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中考 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中考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物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比,咏物诗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一、咏物诗的特点1.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特点和品质,并通过比喻、拟人、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
如于谦的《石灰吟》就以石灰为描写对象,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2. 咏物诗的情感含蓄深刻,常常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品质,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比如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可能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正直高洁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坚强、正直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3. 咏物诗往往注重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和特征,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落叶飘零、枯藤老树等细节,来营造出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二、咏物诗的鉴赏方法1. 分析咏物诗的对象和特点。
了解咏物诗所描写的对象以及其内在的品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一首描写荷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2. 理解咏物诗的象征意义。
咏物诗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例如,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坚韧不拔等特点,来象征诗人对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等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3. 感受咏物诗的情感表达。
咏物诗的情感表达含蓄深刻,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才能体会到。
因此,在鉴赏咏物诗时,我们需要结合背景、分析诗眼和意象等方法,来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秋天的寂寥、悲凉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总之,咏物诗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咏物诗赏析——穷形尽相拟物移情遗貌取神明志寓理(人教版高三必修)
咏物诗赏析——穷形尽相拟物移情遗貌取神明志寓理(人教版高三必修)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咏物诗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
即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古人很喜欢咏物。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最早的咏物诗可追溯到《诗经》。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中的“伊人”就是作者感于心、形于外的物象,只不过还非完整意义上的咏物。
又如《硕鼠》诗中“硕鼠”这一典型形象,是指“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的君王,这依然非严格意义上的咏物。
屈原的《九章·橘颂》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温宜修,垮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对橘树的生活所在(南国)、花叶(绿叶白花,缤纷可爱)、形状(纷披,丰茂)、果实(圆而多汁)、色泽(青黄相杂)等外在生态作了细致传神的刻画,并融入自己的深厚感情,借以表达纯洁忠贞的人格,这是诗人的自信与自励。
《橘颂》也因此标志着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正式诞生。
只可惜秦汉时期是“诗思消歇,诗人寂寥的时代”(郑振铎语),留存下来的诗作极其有限,而咏物诗更是少得可怜。
班婕妤的《怨歌行》算是难得的咏物佳作: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咏物诗鉴赏讲解
答案 (1)作者所咏的归燕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 贱,只要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 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2)不相同。《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借 归燕表达退隐之意。《隋宫燕》是一首咏古抒情诗, 借物抒情,目睹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 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一闭风光”之后,几度 飞来,人去城荒,一片萧条,令人伤感。此诗以燕衬 人,表达吊古伤今之情。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 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指出形象基本特征)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 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 “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指明表现手法)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 激愤之情。(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如何肯到清秋日,
李商隐 乐游春苑断肠天。 已带斜阳又带蝉!
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作写的是秋日之柳,却先追想它 春日的情景。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 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经历今昔荣 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身世的生动写照。
诗人笔下的物 诗中描绘的物
诗人托物寓意 诗人借物喻人 特征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寓意
表达诗人…… 情感(追求、 理想) 表明了…… 生活哲理
象征了……人 物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 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寓情于物,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分 )
•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 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 野菊形象。
•三、常见的题型
(一)物象型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 (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 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二、题目的特点
• 1.直接以物象为题 • 2.咏(题、赞、惜等)+物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 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 ”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 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 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咏物诗词鉴赏技巧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咏物诗词鉴赏技巧李春旺首先,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是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不即不离”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
例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
”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
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义,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流,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似水中着盐。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
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
孔子曰:“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
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的象征。
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生命力和风貌、神采。
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经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
其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
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个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一)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又称“咏物体”,是一种古典文学体裁,指运用文字抒发赞美或描写客观事物的诗歌。
它属于象征性思维的特殊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诗体特色,多数以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客观事物,强调主题的气度和诗情,有意宣揚无限境界的美好艺术意境。
(二)正确理解咏物诗1. 尊重自然:咏物诗歌把历史文化和自然信息作为艺术材料,使人们意识到从自然深处藏拥有一种隐秘的力量,贴近自然美,把自然界的美好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把握节奏:咏物诗歌的意境是内心的一种体验,也是诗歌的核心内容。
咏物诗的节奏表现,是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可以利用僻韵、夸张等手法表现诗歌的温柔,以及诗歌执著的坚守与热情,以此达到唱物诗最高境界。
3. 注重形式:咏物诗对形式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抒情诗、短句式诗或者联想诗等,以最精致的文字表达自然的美丽。
(三)咏物诗鉴赏方法1. 综观整体:首先要仔细审阅咏物诗的结构,搞清楚整个诗的主旨及抒情脉络,了解整首诗的信息内涵与情感色彩,抓住主题以及其字里行间的柔情细腻,尤其滋润耳鬓心神。
2. 分析形式:要深入分析咏物诗歌的句法与语意,注意诗人选择了怎样的文体,怎样加工语言,是抒发出柔情细腻还是凝重强烈,以及内部结构与主次是如何分布的,这些都是要认真分析的重要视角。
3. 把握情趣:诗中的反复押韵使粗犷的言语增添几分妩媚,交融出一种甜蜜的诗情,让人回味无穷。
要特别关注咏物诗的诗句搭配,以及隐藏的乐意与诗情的质感,把握好细节,领略诗歌的柔美与绚丽。
(四)总结综上所述,咏物诗歌既有它自身的特色,也有它自身的诗体特色。
了解咏物诗歌需要全面囊括它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鉴赏方法,以便准确把握它运用的语言、情感与审美价值。
咏物诗歌的本质是深藏的意境,人们要从比喻、写景、比方等手法中,解析咏物诗中暗藏的真谛,使读者能体味到它的温情与绚丽,以传递它萦绕而出的美好感受,以达到最精致的艺术体验。
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诗歌题材分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讽谕诗、哲理诗、悼亡诗等。
以下资料大概分为:“明确概念——归纳风格——鉴赏训练”三大部分。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二)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吴融)举国繁花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诗歌咏物托意,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衰声,写出作者怎么一种思想感情?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解析】子规,杜鹃写的别称。
这也是古人写诗时常用的典故。
蜀国国王杜宇,号望亭,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故李高隐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鹃”。
本诗中的“行人”,可视为自指。
【答案】1、反映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
2、以春草葱茏于宫苑,杜鹃啼血于异乡,反衬、映照鲜明,突出杜鹃鸟孤身飘荡、衰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 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胥苏雅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意象。
2、了解如何把握物象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咏物诗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古代文人学士读诗,爱诗也写诗。
探访古迹要写诗,饯别辞行要写诗,纵情山水要写诗……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内容种类丰富多彩的诗,或咏史怀古,或托物言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一起体悟诗中作者的志向与情感。
二、回顾旧知 A.什么是咏物诗? 明确: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歌。
B.咏物诗的特点归纳: 1.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C.鉴赏步骤: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即品味诗人将什么感情寄托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特别是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三、实例分析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分析: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松 环境特点:山谷间瑟瑟呼啸着狂风,满天冰霜惨惨凄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鉴赏及答题技巧 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胥苏雅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意象。
2、了解如何把握物象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咏物诗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古代文人学士读诗,爱诗也写诗。
探访古迹要写诗,饯别辞行要写诗,纵情山水要写诗……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内容种类丰富多彩的诗,或咏史怀古,或托物言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一起体悟诗中作者的志向与情感。
二、回顾旧知 A.什么是咏物诗? 明确: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的诗歌。
B.咏物诗的特点归纳: 1.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C.鉴赏步骤: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即品味诗人将什么感情寄托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特别是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三、实例分析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分析: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松 环境特点:山谷间瑟瑟呼啸着狂风,满天冰霜惨惨凄凄。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正面描写) 3.作者为人:建安时代的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
4.所言之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
5.手法分析: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答案】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1分),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1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1分)。
小结:鉴赏咏物诗,一般的流程是: “所咏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 因此,首先要弄清诗中物象的特点——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
四、实时练习 练习1: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步骤: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练习2 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梅花什么特点?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阅读步骤: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 环境特点: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 4.所言之志:歌颂了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
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5.手法分析:1)首尾照应 2)环境烘托 3)咏物明志。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梅花什么特点? 【答案】①洁白无瑕 ②花开繁茂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答案】① 是承“迥临村路”, 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②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答案】①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 ②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 ③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答到两点均可得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咏物诗的鉴赏步骤:“所咏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弄清诗中物象的特点——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
) 二、巩固提高: 练习1.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有很好的把握。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有时拿到一首诗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在今后的诗歌专题教学中,在教学生如何看懂诗歌方面还要下点功夫。
我相信,学生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会有更大的兴趣,得分自然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