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按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要求,本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离散结构、算法与复杂性、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操作系统、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信息管理。

具体知识领域的内涵请参见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课程体系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2)
一、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专业代码:081201)
1.嵌入式系统与结构
2.计算机网格体系结构
3.并行计算及其应用
4.分布式系统与应用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专业代码:081202)
1.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2.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3.信息管理系统与应用软件技术
4.网格计算及可视化计算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203)
1.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2.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
3.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4.计算机控制及智能化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数据结构》(课程编号:050004)、《操作系统》(课程编号:050005)、《面向对象技术与语言》(课程编号:050006)。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介绍(含学习顺序)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介绍(含学习顺序)

基础方面:(应该无需解释啦)⒈高等数学⒉线性代数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⒊概率统计硬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看懂并分析电路图;可以设计专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度)⒈电路分析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开始分化方向)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基础⒋计算机组成原理抽象的数字电子的“可以用来计算的机器”的大原理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于8086的PC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⒌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086CPU指令系统程序设计⒌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抽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非单指计算机)的原理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单芯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⒍(计算机)信号与系统从数字电路角度理解的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通讯软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阅读并分析程序(不单指源码);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系统)⒈离散数学⒈ C语言程序设计或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或 Pascall语言程序设计⒉数据结构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启发式,非结论式)⒊计算方法计算机数值计算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⒋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基础管理软件的组成与实现技术⒌编译原理从源码到可执行代码的翻译过程快速有效的实现方法⒍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中大批量数据的管理与检索方法⒍ SQL Server数据库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⒍软件工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管理“软件制造业”的方法其它方向:(电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TCP/IP技术分布式应用原理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专业课程自学参考有人说,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的程序要比非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的要好.也许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的,但是并不是绝对的.你在这个方面经验比别人多,研究的比别人深入,那你就比别人专业,所以要相信自己.我本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是本专业也学过许多计算机课程.准备把没学的补补.下面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供大家自学参考,当然这些都是基础.一:/question/15109313.html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验,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普通物理B,电路电子学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Internet与web编程,Cisio/Solaris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编译原理,数字系统设计VHDL,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七号信令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二:/club/showtxt.asp?id=168572基础方面:(应该无需解释啦)⒈高等数学⒉线性代数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⒊概率统计硬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看懂并分析电路图;可以设计专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度)⒈电路分析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开始分化方向)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基础⒋计算机组成原理抽象的数字电子的“可以用来计算的机器”的大原理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于8086的PC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⒌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086CPU指令系统程序设计⒌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抽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非单指计算机)的原理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单芯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⒍(计算机)信号与系统从数字电路角度理解的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通讯软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阅读并分析程序(不单指源码);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系统)⒈离散数学⒈ C语言程序设计或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或 Pascall语言程序设计⒉数据结构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启发式,非结论式)⒊计算方法计算机数值计算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⒋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基础管理软件的组成与实现技术⒌编译原理从源码到可执行代码的翻译过程快速有效的实现方法⒍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中大批量数据的管理与检索方法7 SQL Server数据库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8 软件工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管理“软件制造业”的方法9 汇编语言其它方向:(电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TCP/IP技术分布式应用原理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基础三./74596392156266496/20030613/1172246.shtml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想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没机会接受正规的大学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精品PPT课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精品PPT课件

专业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掌握 与信息技术相关 的自然科学和数 学知识,并具有 创造性地将这些 知识应用于信息 系统构建和应用 的潜力
❖掌握计算机学科 的基本理论和信 息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熟练掌 握计算机软、硬 件系统的应用知 识,对信息技术 的效用和发展趋 势有深入理解和
评估能力
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演变
❖高速发展时期
❖ 初创时期
❖ 发展时期
(1994年至今)
(1978-1986年)
❖(1956-1960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 2004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把计 算机类专业统一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近十年来规模快速扩大,目前我国本科学校有505 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 数之首;2007年在校人数28万,占理工科在校生 总数的14.6%,也是最多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技术方向)
专业介绍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演变
❖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 装置与仪器”专业算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 学里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 时期。
❖ 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更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 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有能力管 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专1练业、运对培用信。养息技要术求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概念能熟
2、为解决个人和组织机构所面临的问题,
能系统地分析、确定和阐明用户的需求。
3、能设计高效实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件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件

ABCD
理解指令集体系结构、处 理器设计、存储系统、输 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体系结 构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CHAPTER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定义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整 体设计和组织结构,包括其硬件和软 件的交互方式。
CHAPTER
06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并行处理概述
并行处理
指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 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的能力

并行处理的分类
时间并行、空间并行、数据并行和 流水并行。
并行处理的优势
提高计算速度、增强计算能力、提 高资源利用率。
多核处理器
1 2
多核处理器
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核心,每个核心可以 独立执行一条指令。
间接寻址
间接寻址是指操作数的有效地址通过寄存器间接给出,计算机先取出 寄存器中的地址,再通过该地址取出操作数进行操作。
CHAPTER
04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概述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 检索数据和指令。
存储系统通常由多个层次的存 储器组成,包括主存储器、外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 指令系统 • 存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 • 并行处理与多核处理器 • 流水线技术 • 计算机体系结构优化技术
CHAPTER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组织结构、工作原 理及其设计方法。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
机器
-6-
1、数据处理器
在讨论图灵模型之前,将计算机定义为数据处理器
计算机是一个接收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并产生输出数据 的黑盒
该模型过于宽泛,按照该模型定义,计算器也可以算做 一种计算机
-7-
2、可编程数据处理器
图灵模型是一种适用于通用计算机的模型
该模型增加了额外的元素:程序 程序是用来告诉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指令集合 输出数据依赖于两方面因素,即输入数据和程序
-32-
6、操作系统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一些指令序列对所有程序都 是公用的、通用的。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为程序访问计算机部件提供方便 的一种通用管理程序。
现代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管理计算机软硬件及资源的 系统软件。(第7章讨论)
-33-
本章内容安排
图灵模型 冯.诺伊曼模型 计算机组成 历史 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计算机科学
-18-
2、存储程序的概念
冯.诺依曼模型要求程序必须存储在存储器中,早 期的计算机只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执行程序通 过操作开关或改变配线完成。
现代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程 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0和1的序列)模式存储在存储 器中。
-19-
3、指令的顺序执行
冯.诺依曼模型中的一段程序是由一组数量有限的 指令组成
控制单元从内存中提取指令、解释指令、执行指令;指 令按照顺序执行
一条指令可能会请求跳转到前面或后面的某个地方去执 行,跳转后仍然会顺序执行。
-20-
本章内容安排
图灵模型 冯.诺伊曼模型 计算机组成 历史 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计算机科学
-21-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3大部分构成
计算机硬件 数据 计算机软件

2024版计算机组成原理说课课件

2024版计算机组成原理说课课件

辅助存储器原理与设计
辅助存储器概述
介绍辅助存储器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磁表面存储器
阐述磁表面存储器的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光盘存储器
探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辅助存储器的设计原理
分析辅助存储器的设计原理,包括记录方式、寻址方式、读写控制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原理与设计
Cache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及软硬件界面划分;了解 计算机性能指标及评测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能力;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 精神。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
即BCD码,采用四位二进制数表 示一位十进制数,方便进行十进 制数的运算和转换。
非数值数据表示方法
字符数据表示
包括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等,用于 表示计算机中的字符信息。
图形和图像数据表示
采用像素矩阵、矢量图形等方式表示 计算机中的图形和图像信息。
逻辑数据表示
采用二进制数中的0和1表示逻辑值 “真”和“假”,用于进行逻辑运算。
常见I/O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
I/O接口电路设计与应用
A
I/O接口定义
连接CPU和I/O设备的电路,用于实现数据的传 输和控制。
I/O接口功能
数据缓冲、电平转换、时序匹配、中断控 制等。
B
C
I/O接口类型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按功能可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发历程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 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培养规格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学位。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二、业务方面: 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 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 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 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
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 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介绍PPT教学课件

计算机专业介绍PPT教学课件
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 约有50万人(其中高级人才10万人,中级人才25万人,初级人才15万 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 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根据 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 比例进行测算,到2009年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 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8-10万人。
是供不应求, 尤其是高端人才(软硬件)奇缺。
2020/12/09
6
人才需求分析
2008年上半年,人才需求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咨询、电 子技术、机械和贸易行业;而供求紧缺、备受关注的热门行业则为IT、 银行和会展人才;计算机人才依然紧俏。
2008年上半年,IT类职位总体呈上扬态势。据前程无忧调查显示,上半 年IT人才需求上涨23%。外资IT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国内IT企业进 军国外市场,政府对IT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让IT产业更加快速 发展,也为更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众多企业 在为紧缺的IT职位考虑人选时,更多期望应聘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 技术技能,具备行业实际项目开发所需的技术和经验,熟练掌握编程的 核心技能、规范,以及具有沟通与协作技能。
在IT人才中,尤其又以网络安全人员、3G人才、手机游戏观察员比较 “吃香”。前年年初,“熊猫烧香”病毒肆虐互联网,众多网络用户损 失巨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企业对网络安全人员的需 求大大增加;在3G人才争夺战中,最受欢迎的一类是有海外留学背景 或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以及既懂互联网又掌握电信技术的人员,也就 是所谓的“嵌入式人才”;手机游戏观察员是国内出现的新兴职业,在 国外则已成为手机游戏公司高级职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课程性质和目的1.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熟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基本应用技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计算机体系结构2.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和功能2.2 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执行过程3.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3.1 基本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3.2 基本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4. 操作系统原理4.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4.2 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5.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5.2 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6.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5.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5.2 数据库设计、查询语言和应用四、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2.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3.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基本应用技术,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式和方法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3. 强调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2. 辅助教材:2.1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程》;2.2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3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2.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2.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结构

(3)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计算机的 许多领域都要用到离散数学中的概念。离散数 学包括了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和组合数学 的重要内容。形式的数学证明贯穿此课程。数 据结构和算法中有大量离散数学的内容。例如 ,在形式说明、验证、密码学中都需要有理解 形式证明的能力。图论的概念被用于计算机网 络、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领域。集合论的概 念被用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中。随着计算机科 学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分析技术被用于实践 。为了理解将来的计算技术,学生需要对离散数 学有深入的理解。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或高等 数学。
12.1.1 学科的产生
为了要解决数学基础的某些理论问题,即是否有的问题 不是算法可解的,数理逻辑学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后 来证明是彼此等价的)算法定义,从而建立了算法理论 (即可计算性理论)。
30年代前期,K.哥德尔和S.C.克林尼等人创立了递归函 数论,将数论函数的算法可计算性刻划为递归性。
30年代中期,A.M.图灵和E.L.波斯特彼此独立地提出了 理想计算机的概念,将问题的算法可解性刻划为在具有 严格定义的理想计算机上的可解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以高性能 、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微型化等为主要方 向,其中,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 结构和软件为主流方向。
计算机科学理论是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 的学科。计算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自动机 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算法分析 及计算复杂性理论等。
12.1 学科介绍
12.1.1 学科的产生 12.1.2 理论计算机科学 12.1.3 形式语言理论 12.1.4 程序设计理论 12.1.5 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性理论
(1)计算机导论
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学科 的入门介绍,使他们能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 认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以及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 遵守的法律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共65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共65页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体系与课程体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据结构 – 操作系统 – 编译原理 – 软件工程 – Java程序设计 – 人工智能
实践教学环节
语言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
数据库课程实验
软件实践(Java)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编译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实验
毕业设计
科研实践
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硬件实验
微型机与接口技术 课程实验
计算机系统综 合课程设计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 构(40)
嵌入式系统(40)
软件基础课程群
*程序设计基础 及语言(72+40)
*语言课程设计 (40)
*数据结构基础 (64+32)
高级数据结构(32+16) 算法设计基础(32+16)
* 编 译 原 理 编译原理课程
(64+16)
设计(40)
软件开发环境 程序设计语言 * 操 作 系 统
• 数学---计算的本质与数学相关 • 物理---电子线路技术
• 数学类课程
高等数学(数学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几何与代数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专业课程群
• 八个课程群
– 计算机科学理论 – 计算机硬件 – 软件基础 – 软件技术 – 计算机网络 – 数据库 – 人工智能 – 图形图像处理
课程群基本框架
科研实践
毕业设计
Q&A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计算机科学理论课程群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群
计算机硬件课程群
软件基础课程群
软件技术课程群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数据库课程群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群 人工智能课程群
计算机科学理论课程群
*离散数学1(48)
*离散数学2(32)
组合数学(32) 模糊数学(32)
可计算性理论(32)
运筹学(48)
*算法设计与分析(60)
• 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 基础扎实(面向系统)、知识面宽(软硬兼施)、 适应发展
•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 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高
• “通才”(可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 工作)
专业培养方案
• 加强理论,增强和增加数学类课程 • 面向系统,软硬并重 • 兼顾应用,增加设计类课程 • 根据特色,加强网络类课程 • 根据发展,增强前沿类课程
– 相似课程,本科偏重基本概念,研究生课程偏重原 理方法与最新发展前沿
• 高级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 • 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与分布式处
理、网络安全 •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开发技术 • 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
– 鼓励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优秀生,选修研究生课程
双语教学
• 双语教学计划:
与工具(自学)
原理(48)
(64+16)
操作系统课程 设计(40)
程序设计语言 原理(60)
并行程序设计 (40)
软件技术课程群
*软件实践(Java) (16+48)
软件工程 (48+16)
软件测试(32) 软件形式化方法(32)
大型软件实践
软件体系结构(32)
*软件开发方法与 技术(60)
软件模型(40)
知识、能力与素质
• 主动学习、概括总结和信息获取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 • 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 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能力与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 • 文化素质 • 心理素质 • 身体素质
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 面向系统、兼顾应用 • 加强“计算机科学”基础 • 硬件、软件、理论、实践四条线贯彻始终 • 本硕博课程体系贯通与共享 • 具有适应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式语言自动机 (60)
模糊数学 (40)
信息理论基础 (40)
计算机科学 理论基础
计算机硬件课程群
*模拟与数字逻辑 电路(96)
*数字电路实验 (32)
*计算机组织与结 构(64)
*微机系统与接口 技术(64+16)
*硬件实验(48)
计算机系统结构 (48)
*计算机系统综合 课程设计(40)
单片机及嵌入式 系统(32+16)
*信号与系统(48)
多媒体技术(32)
数字信号处理(48) 计算机图形学(48)
计算机图形学 (60)
数字图像处理 (48)
数字图像处理 (60)
跨学科课程
• 自动控制原理 • 通信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
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衔接模式
• 高年级专业课,特别是专业选修课与研究生课 程贯通,知识点协调
课程体系结构
专业 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
主干 微机与接口技术 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
大类 学科 主干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电路与信号处理基础
离散数学基础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基础
通识 基础
数学类课 政治德育文化素质课
物理课 大学英语课
数学类和物理课程
• 作用
– 提供科学思维训练 – 作为计算机学科基础
数据库课程群
数据库原理 (48+16)
数据库设计 (48+16)
现代数据库技术(32)
*数据库系统及 其实现(60)
数据挖掘技术 (30)
电子商务应用开 发技术(60)
人工智能课程群
人工智能(48)
模式识别(48)
*人工智能(60) 知识工程(30)
机器学习(40) 人工神经网络(40)
图形图像课程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 应用型、实用型 — “软件蓝领”
• 创新型—创造性发展应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
– 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较强 – 了解科学前沿、具有良好综合素质
• 复合型
– 软硬兼施、内外兼修(计算机与其他领域复合) – 能文能武(计算机与管理复合) – 宽口径
专业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与素质
• 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 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 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 背景和发展方向
知识、能力与素质
•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 •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 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 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