 病规 律
2 . 1 前 期 发 病轻 、 后 期 发 病重 颍 上县 水 稻 纹枯 病 一 般
提早 防治 。
发病期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 , 8 月 中下旬进入高温、 高湿
气候 , 田间小 气候 大 , 病 情 扩展 快 ( 图1 ) 。
8
7
4 防治 措施
4 . 1 打捞菌核 , 减少菌源 纹枯病 的田间菌核是次年发
稻株上扩展部位越高 , 造成的损失越大。
3 测 报 办法及 防治 适 期
每块 田选择 5 个点 ( 田的周 围和生长茂盛的地方定 点) , 每点调查 2 O 丛, 共1 0 0 丛 。一般在 圆秆前 , 病丛率达 到2 0 %时, 应立即施药防治 。但对历年重病 田、 感病 品种 和发病早的高产 田, 即使病丛率未达到上述指标时 , 也应
日期 ( 月/ 日) 图1 近三年水稻 纹枯病病情指数
O 7 / 5 7 / 1 2 7 / 1 9 7 / 2 6 8 / 2 8 / 9 8 / 1 6 8 / 2 3 8 / 3 0 9 / 6 9 / 1 3
早追肥 , 氮肥 、 磷肥 、 钾肥相互配合使用 , 不要集中施用过
进入 6 月下旬至7 月 上旬 生 长 量 快 速 上 升 , 田间 密度 大 , 通 风 条件 差 , 且植 株 幼嫩 , 田间小 气 候有 利 于水 稻 纹枯 病 的扩 展 蔓延 。7 月 4日调查 直 播 田及 移 栽 田病 情 : 移栽 田 病 指仅 为 0 . 1 , 而直播 田病指 确达 到 了2 - 3 。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7 ) o 4 — 0 0 4 8 — 0 1
颍上县地处沿淮 , 午季作物 以小麦为主 , 秋季水稻属
水稻纹枯病
三. 发病规律(Epidemic factors)
1.越冬毒源
越冬介体、寄主杂草毒源基数大,发病重
2.稻田虫口密度及带毒率
3.气候条件
冬春雨水偏少、天气晴热,越冬存活率高,有利于黑尾叶 蝉的发生;冬春雨水偏少有利于灰稻虱的越冬,夏季高温,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水稻稻曲病症状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二、病害循环
5 1 6 1 4 1 1
2 1 3 1
1.越冬菌核及厚垣孢子 2.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 3.子囊孢子 4.健株 5.病株 6.厚垣孢子再侵染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1. 清除菌源
水稻收获时 “齐泥”割稻,减少田间菌核基数;插秧前 打捞混杂于“浪渣”中的菌核,可以减少菌源,有效地减 轻前期发病。
2. 栽培管理
–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施磷钾肥,使水 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 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 的原则,提高水稻抗病力。
三、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1. 菌源数量:
越冬菌核决定初发病程度和分布相,进而 影响后期病情扩展蔓延。
2. 气候条件:
本病属高温高湿病害。 温度在25~31℃, 湿度达90%以上,发病严重。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 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云纹状病斑和菌 核。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造 成 串 顶 纹枯病病株呈“bird’s nest”状
制造稳定可靠 传播稳定可靠
水稻纹枯病田间危害状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周期长、生态环境复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稻田中常常发生各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稻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对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田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水稻瘟病菌引起。
该病在稻田中发生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是在高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病毒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凋萎和死亡。
该病在稻田中发病较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降低稻米的产量。
3. 稻螟:稻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重度为害时会导致稻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稻螟发生季节较长,每年可发生多代,因此其防治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护稻米的正常生长。
4.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水稻的汁液,导致稻叶逐渐变黄和凋落,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较早,数量较多,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
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保护稻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1. 遴选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开发出抗病虫害的稻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稻米的危害。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促进稻米的生长发育。
3. 调整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稻田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除去病虫菌源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在稻田中的生长和繁殖。
5. 进行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益虫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如放养鱼类来吃稻苗中的稻螟;利用昆虫种类对抗稻飞虱的滋生等。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根据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施药,用于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沛县水稻纹枯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沛县水稻纹枯病发生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阐述了近年来沛县水稻纹枯病发生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水稻是沛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47万hm2左右,水稻纹枯病(图1、2)是常发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在沛县连续3年大发生, 已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经多年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基本明确了水稻纹枯病在沛县的发生特点及近年来发生加重的原因,摸索出了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打捞水稻纹枯病菌核、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施药、推广内吸传导新型杀菌剂、提高用药技术等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生特点近年来水稻纹枯病表现发病早,蔓延速度快,为害时间长,且难防治,轻则造成水稻倒伏减产,重则“冒穿”失收。
通过观察分析,其发生规律为“两快两慢”,有2个发病高峰。
第1个发病高峰在7月20日至8月初,病情横向和重直发展并进,病情指数上升20.5倍;8月6~20日病情上升慢,病情指数仅上升1.38倍;8月20日至9月5日是水稻纹枯病的第2个发病高峰期,病情主要为垂直发展,病指上升特快,水稻出现倒伏或“冒穿”。
9月5日后随气温的降低病情稳定,发展缓慢,直到收割。
2 发病加重原因2.1 高感品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沛县水稻叶枯病连续大发生,较抗水稻纹枯病的品种如连粳3号、豫粳6号面积不断缩小,抗水稻叶枯病的盐粳1439、盐粳204、盐粳93538等品种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品种都高感水稻纹枯病,据调查统计,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47万hm2,盐粳系列品种占水稻总面积的60%以上。
2.2 种植密度逐年增加盐粳1439属矮秆品种,种植该品种的稻农认为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由原来的27万~30万穴/hm2增加至37.5万~45万穴/hm2,行距由25 cm缩小至20 cm,株距又由原来的15~16 cm缩小至10~12 cm。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其中纹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
那么,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是怎样的?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纹枯病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土壤条件纹枯病菌在土壤中生活,土壤中的温度、湿度、通气情况等对其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
土壤过于湿润,通气不良,易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病害爆发。
2、种植制度连作水稻或不合理的轮作制度会导致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增加纹枯病的发生风险。
3、栽培管理不合理的施肥、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等,都可能破坏土壤生态平衡,降低土壤的抗病性,进而使纹枯病易于爆发。
二、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特点纹枯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病害特点,主要包括:1、叶片变黄感染水稻后,叶片逐渐变黄,失去正常的绿色。
这是因为病原菌分泌毒素,抑制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
2、茎秆变色感染后,水稻的茎秆会变成暗红色或紫色,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3、生长受限受感染的水稻植株生长受限,高度矮小,产量明显降低。
4、穗部感染病害还会影响水稻的穗部,导致稻谷产量减少,甚至无法正常结实。
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以减少病害的损失:1、良好的土壤管理合理排水,保持土壤通气性,避免水稻生长环境过于湿润,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2、适宜的种植制度避免连作水稻,合理选择轮作作物,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提高土壤的抗病性。
4、病害耐性品种选用具有一定纹枯病抗性的水稻品种,降低受感染的风险。
5、化学防治病害初期可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纹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物制剂,如拮抗真菌和细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而农作物的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农作物常见病害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稻1.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蚜虫传播引起的。
气温高湿度大时,易发生纹枯病。
防治措施:选用耐病品种,及时除去杂草,保持架田干燥,及时关水,定期使用速效杀虫剂控制蚜虫。
2.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原因: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白叶枯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气候潮湿、土壤富含酸性等环境引起的。
防治措施:选用耐病品种,开垦排水沟,保持土壤肥沃,及时翻耕,喷洒白叶枯病防治剂。
二、小麦1. 小麦黄病发病原因:小麦黄病是由小麦黄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过多、高温、高湿引起的。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除去田间病叶,用药剂喷雾。
2. 玉米叶斑病发病原因:玉米叶斑病是由玉米叶斑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由于气候潮湿、土壤中缺乏营养元素等引起的。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开垦排水沟,及时喷洒叶面肥。
四、水果1. 苹果黑星病发病原因:苹果黑星病是由苹果黑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由于气候潮湿、土壤中富含氮肥等引起的。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通风,及时修剪。
2. 葡萄霜霉病发病原因: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由于气候潮湿、土壤中富含氮肥等引起的。
防治措施:定期喷洒药剂,加强疏果整枝,及时防治虫害。
五、蔬菜1. 茄子斑枯病发病原因:茄子斑枯病是由茄子斑枯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由于气候潮湿、土壤中富含氮肥等引起的。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加强病株清除,及时整枝。
2. 黄瓜白粉病发病原因:黄瓜白粉病是由黄瓜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气候潮湿、土壤中富含氮肥等会引发病害。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
该病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
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
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
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水稻纹枯病病方案
病害症状与识别
症状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 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 灰绿色。
识别
根据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发生部位,可以初步诊断为水稻纹枯病。同时,可以 结合实验室检测,如镜检病原真菌等,进行确诊。
病害分布与危害
加强防治技术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活动,提高农民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
的掌握程度。
02
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方法
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
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03
建立智能化监测和防治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水稻纹枯病的智能化监测和防治系统,实
优势互补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 低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风险
05
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田间监测网络
建立田间监测点,定期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掌握 病情动态。
遥感监测技术
分布
水稻纹枯病在中国稻区为害严重,主 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 广西、湖南、湖北和台湾等省。
危害
水稻纹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 量。发病严重的田块,水稻叶片大量 枯死,稻株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的 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病害发生条件
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温度是影响发病的 重要因素,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湿度也是影响 发病的重要因素,连续阴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病 害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4期郭秀凤李宝芹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块发生程度较重。
发病重的田块,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症状: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
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或灰褐色、外围稍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
病斑多时,常数个相互结合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但形状不规则,边缘退绿,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重者最后枯死。
茎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杆一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成灰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黄白色蛛丝状菌丝,后扭集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易脱落。
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2 发生条件:水稻纹枯病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
2.1 菌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田间越冬的菌核、其他发病的寄主植物和带菌种子都能引起初次侵染源。
来年春灌时,飘浮于水面的菌核在插秧后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再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斑开始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受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大,且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及感病品种地块偏重发生的风险很大,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留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作者:李学春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9期摘要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详细总结了纹枯病病原菌特性、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2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75-01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在沭阳县发病较重,目前已成为该县水稻稳产高产的严重障碍。
1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水稻纹枯病病原物的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为一种真菌性病害。
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母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
气生菌丝集结、形成菌核时,细胞中间膨大,两隔膜间距离缩短,分隔处明显缢缩,使菌丝细胞呈藕节状。
病菌发育温度为10~36℃,适温为28~32℃。
菌核萌发需96%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85%则受抑制。
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形成。
2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茎秆。
叶鞘发病一般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呈椭圆形并可连成云纹状大斑。
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扩展迅速。
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叶片枯黄。
叶片发病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污绿色水渍状,最后枯死。
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
植株抽穗后,如穗茎受侵染,则病斑呈灰绿色,并造成谷粒不实和瘪谷增加。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大小似萝卜籽,或不规则形,菌核深褐色,易脱落。
发病中后期有时可见病组织表面有1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有性子实层,当气候干燥或其他环境不适时易消失。
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田边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
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中,成为翌年或夏季的主要初侵染源。
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 1 年 第 5期 01
民营 科技
水稻 纹 枯病 连 续重 发 的原 因及 防治 对策
赵国 臣
( 黑龙 江省 农 垦北 安 管 理局 长 水 河农 场 科 技 科 , 黑龙 江 北 安 14 0 ) 6 0 0
摘 要: 阐述 了 年来水稻纹枯病 的发 生危 害特点 , 近 分析 了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 的原 因, 并提 出综合 防治对策, 以为水稻 获得 高产提供参考。
综合防治对 策介绍如下 , 以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1 水 稻 纹 枯 病 发 生 危 害特 点 11 大发 生 频 率 高 , 害 程 度 严 重 . 危 进入 2 1世 纪 以来 ,水 稻 纹枯 病 连续 偏 重发 生 到大 发 生 ,其 巾 20 ~0 4年 5年 中 有 1 大 发 生 , 为 偏 重 发 生 ,0 5 2 0 00 2 0 年 4年 2 0 ~ 0 9年 则 连 续 5年 均 为 大 发 生 , 2 0 发 生 危 害 程 度 最 为 严 重 , 分 粳 稻 田块 出 且 0 9年 部 现纹 枯 病 “ 顶 ” 象 。 透 现 1 发 病 期 推 迟 , 情 垂 直 发 展 速 度 快 . 2 病 由于水稻轻型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的推广 , 使 得水 稻播栽 期推迟 、 水稻基 本苗下降 , 而相应推迟 了水稻纹枯病发病 从 的盛 期 。 几 年 水 稻 纹 枯 病 发 病 盛 期 为 7月 2 ~ 0日 , 常 年 推 迟 1 近 53 较 O天 左右 。 由于前期水稻群体小 , 但 水稻施肥量大幅度增加 , 水稻群体 在短期 内急剧上升 , 恶化 田间小气候 , 同时由于水稻体 内氮素代谢旺盛 , 水稻 纹 枯病病情呈垂直发展速度 , 情上升快 , 发期缩短。 病 暴 1 发 病 面 积 大 , 稻 受 害 尤 为 严 重 . 3 粳 近 年 来 受 气 候 异 常 因 素 影 响 ,各 稻 型 纹 枯 病 发 生 危 害 普 遍 较 为 严 重。 杂交 中籼稻 由于施肥量相对较少 , 且杂种优势的存在 , 对纹枯病 的耐 害性较强 , 虽然部分 田块病情严重 , 田间很少 出现纹枯病“ 但 透顶 ” 现象 。 而粳稻品种多数感病性强 , 加上施 肥量高 , 纹枯 病垂直发展迅猛 , 危害程 度较重 , 严重发生 田块发生“ 透顶” 现象普遍 。 田间调查看 , 从 纹枯病严重 危 害 的均 为 粳 稻 品 种 。
水稻纹枯病如何防治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水稻纹枯病如何防治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纹枯病是水稻栽种普遍的病害,其伤害大,一旦产生预防不及时会造成水稻变枯而死,危害水稻生产量,那麼造成水稻纹枯病病发的原因是什么?下列是详尽的水稻纹枯病的病发缘故及预防对策。
期待对诸位栽种户有一定的协助。
1 水稻纹枯病的病发缘故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在基本标准下对其开展观查,真菌始初没有颜色,成熟时出現浅褐色的菌核。
病原菌菌核的具体抗旱性较强,在各种极端自然环境上都能存活,是水稻纹枯病大规模散播的主要诱发病原菌。
除此之外,水稻栽种相对密度过大、肥水管理方法不善、治疗药物预防对策不科学等,都是造成产生纹枯病,危害防效。
2 水稻纹枯病的病发特性水稻纹枯病是高溫、高低温标准下造成的病害,当水稻栽种地区田里溫度持续上升以后(大概在20 ℃,环境湿度在80%时),纹枯病刚开始逐渐产生与散布。
栽种地区田里溫度超过25 ℃、空气湿度超过90%时,病害快速传播会持续加速。
水稻栽种田园中远期存水,环境湿度很大,为纹枯病大规模产生和散播出示了基础标准。
假如在上肥管理方法全过程中加上基肥过多,会是禾苗抽穗提早封行,促进纹枯病产生。
在一切正常栽种的状况下,不一样种类的具体抗病力及其患病率存有一定差别,高秆水稻种类患病率较低,矮秆水稻则病发较重。
3 水稻纹枯病的基础发病症状纹枯病对水稻叶柄、叶子、穗部和叶茎都是造成不一样水平的危害。
最初产生环节关键在主茎与水面挨近的叶子和叶柄位置。
水稻前期感柒全过程中,病部大部分都展现深绿色浸水状模糊不清黑斑,病斑进一步外扩散后,逐步完善云纹状。
病斑正中间部位会出現浅绿色或者暗红色,对水稻机构被毁坏后,边沿展现暗褐色。
在病害产生比较比较严重时,好几个较小的病斑并集以后会造成很大的病斑,造成叶子刚开始变黄随后慢慢枯萎。
茎杆部位被害状况与叶子比较类似。
当穗部受损害后,最初会展现出深绿色,伴随着损害時间的增加,会展现暗红色,水稻不可以一切正常抽穗。
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纹枯病的连年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减少病害对水稻的危害,保障水稻的稳产高产。
一、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危害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也会侵害茎秆和穗部。
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病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
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并逐渐形成菌核。
水稻纹枯病会导致水稻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减弱,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倒伏,减产可达 10% 30%,甚至更多。
此外,该病还会影响稻米的品质,降低其市场价值。
二、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在水稻生长季节,特别是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温度适宜,就容易导致纹枯病的爆发和流行。
2、栽培管理因素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导致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的原因之一。
(1)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施肥不当:过量施用氮肥,会使植株生长过旺,叶片嫩绿,组织柔嫩,容易感染病害。
而缺乏磷、钾肥,则会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
(3)灌溉不合理:长期深水灌溉,会使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
3、品种抗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由于缺乏抗性基因,容易感染纹枯病。
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就会增加病害流行的风险。
4、病菌越冬基数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如果上一年度病害发生严重,田间遗留的菌核数量较多,那么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菌核就会萌发产生菌丝,侵染水稻植株,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就是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也是水稻上的主要危害性病害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详细的探讨。
一、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湿度过高、温度过低及光照不足等温、湿度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会使水稻易受到稻瘟病菌的侵袭。
2、土壤因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肥力、酸碱度等因素也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富含氮、磷等肥料,会促进水稻生长,但也容易诱发稻瘟病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病害的爆发。
3、水稻品种因素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耐受力也不同,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不同的地区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危害。
4、农业管理因素农业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也是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肥料施用、灌水、插秧、间种、整地等管理措施的不当,都会使水稻易受到稻瘟病侵袭。
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1、选育抗病品种选育、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水稻品种优势等,研制出相应的水稻抗病品种。
2、注意田间管理在水稻的田间管理中,要加强水肥管理和适时深翻等措施,以减少土壤中稻瘟病菌的滋生。
3、科学防治应该采用科学、综合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和天然植物提取物,同时结合机械清除等非化学手段,对水稻稻瘟病进行全面防治。
4、农民的日常管理农民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卫生习惯,控制田间蚜虫、花粉传播和贮藏等途径的病害传播,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总之,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农民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水稻纹枯病如何防治
水稻纹枯病如何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纹枯病的侵袭,给产量和质量带来巨大的损失。
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土传播进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防治纹枯病的方法。
一、合理选种合理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之一、在选用时应该选择有抗性的品种,并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二、良好的田块管理1.良好的田间排水。
由于纹枯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田间排水不良容易导致病菌滋生。
因此,及时疏通灌排渠道,保持田面的排水通畅,以减少纹枯病的滋生和传播。
2.深耕翻压。
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翻压,可以有效地将病菌埋入土壤深处,减少其侵染水稻的机会。
3.直播和条播。
直播和条播可以减少害菌的传播。
避免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繁殖。
4.留茬整地。
要保持良好的栽培措施,留茬整地,及时清除作物残体和秸秆,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三、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通过科学施肥,提高水稻的养分供应,增加抗病物质的积累,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四、病害防治剂的使用1.选用合适的杀菌剂。
纹枯病菌对草铵膦类、苯醚氮、酮醇醛等杀菌剂,感受性较大,可以选用这些杀菌剂进行病害的防治。
2.合理施药。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的前后进行喷洒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对预防和控制病害具有一定作用。
3.根据病情调整药剂用量。
在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剂的用量和浓度,一般情况下每667平方米的田块,控制在150-200克的酯剂即可。
五、合理灌溉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纹枯病的发生。
冬灌时应该避免过量灌溉,以免造成土壤积水,增加病害的发生。
夏灌时应适当增加灌水量,保持冠层湿润,提高抗病能力。
六、合理田间管理1.及时除草。
纹枯病菌常常隐藏在杂草中,及时进行除草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机会。
2.及时防治害虫。
水稻纹枯病常常与害虫共生,纹枯病的防治也要同时进行害虫的控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及质量,对其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十分必要。
本文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标签: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水稻是一种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要粮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发的水稻病害,能够使得水稻不能抽穗或者抽穗的秕谷较多,降低粒重,严重影响到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发生的症状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对水稻的危害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茎秆并蔓延至穗部,造成稻株倒伏或整株枯死。
叶鞘在近水面的基部处形成暗绿色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成呈椭圆或云纹状形的大斑;病斑的颜色在不同发病条件下有一定的差别,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在低湿度时病斑中间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或半透明;当高湿度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叶片上的病斑会快速扩大且发生融合连片,最终形成不规则云纹状的大病斑,导致叶鞘或者叶片组织坏死,同时在叶鞘或叶片上形成大量的菌核。
叶片病斑和叶鞘病斑相似,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倒伏和整株枯死。
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瘪谷。
二、传播途径及侵染循环水稻紋枯病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可以为菌核,也可以是菌丝体,其主要传播方式是当来年稻田灌溉时,菌核或者带有菌丝的杂草等漂浮于水上,当接触到稻株近水面的叶鞘,则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伸入叶鞘内侧,从气孔或叶片表面直接侵入水稻叶片和叶鞘组织,继续生长进而形成病斑,病斑上的菌丝生长蔓延到临近的稻株,从而传播扩大。
在病斑部位形成的菌核落入水田,随水或风的作用扩大到新的稻株上萌发,温度在25~30℃和高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佳条件,被害稻株被感染4~6d后表现症状。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
病 害症 状
水稻纹枯病 又称 云纹病 。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 , 主要为 害叶鞘和叶片 , 重时也能深入茎杆和稻穗。叶鞘染病 , 严 在
近 水 面 处产 生 暗绿 色水 浸 状 边 缘 模 糊 小 斑 ,后 渐 扩 大 呈 椭 圆 形 或 云纹 形 , 中部 呈 灰 绿 或 灰 褐 色 , 度 低 时 中部 呈 淡 黄 湿
三 、 播 途 径 和 发 病 条 件 传
担 菌灵 可湿性粉剂 7 g 5 与异稻瘟净混用有增效作用 ,并可 兼 治稻瘟病 。也 可选用 2 %敌力脱乳 油 2 0 5 0 0倍 液于水稻 孕穗期一次用药能有效地 防治水稻纹枯病 、 叶鞘腐败病 、 稻 曲病及稻粒黑粉病 , 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 ( 者 单位 :5 5 0 黑 龙 江 省哈 尔滨 市 呼 兰 区农 业 技 作 10 0
水稻纹桔病的发病原因及 防治对策
许彦林 孙 艳 姜秀芝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栽 培作 物之一 , 年种植面积为 2 0万 亩。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 , 几乎每年都有不 同程度
发 生 , 般 流 行 年 份 可 造 成 5—1 %的 减 产 , 重 发 生 时 损 一 0 严 失可达 2 0~3 %。近 年来 随着 优质 米 品种 面 积 的扩 大 及 施 0
水稻病害纹枯病PPT课件电子版本
• 5%井岗霉素,每亩100毫升,加水50Kg喷雾。井 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具有特效,残效期长,又不会 产生药害。喷雾或泼浇或撒施 。
3 生物防治:
• 木霉菌、镰孢菌、青霉菌、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 菌的一些种;
• 江苏农科院苏科实验农药厂生产的生物杀菌剂 “纹曲净”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都有很好的防 效。
• 长期深灌,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晒 田过度的田发病重,主要是因为水稻发育不良, 抗病力下降。
• 种植密度高低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
• 4. 品种与生育期: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别,未发现 免疫品种。籼稻最抗,粳稻次之,糯稻最感。孕 穗期和抽穗期易感病。
五、流行预测
• 纹枯病的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 素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中,以温度、湿度最为重 要;栽培因素中以氮肥使用量和品种影响最大。
菌丝融合群 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 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 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4、寄主范围
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极广,自然寄主有15 科近50种植物,人工接种可达54科210种植 物。重要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大麦、 高粱、粟、黍、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 等。
一、症状
• 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 生,在抽穗期发病最盛。
•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引起 鞘枯和叶枯,称为花脚秆、烂脚秆,严重时 易造成倒伏,降低结实率和粒重。
•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 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 多时互相连接成很大的不规则云纹斑,引起 叶片发黄枯死。叶片病斑与叶鞘相似。
上海市奉贤区水稻纹枯病重大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 ngxi sr c Fe an Di t i tAgr — c o Te hno o l gy Ext n i n Se v c n e Sh gh 01 0, e s o r i e Ce t r, an ai2 40 Chi a) n
纹枯病作 为奉贤 区水 稻常 规病 害 , 年均 每 对其进 行严 格 监测 与 防 治 。但 由于 农 户对 纹 枯病病 害 的严 重 性 认 识 不 足 , 治力 度 不 到 防 位, 纹枯病发 生危害呈 明显 上升趋势 ( 1 。 表 ) 1 3 发病 期提 前 。 害 盛期延 长 . 危
40 . 5万 h , 药 量 与 防 治 成 本 均 高 于 往 年 。 m 用 1 2 危 害 程 度 逐 年 加 重 . 表 1 03 20 年奉贤区 20— 09 水稻纹枯病定案调查结果
Ta l be1 S r e f rc h a h b i h n F n x a r n 0 3— 0 9 u v y o ie s e t lg ti e g i n du i g 2 0 —2 0
源 、 候 条 件 及 栽 培 管 理 措 施 是 影 响水 稻 纹 枯 病 发 生 危 害 的 主要 因 子 。 气
关 键 词 : 稻 纹 枯 病 ; 间 管 理 ; 学 防治 ; 业 防 治 ; 合 防 治 ; 海 水 田 化 农 综 上
中图 分 类 号 :¥ 3 1 1 4 4 5. 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上海农业学报
2 1 2 ( )1 719 0 0, 6 2 :3 — 3
Ac a A g i ulur eSh g ai t rc t a an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巍山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巍山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防治
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
是目前巍山县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广、农民认识最少、受害损失最严重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
该病在巍山县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从不同的种植方式来看,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栽植的水稻平均病丛率为17.2%,前作是玉米的水稻平均病丛率为19.6%,连作种植的水稻平均病丛率为25.7%。
1.发生原因
1.1种植制度因素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
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
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
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1.2气候因素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
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1.3水肥因素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2、防治技术
2.1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培训,加强田间监测
目前水稻纹枯病在稻作区的高发和危害,对水稻的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且有逐年加重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目前,我县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不佳,因此,政府和农业部门对水稻纹枯病危害的日趋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做好统筹安排,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
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本着实际实用高效的原则,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加强对水稻纹枯病防治的技术培训工作。
做好田间病情调查,掌握水稻纹枯病田间发生发展趋势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
在准确地测报纹枯病的发生发展趋势的同时,应掌握好防治指标,当发现纹枯病田间病丛率达15%,应适时施药防治。
2.2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压低菌源基数,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
打捞“烂渣”,是压低菌源数量的有效途径。
在水稻田灌水耙田时,残留在稻田土壤中的菌核多浮上水面,混杂在“烂渣”内,随风飘到田边,此时可打捞“烂渣”晒干烧掉或深埋。
同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病源基数,可大大减轻水稻纹枯病发病和流行。
二是改进种植制度,提倡平衡施肥。
各发病区域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引导群众做好种植结构的调整工作,在条件适宜的地方要推广使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这样不仅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还能大大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危害程度和流行蔓延。
而实行水稻连作的地方,一定要根据本地的土壤供肥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注重氮、磷、钾等元素的平衡施用。
即提倡“前重、中控、后补”的方法。
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切忌偏施、迟施氮肥。
做到水稻生长前期早生快发,中期要控得住,避免徒长,叶片挺直,叶色不乌,后期不脱肥早衰。
三是科学管水,合理灌溉。
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与田间科学用水与否有密切的联系。
田间采用深灌、漫灌的田块往往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
因此,在田间灌溉一定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露田、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管理,减少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力,从而抑制引起水稻发生纹枯病的诱因。
四是科学用药,提高施药效果。
应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优点。
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田间纹枯病发生的趋势,选准药剂品种和使用浓度,是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关键。
同时,应积极引进和开发农药新品种和防治技术,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2.3具体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2.3.1农业防治方法
2.3.1.1清除菌核。
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烂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
为方便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 灌水深一些。
2.3.1.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
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2.3.1.3合理施肥。
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
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2.3.2药剂防治
当水稻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天再防治1~2次。
主要药剂有15、25%井冈霉素25-40克/亩,或25%丙环唑乳油15-300克对水60-100公斤/亩喷雾。
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