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就及原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重大成就及原因

摘要:“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特别是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克难攻坚,砥砺前行,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原因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 ,不仅高于同期世界 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2014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 ,年均实际增长7.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 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 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629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年均实际增长7.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 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新旧动力有序转换,长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万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十一连增”;今年夏粮增收,秋粮增产可期,全年有望实现“十二连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自2012年起超过二产,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维持市场地位、产业越来越趋向服务引领制造的新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所改善。

三、科教人才作用彰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健全教育体系培养人才,以打造人才队伍支撑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初步建立“双创”扶持政策体系,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双创”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依托我国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活跃的互联网经济,以及快速成长的互联网骨干企业,各行各业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双创”活动迅猛发展。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成果产出持续扩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5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特别是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

目取得新突破。

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持续提高,自2012年起稳定在4%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模日益扩大。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规模快速扩大,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逐渐增强,人才流动制度障碍逐步破除。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

四、生态文明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1—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累计分别下降13.4%和24.3%,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约9个百分点。能源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6.9%,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并网装机规模比2010年分别增长2.1倍和33倍。污染减排效果显著,到2014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10.1%、9.8%、12.9%、8.6%。截至2014年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8%,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

五、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城镇新增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数量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持续增加,2011—2014年累计新增51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 4.1%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7.9%和10.1%。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比上年增长8%,比经济增速快0.7个百分点。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水平逐年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大,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制度全覆盖。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3亿,参保率年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