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管状织物的三维圆织法成型

合集下载

三维机织物的分类、性能及织造

三维机织物的分类、性能及织造

三维机织物的分类、性能及织造胡慧娜;裴鹏英;胡雨;龚小舟【摘要】文章主要从织物组织结构、织物的结构特征、织物的截面形状等3方面对三维机织物进行分类,并综述了目前有关三维机织物在组织结构、织造工艺以及织机设备改进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三维机织物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三维机织物;织物分类;组织结构;织造工艺;织机设备改进【作者】胡慧娜;裴鹏英;胡雨;龚小舟【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5随着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复合材料性能各个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纺织技术与树脂工业的结合催生了纺织复合材料,而三维纺织技术的发展,更为制备具有优良整体性和力学结构合理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以三维织物为增强体的纺织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好、耐疲劳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同时克服了传统二维平面织物层状复合材料存在抗冲击性能差、层间强度低的缺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仓储等诸多领域。

根据织造成形工艺的不同,三维织物又可分为三维机织物、三维针织物、三维编织物,其中三维针织物主要是经编织物为主,但受于生产设备的限制只能加工轻薄型织物;三维编织物生产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而三维机织物,可以利用传统织机或对传统织机加以改进进行大规模生产,且生产效率最高、制件尺寸最大,因而在所有三维纺织品中的应用有望最为广泛。

根据纱线交织规律的不同,二维机织物基础组织可分为平纹、斜纹和缎纹,由这 3 种基础组织变化组合,又可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复杂组织。

同理,三维机织物的基础组织包括正交、角联锁和多层接结等 3 种,由这 3种组织变化组合,又可衍生出各种复杂组织结构的三维机织物。

管状三维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织造工艺

管状三维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织造工艺
图 4 b 所 示 , 后 再 次 引 人 垂 纱 。 3 穿 综 图 : 于 () 此 ) 由 口 、 2穿 人 第 一 、 页 综 内 ; 一 层 经 纱 穿 人 同 一 1a 二 同 页综 内 ; 层 经 纱 按 从 上 到 下 的顺 序 依 次 穿 人 后 面 各 的各 页 综 内 。4 根 据 穿 综 图 、 纬 次 序 图 以 及 经 向 ) 引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为 例 加 以 说 明 : ) 制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1绘
的纬 向 截 面 图 ( 3 a 所 示 ) 经 向 截 面 图 ( 3 b 图 () 和 图 () 所 示 ) ) 定 正 确 的引 纬 次 序 : 确 的引 纬 次 序 是 。2 确 正
() b
图 1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结 构 图
维普资讯
纺 织学 报
第 二 十三卷
第 四期
・9 .5 】 29 【1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的 组 织 结 构 与 织 造 工 艺
黄 晓梅
( 通工 学 院 , 通 ,2 0 7 南 南 26 0 )


要 : 析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的结 构 , 绍 该 织 物 的 织 造 技 术 , 出 该 织 物 的 组 织 结 构 设 计 及 I饥 图 设 计 方 法 , 讨 该 织 物 的织 分 介 给 探 织 物 结 构 上 机 图 机 织 工 艺 参 数 文 献标 识码 : A
层数
3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的 上 机 图与 组 织 结 构 设 计 管 状 三 维 织 物 的组 织 结 构 设 计 不 同于 普 通 管 状 织 物 。 一 般 , 先 根 据 管 状 织 物 的 纬 向截 面 图 , 定 首 确 经 纱 和 垂 纱 的 穿 综 图 , 据 纬 向 截 面 图确 定 正 确 的 根 引纬次 序 , 根据 管状 织 物 的经 向截 面 图确定 垂纱 再 的运 动 规 律 , 合 上 述 条 件 绘 制 纹 板 图 ; 综 由穿 综 图 和 纹 板 图 , 得 组 织 图 。下 面 以 管 壁 厚 为 三 层 经 纱 的 可

三维整体编织技术

三维整体编织技术
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三维编织预制件的纱线拓扑结 构分析方法,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单胞模型,内部、表 面和棱角单胞。内部单胞的几何形状为一长方体,包 含四组相互交织的纱线,纱线结构与Li的结论一致。 表面和角单胞的几何形状均为三棱柱体。表面单胞内 含有两组相互交织的纱线,角单胞中含有一组平行的 编织纱线。
4)陈利,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弹性性能分 析, 天津纺织工学院博士论文, 天津,1998。
论文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 析了三维编织预制件的细观结构,定义了内部、表面、 棱角的单胞模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建立了椭圆形纱 线横截面的假设,推导了编织工艺参数的关系,考虑了 复合固化和纱线填充因子对预制件细观结构的影响
5)陈利,李嘉禄、李学明,三维编织中纱线的运动规律 分析,复合材料学报,2002 。
台面以环型为主,通过
编织行列数改变与不同心模 可以织造复杂编织结构
二步 法编 织工 艺
四步法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的对比
多层 联锁 编织 工艺
3
三维编织技术研究现状
2005年,李嘉禄等发明了 一种改进的“四步法”多向编 织工艺,该工艺基于对纱线运 动轨迹的研究,设置变化截面 的加纱和减纱点,通过并股、 移动 、再分段的方法实现加纱 或者减纱。
四步运 动后的 携纱器 在机器 底盘上 的位置 如图
四步法编织也称为行列式编 织,其源于Flor-entine 在 1982 年提出的专利方法。编 织纱线以行和列的方式排列 成一个矩阵,每一根编织纱 线由一个携纱器单独控制, 携纱器沿行和列作交替运动 ,形成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 的整体预成型体,其编织纱 线运动如图所示
2)1988年,Ko.Soebrto 和 Lei 对于轴纱采用碳纤 维,编织纱采用K-49的二步法三维编织预制件的力学 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认为,此种预制件拉伸模量、 强度以及弯曲性能都比较好,适用于一定厚度结构件 的编织,可以用于直接承重,这样把二步法三维编织 的应用推进了一步。

芳纶长丝三维管状织物设计

芳纶长丝三维管状织物设计

芳纶长丝三维管状织物设计王黎黎;徐安长【摘要】介绍了芳纶长丝三堆管状织物样品设计,利用小样织机结合三维织造与双层织物织造原理,直接试织了多层三维管状织物.【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芳纶长丝;三堆管状织物;织物设计;织造工艺【作者】王黎黎;徐安长【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5.1三维管状织物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优势,在航空航天、安全消防、汽车交通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机织物中管状织物是以压扁、织造、还原的过程织制的,属于双层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1]。

由于双层织物在设计中要保持其边缘连续性及其上下层的结构相反,因此管状织物总经纱根数计算,组织图、文版图设计是其重要环节。

三维角联锁结构是广泛应用的三维机织物结构之一,其经纬纱线的分布不单是增加了织物厚度,并且还具有易变形的特点。

在实际使用时若在普通织机上制织,由于纬纱在打纬力作用下更容易形成重叠,所以多重纬、经纱角联锁使用较多;经纱角联锁交织屈曲均匀,织物匀整、柔软、成型能力强[2]。

使用经角连锁织造出的管状织物其结构与性能都高于单层管状织物在厚度方向上的简单叠加。

利用四层角经连锁结构结合双层结构织造原理,以芳纶纤维为原料设计出四层管状织物。

1.1 基础组织初期预设计了四层贯穿角联锁织物为表组织,其结构参数为:n=4;Rj=n+1=5;Rw=Rj×n=n(n+1)=20;Sj=n=4;最大经浮长Fm=2n-1=7。

其中 n——织物层数;Rj——组织循环经纱根数;Rw——组织循环纬纱数;Sj——经向飞数;Fm——组织最大浮长数。

1.2 三维角联锁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图1是四层经角度联锁的经向剖面图,该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为5,即为图1中标号为1到5;组织循环纬纱数为20,即为图1中圆圈标号①到。

三维立体织物织造技术

三维立体织物织造技术

• 3,适应于多种异型构件的整体成型。例 如工字、L字等。
32 53 34 55 36 57 46
51 40 61 42 63 44 65
52 72 54 74 56 76 66
60
62
64
第2步
11
21
23
33 13 35 15 37 17 25
12 31 01 41 03 43 05
53 14 55 16 57 26 45
32 51 20 61 22 63 242 53 34 55 36 57 46
51 40 61 42 63 44 65
52 72 54 74 56 76 66
60
62
64
第3步
13
15
17
11 01 21 03 23 05 25
12 33 14 35 16 37 26
31 20 41 22 43 24 45
三、四步法三维编织设备简介
以四步法方型编织机为例: 四部分:1,携纱器:挂编织纱,装在导轨导槽内,可运动。
2,导轨 :主要部件,上开导槽,间可挂不动纱 1)相邻导轨上导槽位置相对时形成携纱器的一个运
动轨道。 2)导轨运动形成另一轨道。 3,驱动装置:电动或气动,可计算机控制。 4,机器底盘:安装导轨和驱动机构
20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36 37
40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54 55 56 57
60 61 62 63 64 65 66
72
74
76
第1步
Y
X Z
13
15
17
11 01 21 03 23 05 25

三维五向管状编织物的几何建模及纤维体积百分含量预测

三维五向管状编织物的几何建模及纤维体积百分含量预测

第30卷第3期200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Natural ScienceVol. 30 No. 3Jun. 2009文章编号: 1672 - 6871 ( 2009) 04 - 0016 - 04 三维五向管状编织物的几何建模及纤维体积百分含量预测马文锁,杨耀臣(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基于编织物的对称性,建立了简化单胞几何模型来描述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物的几何特性。

通过对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物的结构单胞形态及单胞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推导了单胞几何结构与编织工艺参数之间的理论公式,详细分析了各个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并通过预测单胞的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研究了编织工艺对该编织复合材料纱线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三维五向圆型编织;单胞几何模型;纤维百分含量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 A0 前言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如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的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耐冲击、不分层、抗开裂和疲劳,制件可一次成型复杂的零部件,受到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研究者的重视[ 1 ] 。

管状回转体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部件对高性能航天飞行器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要准确预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正确地描述其细观结构的几何特性是必须首先开展的研究工作。

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同细观结构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单元胞体模型。

文献[ 2 ]研究了编织纱线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新的单元体模型。

文献[ 3 ]描述了纱线在不同区域的单胞形状,并建立了几何结构模型。

文献[ 4 ]通过C AD 建模来描述三维编织纤维复合材料的代表性单元体,描述了复合材料的内部复杂几何结构。

文献[ 5 ]描述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专用工具软件建立单胞几何模型,探讨了力学分析可行性。

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的试织及其单胞模型

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的试织及其单胞模型
Key W ords W arp,W eft,Normal Yarn,Three—dimensional Orthogonal W oven Tubular Fabric,Unit Cell M odel,Geom etrical Param eter
1 问题 的提 出
三维 机织 增 强 复合 材 料 由于 其 比强 度 高 、结 构稳 定 、可设计 性 强 等 优 点 而 被广 泛 应 用 于 航 空 航 天 、民用 基 础 设施 等领 域 。与层 合 复 合 材 料 相 比,三 维机 织复 合 材 料 因其 厚 度方 向增 强 纤 维 的 存 在 ,有效 地改 善 了层合 复合 材料 易分 层 、抗 冲击 性 差 等缺 陷l_1 ]。
摘 要 : 探讨三维正 交机 织圆管织物 单胞模 型的 建立方 法。通 过分析 三 维正交机 织圆管 织物 经向 、纬向 和 法 向 断 面显 微 照 片 ,建 立 了 织物 细观 单胞 模 型 ,利 用 几 何 模 型 公 式 推 导 建 立 了 织 造 工 艺 参 数 与 几 何 结 构 特 征 参 数 之 间 的理 论 关 系 ;计 算 了每 层 经 纱 的厚 度 、织 物 层 数 、织 物 厚 度 以 及 纤 维 体 积 含 量 ,并 与 织 物 参 数 实 际 值 进 行 了对 比 。 结果 表 明 :计 算 结 果 与 实 际值 间 有 良好 的 一 致 性 。认 为 :所 建 三 维 正 交 机 织 圆 管 织 物 单 胞 模 型 较 为
合 理 、有 效 。
关键 词 : 经纱 ;纬 纱 ;法 线纱 ;三 维正 交机 织 圆管织物 ;单胞模 型 ;几何 参数 中 图 分 类 号 :TS106.6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1—7415(2016)06—0023—0பைடு நூலகம்

3D多层圆管预制件的织制

3D多层圆管预制件的织制

3D多层圆管预制件的织制
刘海文;耿立秋;刘广平;赵英;贾立霞;张雪晶
【期刊名称】《毛纺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3D多层圆管既可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又能以毛织物等形式作为民用.按管状织物的织造原理,从内到外织造内外层互相嵌套的3D多层圆管,织造时采用垂纱先行接结多层管,可以提高型材本身的牢度与减少树脂用量.以具有垂纱接结的3层圆管为例,详细介绍了内、中、外各层的织造顺序及垂纱的交织规律,概括总结了多层圆管织造的要点.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刘海文;耿立秋;刘广平;赵英;贾立霞;张雪晶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石家庄棉七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石家庄棉七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5.11
【相关文献】
1.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件多层机织布内气泡形成机理 [J], 邵雪明
2.目字形立体机织物预制件的织制 [J], 刘海文;刘广平;王文燕;刘志华;安猛
3.3D八层板材预制件的织制 [J], 刘海文;刘广平;何新勇;耿立秋;赵英
4.多层机织预制件的制造和分析 [J], M.K.Bamister;马立
5.不同填充率下FDM 3D打印预制件建模及力学性能分析 [J], 张春蕊;鞠锦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三维筒状织物的成型方法

新型三维筒状织物的成型方法

新型三维筒状织物的成型方法
杨婷婷;李毓陵;马颜雪;胡寿丰;张建
【期刊名称】《产业用纺织品》
【年(卷),期】2015(033)008
【摘要】筒状结构件是工程中广泛应用且需求量大的基础结构型材.概述现有织造三维筒状织物的成型方法,介绍一种织制三维筒状织物的新型成型方法,分析该方法适于织制的组织结构,可用于织制厚度大、结构多样的三维筒状织物.
【总页数】5页(P9-12,24)
【作者】杨婷婷;李毓陵;马颜雪;胡寿丰;张建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620;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0241;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5
【相关文献】
1.新型三维筒状织物设计与织机开发 [J], 王瑶;王益轩;刘育;姚超;刘婷婷
2.自动注浆成型技术:一种新型三维复杂结构成型方法 [J], 李琦;李勃;周济;李龙土;
桂治轮
3.新型三维无交织织物——Noobed织物的生产工艺 [J], 李凤绵
4.基于TexGen的筒状纬编针织物的三维仿真 [J], 朱生群; 袁嫣红; 李跃珍
5.基于ABAQUS的筒状纬编针织物拉伸力学性能模拟 [J], 孙亚博;李立军;马崇启;吴兆南;秦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纬 纱螺 旋角 都 很 小 , 以使 组 织 更 为 紧 密 。相 比而
言 , 幅机织 物 的纬 纱通 常沿 水 平 方 向分段 引入 织 平 口。图 1为平 幅机 织法 与 圆织法 制成织 物 的 2种 面
成 型设 备 。采用 该 方 法 , 编 制 过 程 中 由于每 根 纱 在
线 的运 动都 需要 1个 载 纱 器携 带 完 成 , 以在 编 织 所 大 型结 构件 时 , 要 载 纱 器 的数 量 庞 大 , 耗 大 , 需 能 运
立 体 机 织 方 法 主要 适 用 于 织 造 各 类 矩 形 截 面 ( L形 、 等 ) 如 T形 的平 幅立 体 织 物 。在 采 用 一 定 的开 口原 理 时 , 幅 立 体 机织 方 法 也 可 以获 得 中空 平 的管 状织 物 , 但这 类 方 法在 获 得 管 状 织 物 的 过 程 中会使 织 物产 生 明显 的折 痕 , 折 痕 处 纬 纱 的 纱 线 且
( n ier g R sac e tro A v ne et eMa hnr E g nei eerh C ne d a cd Txi c iey,Miit d ct n, n f l ns yo E u ai rf o
Do g u nvri ,S a g a 2 1 2 n h a U iest y h n h i 0 0,C ia 6 hn )
经 纱 开 口运 动 规 律 的 情 况 下 实 现 经 纱 在 厚 度 方 向 上 的 分 层 和 连 接 。 整 个 织 造 过 程 中能 实 现 经 纱 的 连续 供 给 , 需 只 定 期 更 换 纬 纱 和 垂 纱 , 而 达 到 连 续 化 生 产 的 目的 。 从
关 键 词 立 体 管 状 织 物 ; 维 圆织 法 ;垂 纱 ; 向垂 纱 法 三 纬
Absr c I r e o p o u e 3 d me in lt b l rf b i swih h g o ma iain a d e n m m t ta t n o d rt r d c 一 i nso a u u a a rc t ih n r l to n o t z y.t i h s a t l r s n sa 3一 i n in lcr u a a i g m eh d Ba e n t h r ce itc fc r u a a e, ri e p e e t d me so a ic lrwe v n t o . c s d o he c a a t rsis o ic lrwe v
立体 管 状 织 物 的 三维 圆织 法 成 型
周 中华 , 鸿 波 , 志宏 ,毛 立 民 单 孙
( 东华 大 学 纺 织 装 备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心 , 海 上 2 12 ) 0 60
摘 要 为 实现 立 体 管状 织 物 的规 格化 、 续 化 生 产 , 出 一种 新 的立 体 管状 织 物 成 型 方 法 , 二 维 圆 织 法 。 该 方 连 提 即 法 结 合 圆织 法 的特 点 , 经 纱 沿 径 向排 布 并 引 入 , 将 通过 引 纬 器 在 圆 周 方 向 的 运 动 引 入 连 接 面 内纱 线 的 纬 纱 及 连 接 各 层 组 织 结 构 的垂 纱 。在 成 型过 程 中纬 纱 和垂 纱 在 引 纬器 的牵 拉 力作 用 下 能 自然 地 将 经 纱 束 紧 , 在 结 合 特 定 的 并
于, 常见 的机 织 方法其 经纱 是水 平排 列 的 , 圆织法 而 的经纱 是沿 圆周 轴 向排 列 的 , 纬纱 则 是 沿 圆周 方 向
连 续 引 入 织 口, 在 织 物 中 纬 纱 呈 现 为 螺 旋 形 故 态 , 纬纱 的螺 旋 角大 小 与 螺旋 引纬 机 构 和 收卷 机 构 的速度 比有 关 , 主要 影 响 组 织 的 纬密 。一般 情 况
wa p y r s a e i p t a o a i l d r c i n, a f y r s a l s b n e a n r ns re n o t e r a n r n u l ng r d a ie to nd we t a n s we l a i d r y r s a e i e t d i t h
收 稿 日期 :0 0— 8— 6 2 1 0 2
修 回 日期 :0 1 0 2 1 — 3—1 1
基 金 项 目 : 技 部 支撑 计 划 项 目( 0 1 A 0 B 3 ; 央 高校 基 金 项 目( D 0 0 ) 科 2 1B F 8 0 ) 中 9 13 5
作 者 简 介 : 中华 ( 9 5 ) 男 , 士 生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三 维 管 状 纺 织 复 合 材 料 机 械 设 计 及 理 论 。 孙 志 宏 , 信 作 者 , 周 18 一 , 硕 通
性 能会 受 到较 大 的损 失 , 而导 致 复 合 材 料 的性 能 从 受 到影 响 。
第3 2卷
第 7期




Vo . 1 32.N0 7 .
21 0 1年 7 月
J u na fTe tl ac o r lo x ie Re e rh
J .,2 u1 01 1
文 章 编 号 :2 3 9 21 2 1 0 — 0 4— 5 0 5 — 7 ( 0 1) 7 0 4 0
学 科 的不 断发展 , 以轻 质 高强 复 合 材 料 所 制作 的立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一 种 新 的 立 体 管 状 织 物 成 型 方
法 , 三 维 圆 织 法 。采 用 该 方 法 , 过 一 定 规 律 的 开 即 通
体管状 织 物作 为一 种 新 兴 的产 业 用 纺织 品 , 成 为 已
纬 机 构 以经 纱 或 纬 纱 的 引 入 方 式 引 入 , 应 形 成 了 对
器 中 的纱 线 使用 完毕 后 , 了避 免后 续 连 续 停 机 更 为 换 其 他纱 管 , 需要 将所 有 载纱器 的纱 管 同时更 换 , 这
样 造 成 了大量 的换 管 、 接头 等工 作 , 原材 料 的浪费 较 大且 难 以保证 纱线 接 头 的质量 。
得到越 来越 广泛 的应 用 。
用 树脂 基 高强纤 维 ( 如芳 纶 、 纤 维 等 ) 成 的立 体 碳 制
管 状结 构件 具有 质量 轻 、 比刚度 与 比强度 高 、 疲 劳 耐 性 能优 异 、 耐腐蚀 性 能好等 特点 。 目前 , 随着纤 维加
工、 纺织 工程 、 合 材料 成 型 技 术 、 进 制造 工程 等 复 先
大 的限制 , 续生 产 的时 间较 短 ; 外 , 1个 载 纱 连 此 当
被 命 名为 垂 纱 、 绑 纱 、 捆 固结 纱 等 。本 文 将 其 定
义 为垂 纱 。在 立体 管 状 织 物 中 , 经纱 和 纬纱 分 别 在
轴 向和 圆周 方 向分 布 , 纱呈 径 向分 布 。垂 纱 与 经 垂 纱 和 纬纱一 样 , 也需 要 连 续 不 断 地输 送 到织 物 组 织 中, 因而 垂 纱 的 边 界走 向通 常 可 分 为 经 向 和 纬 向 2 种, 即在织造 过 程 中垂 纱 分 别 可 以 由送 经 机 构 或 引
立 体 管 状 织 物 的三 维 纺 织 成 型 主 要 有 三 维 编 织 、 体机 织 、 体缝 纫 等方 法 。 立 立
三 维编 织法 是一 种 利用 载纱 器在 特定 的轨 道 中 按 规律 运行 而 获得三 维织 物结 构 件 的方法 。如 美 国 专 利 。 等 列举 了与三 维编织 法 相关 的成 型 机制 及
t b l rfb i ic m fr n ily b h te ,c nn c ig wa p y r sn to l t i a i g p a e b ta s u u a a rc cr u e e tal y s ut s o e t r a n o n y wih n we v n l n u lo l n t r u h t c n s ft e fb i . By t e p l fr e o h tl n e in d s e i g od r wa p a n h o g hik e so h a rc h u l o c f s u t a d a d sg e h dd n r e , e r y r s c u d b o d d wi o tb ai g F rhe mo e,h r a n a e u l d c n iu u l o l wet o l e b n e t u e tn . u t r r t e wap y r s c n b s pp i o t o sy, ny h e n f y r sa d b n e a n r e ur d t e r p e s e e u a l . a n n i d ry r sa e r q ie o b e lnih d r g l ry K e r s 3一 me i n lt b l rfb i y wo d di nso a u u a a rc;3一 i n in lcr u a a i g;bid ry r d me so a ic l rwe v n n e a n;we i d r t f bn e
管 状结 构件 是 工 程 中广 泛 应 用 的基 本 构 件 , 采
输送 、 境保 护 、 学 化 工 、 空 航 天 、 环 化 航 生物 化 工 、 医 学等 多个领 域有 着 较好 的应 用 前景 , 被列 入 中 也 国 2 1-2 1 0 0 0 5年产 业用 纺织 品的重 点发 展 领域 , 止
中 图 分 类 号 :S15 T 0 文 献 标 志 码 : A
Ci c l r we v ng m e ho o d m e so a ub a a r c r u a a i t d f r 3- i n i n lt ul r f b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