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则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
B .
C .
D .
2.下列选项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532x x -=
B .2ab ab ab -=
C .23a a a -+=-
D .235a b ab +=
3.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若数轴上有一点C 到点B 的距离为2个单位,则点C 表示的数是( )
A .-1或2
B .-1或5
C .1或2
D .1或5
4.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 .方程110.20.5x x --=化成1010101025
x x --= B .方程 3﹣x=2﹣5(x ﹣1),去括号,得 3﹣x=2﹣5x ﹣1
C .方程 3x ﹣2=2x+1 移项得 3x ﹣2x=1+2
D .方程23t=32
,未知数系数化为 1,得t=1 5.下列日常现象: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其中,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
D .④
6.互不相等的三个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
若:
||||||a b b c a c -+-=-,则点B ( )
A .在点 A, C 右边
B .在点 A,
C 左边 C .在点 A, C 之间
D .以上都有可能
7.若(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则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 ) A .(2,1) B .(3,3) C .(2,3) D .(3,2)
8.当x=3,y=2时,代数式
23x y -的值是( ) A .43 B .2
C .0
D .3 9.某服装店销售某新款羽绒服,标价为300元,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仍可款利60元.设这款服装的进价为x 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300-0.2x =60
B .300-0.8x =60
C .300×0.2-x =60
D .300×0.8-x =60 10.如图,小明将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摆成如图形状,如果∠AOB=155°,那么∠COD 等于
( )
A .15°
B .25°
C .35°
D .45° 11.已知105A ∠=︒,则A ∠的补角等于( ) A .105︒
B .75︒
C .115︒
D .95︒ 12.用一个平面去截: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填空题
13.已知x=5是方程ax ﹣8=20+a 的解,则a= ________
14.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____元.
15.若代数式mx 2+5y 2﹣2x 2+3的值与字母x 的取值无关,则m 的值是__.
16.已知a ,m ,n 均为有理数,且满足5,3a m n a -=-=,那么m n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
17. 已知线段AB =8 cm ,在直线AB 上画线段BC ,使得BC =6 cm ,则线段
AC =________cm.
18.若1x =-是关于x 的方程220x a b -+=的解,则代数式241a b -+的值是
___________.
19.当a=_____时,分式13
a a --的值为0. 20.因式分解:32x xy -= ▲ .
21.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______m.
22.如果A 、B 、C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6厘米,BC =2厘米,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23.通常山的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如地面气温是4C -︒,那么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和30cm ,此时箱中水面高8cm ,放进一个棱长为20cm 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后,此时水箱中的水面仍然低于铁块的顶面,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______3cm .
三、解答题
25.古代名著《算学启蒙》中有一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十二日,问良马几日追及之.若设良马x 天可追上弩马.
(1)当良马追上驽马时,驽马行了 里(用x 的代数式表示).
(2)求x 的值.
(3)若两匹马先在A 站,再从A 站出发行往B 站,并停留在B 站,且A 、B 两站之间的路程为7500里,请问驽马出发几天后与良马相距450里?
26.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1()23x x +=-
()2()113124
x x --+= 27.已知,如图,A 、B 、C 分别为数轴上的三点,A 点对应的数为-200,B 点对应的数为-20,C 点对应的数为40.甲从C 点出发,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1)当甲在B 点、C 点之间运动时,设运时间为x 秒,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
甲到A 点的距离: ;
甲到B 点的距离: ;
甲到C 点的距离: .
(2)当甲运动到B 点时,乙恰好从A 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人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
(3)若当甲运动到B 点时,乙恰好从A 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人在数轴上的E 点相遇,求E 点对应的数.
28.已知,,,A B C D 四点如图所示,请按要求画图.
(1)画直线AB ;
(2)若所画直线AB 表示一条河流,点,C D 分别表示河流两旁的两块稻田,要在河岸边某一位置开渠引水灌溉稻田,请在河流AB 上确定点P ,使得在点P 处开渠到两块稻田,C D 的距离之和最短,并说明理由.
29.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 =1:2,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一个三等分点.
(1)如图2,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4、12,点D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D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2)在(1)的条件下,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右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在数轴上先向左运动,与点P 重合后立刻改变方向与点P 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P 、Q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用含t 的式子表示线段AQ 的长度;
②当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时,求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图1
30.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 和点B 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 表示﹣12,点B 表示12,点C 表示20,我们称点A 和点C 在数轴上相距32个长度单位,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 运动到点B 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 运动到点O 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问:
(1)动点Q 从点C 运动至点A 需要 秒;
(2)P 、Q 两点相遇时,求出t 的值及相遇点M 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 为何值时,A 、P 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是C 、Q 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的54倍(即P 点运动的路程=54
Q 点运动的路程). 四、压轴题
31.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
(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
(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
3DOE AOE ∠∠=,3COF BOF ∠=∠,72
EOF COD ∠=∠,求EOF ∠的度数;
(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3MOI POI ∠=∠,则t = 秒.
32.如图,以长方形OBCD 的顶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 点坐标为(0,a ),C 点坐标为(c ,b ),且a 、b 、C 满足6a ++|2b+12|+(c ﹣4)2=0.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O→B→C 的路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DC 上有一点M (4,﹣3),用含t 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PM 的面积;
(3)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
13
?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有关问题:
我们知道,(0)0(0)(0)x x x x x x >⎧⎪==⎨⎪-<⎩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一结论来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例如
化简式子|1||2|x x ++-时,可令10x +=和20x -=,分别求得1x =-,2x =(称1-、2分别为|1|x +与|2|x -的零点值).在有理数范围内,零点值1x =-和2x =可将全体有理数不重复且不遗漏地分成如下三种情况:
(1)1x <-;(2)1-≤2x <;(3)x ≥2.从而化简代数式|1||2|x x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当1x <-时,原式()()1221x x x =-+--=-+;
(2)当1-≤2x <时,原式()()123x x =+--=;
(3)当x ≥2时,原式()()1221x x x =++-=-
综上所述:原式21(1)3(12)21(2)x x x x x -+<-⎧⎪=-≤<⎨⎪-≥⎩
通过以上阅读,请你类比解决以下问题:
(1)填空:|2|x +与|4|x -的零点值分别为 ;
(2)化简式子324x x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从正面看:共分3列,从左往右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据此可画出图形.
【详解】
∵从正面看:共分3列,从左往右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
∴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题时注意: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整式的加减法法则即可得答案.
【详解】
A.5x-3x=2x,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B.2ab ab ab
C.-2a+3a=a,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2a与3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题关键.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如图,根据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可确定原点,即可得出点B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设点C表示的数为m,
∵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AB的中点O为原点,
∴点B表示的数为3,
∵点C到点B的距离为2个单位,
-=2,
∴3m
∴3-m=±2,
解得:m=1或m=5,
∴m的值为1或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各项中方程变形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
解:A 、方程
x 1x 10.20.5--=化成10x 1010x 25
--=1,错误; B 、方程3-x=2-5(x-1),去括号得:3-x=2-5x+5,错误;
C 、方程3x-2=2x+1移项得:3x-2x=1+2,正确,
D 、方程
23t 32=,系数化为1,得:t=94
,错误; 所以答案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①正确; 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错误; 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利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故③错误;
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④正确.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a b b c -+-表示数b 的点到a 与c 两点的距离的和,a c -表示数a 与c 两点的距离即可求解.
【详解】
∵绝对值表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
a b -表示a 到b 的距离
b c -表示b 到c 的距离
a c -表示a 到c 的距离
∵a b b c a c -+-=-丨丨丨丨丨丨
∴B 在A 和C 之间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的特点,熟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对(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可知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排,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
∴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2,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分析出数对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当x=3,y=2时,直接代入代数式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23x y -=2323⨯-=43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求值,正确的计算出代数式的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要列方程,首先根据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60元,此时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详解】
解:设进价为x 元,由已知得服装的实际售价是300×0.8元,然后根据利润=售价-进价, 可列方程:300×0.8-x=6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目的相等关系,此题应弄清楚两点:
(1)利润、售价、进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2)打八折的含义.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利用直角和角的组成即角的和差关系计算.
【详解】
解:∵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都等于90°,所以∠BOD+∠AOC=180°,
∵∠BOD+∠AOC=∠AOB+∠COD,
∵∠AOB=155°,
∴∠COD等于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数形结合掌握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即可.
【详解】
解:∵∠A=105°,
∴∠A的补角=180°-105°=7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关键.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圆锥、圆柱、球、五棱柱的形状特点判断即可.
【详解】
圆锥,如果截面与底面平行,那么截面就是圆;
圆柱,如果截面与上下面平行,那么截面是圆;
球,截面一定是圆;
五棱柱,无论怎么去截,截面都不可能有弧度.
故选B.
二、填空题
13.7
【解析】
试题分析: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该方程的解.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可得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求出a 的值.
解:把x=5代入方程ax ﹣8=20+a
得:5a ﹣8=20+a ,
解析:7
【解析】
试题分析: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该方程的解.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可得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求出a 的值.
解:把x=5代入方程ax ﹣8=20+a
得:5a ﹣8=20+a ,
解得:a=7.
故答案为7.
考点:方程的解.
14.【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3b)元
解析:(23)a b
【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 +3b )元.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15.2
【解析】
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
解析:2
【解析】
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即含字母x的系数为0.
16.2或8.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
【详解】
∵|a-m|=5,|n-a|=3
∴a−m=5或者a−m=-5;n−a=3或者n−a=-3
当a−m=5,n
解析:2或8.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
【详解】
∵|a-m|=5,|n-a|=3
∴a−m=5或者a−m=-5;n−a=3或者n−a=-3
当a−m=5,n−a=3时,|m-n|=8;
当a−m=5,n−a=-3时,|m-n|=2;
当a−m=-5,n−a=3时,|m-n|=2;
当a−m=-5,n−a=-3时,|m-n|=8
故本题答案应为:2或8
【点睛】
绝对值的性质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其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7.2或14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
AC=AB-BC=8
解析:2或14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点C 在线段AB 上,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
AC=AB-BC=8-6=2cm ;
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
AC=AB+BC=8+6=14cm ;
故答案为2或1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不能遗漏.
18.-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代入方程得到,变形得到,所以=
故填-3.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
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1x =-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1x =-代入方程得到220a b --+=,变形得到22a b -=-,所以
241a b -+=2(2)1 3.a b -+=-
故填-3.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程的解代入并对代数式变形整体代换即可. 19.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a−1=0,且a−3≠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
解析: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a−1=0,且a−3≠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
20.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
解析: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详解】
x3﹣xy2=x(x2﹣y2)=x(x﹣y)(x+y),
故答案为x(x﹣y)(x+y).
21.-80
【解析】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详解】
解:如果向东走60m记为,那么向西走80m应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
解析:-80
【解析】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详解】
解:如果向东走60m 记为60m +,那么向西走80m 应记为80m -.
故答案为80-.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2.8cm 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 点在AB 之间,②当C 在AB 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
解析:8cm 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 点在AB 之间,②当C 在AB 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4cm
②当C 在AB 延长线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8cm
综上所述,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8cm 或4cm
故答案为:8cm 或4cm .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3.【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
-︒
解析:18.4C
【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4-2400÷100×0.6=-4-14.4=-18.4℃,
故答案为:-18.4℃.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
24.4000
【解析】
【分析】
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cm,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
【详解】
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cm,
由题意得:50×40×8+20×20×h=
解析:4000
【解析】
【分析】
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cm,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详解】
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cm,
由题意得:50×40×8+20×20×h=50×40×h,
解得:h=10,
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的高度为:20-10=10(cm),
所以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20×20×10=4000(cm3).
故答案为:4000.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5.(1)(150x +1800);(2)20;(3)驽马出发3或27或37或47天后与良马相距450里.
【解析】
【分析】
(1)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结论;
(2)利用两马行的路程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设驽马出发y 天后与良马相距450里,分良马未出发时、良马未追上驽马时、良马追上驽马时及良马到达B 站时四种情况考虑,根据两马相距450里,即可得出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150×12=1800(里),
∴当良马追上驽马时,驽马行了(150x +1800)里.
故答案为:(150x +1800).
(2)依题意,得:240x =150x +1800,
解得:x =20.
答:x 的值为20.
(3)设驽马出发y 天后与良马相距450里.
①当良马未出发时,150y =450,
解得:y =3;
②当良马未追上驽马时,150y ﹣240(y ﹣12)=450,
解得:y =27;
③当良马追上驽马时,240(y ﹣12)﹣150y =450,
解得:y =37;
④当良马到达B 站时,7500﹣150y =450,
解得:y =47.
答:驽马出发3或27或37或47天后与良马相距450里.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驽马行的路程;(2)(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6.(1)2x =-;(2)32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x 系数化为1求解即可;
(2)根据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x 系数化为1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去括号得,26x x +=-,
移项得,26x x +=-,
合并同类项得,36x =-,
系数化为1得,2x =-;
(2)去分母得,2(1)12(1)1x x --+=,
去括号得,2212121x x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015x =,
系数化为1得,32
x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步骤.
27.(1)240-6x ,60-6x ,6x ;(2)-128;(3)-560.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结合甲的速度得出甲到A 点的距离以及甲到B 点的距离和甲到C 点的距离;
(2)利用甲、乙的速度结合运动方向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3)利用甲、乙的速度结合运动方向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详解】
(1)当甲在B 点、C 点之间运动时,设运时间为x 秒,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
甲到A 点的距离:240-6x ;
甲到B 点的距离:60-6x ;
甲到C 点的距离:6x .
故答案为240-6x ,60-6x ,6x ;
(2)设t 秒时,两人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根据题意可得:
6t+4t=180,
解得:t=18,
则D 点对应的数为:-(18×6+20)=-128;
(3)设y 秒时,两人在数轴上的E 点相遇,根据题意可得:
6y-4y=180,
解得:y=90,
则E 点对应的数为:-(90×6+20)=-56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甲、乙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28.(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线的意义,画出直线AB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CD,与直线AB的交点即为所求.
【详解】
(1)直线AB为所求.
(2)画线段CD交直线AB于点P,则点P为所求.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画法和线段公理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线段公理.
29.(1)4
3
或
20
3
;(2)①4,16-3t或3t-8;②
4
-
3
或
4
-
9
或
4
3
【解析】【分析】
(1)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分两种情况:AD=1
3
AB时;AD=
2
3
AB 时,分别在数轴上找到
点D的位置即可;
(2)①P、Q两点经过4秒相遇,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讨论,分别表示出AQ即可;
②根据①中的结论,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结合三等分点的定义,一共有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最后总结所求结果.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
当AD:BD=1:2时,AD=1
3
AB=
16
3
,点D表示的数为-4+
16
3
=
4
3
;
当AD:BD=2:1时,AD=2
3
AB=
32
3
,点D表示的数为-4+
32
3
=
20
3
,
所以,点D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4
3
或
20
3
,
故答案为:4
3
或
20
3
;
(2)①P、Q两点经过4秒相遇,相遇时,AP=4, P、Q相遇前,当t小于或等于4时,AQ=16-3t;
P、Q相遇后,当t大于4时,AQ=4+3(t-4)=3t-8;
②当P、Q相遇前:若AP=1
3
AQ,则t=
1
3
(16-3t),t=
8
3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4
3
;
若AP=2
3
AQ,则t=
2
3
(16-3t),t=
32
9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4
9
;
当P、Q相遇后:若AP=2
3
AQ,则t=
2
3
(3t-8),t=
16
3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
4
3
;
若AP=1
3
AQ,则t=
1
3
(3t-8),无解,
综上所述,点P为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点P表示的数分别为
4
-
3
或
4
-
9
或
4
3
,
故答案为:
4
-
3
或
4
-
9
或
4
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等分点的定义,相遇问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及三等分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0.(1)26秒;(2)t的值是10,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8;(3)26
【解析】
【分析】
(1)由时间=路程÷速度即可解答;
(2)根据相遇时,P,Q所用时间相等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
(3)A、P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是C、Q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的5
4
倍需分两直角
边分别情况讨论,并根据P点运动的路程=5
4
Q点运动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
【详解】
解:(1)点Q运动至点A时,所需时间t=(20﹣12)÷1+12÷2+12÷1=26(秒).答:动点Q从点C运动至点A需要26秒;
(2)由题可知,P、Q两点相遇在线段OB上M处,设OM=x.
则12÷2+x÷2=(20﹣12)÷1+(12﹣x)÷2,
解得x=8,
12÷2+x÷2=12÷2+8÷2=6+4=10.
答:t的值是10,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8.
(3)A、P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是C、Q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的5
4
倍有2种可
能:
①动点Q 在OB 上,动点P 在AO 上,
则:2t =
54
[20﹣12+2(t ﹣8÷1)], 解得:t =20(舍去). ②动点Q 在OA 上,动点P 在BC 上,
则:2t =
54
[20+(t ﹣8÷1﹣12÷2)], 解得:t =10(舍去).
综上所述:t 无解.
故答案为: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并列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压轴题
31.(1)40º;(2)84º;(3)7.5或15或45
【解析】
【分析】
(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
(2)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
(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 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 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
解:(1))∵∠AOD+∠BOC=∠AOC+∠COD+∠BOD+∠COD=∠AOB+∠COD
又∵∠AOD+∠BOC=160°且∠AOB=120°
∴COD AOD BOC AOB ∠=∠+∠-∠
160120=︒-︒
40=︒
(2)3DOE AOE ∠=∠,3COF BOF ∠=∠
∴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
则3COF y ∠=︒,
44120COD AQD BOC AOB x y ∴∠=∠+∠-∠=︒+︒-︒
EOF EOD FOC COD ∠=∠+∠-∠
()()3344120120x y x y x y =︒+︒-︒+︒-︒=︒-︒+︒
72
EOF COD ∠=∠
7120()(44120)2
x y x y ∴-+=+- 36x y ∴+=
120()84EOF x y ∴︒+︒︒∠=-=
(3)当OI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
有∠MON=∠MOI+∠NOI=12(∠AOI+∠BOI ))=12∠AOB=12
×120°=60°, ∠PON=
12
×60°=30°, ∵∠MOI=3∠POI , ∴3t=3(30-3t )或3t=3(3t-30),
解得t=152
或15; 当OI 在直线AO 的下方时,
∠MON ═
12(360°-∠AOB )═12
×240°=120°, ∵∠MOI=3∠POI ,
∴180°-3t=3(60°-61202t -)或180°-3t=3(61202
t --60°), 解得t=30或4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
152
s 或15s 或30s 或45s . 【点睛】 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面,不要漏掉解.
32.(1)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2)S △OPM =4t 或S △OPM =﹣3t+21(3)当t 为2秒或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
.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
,﹣6)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 ,b ,c 的值,即可得到B 、C 两点的坐标;
(2)分两种情况:①P 在OB 上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P 在BC 上时,根据面积差可得结论;
(3)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三角形OPM 的面积为8,根据(2)中的结论分别代入可得对应t 的值,并计算此时点P 的坐标.
【详解】
(1)∵|2b +12|+(c ﹣4)2=0,∴a +6=0,2b +12=0,c ﹣4=0,∴a =﹣6,b =﹣6,c =4,∴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
(2)①当点P 在OB 上时,如图1,OP =2t ,S △OPM 12
=
⨯2t ×4=4t ; ②当点P 在BC 上时,如图2,由题意
得:BP =2t ﹣6,CP =BC ﹣BP =4﹣(2t ﹣6)=10﹣2t ,DM =CM =3,S △OPM =S 长方形OBCD ﹣S △0BP ﹣S △PCM ﹣S △ODM =6×4
12-⨯6×(2t ﹣6)12-⨯3×(10﹣2t )12
-⨯4×3=﹣3t +21. (3)由题意得:S △OPM 13=S 长方形OBCD 13
=⨯(4×6)=8,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4t =8时,t =2,此时P (0,﹣4); ②当﹣3t +21=8时,t 133=,PB =2t ﹣626188333=-=,此时P (83
,﹣6). 综上所述:当t 为2秒或
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