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促胰素类药物(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肠促胰素类药物PPT课件

肠促胰素类药物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研发历程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定义
肠促胰素类药物
是一类通过刺激肠促胰素分泌, 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发挥 降血糖作用的药物。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但发生率较低。
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 和减少食物摄入量,对于肥胖 症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减肥药物 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帮助患 者控制体重和改善肥胖相关并 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肠促胰素类药 物并不能完全替代饮食和运动 等减肥方法,患者仍需注意健 康的生活方式。
GLP-1受体激动剂还能够通过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来减少食物摄 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02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 用
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是糖尿病 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 能,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肝肾功能不全者
应谨慎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定期 监测肝肾功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联合用药的可能性
与其他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
等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与心血管药物的联合使用
02
由于肠促胰素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可以与心血管
目录
CONTENTS
•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研发历程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定义
肠促胰素类药物
是一类通过刺激肠促胰素分泌, 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发挥 降血糖作用的药物。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但发生率较低。
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 和减少食物摄入量,对于肥胖 症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减肥药物 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帮助患 者控制体重和改善肥胖相关并 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肠促胰素类药 物并不能完全替代饮食和运动 等减肥方法,患者仍需注意健 康的生活方式。
GLP-1受体激动剂还能够通过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来减少食物摄 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02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 用
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是糖尿病 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 能,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肝肾功能不全者
应谨慎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定期 监测肝肾功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联合用药的可能性
与其他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
等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与心血管药物的联合使用
02
由于肠促胰素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可以与心血管
肠促胰素类药物培训课件

•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 2010版
降糖药当物之处的,请选联系择本和人或治网站疗删除流。 程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生
活
二甲双胍
方
式
二线药物治疗
干 预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Ⅳ抑制剂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
或 促药分物泌或剂D或P剂噻P唑-Ⅳ烷抑二酮制类 或
GLP-1受体激动 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 岛素或每日3次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β细胞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泌 增多
高血糖
脂解作用增强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肝糖生成增多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改编自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 肠促胰素效应 1986年Nauck等的研究显示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的促泌 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
• 促泌作用具有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 • GLP-1促泌作用明显强于GIP。 • GLP-1还能发挥延迟胃排空、增加饱食感、从而减轻体
重,对胰高血糖素也有葡萄糖依赖性抑制作用,GIP则无 以上明显作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 2010版
降糖药当物之处的,请选联系择本和人或治网站疗删除流。 程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生
活
二甲双胍
方
式
二线药物治疗
干 预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Ⅳ抑制剂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
或 促药分物泌或剂D或P剂噻P唑-Ⅳ烷抑二酮制类 或
GLP-1受体激动 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 岛素或每日3次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β细胞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泌 增多
高血糖
脂解作用增强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肝糖生成增多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改编自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 肠促胰素效应 1986年Nauck等的研究显示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的促泌 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
• 促泌作用具有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 • GLP-1促泌作用明显强于GIP。 • GLP-1还能发挥延迟胃排空、增加饱食感、从而减轻体
重,对胰高血糖素也有葡萄糖依赖性抑制作用,GIP则无 以上明显作用。
医学课件:肠促胰岛激素的生理作用与捷诺维(西格列汀)药物简介

平均值 ± SD 基线值
捷诺维(西格列汀) 100 mg:57.6 ± 71.7 安慰剂:55.8 ± 52.1
捷诺维(西格列汀)
III 期亚洲研究 - PN040
在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关于西格列 汀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化 、安慰剂对照研究
关键的入选标准 ▪ 在过去5年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 如果既往未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5%-11% ▪ 如果既往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0%-10%
▪ 轻度抑制胃排空
▪ 对胃纳和体重没有明显作用
▪ 没有抑制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的作用
▪ 临床前模型证实其有促进β细胞 恢复的作用
Meier JJ 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18:587–606: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捷诺维(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
摄取食物
在捷诺维的作用下活性的肠促胰岛激素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这些激素的作用强度并延长了它们的作用时间。
释放激活的 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a
胰腺
葡萄糖依赖性 胰岛素
(GLP-1和GIP)
β细胞 α细胞
周围组织 摄取葡萄糖
空腹和餐后 的血糖水平
胃肠道
捷诺维 (DPP-4 抑
平均基线 HbA1c =
0.0
-0.5
入选标准:HbA1c 7%–10%
基线 HbA1c水平
总体
<8.0%
捷诺维(西格列汀) 100 mg:57.6 ± 71.7 安慰剂:55.8 ± 52.1
捷诺维(西格列汀)
III 期亚洲研究 - PN040
在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关于西格列 汀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化 、安慰剂对照研究
关键的入选标准 ▪ 在过去5年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 如果既往未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5%-11% ▪ 如果既往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0%-10%
▪ 轻度抑制胃排空
▪ 对胃纳和体重没有明显作用
▪ 没有抑制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的作用
▪ 临床前模型证实其有促进β细胞 恢复的作用
Meier JJ 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18:587–606: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捷诺维(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
摄取食物
在捷诺维的作用下活性的肠促胰岛激素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这些激素的作用强度并延长了它们的作用时间。
释放激活的 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a
胰腺
葡萄糖依赖性 胰岛素
(GLP-1和GIP)
β细胞 α细胞
周围组织 摄取葡萄糖
空腹和餐后 的血糖水平
胃肠道
捷诺维 (DPP-4 抑
平均基线 HbA1c =
0.0
-0.5
入选标准:HbA1c 7%–10%
基线 HbA1c水平
总体
<8.0%
GLP-1的临床应用医学PPT课件

同左
胰高糖素分泌
降低
降低
胃排空速率
延缓
无影响
血压
降低
降低
心率
无影响或轻度增加(0-2bpm)
中度增加(2-5bpm)
体重减轻
1-5Kg
2-5Kg
恶心
20%-50% 缓慢减弱(数周到数月)
20-40% 快速减弱 (4-8周)
*
GLP-1
艾塞那肽
(7-37) 酰胺
1986至1987年, Drucker和Orskov等发现。
*
胰高糖素原
肠高糖素
GLP-1(37个AA)
GLP-2(35个AA)
胰高糖素(29个AA)
肠道L细胞内酶解
GLP-1(37个AA)
恢复和维持小肠 粘膜上皮细胞的 完整性
水解为生物活性的 GLP-1(7-37),酰胺化为 具有活性的 GLP-1(7-36)酰胺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佳维乐
2012年中国上市
诺华
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欧唐宁
2013年中国上市
勃林格殷格翰
阿格列汀(alogliptin)
尼欣那
2013年12月中国上市
日本武田/赛诺菲
*
四、临床应用
(一)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不但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还同时兼有低血糖发生率低的优点。另外具有降低体重、收缩压,改善血脂紊乱的作用。
√
不推荐
不推荐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佳维乐
不推荐转氨酶>正常上限3倍
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欧唐宁
√
√
√
胰高糖素分泌
降低
降低
胃排空速率
延缓
无影响
血压
降低
降低
心率
无影响或轻度增加(0-2bpm)
中度增加(2-5bpm)
体重减轻
1-5Kg
2-5Kg
恶心
20%-50% 缓慢减弱(数周到数月)
20-40% 快速减弱 (4-8周)
*
GLP-1
艾塞那肽
(7-37) 酰胺
1986至1987年, Drucker和Orskov等发现。
*
胰高糖素原
肠高糖素
GLP-1(37个AA)
GLP-2(35个AA)
胰高糖素(29个AA)
肠道L细胞内酶解
GLP-1(37个AA)
恢复和维持小肠 粘膜上皮细胞的 完整性
水解为生物活性的 GLP-1(7-37),酰胺化为 具有活性的 GLP-1(7-36)酰胺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佳维乐
2012年中国上市
诺华
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欧唐宁
2013年中国上市
勃林格殷格翰
阿格列汀(alogliptin)
尼欣那
2013年12月中国上市
日本武田/赛诺菲
*
四、临床应用
(一)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不但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还同时兼有低血糖发生率低的优点。另外具有降低体重、收缩压,改善血脂紊乱的作用。
√
不推荐
不推荐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佳维乐
不推荐转氨酶>正常上限3倍
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欧唐宁
√
√
√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 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开 展更加细致的临床试验和观察,为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为新药的研 发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 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ppt课件
目 录
•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 2型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现状 •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
究 •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肠促胰素类药物简介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定义
• 肠促胰素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 促胰岛素释放肽(GIP)等肠促胰素,以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如 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经济性评估
长期治疗成本
虽然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单价较高,但因其能够长期控制血糖、降 低并发症风险,从而减少了长期的医疗费用和患者病痛。
药物经济学研究
多项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肠促胰素类药物在经济上具有较好的成 本效益,能够为患者和社会节省医疗资源。
感谢您的观看
肠促胰素类药物对其他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除了对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改善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的潜力。
研究显示,肠促胰素类药物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通过调节脂肪代 谢,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肠促胰素及其相关药物(DDP-4-GLP-1)

1. DeFronzo RA,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8;24:2943-2952. 2. Pratley R, et al. Lancet. 2010;375:1447-1465.
3. Russell-Jones D, et al. Diabetes Care. 2012;35:252-258.
Phe
36
Ile Ala Trp Leu Val Arg Gly Arg Gly
97% 氨基酸序列与人 GLP-1 同源
通过酰基化与白蛋白结合;自联作用
GLP-1促胰岛素分泌----葡萄糖依赖性
K/ATP 通道
Ca2+
电压依赖性 Ca2+ 通道
↑ATP/ADP
Ca2+
葡萄糖转运 蛋白素颗粒
ATP 胰腺β细胞
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
无活性的 GLP-1 (9-36)
GLP-1受体激动剂VS 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
++ ++ ++ ++ ++ ++ ++ +++ + + +
临床疗效
增强GLP-1活性1 增加胰岛素合成和分泌1
增强β细胞功能1-3 减少胰高糖素生成1
降低A1C2,3 降低FPG 1-3,b 降低PPG1 胃肠道不良反应1-3 减缓胃排空1,a 减少热量摄入1 体重降低1-3
新型降糖药正规版ppt

DPP-4 抑制剂(西格列汀、 GLP-1 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利 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拉鲁肽)
HbA1c 降幅 给药方式 作用机制
0.5-1.0%
0.6-1.5%
口服
注射
抑制 GLP-1 降解,生理性 提高 GLP-1 浓度,改善饮 食相关的胰岛素分泌,抑
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1 类似物,外源性激活 GLP-1 受体,提高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 血糖素释放。
• 年 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 (AACE) 颁布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 指南,其中指出对于 HbA1c≥7.5% 的患者,推荐使用二甲双 胍联合 DPP-4 抑制剂等进行综合治疗,显示 DPP-4 抑制剂已 经成为仅次于二甲双胍推荐地位的一线用药 . 同时在老年人中 , 年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推荐 DPP-4 抑制剂为二甲双胍之 后的二线用药。
西格列汀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 DPP-4 抑制剂
适
应
症
:
适
用
于
2
型
运
动
,
饮
食
、
药
物
控
制
不
佳
患
者
,
当
单
独
使
用
二
甲
双
胍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时
可
与
二
甲
双
胍
联
用
。
用
法
用
量
:
单
药
推
荐
剂
量
1
0
0
m
g
,
每
日
一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Ⅳ抑制剂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或 α或-糖噻苷唑酶烷抑二制酮抑剂类制或药胰剂物岛或素D促P分P-泌Ⅳ剂 或
GLP-1受体激动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每 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 201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静脉葡萄糖输注
肠促胰素总结
• 肠促胰素是在摄食后由小肠分泌的激素
• 在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时,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能刺激更多的胰岛 素分泌。这种作用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 肠促胰素效应占餐后总的胰岛素释放的60% •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是 主要
的两种肠促胰素激素。
进食促进 GLP-1分泌
增加β 细胞反应
Β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主要合成部位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 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食物摄入
延缓胃排空
促进 β 细胞增殖
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
GLP-1
L 细胞
(回肠和结肠)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GIP
K 细胞
(十二指肠和空肠)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 在人体中的作用
• 1969 • Unger和Eisentraut将 “肠道的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 参与肠促胰素效应的胃肠道因子被称为肠促胰素激素
• 1970-1980年代 • 发现了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 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Creutzfeldt W, et al. Diabetologia. 1985;28:565-573; Perley MJ, et al. J Clin Invest. 1967;46:1954-1962; Creutzfeldt W.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1;109(Suppl 2):S288-S303. Unger RH, Eisentraut AM. Arch Intern Med.1969;123:261–266.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Perley MJ, Kipnis DM. J Clin Invest. 1967;46:1954-1962.; Nauck M,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GLP-1和GIP 是两类主要的肠促胰素
•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 2010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生
活
二甲双胍
方
式
二线药物治疗
干 预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老年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治疗路径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β细胞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肝糖生成增多
改编自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高血糖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脂解作用增强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葡萄糖利用减少
何谓肠促胰素?
• 1979年肠促胰素被定义为是一类肠源性激素,包括胃肠道(主要是回肠和结 肠)L细胞生成的胰高血糖素肽1(GLP-1)、K细胞生成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 素多肽(GIP)、血管活性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等。
• 肠促胰素效应 1986年Nauck等的研究显示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的促泌作用明显高于静脉
健康对照 (n=8)
正常的肠促胰岛激素效应
80
2型糖尿病患者 (n=14)
减弱的肠促胰岛激素效应
80
60
60
40
40
20
20
0
0060来自120180Time, min
0
60
120
180
Time, min
口服糖负荷
IR = immunoreactive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Nauck M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Copyright © 1986 Springer-Verlag. Vilsbøll T, Holst JJ. Diabetologia 2004;47:357–366.
注射葡萄糖。 • 促泌作用具有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 • GLP-1促泌作用明显强于GIP。 • GLP-1还能发挥延迟胃排空、增加饱食感、从而减轻体重,对胰高血糖素也
有葡萄糖依赖性抑制作用,GIP则无以上明显作用。
历史: 肠促胰素和肠促胰素效应
• 1960年代 • 研究人员发现存在某些胃肠道(GI)因子,在口服摄入葡萄糖时这些因子能提 高餐后的胰岛素反应
糖尿病药物新进展 -肠促胰素类药物
糖尿病治疗药物最新进展
• 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 • SGLT2抑制剂 :卡格列净 、恩格列净 •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1型激动剂 •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 • AMP激酶激动剂 • IL-1α单抗 、 • 各种复方制剂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120
180
时间 (分钟)
2.0
*P0.05;与 静脉注射葡
*
萄糖相比
1.5
*
*
*
肠促胰素效应
1.0
**
* 0.5
0.0
01 02
60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120
180
时间 (分钟)
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激素效应减弱
IR Insulin, mU/L IR Insulin, mU/L
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
一项试验检测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葡萄糖(50 g)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反应,结果,与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萄糖后,患者的血 清C肽水平更高,由此证实了肠促胰素效应
静脉血浆葡萄糖 (mmol/L) C-肽 (nmol/L)
11
5.5
0
01 02
60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Nauck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8.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或 α或-糖噻苷唑酶烷抑二制酮抑剂类制或药胰剂物岛或素D促P分P-泌Ⅳ剂 或
GLP-1受体激动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每 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 201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静脉葡萄糖输注
肠促胰素总结
• 肠促胰素是在摄食后由小肠分泌的激素
• 在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时,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能刺激更多的胰岛 素分泌。这种作用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 肠促胰素效应占餐后总的胰岛素释放的60% •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是 主要
的两种肠促胰素激素。
进食促进 GLP-1分泌
增加β 细胞反应
Β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主要合成部位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 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食物摄入
延缓胃排空
促进 β 细胞增殖
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
GLP-1
L 细胞
(回肠和结肠)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GIP
K 细胞
(十二指肠和空肠)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 在人体中的作用
• 1969 • Unger和Eisentraut将 “肠道的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 参与肠促胰素效应的胃肠道因子被称为肠促胰素激素
• 1970-1980年代 • 发现了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 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Creutzfeldt W, et al. Diabetologia. 1985;28:565-573; Perley MJ, et al. J Clin Invest. 1967;46:1954-1962; Creutzfeldt W.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1;109(Suppl 2):S288-S303. Unger RH, Eisentraut AM. Arch Intern Med.1969;123:261–266.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Perley MJ, Kipnis DM. J Clin Invest. 1967;46:1954-1962.; Nauck M,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GLP-1和GIP 是两类主要的肠促胰素
•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 2010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生
活
二甲双胍
方
式
二线药物治疗
干 预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老年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治疗路径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受损 胰岛β细胞
胰岛α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肝糖生成增多
改编自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高血糖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脂解作用增强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葡萄糖利用减少
何谓肠促胰素?
• 1979年肠促胰素被定义为是一类肠源性激素,包括胃肠道(主要是回肠和结 肠)L细胞生成的胰高血糖素肽1(GLP-1)、K细胞生成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 素多肽(GIP)、血管活性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等。
• 肠促胰素效应 1986年Nauck等的研究显示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的促泌作用明显高于静脉
健康对照 (n=8)
正常的肠促胰岛激素效应
80
2型糖尿病患者 (n=14)
减弱的肠促胰岛激素效应
80
60
60
40
40
20
20
0
0060来自120180Time, min
0
60
120
180
Time, min
口服糖负荷
IR = immunoreactive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Nauck M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Copyright © 1986 Springer-Verlag. Vilsbøll T, Holst JJ. Diabetologia 2004;47:357–366.
注射葡萄糖。 • 促泌作用具有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 • GLP-1促泌作用明显强于GIP。 • GLP-1还能发挥延迟胃排空、增加饱食感、从而减轻体重,对胰高血糖素也
有葡萄糖依赖性抑制作用,GIP则无以上明显作用。
历史: 肠促胰素和肠促胰素效应
• 1960年代 • 研究人员发现存在某些胃肠道(GI)因子,在口服摄入葡萄糖时这些因子能提 高餐后的胰岛素反应
糖尿病药物新进展 -肠促胰素类药物
糖尿病治疗药物最新进展
• 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 • SGLT2抑制剂 :卡格列净 、恩格列净 •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1型激动剂 •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 • AMP激酶激动剂 • IL-1α单抗 、 • 各种复方制剂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120
180
时间 (分钟)
2.0
*P0.05;与 静脉注射葡
*
萄糖相比
1.5
*
*
*
肠促胰素效应
1.0
**
* 0.5
0.0
01 02
60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120
180
时间 (分钟)
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激素效应减弱
IR Insulin, mU/L IR Insulin, mU/L
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
一项试验检测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葡萄糖(50 g)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反应,结果,与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萄糖后,患者的血 清C肽水平更高,由此证实了肠促胰素效应
静脉血浆葡萄糖 (mmol/L) C-肽 (nmol/L)
11
5.5
0
01 02
60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Nauck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