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2011 版课标对浮力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这是一条既有过程要求,又有结果要求的标准,其中结果要求较高,为“认识”水平;二是提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要求;三是对阿基米德的要求为“知道”的层次,并提出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理论联系的要求。虽然提出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但不应将这些要求分割开来。关于浮力的问题,要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实验与探究上来,转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上来,让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认识浮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

修订后的2011 版课标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量地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他生活的实际中去,增加了物理学和学生生活联系的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

2 、本节课的学科特点

本节课探究性较强,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涉及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很多,突出了物理课程的实践性。

3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采用演示实验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本节课的宗旨是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学习知识,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爱好实验观察,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探究——理解——应用”的规律进行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学生情况:

知识方面: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浮力的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浮力问题,探索浮力的规律,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浮沉条件的应用。

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自然现象能力;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能够对同一类事例,初步归纳它们的共性的能力。

2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的说明

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理解浮沉条件,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进一步推导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器材,设计了大量实验,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能由浅入深合作探究。

三、教案设计

1

2

3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探究课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少讲精讲,调动学生思维和注意力,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这对学生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研究问

题得出结论的几个探究要素。---实验探究分析现象----本节设计重点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但在实验探究环节的操控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的方法和程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查阅有关浮力知识的还可以安排一些课外小实验(鸡蛋的浮沉和氢气球的浮沉,孔明灯)

帮助学生进一步讲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资料深水的打捞关于船舶的几个术语等)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