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汤君
一、建筑
广西民居多姿多彩、形态丰富,它深深地扎根于八桂大地,是地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书对广西民居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多层次的分析,廓清了广西民居特色的生成背景和类型特征,重点从建筑和聚落两个层次对广西民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详细分析了广西民居的聚落形态、空间意象以及建筑特征。
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支撑底架基础上修建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这种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房屋未直接建筑在地面上,而是用立柱在地面和房屋之间搭建出一定的空间。“干栏”如果用壮语来解释则更为贴切,“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屋子”。干栏式建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有发现。广西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历代有关广西的文献对这种上人下畜居住格式均有记载。这种房屋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分为上、中、下三层或仅上下两层,有些下层紧挨或依靠着山体,有些以竹木或石头围护,形成家畜棚,是关牲畜家禽的地方,中层住人,顶层用来晾嗮作物或作客房。其基本格局为,人畜共同生活在一个建筑空间内。广西各少数民族如壮、瑶、苗、侗、毛南族等还根据各自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如全干栏、半干栏、半边楼、吊脚楼等。
吊脚楼
在广西这片土地上谋生以求最简单的温饱不难,因为山岭平畴、河沟湖汊,所在皆不乏衣食,只需用勤劳和血汗去换取即可。随处搭一间竹篱茅舍以避风雨也极为容易,因为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唾手可得。但就一般家庭而言,如果要建一座像样的、能传诸后世的土木结构或者全木结构的房屋,往往需要一辈甚至几辈人的劳作积攒。
纹饰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1.壮族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具有寓乐于歌、寓教于歌的特点。壮族民歌把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去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赞
美歌”以歌赞山、赞水、赞村、赞事、赞人;“迎客歌”主人要以歌迎客,自谦自责;“猜谜歌”具有相当高雅的美学鉴赏价值,它融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是比知识、比才能的对歌;“劝世歌”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规范、劝告世人尊老爱幼、尊纪守法;“古歌”用来歌颂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总而言之,壮族民歌的题材与内容,是由时代、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斗争、生息等决定的。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农耕百事等内容。
2.壮族民歌的特点还在于表达感情上。壮家儿女勇于唱情,善于唱情,爱情、友情、亲情都唱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使听者随之而喜怒、而哀愁,达到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壮族传统民歌的精髓,也是壮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悠久的社会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3.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从内容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如:欢、西、加、比、论等。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特别是靖西马隘及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等尤其著名。在壮族聚居的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100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6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也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4.壮族民歌之所以美,之所以诱人,还在于壮族人民的开放、容异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艺术来源于生活,代表其文化,各民族文化就有各民族的特点,“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壮民族具有开放、容异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他们不排外,欢迎外族人来壮族本土居住,且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壮人不固步自封,善于取长补短,大有海纳百川之势。比如,自古及今,壮人一直以学会汉字汉语为荣。历史悠久的方块壮字有不少是借用汉字或对汉字加以改造而成的。又如,在广西各地,壮族与瑶族、壮族与侗族、壮族与苗族、壮族与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仫佬族等各族聚居的村寨比比皆是且和睦共处,歌唱民族团结的民歌亦不绝于耳,凡此种种,都充分展现了壮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与文化。而歌者美的心灵,是构成壮族民歌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