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社会》(1877)、《易洛魁联盟》(1851)、《人 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65)
3.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社会学原理》(1876-1896)、《伦理学原理》(18791893)、 《社会静力学》(1850)
3
二、社会进化论的基本原则

1.强调人类心理本质的一致性和由此产生的人类
6
四、社会进化论学派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和比较法: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
文化比较研究。
2.残存法:运用“遗物”(survivals)的观念,
从考古遗物可以看出各民族发展有不同阶段。
7
五、社会进化论学派评述



1.社会进化论的许多学术观点被后来的学术研究 证明是错误的。如有关物质环境是文化的性质与 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的“并行说”、文化单线 渐进论等。 2.社会进化论尽管看到了文化传播现象,但是却 很少注重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的影响。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进化论将处于不同文化进 化阶段上的文化现象拿来进行比较,本身是不具 可比性的。
31
二、怀特的技术决定论

1.文化由技术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三部分构成,技术
体系决定社会体系,间接决定观念体系。

2.文化进化的原因在于技术,而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而
最合适的标准是每人每年所能得到的能量。

3.文化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人类仅仅依靠自身能量的阶
段、通过种植和养殖得到太阳能的阶段;通过动力革命,利
《安达曼岛人》(1922)、《澳洲诸部落的社会组 织》(1931)、《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1952)、《社会人类学的方法》(1958) 22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1.社会中每一个文化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该社会的某种欲求。
2.一个社会文化制度不仅与其承担的特定功 能相吻合,而且彼此相互适应。 3.尽管人类基本欲求相同,但满足这些欲求 的方式不同,因此社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别。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 (1955)、《野性的思维》(1962)、《结构人类学》 (1963)、《神话学》(1964-1971)
2.尼达姆(Rodney Needham,1923- )
《结构与感情》(1977)、 《原始特性》(1978)
36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8
第二节
传播学派
(Diffusionist)
9
一、德国传播学派
( German-Austrian School )
1.代表人物
(1)格雷布雷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大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05) 《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 (2)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 《神的观念的起源》 (1912) 《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
30
一、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1.莱斯利· 怀特(Leslie Alvin White, 19001975)
《文化的科学》(1949)、《文化的进化》 (1959) 2.朱利安· 斯图尔德(Julian Haynes Steward, 1902-1972) 《文化变迁理论》(1955)、《进化与生 态学》(1977)



24
四、对功能主义学派的述评

1.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强调长期而细致的田野工 作。
2.其功能主义的观点被殖民当局利用,成为“间 接统治”的理论基础。 3.完全忽视发展和进化,缺乏历史的观念。


4.从静止的角度看问题,过高估计了社会结构的 稳定性。
25
第五节
法国社会学派
(Sociological Anthropologist)
13
三、美国传播学派
(American School)
1.代表人物
(1)威斯勒(Clark David Wissler,1870-1947) 《北美平原印第安人》(1912)、《美洲印第 安人》(1917) (2)克罗伯(Alfred Louis Kroeber,1876-1960)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宗教》(1907)、 《文化人类学》(1948)、 《文化:概念与定义的辨 析》(1952)


28
三、对法国社会学派的简评

1.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在研究过程中大
量运用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将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引入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之中, 为文化人类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又往往陷入了唯心主 义的境地。

29
第六节
新进化论学派
(Neo-Evolutionist)
10
一、德国传播学派
2.基本观点 (1)不同民族文化相似性可以用文化接触而产生的传播来解 释,否则,就是起源于同一源头。
(2)寻觅传播痕迹的方法:分析文化之间的类似点,分析的 两个标准: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 。
文化圈理论(culture circle):凡是相同的文化现象,无论 在何地,都属于某一文化圈,起源于某一中心,人类的每一 种文化最初都起源于某一个文化中心,从该中心传播到世界 各地。(Leo Frobenius 首先提出此概念 )
学或生态人类学 )。
33
四、对新进化论的述评

1.将技术部分看作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可
取的,但没有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2.企图将复杂的文化现象都直接与这种生态
环境挂钩,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过于简单化 了。
34
第七节
结构主义学派
(Structuralist)
35
一、主要代表人物
1.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 vi-Strauss,1908)
(3)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 11
二、英国传播学派
( British School )
1.代表人物
(1)利维斯(William Halse Rivers Rivers,1864-1922)
《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1914)、《社会组织》(1924)
(2)史密斯(Grafton Elliot Smith,1871-1937)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早期进化论学派
(Social Evolutionist)
2
一、早期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1.泰 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
《原始文化》(1871)、《人类早期历史研究》(1865)
2.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818-1881)
14
三、美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创造“文化区”(culture area)的概念,意
思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分布的区域,以
此概念,他在美洲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区;
( 2 )指出文化区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
“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路
线。 15
四、对传播学派的评价
肯定评价:
(2)野蛮时期 (3)文明时期
高级: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
文字的使用
5
三、社会进化的基本阶段
2.萨瑟兰(Alexander Sutherland)的划分
①蒙昧时期的野蛮人(savages)
②野蛮时期的半开化人(barbarians)
③文明时期的文明人(civilized man)
④文化发达时期的文化人(cultured man)
3. 高登威塞(Alexander Goldenweiser,18801940)
《早期文明》(1921)
18
二、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1.博厄斯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
民族必须先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有关的理论应该是从这种 具体的历史中演绎出来,而不能先提出一个空泛的理论设 想。由此,他认为人类学家首要的任务仅在于尽可能地收 集民族志的材料,而不是主观地形成理论。
《早期文化的变迁》(1915)、《古埃及人》(1911)
(3)佩 里(William James Perry,1887-1949)
《太阳之子》(1923)、《印度尼西亚的巨石文化》(1918)
12
二、英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强调历史的复原;
(2)强调“借用”(borrowing);
(3) “泛埃及论”。


23
三、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1.文化的功能并非在于满足不同的欲求,而是为 了维护已有的社会结构 。
2.社会是个有机体,其存在依赖于各部分的相互 依赖和相互作用。 3.社会结构受一定规范的制约,这种规范也制约 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 4.不同社会间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各个社会用不 同方式发展自己的结构。
强调传播的作用,修正了早期进化论的某些缺陷。
否定评价: 1.过分强调传播的作用,而忽视了每一民族都有其独立创造性
的一面。
2.传播学派自诩为“文化历史学派”,但事实上,英、德传播
学派在应用传播论来解释某一问题时往往忽视了历史的限制;
3.理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往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是凭空推
想,对于很多重要问题无法解释。
在资料的收集上有很大的功绩。 但是,过分强调各个民族历史的个性而忽视了历 史的共性,而且只注意到客观收集资料,轻视了 理论的指导作用,因此造成其文化人类学只是繁 琐的记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丧失了规律性, 同时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

20
第四节
功能主义学派
(Functionalist)
21
一、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1.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1884-1942)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蛮社会中的 性冲动与性压抑》(1927)、《关于文化的一种科学 理论》(1944)、《魔术、科学与宗教》(1948)
2.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18811955)
用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阶段、将来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
32
三、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1.提出多线进化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
性,但立足于多种文化的特殊性的分析,仍有可
能发现其共同点,从而总结出共同的规律。

2.非常重视文化进化与环境适应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相似的环境可以产生相似的文化 (文化生态

2.重视田野工作,强调原始社会的复杂性,认为研究者只 3.文化的三种基本观念:文化独立论、文化区域论和文化
相对主义。
有使用该社会固有的词汇,注意极小的细节,并且从时间 的或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才能予以理解。

19
三、对历史学派的评价

博厄斯是“美国人类学之父”,他的观点对美国 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延续了三四十年之久。
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直接单线性的,即由简单到
复杂的逐步推进。

3.人类文化是分阶段逐步前进的。 4.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一般都有其心理学的根据,
并可根据个人的心理本质推导文化现象发展的规 律。
4
三、社会进化的基本阶段
1.摩尔根的划分 (1)蒙昧时期
低级: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食用鱼类并使用火 高级:发明了弓箭 低级: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东-动物饲养,西-灌溉、建筑
27
二、法国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1.集体观念理论(集体意识理论) 。认为人的意识有 两种,一种是每一个人所特有的,另一种是整个社会 集团所共有的在道德规范上的一致性,即集体意识。 2.按照社会进化学说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是:原始群——民族——已进化 (图腾)社会——部落社会——民族社会——国家。 3.强调正确运用比较法,认为只有那些在演进程度上 属于同一阶段的现象才能进行比较。
26
一、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1.埃米尔·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社会分工论》 (1893)、《自杀论》(1897)、《社会学方法的规 则》(1895)
2.马歇尔· 莫斯(Marcel Mauss ,1872-1950)
《论某些原始的分类形式》(1903,与迪尔凯姆合著) 《馈赠——原始社会交换的形式与功能》(1925)、 《文化人类学概论》(1950)
16
第三节
历史学派
(Historical School)
17
一、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1.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
《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及现代生活》(1928)
2. 罗维(Robert Harry Lowie,1883-1957)
《原始社会》(1921)、 《原始宗教》(1924)、《文化人 类学入门》(19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