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组成初步判断(续1)
(4)用试管取2mL(1)中所得的混合液,再加少量蒸馏水, 得清亮溶液后,加2滴奈氏试剂并观察变化。
(5)将(1)中剩下的混合液加热,看溶液变化,直到完全变 成棕黑色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然 后过滤(必要时用双层滤纸)。取所得清亮液,再分别做一 次(3),(4)实验。观察现象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些实验你能推断出此配合物的组成吗?能 写出其化学式吗?
实用文档
组成初步判断(续2)
(6)由上述自己初步推断出的化学式配制该配 合物的0.01 M浓度的溶液100mL,用电导仪测 量其电导率,然后冲稀10倍后再测量其电导 率并与下表对比,确定其化学式中所含离子 数。
实用文档
不同类型电解质的电导率
电解质
类型
电导率/S·m-1
(离子数) 0.01M
0.001M
3. 要使本实验制备的产品产率高,你认为哪些步 骤是关键的?为什么?
实用文档
思考题(续1)
4. 试总结制备钴(Ⅲ)配合物的化学原理及制 备的几个步骤。
5. 有5种不同的配合物,分析其组成后确定它 们有共同的实验式:K2CoCl2I2(NH3)2;电导测 定得知在水溶液中5种化合物的电导率数值与 硫酸钠相近。请写出它们不同配离子的结构 式并说明不同配离子间有何不同。 ?
实用文档
实验用品
1.仪器: 烧杯2个,锥形瓶, 量筒2个, 研钵, 漏斗,铁架台, 滴管5支, 试管10支, 药勺5 支, 石棉网, 试管夹等
2.药品: 氯化铵, 氯化钴, 硫氰化钾, 浓氨水 , 硝酸(浓), 1.0 M AgNO3溶液, 6.0 M 盐酸, 30% H2O2溶液, 0.5 M SnCl2溶液( 新配),奈氏试剂, 乙醚, 戊醇等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题
实用文档
目的要求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最常用方法—— 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其基本原理及方法。
2、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练习使用电导仪。
实用文档
实验原理
1、常见的钴(Ⅲ)配合物有: [Co(NH3)6]3+( 黄 色 ) , [Co(NH3)5H2O]3+( 粉 红 色 ) ,
实用文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步骤
1.制备钴(Ⅲ)配合物
在锥形瓶中将1.0 g氯化铵溶于6mL浓氨水中,待完全溶解 后手持锥形瓶颈不断振摇,使溶液均匀。
分数次加入2.0g氯化钴粉末,边加边摇动,加完后继续摇
动使溶液成棕色稀浆,再往其中滴加30% H2O2溶液2~3mL, 边加边摇动,加完后再摇动。
当溶液中停止起泡时,慢慢加入6mL 浓盐酸,边加边摇动
KCl
1-1型(2) 1230
133
BaCl2
1-2型(3) 2150
250
K3[Fe(CN)6] 1-3型(4) 3400
420
实用文档
五、思考题
1. 将氯化钴加入氯化铵与浓氨水的混合液中,可 发生什么反应?生成何种配合物?
2. 上述制备实验中加过氧化氢起何种作用?如不 加过氧化氢,还可以用哪些物质?用这些物质 有什么不好?
[Co(NH3)5Cl]2+(紫红色),[Co(NH3)4CO3]+(紫红色 ),,[C[oC(oN(ON2H)36)]33(-N(O黄2)色3])(等黄。色 ) , [Co(CN)6]3-( 紫 色 ) 2、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通常先确 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再来看其内 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可用 加热或改变溶液酸碱性来破坏它。 3、Co2+ + 4SCN- = [Co(NCS)4]2- (蓝色)
,并在酒精灯上微热,不能加热至沸(温度不要超过85℃)
,边摇边加热10~15min,然后在室温下冷却混合物并摇动
,待完全冷却后过滤出沉淀,用5mL冷水分数次洗涤沉淀,
接着用5mL冷的6.0 M盐酸洗涤,产物在105℃左右烘干并称
量。
实用文档
2.组成的初步推断
(1)用小烧杯取0.5g所制得的产物,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 后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
(2)用试管取5mL上述实验(1)中所得混合液,慢慢滴加1.0 M AgNO3溶液并振荡,直到加1滴AgNO3溶液后上部清液没有沉 淀生成。然后过滤,往滤液中加1mL浓硝酸并搅动,再往溶 液中滴加AgNO3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若有,比较一下与 前面沉淀的量的多少。
(3)用试管取2~3mL(1)中所得的混合液,加几滴0.5 M SnCl2溶液(为什么),振荡后加一粒(绿豆粒大小)硫氰 化钾固体,振荡后再加入1mL戊醇、1mL乙醚,振荡后观察上 层溶液中的颜色(为什么?)。
实用文档
组成初步判断(续1)
(4)用试管取2mL(1)中所得的混合液,再加少量蒸馏水, 得清亮溶液后,加2滴奈氏试剂并观察变化。
(5)将(1)中剩下的混合液加热,看溶液变化,直到完全变 成棕黑色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然 后过滤(必要时用双层滤纸)。取所得清亮液,再分别做一 次(3),(4)实验。观察现象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些实验你能推断出此配合物的组成吗?能 写出其化学式吗?
实用文档
组成初步判断(续2)
(6)由上述自己初步推断出的化学式配制该配 合物的0.01 M浓度的溶液100mL,用电导仪测 量其电导率,然后冲稀10倍后再测量其电导 率并与下表对比,确定其化学式中所含离子 数。
实用文档
不同类型电解质的电导率
电解质
类型
电导率/S·m-1
(离子数) 0.01M
0.001M
3. 要使本实验制备的产品产率高,你认为哪些步 骤是关键的?为什么?
实用文档
思考题(续1)
4. 试总结制备钴(Ⅲ)配合物的化学原理及制 备的几个步骤。
5. 有5种不同的配合物,分析其组成后确定它 们有共同的实验式:K2CoCl2I2(NH3)2;电导测 定得知在水溶液中5种化合物的电导率数值与 硫酸钠相近。请写出它们不同配离子的结构 式并说明不同配离子间有何不同。 ?
实用文档
实验用品
1.仪器: 烧杯2个,锥形瓶, 量筒2个, 研钵, 漏斗,铁架台, 滴管5支, 试管10支, 药勺5 支, 石棉网, 试管夹等
2.药品: 氯化铵, 氯化钴, 硫氰化钾, 浓氨水 , 硝酸(浓), 1.0 M AgNO3溶液, 6.0 M 盐酸, 30% H2O2溶液, 0.5 M SnCl2溶液( 新配),奈氏试剂, 乙醚, 戊醇等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题
实用文档
目的要求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最常用方法—— 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其基本原理及方法。
2、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练习使用电导仪。
实用文档
实验原理
1、常见的钴(Ⅲ)配合物有: [Co(NH3)6]3+( 黄 色 ) , [Co(NH3)5H2O]3+( 粉 红 色 ) ,
实用文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步骤
1.制备钴(Ⅲ)配合物
在锥形瓶中将1.0 g氯化铵溶于6mL浓氨水中,待完全溶解 后手持锥形瓶颈不断振摇,使溶液均匀。
分数次加入2.0g氯化钴粉末,边加边摇动,加完后继续摇
动使溶液成棕色稀浆,再往其中滴加30% H2O2溶液2~3mL, 边加边摇动,加完后再摇动。
当溶液中停止起泡时,慢慢加入6mL 浓盐酸,边加边摇动
KCl
1-1型(2) 1230
133
BaCl2
1-2型(3) 2150
250
K3[Fe(CN)6] 1-3型(4) 3400
420
实用文档
五、思考题
1. 将氯化钴加入氯化铵与浓氨水的混合液中,可 发生什么反应?生成何种配合物?
2. 上述制备实验中加过氧化氢起何种作用?如不 加过氧化氢,还可以用哪些物质?用这些物质 有什么不好?
[Co(NH3)5Cl]2+(紫红色),[Co(NH3)4CO3]+(紫红色 ),,[C[oC(oN(ON2H)36)]33(-N(O黄2)色3])(等黄。色 ) , [Co(CN)6]3-( 紫 色 ) 2、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通常先确 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再来看其内 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可用 加热或改变溶液酸碱性来破坏它。 3、Co2+ + 4SCN- = [Co(NCS)4]2- (蓝色)
,并在酒精灯上微热,不能加热至沸(温度不要超过85℃)
,边摇边加热10~15min,然后在室温下冷却混合物并摇动
,待完全冷却后过滤出沉淀,用5mL冷水分数次洗涤沉淀,
接着用5mL冷的6.0 M盐酸洗涤,产物在105℃左右烘干并称
量。
实用文档
2.组成的初步推断
(1)用小烧杯取0.5g所制得的产物,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 后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
(2)用试管取5mL上述实验(1)中所得混合液,慢慢滴加1.0 M AgNO3溶液并振荡,直到加1滴AgNO3溶液后上部清液没有沉 淀生成。然后过滤,往滤液中加1mL浓硝酸并搅动,再往溶 液中滴加AgNO3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若有,比较一下与 前面沉淀的量的多少。
(3)用试管取2~3mL(1)中所得的混合液,加几滴0.5 M SnCl2溶液(为什么),振荡后加一粒(绿豆粒大小)硫氰 化钾固体,振荡后再加入1mL戊醇、1mL乙醚,振荡后观察上 层溶液中的颜色(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