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绪论复习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期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绪论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与特点习题附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
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A型题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要方》E.《侍疾要语》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A.远古时期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C.战国至三国时期D.晋至近代时期E.新中国建立以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治养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二) 选择题A型题1.B2.E3.E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2.整体观念3.辩证施护4.同病异护5.异病同护(二)填空题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3.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中医护理学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为护理的基本原则。
5.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学的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观念是相融相通的。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绪论(精)
伤寒杂病论 华佗 张仲景
五禽戏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
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时期
孙思邈《千金方》
首创细葱管导尿法
王叔和《脉经》 皇甫谧《甲乙经》
宋金元时期
李东恒《脾胃论》——补土派
朱丹溪《本草衍义》——滋阴派 张从正《儒门事亲》——攻下派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 贡献
消毒隔离 预防接种 饮食卫生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时期 夏春秋 战国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宋金元时期 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独立
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夏春秋时期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战国东汉末年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辩证施护的理论与措施
中医护理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 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 疗等措施,对老、弱、幼、残者施以辩证护 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及特点
中医药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 等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2)人与环境相统一 1)自然2)社会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症:症状,是指病人自觉感到的 异常变化及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 手段获得的形体上的异常体征, 如发热、恶寒等。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 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 患者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 地理环境等不同,表现出证候也 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 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具有同一性 质的证候,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 疗。
中医护理学绪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绪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结合了中医理论和护理实践的学科,其核心是:A. 中西医结合B. 护理技术操作C. 中医理论指导D. 病人心理护理答案:C2. 中医护理学中“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是:A. 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护理B. 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护理C.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护理D. 根据病人的年龄进行护理答案:B3. 在中医护理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护理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静脉注射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护理应从整体出发。
()答案:正确2. 中医护理学中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
()答案:正确3. 中医护理学认为,所有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原则。
答案: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环境和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差异、环境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灵活调整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2. 阐述中医护理学在现代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护理学在现代护理实践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能够更全面地考虑病人的身心状况;其次,它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再次,中医护理学中的许多传统护理方法,如针灸、拔罐等,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最后,中医护理学还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结束语:通过本次中医护理学绪论试题的学习和测试,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医护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护理实践的学科,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医护理学绪论是中医护理学的入门部分,旨在为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相比于西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更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观察和护理,它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调整阴阳平衡、疏利气血”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环境来进行护理,在调整护理措施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论述。
在中国古代,中医护理学与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医护理学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中医护理学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进一步发展之前进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此外,中医护理学重视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能力,通过中医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弥补了西医护理学的不足,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综合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在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金元四大家
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以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
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
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历代医家必综合医、药、
护三者的知识、经验于一身。在中医临床,护理职责一般是由医者、医者的助手或由医
者指导患者家属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
第一章 绪 论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发展概况,熟悉中医护理发展历史中重要 的医家、代表著作及学术思想。 2.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治疗期间注意“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伤寒杂病论》最有影响的临床医学巨著 记载了各种护治一体的疗法,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治狐惑病的熏洗法、烟熏法; 治咽痛的含咽法;以及坐浴法、外掺法、灌耳法、吹鼻法等外用药护理。 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 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指出饮食应辨证:“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
01—中医护理: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护理发展成就,激发学习热情 3、了解中医护理的学科属性
1
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时期)
原始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并出于对自身本能的保护以 及在活动的互助中,逐渐形成了中医护理学的萌芽状态。
借黄帝之名编著了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 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2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 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经典医著及名医华佗等。
3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书,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临床医学巨著。 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国际性“中医 热”、“针灸热”、“中药热”。
9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
和联系性的认识。 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⑵、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⑶、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
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护理的
辨析
因证立法
据法选方 方药
证候
治法
护理
12
在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 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理论探讨,使中 医理论体系逐渐向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明末吴又可的《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8
近代及现代
近代,随着西洋医学的传入,使中医受到 了一定的冲击。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 验得到全面整理和提高。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1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一、绪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
所谓辩证,是将四诊搜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
施护既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遵循辩证的理论确定相应护理措施。
二、四诊四诊,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是中医诊断收集病情数据的基本方法,又称诊法。
望诊,是中医人员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观察患者神的旺盛,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
重点反映在人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观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还要结合神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饮食、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望诊 1、得神又称有神。
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灵光,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言语清晰,意识清楚,体态正常。
1/ 22提示精气充足,体健神旺,或虽病但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轻,预后良好。
2.、少神又称有神。
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目光乏神,面色少华,. . 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乏力。
提示精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患者。
3、失神又称无神,(1)正虚失神:临床表现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靡,意识朦胧,反应迟钝,语声断续。
(2)邪盛失神:临床表现为昏迷,或猝然昏倒,目闭口张等,是邪陷心包,精气已脱,病情更为严重;或见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表情烦躁或痛苦。
1.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
我国黄种人的正常肤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为气血平和,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内含,荣光外发的表现。
2.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显现的色泽。
(1)青色:主气滞、血瘀、寒症、疼痛、惊风证。
(2)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
如满面通红,多见于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如午后仅见两颧潮红,色泽鲜艳,是阴虚之虚热证。
久病重病的患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称戴阳证。
第一章 中医护理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远古至春秋时期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在恶劣的环境下应对诸多疾病和意外伤害。
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身体的不适可以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得以缓解,或用草茎、树叶等进行涂裹包扎后疼痛碱轻或消失。
由此逐渐了解到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和许多动植物的药用价值。
随着劳动工具及火的使用,人们学会了打造医用砭石,由此促生了灸法和热熨法。
原始人类的这些出于生存本能而发现的自我保护技能,后来被人们有目的地用于实践,可以说是中医护理学的最初雏形。
进人奴隶社会以后,预防保健的方法有了很大发展。
周代已出现“食医”“疡医”等医学分科,并有了饮食、环境和情志等方面护理方法的记载。
(二)战国至东汉时期战国至东汉时期,多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也不乏对中医护理学的阐述。
《黄帝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书中重视疾病的防护,论述了饮食、起居、情志、心理、用药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热熨等实用护理技术。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书中记载了许多新的中医护理方法,如药物灌肠法、坐浴法、灌耳法、熏洗法等护治一体疗法,同时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等急救护理技术一并纳入,是世界上最早提及急诊复苏护理技术的著作。
同时,书中对中药用药法及饮食护理禁忌原则也做了详细论述。
东汉华佗发明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养生、医护和体育锻炼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医护理学,尤其是专科护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晋葛洪的《时后备急方》,集中医各科之大成,涉及了大量的护理内容,尤其对老年人养生和护理方法的阐述,在护理学界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学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尤其是护理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补充。
书中有详细的温热病病情观察记录,提倡以脉象来观察病情,对外科术后和妇产科病证的饮食、起居、情志护理均作了阐述。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中医护理学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XXX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XXX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照顾护士系创建(1983年XXX)。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XXX)。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XXX)。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初创汤剂的是(XXX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XXX)。
11、(XXX)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XXXB、XXXC、XXXD、XXX四、XXX1、简述XXX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XXX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绘了照顾护士概念?2(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绪论(1)
4、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后护理 5、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药方》 葱管导尿术
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6、《肘后救卒方》 口对口吹气
了解
7、金元四大家的重要贡献(饮食护理) 刘河间(刘完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邪气论——攻下派 李东垣(李杲)——脾胃论——补土派 朱丹溪(朱震亨)——阴虚论——滋阴派
更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
治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例如《淮南子·修务 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 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二、中医护理的初步形成
《周礼》中说:“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 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仓齐视春时, 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春多 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河北省中医院以擅长中医治疗胃肠科、骨伤科 伤病在华北地区远近闻名,全院143名护士入 院工作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中医基础培训,在 学过西医护理之外,还要学习中医的方剂、中 药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我国近代护理概述
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935年, 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 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员。 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 1888年,在福州开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 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 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 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第四版第一章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 发展,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 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 《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 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为中医 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对消渴病的护理提出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 三咸食及面”,并强调“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 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这些论述至今还 指导着临床医疗和护理实践。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 》第一卷中所撰的《大医精诚》一文:“凡大医治病,必 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 含灵之苦......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 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是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开 了中国医学伦理之先河。Leabharlann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医、护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至周代,宫廷医学已出现了“医师”“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等医学分科。人们对卫生防疫的认 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得到了加强。如《 礼记》中指出:“五日则焯汤清沐,三日具沐”,“头有创则沐 ,身有疡则浴”,对个人卫生提出了要求。“鸡初鸣,咸盥漱" 则是口腔护理的雏形。在饮食护理方面,《礼记》中记载:“炮 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并提出不吃腐败食物,主张饮食与四 时季节相适应,为食物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资料。《诗经》记载 了大量的动物、植物的性状、产地、形态、功效以及使用方法等 。《周礼》将七情作为病因的概念,提出“喜、怒、哀、惧、爱 、恶、欲之情,过则有伤”,就是对情志护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 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 体皆极;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晋代王叔和:《脉经》
—阐明了脉理 —确立寸口诊脉法 —首创“三部九候”及脏腑分配原则
30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 ♦ 海藻治疗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含 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 狗脑敷治被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 疫疗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等。
……
31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10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 论》四大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 黄 帝 内 经 》—— 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医学理论典籍,分 《素问》和《灵枢》 两 部 分 , 共 18 卷 162 篇,约成书于春秋战 国至秦汉时期。《黄 帝内经》初步确立了 中医学 礼 记 》“ 头 有 疮 则 沐 , 身 有 疡 则 浴”“鸡初鸣,咸盥漱”
《周礼》“以五味、五谷、五 药养其病”“喜、怒、哀、乐、 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
9
起源阶段(夏商周时期)
《礼记》“炮生为熟,令人无 腹疾” 周代出现 “医师”、“食 医”、“疾医”、“疡医”、 “兽医”等医学分科。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难经》原名《八十 一难经》,全书共探 讨了八十一个问题。 成书约在秦汉之际。 在《内经》基础上有 所发展,尤以脉诊和 针灸治疗较《内经》 更详。
22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 神 农 本 草 经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 物学专著,全书收载 药物365种。它根据药 物的性能、功效和有 无毒性,将药物分为 上、中、下三品。
12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 念,引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 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 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奠定了中医 护理学的基础。
13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 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 服之” 。 ♦“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 鲤鱼佳
……
32
发展阶段(魏晋 —五代时期)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33
发展阶段(魏晋 —五代时期)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和《备急千 金要方》,在护理技术方面,首创细葱管 导尿术、醋疗法、热熨法等。
欢迎踏上《中医护理学》之旅
《中医护理学》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 第三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四章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 第五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第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七章 中医养生保健 第八章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助产学教研室 王健红
学习目标
识记: 1.阐述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2.叙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描述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意义。 理解: 1.浅述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2.理解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互关系。 运用: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阐述中医护 理学的发展趋势。
“葱管尖端纳尿道三寸,以口微吹便自通”。 “以盐末入葱管吹之,使盐入尿道亦通”。
34
发展阶段(魏晋 —五代时期) — 倡导大医精诚
开创了中国医学伦理之先河,是最早的有关医 德的记载论述。
35
发展阶段(魏晋 —五代时期) 唐代医家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对于 临证护理中的病情观察有独特的见解。
36
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著 名的“三因学说”,将病因归 纳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 大类。
37
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服药的方法 《饮膳正要》----食、养、医结合 《脾胃论》----辨证施护 《保生要录》-----社区保健 《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护理 《本草衍义》-----水肿病护理 《外科精义》-----外科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 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 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病人及老、弱、 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 门应用学科。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 用树叶、兽皮遮体,以御 寒冷;在炎热的夏季居住 在阴凉的洞穴里,以避酷 热;人类过着群居生活, 宗族之内由妇女照顾老、 弱、病、残、孕妇及分娩, 这是早期生活护理的萌始。
23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伤寒杂病论》——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 临床医学巨著,确立了 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 系。该书问世不久,因 战乱而散佚,后经医家 收集整理,成为《伤寒 论》和《金匮要略》。 张氏被后人誉为“医家 之圣”。
25
《伤寒杂病论》 —论述了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措施 —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论述了熏洗法、烟熏法、坐浴法、点烙法、外掺 法、灌耳法 —首创了猪胆汁灌肠法 —论述了自缢、溺水的急救护理方法 —论述了服药护理、饮食护理的方法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三国时期,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名于世 —倡导五禽戏,养生健身 —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
28
华佗——中医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 “麻沸散”——外科手术的麻醉剂 ♦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
——最早的康复护理措施,开创了体 育保健的先例。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