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以确保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竞争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我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人才结构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配置的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和优秀人才来到中国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流动,促进人才的跨界和跨领域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和创业。
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配置人才资源,提高国家和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保障,提高人才满意度人才保障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的保障,提高人才的满意度。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人才福利保障,保障人才的基本权益。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保险和社会保障,为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服务,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通过加强人才保障,我们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提高人才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四、建立人才强国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和创业。
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关乎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的软实力愈发重要。
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以下几点思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文化节、文化论坛等,向世界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吸引外国友人前来参观、交流,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并将他们的认同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推广我国的传统艺术。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如京剧、昆曲、曲艺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应该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注重培养传统艺术的传承人才,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应该重视培育和支持创意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如影视作品、音乐、设计、时尚等,将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入让国外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第四,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文化自信和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
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将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和教学体系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加强对外文化形象塑造。
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品牌形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应该加强对外文化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具有国家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通过国际媒体、互联网等渠道,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积极一面,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增强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感和认同。
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重视。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之处,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声誉和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水平。
发展大家谈_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主题——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追求。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如何实现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发展。
在当今社会,个人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实现这些梦想和追求,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提升。
以下是我对个人发展的几点看法:1. 持续学习: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阅读、培训、实践等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为之努力,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发掘自己的潜能。
3. 不断提升:在职场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我想谈谈企业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主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下是我对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 创新驱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
2. 绿色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3. 拓展市场:企业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想谈谈国家发展。
国家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我对国家发展的几点思考:1. 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开放发展:面对全球化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创新发展: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各种不利因素交织,经济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现有的经济政策以及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正确处理内外矛盾,实施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当前外部因素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瓶颈,外部压力之下,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就业压力明显,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相应而来。
我们需要更加有力度的对外开放,引进优秀的技术和资源,同时推出更为开放和包容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拓展市场,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确保市场规则公平,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到了转型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取得进展。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产业升级的逻辑,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注重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经济力量,同时也是经济失业压力下的重要企业群体。
为了让小微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渐放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让这个群体有更多获得融资的机会,为社会就业带来更好的机会,使其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随着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预防和处理金融风险,增加金融体系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稳定性和风险预警机制,防止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问题,同时也需要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管理经营风险。
五、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发展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要推进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环保产业,让生态保护成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行动纲领。
总体而言,当前经济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通过更加科学的政策和行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 新闻联播的观察与思考
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新闻联播的观察与思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新闻联播作为我国主要的新闻报道平台,始终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本文将通过观察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思考。
一、国际经济形势的观察新闻联播报道的国际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国际贸易与大宗商品价格新闻联播常常关注全球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报告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
同时,新闻联播还报道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等。
这些报道不仅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也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国际金融市场新闻联播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报道全球股市、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的走势。
这些报道揭示了国际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风险偏好,对我国资本市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国际经济合作与机构通过报道全球经济合作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会议和活动,新闻联播反映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最新进展和我国在其中的角色。
这些合作与机构对于规范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业发展的观察除了国际经济形势的报道,新闻联播还密切关注国内行业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新闻联播经常报道的几个行业。
1. 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新闻联播经常报道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动态。
这些报道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服务业随着全球经济的转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新闻联播通常报道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
这些报道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全球竞争的焦点和创新的主战场。
新闻联播常常报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成果、创新企业的兴起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等。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国际竞争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国际竞争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国际竞争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国际竞争,以保持甚至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国际竞争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竞争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的手机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创新,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出口国之一。
此外,国际竞争也可以促进国家的社会进步。
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推动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比如,日本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学习并改进其管理模式,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
最后,国际竞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在国际竞争中,国家的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实力将得到展示和提升,从而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比如,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凭借其强大的软实力成为全球领袖之一。
综上所述,国际竞争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国际竞争,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软实力提升。
反方辩手:我认为国际竞争并不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关键因素,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国际竞争。
首先,过分关注国际竞争可能会导致国内资源的浪费。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可能会过度投入资源,而忽视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国际竞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
例如,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就是由于国际竞争而引发的。
此外,过分关注国际竞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发展战略的偏离。
国家应该更注重内部建设和民生改善,而不是盲目追求国际竞争的胜利。
毛泽东曾经说过,“国际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应该更注重自身的发展,而不是过分关注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国际竞争并非国家发展的唯一关键因素,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国际竞争,而是应该更注重国内建设和民生改善。
如何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个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足够的全球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呢?以下从多个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展示自己能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提高语言能力,是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现在的全球化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因此英语水平的提高非常必要。
而且,还可以学习其他语言,如日语、韩语、德语、法语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二、专业技能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必然是脱颖而出的基础。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专业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或者是勇于担当挑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人觉得拥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可以轻松处理跨文化交际,但实际上不仅如此。
除了语言,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注意,如礼仪、文化差异、沟通方式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将自己投入到不同的文化中去,多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增进相互理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领导力领导力在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一定的领导能力。
作为一名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人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素质。
通过学习管理、沟通等专业课程,学习领导者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五、全球视野想要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全球视野。
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情况,掌握国际最新动向和市场趋势,这样才可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要了解更广泛的信息,可以通过读书、关注国际新闻、去国外旅行、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全球视野。
六、创新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创新能力不可或缺。
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世界瞩 目的成就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 0 年 , 2 7 中国 0
的G P 4 1亿元 ;对外贸易总额2 3 亿美 D 为26 9 6 1 8 7
元 ; 汇储备 超过 1 外 万亿 美元 , 居世 界第 1 。 位 么,
t ef aae etD vl m n, D u o M ngm n ee p et M )在其联合 t r o I
・
1 ・ 9
经济与管理 ( 月刊 ) 表1 中国工业制成 品的出口构成
2o 09年第 2 期
中国无论是国有还是 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还存在 巨
大空间。通过I 提供的4个 国家企业 国际竞争力 MD 9 比较 的结果可 以看 出当前中国企业 国际竞争力 的 现状( 如表2 所示 ) 。从 中我们可以看 出,9 8 20 19 — 02 年间 ,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落后且呈下滑
趋势 , 劳动生产率排名最后 , 只有第4 位。 2 在影响企 业国际竞争力 的几个子要素中 , 只有劳动力成本竞
争力 最 强 ,年 来平 均 排名 74 可 见 , 动 力 成本 优 5 ., 劳
发表的(94 国际竞争力报告 》 ( 9年 1 中进一步将 国际
竞争 力定 义 为 : 国或 公 司在世 界 市 场上 均衡 地生 一
在这样 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进 一步 提升 中国国际竞 争力 还存 在哪 些问题 ?本 文 就 该 问题 提 出一点 自己的看 法 。
中图分类号 :7 0 F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3 3 9 (0 90 — 0 9 0 10 — 80 2 0 )2 0 1— 4
经 过 3 年 的改革 开放 , 0 中国 的经济 建设 取得 了
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几点思考文章标题:国有经济的发展路径与前景引言近年来,国有经济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有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然而,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着种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国有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前景,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股份制改革、产权reform,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创新不足等。
二、国有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国有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坚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方针。
国有企业需要坚守社会责任,发挥国家战略支撑作用,注重在关键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需要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三、国有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国有企业需要在全球布局中抓住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有企业还需关注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结语在国有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认识到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稳健增长。
愿国有企业能够在逆水行舟的环境中,勇立潮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国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推进改革。
只有这样,国有经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以上是对国有经济发展路径和前景的一些个人思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期待未来,国有经济能够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利用产业转移和产业聚集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摘要]本文在对九江出口加工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做得较好的其他出口加工区的经验,运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理论,分析该出口加工区现状及制约出口加工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出口加工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园区招商模式,营造园区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九江实际情况,提出九江出口加工区可持续发展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为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地建设九江出口加工区,为江西对接“长珠阁”,打造外向型经济,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及对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出口加工区;产业转移;产业聚集;国际竞争力一、产业转移和产业聚集具有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效应(一)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product)(product)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二)产业集聚的集聚效益 1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它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product)(product)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product)(product)生产成本显著降低;(2)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product)(product)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4)集聚形成企业集群,有助于提高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5)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
关于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过程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过程中作用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讨论了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探讨了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我们阐述了政府如何通过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制定法律法规保护产业竞争力以及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我们总结指出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强调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政府作用、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财政支持、税收支持、法律法规、市场监管、经济增长。
1. 引言1.1 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产业竞争力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产业竞争力强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这种国家还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而产业竞争力弱的国家,则往往面临着市场份额萎缩、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这种国家往往还会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波动,难以应对外部竞争的挑战。
产业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努力提升本国的产业竞争力,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培养人才等措施,以期能够在全球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可忽视。
1.2 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资源配置、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产业升级的职责。
对煤炭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中 由 被 动追 击变 为主 动 出击 ,从 实 质上 推 动 企业 体制 的创 新 ,加 速 我 国企 业 的 国际 化 ,使 企业 真正 成为 对外 经贸 的主体 。 煤炭 生 产企 业 首 先 要 具 有 相 当的 市 场 研 究 、 预 测 、分 析能 力 ,做到研 究 国际 市场 、吃透 国 际 市场 ,充 分 了解 客 户 需 求 及 竞 争 对手 的 强 项 和 弱 点 。其 次 煤 炭 生 产 企 业要 把 触 角 延 伸 出去 ,在 出 口市 场 设 立 窗 口, 收 集 信 息 ,了解市场 需求 变化 ,及 时 反馈信 息 ,调 整 出 1产 品的 结 构 和 档 次 。 最 后 要 充 分 利 3 : 用 国 内外两 个市场 、两 种 资源 ,有 限度地 实 施 多 元化 战 略 ,千方 百 计 扩 大 出 口。 深 化 国 有 煤 炭 生 产 企 业 的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是 增 强 企 业 竞 争 力 的 根 本保 证 , 有 了 完 善 的 产 权 组 织 结 构 ,才 能 够 打破 现有 的 僵 化体 制 ,激 发 企 业活 力 。通 过 科技 投 入 , 发 展 煤 的 综 合利 用 ,延 伸 煤炭 产业 链 ,发 展 煤 电 、 煤 化 工 、煤 油共 享 等 国家 鼓 励 发 展 的项 目。 通过 技 术 创新 ,提 高 煤 炭 产 品 附加 值 ,增加 出 口效 益 。对 有 能 力 的 出 口 企业提 供 政策 、资 金 、技 术方 面的 帮 助 ,出 台 一 些 奖励 出 口的政 策 , 调动 这 些 企 业 的 积 极性 和 主 动性 。 对 前景 看好 的一 些 出 口 产 品生 产企 业 要 加 大 投 入 、扩 大 规 模 、提 高 质 量 ,迅 速提 升 出 1 企 业 的 全 面 素 质 。 3 : 积 极 利 用 外 资 。 在 国 际控 制 煤 炭 资 源 和 调 控 建 设 规 模 的 前 提 下 ,按 照煤 炭 开 发 建 设 规 划 ,鼓 励 国外 大 企 业 投 资 入 股 ,参 与 煤 炭 资 源 的 勘 探 和 开 发 建 设 ,参 与 煤 炭 经 济结 构 调 整 及 国 有 煤 炭 企 业 改 组 改 造 。 把 引进 外 资 与 引进 先 进 技 术 、 现 代 管 理 和 专 业 人 才 结 合 起 来 , 重 点 在 矿 井 高 产 高 效 、安 全 生 产 和 煤 化 工 、煤 炭 液 化 等 方 面 引进 先 进 技 术 和 关 键 设 备 ,尽 快 提 高 国 内 企 业 在 这 些 领 域 的 技 术 水 平 和 管理 水 平 。 扩 大 对 外 投 资 和 贸 易 。 鼓 励 有 比较 优 势 的 煤 炭 企 业 对 外 投 资 , 到 国 外境 外 投 资 办 煤 矿 、办 实 业 ,扩 大 劳务 输 出 。加 强 出 口煤 基 地 建 设 , 支 持 和鼓 励 煤 炭 企 业 扩 大 出 1 。抓 好 非煤 产 品 的 出 1创 汇 ,充 分 挖 3 : 3 : 掘 原 有 市场 潜 力 , 积 极 开 发 新 的 国 际 市 场 ,集 中 优 势扩 大 出 1 ,培 育 一 些 在 国际 3 : 市 场 具 有竞 争 力 的 名 牌 产 品 和 知 名 企 业 , 提高市场 占有率。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引言“走出去”战略是各国对外经济和贸易合作的一项重要战略。
中国自201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目的是推动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
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环境的日益复杂、变化不断,这一战略也面临着前进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走出去”战略进行几点思考。
现状分析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十分出色。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达到了1439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比有所提高,超过了60%。
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军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为中国的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市场上的诸多问题。
比如在美中贸易战的影响下,美国等一些国家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和限制措施;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外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加之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稳定,让国外市场的商业风险更加明显。
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风险控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展中需认真评估商业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在海外经营中的各项风险。
例如,企业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历史文化,了解目标市场对相关业务的需求及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制定合适的进入策略;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充分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法律纠纷和罚款。
市场分析企业需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仔细地分析研判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情况、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的分析体系。
针对不同的市场,要采取不同的进入策略及营销策略,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业升级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需寻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和业务,根据产业升级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随着全球一体化迈入深度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考。
一、开放要更加立体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仅是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它还应该具备立体化的特点,涵盖更广泛的范畴。
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不仅要增加贸易的发展,还应该加强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和交流。
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外投资、创新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开放,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开放格局。
二、政策要更加定向化不同领域和不同国家的开放策略并不相同,中国需要更加精细化地制定对外开放策略。
一方面,要把握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扶持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合作。
另一方面,需要对于一些国家,酌情制定可行的政策,快速响应并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
总之,政策要基于国家实际情况和对外开放需求制定。
三、创新要更加独具特色当前,全球科技和经济变革带来的机会已经远远大于被视为威胁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要紧密围绕我国科技创新特点,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并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更多地考虑创新因素。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系统。
四、合作要更加深入化增强对外开放的“统筹式”战略思维应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导,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技术创新合作,以此打破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
我们应加强和地方、行业组织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以确保双方合作更加深化,合作所得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另外,我们还要与周边区域和其他大国之间发展跨境产业链、价值链等贸易与投资合作机制,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五、风险要更加果敢化随着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国家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的打压让中国再次明白了国际间经济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必须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注重风险应对。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
思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新形势。
我们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高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国际组织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些组织中来,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全球经济规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投资国家。
我们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保护我们的投资利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
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
的合作,以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对外投资,加强对外交流,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新形势,为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电子平台,整合各个部门的进出口审批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多部门共享审批,提高贸易的便利化和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和发展意义,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
在探讨了单一窗口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强调了单一窗口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共享、优化流程管理和提升技术支持等。
通过建设完善的单一窗口体系,我国国际贸易将更加高效便利,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效率、成本、贸易便利化、国际竞争力、挑战、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在我国的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贸易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以往,我国的贸易流程繁琐、效率低下,需要贸易企业与各相关部门分别办理各类贸易手续,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影响了贸易的顺利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即将各类涉外审批、申报、备案等手续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办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发展意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现代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我国的贸易竞争力、推动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单一窗口”,可以简化贸易手续、加快通关速度,提升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贸易环境。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不同地区也在积极推动该平台的建设。
由于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数据不对接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单一窗口”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完善“单一窗口”平台,提高其效率和便利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发展意义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整合各个相关部门的信息和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从而提高贸易审批效率和便利度。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思考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思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思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正确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矛盾,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以下就是我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意味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基本制度,如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
还需要建立健全一体化、透明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行。
只有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提升,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夯实基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重视经济增长,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三、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主开展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力。
还要深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个人观点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自身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发展道路。
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最终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巩固。
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世 界服务 贸易总 额的 36 , 为美国 .% 仅 的 2 .%,英 国 的 4 .% 日本 的 76 89 ,
7. , Z %按人均计算就更低了。 6 我们应 态。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 主要集中 梯度差异,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
该看到 , 国服务 贸易的发展与世界 我
发达 国家相 比 , 差距 非常大 , 其是 尤 与美 国相 比 , 无论 是服 务贸易 出口额
城 乡、 区域 不 平衡
国际竞 争 力已成 为学 术界 关注 的话
题 。 根 据 W 0在 1 9 T 9年 、0 1年 、 9 20
2 0 年和 20 03 0 4年分别公布 的资料来
看 , 国服 务贸易 出口额在世界 的排 我 名 比较 靠后 。 l 9 9 9年 列世 界 第 l 4
博 士 论坛
丽 函
增强我 国服 务 贸易 国际竞争力 的几点思考
口 韩 可 卫 林 云 华
内容摘要 : 国的服务 贸易近年来 已经成为 国际市场上一 支不 可忽视 的力量, 我 但我 国服 务 贸易的发展 与世界发 达 国家相
比还 存 在 很 大的 差 距 者重 点 分 析 了制 约 我 国服 务 贸 易 国 际竞 争 力提 高的 主 要 因素 , 此 基 础 上 有 针 对 性 地提 出 了增 作 在 强我 国服 务 贸 易 国 际竞 争 力 的 主 要 对 策 : 整 服 务 贸 易 内部 结 构 , 快发 展 知识 密 集型 服 务 贸 易 ; 化服 务 业 地 区结 构 ; 调 加 优
融、 险 、 保 电信 、 咨询 以及科 学研究与 综合技术服 务等新兴服 务业 。 使我 国 服务 业 内部 结构 向着合理化 方 向发 展。 .要 加大科 技的投入 力度 , 3 提高 服务业的研究投入 , 同时促进科技成 果在服务业 中的推广与应用。 在科学 研究与技术进步 的基础 上 , 极采 用 积 高新 技术 和 实用技 术加快 科技 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2月釜三≥鲞笺三塑●经管论坛经济与管理EconomyandManagementFeb..2009yof.23No.2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北京lool02)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国内企业与世界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须加强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2-0019—04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中国的GDP为246619亿元;对外贸易总额21738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居世界第l位。
嘲舀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就该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涵义相对于其他经济学术语,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宽泛而又颇多争议的概念。
比较有影响的竞争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的“钻石模型”。
波特(1990)教授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和行业层次上才有意义,即一国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国内主导产业的竞争力。
而一个产业的定义则是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公司。
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
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产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机遇和政府六个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因素,后两项是辅助因素。
四项基本要素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互动环境中,再加上两个辅助性影响因素,其整体配合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
这样,波特教授在国家经济运行和企业行为之间建立了联系,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了微观基础。
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在其联合发表的((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进一步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④二、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近十年来中国工业产量和产值持续快速增长。
据联合国统计署和工发组织计算,1993—199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而同时期发展中国家只有5.4%。
1998—2003年中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高达年均9.4%,同期发展中国家只有4.4%。
中国人均制成品出口从1995年的1763.92美元跃升到2004年的9570.09美元,1998—2001年3年的年均增速为18.3%。
加入WTO以后,出口增速更是明显加快,2002—2004年3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2.5%。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机械及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十多年来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其比重由1990年的12.1%增长到2005年的49.4%,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表杂项产品的出口在2000年以后出口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占工业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8.6%下降到2005年的27.2%。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正在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大国迈进。
收稿日期:2008-09-10作者简介:柴华(1980--),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9·经济与管理明刊)2009年第2期表1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构成数据来源:杨晓薇,胥媛:《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第7期.¥43---44页。
但是,进一步对各产业的考察表明,目前在中国的出口额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按经济普查2004年的数据已经超过1,2。
虽然加入W'I'O后,中国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在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518.2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465.9亿美元,但自2001年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制成品出口相对总体制成品出口的比例却在不断降低。
外商投资企业在制成品出口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4年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已不到一半,其总额是制成品出口总额的45.47%,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也从2001年的57.05%滑落到2004年的41.56%。
2001年民族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39%,到2004年提高N3.75%,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
而且,从2004-年的情况看,民族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调整前下降了一半还多,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仍然是服装和纺织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全国现存注册外资企业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但2005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其机电产品出口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87%。
o由此可见,中国大量出口产品实际上是由跨国公司生产和购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张主要是由外资企业的发展造成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获益最大的是跨国公司,真正国际竞争力增强了的是外资企业。
这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说国际竞争力的微观基础是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的话,那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不是建立在本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基础之上,而是依靠外资企业在中国所进行的加工贸易。
而且,相对于中国外贸的巨大发展,·20·中国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还存在巨大空间。
通过IMD提供的49个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如表2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02年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落后且呈下滑趋势,劳动生产率排名最后,只有第42位。
在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几个子要素中,只有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最强,5年来平均排名7.4,可见,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是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根本的竞争来源。
但是,劳动力成本竞争力也呈直线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第1名下降到2002年的第12名。
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
表21998—2002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和各评价因子世界排名资料来源:曾翔更。
张文涛。
翟运开:《我I!t企业131t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成因探讨),<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第3_6页。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企业规模严重偏小,难以在生产和销售上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从总量上看。
2007年中国500强企业资产总额为665464Z,美元,营业总收入为22396亿美元,仅相当于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852200亿美元和营业收入209003亿美元的7.8%和10.7%。
从企业平均规模来看,中国500强的平均资产为135亿美元,营业收入为45亿美元,仅为世界500强平均资产的7.9%,营业收入的10.7%。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中国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的38.8%;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只有世界500强首位的UBS公司资产规模的49.O%。
与企业规模偏小相联系的是中国企业赢利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偏低。
从总量上看,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15292亿美元,中国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991亿美元,仅为世界500强企业的6.5%。
世界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40.2万美元,人均利润为2.9万美元;中国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经管论坛柴华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9.5万美元,人均利润为0.4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世界500强的23.6%和15.2%。
@表32007年中国500]1与世界500强行业之首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对比表资料来源:邹欣:《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根本),《国际贸易),2008年第6期,935-40页。
总而言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增强,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大幅度增加。
并且机电通讯等工业制成品和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出口产中的份额大幅增加。
这显示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但是经过更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中国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推动的。
中国的民族工业仍然是以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且中国的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世界级的公司差距还很大。
三、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与建议与30年前不同,现在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已经初具规模,有着完善的工业结构和大量的外汇储备,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中国大量企业所赖以生存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逐渐弱化。
所以,中国对于外贸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是30年前的“出口创汇”,而应该以长远地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现在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大,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成为我们的核心议题。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经济环境。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倡导参与国际竞争,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的国际国内环境。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财税体制改革,通过调整产权制度,从根本上理顺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主体。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支柱产业,有效引导和培育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要逐步采取“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新模式,培育和增强中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
要改革政府产业组织重定向模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自组织作用,就要一方面消除地区、部门的封锁与割据,使技术水平低、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失去地区、部门的行政保护。
制定产业进入壁垒政策,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特点以及对规模经济要求,确定进入某个产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就不允许新建企业进入,通过设置适当的进入壁垒,限制规模不经济的企业进入某产业,防止产业进入过密、竞争过度(赵华,耿弘2008)。
2。
做大做强民族企业。
发展一批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大企业。
优势产业集群必须以一批优势企业集团为支撑。
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已成为决定中国国际经济的关键性因素。
一方面,中国的大企业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