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法律培训讲座:证据、审查、运用

LOGO
证据、审查、运用
##
录
1
案例
2
收集证词
3
审查证据
4
运用证据
2
h
案例
1
案例
3
h
案例
让证据说话
某地“钓鱼 执法”案件 引起的反思
某地“城管 执法”引起 的反思
4
案例
关联性
h
合法性
反思
客观性
5
h
收集证据
2
收集证据
6
h
收集证据——证据的概念
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指证明案 件事实或者与法 律事务的事实存 在与否的根据。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 的证据是指在烟草专 卖行政执法中用以证 明待证事实是否存在 的根据。
7
收集证据——证据的属性
h
合法性
关联性
证据的三要素
客观性
8
h
收集证据——证据的属性
对照照片 请从证据 的客观性、 关联性、 合法性谈 你对证据 的理解?
17
h
收集证据——证据收集的含义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是指 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 人员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运用 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按照一 定的程序,发现、采集、提取证 据的活动。收集证据的目的在于 查明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查处的 违法案件真实情况,它是查处烟 草专卖行政违法案件的基础。
9
h
收集证据——证据的属性
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 着案件的发生、发展 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 ,不以人们存在的事 实。小道消息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而、马路 新闻、道听途说等, 由于无法进行查证, 不具备客观真实性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如何采集证据[管理资料]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如何采集证据[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8eb6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4.png)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如何采集证据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证据对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裁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件的核心,是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处罚的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安监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正确、有效地采取证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如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行政诉讼,陷入被动局面,一旦败诉,不仅自己没有面子,还直接影响到我们安监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结合工作实践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笔者就如何正确、有效地采取采集证据总结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一、证据采集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一份证据是否有效,在内容的真实的情况下还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在采集证据的时候必须明确采集证据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严格按照证据采集的合法性原则要求进行。
只有认真遵循法律的相关规定收集证据,才能保证证据的真实可靠与客观公正,才能保证证据的法律效力。
只有履行了法律程序,执法者才能采集到合法的证据。
违反法定程序,即使采集到的证据是真实的也将被证据规则所排除。
(二)客观性原则。
要以案件的实际情况作为考察案件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它,并如实地加以反映,要尊重客观事实,防止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可定案证据必须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情况。
(三)关联性原则。
又称证据的相关性原则,是证据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之一。
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适格的基础性条件。
我国大陆法学界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指的是作为证据内容的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关联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结合。
关联性不涉及证据的真假和证明价值,其侧重的是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的形式性关系,即证据相对于证明对象是否具有实质性,以及证据对于证明对象是否具有证明性。
二、证据采集的要求(一)据以定案的每一个证据都能查证属实,具有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二)每一个证据都与案件事实有关联,能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行政执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行政应诉过程中证据的适用

行政执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行政应诉过程中证据的适用
一、行政执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合法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执法主体、程序、依据等都要合法。
2. 公正性原则:行政执法应当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对待当事人一视同仁。
3. 比例原则:行政执法手段应当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相适应,不应过度使用权力。
4.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执法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5. 文明执法原则: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避免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
二、行政应诉过程中证据的适用
1. 证据的关联性:提供的证据应当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能够证明或反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 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取得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取得的证据可能被排除。
3. 证据的真实性:提供的证据应当真实可靠,不得伪造、变造或篡改。
4. 证据的充分性:提供的证据应当足够充分,能够支持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的主张。
5. 证据的出示和质证:在行政应诉过程中,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出示证据,并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质证。
总之,在行政执法和行政应诉过程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注重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城管执法证据收集

城管执法证据收集(一)城管综合执法证据收集的法律意义城管综合执法是行政执法的活动,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应当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执法程序,有效地收集各类证据,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
因此,城管综合执法证据的收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适用法律必然发生错误。
(二)城管综合执法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城管综合执法证据的收集是指城管执法人员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对主要事实的证据进行查对核实的过程,是城管执法机关做出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
城管综合执法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符合行政诉讼证据特征的要求,即符合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的要求。
(三)城管综合执法证据收集的程序城管综合执法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这关系到收集的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一是在调查取证时,应当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二是在调查时,应说明身份,交代来意,出示证件,证明有权进行调查;三是应当告知对方要如实提供证据,如有意作伪证或隐匿证据应负的法律责任;四是笔录应当交给被询问人阅读或宣读,证明其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四)城管综合执法证据收集的方式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开展行政执法过程全过程记录试点。
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是:试点单位应当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1、规范文字记录城管行政执法文书是城管执法全过程的记录形式,执法文书的规范制作也是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
城管法律文书是规范文字记录、固化证据的最有效方式。
城管法律文书不仅是执法程序实现的载体,以及城管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书面凭证和执法活动结果的执行根据,而且还是调查取证,将证据固化下来的最有效方式。
在一般执法程序的调查取证阶段,执法人员应依法制作《陈述笔录》《询问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等执法文书,查明案件事实的真相,这些法律文书将成为执法行为的直接证据。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引言行政执法是国家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管理、监督和约束的活动。
为了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度、证据采信制度和处罚裁量权制度。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三项制度,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及如何严格执行。
一、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职过程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追究和问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公正履职,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1. 追究范围责任追究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执法人员,无论其职务级别或所在部门。
对于涉嫌违反法律、规章或纪律的行为,都可以进行责任追究。
2. 追究方式责任追究可以通过内部调查、纪律处分以及司法程序等方式进行。
内部调查可以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行政执法机关自行组织,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纪律处分可以根据违法违纪情节轻重,采取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 追究标准责任追究的标准应当明确具体,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扩大范围。
一般来说,责任追究应当基于事实依据,并符合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
二、证据采信制度证据采信制度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严格执行证据采信制度能够保证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证据收集行政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活动时应当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物品、现场勘验记录等。
证据收集应当依照程序进行,并保护好现场以防止证据被破坏或篡改。
2. 证据审查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审查过程应当严格遵守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意见。
3. 证据运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根据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运用。
证据应当起到确凿、充分、有力地支持行政执法决定的作用。
三、处罚裁量权制度处罚裁量权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在法定范围内自由决定处罚种类和程度的权力。
行政执法证据

8
证据力与证明力
证明力 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
和证明作用,它是证据本身固有的内在 的证明能力。证明力与证据的真实性和 关联性密切相关,是证据所必须具备的 内容要件。
1
证据及相关概念
证据的种类
证据的分类
行政诉讼证据的运用
2
证据及相关概念
概念 特征 证据力与证明力
3
4
概念
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事实。
5
行政执法证据
是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法定的 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 真实情况的根据。
证据材料:又称证据资料
证据资料
9
证据力与证明力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证据力 证明力
形式要件 内容要件
10
证据的种类
把握各种证据的概念、特点、准确识别各种证据 理解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各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11
一、物证
概念
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物证与物证的固定和保全 用来提取、固定和保全物证的相
片、笔录不是物证。其中,相片等如是在 勘验过程中拍摄的,应视为勘验笔录的组 成部分,否则,应视为物证的固定方法, 作为物证使用的仍是物证本身。
联系 书证是广义的物证(实物证据) 证明力具有共同特点,即客观真实性强 有些证据既是书证又是物证
20
书证种类
(1)公文书和非公文书 (2)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3)普通形式的书证和特殊形式的书证
21
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与运用

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与运用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与运用是行政执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围绕行政执法证据的获取和运用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确保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性。
第一,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
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是保障行政执法公正性的基础。
在获取证据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公平的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获取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制定证据收集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执行,确保获取的证据符合法定要求。
行政执法机关在获取证据时,应当履行合法收集的程序。
行政执法机关需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开展执法活动,合法获取相关证据。
在获取证据的过程中,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出示执法证件,进行合法授权,并明确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和义务。
同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保护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操纵证据或伪造证据,以保证行政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第二,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
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是确保行政执法公正性的重要环节。
在运用证据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认定证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通过充分、全面的调查取证,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以个人主观判断或单一证据为依据,应当根据事实真相进行综合分析。
行政执法机关在运用证据时应当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行政执法机关不得篡改证据,人为改变证据的真实情况,以及故意扭曲证据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保护证据的机密性,防止证据被泄露或滥用。
在证据运用的过程中,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抗辩意见,并在作出决定之前,给予当事人适当的答辩机会。
行政执法机关在运用证据时,应当注重证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避免以次要证据或不充分证据为依据对当事人做出不利决定。
综上所述,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获取与运用是保障行政执法合法性和公正性的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相关数据采集制度

行政执法相关数据采集制度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和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调查和处罚的行为。
行政执法的数据采集制度,是指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机制,用以支撑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的目的、内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对行政执法相关数据采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采集的目的行政执法的数据采集,旨在做到以下几点:1.提供依据:数据采集是行政执法工作的依据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以便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2.监督执法:数据采集可以用于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评估,通过分析和比对执法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当行为,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效果。
3.统计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可以对违法行为的种类、案件的数量和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提高效率:数据采集可以避免重复收集同类数据的情况发生,提高数据的更新和使用效率,减少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二、数据采集的内容数据采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对象信息:涉及执法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2.执法事项信息:包括违法行为的性质、时间、地点、情况等;3.执法人员信息:记录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执法过程等;4.证据信息:记录执法过程中搜集到的证据,如照片、视频、文书等;5.处罚结果信息:记录案件的处罚结果,包括罚款数额、行政处罚决定书等。
三、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采集: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使用现场笔录、现场检查记录等方式,及时记录涉案信息。
2.纸质记录: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纸质报告或表格中,便于整理和归档。
3.电子记录: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如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记录现场情况,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网络录入:将纸质或电子记录的数据通过网络录入到相关系统中,方便数据共享与管理。
《行政执法证据》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行政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提供的行政执法证据应当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并 符合刑事诉讼的证据标准。
法院在审查行政执法证据时,应当遵循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证 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 成犯罪以及应当如何量刑。
05
行政执法证据的立法完善
完善行政执法证据立法的必要性
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行政执法证据》ppt课件
目 录
• 行政执法证据概述 •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 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 • 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 • 行政执法证据的立法完善
01
行政执法证据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行政执法证据是指在行政执法过 程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
特征
具有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和 真实性。
非法证据排除
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
明显违背常理的证据排除
与常识严重相悖的证据应当排除。
ABCD
不能补正的瑕疵证据排除
无法补正的瑕疵证据应当排除。
与其他证据存在矛盾的证据排除
无法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据应当排除。
04
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
行政执法证据在行政程序中的运用
行政执法证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 中进行调查、审查和裁决的重要依据 ,用于证明行政事实和相关法律事实 。
行政执法证据的重要性
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 ,保障行政执法的公 正性和准确性。
有助于提高行政执法 的效率和公信力。
有助于保护当事人合 法权益,防止冤假错 案的发生。
行政执法证据的种类
书证
01 包括文件、文书、合同等书面
材料。
物证
02 包括实物、现场等物品或痕迹
22年下半年四川申论行政执法卷

22年下半年四川申论行政执法卷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随意裁量,灵活执法B. 严格执法,公正公平C. 利益至上,忽视程序D. 个人意志,代替法规(答案:B)二、关于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行政处罚案件都必须进行听证B. 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后,不可再申请C. 听证一般由本案的调查人员主持D. 当事人有权在听证中申辩和质证(答案:D)三、行政执法文书应当具备的特点不包括?A. 规范性B. 准确性C. 及时性D. 随意性(答案:D)四、在行政执法中,对于证据收集与运用的要求,下列哪项描述不准确?A. 证据应当合法、真实、关联B. 严禁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C. 传闻证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D. 证据应当经过查证属实(答案:C)五、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B. 应当制作现场笔录并交付当事人C. 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代为实施D. 应当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及救济途径(答案:C)六、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的证件是?A. 身份证B. 工作证C. 行政执法证件D. 驾驶证(答案:C)七、关于行政处罚的执行,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A.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履行B.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经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D.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答案:D,注: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行强制执行)八、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A. 仅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个人行为进行监督B. 监督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C. 仅限于对行政处罚决定的监督D. 主要监督行政执法的效率,不关注程序(答案:B)。
执法证据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执法证据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证据的依据,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执法证据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就执法证据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执法证据的种类1.物证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痕迹。
根据物证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物证: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如犯罪工具、赃物等。
(2)间接物证: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但与其他证据结合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如指纹、脚印等。
2.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书证包括:(1)书面文件:如合同、协议、书信等。
(2)录音录像资料:如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文档等。
3.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所作的陈述。
证人证言应当真实、客观、公正,不得有虚假陈述。
4.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是指被害人就其所遭受的犯罪行为所作的陈述。
被害人陈述应当真实、客观、公正,不得有虚假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真实、客观、公正,不得有虚假陈述。
6.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提出的意见。
鉴定意见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
7.勘验、检查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是指执法机关对案件现场、物品等进行勘验、检查所制作的记录。
勘验、检查笔录应当真实、客观、准确。
8.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数据等所存储的信息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三、执法证据的收集与固定1.收集执法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依法进行,不得采取非法手段。
收集证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收集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

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是指在安徽地区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时,对于证据收集和运用所应遵循的指引和规定。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是行政执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关乎执法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的内容1. 证据收集范围在安徽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时,需要收集的证据范围涉及到哪些内容?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规定的证据外,对于行政执法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各种证据,都应该如何收集和运用?2. 证据收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证据,安徽行政执法部门采取哪些具体的收集方法?对于文书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不同类型的证据,应该如何进行收集,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3. 证据运用规定在执法活动中,收集到的证据应该如何运用?安徽地区对于证据的认定、审查和使用都有哪些具体规定?在证据呈现和证据证实方面,都应该遵循怎样的指引和标准?4. 证据保全和保管对于已收集到的证据,安徽行政执法部门又有哪些规定和要求?包括证据的保全和保管,以及在后续诉讼活动中所可能涉及的证据保全程序。
二、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基础性工作,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执法的严谨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和执法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以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另外,我认为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活动中可能面临的情形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指引的内容和规定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实际执法活动的需要。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于安徽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相关部门和执法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以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规则与程序

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规则与程序行政执法是政府机关对社会公众实施行政监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证据的收集、保护和运用是确保执法活动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规则与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证据的概念、类型,证据的规则以及行政执法程序等方面探讨行政执法中的证据规则与程序。
我们来讨论证据的概念和类型。
证据是指为确认事实真伪、确定事实内容而用于提供证明的物件、文件、数据等。
它可以是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或推定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可以直接证明与案件有关事实的证据,如当事人的陈述、物证、书证等;间接证据是指通过推理、论证、相互关联等方式间接证明与案件有关事实的证据,如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推定证据是指通过某种法定推定关系,确定一事实存在的证据。
我们需要关注证据的规则。
证据规则是指法律对于证据收集、保护和运用的规定。
在行政执法中,证据规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自由证明原则和排除非法证据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证据必须真实、准确、可信,不能捏造、篡改、伪造证据;合法性原则要求证据的收集和使用必须符合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不能违法违规;自由证明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方面具有自由选择权和相互传递权;排除非法证据原则要求排除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
这些规则确保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再次,我们来讨论行政执法中的证据程序。
行政执法中的证据程序主要包括证据收集、证据固定、证据审核和证据运用等环节。
证据收集是指执法机关依法采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在收集证据时,执法机关应依法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采用合法手段进行,遵守程序规定。
证据固定是指执法机关将收集到的证据做成书面记录或固定在其他媒介上,确保证据不丢失、不损毁。
证据审核是指执法机关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和核实,排除不属实的证据。
证据运用是指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合理运用证据,依法进行事实认定和处理。
行政执法证据规则

• •
医学资料 4Leabharlann (一)证据概述二、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标准、属性)
•
•
1、客观真实性
是指一切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否则不能成为 证据。它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现象。
•
对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应如何理解: • 1、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实或者将来 必然发生的事实; • 2、证据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 • 3、表明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可靠性。
• 案例三:【上海钓鱼执法事件】2009年9月8日,张晖开车 途中遇到自称胃病需要搭载的路人,途中该路人强行拔掉张晖 的车钥匙,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其拖出车外,张晖的电话及 驾驶证件被抢走,对方告知他们是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后张 晖被认定“无运营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遭扣车与罚款 1万元。10月26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宣布,经调查查明, 该案的行政执法行为取证方式不正当,导致认定事实不清,区 交通执法大队已撤销行政处罚。11月19日,法院作出判决,鉴 于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在庭审前已经自行撤销被诉的行政处罚 决定,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张晖存在非法运营的事实,交通执法 大队属违法行政。
医学资料
10
(一)证据概述
【本案点评】本案在取证问题方面,违法之处在于,非 执法人员采用了引诱、欺诈、胁迫甚至暴力的方式取证, 违反了执法取证的基本要求。 • 一是违反行政合法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将 驾驶员拖出车外”显然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严重违法行为; “抢走电话”属于公然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违法行为; “抢走驾驶证”显然违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法 律强制性规定;“强拔别人车钥匙”属于行政强制行为, 而作为执法大队委托的“钩子”依法不具有行政强制权力, 显属违法,甚至涉嫌构成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而且,整个 执法过程,没有事先告知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 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特别是对公民处以一万元以上的罚款 也不予听证,执法过程中严重侵害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 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程序瑕疵明显。 •
行政执法与证据的收集运用

行政执法与证据的收集运用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主题是行政执法证据问题,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卫生行政管理权是非常广泛的,据我对涉及卫生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规章粗略统计了一下,卫生行政管理权达十几种之多,如行政处罚权: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等。
行政强制权:强制扣押等;行政许可权:经营许可等。
其他行政机关有的行政权你们有,其他行政机关没有的,你们也有。
行政权这么多,要运用好,我看重点是行政证据。
证据是一门非常深澳的学问,行政执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对证据的收集、认定与运用的问题,只要把握了证据收集、认定与运用的规律,我们就能很好地执法,就能很好地制服违法,就能在行政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基于证据的这种重要性,所以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证据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就是证据的作用吧。
我想,探讨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增强证据意识。
(一)行政证据在行政执法中的地位和功能生活中离不开证据,行政执法离不开证据,诉讼更是离不开证据,离开证据就无法说话,离开证据更无法论证,这是大家的共识。
证据是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根据。
证据是决定行政执法正确与否的关键,也是决定行政诉讼胜败的关键。
举例来说:(1)、大桥大队遇到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有一辆汽车坏到桥中间,执法交警指出司机因堵塞交通应受处罚,司机认可,并在交警的帮助下将车推至泊车处接受处罚。
在泊车处,司机用手机多方位摄下多幅照片,后将大桥大队推上被告席被告席,在行政复议和诉讼中,被告因无证据支持而败诉。
(2)、一天早晨,某君骑车上班,路见一个过马路的老妇被一骑车的年轻人撞倒。
年轻人没有停车,跑了。
此君是位善良人,便下车看老妇摔得怎样,并将老妇送到附近的医院。
然而,老妇的儿子闻讯赶到医院之后,老妇一口咬定该君就是撞伤她的人。
双方争执不休,只好求助警察判明是非。
警察极尽询问调解之能事,最后决定该君当赔老妇200元钱。
该君气昏了头,大呼天理,大骂警察。
此案进入诉讼,公安机关的行为即处理决定就因为其行为缺乏证据而败诉。
最新卫生行政执法证据ppt课件

证据审核认定规则
➢排除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 ➢推定规则 ➢补强规则
排除规则(1)
➢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效力的证
程序和规范要求; ➢ 证据内容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所证明
的事实与法律条文的内容相对应; ➢ 符合证据形式的要求; ➢ 规范执法文书,提高制作水平; ➢ 注意执法技巧。
执法文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 内容:用于证明案件事实,反映办案程 序和适用法律依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 案件的后果。要求合法,真实,全面, 深入,准确。
➢收集证据的意识不强:如检验的不见检验 报告,食物中毒不见病历等临床资料。
➢手段单一:擅用现场检查和询问。
调查取证常见问题(2)
➢证据种类或形式单一:不善于运用不同 种类证据的证据优势,证据形式少。
➢程序不合法。 ➢证据形式不符合要求。 ➢不具备证据力或者证明效力低。
提高单一证据证明力的方法
➢ 取证目的明确,做好取证前的准备; ➢ 程序合法,防止程序违法成为无效证据; ➢ 调查取证深入细致,符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书证
➢ 收集原件(包括原本、正本、副本),确有 困难的可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 片、节录本等;
➢ 收集由有关部门保管的原件的复制件、影印 件或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并经该部门 核对无异加盖印章;
➢ 收集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 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 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 人员、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运用途径分析_兼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

摘要: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涉及到司法实践中行刑衔接的问题,关系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
侦查机关在办理行政执法移送案件时,不可避免要对行政执法阶段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有效使用这些证据材料可以节省司法资源,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对行政执法证据进行了定位,但是受制于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健全,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仍面临不少障碍,亟待加快完善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实质证据;行政执法证据;以罚代刑;信息共享;联席会议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实质证据观的扬弃传统上一般认为证据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长期以来,在证据法学上存在两种证据观:一种是实质证据理念,认为事实本身就可以被认为是证据;另一种是形式证据理念,在强调证据客观性同时,特别强调证据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形式证据观在实务界得到更多的认同。
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而最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48条修改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材料”取代“事实”,肯定了证据存在真假的问题,并将形式合法性作为证据采信的重要标准。
同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52条新增加了第2款:“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这确定了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的合法转换地位,行政执法证据将在刑事诉讼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行政机关先行查处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必须在刑事诉讼阶段进行转换才能适用,这就涉及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程序的衔接问题。
(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概念和类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认为,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浅谈基层行政执法工作证据的收集

浅谈基层行政执法工作证据的收集本文将就基层行政执法工作证据收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意义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即是由公安、城管、环保、食药、交通、物价等部门执行的执法工作。
其加强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市民权益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政治理工作,其要求执法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开展检查、查处等工作。
二、证据的重要性证据是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中保证公正要求的重要原则。
据统计,在基层执法调查过程中,因缺乏有效证据而无法实际维护市民的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对于基层执法人员来说,采集、保存、运用证据可谓重要至极。
三、证据的类型1. 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明确证明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事实的证据,例如现场勘验记录、声音、视频、图片等。
2. 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可以推导出与违法行为相关的事实的证据,例如陈述证据、出入证明等。
3. 同一事物证据。
就是指可以证明某事物是特定物品的证据,例如商品包装、运输文件、购物小票等。
4. 生活习惯证据。
是指能够反映被实施违法行为的个人或组织习惯的证据,例如通信记录、活动安排表等。
四、收集行政执法工作证据的注意事项1. 勘验现场时,需全面记录被调查对象介绍、时间地点、检查手续、查找的物品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拍照、录像等记录。
2. 在勘验过程中,应注意不揭穿被调查对象的隐私,也不应影响其生产和正常工作。
3. 对于被调查单位或个人的书面证明等证据,应该进行审查,以确保其正确性和真实性。
4. 在拍照、现场记录、证明收集和现证清单等方面,应对证据进行核实,防止证据不全或丢失。
5.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有执法记录、凭证等相关的索要证明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五、结论对于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来说,证据收集非常重要。
收集到的证据不仅为执法人员提供了坚实的证明,也为整个执法过程提供了可参考的框架。
因此,在收集证据时,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态度和完美的专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第一个问题:“孤证不能定案”原则一、涵义:孤证不能定案是指一个案件全部事实只有一个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者每一项事实只有一个证据也不能认定。
二、主要证据与间接证据我国的证据分类中,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是直接证据,例如:超限运输检查中的检测单,能够直接证明车辆超限的主要违法事实。
不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是间接证据,例如:通过客车的检票记录,推断出站外上下客,再推断不按线路行驶等,严格来讲是不能成立的。
三、应用我们要认定案件事实,仅仅靠一份间接证据是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
因此,对于间接证据而言,都应该严格遵守“孤证不能定案”规则。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它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辩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既然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是否就可以凭借一份直接证据定案呢?对于大部分行政处罚案件来说是可以的,但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1条规定: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三)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四)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五)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六)经一方当事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七)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四、正确理解“孤证不能定案”规则我们认为在刑事诉讼中要严格坚持“孤证不能定案”规则,如果一个刑事案件全案惟有一项证据(如受贿案只有行贿人指证,又如强奸案仅有被害人陈述等),法官就不能仅凭孤证认定全案。
比如一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全部招了,庭审中当庭向被害人及家属下跪表示悔罪,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证据(诸如杀人工具、血衣等物证均未提取),这种情况肯定不能定案。
比如受贿案中的收受这一事实,行贿人说送了,被告人说没收到,则该笔收贿事实即不能认定。
再如,某笔收贿款被告人是否明知的问题,行贿人说送给家属了,家属也承认收了,并说告知了被告人,被告人说从未说过,不知道,此节事实也不能认定。
民事诉讼由于其采用优势证据规则,我们认为一般孤证(必须是直接证据)在符合证据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三大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是法律明文规定“孤证不能定案”的除外。
第二个问题:在我们日常执法工作中如何避免孤证?——证据的收集与运用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要善于把证据种类转换,让证据种类多样化,视听资料、现场笔录、勘验笔录、书证、物证、证人证言一起用。
一、证据的种类根据《交通行政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第十二条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七种证据,不论何种形式,行政机关都应审查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对各种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进行审查。
证据只有经过审查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证据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效力:第六十三条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认定:(一)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三)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四)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五)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六)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七)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八)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九)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三、证据的收集一、证据收集原则(一)全面收集原则不仅要收集言词证据,还要收集实物证据;不仅要收集指控证据,还要收集辩解证据。
(二)客观收集原则实事求是,不能凭主观想象,先入为主,更不能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真相。
最容易犯的错误:先主观上判定了非法营运,然后再去找证据。
(三)及时收集原则及时迅速采取措施寻找、固定证据。
(四)合法收集原则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第一、收集证据的主体要合法,即负责收集行政执法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主体资格。
不具备主体资格的,不得收集证据。
这里指的是在执法过程中,收集证据的人应当是具有主体资格的执法人员。
有些举报人声称自己有非法营运的证据,执法机关能不能据此认定违法事实呢?《行政处罚法》并未规定证据的收集一定由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现场取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收集违法行为证据并举报违法行为的权利。
对违法行为确凿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也就是说,所提供的证据必须经过核实无误,且证据不能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最主要的是隐私权)。
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
案例:通过暗查取得证据是否合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77)第二、收集证据的程序要合法。
行政机关取得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四)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七)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八)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九)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三、收集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证据材料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
二、证据收集的要求(一)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不怕困难,广泛宣传。
(二)行政执法机关主动收集与相对人履行举证责任相结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
案例:张老师在北京参加某物流公司调查时的遭遇。
(三)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四)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四、各类证据的收集要求第一类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
一、调查取证中的书证类别:1、反映行为人和物主身份的证件;2 、反映各种民事经济关系的书证;3 、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广告、宣传单、客运经营者私自制作的班线牌、记账本、价目表等;4 、各种检验、验证文书等;对超限运输车辆必须经检测后凭当事人签字的称重磅单认定违章。
二、书证的法律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书证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
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如:帐本、票据、名片、标志牌等)(问题:拦住车,就上车乱翻找证据,这种方式合法吗?——问题解答附后)(二)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三)提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四)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所以,询问笔录必须有被询问人的签字,否则无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依据《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询问证人和当事人,应当个别进行并告知其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制作《询问笔录》须被询问人阅核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由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三、书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尽量用书证的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等,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由当事人和执法机构签字盖章;2 、收集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第二类物证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
如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
一、调查取证中的物证类别:1、违法使用的工具;例如:被改型的车辆等。
2、违法行为或现场遗留下的痕迹和物品(例如:扬撒货物案件中货运车辆在行驶中扬撒的货物等);3、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物(如被损坏的公路路面等);4、勘验拍摄的现场照片;5、其他可以用来发现违法行为的存在物。
二、收集物证的法律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物证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原物。
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三、收集物证的主要方法物证的收集应当遵守客观、细致、及时、依靠群众和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原则。
主要方法:1、对有关场所、物品等进行查看和检验;2、在证据可能丢失或者以后难得取得的情况下,经执法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制作《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并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类视听材料视听材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材料。
主要有录音、照相、录像、计算机数据四种。
如用录音机录制的音响、语言;用录像机录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等。
视听资料可以由当事人提供,执法机关也可以主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索取或复制。
一、视听资料的法律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