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报告
【解题指导】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方法提示:(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
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
(2)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
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
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2002年高考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
(5分)(2)茅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题】:2005年高考江苏卷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高考哲学主观题因其背景材料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其答案组织更是要求紧扣题意,逻辑性强,很多同学往往对此感到棘手,拿不定该用什么原理,难以下笔,也不清楚有什么答题技巧,以致答非所问,得分自然不高。
解答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然后根据情景材料和设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下面就几年来高考尤其是福建高考哲学主观题题型的分析来谈谈答题策略。
题型一:体现类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什么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
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
注意,先材料后原理。
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如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39(1)题: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先材料后原理。
从原理看,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
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
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第一类1、设问类型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1逐层读懂材料。
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
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
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
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
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
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
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答案: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一)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时会是“意识的相关知识”)【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错误的,树立正确的意识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守旧思想。
4、规律的有关知识(规律的含义回答)【参考答案】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5、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核心知识【参考答案】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或者答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③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⑤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有其存在发展的规律,要尊重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
3.完整表述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高二文科《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八)
1、飞天梦想,千年夙愿。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先后实现从无 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 出舱活动等重大跨越,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实现 中国太空行走伟大梦想,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 又一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后,中国将于2010—2011年底发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八”、“神九”、 “神十”对接。据悉,“天宫一号”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 验站,将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 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 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8分)
答:(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 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 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材料或问题)
解题提示: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或材 料中的问题。 1.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2.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3.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 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 实践上的有效性。 4.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答题格式:“原理完整阐述+结合材料分析
高考复习:哲学类主观题答题归纳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训练5】(2012·山东文综·T30(3))材料三
境的过程)。
【训练2】(2014·银川模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
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 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 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 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
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
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 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 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 分。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共31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Fra bibliotek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运动 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意识能够反 作用于客观事物。
(2)材料中由于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后来,由于实 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使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3.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 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 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树立辩证思想: 辨析题的实质和核心是辩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已看 不到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辨析题,而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 因此,我们切不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要善于辩证思维 2、严格审题,明确辨析题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 3、寻找辨析点,点点分析,简要总结, 4、对于背景材料辨析题,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演绎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
答案:
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 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 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
(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 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 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 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归类
•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 地震发生后,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 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 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 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 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 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 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 才能办好奥运会; 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俭办奥运”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 的发展。 的发展。
一、“体现”类 体现”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上述材料体现了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等字眼。 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如何体现 等字眼。“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某一 哲学道理的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联系—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联系 —梳理 梳理——作答 梳理 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答题时一般“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 1、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例题: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一项总体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de)知识”(de)命题1.运用唯物论(de)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de)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de)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de)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de)、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de),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e)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de)×××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de)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de)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de)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de)、又是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de)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de)实际做事情.3.唯物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de)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de),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de)物质性.世界是物质(de)世界,世界(de)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de)物质性,即物质(de)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de)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de)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de)作用,重视精神(de)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de)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de)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规律(de)客观性、普遍性原理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是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de),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de)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de).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有关“认识论(de)知识”(de)命题认识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决定认识①原理:实践是认识(de)基础:实践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de)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de)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de)目(de)和归宿.②方法论: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de)观点.(2)真理(de)客观性,是具体(de)有条件(de)①原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de)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de)和具体(de).②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认识(de)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原理:认识(de)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de)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de)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de)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de).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de)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e)循环,是一种波浪式(de)前进或螺旋式(de)上升.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de)追求和永恒(de)使命.(三)有关“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de)命题1.如何运用联系(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de)哪些知识答题模板:联系(de)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答题要素:(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de)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de)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de),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de)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de)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掌握系统优化(de)方法,要着眼于事物(de)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de)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de)优化趋向.((特征、要求、用综合(de)思维方法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de)生活启示(必会)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de)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答题模板:总(de)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总(de)关系(辩证统一).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de).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de)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de)全局和发展(de)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de)局部和发展(de)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de)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de)功能;部分在事物(de)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de)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de).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de),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de)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相互影响: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de)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de)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de)场合,它就成了整体.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de)发展).方法论要求:(1)(因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de)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e)理想效果.(2)(因为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④结合材料,指明材料中谁是整体,谁是部分.(四)有关“发展(de)观点”(de)命题如何运用发展(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1)发展(de)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de),要求我们用发展(de)观点看问题.(2)(2)发展(de)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3)事物发展(de)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de)统一.一切新事物发展(de)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de)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de)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4)(4)事物发展(de)状态——量变与质变(de)统一.Ⅰ.原理:①事物(de)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de)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de)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de)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de)基础上开始新(de)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Ⅱ.方法论:要做好量(de)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de)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5)事物发展(de)原因——内因与外因(de)统一.(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e)统一,事物(de)变化发展是有规律(de).(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de)环节,要求坚持创新.(五)有关“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点(de)命题1.矛盾(de)观点常用答题术语(必会)(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de)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de)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de)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de)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de)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de)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5)主次矛盾(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de)主次方面(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de)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2.矛盾分析法答题术语:(必会)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方法,主要包括:(1)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3)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本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方面(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六)有关“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e)命题1.辩证否定观(必会)(1)含义:辩证(de)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辩证(de)否定是发展(de)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de)根本途径.②辩证(de)否定是联系(de)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de)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de)基础.(3)实质:辩证否定(de)实质是“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de)革命批判精神(1)依据: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de)即发展(de)普遍性.(2)内容: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de)肯定(de)理解(肯定(de)是必然性、合理性)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de)否定(de)理解(否定(de)是过时、不合理(de)),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de)理解(即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de)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de)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如小树是暂时(de),会长成大树)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de)、革命(de)和创新(de).(3)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de)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de)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de)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必会)3.创新(de)社会作用(划线必会)(1)推动社会生产力(de)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de)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de)进步,提高了劳动者(de)素质,开辟了更广阔(de)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de)发展.(科学(de)本质是创新)(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de)变革.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de)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de)创新.(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de)发展.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de)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de)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de)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de)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de).(七)有关“唯物辩证法”(de)命题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de)知识(必会)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用唯物辩证法(de)知识如何解决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de)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答题模板:承认矛盾(de)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答题要素: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八)有关“社会历史观”(de)命题1.社会历史观(de)知识范围(必会)(1)唯物史观(de)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de),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de)主体(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必会)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e)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答题要素: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de)反映;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分析材料.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de)社会意识具有不同(de)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de)发展).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de)社会历史地位(de)(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答题要素: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4.“关注民生”(de)哲理依据(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人民群众(de)历史地位+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答题要素: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是社会历史(de)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de)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结合材料).(九)有关“人生价值观”(de)命题1.价值观知识包括(必会)(1)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de)统一.人(de)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为什么:人生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活动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de)选择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3)怎么做: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de)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观(de)材料分析题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de)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人(de)价值(de)内容+人(de)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3.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必会)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模板: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de)导向作用(用正确(de)价值观引导).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de)反作用,对人们(de)行为具有重要(de)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③实现人生(de)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de)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de)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十)有关“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命题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来源和形成(1)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de),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反映,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源于社会存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de)基础上形成(de).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性差异,在阶级社会从具有阶级性3.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必会)⑴冲突表现(即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①人们(de)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主体不同:不同(de)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做出不同(de)价值评价.③人们站在不同(de)立场上,就会有不同(de)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⑵处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把人民群众(de)利益作为最高(de)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de)思想,把献身人民(de)事业、维护人民(de)利益作为自己最高(de)价值追求.4.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客观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de)原因(必会)(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de)决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de)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de)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de)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de)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de)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de)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de)发展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de)要求.(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de)不断解决中实现(de),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e)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de)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de)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强大动力.(5)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de)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de),用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de),要用价值观(de)导向作用等知识.。
哲学部分主观题总结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
参考答案: (1)佛山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是对立统 一的关系。(1分) (2)二者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2 分)片面追求商业化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只强调文 化保护而不利用其商业价值,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分) (3)二者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2分)合理发展文化产业能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 支持;文化保护则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2分) (4)要善于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统一。佛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和谐家园,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护其历 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 关系。(2分)
1、2008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 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 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 染。随着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 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为应对危机,有人认为:相关企 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 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乳制品行业应树立 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 命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
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
3.完整表述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材料或问题)
解题提示: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或材 料中的问题。 1.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2.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3.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 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 实践上的有效性。 4.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答题格式:“原理完整阐述+结合材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主观题的方法和技巧哲学主观题通常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哲学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一、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和角度1、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
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设问构成。
认真阅读设问非常重要。
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设问却规定着答案的范围。
通过审设问明确使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例题:某贫困地区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开垦荒山,可是荒山上长满了一亿多株的酸枣树,新树种不活,老树又挖不掉。
于是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对荒山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借鉴外地经验,从外地购入枣树进行接穗。
经过 5 个村的试验,使经济价值不大的酸枣变成了经济价值很大的甜枣。
“一花引来万花开”,试验成功后,调动了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得该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
如果不看问题,可以写的知识点要比实际答案多得多。
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都可以写。
但此题已经做了限制,即“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所以答案就不能多写。
2、审设问明确答题角度。
一般说来,提问不外乎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是什么”和“为什么”侧重于原理,“怎么样”侧重于方法论意义。
从能力要求看,“是什么”主要考查知识能力,“为什么”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怎么样”更倾向于考查适用能力,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同学们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解答。
如上题设问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侧重于方法论意义角度。
可见,审题时仅仅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看清范围规定和提问角度。
二、审材料分“两步走”在“审设问”之后,要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其实也是审题,而且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
第一步对材料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并概括出其大意,用单句或词组写出来。
具体做法是:每一层概括为一个短句或词组,全段再概括出一句或几句,划出重复部分。
这样做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其所蕴涵的哲学观点。
如上题,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开荒困难,老树不让新树。
第二层次:考察、借鉴、接穗。
第三层次:试验、(接穗)酸枣变甜枣。
第四层次:经验推广、脱贫致富。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概括的基础上,对每一层次作分析,提炼出哲学观点。
分析时要注意的是并非一个层次只能提炼一个观点,在哲学常识中,一种现象可以用几种观点来解释是很常见的,而且有几个现象共同反映了一个观点。
如上题:“开荒困难,老树不让新树”可以得出“矛盾普遍性”的观点;“考察、借鉴、接穗”反映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接穗)酸枣变甜枣”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试验”和“经验推广、脱贫致富”共同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观点。
这种提炼观点的方法看来有点机械,却显得很有条理性,尤其对那些面对主观题觉得无从下手的同学而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组织答案“四注意”组织答案是题目最终的完成,也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展示,因此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 、注意结合材料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写出观点,而且表述要到位,关键词不能漏,当然仅仅写出观点还不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
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结合,最简单的方法是摘录材料中的句子,指出体现什么观点。
2 、注意答题角度答题角度一定要根据提问作出对应的回答。
如上题问的是“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答案3 、注意答题语言规范语言首先要简洁,句子要通顺、达意,同时要注意学科性,答题时一定要运用一些学科术语,体现哲学性和政治性。
如果没什么把握,尽量用课本上的原句。
4 、注意价值取向由于哲学常识是思想政治课,所以有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这要求在答题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关于环境,人口等问题时,态度要明确,在阐述观点,结合材料之后,旗帜鲜明地表达个人倾向。
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题型一:体现类(是什么)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说明】体现类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的/是如何实现的/文化是……/是怎样做到……的等。
有时直接点明了知识范围,有时则没有。
【解题思路】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撒网,撒向设问中的知识范围,再结合材料找体现了哪几点,然后再将理论与材料联系起来。
【答案一般模式】是:理论+材料或材料+理论。
即①体现了/做到了/在坚持××理论;上述材料中……(结合材料论述)体现了这一点/是它的具体表现;②……(材料中的表现),这体现了××理论。
例题:(2010年安徽卷37题第3问)上题知识范围为矛盾分析法,我们先将“网”撒向它;然后结合材料和前两问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理论),如在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差异时,又要抓住收入影响消费这个重点(材料的表现)。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
问题不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不同,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解答上述两个问题(材料的表现)。
题型二:意义类(为什么类、依据类)【说明】意义类(为什么类、依据类)其设问一般是:“试说明……的意义”,“为什么要……”;“谈谈……必要性/重要性”;“谈谈……的依据”;“试说明……的依据”等等。
【解题思路】先找准设问的本质是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找相关联的知识点、知识范围;然后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答案模式是理论(理论一般包括原理及方法论)加论述。
在答案的后半部分一般要加上这样做有利于/会推动或就是因为/就是基于等表述。
例题:(2010年江苏卷35题第1问)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会全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上题要求依据材料,阐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唯物论依据。
本题可先列知识点,再与村料对比来解答。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原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论述)。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理)。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论述)。
题型三:措施类(如何做类、怎么办类、启示类)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说明】其设问一般是:运用××,谈谈应如何做到……/应如何解决……/谈谈解决……的建议、思路、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等。
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思路】怎么办类是要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一般采取:应采取/要坚持/该努力等。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例1:(2010年北京卷38题第4问)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我国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
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上题考查考生创新作用知识(三点作用)的掌握,及调动和动用哲学原理的能力。
【答案】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现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题型四:辨析题【说明】辨析题也即分析说明类题,要求我们依据一定理论,对所给观点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其设问一般是:运用××,分析上述现象/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等。
【解题思路】标准答案模式一般是:①是什么(理论)+②为什么(分析)+③怎么样或怎么办,分析部分一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思路;有时可简化成理论加论述(一分为二)。
(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9题第1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菜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上题要求既指出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严谨性。
由推断可知,本题考查知识为哲学中联系的客观性及规律的相关知识,在作答时要求结合材料一。
【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理论即联系的客观性),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合理的一面】。
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理论即规律的含义)。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题型五: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或“为什么”以及“体现什么”,而是考察“怎么做”。
因此,答题时要注意: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2、回答时不许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3、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例题:材料一:建国以来。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