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思路风神初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思路风神初振
[教学意图] 写景抒情是诗歌的共性,高中生对诗作景与情的
关系也有类似公式的一套所谓行话,诸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可一旦进入实际的诗歌阅读与鉴赏,尤其是面对阅读鉴赏中的问题,往往会“乱枪打鸟”,不管轻重地用这样一组“四字诀”来套贴诗作的手法特点并藉此应对所问。
结果是,古诗词的阅读鉴赏不能完全根据作品的意象和意境加以分析,对诗作文本的解读往往空泛而乏力。
《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无疑应在必修接触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空间,提升解读的水平,优化赏读的能力。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又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个专题,在把握诗词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可以前承必修的所学,并有的放矢地解决诗词阅读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整个唐诗宋词的选修开个好头,最终达到巩固与提高并举。
[教学思路]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选有初唐五位诗人的五首
诗作,其中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典型的古体诗,其余四首基本可归入近体律诗的范畴。
根据文本解读的目的及效用看,把这四首诗做比照式阅读,有助于学生具体而又明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写景抒情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从诗词中景、情的认识入手,明确“景”既指自然风物也指生
活场景,“情”既有人之常情也有个体之心。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再去看四首诗中景的具体所在,可以由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逐一指出,同时体会它们与诗人所表之情的关联并做出分析和推断。
[教学过程]
师:在诵读的基础上来分析一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景
与情的呈现状况?
生1:景有“物候”和“古调”,情是“归思”之情。
生2:景有“云霞”、“梅柳”、“黄鸟”、“绿蘋”和“海曙”、“江春”、“淑气”、“晴光”等。
师:谁来把他们两位的述说修正并整合一下?
生3:生2所说的意象实际上都是“物候新”的具体内容。
生4:“古调”也应当属于景的一种,因为它也是使诗人动情
的东西,由“忽闻”可知。
师:看来大家对“归思”之情没有异议,那能不能把这种情感说的再具体明确一点呢?包括:归思指什么?什么人归思?
生:“归思”就是回家的念头,是第一句中的“宦游人”,即离家做官的人有了想回家的念头。
师:的确是“宦游人”的“归思”之情。
可官做得好好的,还与同僚陆丞踏青赏花呢,怎么会生出想回家的念头?
生:他们(指陆丞和诗人自己)在外做官,长时间远离故乡和亲人,本来乘着早春外出散散心,结果看到异乡一派“物候新”的景致,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师:好一个“油然而生”,诗人“归思”的情感正是由这“物候新”而触发的。
依照景与情的关系,这应当叫……
生:触景生情。
师:对。
是景物、场景触发了诗人心中蕴涵着的情怀,因情而惊景,惊新而怀旧,这就叫做触景生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诵读王勃的《滕王阁》,结合景与情,分析一下诗歌题目与诗作内容的联系。
生:全诗写的就是“题”,即滕王阁,以写滕王阁来抒情。
师:想想我们在必修四里所读过的王勃的作品叫……
生:《滕王阁序》。
师:这首《滕王阁》与那篇《滕王阁序》有什么关系?
生:这首《滕王阁》就是那篇《滕王阁序》结束时赋诗抒怀的八句。
师:既然是骈文结束时的赋诗抒怀,那诗歌的情感应该很清楚了。
请一位同学结合《滕王阁序》来说说《滕王阁》所抒之情。
生:抒发的是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一种感慨之情。
师:这样的写景抒情与前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相比,一是在对象上,二是在手法上,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从对象,也就是景来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基本上就是自然的物候,“滕王阁”就不是纯自然之景了,有建筑的美、歌舞的盛、人事的变,都应该算“景”吧。
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触景生情,《滕王阁》应该叫就景抒情。
师:很好!分析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一定要注意时空。
大家只要梳理一下《滕王阁》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表述就不难看出,全诗正是以写滕王阁来抒情,而且是现时的,所以可以叫“即景抒情”,也可以叫“缘情写景”。
具体地说,是由于诗人带着一定的感情来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所以他所描绘的这一景物或场景也就印染上了一种特别的感情色彩,形成了文学上常说的“有我之境”。
清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我们再来读一读另外两首初唐诗,比对一下景情的关联又有哪些独到之处。
先来看《从军行》中的景。
生:《从军行》中的景有“烽火”、“牙璋”、“风阙”、“铁骑”、“龙城”,还有“雪”、“旗画”、“风多”和“鼓声”等。
师:这位同学已经注意到了把诗作中的景分成两方面。
再请一位同学依内容与表达把它们更细化一下。
生:“烽火”、“牙璋”、“风阙”展现的是隆重和庄严的出
师场面,“铁骑”、“龙城”展现的是军事态势,“雪”、“旗画”、“风多”和“鼓声”就是战场上的情形了。
师:既然如此,那诗人的情怀也很就容易感触的到了。
哪位同
学说说看?
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生:志士们坚强无畏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
师:都有道理。
怎么会生发出如此的激情、豪情?还是可以从景、情的关系看,注意前两首的说法。
生:因“烽火”而“心中自不平”,所以可以叫“因景生情”。
师:因景生情,很符合诗的思路,也可称之为“随景生情”。
外在的景致与内在的情怀总是在碰撞中交汇融合。
究竟是“触景生情”、“缘情写景”,还是“随景生情”,关键是要看诗人情感的存、显状态。
一触即发的“情”,多是蕴积已久且个性鲜明的感情;缘景而抒发的,又常常是一种别具机杼的情怀;随景而所生之情,则往往是那些所谓的人之常情。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分析《春夜别友人(其一)》一诗景情的特点。
生:《春夜别友人(其一)》中的情,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诗歌抒发的是离别伤感之情。
诗中的“银烛”、“金樽”、“琴瑟”、“别路”、“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洛阳道”都是景。
师:还是按时空来看一看景的变化以及述说是如何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
一联一联地来,好不好?
生1:“银烛”、“金樽”是别宴上的器物,“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默默无言中传递出的却是一派惆怅与伤感之情。
生2:人到了室外,“琴瑟”还在耳旁,“别路”已在眼前,真是难舍难分。
生3:“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是夜空的景色,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更显出别离在即的伤感。
生4:“洛阳道”是说展望征途,后会难期,别离的哀愁愈发沉重。
师:每一联都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与他笔下的景物是什么关系?
生:诗人把外在的景物拿来抒发主观的情怀。
师:“拿来”,有道理,就是借用一下吧。
大家归纳一下,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景与情的关系。
生:借景抒情。
师:解读初唐四首诗歌的景、情关系,从“触景生情、缘情写景、随景生情、借景抒情”的分析与推断中不难看出,景物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们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又不是等距离的。
阅读鉴赏古诗词写景抒情的方方面面,一定要讲求精准到位。
[教学反思]
诗词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解读,要在充分关照文体共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关注诗作内容的个性化表达,进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关联景与情之间各具特色的时空关系、虚实关系,要量化生成的过程而不是泛泛地套分析的“公式”,以使比较性阅读的目标更明确、成效更具体,保证读而不忘、学而有用。
沈中尧,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