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2月釜三≥鲞笺三塑

●经管论坛

经济与管理

EconomyandManagement

Feb..2009

yof.23No.2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柴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北京lool02)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国内企业与世界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须加强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2-0019—04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中国的GDP为246619亿元;对外贸易总额21738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居世界第l位。嘲舀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就该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涵义

相对于其他经济学术语,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宽泛而又颇多争议的概念。比较有影响的竞争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的“钻石模型”。波特(1990)教授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和行业层次上才有意义,即一国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国内主导产业的竞争力。而一个产业的定义则是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公司。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产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机遇和政府六个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因素,后两项是辅助因素。四项基本要素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互动环境中,再加上两个辅助性影响因素,其整体配合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这样,波特教授在国家经济运行和企业行为之间建立了联系,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了微观基础。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在其联合发表的((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进一步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④

二、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近十年来中国工业产量和产值持续快速增长。据联合国统计署和工发组织计算,1993—199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而同时期发展中国家只有5.4%。1998—2003年中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高达年均9.4%,同期发展中国家只有4.4%。中国人均制成品出口从1995年的1763.92美元跃升到2004年的9570.09美元,1998—2001年3年的年均增速为18.3%。加入WTO以后,出口增速更是明显加快,2002—2004年3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2.5%。从表1中可以看出,机械及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十多年来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其比重由1990年的12.1%增长到2005年的49.4%,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表杂项产品的出口在2000年以后出口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占工业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8.6%下降到2005年的27.2%。@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正在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大国迈进。

收稿日期:2008-09-10

作者简介:柴华(1980--),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9·

经济与管理明刊)2009年第2期

表1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构成

数据来源:杨晓薇,胥媛:《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第7期.¥43---44页。

但是,进一步对各产业的考察表明,目前在中国的出口额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按经济普查2004年的数据已经超过1,2。虽然加入W'I'O后,中国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在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518.2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465.9亿美元,但自2001年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制成品出口相对总体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却在不断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在制成品出口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4年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已不到一半,其总额是制成品出口总额的45.47%,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也从2001年的57.05%滑落到2004年的41.56%。2001年民族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39%,到2004年提高N3.75%,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而且,从2004-年的情况看,民族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调整前下降了一半还多,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仍然是服装和纺织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全国现存注册外资企业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但2005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其机电产品出口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87%。o由此可见,中国大量出口产品实际上是由跨国公司生产和购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张主要是由外资企业的发展造成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获益最大的是跨国公司,真正国际竞争力增强了的是外资企业。这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说国际竞争力的微观基础是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的话,那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不是建立在本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基础之上,而是依靠外资企业在中国所进行的加工贸易。而且,相对于中国外贸的巨大发展,·20·中国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还存在巨大空间。通过IMD提供的49个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如表2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02年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落后且呈下滑趋势,劳动生产率排名最后,只有第42位。在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几个子要素中,只有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最强,5年来平均排名7.4,可见,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是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根本的竞争来源。但是,劳动力成本竞争力也呈直线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第1名下降到2002年的第12名。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

表21998—2002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

总体排名和各评价因子世界排名

资料来源:曾翔更。张文涛。翟运开:《我I!t企业131t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成因探讨),<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3_6页。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企业规模严重偏小,难以在生产和销售上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总量上看。2007年中国500强企业资产总额为665464Z,美元,营业总收入为22396亿美元,仅相当于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852200亿美元和营业收入209003亿美元的7.8%和10.7%。从企业平均规模来看,中国500强的平均资产为135亿美元,营业收入为45亿美元,仅为世界500强平均资产的7.9%,营业收入的10.7%。从表3可以看出,在中国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的38.8%;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只有世界500强首位的UBS公司资产规模的49.O%。与企业规模偏小相联系的是中国企业赢利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从总量上看,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15292亿美元,中国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991亿美元,仅为世界500强企业的6.5%。世界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40.2万美元,人均利润为2.9万美元;中国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