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病虫草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外来植物入侵与防治

外来植物入侵与防治

研发新技术
加强对外来植物入侵机制 的研究,研发新的防治技 术,如基因工程等,以提 高防治效果和降低成本。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对外来植物的认 知度。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外来植物入侵问题, 如加强国际贸易中的植物 检疫等。
THANKS
对于已经繁殖和扩散的外来植物 ,可以利用天敌对其进行控制, 如释放寄生蜂、寄生蝇等昆虫。
替代控制
02
03
生物农药防治
通过引入乡土植物或生态修复植 物,替代已经入侵的外来植物, 恢复当地生态平衡。
使用针对外来植物的生物农药, 既能杀死外来植物,又不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
03 防治外来植物入 侵的实践案例
感谢观看
外来植物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可能缺乏天敌和制约因素,导致其 快速繁殖和扩散,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外来植物可能与当地植物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导致本地植 物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植物可能会与本地植物杂交,产生具有不良性状的基因杂 种,进一步污染当地的基因资源。
外来植物入侵可能会对当地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产生负面影 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植物入 侵的认知和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防治 工作。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入侵植物种类与分布
已发现的外来植物种类包括水葫芦、大米草、空心莲子草等,它们在某些地区已经造成了 严重的生态破坏。
入侵途径与机制
这些外来植物主要通过国际贸易、旅游等途径传播到中国,并且适应能力强,繁殖迅速, 成为新的优势种。
互花米草入侵与防治

外来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外来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4、空心莲子草(水花生)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深秋和初冬进行两次深翻,使 地下根茎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从而被霜冻 和严寒杀死;结合耕作栽培措施实施薄膜 覆盖高温灭草,农事操作中耕除草;严格 控制农田氮肥施用量,特别是水田中氮肥 用量,防止空心莲子草疯长 。
化学防治:选用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乳 油、甲磺· 氯氟吡等药剂 。 物理防治:采取人工、机械铲除和打捞; 铲除和打捞空心莲子草时应尽可能深挖或 连根打捞;铲除和打捞出的空心莲子草可 集中烧毁或经充分腐熟沤制成绿肥使用。 另外,在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 可先打捞清除部分空心莲子草,压低空心 莲子草种群密度,再喷施药剂。


假高粱生长情况
四、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 (一)福寿螺 防治 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捕捞的方法,将捕捞的 福寿螺进行集中处理消灭;及时消除农田 边的各种杂草,将分布在农田边福寿螺产 下的粉红色卵块进行集中消灭。结合冬修 水利,整治河道等机会,铲除福寿螺的越 冬场所,可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 螺口,降低来年的繁殖系数。
三、江西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分布及 危害
1、福寿螺 主要集中在赣州和吉安地区,这两个地区 每个县市都有分布,除吉安地区的峡江、 新干两县少量分布外,其它县市均有广泛 分布。萍乡地区的各县、抚州地区的广昌 县、南丰、崇仁、金溪、资溪、东乡县, 宜春地区的宜丰、上高县,南昌地区的新 建、进贤县均有分布,基本上是有水的地 方就有福寿螺分布。
现场铲除水葫芦

研究显示,入侵我省的外来入侵物种大多 来自欧洲和美洲,尤其是后者。这可能是 由于美洲和亚洲具有相同的纬度范围和环 境条件,其生物群具有相似的进化驱动力。 传入地缺乏天敌等自然控制机制也是外来 物种入侵的主要原因。如水花生、红火蚁 等在原产地均有天敌存在,传入中国后由 于缺乏天敌得以迅速蔓延扩散。

3.8 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 讲义

3.8 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 讲义

99%
6.7
草甘膦AS(1230) 120.0
15.0
135.0
88%
6.7
辛酰溴苯腈 (468.7)
120.0
15.0
135.0
100%
6.7
人工铲除
300
100%
说明:药剂成本均按照市场零售价计算,若按厂家批发家计算,可节约50%。 如中国农大市场售价8元/200ml,厂家批发价则只有20000元/吨(4元/200ml)。
生物防治一-天-敌昆虫寄主有序选择过程的“过滤”
物种进化所决定的种系发生限制 生物气候限制 栖境选择 产卵地点选择 寄主可接受程度
幼虫发育的适合性
替代控制 (Replacement control)
1951,Piemeisel & Carsner 提出“替代控制”--人为改变 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组成,间接达到控制某种害虫的目的。
1965年 Garrett定义 任何通过防治天敌或其他生物(人除外)来减少病原
生物的存活或活性的条件或手段,能降低由病源生物引起 的损失。
评述:仅针对植物病害,广义 living organism:除人以外无所不包
生物防治概念的发展
植物病理学家(3) Baker & Cook (1974): 以一个或多个生物体,辅以自然或经处理的环境、宿主、 或大量引入天敌,来降低接种体密度、致病力或寄生率。 评述:包括寄主抗性、竞争者、对抗疗法
天敌保护利用:在棉、麦、稻、果、茶等 作物上推广应用面积达0.236亿hm2,占全 国病虫害防治面积的10—15%
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与成就 优势种天敌的大量繁殖、工厂化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 部分农药使用的禁令 • 建立有责任和可接受的贸易惯例 • 有效使用农药的非强制性行为标准 • 农药产品质量和适宜性的控制体系 • 有计划限制农药注册

外来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防治对策

外来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防治对策
control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日益频繁从境外引进植物种质资源和种苗繁殖材料的种类批次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地区间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更加活跃这就大大增加了外来植物病虫害传入传播发生和危害的风险
维普资讯
利海枣苗木上采集到幼虫。 扁蛾的寄主植物较多, 蔗 涉及 2 科 9 种或变种,其中大部分为观赏花卉 。 8 6
此外 ,还侵害马铃薯、甘蔗、玉米、香蕉、甘薯、辣椒等农作物 。蔗扁蛾在不同地区的寄主及危害程
收稿 日期 :2 0-11 060 -9 作者 简 介 ;林清 洪 ( 96) 15 .,男 ,福 建仙游 人 。副 研究 员 ,硕 士 ,从 事 植物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特别是加入 WT O后,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农产 品进出口贸易也 日益频繁,从境外引进植物种质 资源和种苗繁殖材料 的种类 、批次、数量不断增
加 ,与此同时国内地区间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更加活跃 ,这就大大增加 了外来植物病虫害传入 、传 播、发生和危害的风险。 据统计,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 已有 4 0多种,其中植物病害 3 多种 ,而 1 0 O 1
1 我 国主要外来植物病 虫害概 况
在我国,已传入 的主要害虫有 3 种 ,病害 2 种,仅因烟粉虱、松材线虫等 l 种主要外来入侵病 2 6 1 虫害每年造成 的经济损 失就达 543 7 . 亿元人 民币 1 5 现将主要外来植物病虫害的原产地及在我国的分 3] , 。 -
布总结如表 1 。
维普资讯

巫熬 带粒纳讲学
g5 , 3 g
美洲斑潜蝇(i o y a ai ) Lr m z t a i s v 稻水象  ̄(i ohprs rzp i s Ls ro t yo hl ) s uo u 甘薯小象 甲( 口 r cr cf f f ) 口“ 甘薯茎线 虫(  ̄l c u et co) Di e hs s utr n d r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少花蒺藜草(Centaurium erythraea Rafn.)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草原、草甸、河堤、道路边沟等生境中。

由于其药用价值,在欧洲和亚洲被广泛采集和利用。

然而,随着人类交通和贸易活动的扩大,少花蒺藜草已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异地入侵生物,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快速生长、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它会通过抢占水分、养分和光线等资源,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当地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

2. 生境改变: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少花蒺藜草能够很快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栖息地,形成致命威胁。

同时它还会影响生境的土壤质量、水文环境和微生物群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3. 疫病扩散: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常见的中介宿主,可以像除草剂一样,使农业命脉作物受到病虫害的伤害,进而导致农作物疫病的扩散。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应采取下列措施:1.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计划。

首先应对相关地区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计划。

对于已经出现的少花蒺藜草,要制定专门的防控方案,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处理。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通过对当地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少花蒺藜草的新发现,避免其扩散和入侵。

3. 加强防范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少花蒺藜草入侵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采用物理和化学防除方法。

局部施用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少花蒺藜草。

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机械除草、人工拉拔等方式进行控制。

5. 开展生物控制和综合防治。

可采用引入天敌、寄主菌等进行生物控制,同时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如采用地被植物、草坪设施等方式,形成复杂的植被环境,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少花蒺藜草抑制作用。

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现状趋势及对策

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现状趋势及对策

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现状趋势及对策近年来,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林业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入侵现状、趋势以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表现为一些外来物种进入当地,繁殖迅速,对本土物种造成竞争压力,破坏生态平衡。

其中,以植物为主的入侵物种包括大黄、杂草等,它们迅速扩散,抢夺土壤养分和水源,影响当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一些动物类的外来物种也对新疆的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麻风鼠、黄金蜂等,它们破坏农作物,并带来农业病虫害。

其次,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的趋势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入侵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增多。

随着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的加剧,外来物种的传播速度加快,入侵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入侵物种的适应能力增强。

一些入侵物种适应力强,能够在新疆的恶劣环境中迅速繁殖和扩散,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造成更大威胁。

针对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减轻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的不良影响。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公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认识和了解,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边境管控,严格检疫和监测。

及时发现入侵物种,阻止其进入新疆,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

第三,加强生物入侵物种的防控和治理,包括物种的深入研究和监测、建立物种数据库、开展物种控制技术研发等。

第四,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并减少外来物种的机会。

总之,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全面、科学、综合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只有加强边境管控、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防控和治理,以及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才能有效地减轻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的破坏。

外来植物的防治措施

外来植物的防治措施

外来植物的防治措施引言外来植物指的是被引入到非本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

这些植物可能会在本地生态系统中引起许多问题,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对本土植物资源构成威胁,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控制外来植物的扩散和入侵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来植物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以及管理和监测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

物理控制方法物理控制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治外来植物的生长和传播。

以下是常见的物理控制方法:1. 手工除草手工除草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物理控制方法之一。

它包括人工采摘、割草、切除植株根系等手动操作,以便将外来植物彻底消除或控制它的扩散。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和密集的外来植物群落。

2. 机械除草机械除草是使用机械设备(如割草机、挖掘机等)来清除外来植物。

它适用于大面积的外来植物控制,并且可以快速高效地清除植物。

3. 土壤覆盖土壤覆盖是通过覆盖外来植物生长的土壤,阻断其光合作用和营养摄取,从而抑制其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有机物覆盖剂或无机材料如塑料覆盖膜来实现。

化学控制方法化学控制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外来植物。

以下是常见的化学控制方法:1. 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化学药剂。

它们通过在植物叶片上喷洒或施用到土壤中,进入植物体内杀灭或抑制其生长。

除草剂可以根据作用方式分为接触性和内吸性两种类型。

2. 生物除草剂生物除草剂是利用具有生物特性的物质,如细菌、真菌或昆虫,来控制外来植物。

这些生物物质可以以生物农药的形式使用,对外来植物造成损害或死亡。

生物学控制方法生物学控制方法是利用特定的生物措施来控制外来植物的生长和传播。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学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天敌引入是指引入与外来植物相互作用的天敌物种,以控制其生长和传播。

这些天敌物种可以是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它们通过捕食或破坏外来植物,从而减少其数量和范围。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非本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由人类活动引入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危害的物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中国的生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危害,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面就介绍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紫外线灯杀虫防治草蛉虫草蛉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源自南美洲,因种群繁殖力强、食物适应性广、嗜好经济作物等特点,在中国南方地区成为重要的害虫。

为了有效控制草蛉虫的传播和大面积的发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利用紫外线灯技术研发出了一种高效灭蛉虫装置,并在草蛉虫的危害重点地区进行实施。

该装置通过紫外线灯的辐射吸引草蛉虫从飞行中被吸引到装置中,进而通过电网进行捕捉和死亡。

紫外线灯具有高能量、波长合适的优点,能够吸引和杀死飞行昆虫,从而有效控制草蛉虫的种群数量。

该装置不仅具有高杀蛉虫效果,而且对环境友好,可以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案例二:电子标识追踪外来水生生物外来水生生物对中国的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精确追踪外来水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和传播路径,中国的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电子标识追踪技术。

通过给外来水生生物植入微型电子芯片,并利用接收装置读取芯片中的信息,科研人员可以追踪记录水生生物的行踪,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分布范围和传播路径。

这种电子标识追踪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手段,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同时可以提供准确的活动信息。

通过对外来水生生物的追踪,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危害。

总结起来,中国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通过开展相关科研工作,运用创新技术和手段,中国可以更好地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危害,保护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

南昌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及其防治对策

南昌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及其防治对策

绿地以及风景林地等 6 它不仅在城市生态改善、 类。 景 观美化 、 娱乐休憩 、 文化创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且在 防灾 避 险方 面也 具有 积极 的意 义 。 而 在影 响 城
市 绿地 生态 系 统稳定 性 的诸 多 因素 中 ,外 来入 侵 植 物
的危害仅次于生境退化 , 成为第二大影响因素【 1 J 。 外来人侵植物是 因人为或 自然因素从原来的生长
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 , 就成为外来入侵种 。 地处
内陆地 区的南昌, 进出口贸易相对不频繁 , 因此大多数
的入侵植物均由周边省份传人 ,而且这些外来植物基 本上都是因为观赏 、 养殖 、 种植 、 放牧等人类活动而进
入 的。
31 有 意引进 .
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中, 大量从国外引进牧草 、
地进 人另 一 个环境 ,并对 新环 境 的生物 和农 业 生产 造
破坏 了这些绿地的自然景观 ;大多入侵植物 目前 尚处 于归化期和停滞期 , 但有些危害性重 、 传播速度快的种 类 , 草 mboi tmii l) 如豚 rs a e sf i 、 大一枝 黄花 Z ar io a 加拿 — 幽 cndni 、 aaes )圆叶牵牛 ( ab ip rue) s P ri u ra h t s p 等 ,
远郊路旁, 地被植物到处是清一色的一年蓬和小飞蓬 , 植物种类非常单一 。桃花河的河面几乎全被水葫芦覆
高度 重视 和警 觉 。
1 南 昌城市绿地入侵植 物的种类
据江西环 保部门调查 ,江西外来 人侵植物有 8 5 种。 据笔者初步调查 , 江西常见的外来人侵植物大部分 种类在南昌园林绿地 中均可见 。 从入侵阶段看 , 进人扩 张 期 的仅 少 数 种 类 ,如 空 心莲 子 草 ( l rat r At nn ea e h

草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与管理建议

草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与管理建议

草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与管理建议草地病虫害对于维持草地的生态平衡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然而,草地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会造成草地质量下降,影响草地的利用价值。

为了有效综合防治草地病虫害,提高草地的抗病虫能力和健康状态,本文将提出一些综合防治方法和管理建议。

一、提高草地的抗病虫能力1.选择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是预防草地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草地的整体抗病虫能力会得到提升,有效抵御病虫侵袭。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促进草地生长,增强草地自身的抵抗力。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在保证养分供应的同时避免肥料过量,以免引起草地生长过旺而诱发病虫害。

3.适当修剪:定期修剪草地可以促进草地根系发达,增加光合作用和通风效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注意修剪高度的选择,避免修剪过低,以免草地养分过度消耗,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4.改善排水设施:良好的排水设施是预防草地病虫害的重要条件。

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积水,能够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二、综合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有效的天敌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可食用害虫的天敌昆虫,或者采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2.化学防治:在草地病虫害发生早期,可适当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草地上的施药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3.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例如,使用遮阳网防止昆虫的飞入,或者利用捕虫灯诱捕害虫,减少草地病虫害的发生。

4.合理轮作:适时更换不同作物的种植,避免连作同种作物。

轮作能够打破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管理建议1.定期巡查:定期巡查草地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

2.合理灌溉: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避免过湿的生境适合病害的滋生。

根据不同时期和天气情况,调整灌溉方案。

3.病虫害监测:建立草地病虫害监测系统,对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7.外来入侵病虫草害及防治

7.外来入侵病虫草害及防治
③它是多种病虫害寄主,易引发多种病虫害。 ④被奶牛取食后引起牛奶品质下降。
豚草
假高粱
假高粱是谷类作物、棉花、苜蓿、甘蔗麻类等30多种作物田里的主 要杂草。它不仅使作物产量降低,还是高粱属作物的许多害虫和病害的 寄主。它的花粉可与留种的高粱属 作物杂交,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 危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农作物最危险的杂草之一。它能以种子和地下 茎繁殖,是宿根多年生杂草,一株植株可以产28000粒种子,一个生长 季节能生产8公斤鲜重的植株和170长的地下茎。1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所 有地下茎总长度可达86~450公里,能萌发的芽数可达1400万个。假高 粱的 地下茎是分节的,并且分枝,具有相当强的繁殖力。即使将它切 成小段,甚至只有一节,它仍不会死亡,并且在有利的条件下,它还能 形成新的植株。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一种危害严重而难于防 治的恶性杂草。此外,它的根分泌物或者腐烂的叶子、地下茎、根等, 能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假高粱的嫩芽聚积有一定量的氰化物, 牲畜取食时易引起中毒。
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对外来入侵物种没 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盒管理条例。 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 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大量的 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 传入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 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目前外来生物种类有: 1、植物 2、动物 3、微生物
大米草
薇甘菊
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东南亚,用作橡胶园和垃 圾堆场的覆盖植物。但薇甘菊以其惊人的繁殖能力,很快在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蔓延,与当地农作物和林木竞争,以覆盖绞 杀的方式,使其他植物大量死亡。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曾报道在海南岛发 现薇甘菊,90年代薇甘菊开始在广东省蔓延,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地相继 传出灾情。在距深圳蛇口工业区13海里的海面上,有一个面积460多公顷 的叫内伶仃岛的美丽海岛,原来岛上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生活着猕猴、 蟒蛇、穿山甲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它就是著名的“内伶仃国家自然保 护区”。但从1996年开始,薇甘菊在内伶仃岛上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 交织成网,把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的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 灭绝。珠海市2001年受薇甘菊危害面积已达180多公顷,来势极其凶险, 大面积山林、绿化地、果园面临灭顶之灾。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摘要】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被意外或故意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该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物种。

它们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严重危害。

在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生物会破坏当地物种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引发生态系统崩溃。

在农业方面,外来入侵生物会危害农作物生长,影响农业产量。

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传播疾病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控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意识,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外来入侵生物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势在必行,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性、生态系统、农业、人类健康、防控措施、防控意识、国际合作、重要性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的定义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区域内的物种,通过人类的活动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造成危害的生物体。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扰乱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其潜在的快速繁殖和扩散能力,以及对本地物种、农业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竞争当地物种的资源和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在农业方面,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侵害农作物、果树和林木,导致农业产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

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从加强监测和监管,控制外来物种的交通和贸易,落实早期预警和快速应对措施等方面入手,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

国际合作也是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关键,只有通过多边合作和信息共享,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全球范围内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严重危害的有害植物。

它原产自南美洲,由于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入侵植物。

少花蒺藜草以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大量生长不仅会抢占其他植物生长的空间和养分,还会改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在农业方面,少花蒺藜草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它会抢夺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此外,少花蒺藜草还可能传播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为了有效控制少花蒺藜草的传播和扩散,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扩散。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防止少花蒺藜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少花蒺藜草的生物特征少花蒺藜草,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属于蒺藜科,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有害植物。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0-50厘米。

少花蒺藜草的茎细长,分枝繁密,表面布满刺。

叶片小,卵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锯齿。

花小,黄色,生长在枝端的聚伞花序中。

果实为坚果,具有尖锐的刺,可以轻易附着在动物的皮毛或衣物上,从而帮助其传播。

少花蒺藜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喜欢生长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中,对光照和温度要求不高,耐旱抗寒能力强。

它繁殖力强,种子能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等待适合的条件发芽生长。

少花蒺藜草的生长周期长,一年可进行多次繁殖,很容易形成种群扩散。

少花蒺藜草具有快速生长、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这些生物特征使其成为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

在防控少花蒺藜草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生物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其扩张。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摘要】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严重危害。

它会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导致当地植被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少花蒺藜草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业产量。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扩散,可以采取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措施,包括清除和灭草处理。

监测与治理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少花蒺藜草的扩散。

综合防控策略旨在减少其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尽管少花蒺藜草带来挑战,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对环境和农业的危害。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危害、防控、生态环境、农业、防控措施、防控技术、监测、治理、综合防控策略、生态农业、挑战。

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

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使其很容易在新环境中扩散,占据土地资源和竞争水分、养分,导致原生植被减少甚至消失,破坏生态平衡。

少花蒺藜草也会影响农田的产量和品质,与农作物竞争养分和生长空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通过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影响。

综合利用各种防控技术和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对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2. 正文2.1 少花蒺藜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少花蒺藜草具有非常强的生长力和繁殖力,能够迅速扩展种群,大量占据原生植被生长空间,形成一种“绿色沙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少花蒺藜草的根系发达,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少花蒺藜草还会抑制周围植被的生长,减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常见杂草识别

常见杂草识别

常见杂草分科
禾本科 菊科 十字花科 苋科 茄科 玄参科 鸭跖草科 锦葵科 马齿苋科 桑科 毛茛科 酢浆草科 堇菜科 泽泻科 商路科 木贼科 浮萍科
藜科
旋花科 石竹科 唇形科 蓼科
茜草科
大戟科 蔷薇科 萝藦科 豆科
牻牛儿苗科
葡萄科 伞形科 紫草科 车前科
葫芦科
千屈菜科 雨久花科 蒺藜科 莎草科
禾本科
耕地杂草:如农田杂草 非耕地杂草:如路梗杂草 水生杂草:如沟渠杂草 草地杂草:如草场里杂草 林地杂草:如树林里杂草 环境杂草:如景观杂草
杂草系统
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 杂草有704 种,分属87科, 366 属(唐洪元580种, 77科,其中一年生杂草 278种,越年生杂草59种, 多年生杂草243种)。对 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恶性 杂草16种,优势杂草31 种,地域性杂草28种
按界、门、纲、目、 科、属、种进行分 类 分为禾本科、菊科、 茄科、十字花科、 莎草科等,我国农 田杂草分为共计87 科
除以上三种分类方式外,其他分类方式如下: 1、按照生态类型分类: 水生杂草:如鸭舌草、野慈姑、泽泻等 湿生杂草:如千金子,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 中生杂草:如狗牙根、马齿苋、牛筋草等 旱生杂草:如蒺藜、猪毛蒿、苍耳、香附子等 2、按照生存环境分类:
杂草危害
1、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
争夺肥、水、光照等,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干扰作物正常生 长:不除草情况下,小麦减产30%以上,玉米减产可高达80%; 混入毒麦的小麦,成粉后人畜不能食用
2、传播病虫害
许多杂草可作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或者为其提供避难场所: 野燕麦是小麦赤霉病的野生寄主;荠菜,紫花地丁等是棉蚜的越 冬寄主;藜是桃蚜中间寄主与媒介;马唐,小旋花等杂草是温室 白粉虱的中间寄主

病虫害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病虫害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果。
合理混配与轮换用药
03
合理混配和轮换使用不同农药,能够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加强田间管理
清理田园
及时清除田园中的杂草、病叶和病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控制灌溉
合理控制灌溉,避免田园过湿或过干,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调整种植结构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
生态失衡
病虫害会破坏生态平衡, 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引 发连锁反应。
02
病虫害的防控对策
预防措施
植物检疫
通过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 ,防止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和传播。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 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土 壤条件,增强植物抗性,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防治,具有 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定期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 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建立数据库
建立病虫害监测数据库,记录病 虫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为预测 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预警系统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根据监测 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提 前采取防治措施。
04
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某地区小麦锈病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科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合理施肥
通过合理施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轮作与休耕
轮作和休耕能够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植物感染病虫害的 风险。
合理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
01
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减少对环境

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及入侵特征分析

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及入侵特征分析

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及入侵特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及入侵特征。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分析了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入侵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并探讨了病虫害对青岛地区农业产业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的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外来农业病虫害、青岛地区、种类、入侵特征、防控措施、影响、管理建议、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外来农业病虫害频繁入侵成为青岛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给青岛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入侵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防控和管理这些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青岛地区主要受到的外来农业病虫害包括:玉米螟、棉铃虫、蔬菜害虫等。

这些病虫害种类繁多,入侵后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极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外来农业病虫害的入侵,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如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外来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本研究将对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入侵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病虫害对青岛地区农业产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建议,为青岛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对于青岛地区外来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入侵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有效防控这些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青岛地区存在的外来农业病虫害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分析外来农业病虫害的入侵特征,探讨其传播途径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提高防控效果并减少损失。

四川几种主要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建议

四川几种主要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建议

农业技术|四川农业与农机/2020年2期|>>>四川几种主要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建议*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对生态系统、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等造成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生物。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9年,传入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超过6.67万hm 2,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稻水象甲可使入侵地水稻减产20%~50%。

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三裂叶豚草和福寿螺是目前四川省内分布面积广、危害重的4种入侵有害生物。

为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保障四川省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多种防治措施有机统合,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综合防治体系将是四川省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重点。

1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别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属苋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原产于巴西,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

据2014~2015年调查统计,空心莲子草在四川省的总分布面积达506万hm 2,涵盖全省21个市(州)共计144个县(市、区),占所有181县(市、区)的79.56%;海拔2500m 以下区域均有分布,侵入生境包含荒坡、路边、沟渠、河流、林地、果园、农田、菜地、草场、农舍周边、市区绿化带等,地面植株若气温在0℃以上则全年可见,是省内危害最重的杂草。

1.1危害空心莲子草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具备水陆两种生活型,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两种类型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空心莲子草入侵后常形成稳定的单一优势种群,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园林景观。

在水生生境,空心莲子草大量繁殖,封闭水面,堵塞航道,对航运和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农田、果园等生境,与作物争水争肥,致使作物减产或绝收,并阻塞沟渠,影响农田排灌。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异种)在新的生境中过度繁殖和侵占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程度和速度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现状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入侵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种类在入侵后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优势种或甚至成为了支配种,如美国南美洲火蚁、中国大蝗虫、非洲白蚁、加拿大蓝莓草等。

这些异种在入侵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生态环境危害1. 竞争其他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后,会和当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 繁殖力强:某些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在新生境中不易遭受天敌的袭击,大量繁殖会导致它们对环境的掠夺和捕食,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3. 病源和害虫:某些入侵物种会带入新的病原体和害虫,导致当地物种的大量死亡,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人类社会经济危害1. 威胁安全:某些入侵物种会攻击人类,如非洲蜜蜂和南美洲火蚁等,这些物种会引起人类的死亡和重伤。

2. 经济影响:入侵物种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经济损失。

3. 破坏公共设施:某些入侵物种会破坏人类居住和公共设施,如中国大蝗虫和美国南美洲火蚁对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

三、防治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预防、检测和控制。

(一)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

预防生物入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严格的关境检疫制度:对进口物品进行检测,禁止携带或带有入侵物种的物品进入国境。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入侵物种危害的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

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

田和 苗圃周边 、林缘 地 ,可先 对局部 区域定 向喷洒森草净
杀 灭 薇 甘 菊 ,2 月 后 种 植 幌 伞 枫 、血 桐 、 阴香 、海 南 蒲 桃 个 等能较好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木。 4 2 4 引入 菟 丝 子 法 .. 在 林 地 、 陡 坡 地 、丢 弃 地 及 化 学 防 除 后 植 被 恢 复 困 难 的 立 地 ,采 用 引 入 田 野 菟 丝 子 寄 生 薇 甘 菊 的 方 法 防 治 。按 照 每 3 放 置 1 田野 菟 丝 子 袋 苗 , ~5 m 株 养 护 lF 较 好 地 控 制 薇 甘 菊 的 危 害 。 t可 - 单 一 的 防 治 方 法 难 以 有 效 防 治 薇 甘 菊 ,且 都 有 一 定 的
可 开花 ,从花蕾 到果实成熟 只需半个 月左右 。种子量 非常
大 ,1 株就 有几千粒 ,籽粒 细小 ,黑色 ,长 1衄 左右 ,直 径 0 1 . . ~0 2mm,每颗籽粒 重量 不过 0 1mg . ,上部有3 多 O 条刺毛 ,组成 白色冠毛 。种子可 以随 风迁移 ,落地 发芽繁
效 的 防 治措 施 。
关键词 :薇甘 菊;形态特征 ;繁 殖原 因;危 害特征 ;防治 薇甘 菊是一种对 生态环境 及农 、林业造 成严重 危害的 外来入侵物种 ,素有 “ 植物 杀手 ”之称 ,是世界上 10 0 种最 有害的外来入侵物 种和我 国重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 1 1年薇 甘菊在香港 出现 ,18 年在深 圳发现 ,其生长 极 99 94
据 国外有 关资 料的 记载 ,薇甘菊原在南美洲时并非是
“ 植物杀手” ,因为当地有10 6 多种昆虫和菌类吃它 ,令其受到 制约而不能疯长 。薇甘菊入侵后,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有170种没有记录在册,有可能是随 着运输过程侵入到野外。轮船压仓水可 能带入外域水生物种,在这方面我国还 没有深入的报道。无意引入的病虫害在 农林牧和园林等各个行业造成巨大经济 损失的案例很多,并已经引起相关部门, 包括海关检疫部门的重视。如美国白蛾、 松突圆蚧和蔗扁蛾等。
2、有意引入
有些在刚引入时是有益的,大肆扩散蔓延后才 有害,有的在某一地区有益,在另一地区却是 有害的。
因此评价外来种的利弊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又具有生态性和社会经济性。
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2、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
种失去生存空间。
3、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 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二、 生物入侵危害实例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丰富的省份,然而自1963年~ 1970年和1982年~1983年先后把鲢、鳙、青、草“四大 家鱼” 和太湖银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以来,现在 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乎绝迹的约有130种;约 有150种常见鱼类,已成稀有种;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 群数量比60年代明显减少。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引入外来 鱼种有密切关系。
目前外来生物种类有: 1、植物 2、动物 3、微生物
三、外来响。 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
存。 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有的还对本地经济、社会构成了巨大危
害。
从生态角度看,不利于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从经济和社会作用看,虽然有不良的生态后果, 但有些确实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克氏原螯虾因其杂 食性、生长速度快、 适应能力强而在当 地生态环境中形成 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 括水草、藻类、 水生昆虫、动物尸 体等,食物匮缺时 亦自相残杀。克氏 原螯虾能小龙虾忍 受长达四个月的枯水期,也能适应河口淡咸水交汇的微盐环境。在 雨季,克氏原螯虾能迁徙几公里寻找新的栖息地。取食时能用其强 健的螯足剪断植物嫩茎;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 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 迹罕见的原生态水体。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
4、危害植物多样性。 5、影响遗传多样性。 6、对经济的影响。
四、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途径
1、无意引入
货物的进出口是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 我国“八五”期间共进口粮食达6500万t,1996 年粮食进口也超过1000万t。大宗粮食进口主要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共体和阿根 廷等。由于进口粮食的国家特别多,渠道广, 品种杂,数量大,带来有害草籽的概率高。根 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在包括大连、青岛、上 海、张家港、南京和广州等12个口岸截获了 547种和5个 变种的杂草,分属49科。
3、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物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 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以传播杂草的种 子,例如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 自然散人我国的。薇甘菊科通过气流从 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借助气 流迁飞到中国内地。
7.2外来入侵性病虫草种类及防治
在园林植物上常见的外来病虫害有日本 松干蚧、松突圆蚧、曲纹紫灰蝶、红火 蚁、椰心叶甲、美国白蛾、蔗扁蛾、松 材线虫病、薇甘菊和凤眼莲等。
1956年,巴西科 学家 从非洲带回47只毒 蜂蜂王,用以改 良当地 的蜂种。不久,其中的 26只蜂王从实验室逃逸。 这些逃出的蜂王和巴西 本地的蜜蜂杂交,其后 代大量繁殖,几年后, 竟以每年300~500平方 公里的速度向周围地区扩张,现已发展到总数超
过10亿个体的庞大种群。几十年来,美洲各国 已有数千人和无数动物惨遭毒蜂蛰死。
从国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引种对我国的农林业等 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认 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根据 资料显示,截止1970年,原产世界地引种到我 国来的植物837种,隶属于267科,约占我国栽 培植物的25%~33%。另外,近30年来,随着对 外经济和科技交流日益扩大,外来入境植物 (包括杂草)数量也大为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入侵动 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 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松突圆蚧、 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 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和 紫茎泽兰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地防治措 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对外来入侵物种没 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盒管理条例。 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 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大量的 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 传入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 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在我国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有:松突圆 蚧、美国白蛾、蔗扁蛾、美洲斑潜蝇、 椰心叶甲、松材线虫、菊花白锈病、薇 甘菊和紫茎泽兰等。
二、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概况
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 出:
1、涉及面广。 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 3、涉及的物种类型多。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 家之一。在我国如此丰富的生物种类中, 究竟有多少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目前没 有很具体的报道。
外来入侵性病虫草害及防治
7.1 外来入侵性病虫草害概述
一、概念: 外来生物是指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
其他国家和本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 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 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 再生能力,给当地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 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所谓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 的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或削弱, 引发本土生态灾难。
害,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广泛报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澳大利亚原来没有兔子, 1859年墨尔本
动物园引进24只欧洲家兔,供人 观赏。
1863年动物园遭火灾,部分幸 存的家兔逃逸成为野兔,由于 自然条件优越,野兔迅速繁殖, 数量剧增。到20世纪50~60 年代,
野兔几乎遍布整个澳大利亚,和 牲畜争夺牧场和食料,致使澳 大利亚养羊业几乎衰退1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