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评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作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b9f146a300a6c30d229f29.png)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作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不论别的,单说求学。
我到英国是为要从卢梭。
卢梭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
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了。
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
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漂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
谁知一到英国才知道事情变样了:一为他在战时主张和平,二为他离婚,卢梭叫康桥给除名了,他原是Trinity llege的fellw,这他的fellwship也给取消了。
他回英国后就在伦敦住下,夫妻两人卖过日子。
因此我也不曾遂我从学的始愿。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先生。
狄更生——Gldswrthy Lwes Dikinsn——是一个有名的作者,他的《一个中国人通信》(Lettersfr hn hinaan)与《一个现代聚餐谈话》(A dernSypsiu)两本小册子早得了我的景仰。
我第一次会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以后我常到他家里去。
他看出我的烦闷,劝我到康桥去,他自己是王家学院(king's llege)的fellw.我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随后还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
从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也被我占着了。
初起我在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叫沙士顿地方租了几间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从前的夫人张幼仪女士与郭虞裳君。
每天一早我坐街车(有时自行车)上学,到晚回家。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个春,但我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康桥的生活,可以说完全不曾尝着,我知道的只是一个图书馆,几个课室,和三两个吃便宜饭的茶食铺子。
狄更生常在伦敦或是大陆上,所以也不常见他。
那年的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见”了康桥。
关于《再别康桥》的评论
![关于《再别康桥》的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3b80ab1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2.png)
关于《再别康桥》的评论读《再别康桥》,就像和老朋友在黄昏的湖边散步,聊着那些年的青春和梦想。
徐志摩这哥们儿,用他的笔,把康桥写成了咱们心里头那块最柔软的地方,每次读起,都让人心头一暖,又带点淡淡的忧伤。
开篇就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诗啊,简直就是咱们生活中的写照。
有时候,咱们悄悄地离开一个地方,或者悄悄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就像咱们悄悄地长大,悄悄地变老。
这种感觉,就像是心里头装了个小秘密,不敢大声说出来,怕惊扰了那份宁静。
接着,诗里头说“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哎呀,这徐志摩可真是个浪漫的家伙,他把柳树比作新娘,还放在了夕阳里头,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咱们平时走在河边,看到柳树,也就觉得它挺美的,可他一写,咱们就觉得那柳树好像活了一样,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美得让人心动。
然后,他又写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这句诗,简直就像是在说咱们小时候在河边玩泥巴的情景。
那时候,咱们光着脚丫,踩在软泥上,看着水底的青荇,它们在水里摇来摇去,好像在跟咱们打招呼。
现在一读这句诗,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接下来,诗里头还有一句“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徐志摩啊,他可真会想象,他把自己比作水草,还说那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的。
这画面,就像是咱们做了个美梦,醒来后还记得清清楚楚,心里头美滋滋的。
读到“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句诗又让我想起了咱们小时候在河里划船的情景。
那时候,咱们拿着竹竿当船桨,在河里头划来划去,还喊着“冲啊,冲啊”,就像是在寻找什么宝藏一样。
现在一读这句诗,就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是个小探险家,充满了勇气和梦想。
还有那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哎呀,这徐志摩可真会享受生活,他在船上看着星星,还放歌。
咱们平时虽然没这个机会,但一读这句诗,就觉得好像也跟着他一起在船上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19404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a.png)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 1“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名句。
康桥,英国一条名叫康河上的桥,取名康桥。
关于康桥,徐志摩不仅仅写了《再别康桥》,还写了一篇鲜有人知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思念,喜爱。
康桥的灵性全在于一条河——康河,徐志摩认为这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
康河的精华是在它的中流——著名的“baeks”,这两岸几个最蜚声的学院的建筑。
最令人流连的.一节是克莱亚与王家学院的连接处,两处风景相交辉映,再没有比这一群建筑更协调的了。
为了逻辑上的完善,作者简要的介绍了不得不写康桥的原因,随后便用浓墨重彩对康桥做了一番描绘。
那是三幅神情兼备的画,无论是宁静悠远的康河坝城图,还是富丽堂皇的皇家学院,或是充满道骨仙风的三环洞桥,都是康桥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个不同的地点和视角给了康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趣。
观看河身两岸的风光,感康桥夏秋之意味,品康桥四时之异景,种种情感都溢于言语之间。
或许有人会惊讶,为何作者要写一座英国的桥。
我认为,这不仅因为康桥旁美丽的风光,还因为它的恬静安详,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嘈杂的噪音,它显得高贵、典雅又不失活力,这就是康桥的风景特色。
作者在文中说,凝视着水面,会发现许多平时没有发现的人生哲理。
康桥因此显得魅力十足。
由此看来,康桥的确有着神秘面纱,给人亲切之感,启人心智,所以才会让作者流连忘返。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 2我只是承受不了,徐志摩这纸卷上的轻语,如耳边浓烈的爱的誓言,痴醉非常,感动处我几乎泪流满面。
内心的激荡,如受了惊的少女,无处躲避潮水般的爱意,被彻底击倒在细软的沙滩上。
徐志摩的“康桥” 诗文赏析
![徐志摩的“康桥” 诗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eee12bdd36a32d7375815e.png)
题记:曾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的豪情万丈,兴奋、激动、一切都是新鲜的。
工作了多年,慢慢觉得自己错了,职场要的是成熟、稳重。
要的是能力、实力。
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一份材料,网上找啊、找啊,中午可以不休息,晚上也可以睡得很迟。
那时候精力很充沛,觉得没事。
工作了几年,慢慢的问题出来了,腰也疼、脖子也疼、眼睛也不好使了,唯独电脑里面多了几篇文档,看着这些曾经挑灯夜战的作品,有高兴、有泪水,现在把他们都拿出来,希望参加工作的同志,不要再像我一样。
现在才明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借鉴别人的文档是非常高效的一条捷径!——办公室职场感言徐志摩的“康桥”诗文赏析刘道辉“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
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
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成为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直到1922年8月回国。
在回国之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5年3月,徐志摩到欧洲漫游,4月到英国。
1926年初,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6月,诗人再次出国旅游,途经日、英、美、法、印度等国。
1928年11月6日,他创作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康桥”的大学生活对徐志摩一生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改变了他的兴趣,由学政治经济改学文学;二是“康桥”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三是“康桥”的爱情萌生,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
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篇随笔式散文。
徐志摩钟情于康桥的美丽自然景色,传神地描绘它,尽情地赞美它。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https://img.taocdn.com/s3/m/1d45b014f111f18582d05a1a.png)
•
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 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 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 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恣 态,捻起一根竟像没有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 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 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 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灵魂伴侣--北京名媛陆小曼
• 徐志摩:“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张爱玲所解释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 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 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
北京名媛陆小曼
• 小曼名眉,出生于江苏世代书香的望族大家 中,是父母的心头肉,命根子。 • 从小接受琴棋书画的培养,而且法语基础好, 英语更好,甚至用外文写作都是意随笔到的境界。 而且她人长得美,舞跳得棒,京戏唱得也好,小 曼还会弹钢琴,善于绘画,还能写漂亮的蝇头小 楷。可是为人却一点不轻佻,不张狂,仪态万方, 无与伦比,她是最出色的女孩,一个完全合格的 未来名媛。
•
他们不能没有对方,他们已经离不开对方,爱 情是如此甜蜜,爱情使她们快乐无忧,爱情这样 美妙,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真正爱过,这就像是 他们的初恋。他们需要同类、同伴,需要安慰和 快乐,他们需要对方,他们已经离不开对方。当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感时,他们有些害怕, 也有些内疚,但他们已经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他们已经顾不了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不顾一切 地走下去,因为太美了,所以舍不得,他们只能 错下去,于是震惊北京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就这样产生了。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做最好的自己(二)-- 有一颗贴近自然的诗意的心
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8d6e0686960590c69ec3767a.png)
的的他生文的熱其著是 。,深必中理情形稱中 」至信須曾想奔式於國
少這有說主放和世新 是種愛:義,語,文
劇集逢 、:災 日含難 記詩而
可三,「者熱言但學 等集死
以位必他。愛都他早 。、。
用一須(胡自獨的期 散
純體有志適由具散的 淨的自摩在和風文重 的人由)《美格成要 心生,深追,。績作
文
、 譯
血是必信悼是 也家 作
:
可成」,濃,民 志
廣
分為,徐厚這國 摩
大 【我所知道的康橋】的 詩 「 志 的 所 九 :
繁
。人頓摩學知年 我
課
多
他,覺「術名徐 的 文
。
曾與性驚風的志 眼
【再別康橋MV】 深 康 靈 見 氣 大 摩 是
前
情橋開真為學進 康 哨
回文放善其以入 橋 憶化」美特美劍 教
站
【劍橋大學】 說 的 , 浩 色 麗 橋 我
培可須理志一 很, 、
學紹校敦院國誘決 二「尚前 一
院,務大,。」定 、必在夕 、
做於委學正然,「為轉成他,「改
特 別 生 。
民 國 九 年 春 轉 入 劍 橋 大 學
王 家
G. L. Dickinson
員 狄 更 生 ( ) 介
政 經 學 院 , 後 來 才 由 劍 橋 大
學
在
中 國 講 學
。 徐 志 摩
的「寫寫在間早「趣橋抒
題 解 補
刻頃康。不」晨時。初情
充
↓↓
刻刻橋 同的 間 春文 變間初 觀轉白」 的。 化」春 點移天為 風
資 料
、,的 ,, 主 光
瞬表晨 對使黃軸 ,
息示景 康用昏( 及
。
() () ()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9ece47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3.png)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是2006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志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好《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的关键,也是读懂徐志摩之人之文的关键。
《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开篇第一句就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情感的线索”,这一点对阅读徐志摩的诗歌,散文都非常重要。
人们常常被他的《再别康桥》一诗所陶醉,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所折服,然而透过诸多的意象,真正潜入心底的是诗歌所蕴含的性灵美。
《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写于1926年,较《再别康桥》一诗早两年,应该说没有《我所知道的康桥》便没有《再别康桥》一诗。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从语言、结构、画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复杂、多样,咀嚼不尽,而又无以名状的美感,快感,其中之根本乃是“性灵”。
何为“性灵”?刘勰云:“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袁宏道认为“任性而发”,“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性灵。
袁枚也说:“诗者,各人天性情耳”。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诗文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的是作者自我的性情。
抒写性灵,则是作者自由地抒写内心的情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热情和幻想。
徐志摩童心般的天性使他在创作上率真热情,自由,奔放,唯美。
他曾说:“我要的是筋骨里并出来,血液中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里荡出来的真纯思想。
”他在《自剖》中又说:“做学问你得有天然的好奇心,得有天然热情的态度,得有原动的信仰…”他认为创作应是真切性灵的抒写。
《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一部分阐述自己追随罗素到了剑桥,,而此时罗素已被剑桥除名,因追随罗素从学的愿望成为泡影,在无奈中通过英国作家狄更生的推荐成为康桥的一名特别生,可以随意选科听。
正是由于能随意选科,而得“单独”由“单独”而又“发现”了康桥。
“随意”——“单独”——“发现”是《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为关键的字眼,实在不可忽视。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e284b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b.png)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后感康桥,是一座位于英国剑桥市的小镇,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康桥》是一篇由英国诗人拜伦·卡文迪什创作的著名诗篇,通过描述康桥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于诗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展现了康桥河边一片静谧祥和的景象,诗人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诗中的康桥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而岸边的花朵则各展风采,绚丽多彩。
这个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然而,诗人在描绘这片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些许哀愁和思索。
诗人用诗句“我时常在纷扰的城市间奔波,而我的心却在康桥留驻”,表达了他对纷繁世界的不适和对康桥宁静的追求。
他对于城市的忙碌、喧嚣和浮躁感到厌倦,而康桥给予了他灵感和解脱。
诗人谦卑地表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他从未放弃对诗歌的追求。
在诗中,他非常坦诚地表达了他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于创作的渴望。
康桥是他的灵感源泉,让他完成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诗人把康桥与自己的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深知自己离开了康桥,也就无法再有那样纯粹美丽的创作。
这首诗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
我也渴望能像诗人一样,拥有一份即使在纷繁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依然能保持纯真和宁静的心境。
我们都需要一个康桥,一个能够让我们寻找灵感和放松心情的地方。
无论是山水田园,还是图书馆书房,只要能让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找回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就是一个康桥了。
康桥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更是一个象征。
它象征着我们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象征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内心深处世界的探寻。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康桥,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悠闲和自由,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
这就是我从《康桥》这首诗中所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dd63f9bbdaef5ef7ba0d3cbd.png)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作者:徐志摩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年第26期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下游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
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
啊!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蜜甜的闲暇,一晚又一晚的,只见我出神似的倚在桥栏上向西天凝望:——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还有几句更笨重的怎能仿佛那游丝似轻妙的情景;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像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暝色,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河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
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护住。
水是澈底的清澄,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着,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扑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河上的风流还不止两岸的秀丽。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只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
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
人是自然的产儿,好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离开了泥土的花草,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继续的滋养。
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
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散文评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散文评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6e92a408f90f76c660371a47.png)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名章序,字志摩.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读者更为熟悉的可能是作为诗人的徐志摩。
其实,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他的散文写得最好的可能就是他的行旅游记散文了,如写康桥生活和天目山居的那些。
《我所知道的康桥》无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传世的名篇。
此文是一篇具有郁达夫所称的“自叙传色彩"的散文,是徐志摩康桥生活的见证,记录了他在康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的所感所想。
康桥实即剑桥,从1921年开始,直到1922年回国,徐志摩在英国康桥生活了将近两年.康桥的生活使他迷醉,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
作者自己也承认康桥的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想。
正如文中所言“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因此,作者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描写令他魂牵梦萦的康桥的.他将自己的真性情以及一贯洋溢的热情在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细腻的充满柔情的描述更传达出康桥于其生命的不可或缺。
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作者对自然的虔敬之意、陶醉之情和由衷的礼赞。
他以生命信仰者自居,而且把这功劳也归于康桥的启发。
在康桥的浸润下,作者终是体悟出了不遗忘自然是幸福的源泉的道理.正因为康桥生活在作者生命历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文末又再一次充分流露了他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他是把康桥当成他的另一个故乡的—-性灵的故乡,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散文的诗化,哲理和诗情的融合,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正是本文的风格特色。
而优美、艳丽、多姿的词藻,新奇、巧妙的形容,口语表达的自然,形成了本文生动活泼的富于表情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康桥幽静、秀丽的氛围以及四季风光的独特,更给人在阅读中以美的享受。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赏析)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495960ddccda38376baf6e.png)
參考答案
Q:在敘述角度方面,無處不存在著「 」,這種寫作 Q:在敘述角度方面,無處不存在著「我」,這種寫作 在敘述角度方面 方法給你什麼感受 感受? 方法給你什麼感受? A:透過 透過「 的眼睛, A:透過「我」的眼睛,我們就好像跟徐志摩一起沐浴 在康橋溫暖的陽光裡,一起拜訪春日的美景, 在康橋溫暖的陽光裡,一起拜訪春日的美景,和他一 起笨拙的撐起長篙子……透過這種寫法,讓讀者有很 透過這種寫法, 起笨拙的撐起長篙子 透過這種寫法 大的參與感,好像自己就置身在如詩如夢的美麗康橋。 大的參與感,好像自己就置身在如詩如夢的美麗康橋。 另外,在第五部份,作者用了很多「『 「『你 如愛…」 另外,在第五部份,作者用了很多「『你』如愛 」 的句型,也相當特別, 的句型,也相當特別,就好像徐志摩正面對面的跟我 們說話似的,十分生動。 們說話似的,十分生動。
(第五部份) 第五部份) 在此部份中他繼續描繪康橋的春日美景, 在此部份中他繼續描繪康橋的春日美景,及當地的一切美 好事物。後來他又再次見到黃昏時的夕陽, 好事物。後來他又再次見到黃昏時的夕陽,但這次他感受 到的是當地太陽的偉大和神奇力量, 到的是當地太陽的偉大和神奇力量,最後他故意留下一個 增添文章的神秘性,讓讀者可自行發揮想像力, 謎,增添文章的神秘性,讓讀者可自行發揮想像力,使整 篇文章讀完後有意猶未盡的效果。 篇文章讀完後有意猶未盡的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六段: 第六段: 作者因親自經歷過在康橋的閒適生活, 作者因親自經歷過在康橋的閒適生活,因此對繁忙的都市 生活產生排斥。他認為不滿意、不快樂的生活是自找的, 生活產生排斥。他認為不滿意、不快樂的生活是自找的, 同時他也認為人離不開大自然。人一旦離開大自然, 同時他也認為人離不開大自然。人一旦離開大自然,就好 比離開泥土的花草、離開水的魚。 比離開泥土的花草、離開水的魚。這位生命信仰者的見解 給予我們現代人一些省思, 給予我們現代人一些省思,當我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提昇 我的精神生活卻日漸式微;在文明社會的背後, 時,我的精神生活卻日漸式微;在文明社會的背後,卻充 斥著許多不文明的行為及道德觀, 斥著許多不文明的行為及道德觀,藉此我們可追溯到三千 年前孔子所嚮往的生活「風乎舞雩,詠而歸」 年前孔子所嚮往的生活「風乎舞雩,詠而歸」不論在古人 或現代人的心中,閒適的生活都是十分令人嚮往的。 或現代人的心中,閒適的生活都是十分令人嚮往的。
至情至性徐志摩——读《我所知道的康桥》有感
![至情至性徐志摩——读《我所知道的康桥》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8178cce89eb172ded63b742.png)
『 ( edn )《 划读 R a ig : 白蛇 传 》 否 存 在 预 设 好 的 理 想 读 者 ? 是 不 同 读者 在叙 事 阆渎 间 有 何 差 异 ? 热 奈 特 与 其 《 事 话 语 》 影 响 是 不 可 估 量 的 , 的 研 究 叙 的 他 不 再 是 空 泛 而抽 象 的 ,不再 是拘 泥 于某 种 特定 形 式 的叙 事之 上 的。 们 既 可 以 利 用 热 氏 的理 论 分 析 《 我 白蛇 传 》 又 可 以 用 它 , 来 谈 《 马史 诗 》 的叙 事顺 序 , 可 以用 它 来 解 读 《 洛 维 夫 荷 中 还 黛 人 》 中隐 蔽 的 叙 述 者 。 他 的 叙 事 理论 始 于 第 一 代 符 号叙 事 学 家 , 接影 响第 _ 经 典 叙 事 学者 。 直 二代 即便 在新 叙 事 学 空 前 繁 荣 的今 天 . 奈特 对 叙 事 文 学 基 本 分 析模 式 依 然 得 以 沿 用 。 奈 热 热 特 毫 无 争 议 地 代 表 了法 国 结 构 主 义 符 号 叙 事 学 的最 高 成 就 。 而掌 握 了这 些 叙 事 规 则 是 否 就 能 够 进 行 文 学 创 作 ,或 者 创 作 优 异 的文 学 作 品 呢 ? 显然 不 尽 然 。 索绪尔在《 普通 语 言 学教 程 》 中主 张 把 语 言 看 做 是 一 个 完 整 的符 号 系统 。 对 语 言 和 言 语 的 区分 , 是 旨在 突 出语 言 系 他 正 统 的结 构 性 质 , 强调 任 何 语 言 都 不 能 离 开 系统 而 存 在 。 于是 世 界 便建 立在 一 种 统 一 性 之 中 , 种 逻各 斯 中 心论 之 下 。 因 此 , 一 当我们 面财 一 个 纷 繁 多样 的研 究 对 象 时 ,结 构 主 义 给 我 们 的 建 议便 是从 事 物 内部 寻 找 系 统 和 结构 。自然 而然 的 , 经典 叙 事 学 家认 为 一部 叙 事 作 品是 由某 种 内在 结 构 指 出 的 ,是 一 个 统 有序 、 自成 一 体 的 系 统 。 管 热奈 特本 人 也 承 认 讲 述 故事 的 尽 方 式 是 多 样 的 ,但 他 依 然 竭尽 所 能地 为 不 同 的叙 事 找 到 可 以 归 类 其 中 的词 条 。 身 于结 构 主 义 之 中 , 无 限 放 大 了 文学 叙 置 他 事 的 普 遍性 而忽 视 了交 错 其 中 的不 同 的 因素 、 同的 线 索 、 不 不 同 的 逻 辑 编 织 而 成 的 往往 不 是 统一 完备 的 系 统 ,而是 充满 矛 盾 、 质 、 个 动 态开 放 的系 统 。 异 一
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ed24a7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b.png)
行58要没有过遇康桥的日子,我就不会有自信。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
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
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
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
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
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
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
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
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村舍处有佳荫,有佳荫处有村舍。
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远近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行59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
朝阳是难得见的,这初春的天气。
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
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
顷刻间这周遭弥漫了清晨富丽的温柔。
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
“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
“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晌。
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与评价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025c3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5.png)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与评价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与评价,仅供参考。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静默神圣的归依——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静默神圣的归依——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dd422e0ea6c30c2259019e68.png)
静默神圣的归依——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有一种震撼,来自于静默,抑如自然,在瞬间沉入心底,溶于灵魂,异常神圣,成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支撑。
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发现生命中的真实,这时的灵魂是安静的,所以在投入双眸的幻影中更易萌生敬畏。
关于康桥,徐志摩说他就是常常和它单独相处,他说“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的在康桥!绝对的单独”。
康桥已成为了志摩心中的神圣之地,在痛苦与绝望中给予着它生的活力与信仰。
志摩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他说康河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在这篇散文中,志摩关于康河的描写可谓笔墨不少,那条充满着灵性的河流同时也给了他生命的灵性,使他更好地成为一位诗人。
在康河的脱尽尘埃气的清澈秀逸中,在康桥的那渐缓艳丽的黄昏里,它写下心灵的珠玑,定格灵魂的归宿。
他深信康桥对于他的生命已成为了一个幻美而神圣的境地,这样的一个精神故园,更加坚定着他对生命的信仰,而康桥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更感染着他,在充满柔波的康河,在静默的康桥的美景中找寻梦的寄托,以至于当他在康桥的黄昏中,当所有对康桥的情感涌来,猛然间跪下。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啊!康桥是美的,他在文章中提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他提到文明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无不渗透着他对现实的一种悲哀。
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这里,康桥已成为了一个超越于现实的美好伊甸园的寄托,是一个纯净灵魂的故园。
志摩心中也装着祖国的命运,在苦难与痛苦中挣扎的祖国,何时未尝不在他心间荡漾,人们的心灵都是脆弱的,也只有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的童真,给以慰藉,甚至希望……人的一生中,总有值得记住与深埋的地方,康桥,它使徐志摩成为徐志摩,在西方浪漫与东方神韵的交融中,康桥是一个点,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成为主线。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值得用一生去守候去敬畏的美景,那是生命中最真实的风景,也是虚幻的梦想与信念的永不失却的守望,使人生更加充实圆满!志摩把康桥评价为“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
![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c1e3012faaea998fcc220e49.png)
( 兰州大 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摘要 :徐志摩 《 我 所知道 的康桥 》是 中国现代 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 家以留学剑桥大学的生活体验 为书写 对 象,描绘 了一 幅 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 园生态画卷,表现 了作 家热爱 自然、崇 尚生命 、向往 自由、追 求本真的生态理想。徐 志摩 生态观的形成不仅 受到江南地域 生态文化 与中国传统生 态观 念的浸润 ,还受到
道的康桥 》 通过对剑桥大学校园人文景观与 自然 景观的细腻描摹 , 生动地传达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 处 的生 态思想 。 作 品在结 构上分 为 四节 , 第 一二
出, 徐志摩 以自然崇拜作为散文的命题 , 描摹了 千姿百态 的大 自 然, 表现了作家回归 自 然、 贴近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0 —0 8
作 。一 般 研 究 者认 为 该 作 品表 现 作 家 对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民 主制 度 的 向 往 与 留 恋 ,有 的研 究
风格独具 , 诗文堪称艺术双璧 。 徐志摩的散文有 的漫评 人生 理想 , 有 的论说社 会 时政 , 有 的回忆
往 昔 旧事 , 有 的评 述文 学艺 术 , 建 构 了一个 意蕴
2 0 1 3年 3月
宁 波大学 学报 ( 人 文 科 学 版)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VER S I TY ( L I B ERAL AR TS E DI T I ON)
V0 I . 2 6 N0 . 2 Ma r .2 01 3
论徐志摩生态散文 《 我所知道 的康桥 》 及其生态理想
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剑桥 大学校 园生态文化 的滋养 。 关键词 :徐 志摩 ;《 我所知道 的康桥 》 ;生态散 文;生态理 想
诗情画意入笔端——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诗情画意入笔端——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https://img.taocdn.com/s3/m/b2b7e81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9.png)
诗情画意入笔端——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卢斯飞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我所知道的康桥》写于1926年元月,为徐志摩1925年春夏访欧归来
后所作。
它是徐氏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一篇脸炙人口的美文,在三、四十年代曾多次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学课本中。
一提起徐志摩,人们就会想到这篇文章,人以文传,文以人传,兼而有之。
“康桥”现译为“剑桥”,在伦敦北面80公里左右,靠近康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卢斯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读、想、问、究:四环节教学分析——以徐志摩诗《再别康桥》教学为例 [J], 刘跃夫
2.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 [J], 郭茂全
3."缪斯的左右手"--《我所知道的康桥》和《再别康桥》对读 [J], 周惠珍
4.怎一个情字了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J], 王日军
5.文学经典常读常新——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J], 孙仁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字志摩。
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读者更为熟悉的可能是作为诗人的徐志摩。
其实,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他的散文写得最好的可能就是他的行旅游记散文了,如写康桥生活和天目山居的那些。
《我所知道的康桥》无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传世的名篇。
此文是一篇具有郁达夫所称的“自叙传色彩”的散文,是徐志摩康桥生活的见证,记录了他在康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的所感所想。
康桥实即剑桥,从1921年开始,直到1922年回国,徐志摩在英国康桥生活了将近两年。
康桥的生活使他迷醉,不无感慨,异常兴奋。
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
作者自己也承认康桥的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想。
正如文中所言“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因此,作者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描写令他魂牵梦萦的康桥的。
他将自己的真性情以及一贯洋溢的热情在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细腻的充满柔情的描述更传达出康桥于其生命的不可或缺。
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作者对自然的虔敬之意、陶醉之情和由衷的礼赞。
他以生命信仰者自居,而且把这功劳也归于康桥的启发。
在康桥的浸润下,作者终是体悟出了不遗忘自然是幸福的源泉的道理。
正因为康桥生活在作者生命历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文末又再一次充分流露了他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他是把康桥当成他的另一个故乡的——性灵的故乡,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散文的诗化,哲理和诗情的融合,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正是本文的风格特色。
而优美、艳丽、多姿的词藻,新奇、巧妙的形容,口语表达的自然,形成了本文生动活泼的富于表情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康桥幽静、秀丽的氛围以及四季风光的独特,更给人在阅读中以美的享受。
所谓美文,我想不外如是吧!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