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二、法国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1.集体观念理论(集体意识理论) 。认为人的意识有 两种,一种是每一个人所特有的,另一种是整个社会 集团所共有的在道德规范上的一致性,即集体意识。 2.按照社会进化学说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是:原始群——民族——已进化 (图腾)社会——部落社会——民族社会——国家。 3.强调正确运用比较法,认为只有那些在演进程度上 属于同一阶段的现象才能进行比较。
13
三、美国传播学派
(American School)
1.代表人物
(1)威斯勒(Clark David Wissler,1870-1947) 《北美平原印第安人》(1912)、《美洲印第 安人》(1917) (2)克罗伯(Alfred Louis Kroeber,1876-1960)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宗教》(1907)、 《文化人类学》(1948)、 《文化:概念与定义的辨 析》(1952)
16
第三节
历史学派
(Historical School)
17
一、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1.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
《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及现代生活》(1928)
2. 罗维(Robert Harry Lowie,1883-1957)
《原始社会》(1921)、 《原始宗教》(1924)、《文化人 类学入门》(1934)
用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阶段、将来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
32
三、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1.提出多线进化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
性,但立足于多种文化的特殊性的分析,仍有可
能发现其共同点,从而总结出共同的规律。

2.非常重视文化进化与环境适应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相似的环境可以产生相似的文化 (文化生态
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直接单线性的,即由简单到
复杂的逐步推进。

3.人类文化是分阶段逐步前进的。 4.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一般都有其心理学的根据,
并可根据个人的心理本质推导文化现象发展的规 律。
4
三、社会进化的基本阶段
1.摩尔根的划分 (1)蒙昧时期
低级: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食用鱼类并使用火 高级:发明了弓箭 低级: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东-动物饲养,西-灌溉、建筑



24
四、对功能主义学派的述评

1.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强调长期而细致的田野工 作。
2.其功能主义的观点被殖民当局利用,成为“间 接统治”的理论基础。 3.完全忽视发展和进化,缺乏历史的观念。


4.从静止的角度看问题,过高估计了社会结构的 稳定性。
25
第五节
法国社会学派
(Sociological Anthropologist)
在资料的收集上有很大的功绩。 但是,过分强调各个民族历史的个性而忽视了历 史的共性,而且只注意到客观收集资料,轻视了 理论的指导作用,因此造成其文化人类学只是繁 琐的记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丧失了规律性, 同时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

20
第四节
功能主义学派
(Functionalist)
21
一、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3. 高登威塞(Alexander Goldenweiser,18801940)
《早期文明》(1921)
18
二、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1.博厄斯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
民族必须先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有关的理论应该是从这种 具体的历史中演绎出来,而不能先提出一个空泛的理论设 想。由此,他认为人类学家首要的任务仅在于尽可能地收 集民族志的材料,而不是主观地形成理论。
1.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1884-1942)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蛮社会中的 性冲动与性压抑》(1927)、《关于文化的一种科学 理论》(1944)、《魔术、科学与宗教》(1948)
2.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18811955)
8
第二节
传播学派
(Diffusionist)
9
一、德国传播学派
( German-Austrian School )
1.代表人物
(1)格雷布雷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大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05) 《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 (2)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 《神的观念的起源》 (1912) 《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
30
一、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1.莱斯利· 怀特(Leslie Alvin White, 19001975)
《文化的科学》(1949)、《文化的进化》 (1959) 2.朱利安· 斯图尔德(Julian Haynes Steward, 1902-1972) 《文化变迁理论》(1955)、《进化与生 态学》(1977)
26
一、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1.埃米尔·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社会分工论》 (1893)、《自杀论》(1897)、《社会学方法的规 则》(1895)
2.马歇尔· 莫斯(Marcel Mauss ,1872-1950)
《论某些原始的分类形式》(1903,与迪尔凯姆合著) 《馈赠——原始社会交换的形式与功能》(1925)、 《文化人类学概论》(1950)
学或生态人类学 )。
33
四、对新进化论的述评

1.将技术部分看作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可
取的,但没有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2.企图将复杂的文化现象都直接与这种生态
环境挂钩,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过于简单化 了。
34
第七节
结构主义学派
(Structuralist)
35
一、主要代表人物
1.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 vi-Strauss,1908)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 (1955)、《野性的思维》(1962)、《结构人类学》 (1963)、《神话学》(1964-1971)
2.尼达姆(Rodney Needham,1923- )
《结构与感情》(1977)、 《原始特性》(1978)
36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31
二、怀特的技术决定论

1.文化由技术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三部分构成,技术
体系决定社会体系,间接决定观念体系。

2.文化进化的原因在于技术,而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而
最合适的标准是每人每年所能得到的能量。

3.文化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人类仅仅依靠自身能量的阶
段、通过种植和养殖得到太阳能的阶段;通过动力革命,利
6
四、社会进化论学派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和比较法: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
文化比较研究。
2.残存法:运用“遗物”(survivals)的观念,
从考古遗物可以看出各民族发展有不同阶段。
7
五、社会进化论学派评述



1.社会进化论的许多学术观点被后来的学术研究 证明是错误的。如有关物质环境是文化的性质与 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的“并行说”、文化单线 渐进论等。 2.社会进化论尽管看到了文化传播现象,但是却 很少注重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的影响。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进化论将处于不同文化进 化阶段上的文化现象拿来进行比较,本身是不具 可比性的。


23
三、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1.文化的功能并非在于满足不同的欲求,而是为 了维护已有的社会结构 。
2.社会是个有机体,其存在依赖于各部分的相互 依赖和相互作用。 3.社会结构受一定规范的制约,这种规范也制约 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 4.不同社会间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各个社会用不 同方式发展自己的结构。


28
三、对法国社会学派的简评

1.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在研究过程中大
量运用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将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引入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之中, 为文化人类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又往往陷入了唯心主 义的境地。

29
第六节
新进化论学派
(Neo-Evolutionist)
《早期文化的变迁》(1915)、《古埃及人》(1911)
(3)佩 里(William James Perry,1887-1949)
《太阳之子》(1923)、《印度尼西亚的巨石文化》(1918)
12
二、英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强调历史的复原;
(2)强调“借用”(borrowing);
(3) “泛埃及论”。
强调传播的作用,修正了早期进化论的某些缺陷。
否定评价: 1.过分强调传播的作用,而忽视了每一民族都有其独立创造性
的一面。
2.传播学派自诩为“文化历史学派”,但事实上,英、德传播
学派在应用传播论来解释某一问题时往往忽视了历史的限制;
3.理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往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是凭空推
想,对于很多重要问题无法解释。
《安达曼岛人》(1922)、《澳洲诸部落的社会组 织》(1931)、《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1952)、《社会人类学的方法》(1958) 22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1.社会中每一个文化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该社会的某种欲求。
2.一个社会文化制度不仅与其承担的特定功 能相吻合,而且彼此相互适应。 3.尽管人类基本欲求相同,但满足这些欲求 的方式不同,因此社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14
三、美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创造“文化区”(culture area)的概念,意
思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分布的区域,以
此概念,他在美洲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区;
( 2 )指出文化区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
“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路
线。 15
四、对传播学派的评价
肯定评价:

2.重视田野工作,强调原始社会的复杂性,认为研究者只 3.文化的三种基本观念:文化独立论、文化区域论和文化
相对主义。
有使用该社会固有的词汇,注意极小的细节,并且从时间 的或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才能予以理解。

19
三、对历史学派的评价

博厄斯是“美国人类学之父”,他的观点对美国 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延续了三四十年之久。
《古代社会》(1877)、《易洛魁联盟》(1851)、《人 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65)
3.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社会学原理》(1876-1896)、《伦理学原理》(18791893)、 《社会静力学》(1850)
3
二、社会进化论的基本原则

1.强调人类心理本质的一致性和由此产生的人类
10
一、德国传播学派
2.基本观点 (1)不同民族文化相似性可以用文化接触而产生的传播来解 释,否则,就是起源于同一源头。
(2)寻觅传播痕迹的方法:分析文化之间的类似点,分析的 两个标准: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 。
文化圈理论(culture circle):凡是相同的文化现象,无论 在何地,都属于某一文化圈,起源于某一中心,人类的每一 种文化最初都起源于某一个文化中心,从该中心传播到世界 各地。(Leo Frobenius 首先提出此概念 )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早期进化论学派
(Social Evolutionist)
2
一、早期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1.泰 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
《原始文化》(1871)、《人类早期历史研究》(1865)
2.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1881)
(3)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 11
二、英国传播学派
( British School )
1.代表人物
(1)利维斯(William Halse Rivers Rivers,1864-1922)
《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1914)、《社会组织》(1924)
(2)史密斯(Grafton Elliot Smith,1871-1937)
(2)野蛮时期 (3)文明时期
高级: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
文字的使用
5
三、社会进化的基本阶段
2.萨瑟兰(Alexander Sutherland)的划分
①蒙昧时期的野蛮人(savages)
②野蛮时期的半开化人(barbarians)
③文明时期的文明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civilized man)
④文化发达时期的文化人(cultured m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