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重大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 PPT课件

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 PPT课件

(一)消极作用 (1)目的是为了抵制革命、挽救封建统治 (2)增加人民负担 (3)镇压人民 (4)培养统治工具
(二)积极作用 (1)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新军”成为推翻清政府重要力量 (3)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 (4)清陷于孤立;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和社会性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邓小平
(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 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关于清末 “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历史作用, 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 (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19、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20、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改革开放ppt课件

改革开放ppt课件

农村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 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 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03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 初期阶段
改革开放的决策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强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对现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 的改革,并进一步开放中国国门,与 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和合作。
教育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证,国民素 养得到大幅提升。
医疗卫生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国家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 疗保证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得 到明显提高。
续发展。
05
改革开放的影响与 成果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
01
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
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从以农 业为主向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兴产 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6教学课件ppt

改革开放6教学课件ppt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经济开放区
内地
沿海
目标检测答案
一、选择:A B D B D 二(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谢谢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全面深化改革PPT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PPT课件

• 这里的制度体系主要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的管
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等各方面的国家制度。
.
8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 (二)、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
期待。
• 新要求和新期待:

改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问题,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的
不合理,改善发展方式,减小城乡区域发展
为什么根本方 向不能改?
.
15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涉及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无论多 长时间也不能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改 革是大势所趋,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高 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 化改革,是一个涉及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偏 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坚持和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南辕北辙。
• 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奋斗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
.
11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 国家治理体系: • 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 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 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
向。
.
14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 核心是要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演示文稿PPT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演示文稿PPT课件

.
25
习总书记重要论点
.
26
习总书记重要论点
.
27
习总书记重要论点
.
28
习总书记重要论点
.
29
习总书记重要论点
.
30
15个领域改革措施
.
31
15个领域改革措施
.
32
15个领域改革措施
.
33
15个领域改革措施
.
12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2、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根据形 势和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或阶 段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党适时召开全 会审议和部署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大改 革措施。
.
13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3、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由浅入深、 由乡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不断向政治领域、 社会管理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党的 建设领域、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等拓展,范 围越来越广,领域越来越宽、力度也越来越 大。
.
18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
政府职能转变:1、不适应、不 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要弱 化、淡化。2、适应和符合市场经济 发展的某些管理职能要健全和强化。
.
19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
1、要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 政社分开,简政放权,取消和缩减不必要的政府审 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减少审批环节,市场能办 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交给社会。
.
11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从以上简述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在35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管国 内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也不管国际风云如 何变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始终是 我们党历届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是一以 贯之、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的 主题始终不变,始终伴随着中国的发展、 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 PPT讲座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 改革。 •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 改革。 •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 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生态体制改革
党建制度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
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
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
目标:建设高度民主、法制的社 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内容:要素市场;企业与政府行为; 市场交易和法律环境
涉及领域: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国 家宏观调控制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
律制度,理顺党政关系。②政府行政体 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 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
• B、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最终 仍然发生了剧变。
苏联 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赫鲁晓夫十年改革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改革
l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些国家转而优先进行政治体 制改革。但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它们逐渐抛弃了马列 主义指导思想,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西方议会民主 制和多党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 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2.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 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 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 台。
4.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是 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
产,是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促进了苏 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专题:重大改革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古代重要的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社会经济得 到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和黄河流域 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公元前6世纪,执政官梭伦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城邦的最高权力 机关。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 高峰。 4.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 5.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 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3.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 (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 的改革。 (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 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 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 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 步。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 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7.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 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 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谢谢聆听
·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 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逐渐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它妨碍了苏联经济的 持续发展。
3.1953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经济改革受阻的情况下,推行多党制、多元 化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 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6.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 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二.改革的分类: (1)是否改变社会性质(社会制度): ①不改变社会性质(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 调整):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 匈牙利卡达尔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②改变社会性质:商鞅变法、大化改新、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明治维新。
(2)改革性质: ①奴隶制性质的改革:管仲改革(春秋齐桓公时)、伯利克里改 革(雅典民主政治)。 ②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大化改新。 ③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匈牙 利卡达尔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3)成败: ①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 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 三.比较改革 1、比较俄国 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都是历 史的转折点,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③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