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

区域类型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城市区域
景观
人口
产业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非农产业活动为主
有大片农田分布 分布分散
厂房林立
高楼大厦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旅游区有自然景 观和文化景观 特色。
中心商务区有 商业和服务功 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区域的主要特征
课堂总结:
有的模糊 内部 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间 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 系 密 切
差 异 显 著
界线
有的明确
课堂总结:
社会经 济活动 自然地 理条件 人口 状况 城市 化 区域开 放程度 对外 联系
区域空 间结构
各区域 要素
相对位 置关系
空间分 布形式
课堂巩固: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 题。
东 部 季 风 区
热带沙漠
撒哈拉沙漠
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
喜玛拉雅山
热带沙漠
干燥、炎热;耐旱植物;骆驼
热带雨林
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 茂密 ,高大乔木为主
热带草原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 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
干湿季及动物迁徙图
喜玛拉雅山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 温较低,人烟稀少
B. 江苏省与临近省区的界线不很明确 C. 江苏省南部与北部属于不同的自然带和温度带 D. 上海市的经贸发展对江苏省的影响不明显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 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 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区域产业是如何划分的?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 划分为三大类,其地位和作用总结如下: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思考: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 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交通 方式单一,线 运输 状为主,没有
形成网络
出现了铁路, 线路变得密集
形成了网络,四通 八达,深入到区域 各地
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
第二产业指工 业和建筑业
我国 三次产业 的划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二产业以外 的其他各业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流通部门, 包括交通输业、
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 仓储业。
第二层次: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 、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 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 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 养护业等。
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热带沙漠

炎热干燥, 降水稀少, 河流短缺, 植被缺少, 沙漠广布, 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 热量降水充足, 树木高大茂密, 生物种类繁多, 四季常绿。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分干、湿两 季,湿季草木 葱茏,干季枯 黄衰败,动 物随季迁徙。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学年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Word版含答案[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自主预习1.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⑤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思考教材P2-4活动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了解什么是区域吗?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征?(3)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了区域具有什么特征?(4)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最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吗?答案(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虽然具有一定的界线,但是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即界线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

(2)说明了不仅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

(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青藏高原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反思归纳区域的主要特征及作用(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作用: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作用: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同步练习)-最新学习文档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同步练习)-最新学习文档

(答题时间:30分钟)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 发展方向B. 生活特点C. 发展水平D. 生活条件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A. 河流明确的B. 湖泊模糊的C. 交通线模糊的D. 山脉明确的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 化学工业B. 建材工业C. 电子工业D. 纺织工业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 整体性特征B. 差异性特征C. 联系性特征D. 稳定性特征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 地理位置差异B. 气候、地貌差异C. 人种分布差异D. 技术条件差异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边界有实有虚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D.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 升后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下列关于2001年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轻、重工业都欠发达的城市 B.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 C.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城市
思维拓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的比 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吗?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思维拓展
“北麦南稻”是我国粮食作物分布的总体特 征,但我国北方许多地区也产水稻,而南方 地区也存在旱作耕地,这说明了区域的什么 特征?
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 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区域空间结构 歌诀法记忆区域空间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点线面 工商城市状为点 交通通讯网和线 农业空间状为面
思维拓展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 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 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区域
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
区域有界线 优势特色显 区内似相连 区间差异现
活动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 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 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 些差别?
活动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
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 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 些差别?
城市区域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主要特征界线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明确,有的模糊内外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特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关系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周边和相关地区[(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就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3)区域内部差异性,是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的前提条件。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相互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4.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连线)三、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1)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温馨提示] 生产力是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直接原因.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核心,外围地域的发展状况是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纽带和桥梁。

[教材P2~3活动]1、2.略3.图1。

5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有农田、山地、河流,人口稀少,以农业为主.图1。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 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点 城市群和工业区
5.区域空间结构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 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
交通运输枢纽 外围空间
信息网络
活动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 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活动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 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交通方式单一 线路较少
交通交织成网
乡村地域广, 乡村地域减少 城市区域狭小。 城市区域扩大
活动
3.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产业结构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4)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5)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城市地域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农业生产 (第一产业)
工业区域 厂房林立 相对密集 工业生产 (第二产业)
城市区域
高楼大厦
非常密集
第二、三产业 (非农业产业)
• A.寒潮 B.干旱 C.沙尘暴 D地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一、单项选择题1.区域是〔〕A. 人为划分的文明区B. 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按一定的目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 经济活动类型的散布区D. 国度、省、市等行政区域2.关于区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 都有明白的界限C. 不受人为要素影响D. 外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分歧3.有关区域的表达,错误是〔〕A. 区域是天文差异的客观反映B. 区域有一定面积、外形、范围或界限C. 区域相关于外界有差异,外部特征也不完全一样D. 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4.区域是天文学的主要研讨对象之一。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

同一个区域外部,天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据此回答以下效果。

〔1〕对区域的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是地球外表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要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C. 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白的D. 一个区域外部特征是相对分歧的〔2〕区域外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区分为〔〕A. 地带、非地带B. 差异、全体C. 相对分歧、差异D. 相对分歧、相对分歧5.区域外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清楚的性〔〕A. 相对分歧差异B. 相对分歧相对分歧C. 差异全体D. 地带非地带6.区域〔〕A. 都有明白的界限B. 不受人为要素影响C.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外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分歧7.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开展基础、开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

读〝区域经济开展阶段差异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项。

〔1〕关于t2时辰各区域开展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1进入快速开展阶段B. 区域2处于开展前期阶段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 图示三区域所处开展阶段相反〔2〕假定用图表示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差异,剖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水平不时降低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开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开展趋向D. 要完成经济、资源和环境的谐和一致,需微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8.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 动力和矿产资源具有清楚优势C. 出口额和直接应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 散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9.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反映了区域具有〔〕①全体性特征②差异性特征③开放性特征④共同性特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马尔代夫位于南亚,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区域的基本含义同步试题

区域的基本含义同步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1.1检测练习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 )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3.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着特点之一是 ( )A.真实性 B.区域性 C.季节性 D.整体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

据此回答:5.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6.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7.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9.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的高低 D.植被条件的差异10.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雨量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的主要特征
2、读图1-1、1-2、1-3、1-4,说一 说你家乡所在地与地图中的四个地 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
课后思考:做一做课本P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活动
3、观察图1-5、1-6、1-7,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在 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 业活动等方面,这三个区 域有哪些 哪些?
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我国四大自然区域的分界线
我国四大自然区 域的分界线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高原边缘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活动:对比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1.南北差异产生的原因: 南北纬度跨度很大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东部季风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区的划分: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3.不同自然地区的特点:
地区 东北 华北 华中 华南
气候带 湿润程度 植 被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湿润半 湿润 湿润半 湿润
湿润
湿润
针叶针 阔混交 落叶阔 叶林 常绿阔 叶林
常绿阔 叶雨林
特色 土壤
作物 熟制
一年 黑土 一熟
黄土 红壤
两年 三熟 一年 两熟
砖红壤 一年 三熟
对照上面的活动,做一做课 本P3-4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
请举例说明。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区域的基本含义预习及课堂练习 湘教版必修3 精品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区域的基本含义预习及课堂练习 湘教版必修3 精品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训练一区域的基本含义【课前预习】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特征有:(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_________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区域之间是相互___________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地域空间界线相似连续差异优势特色功能联系二、区域空间结构2.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形式。

它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状况、_____________、区域开放程度和______________等。

2.位置关系空间分布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对外联系3.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以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_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

3.农业非农业4.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_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_,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_______。

4.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5.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6.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__________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__________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时间:30分钟)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方向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生活条件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山脉明确的
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联系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地理位置差异
B. 气候、地貌差异
C. 人种分布差异
D. 技术条件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该线,请你归纳4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受海洋影响最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及名称)
1. B 解析: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基本是沿着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的,而湿润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沿着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的,这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但区域的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

区域是根据区域特征来划分的,而非人们的主观意愿。

2. A 解析:不同类型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3. C 解析: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4. D 解析:图示区域中的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

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

5. C 解析: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 C 解析:区域本身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反映了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相互联系性。

7. C 解析:区域的形成具有区位优势特征,区域发展水平产生的差异与人种分布没有内在联系,但与人类文化差异有一定联系。

8. D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两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

9. D 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10. (1)气候、地形
(2)干旱
(3)秦岭—淮河一线;①1月0℃等温线;②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④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B—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解析:(1)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和气候。

(2)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干旱是其主要的自然特征。

(3)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意义有:1月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

(4)南方和北方地区是位于东部季风区的,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人烟稀少;南方地区因水热条件好,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