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揭秘中国古代监狱

揭秘中国古代监狱
总统保密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前,在海军部 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 西洋某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 压低声音问: “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 能。”
谢绝
美国作曲家盖什文是个很谦逊 的人。他闻名遐迩,可是他仍然想跟 意大利作曲家、歌剧《茶花女》的作者 威尔第学作曲。
揭秘中国古代监狱
文/董沁生
“圜土”,“筑土表墙,其形圜也”;也作囹 圄,意为令囚犯闭门思过,改恶为善。春 秋 战 国 时 代 ,将 监 狱 称 之 为“ 狴 犴 ”。 “狴”、“犴”是两种传说中的兽名,因在牢 门上常画它们的形象,故将监狱称之为 “狴犴”,且多为石室。越王勾践就被囚 于吴国的狴犴。秦代的监狱逐步分为中 央狱和地方狱,李斯和赵高均被囚于成 阳狱。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为败将李陵进 言而激怒武帝,被判为死刑。若按当时 法律,钱可折罪,可以免去司马迁死刑或 接受宫刑,但司马迁没钱,好在“皇恩浩 荡”,司马迁没钱也未受到死刑,而是改 判为“宫刑”。就这样,为了《史记》,司马 迁不得不忍辱负重,在蚕室完成了令人 称颂的鸿篇巨作《史记》。
居室、北军:关押将军及侍卫 人员的监狱
狠毒的下令,处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 意,又将戚夫人废为“人彘”,断其手足,挖 其眼睛,药熏其耳,药逼其哑,并把戚夫人 关押在终日不见阳光的窟室内,将其折磨 至死。戚夫人遭此酷刑,就连吕后的儿子 惠帝都认为“这不是人做的事”。
汉代的掖廷邵狱在管理上逐步规范, 并设置了专管女犯监狱的官置——掖廷 令。掖廷邵狱关押的所谓犯罪者,其实大 都是政治斗争、宫廷之争的牺牲品,甚至 是含冤入狱的。李陵抗击匈奴失败后,其 家人全部入狱,其母被囚于保宫狱。
廷尉诏狱:囚禁政治犯的监狱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单元第一专题监狱的历史发展一、监狱的产生以中国为例,说明监狱的产生问题中国监狱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1、原始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监狱2、原~向奴~过渡——监狱胚胎形式皋陶造狱的传说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私有制政治条件----阶级分化关键现象战俘的处理肉体消灭→牺牲→劳动力胚胎监狱牢——本意和引申义“系用徽墨寘于丛棘”3、前21世纪夏朝建立——监狱正式产生监狱形式圜土——土筑圆形围墙用以拘押囚犯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罚制度五刑——墨、劓、膑、宫、大辟总结——1、中国监狱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正式产生于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奴隶制时期。

2、奴隶制监狱产生的同时,也建立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

3、奴隶制监狱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4、中国监狱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较早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问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完整word版)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完整word版)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一)创建阶段的概况(1949年~1954年)新中国的监狱工作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

1951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

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和审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

”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所作出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各地迅速建立了罪犯劳动改造机构,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参加国家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垦荒、开矿及从事手工业、农业、副业等项生产。

通过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狱关押的罪犯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二)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2)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3)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昨日在普通高中招生咨询会举行中,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众考生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二、初步发展阶段(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1954年~1966年)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于1954年9月7日颁布实施。

以此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

《劳动改造条例》把我国监狱工作创建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加以总结,使监狱工作及时、准确地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监狱工作无论在罪犯的改造上还是在监狱生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改造成为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2)在监狱生产上,逐步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农场,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监狱企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中,监狱的主要目的是拘禁犯人,而非进行惩罚或改造。

古代监狱的形式多样,包括地牢、囚笼或者藩篱。

这些监狱通常建在城市的角落或者城墙的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监狱体系逐渐演变和发展。

明朝时期,监狱系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组织,监狱开始变得更加规模化。

清朝时期,监狱制度进一步改革,实施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惩罚和改造方法。

到了现代,中国监狱系统经历了更多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监狱法规,对监狱的管理和运作进行了规范。

中华民国时期,监狱的改造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禁闭转向了帮助犯人恢复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向。

1949年以后,中国的监狱系统经历了重大改革。

在新中国成
立后不久,监狱开始加重对政治犯的打压和迫害。

文化大革命期间,监狱成为了迫害政治异见人士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监狱成为了劳动改造和思想转化的场所。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监狱制度再次发生
了变革。

监狱开始更加注重对犯人的人权保护和再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监狱系统加大了监管力度,努力推进监狱建设,提高犯人的待遇和改造效果。

总之,中国监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
革。

从简单的拘禁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教育,中国监狱系统不断发展,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改造服务。

百年监狱风云:提篮桥和它关过的大人物

百年监狱风云:提篮桥和它关过的大人物

百年监狱风云:提篮桥和它关过的大人物来源:时代周报作者:赵妍“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即将搬迁的消息一出,让这座已经有110年历史、闹市中的监狱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自1903年5月18日启用以来,到1949年5月间,提篮桥监狱先后经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人、汪精卫政府和国民政府管理统治,监狱最初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1942年1月改名“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华德路刑务所”。

1943年8月,汪伪政府接管,改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扔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提篮桥监狱改称“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

110年的岁月沧桑,提篮桥监狱见证、并亲历了诸多历史的重大事件。

由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家俊所著的《提篮桥监狱》一书,是国内第一部横向描述提篮桥监狱的纪实读物,也是系统披露提篮桥监狱历史事件的唯一著作。

无论是初建时期先进的“公开招标”模式,还是因监狱特殊建构“从未有犯人逃跑”的显赫记录,以及抗战胜利后关押诸多日军战犯、解放后关押汪精卫政府政要、江青反革命集团骨干等事迹,在监狱史学家徐家俊那里,这座“东方巴士底狱”总有让人说不完的故事。

110年前的“公开招标”历经世事沧桑的提篮桥监狱,时至今日仍屹立不倒,甚至曾在1937年遭遇炮火的轰击,其建筑质量之保障来源于最初的“先进理念”—110年前的提篮桥监狱建筑工程,采用了当下随处可见的“公开招标”模式。

“建筑图纸是由外国人设计的。

经公共租界工部局审定后,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公开招标。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各营造厂(承建商)投标承揽,将标书寄送到指定地点。

在规定的时间揭标,筛选后选择了信誉良好、报价较低的成泰、建业、三森等营造厂承建。

”徐家俊说,为了保证质量,工部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约营造厂。

比如“营造厂需要向工部局提交施工保证金,有的事先双方商定一个数目,有的为总施工价款的1/10。

监狱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监狱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监狱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1、新中国建立后监狱的发展历史:
1、建国后毛主席的改造战犯理论和劳动改造人的思想
2、文革时期监狱管理受到的破坏
3、改革开放以来监狱不断走向现代化文明之路
2、当下监狱的严格、科学、公正、文明管理介绍
1、监狱管理的严格:惩罚犯罪、准军事化管理
2、监狱的科学化建设:关押布局调整、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监
管:门禁系统、监控红外报警系统、设施的改善;
教育:内容和形式均较为丰富
网络教学、电视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生活卫生:伙食实物量标准、卫生防疫工作的科学化
3、监狱管理的公正:狱务公开、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规范——计考——奖励——减刑假释,实体公开、程序严格
规范
4、监狱管理的文明化、人性化,民警执法的廉洁文明管理、直接管
理制度,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人道主义
3、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及困惑
1、死亡处理难
2、刑满释放难
3、保外就医难。

中国的监狱制度

中国的监狱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看守所的设立、管理、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内容,是看守所工作的基本法律 依据。
《罪犯教育纲要》
该纲要由司法部制定,是指导罪犯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罪犯教育的目标、原 则、内容、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各地开展罪犯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THANK YOU.
VS
成果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的监狱制度取得了 显著的成果。包括完善了监狱法律法规体 系,提高了犯人的生活条件和改造效果, 减少了监狱暴力和犯人之间的斗殴事件等 。同时,中国监狱的社区矫正和非监禁刑 等替代措施也得到了逐步推广和应用。
中国监狱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
尽管中国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部分地区的监狱存在超负荷运转的问题,狱 警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犯人的改造效果不佳等。
直管理。
02
监管职责
负责制定和实施监狱管理政策、监管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等职
责。
03
法律体系
中国监狱管理体系的法律体系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监
狱法》等法律法规。
监狱管理流程
入狱程序
罪犯入狱前需经过严格的审查和体 检,符合条件者被送入监狱。
日常管理
监狱对罪犯实施严格的日常管理, 包括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
对策
针对以上挑战,中国监狱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具体包括加强狱警队伍建设,提高狱警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加强犯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改造效果;加强监狱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监狱的安全性和效 率等。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非监禁刑等替代措施的普及工作,以减轻监狱的负担。
05
结论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监狱发展特征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

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

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

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

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內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

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

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

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

” 陈垣《史讳举例》:“ 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参见《宋史·刑法制》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

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

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

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

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

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27]殿前马步军司狱大抵拘押禁军中的违法官兵。

监狱的历史发展

监狱的历史发展
同。如 “囹圄”、“圜土”等。此外,还称监狱 为“狴犴”。《孔子家语· 始诛篇》载: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 执之。”狴者,狱牢也。狴也叫狴犴,是 一种传说中的野兽,力猛似虎。后人常用 狴犴作为狱门的装饰,以达渲染恐怖气氛, 显示监狱的威慑作用。
• 战国时期的狱名叫囹圄,如《管子· 五辅篇》 说:“善为政者,仓廪实而圈圄空;不能为 政者,仓廪虚而囹圄实。”因各诸侯国争 霸,战争俘虏增多,七国普遍设狱。《尉 缭子· 将理》就有“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 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的记载。
刑执专业
中国监狱的起源与发展
韩德利
皋陶造狱
• 狱神皋陶,上古中华第一任司法部长和首 席大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 “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的传说 。 • 当时狱的作用:战俘营、集中营、看守所、 拘留所。
夏商周
• 统称圜土 • 夏有夏台,关押商汤; • 商代的监狱各种资料的说法差别不大,即 “羑(you )里”。《史记殷本纪》记载: “纣囚西伯羑里; • 西周的监狱又称为囹圄。
• 由汉代始,我国监狱才正式称狱。《汉 书· 刑法志》载:“天下狱二千余所。”不 仅只此,汉代监狱的管理制度,如系因制、 呼囚制、颂系制、孕妇缓刑制、录囚制等 都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为后来历代监 狱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直到清代,古代的“牢狱”,才正式更名 为“监狱”,监狱的名称被正式列在大清 会典中。对监狱的称谓就这样一直延续到 今天。 •

中国监狱隶属关系变更表

中国监狱隶属关系变更表

中国监狱隶属关系变更表(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简述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2.介绍中国监狱隶属关系的变更二、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1.古代监狱2.近现代监狱3.建国后监狱的发展三、中国监狱隶属关系的变更1.隶属公安部时期2.隶属司法部时期3.隶属国家安全部时期4.隶属司法部时期四、不同时期监狱隶属关系的特点1.隶属公安部时期的监狱2.隶属司法部时期的监狱3.隶属国家安全部时期的监狱4.隶属司法部时期的监狱五、结论1.总结中国监狱隶属关系的演变过程2.分析不同时期监狱隶属关系的影响正文一、引言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悠久,自古以来,监狱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

在新中国成立后,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监狱隶属关系的变更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重点分析中国监狱隶属关系的变更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二、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1.古代监狱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监狱制度。

古代监狱主要用于关押罪犯,执行刑罚。

监狱一般隶属于地方官府,由官府负责管理。

2.近现代监狱近现代监狱制度始于清末,受西方监狱制度的影响,中国开始改革监狱制度,建立现代化的监狱体系。

民国时期,监狱隶属于内政部。

3.建国后监狱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监狱成为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主要隶属于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机关。

三、中国监狱隶属关系的变更1.隶属公安部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监狱隶属于公安部。

这一时期,监狱主要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任务。

监狱工作重点在于改造罪犯,使之成为守法公民。

2.隶属司法部时期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监狱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刑罚执行。

1959 年,监狱由公安部划归司法部管理。

这一时期,监狱工作更加注重罪犯的权益保障和教育改造。

3.隶属国家安全部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监狱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监狱一度隶属于国家安全部,监狱工作重点重新回到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反革命分子。

4.隶属司法部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监狱重新划归司法部管理。

监狱学基础理论重知识点

监狱学基础理论重知识点

一、中国的监狱现象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商周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公元前221年)——清朝(1840年)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4.新中国监狱1949年至今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三王始有狱”,中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监狱,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监狱的称谓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朝——监狱叫“丛棘”、夏台”商朝——监狱称羑里周朝——监狱叫“圜土”。

...皋陶造狱...獬豸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监狱称为“囹圄”。

汉朝——监狱称为“狱”。

明朝——的监狱称为“监”。

山西洪洞县衙监狱虎头牢河南内乡县衙狱神庙清朝——才将“监”和“狱”两字合起来使用,称“监狱”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监狱、集中营等称谓。

我国上饶集中营(国民党监狱)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监狱4.新中国监狱共和国时期——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监狱。

抚顺战犯管理所(日本战犯管理所)秦城监狱(公安部管理)燕城监狱(司法部直属)二、西方的监狱现象1.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监狱(前2600克里特文明建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表:公元前64年建立马默延监狱(水牢)2.西方中世纪时期监狱(公元476—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监狱破旧、阴暗、潮湿,老幼同房,男女同席,交叉感染严重,瘟疫疾病流行。

3.根本变革时期的监狱从17世纪开始——18世纪欧洲监狱改良运动(霍华德)18世纪末,美国监狱改革:独居制、沉默制4.现代监狱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教育刑思想、矫正监狱现象小结1.监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国家、法律、犯罪、刑罚相伴随。

犯罪始于法律,刑罚源于犯罪,并催生监狱。

2.监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缩影。

3.监狱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打上时代的烙印。

监狱打上了各自时代行刑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及时代精神。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中国监狱制度第一章中国监狱史概述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国度,中华文明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绵延至今。

中国法制文明的历史,至少是从公元前的夏朝开始的,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以沿革脉络清晰、内容博大丰富、影响深刻久远、特点鲜明突出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

在中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框架内,与国家同步发展着法律、审判、监狱等诸多系列制度,从中可梳理出中国监狱史的内容。

第一节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一.监狱的概念二.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一.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的划分标准二.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第三节学习中国监狱史的目的和意义一.学习中国监狱史的目的二.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意义第四节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一.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指导思想二.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方法第二章原始社会监狱的孕育在中国大约仅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向源头方向追溯,经历了大约五十万年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里,基于生活,中华民族的先民有诸多发明和发现。

这些发明和发现,是从原始思想幼苗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累进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孕育了监狱的胚胎。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习俗一.原始社会的地理环境二.神州大地的古代居民三.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一.原始社会的战争二.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第三章奴隶制社会的监狱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进人了国家形成的历史新阶段,夏禹传位于夏启,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此后,又有商、周两代相继承接,延至前476年东周结束,前后共经历了1600多年。

据史籍记载,“三王始有狱”,三王即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这时期的“狱”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监狱。

第一节夏朝的监狱一.国家的形成二.监狱的诞生三.夏朝的监狱第二节商朝的监狱一.商朝的刑罚二.商朝的监狱第三节西周的监狱一.西周的刑罚二.西周的司法体制三.西周的监狱第四节春秋时期的监狱一.春秋时期的立法二.春秋时期的监狱第四章封建制社会初期的监狱东周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各诸侯国通过变法自上而下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监狱历史发展也随之进入封建制社会时期。

历代监狱制度的变迁——以明朝为研究对象 史翔宁

历代监狱制度的变迁——以明朝为研究对象 史翔宁

历代监狱制度的变迁——以明朝为研究对象史翔宁发表时间:2018-10-15T09:31:57.207Z 来源:《知识-力量》6中作者:史翔宁[导读]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既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同样也是囚禁犯人、改造犯人和执行刑罚的主要场所。

我国监狱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历史渊源悠(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既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同样也是囚禁犯人、改造犯人和执行刑罚的主要场所。

我国监狱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历史渊源悠长。

其中,明朝的监狱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文化领域当中占有相当突出的显著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其中作为国家机器中不可偏废的监狱制度更是被视为举足轻重。

明朝的监狱制度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标志着一个时代法制长足进步和一个国家制度文化的丰富发展,对于当代社会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

关键词:明朝;监狱;发展一、监狱制度的历史渊源我国“狱”字及其同义字的出现大约在商代的中后期,这表明商以前古狱已经出现萌芽并实际存在。

西汉史游《急就篇》、隋朝陆法言的《广韵•三独》都有关于“皋陶造狱”的记载,随后的彭氏注释更明确了“皋陶造狱”的形状和名称:“皋陶造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夏王朝建立后,监狱这种拘束囚犯的场所便随之应运而生,可以说,我国古代的监狱起源于夏朝。

监狱这一制度随着历代王朝的不断更迭且在吸收借鉴前朝经验的前提下悄然的向前发展着,对于明朝统治时期,各项法律制度日趋成熟,成为了维护行将就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暴力工具之一。

二、明朝狱政的指导思想明朝统治者采用仁恕和重刑两者结合的原则是明朝狱政管理的基本思想,重典治狱是明朝区别于其他王朝的最大特点。

明朝的法制建设主要在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1328—1398年)。

封建统治者深知农民起义的爆发的社会根本原因对封建统治的影响,也因为这样,在立国之初,就极其注意总结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吸取了元朝衰败的历史教训。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一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1840年以后,中国受外敌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至清末,受西方国家影响,监狱开始改良,之后的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监狱都实施过监狱改良的实践.但即便如此,监狱的设备依然十分简陋,管理方法粗暴比之旧监狱基本没有多大改观,特别是国民党的反省院和集中营,实施残酷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是“法西斯式的监狱”.新中国监狱的建立和发展,完全废弃封建监狱的残酷暴戾之刑,建立了全新的监狱,树立了科学的行刑理念,创造了更加文明的中国监狱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式建立了“劳动改造制度”,先后提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监狱工作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宗旨.1994年监狱法明确把“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目标,并将未成年犯由原来的“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改为“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这一系列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刑罚思想,直接推动了监狱立法、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步,中国监狱文化日趋向更加文明化演变.二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监狱是监狱管理人员监管、改造罪犯的地方,存在行刑主体的监狱管理人员(旧时称狱卒,当前即为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改造主体的罪犯两种主体,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讲,监狱文化自然也就由监狱管理人员文化和罪犯文化两个方面构成,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个别群体的文化领域.特别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的监狱,由于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群众的专政工具,监狱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管罪犯,尽管发展到后来监狱被赋予了一些改造罪犯的功能,也只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不得已而为之,且没有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罪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监狱性质发生变化和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传统封闭式监狱生活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活的距离逐渐拉大.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为了在新形势下继续有效地改造罪犯,真正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也逐渐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转变,社会帮教者逐渐成为参与改造罪犯的重要力量,社会志愿者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监狱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提速,监狱机关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监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设监狱文化,仅仅依靠监狱现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监狱正在逐渐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监狱、认识监狱,并且支持和参加到监狱文化的建设之中,这不仅可以发挥监狱文化作为社会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监狱文化与社会一般文化的交流,帮助监狱文化吸收有益的养分,为监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就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参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内容是有限的,社会志愿者也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带有专业身份和志愿义务,可以渗透到监狱管理、矫正、治疗、宗教、科研等方面,目前还仅局限于对罪犯的教育、咨询和专业心理治疗等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开放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开放的形式将更为多样化,监狱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展,今后思考和研究监狱工作不能就监狱论监狱,更要立足监狱、着眼整个社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视角,处理好监狱内部相对封闭和开放型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监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三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自闭走向融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但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带有由农业经济和专制政治所加给它的保守性和孤立性的明显特点.监狱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强烈的自闭性.但这种状况,在鸦片战争之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自19世纪中叶始,中国传统法文化在西方异质法文化的强力侵袭与渗透之下,开始融入西方法文化的合理成分,并从此进入了一个移植外国法律教育的历史时期.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应运而生,就是这种不可逆转的‘西化’背景下的产物.”〔2〕其实,何止是监狱学,包括监狱行刑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在内的整个监狱文化,都受到了西方监狱文化的影响,从而拉开了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到融合的序幕.清末监狱改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的监狱法,如日本的监狱法、比利时的监狱法和意大利等国的监狱法;邀请日本的小河滋次郎为师,在京师大学堂设立监狱学科;同时还拟订监狱法律规章多部,如《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章程》、《监狱改良试办章程》等,其中《大清监狱律草案》最具代表意义,是“最大限度地采纳了西方各国其时先进的行刑思想和制度,是一部同步于当时行刑先进国家行列的法律”〔3〕.清朝灭亡以后,北洋军阀政权和国民政府政权之下的监狱文化基本承袭清末监狱文化,仍然带有西方监狱文化的印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监狱文化的发展也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包括监狱制度在内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使得清末以来的监狱改革进程被彻底地中断.此时的监狱制度进入“以俄为师”阶段,这一时期的监狱文化,包括监狱的体系、制度、经验、方法、模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其基本思想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监狱的一系列浅论,继承了根据地时期的监狱管理经验;同时“参考苏俄有关劳动改造的政策及其实施经验”〔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观念和极左思想,逐步认识了除苏联以外的国际社会.就监狱制度而言,也开始出访欧美各国,对发达国家的监狱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给予正面和客观的评价,对监狱制度、模式、方法等给予很高的认同,并有批判地予以借鉴.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制定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国际监狱制度的优秀成果.如监狱经费的国家全额保障问题,这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水准的,但这是世界监狱发展中的通例,为此,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工作,在立法时把“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写入了监狱法.再如,保障罪犯人权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并且是文明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重刑主义思想严重,罪犯是统治专政对象,把保障罪犯权利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经过充分论证,仍然把保障罪犯人权写入了监狱法,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我国监狱法“对罪犯权利与义务所作的规定较之迄今为止的世界各国的监狱法规,是最为全面、广泛、具体的”〔5〕.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走向融合,是国际行刑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代监狱制度的发展从未远离国际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也必须注意吸收和借鉴国际社会监狱文化的优秀成果.四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传承走向创新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治狱实践和思想不断沉积的文明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狱文化作为一种统治文化,伴随着国家刑罚思想和制度的演变而演变.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一个国家刑罚发展与变化、治狱思想和制度变化的轨迹.监狱刑罚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飞跃都反映了监狱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以往的监狱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的监狱文化即大量传承了奴隶制社会的监狱文化,如劳役制度、桎梏制度、赦宥制度等,都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前夕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废除和改造旧监狱,但之后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仍旧依稀包含有清末监狱改良的一些进步思想,新中国监狱的发展还留有清末模范监狱的印记.马克思曾明确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他还指出:“历史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了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7〕马克思的浅论,一方面,说明人类社会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时,不可避免地要从过去的历史阶段中继承许多既定的成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对旧一代的继承并不是完全继承,都是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的.监狱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断批判地继承以往的监狱文化并不断改革创新的.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监狱文化发展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罪犯分类、监狱分类以及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等;就具体的矫正技术而言,普遍开展了心理矫治、亲情教育、教育个别化,在江苏、湖南等地还开展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试点等.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文化也将在传承以往先进监狱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监狱,皆称囹圄。其从 中央到地方,从腹地到边区,都设有监狱。 秦统子六国后,建都于咸阳,因此中央监狱 又称咸阳狱。《太平广记》引《王子年拾遣 记》: “子婴即疑赵高,因囚予咸阳狱。”京师 咸阳不仅有囚禁各种罪犯的监狱,而且有 监管服役刑徒的监狱即劳役监。重要政治 人物,拘系于中央监狱。秦朝地方监狱,按
古代监狱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
期— ——夏商周的奴隶制时期 我国古代监狱的正式产生是随着我国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 建 立 而 产 生 的,据《风俗通义》载:“三王始有狱”“夏曰 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另外,需要说 明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监狱可通称为圜土。
今本《竹书纪年》谓:“夏帝芬三十六 年 作 圜 土 ”,按《尔 雅·释 名·释 宫 室》的 解 释:“狱……又谓之圜土,筑其表墙,其形圆 也。”因此,夏朝的监狱多为圆形的土围墙, 用以拘押囚犯,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竹 书纪年?帝癸》载:“癸二十二年,商侯履来 朝,命囚履于夏台。”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 境内) 是夏桀设置监狱囚禁商族首领汤的 地方。此外,《易经·坎上六》又载:“系用微 纆,窴于从棘。”即把犯人用绳索捆缚起来 固守在荆棘丛生的地方,这可能是夏朝监 狱的又一种形式。据古籍载,夏朝还没有出 现徒刑或类似徒刑的形式,因此,夏朝监狱 一般不作为执行刑罚场所,只是作为待讯、 待质、待决的场所。
古代监狱的继承发展和日益没
落时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
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日渐黑暗的时期,在狱 制上也更加强化、改期高度的集权。
宋代监狱即承袭唐制,有受到五代狱 制的深刻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既在中央 司法机构下设置监狱,还在有关官署设置 专门性监狱。御吏狱成为常设狱。各地方狱 也普设在各府、州、县,归各地行政机构管 辖。另外,宋代监狱管理制度在继承唐代狱 制的基础上,加强了封建皇帝对全国狱政 的监督管理。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监狱建筑的研究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监狱建筑的研究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监狱建筑的研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从此,翻开了中国监狱建筑历史的崭新的篇章。

新型监狱的建筑是在接管改造国民党旧监狱、吸取革命根据地监所建设经验以及借鉴前苏联监狱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走过了改造、曲折和逐渐规范化的历程。

中国监狱作为惩罚和改造罪犯,造就新人,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健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监狱建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60余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监狱建筑已逐步由随意走向规范科学,由简朴走向文明,由粗放走向现代的转型。

一自律时期的监狱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于历史环境的原因,中国人民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完成建立国家基础的建设,这一时期被建筑学家称之为“自律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我国现代建筑在数量上、规模上、类型上、地区分布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时期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

50年代我国建筑指导原则:“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这个方针影响了整个自律时期的30年的建筑。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全盘学习前苏联的热潮中,建筑界接受了前苏联当时的建筑理论,把建筑创作等同于一般文艺创作,把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视为“没落的世界主义”文化,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提到建筑创作方向的高度来贯彻,从而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

60年代前期,中国处在经济调整时期,非生产性建设基本停止,建筑创作活动冷落。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进入“设计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筑设计队伍受到严重摧残,建筑工作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少量建筑活动。

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格调清新的建筑,如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友谊商店、广州白云宾馆、杭州机场候机楼等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转折。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监狱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古代至今,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监狱制度、近现代监狱制度以及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监狱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监狱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商朝和周朝时期。

在古代,监狱是用来关押罪犯和政治犯的地方。

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罚制度: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主要是以惩罚为目的,采取了酷刑等手段对罪犯进行严厉的惩罚。

2. 犯人管理: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对犯人的管理比较严格,一般采取了严密的看守制度,确保罪犯不会逃跑或造成骚乱。

3. 建筑结构:古代监狱的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陋,主要是为了关押罪犯而建立的。

4. 管理机构: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由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是由官员和看守来管理罪犯。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监狱制度以惩罚为主,对罪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二、近现代监狱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近现代的监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惩教结合:在20世纪初,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改革,将惩罚和教育相结合,采取了更加人道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2. 法律保障: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保障了罪犯的基本人权,明确规定了监狱的管理和惩罚制度。

3. 建筑设施: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建筑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罪犯的生活条件、健康条件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保障。

4. 社会责任: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重视对罪犯进行再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的监狱制度更加注重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同时也加强了对监狱制度的法律保障和对罪犯的基本人权保障。

三、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中国监狱制度的现状可以说是积极的,尽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来说,中国的监狱制度在不断改善中。

1. 改革创新:近年来,中国对监狱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狱建筑设施,保障罪犯的基本人权和生活条件。

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

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

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篇一说起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那可真是像一部超长的连续剧,而且情节还特别丰富呢。

在古代的时候,监狱可能就像个黑暗的小角落,我感觉那时候的监狱就像是个“恶魔的小窝”。

犯人被关进去,那条件肯定是差到没话说。

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阴暗潮湿的牢房,一堆犯人挤在一起,吃的可能也就是些残羹剩饭。

比如说秦朝吧,那时候法律可严了,犯了法被关进监狱,基本上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我想啊,那里面的犯人每天肯定都提心吊胆的,说不定还会有狱卒随便欺负他们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好像监狱的管理有了一些变化。

我猜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社会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明了一些。

监狱可能不再只是单纯的惩罚场所,也许开始有点改造犯人的意思了。

就好比是一个严厉的老师,虽然还是很严格,但也希望这些犯人能学好。

不过呢,这也只是我的猜想,也许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再往后,近代中国可就乱套了。

战争不断,监狱可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那时候的监狱估计就是个更混乱的地方,说不定都成了一些势力用来迫害好人的工具了。

我听说过一些故事,好人被冤枉关进监狱,在里面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这真的很让人气愤。

这就像把羊扔到狼群里,好人只能被欺负。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那可就是监狱发展的大变革了。

监狱不再是黑暗的象征,而是真的变成了改造犯人的地方。

就像一个大熔炉,把那些犯了错的人放进去,重新锻造。

我看过一些报道,现在的监狱里,犯人有机会学习各种技能,像是做手工、学文化知识。

这就像给了他们一把重新生活的钥匙,让他们有机会出去之后能重新做人。

可是呢,我有时候也会想,现在的监狱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了呢?会不会还有一些隐藏的问题呢?也许有吧,毕竟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古代到现在,我国监狱的发展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这就像一个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但现在看来,确实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监狱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展演变1.中国监狱的产生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人类不仅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生活,还要随时面临着野兽袭击的威胁。

为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结成团结协助、平等友爱的交往关系。

马克思曾经对这种美好的社会制度进行过描述:“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呵!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理的。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成员的劳动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一定剩余。

氏族首领利用自己分配生活用品的便利条件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并逐步演变为拥有特权的奴隶主阶级;氏族大多数成员则越来越贫困,慢慢沦为了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且不可调和,为维护特权利益,奴隶主阶级着手组建了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国家随之产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是夏朝,东汉人应劭在其《风俗通》中说“三王始有狱”,恰好可以印证中国监狱始建于夏朝这一历史事实。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记》也有记载:“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作为夏桀拘禁惩罚商族首领汤的场所,“夏台”已基本具备了监狱的属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监狱曾有过不同的名称,《唐律》“断狱”篇载:“夏曰夏台,殷曰蒌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汉以来名狱”,一直沿用至元朝。

明朝的监狱则被称为“监”,取其监督、监察、监管之意。

清朝才正式出现监狱这个名称,“意指把犯人当作犬关在牢房中受监视看管,使之与世隔离,并常有苦人辱人之含义。

”2可见,监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专政的工具,惩罚性是监狱与生俱来的属性。

2.奴隶社会的刑罚思想及其监狱的主要功能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奉行的是报复刑思想,它是从原始社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命抵命”的同态复仇观念发展、演变而来,认为刑罚的目的就是要对犯罪人的加害行为进行报复,以使罪犯从精神、肉体上感受到与受害人同样的痛苦,只是这种报复要有节制、有限度。

当时的刑罚体系主要由生命刑、肉体刑、耻辱刑构成,具体形式为夏、商、周所采用的奴隶制五刑,即墨刑、劓刑、宫刑、大辟、刖刑,全都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刑罚。

奴隶社会监狱关押的对象是一些未决犯及等待执行的已决犯(主要适用生命刑、肉体刑),行刑过程具有即时性、报复性、惩罚性等特征,与现代监狱的性质有天壤之别。

3.封建社会的刑罚思想及其监狱的主要功能中国从秦朝开始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监狱行刑的内容、方式、目的及其指导思想较奴隶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维护统治阶级特权利益的工具,其专政职能得以进一步强化。

封建社会的刑罚体系中,自由刑开始出现且使用的频率有所增加,肉体刑的地位则逐渐下降,生命刑、自由刑、肉体刑构成了封建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旧的奴隶制五刑也被新的、更人道的封建制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所取代。

在行刑理念方面,封建社会的刑罚以威慑刑思想为指导,其精髓就是重刑主义。

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提出:“善治刑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得善者,重刑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不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3显然,商鞅是企图借助严厉的刑罚来达到以刑止刑、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目的。

韩非很好的继承了商鞅的重刑主义思想,并多次强调“法莫若重而必”,为政必须“重其法而严其刑”4。

西晋时期的刘颂逆历史潮流,主张恢复曾在汉文帝时期废除的肉刑,他说:“圣王之制肉刑,远有深理。

其妻可得而言,非徒惩其畏剥割之痛而不为也,乃去其为恶之具,使夫奸人无用复肆其志,止奸绝本,理之禁也。

亡者刖足,无所用复亡;盗者截手,无所用复盗;淫者割其势,理亦如之。

除恶塞渊,莫善于此,非徒然也。

”5可见,封建社会的报复刑思想不再追求罪刑的绝对等价,统治阶级是想借助严刻的刑罚条款、血醒的行刑场面来达到威吓人民,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

在此刑罚思想指导下,封建社会的监狱是“苦人辱人之地”,被囚罪犯身上往往戴着重重的械具,并且随时可能遭受非法刑讯。

生活方面,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干净水喝,甚至夜被鼠咬,流血涔涔,在狱卒的恣意凌辱下,许多囚犯“未死于法,先死于狱”。

4.西方国家的监狱改良及其对中国近代监狱发展的影响在18世纪之前,西方国家的监狱设施非常简陋,男女犯混居在一个监舍里,犯人缺衣少食,即使有病也很少会有狱吏过问,狱内传染病流行,许多罪犯被折磨致死或者病死。

后来在启蒙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刑法学家开始对封建社会落后的旧狱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主张建立一种更理性、更人道的监狱行刑制度。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治理人类不要采用极端的方法;我们对于自然所给予我们领导人类的手段,应该谨慎地使用”,“国家军政修明和教育普及,还不足以证明国家文明与否;要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与野蛮,监狱是把很好的尺子”。

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的贝卡利亚则认为“滥施刑罚从来没有使人改恶从善”6,他的罪刑法定、罪责刑相一致等新刑罚理念,对后来各国刑罚思想的变革起了积极的影响。

以菲利、李斯特为代表的刑事实证学派最大的贡献就是首次提出了教育刑理论,认为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不是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而是受犯罪人自身以外因素的驱使,因此国家不应仅仅对犯罪人进行惩罚,还应承担起矫正罪犯犯罪恶习,并为他们将来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责任。

教育刑思想影响很大,甚至一度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的刑罚思想。

在实证学派之后,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提出了预防刑理论,指出刑罚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大功能,一般预防指通过对罪犯犯罪行为的回顾,使公众因看到受刑之苦而不敢实施犯罪行为;特殊预防是指监狱在行刑过程中,通过对罪犯进行矫治、教育,消除其犯罪心理,以使其出狱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但是,教育刑的实施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使整个社会的重新犯罪率显著下降,反而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0世纪中叶综合刑理论产生,提出刑罚既要对犯罪行为进行回顾,以实现社会正义,还要在行刑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教育、矫正,以实现社会功利。

综合刑理论将惩罚和教育视为监狱的两大功能,既满足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又将罪犯的教育改造纳入了视野,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公正的刑罚思想。

西方国家的监狱改良运动及其所倡导的教育刑思想,对世界各国监狱行刑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地位,清朝政府被迫推行新政,并着手对一些法律条文进行重新修订,监狱改良也被提上日程。

修律大臣沈家本在对西方国家及日本的监狱制度进行考察后,提出了“设狱之宗旨,非苦人辱人,将以感化人也”的观点,在他的眼里教育感化罪犯已经上升为监狱的首要任务。

1908年在沈家本的主持下,聘请了日本的小河滋次郎为顾问起草了《大清监狱律草案》,共14章241条,其中把建立以感化主义为宗旨的教诲制度作为主要内容7。

《大清监狱律草案》是中国历上第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典,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民刑不分、诸法合体”这一传统陈规,首开以教育刑作为监狱行刑指导思想的先河。

鉴于沈家本在监狱发展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他被后来的学者尊称为中国近代监狱学的鼻祖。

虽然《大清监狱律草案》颁布后还未来得及实施,清政府就在幸亥革命中被推翻,但是这部法律所蕴含的教育刑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后来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所制定的刑法典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洋政府及国民党政府都曾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道”、“博爱”等思想观念,大谈“监狱”改良,提出要在狱吏培养、犯人教育改造等方面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性以及反动统治阶级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富丽堂皇的规定根本不可能在实践中得以真正贯彻实施。

5.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刑罚思想及其监狱的主要功能新中国以社会主义刑罚思想为指导,始终坚信“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是可以改造的”理念,并将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视为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类伟大历史使命的一部分。

建国初期,中国就确立了“教育第一,生产第二”这一监狱工作方针。

在此方针指导下,一大批日本战犯得以成功改造,被遣返回国后成为了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的中坚力量;经过改造,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满蒙战犯、国民党战犯大多最终成为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了化社会消极、破坏因素为积极、建设因素的工作目标,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94年,新中国第一部《监狱法》正式颁布,其中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为配合《监狱法》的贯彻实施,国务院又在1995年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和劳动教养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将“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确定为今后监狱工作的指导方针,监狱的教育改造功能更加突显出来。

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改造、狱政管理是中国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所采用的三大手段。

罪犯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对罪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以不断提高罪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质,充分体现了中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三大改造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劳动改造,则是通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参加劳动实践,以克服其好逸恶劳的思想,树立劳动观念,它是成功教育改造罪犯的前提和基础;狱政管理则是通过对罪犯的改造活动进行监督、考核、奖惩等,有效地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确保监狱有一个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它是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