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化学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工程 与 技 术 ( 3 0 /日到 1 0 吨 /日) 开 发 从 0吨 20 的
与广泛应用为代表 ,中国化纤工业技术产 品全 面升级 ,已完全具备 了国内外两个市场 的竞争
2 世 纪 8 年 代 , 国家 成 套 引进 大规 模 、大 0 0 容量 聚 酯 生 产 技 术 ,重 点建 设 仪 征 化纤 、上 海 金 山二期 工程 。至 “ 七五 ”末 即 1 9 年 ,我 国 90
展 ,在 国际 纺 织 品服 装 市 场 需 求继 续 保 持 增 长趋 势 的 带 动 下 ,化纤 工业 作 为 纺 织 品服 装 的 原 料 产业 也 将 继 续 保 持 增 长 态 势 ,我 国化 纤 及其 制 品凭 借 较 为 明 显 的
l述亍视 I- 评 点 ■ 业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 发展趋 势和 前景分析
名副 其实 的世界 化纤 生 产大 国 。 我 国化 纤 工 业 的 历史 是 从 l 5 年 开 始 的 , 97
化 学 纤 维 制造 业 是 现 代 工业 生 产 的 重 要 领 域 ,对 于 国 民 经 济 的 重要 贡 献 不 可或 缺 。2 l年 1 1 月 , 01 ~ 2 全 国化 学纤 维 的产 量 达 36 万 吨 ,同 比增长 l .7 32 3 8 %。
的基础上 ,建立 了南京化纤 、新 乡化纤等一批
粘 胶企 业 。 l 6 年 ,我 国 引进 日本 万吨 级 规 模 93
随 着 工 业 化进 程 的加 快 ,我 国长 期 受 短缺 经济 抑 制 的纺 织 品服 装需 求 迅 速 膨 胀 ,极 大 地 刺 激 了化 学纤 维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 “ 一 五 ”时 期 ,我 国 化 纤 工业 持 十 续 快 速 发 展 ,综 合竞 争 力 明 显提 高 ,全 面 完 成 了规 划 的各 项 目标 和 任 务 ,有 力推 动和 支 撑 了纺 织 工 业 和相 关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世 界 化 纤 产业 中的 地 位 与 作 用进 一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摘要:化学纤维制造是工业产业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市场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化学纤维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各种数据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化学纤维;制造;发展;前景在现代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生产领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化学纤维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造纤维,一类是合成纤维。
人造纤维就是利用某些天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作为原料,在溶剂中直接对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溶解或者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成衍生物之后再在溶剂之中进行溶解,从而形成纺织溶液,在经过对溶解之后的纺织溶液进行纺织加工,从而形成和得到各种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则是以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性的线性聚合物为原料,经过纺织纺丝成型之后进行处理而得到的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相对于人造纤维来说,生产方面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化学纤维的性质和性能相对更加优越,并且根据不同用途可以以不同原料进行合成和制作,从而制成各种具有独特特性的化学纤维。
1 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显示出强有力的发展势头。
2019年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57.98万t,较2015年的19.55万t增长196.57%,年均增长31.23%。
2019年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量达15.57万t,比2015年的7.91万t增长96.84%,年均增长18.45%。
生物基合成纤维、新型生物基纤维素纤维、海洋生物基纤维都实现了规模生产,且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1.1 新型纤维素纤维1.1.1 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又称莱赛尔纤维。
当前,莱赛尔纤维已成为行业投资的热点,产能由2015年的3.6万t增长到2019年的13.85万t,增长284.72%,年均增长40.05%;产量由2015年的0.9万t增长到2019年的4.3万t,增长377.78%,年均增长101.03%。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化纤行业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纤,即化学纤维,是指人工合成的纤维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该行业的动态。
一、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1.1 历史回顾化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纤维材料,以替代天然纤维。
随着合成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完善,化纤行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20世纪后半叶,化纤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纺织行业的主导力量。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全球化纤市场规模庞大,持续呈现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化纤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这得益于化纤产品在纺织、家居、汽车、建筑等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
1.3 主要消费地区全球化纤市场的消费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纤产业的最大消费市场。
这些地区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化纤产品的需求量大。
二、全球化纤市场的趋势2.1 可持续发展导向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化纤市场的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环保、可回收的化纤产品,这促使企业研发和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化纤产品。
2.2 创新技术应用创新技术的应用对化纤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生物基化纤、纳米纤维等逐渐崭露头角,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纤市场中,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2.3 区域市场差异化全球化纤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市场差异。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会对化纤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开拓全球化纤市场时,企业需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三、全球化纤行业面临的挑战3.1 原材料价格波动全球化纤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石油、煤炭等资源,直接影响到化纤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中 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化学工业的现状概况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从基础化学品到精细化工品,从传统化工领域到新兴化工领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涵盖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炼化一体化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煤化工领域,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一方面,传统化工行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新兴化工领域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化学工业新的增长点。
4、绿色发展成为趋势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必然选择。
化工企业纷纷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推动化学工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化学工业面临的挑战1、资源和能源约束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供应。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能源价格的波动,化工企业面临着资源短缺和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
例如,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供应紧张,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都对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2、环境压力化学工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发展与销售渠道策略
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发展与销售渠道策略1. 背景化学纤维,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从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合成高分子物质制得的一种人工纤维它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后,制成纱线并编织成布料或制成其它纺织品化学纤维具有柔软、舒适、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易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销售渠道策略2. 市场发展分析2.1 全球市场发展近年来,全球化学纤维行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化学纤维产量从2010年的60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7000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化学纤维产量将继续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和消费市场,特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化学纤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2.2 国内市场发展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和消费国根据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从2010年的30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5000万吨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1.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政府一直将化学纤维行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2.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带动了化学纤维行业的快速发展3.产业升级: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新型化学纤维品种不断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3. 销售渠道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化学纤维企业应根据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合适的销售渠道策略,以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3.1 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例如,开发环保型、功能性、高性能等新型化学纤维,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3.2 拓展国内外市场1.国内市场:化学纤维企业应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2.国际市场: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出口力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进行海外投资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3.3 加强渠道建设1.线下渠道:化学纤维企业可以与下游纺织企业、服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线下渠道销售产品2.线上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可以建立企业官网、电商平台等,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3.代理商渠道:选择合适的代理商,共同开拓市场企业可以提供代理商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以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3.4 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广告宣传、参加行业展会、赞助活动等方式,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客户3.5 强化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化学纤维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4. 结语化学纤维行业在市场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化学纤维企业应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化学纤维行业市场发展与销售渠道创新1. 背景化学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从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中提炼出来的一种人工纤维这些产品以其优越的性能,如柔软、强度高、弹性好等,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医疗和工业等领域本文将着重分析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并提出创新的销售渠道策略2. 市场发展分析2.1 全球市场发展近年来,全球化学纤维行业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据统计,全球化学纤维产量从2010年的60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7000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化学纤维产量将继续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和消费市场2.2 国内市场发展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和消费国根据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从2010年的30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5000万吨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产业升级3. 销售渠道创新策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化学纤维企业需要创新销售渠道策略,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3.1 产品创新化学纤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例如,开发环保型、功能性、高性能等新型化学纤维,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3.2 市场拓展1.国内市场:企业应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2.国际市场: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出口力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进行海外投资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3.3 渠道模式创新1.线上线下融合:化学纤维企业可以与下游纺织企业、服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产品2.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可以建立企业官网、电商平台等,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3.代理商+合伙人模式:选择合适的代理商,共同开拓市场企业可以提供代理商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以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3.4 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参加行业展会、赞助活动等方式,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客户3.5 服务优化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化学纤维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4. 结语化学纤维行业在市场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化学纤维企业应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应用场合此文适用于以下场合:1.化学纤维行业的企业管理层:用于决策参考,制定企业战略,如产品创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策略等2.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分析师:用于市场研究,分析行业趋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3.化学纤维行业的销售人员:用于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制定销售策略,提高销售业绩4.化学纤维行业的投资者:用于评估投资机会,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政府和行业协会:用于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注意事项1.市场发展分析的准确性:在分析市场发展时,应确保所引用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可靠,及时关注市场动态和变化2.销售渠道策略的创新性:在制定销售渠道策略时,要注重创新,避免盲目跟风,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策略3.产品创新的实用性:在开发新产品时,要注重实用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4.品牌建设的持续性: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5.服务的专业性: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团队和知识,能够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6.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行业竞争态势: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产品、市场策略、销售渠道等,以便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8.跨文化沟通:如果在国际市场拓展,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沟通,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在应用此文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同时,要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敏感性,及时更新和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2024年腈纶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腈纶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腈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素材,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
它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磨性和耐温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建筑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腈纶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1. 腈纶市场概述腈纶作为一种合成纤维素材,具有多种优点,如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易变形等。
这些特点使腈纶在纺织、汽车、建筑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腈纶市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扩大,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 腈纶市场供需情况2.1 腈纶市场需求腈纶作为一种重要的纤维素材,其需求主要来自于纺织、汽车、建筑等行业。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品质的要求提高,腈纶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2.2 腈纶市场供应腈纶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石油化工产业。
目前,国内的腈纶生产商较多,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同时,一些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也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
3. 腈纶市场竞争格局3.1 市场竞争压力分析腈纶市场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使得市场竞争相对激烈。
同时,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腈纶市场还面临着来自其他替代品的竞争压力。
3.2 主要竞争者分析在腈纶市场中,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是主要的竞争者。
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等方式寻求突破。
4. 腈纶市场发展趋势4.1 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腈纶市场的应用不断增加。
例如,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使腈纶的物理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腈纶市场的发展。
4.2 消费升级带动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对高品质腈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消费升级将为腈纶市场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4.3 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纤维素材的需求逐渐增加。
化学纤维制造发展趋势及前景
化学纤维制造发展趋势及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化学纤维制造业
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化学纤维制造业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和前景:
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化学纤维制造业中,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更加环保、节能和资源利
用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如使用环保型纤维原料、优化生产工艺等。
2. 新材料的发展:以纳米材料、特种材料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
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性
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3. 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成熟将为化学纤维制造
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
例如,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大数据
分析、人工智能等。
4. 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化学纤维产品的需求已经变得更
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学纤维制造业将需
要更加灵活的生产模式和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
总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多元化的,随着技
术和市场的变化,该行业将会快速发展。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化学纤维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学纤维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行业现状化学纤维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全球化学纤维产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产品种类方面,聚酯纤维、锦纶、腈纶、氨纶等各类化学纤维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在生产工艺、设备制造等方面不断创新,部分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市场竞争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
一些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市场需求分析1、纺织服装领域纺织服装行业是化学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服装的品质、款式和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纤维在舒适性、透气性、防皱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其在服装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加。
此外,运动服装、户外服装等功能性服装的需求增长也为化学纤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产业用纺织品是化学纤维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内饰、医疗卫生、建筑材料、农业用布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例如,汽车轻量化趋势促使汽车内饰材料更多地采用高性能化学纤维;医疗卫生领域对一次性防护用品和医用敷料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相关化学纤维的发展。
3、环保领域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可降解化学纤维的研发和应用受到关注。
可降解纤维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发展趋势1、绿色化发展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化学纤维制造业将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化学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
化学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
化学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
化学纤维的替代天然纤维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明显趋势。
下面我们将从步骤性的思考中探讨这一趋势。
首先,化学纤维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
与天然纤维相比,化学纤维通常更强、更耐磨,并且更具弹性。
这意味着化学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更耐用、更耐穿,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化学纤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良。
通过调整纤维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改变其吸湿性、透气性、抗菌性等特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化学纤维能够应对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运动服装、户外用品等。
第三,化学纤维的生产更加可控和可持续。
相较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更容易监控和调整,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稳定的质量。
此外,许多化学纤维生产材料和过程已经得到改良,以降低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化学纤维的价格更具竞争力。
由于化学纤维的生产更加高效和成本更低,其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使得化学纤维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最后,化学纤维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其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化学纤维的研发日趋成熟,例如聚酯纤维、锦纶纤维等。
这些新型化学纤维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化学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
综上所述,化学纤维替代天然纤维的趋势是由其物理性能、技术改良、可控生产、竞争力价格和不断创新推动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天然纤维的地位也将逐渐被取代。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综述与专论合成纤维工业ꎬ2018ꎬ41(3):55CHINA㊀SYNTHETIC㊀FIBER㊀INDUSTRY㊀㊀收稿日期:2018 ̄01 ̄15ꎻ修改稿收到日期:2018 ̄03 ̄22ꎮ作者简介:彭孟娜(1992 )ꎬ女ꎬ在读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ꎮE ̄mail:438288083@qq.comꎮ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彭孟娜ꎬ马建伟(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ꎬ山东青岛266000)摘㊀要: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原料为可再生物质ꎬ且其作为传统化学纤维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之一ꎬ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前景ꎮ介绍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种类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㊁主要品种的有关特性及其应用领域㊁以及目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ꎮ生物基化学纤维包括生物基新型纤维素纤维㊁生物基合成纤维㊁海洋生物基纤维㊁蛋白纤维4类ꎮ至2016年ꎬ除粘胶纤维外ꎬ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生产能力达到350kt/aꎬ在关键技术和产业规模方面均取得突破ꎮ生物基化学纤维在服装㊁家纺㊁非织造布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ꎬ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ꎮ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ꎬ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在生产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关键技术及装备㊁生产成本㊁生产规模㊁应用机理等方面ꎬ但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ꎻ未来生物基化学纤维在规模化稳定生产㊁原料生产及应用技术㊁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有待突破ꎮ关键词:生物基化学纤维㊀生物基合成纤维㊀海洋生物基纤维㊀应用㊀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Q340.1ꎻTQ340.7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0041(2018)03 ̄0055 ̄05㊀㊀中国是化学纤维生产大国ꎬ2016年化学纤维总产量达到49440ktꎬ不仅超过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的50%以上ꎬ且超过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的80%ꎮ根据原料来源不同ꎬ化学纤维分为石油基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两类ꎬ其中石油基化学纤维占化学纤维总量的90%以上ꎮ化学纤维对石油基化学品的过度依赖将导致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ꎬ从而引发资源枯竭㊁环境污染等问题[1]ꎮ据报道ꎬ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可开采年限约40年ꎬ而我国能开采的年限也不超过30年[2]ꎮ为了满足市场需求ꎬ必须寻找相应的可替代性资源ꎮ作者综述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㊁应用现状ꎬ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ꎮ1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类别及发展1.1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类别生物基化学纤维是指原料为生物质或含有生物质来源单体的聚合物所制成的纤维[3]ꎬ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生物基新型纤维素纤维:指以针叶树㊁木材下脚料㊁毛竹㊁麻类等为原料ꎬ采用新型绿色加工工艺制成的纤维[4]ꎬ主要包括溶剂法纤维素(Lyocell)纤维㊁竹浆纤维㊁麻浆纤维㊁低温碱/尿素法纤维㊁氨基甲酸酯法(CC法)纤维素纤维等ꎮ(2)生物基合成纤维:指以农林副产物为原材料ꎬ经发酵制得生物基原料从而得到的纤维ꎮ生物基合成纤维品种主要包括聚乳酸(PLA)纤维㊁3 ̄羟基丁酸酯和3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乳酸(PHBV/PLA)共混纤维㊁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㊁聚对苯二甲酸混二醇酯(PDT)纤维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纤维㊁聚琥珀酸丁二醇酯(PBS)纤维㊁尼龙56(PA56)纤维等ꎮ(3)海洋生物基纤维:主要原料为藻类㊁虾㊁蟹等水产品及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5]ꎬ品种主要包括海藻酸盐纤维㊁壳聚糖纤维㊁甲壳素/纤维素复合纤维等ꎮ(4)蛋白纤维:由蛋白生产下脚料混合抽丝或接枝在其他高聚物纺丝或复合纺丝制成[6]ꎬ品种主要包括大豆蛋白纤维㊁牛奶蛋白纤维㊁蝉蛹蛋白纤维㊁皮革胶原蛋白纤维㊁羊毛蛋白纤维㊁桑蚕丝丝素蛋白纤维等ꎮ1.2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1.2.1㊀国外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ꎬ日本㊁美国㊁欧盟等传统化学纤维生产强国即开始将生物技术作为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㊁重新走向繁荣的国家战略ꎬ并逐渐退出传统化学纤维生产ꎬ对纤维材料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ꎬ研发和生产利润高㊁受资源或环境影响小的高性能化学纤维或生物基化学纤维[7]ꎮ1962年ꎬ美国Cyanamid公司用PLA制成了性能优异的可吸收缝合线ꎻ1969年ꎬ美国EastmannKo ̄dak申请了纤维素新溶剂甲基吗啉氧化物的专利ꎻ2001年ꎬCargrill ̄Dow公司建成世界上最大的PLA生产装置ꎻ杜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Loude建成了生产能力为45kt/a生物基1ꎬ3 ̄丙二醇(PDO)ꎬ成为目前最大的PDO生产商ꎻ日本东丽公司成功开发出生物基1ꎬ4 ̄丁二醇(BDO)ꎬ制备生物基PBTꎬ引发了广泛关注[3]ꎮ1.2.2㊀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化学纤维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ꎬ企业依靠自主创新ꎬ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ꎬ近年来在关键技术和产业规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ꎮ㊀㊀(1)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我国摆脱国外的技术垄断ꎬ进而生产出具有自主品牌的纤维品种[8]ꎮ目前ꎬ我国已在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较大进展ꎬ如:PDO㊁L ̄乳酸(LA)㊁戊二胺等生物基纤维原料在生物发酵和分离纯化等方面已实现突破ꎻ高脱乙酰度壳聚糖㊁褐藻酸盐㊁竹浆粕㊁麻浆粕等已实现批量生产和绿色生产ꎻ壳聚糖纤维㊁Lyocell纤维㊁海藻酸盐纤维和生物基聚酰胺等关键技术如纺丝㊁后整理技术已实现突破[9]ꎮ㊀㊀(2)产业规模至2016年ꎬ除粘胶纤维外ꎬ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生产能力达到350kt/aꎮ其中ꎬ生物基合成纤维和海洋生物基纤维产量较高且增幅较大ꎮ目前ꎬLyocell纤维㊁竹浆纤维㊁麻浆纤维ꎬPTT纤维㊁PLA纤维㊁PDT纤维㊁蛋白复合纤维㊁壳聚糖纤维㊁海藻酸盐纤维均已实现产业化ꎮ生物基合成纤维:目前国内PLA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5kt/aꎬ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㊁河南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㊁恒天长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㊁海宁新能纺织有限公司㊁张家港安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ꎻPHBV/PLA共混纤维生产能力为1.5kt/aꎬ主要生产企业为宁波禾素纤维有限公司ꎻ在PTT纤维方面ꎬ盛虹集团已拥有20kt/aPDO及50kt/aPTT聚合及纺丝能力ꎬ实现了从PDO ̄PTT聚合到PTT纺丝完整产业链的国产化技术的生产ꎬ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拥有10kt/aPDO及30kt/aPTT聚合的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了产业化ꎬ目前正在扩建220kt/aPTT复合纤维生产线ꎻ在PA56纤维方面ꎬ丹东优先科技公司已建成20kt/a的生产线ꎬ新疆凯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筹建50kt/a生产线ꎮ生物基新型纤维素纤维:目前ꎬ我国Lyocell纤维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ꎮ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㊁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引进外国先进的Lyocell纤维生产技术ꎬ并分别于2014年㊁2015年实现了15kt/a的产业化生产ꎻ2016年12月ꎬ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15kt/a国产化Lyocell纤维生产线已进入产业化阶段ꎮ麻浆纤维是近年来我国研发成功的新产品ꎬ生产能力约5kt/aꎬ主要产地集中在河北㊁山东㊁云南等地ꎮ海洋生物基纤维:我国壳聚糖纤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ꎬ但是生产能力较低ꎬ约为2kt/aꎬ主要生产企业有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㊁天津中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ꎮ海藻酸盐纤维具有阻燃㊁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ꎬ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行设计的产业化生产线ꎬ生产能力为1kt/aꎬ主要生产企业有青岛康通海洋纤维有限公司㊁厦门百美特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㊁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ꎮ蛋白质复合纤维属于对传统化学纤维的改性提升ꎬ其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ꎬ生产能力为4kt/aꎬ主要生产地有上海㊁江苏㊁四川㊁辽宁等地ꎮ2 生物基化学纤维主要品种的特性及应用领域生物基化学纤维具有生物安全性㊁生物相容性㊁生物可降解性等特性ꎬ属于可再生资源ꎬ生产环保ꎬ产品亲肤ꎬ已广泛应用于贴身内衣㊁衬衫㊁袜类㊁休闲运动等服装领域以及床品㊁窗帘等家纺领域ꎬ而生物基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则广泛应用于面膜㊁婴儿尿不湿㊁成人失禁品㊁妇女卫生巾等一次性可吸收型卫生材料ꎬ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ꎮ(1)PLA纤维PLA纤维来源于淀粉㊁甘蔗等可再生资源ꎬ是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基化学纤维[10]ꎮPLA纤维密度小㊁可加工性能好㊁抗紫外线性能优良ꎬ广泛应用于服装㊁窗帘㊁沙漠治理用沙障等领域[11]ꎮPLA纤维具有一定的阻燃性㊁低烟且阻隔性能良好ꎬ广泛应用于阻燃抗熔滴制品[12]ꎮPLA纤维压电性能良好ꎬ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等领域[13]ꎮPLA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螨功能ꎬ主要用于6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41卷妇女卫生制品㊁婴幼儿尿不湿㊁成人失禁用品㊁贴身内衣裤以及医生㊁护士㊁病人穿的手术服㊁防护服等[14]ꎮ(2)壳聚糖纤维壳聚糖纤维采用虾蟹壳为原料制备出壳聚糖ꎬ再经湿法纺丝制得[15]ꎮ壳聚糖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㊁人体亲和性㊁广谱抑菌性㊁生物安全性㊁可降解性且可止血促愈ꎬ可纺成纱线㊁面料㊁无纺布等多种类型[16]ꎬ广泛应用于航天㊁军工㊁医疗㊁卫生㊁功能性纺织品及过滤防护等领域[17]ꎮ另外ꎬ壳聚糖纤维还可用于止血绷带㊁敷料贴等方面ꎬ可达到迅速凝固血液㊁封合伤口㊁止血的效果[18]ꎮ壳聚糖纤维用于面膜方面ꎬ具有天然的广谱抑菌㊁防螨㊁保湿等功能ꎮ壳聚糖纤维价格高ꎬ一般壳聚糖纤维在纺织类制品中混纺比例为5%~20%ꎬ卫生用无纺类制品中混纺比例为10%~20%ꎬ医疗用无纺布制品中混纺比例为50%~100%ꎮ(3)PTT纤维PTT纤维具有初始模量低㊁弹性回复性好㊁伸缩性好㊁手感柔软㊁悬垂性好㊁染色性好㊁耐氯性好㊁抗污性好等优点[19]ꎮPTT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ꎬ为45~65ħꎬ故其染色性能优于PET纤维ꎬ能够在无载体的条件下ꎬ用分散染料常压浮染[20]ꎮPTT纤维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领域ꎬPTT基的非织造布可以用PTT短纤维做原料ꎬ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制造ꎬ也可以采用纺粘法或熔喷法直接制造[21]ꎮ熔喷法制造的PTT薄型非织造布与相同类型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相比ꎬ柔软性好㊁抗紫外线能力强ꎬ更适合于医用纺织品的要求[22]ꎮ此外ꎬPTT纤维在卫生巾㊁一次性尿布㊁棉胎㊁外衣㊁装饰布㊁汽车坐垫和建筑安全网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ꎮ(4)海藻酸盐纤维海藻酸盐纤维具有优良的阻燃性㊁抑菌抗菌性㊁舒适性㊁促进伤口愈合㊁可生物降解等特性ꎮ其中ꎬ阻燃性能更为优越ꎬ极限氧指数为34.0%~34.4%ꎬ且燃烧过程中仅产生少量的烟气ꎬ不释放有毒气体ꎬ无熔滴ꎬ远优于市场上常见的阻燃纤维[23]ꎮ目前ꎬ海藻酸盐纤维产品已覆盖纺织服装㊁生物医疗㊁卫生护理㊁阻燃工程四大领域ꎬ适用于汽车用纺织品㊁功能内衣㊁抑菌袜㊁医用敷料㊁卫生巾㊁PM2.5滤芯等领域[23]ꎮ(5)PA56纤维PA56是由戊二胺单体和己二酸聚合纺丝得到的新型聚酰胺系纤维ꎬ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化学纤维[24]ꎮPA56纤维具有密度小㊁耐温性好㊁吸湿快干㊁高强耐磨㊁本体阻燃㊁易于染色㊁柔软舒适等特性ꎮ且PA56纤维价格低㊁用途广ꎬ有利于我国纺织业转型升级ꎬ可应用于功能性防护服装㊁家纺㊁产业用纺织品㊁无纺布等领域ꎮ3㊀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趋势3.1㊀面临的问题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在生产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关键技术及装备㊁生产成本㊁生产规模㊁生产机理等方面ꎮ(1)技术及装备方面:绝大多数生物基化学纤维的核心技术㊁关键设备㊁关键原料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ꎬ生产技术水平低且尚处于起步阶段ꎮ如生产生物基纤维素纤维专用设备(如喷丝设备㊁后处理设备)远不如发达国家的设备ꎬ应着力研究喷丝成形技术㊁水处理等技术[25]ꎮ(2)生产成本方面:产品原料或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生物基化学纤维成本偏高ꎬ尤其在目前油价较低的状况下ꎬ生物基化学纤维与石油基化学纤维相比几乎无竞争优势ꎬ如Tencell纤维生产能耗㊁运行成本较高ꎬ造成产品定价也比普通纤维高很多[26]ꎮ(3)生产规模方面: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多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ꎬ装置生产规模普遍较小ꎮ(4)生产机理方面:目前ꎬ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机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ꎬ科技创新难度大ꎬ核心知识产权缺乏ꎬ导致应用领域受限ꎮ3.2㊀发展趋势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ꎬ但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ꎮ一方面ꎬ我国生物质资源种类多且产量大ꎬ原料来源包括农㊁林㊁牧㊁海洋废弃物㊁副产物等ꎬ发展前景十分广阔ꎮ另一方面ꎬ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ꎬ可为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提供借鉴ꎬ如PET纤维所形成工程装配体系等ꎮ生物基化学纤维拥有众多优良的性能ꎬ如:绿色无污染㊁原料来源广且产量大㊁具有生物降解性等ꎬ能有效解决资源和能源短缺㊁环境污染等问75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彭孟娜等.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题[27-28]ꎮ目前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绿色环保ꎬ倡导低碳生活方式ꎬ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低碳㊁环保㊁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纤维ꎬ已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ꎬ预计到2020年ꎬ我国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生产能力将达到500kt/a㊁生物基合成纤维将达到400kt/a㊁海洋生物基纤维将达到35kt/aꎮ预计未来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和新工艺㊁装备集成化技术ꎬ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的规模化稳定生产ꎬ并开发功能性㊁差别化品种ꎻ(2)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原料资源和开发新的微生物发酵工艺ꎬ如生物基二元醇生产及应用技术㊁PLA纤维原料制备及纤维应用技术㊁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等ꎻ(3)开拓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ꎬ促进产业链跨越与可持续发展ꎬ如生物降解PET的开发和应用㊁生物基PET纤维的系统研发等成套技术的建立及相关标准的制订等[29]ꎮ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涉及多学科交叉ꎬ如:生物技术㊁化学工业㊁装备制造技术等ꎬ国外经验可供借鉴的少ꎮ因此ꎬ下一步必须强化协同创新㊁促进各企业交流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ꎮ4 结论生物基化学纤维皮肤接触性好(柔软㊁肌肤亲和性)ꎬ穿着舒适性好ꎬ吸湿性好ꎬ易整理ꎬ高干㊁强湿ꎬ尺寸稳定性好ꎬ具有生物降解性㊁生理安全性等优势ꎮ因此以生物基化学纤维为原料的非织造布在医疗㊁护理㊁卫生用品㊁化妆用品以及其他工业领域有着独特的用途ꎮ为了提高环保意识ꎬ应大力开发原料丰富且易获取㊁舒适性高且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生物基化学纤维ꎮ但是目前生物基化学纤维仍存在一些成本㊁技术㊁设备等的问题ꎬ为解决上述问题ꎬ应寻求工艺技术㊁产品开发㊁市场应用㊁专用设备开发上的合作ꎬ开发各种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新型生产路线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利军.生物基纤维:战略产业须谋势[N].中国纺织报ꎬ2013-07-02.LiLijun.Bio ̄basedfiber:strategicindustriesmustseekpoten ̄tial[N].ChinaTextileNewsꎬ2013-07-02. [2]㊀赵德超ꎬ鞠松.论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J].石化技术ꎬ1996ꎬ3(3):156-160.ZhaoDechaoꎬJuSong.Onthedevelopmenttrendofpetro ̄chemicalindustry[J].PetrochemTechꎬ1996ꎬ3(3):156-160.[3]㊀刘峥.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浅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ꎬ2017ꎬ37(1):44-47.LiuZheng.Researchanddevelopmentofbio ̄basedchemicalfiber[J].EnvironProtecCirculEconꎬ2017ꎬ37(1):44-47. [4]㊀孙玉山ꎬ徐纪刚ꎬ李昭锐ꎬ等.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开发概况与展望[J].纺织学报ꎬ2014ꎬ35(2):126-132.SunYushanꎬXuJigangꎬLiZhaoruiꎬetal.Developmentsur ̄veyandoutlookofnewsolventprocessregeneratedcellulosefi ̄bers[J].JTextResꎬ2014ꎬ35(2):126-132. [5]㊀夏延致ꎬ王兵兵ꎬ全凤玉ꎬ等.海藻资源制取纤维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J].科技资讯ꎬ2016ꎬ14(1):174-175.XiaYanzhiꎬWangBinbinꎬQuanFengyuꎬetal.Resourcesofseaweedfiberanddeepprocessingofkeytechnologydevelop ̄ment[J].SciTechInformꎬ2016ꎬ14(1):174-175. [6]㊀宋琤ꎬ黄红ꎬ宋才生.蛋白纤维的研究与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ꎬ2007ꎬ23(4):29-31.SongChengꎬHuangHongꎬSongCaisheng.StudyandprogressofproteinFiber[J].PolymMaterSciEngꎬ2007ꎬ23(4):29-31. [7]㊀端小平.大力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N].中国科学报ꎬ2014-03-19.DuanXiaoping.Vigorouslydevelopbio ̄basedchemicalfiberanditsrawmaterials[N].ChinSciJꎬ2014-03-19. [8]㊀李增俊.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生物工程学报ꎬ2016ꎬ32(6):775-785.LiZengjun.Developmentandperspectiveofbio ̄basedchemi ̄calfiberindustry[J].ChinJBiotechꎬ2016ꎬ32(6):775-785.[9]㊀乔凯.生物基合成纤维单体发展现状及展望[J].纺织导报ꎬ2017(2):31-38.QiaoKai.Developmentandoutlookofbio ̄basedsyntheticfibermonomers[J].ChinTextLeadꎬ2017(2):31-38. [10]何虹.环保生物降解型聚乳酸(PLA)纤维[J].天津纺织科技ꎬ2005(2):11-17.HeHong.Environmentalbiodegradablepolylacticacid(PLA)fiber[J].TianjinTextSciTechꎬ2005(2):11-17. [11]AgrawalAKꎬBhallaR.Advancesintheproductionofpoly(lacticacid)fibers:AReview[J].JMacromolSci:PartCꎬ2003ꎬ43(4):479-503.[12]GuptaBꎬRevagadeNꎬHilbornJ.Poly(lacticacid)fiber:Anoverview[J].ProgPolymSciꎬ2007ꎬ32(4):455-482. [13]张昌辉ꎬ胡孟秋.溶液与熔融相结合法合成端羟基聚乳酸[J].塑料ꎬ2014ꎬ43(2):96-99.ZhangChanghuiꎬHuMengqiu.Terminatedpolylacticacidsyn ̄thesizedbysolutionpolycondensationcombinedwithmeltpoly ̄condensation[J].Plasticsꎬ2014ꎬ43(2):96-99. [14]CerkezIꎬWorleySDꎬBroughtonRMꎬetal.Rechargeableantimicrobialcoatingsforpoly(lacticacid)nonwovenfabrics[J].Polymerꎬ2013ꎬ54(2):536-541.[15]PillaiCKSꎬPaulWꎬSharmaCP.Chitinandchitosanpoly ̄mers:Chemistryꎬsolubilityandfiberformation[J].ProgPolymSciꎬ2009ꎬ34(7):641-678.85㊀合㊀成㊀纤㊀维㊀工㊀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41卷[16]段先泉ꎬ徐纪刚ꎬ李晓俊ꎬ等.离子液体在壳聚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高分子通报ꎬ2013(3):12-17.DuanXianquanꎬXuJigangꎬLiXiaojunꎬetal.Applicationprogressofionicliquidinchitosanresearch[J].ChinPolymBullꎬ2013(3):12-17.[17]SunXꎬPengBꎬJiYꎬetal.Chitosan(chitin)/cellulosecom ̄positebiosorbentspreparedusingionicliquidforheavymetali ̄onsadsorption[J].AIChEJꎬ2009ꎬ55(8):2062-2069.[18]SIslamꎬLArnoldꎬRPadhye.Applicationofchitosanonwool ̄viscosenonwovenforwounddressing[J].JBiobasedMaterBioenergꎬ2013ꎬ7(4):439-443.[19]程英超ꎬ蒋耀兴ꎬ王祥荣ꎬ等.PTT和PET纤维定量分析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纤检ꎬ2014(1):69-71.ChengYingchaoꎬJiangYaoxingꎬWangXiangrongꎬetal.TheestablishmentandanalysisofthefunctionmodelforPTTquan ̄titativeanalysisofPTT&PETfibers[J].ChinFiberInspecꎬ2014(1):69-71.[20]马新成.PTT/绢丝混纺织物染色工艺研究[J].印染助剂ꎬ2017ꎬ34(1):51-55.MaXincheng.StudyondyeingprocessofPTT/silkblendedfabric[J].TextAuxilꎬ2017ꎬ34(1):51-55.[21]杜姗姗ꎬ蔡晓翔ꎬ于轶.PTT纤维及其产品开发[J].聚酯工业ꎬ201lꎬ24(6):12-15.DuShanshanꎬCaiXiaoxiangꎬYuYi.PTTfiberandproductdevelopment[J].PolyestIndꎬ2011ꎬ24(6):12-15.[22]秦晓ꎬ王建明.生物聚酯材料在针织行业的应用[J].针织工业ꎬ2011(11):11-12.QinXiaoꎬWangJianming.Applicationofbiologicalpolyestermaterialinknittingindustry[J].KnitIndꎬ2011(11):11-12.[23]张传杰ꎬ张楠楠ꎬ王臻ꎬ等.海藻酸钙纤维的阻燃性能[J].印染ꎬ2011(8):1-5.ZhangChuanjieꎬZhangNannanꎬWangZhenꎬeta1.Flameretardantpropertiesofcalciumalginatefibers[J].DyeFinishꎬ201l(8):1-5.[24]NavarroEꎬFrancoLꎬSubiranaJAꎬetal.Nylon65hasau ̄niquestructurewithtwodirectionsofhydrogenbonds[J].Macromoleculesꎬ1995ꎬ28(26):8742-8750.[25]刘红飞ꎬ王朝生ꎬ汤廉ꎬ等.生物基合成纤维展望[J].合成纤维工业ꎬ2014ꎬ37(6):47-51.LiuHongfeiꎬWangChaoshengꎬTangLianꎬetal.Outlookofbio ̄basedsyntheticfibers[J].ChinSynFiberIndꎬ2014ꎬ37(6):47-51.[26]刁晓倩ꎬ翁云宣ꎬ黄志刚ꎬ等.国内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现状[J].生物工程学报ꎬ2016ꎬ32(6):715-725.DiaoXiaoqianꎬWengYunxuanꎬHuangZhigangꎬetal.Cur ̄rentstatusofbio ̄basedmaterialsindustryinChina[J].ChinJBiotechꎬ2016ꎬ32(6):715-725.[27]端小平.关注前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J].中国纺织ꎬ2014(7):13.DuanXiaoping.Payattentiontothedevelopmentoffrontierdisciplinesandstrategicemergingfields[J].ChinTextꎬ2014(7):13.[28]陈国强ꎬ陈学思ꎬ徐军ꎬ等.发展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材料[J].新材料产业ꎬ2010(3):54-62.ChenGuoqiangꎬChenXuesiꎬXuJunꎬetal.Developenviron ̄ment ̄friendlybio ̄basedmaterials[J].AdvMateIndꎬ2010(3):54-62.[29]王鸣义.聚酯以及聚酯纤维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ꎬ2017(9):38-43.WangMingyi.Polyesterandpolyesterfiberindustrychainsus ̄tainabledevelopmenttrend[J].ChinTextLeadꎬ2017(9):38-43.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bio ̄basedchemicalfibersPengMengnaꎬMaJianwei(CollegeofTextilesandClothingꎬQingdaoUniversityꎬQingdao266000)Abstract:Therawmaterialofbio ̄basedchemicalfiberisrenewablebiomass.Andasoneofthenewdirectionsofthetransfor ̄mationandupgradingoftraditionalchemicalfiberenterprisesꎬbio ̄basedchemicalfiberhasobviousadvantagesandgreatdevelop ̄mentprospects.Thetypesofbio ̄basedchemicalfibersandtheirdevelopmentstatusathomeandabroadꎬthecharacteristicsandapplicationfieldsofthemainvarietiesꎬandthemainproblemsandfuturedevelopmenttrendofbio ̄basedchemicalfibersinChinawereintroduced.Therearefourtypesofbio ̄basedchemicalfibersꎬincludingnewbio ̄basedcellulosefibersꎬbio ̄basedsyntheticfibersꎬmarinebio ̄basedfiberandproteinfiber.Theproductioncapacityofbio ̄basedchemicalfiberexceptviscosefiberreached350kt/ain2016inChina.Chinabio ̄basedchemicalfiberindustryhasachievedbreakthroughinkeytechnologiesandindustrialscale.Bio ̄basedchemicalfibershavewonderfulapplicationprospectsinthefieldsofapparelꎬhometextilesandnonwovensꎬandtheirapplicationsareexpanding.ComparedwithdevelopedcountriesꎬChinahastheproblemsintheproductionanddevelopmentofbio ̄basedchemicalfibersmainlyrelatingtothekeytechnologiesandequipmentsꎬproductioncostꎬproductionscaleandappli ̄cationmechanism.Howeverꎬthedevelopmentofbio ̄basedchemicalfiberinChinahasacertainpostadvantageꎻandthebreak ̄throughsinthelarge ̄scalestableproductionꎬrawmaterialproductionandapplicationtechnologyꎬindustrialchainspanning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reexpectedtobeachievedinthefuture.Keywords:bio ̄basedchemicalfiberꎻbio ̄basedsyntheticfiberꎻmarinebio ̄basedfiberꎻapplicationꎻdevelopmenttrend95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彭孟娜等.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化学纤维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化学纤维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现状、市场前景以及我国化学纤维产业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化学纤维的发明为纺织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最初,化学纤维主要以人造纤维为主,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的产量较低,品种单一,主要应用于内衣、袜子等民用领域。
2. 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合成纤维逐渐成为主流。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的产量和品种迅速增加,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
3. 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学纤维产业进入成熟期。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同时,化学纤维产业开始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化学纤维的现状1. 产量和品种目前,全球化学纤维产量已超过1亿吨,其中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化学纤维品种丰富,包括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特种纤维等。
2.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学纤维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化学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技术创新近年来,化学纤维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如高性能纤维、环保纤维、生物基纤维等。
这些创新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市场前景广阔。
三、化学纤维市场前景1.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化学纤维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应抓住机遇,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 绿色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化学纤维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绿色纤维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化学纤维产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了解化纤行业的市场趋势和前景
了解化纤行业的市场趋势和前景化纤行业是指化学纤维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化纤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纺织业的主导力量。
本文将以市场趋势和前景为主题,对化纤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市场趋势1.1 主要产品化纤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氨纶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化学纤维的研发速度加快,以生物基材料为基础的可降解纤维、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纤维等新品种相继推出。
1.2 技术创新化纤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近年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引入,使化纤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产品的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化纤行业的发展。
1.3 环保问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化纤行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传统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化纤行业开始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4 产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化纤行业的发展,产业集中度也在逐渐提高。
大型化纤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迅速壮大,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的规范管理和支持力度,促使行业向集中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市场前景2.1 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化学纤维作为纺织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和消费量一直稳居全球首位。
未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化纤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2 国际市场我国化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和出口国,因此对化纤原料的需求巨大。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化纤产品将有更多的出口机会和市场空间。
2022年11月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当期值及累计值数据统计(附省市产量排名)
大纲二:地区分析
1.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全球领先,地区分析显示影响力显著
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统计 大纲二:地区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国,其产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以下是2022年11月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当期值及累计值的地区分析。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化学纤维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河北省是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该地 区化学纤维生产主要以涤纶、丙纶等合成纤维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天然纤维生产。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化学纤维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其中江苏省是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该地 区化学纤维生产主要以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等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天然纤维生产。
8661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4%和 24.8%排名第四的是四川省,产量为2
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在主要的化学纤维生产企业中,中国石化 以17.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后是浙江 龙盛,市场份额为10.8%此外,闰土股份 和恒逸集团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5%和8.7% 这些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40%, 表明中国化学纤维产业的市场竞争仍然激
TEAM
中国化学纤维产 量统计
Statistics of China's Chemical Fiber Production
REPORT-Jim
2023/9/23 星期六
目录
01
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概况
03
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前 五企业
02
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 前五地区
04
未来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发展 趋势
2. 江苏省:355.25万吨,同比增长5.67% 3. 浙江省:186.03万吨,同比增长4.76% 4. 山东省:163.38万吨,同比增长5.89% 5. 上海市:134.24万吨,同比增长5.14% 6. 湖北省:107.98万吨,同比增长7.38%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概述
智能纤维和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纤维在智能 服装、智能家居等领域崭露头角。此外,功能性材料如防水、防污、抗菌纤维也备 受欢迎。市场对具有高附加值和多功能性的纤维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制造商需要 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一趋势。
市场需求与趋势
健康与舒适性的关注
全球市场格局的演变
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全球市场格局一直在变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化学纤维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合并和收购活动频繁,以 适应市场需求。
行业发展历史
新兴市场的崛起
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国家,正逐渐崭露头角。这些市场具有庞大的人口和潜 在的消费需求,吸引着国际化学纤维企业的投资。这也在全球化学纤维行业中带来了新的 增长机会。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企业不仅要求自身符合环保标准,还要推动 供应商采用相同的标准。通过合作与监督,化学纤维制造业能够确保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 可持续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可信赖的产品。
循环经济模式
化学纤维制造业正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这包括产品设计的考虑,以便在寿命结束后 更容易回收和再利用。通过设计创新和合作,行业有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废弃 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主题反映了化学纤维制造业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趋势和前沿发展,有助于 行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化学纤维技术的演进
化学纤维技术经历了多次革命性的突破,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纤维的开发和 生产。近年来,纳米纤维技术和智能纤维技术也崭露头角,为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可 能性。
行业发展历史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4年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人造纤维是一种由天然纤维素(如木材、棉花等)经过化学处理制成的纤维材料。
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特点,如强度高、耐磨损、抗皱等,因此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纸张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人造纤维制造市场的发展现状。
2. 人造纤维的分类人造纤维可以根据制造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两大类。
2.1 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利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的纤维材料,常见的合成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
合成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优点,目前在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2 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是利用天然纤维素材料再加工制成的纤维材料,常见的再生纤维包括人造丝、人造棉、人造麻等。
再生纤维的制造过程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3. 人造纤维制造市场的发展现状3.1 市场规模人造纤维制造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全球人造纤维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10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1500亿美元。
亚太地区拥有庞大的纺织产业,是人造纤维的主要制造和消费地区。
3.2 市场竞争格局人造纤维制造市场具有激烈的竞争格局,主要竞争者包括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纺织企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造纤维生产国,拥有广泛的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3 市场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造纤维制造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环保性能提升:人造纤维制造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出更加环保的产品。
•高新技术应用:人造纤维制造过程中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纤维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品牌建设: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深加工领域拓展:人造纤维在纺织以外的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建筑、医疗等领域。
4. 人造纤维制造市场的挑战人造纤维制造市场面临以下挑战:•原材料供应:人造纤维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天然纤维素作为原料,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天然纤维素的供应可能出现问题。
化学纤维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可持续发展措施在 化学纤维行业的应 用
减少废水排放: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和设备,减 少废水产生量
降低能耗: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 程中的能耗
减少废气排放: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和设 备,减少废气排放量
回收利用: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 物对环境的影响
改进生产工艺:提 高能源利用率,减 少废弃物排放
推广绿色供应链: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 的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和循环利用
培养创新人才:提 高员工素质,推动 技术创新和可持续 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环保、可 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资源 消耗和浪费
影响
国际竞争:全球化竞争加 剧,化学纤维行业需要提 高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
份额
企业如何实现可持 续发展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环保意识
制定环保政策, 鼓励员工参与 环保活动
推广绿色生产, 减少废弃物排 放
加强环保监管, 确保生产过程 符合环保标准
01
02
03
04
研发环保型化学纤 维: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性能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出台相关 政策,支持化学纤维行业的可 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与展望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制定严格的化学纤维生产标 准,限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加强对化学纤维废弃物的回 收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化学纤维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化学纤维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化学纤维生产技术水平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化学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分析
化学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分析摘要: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利用专利技术壁垒,通过单方面贸易制裁限制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在许多领域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其中包括化学纤维新材料领域。
关键词:化学纤维;新材料;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J523.2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国家在化工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
化学分析就是以化学变化为基础来详细分析物质的不同化学性质。
化学分析方法精确度高,涉及范围广。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分析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对生产材料进行有效的检测,避免由于材料的问题而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化学分析不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更是工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保证,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1化学分析特性1.1化学特性分析化学分析是以化学方法为基础来对物质成分进行有效检测,在物质检测过程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将其与试验报告相比较,最终得出物质成分。
在化学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详细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展现出来的特性,配合精度较高的专业仪器来完成化学检验。
不断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校准和核查仪器设备,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和设备原因而影响分析误差。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材料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杂质以及检测困难的物质,导致检测效率不高。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化工技术的改进创新以及有效整合,在检测设备上有了一定突破,能够为材料分析检测工作提供可靠支持,其结果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新物质材料的研究探索过程中,化学分析法能够应用于多个相关领域,在材料原理、结构和组成方面成就显著。
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分割和充足,实现多角度材料检测。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的改进,技术人员可以在试验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分析计划,从而实现针对性的物质分析,全面了解物质成分。
在这过程中,化学技术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对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有着突出作用。
2024年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化学纤维用浆粕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对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供需情况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规模庞大,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受到需求的推动,特别是纺织和化工工业的发展。
三、竞争格局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主要厂商。
这些厂商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供应链。
其中,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是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它们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品牌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供需情况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的供需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需求端主要由纺织工业和化工工业的需求决定。
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化学纤维用浆粕的需求量和结构。
其次,供应端主要由厂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决定。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供应过剩现象,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此外,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和政策环境变化也会对供需情况产生影响。
五、发展趋势未来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纤维用浆粕的生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法规的加强,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对环保指标的要求将提高,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格局的加剧,厂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4.区域市场发展:亚太地区和欧美市场是化学纤维用浆粕的主要消费地区,未来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
六、总结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变化的挑战。
厂商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化学纤维用浆粕市场将更加注重创新、绿色和区域市场拓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化工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以提供工业基础原料和产品的生产为主要职能。
在化工行业中,化学技术和物理技术是核心技术,而生物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里,化工行业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市场扩张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资,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化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 化工行业的现状化工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它一般被分为石油化工、化学品、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五个部分。
石油化工行业是最早出现、产值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部门。
在化学品行业中,包括基础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主要生产有机和无机原料,特种化学品则是应用基础化学品生产的中间体、助剂化合物和功能性化合物。
化学纤维、橡胶和塑料行业则主要生产纤维、汽车轮胎、电缆和管道等产品。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重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其中化学品行业的产值和出口占比最高。
化工行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业之一,其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
在环保压力下,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化工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也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
2. 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2.1 技术方面化工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其中,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化工领域的重要方向。
在新材料方面,具有超导、超强、超硬、超轻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等,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研究热点。
在新技术方面,绿色化学、微反应器、高压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已经成为部分行业的发展方向。
2.2 产业结构方面中国化工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加强了智能化、服务化、体验化等方面的建设,推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目前,化工行业需要加快从粗放到集约、从重化工到轻化工的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化学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2013年,全球经济不振、消费低迷,而在全球化的产业竞争中,中国纺织工业以规模优势、科技进步、产业链完整、市场潜在需求充沛四个唯度构成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为探索新形势下的产品创新模式,推动企业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6月27~28日,“第15届(2013年度)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在研讨会上,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以“国内外化学纤维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主题做了精彩致辞。
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今年大家面临的压力不比去年小,包括我们棉纺的压力依然存在,那么化纤怎么走?怎么把化纤的优势发挥出来?我觉得我们可以进行一下探讨,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下面在座的不光有纤维的,还有染整面料的,以前我们在规模化扩张的时候,企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搞工程技术体系,现在我们往专业化细分市场拓展的时候,我们搞产品的,我们应该在企业中显示出更重要的位置。
我的汇报有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是背景,为什么要讲这个报告,今天上午几位领导都讲了,中国作为一个纺织大国,不可否认的事实,并且我们进入了纺织强国的阶段。
但是反过头来说,我们现在我们弱在原料的量、产品的量,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强的地方,可是我们的效益不佳,效益不佳,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企业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没有自己的推广系统,怎么来体现我们的价值?有没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联合。
我想第一个背景,中国纺织大国进入重大调整期,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地关注我们的产品体系、应用体系、市场体系,怎么跟我们的技术融合,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实际上是刚刚前面说的,中国是纺织大国,我们必然要走向大而强。
中国的纺织和中国的制造一样,我们不光要从大国走向强国,我们必然还要在总量上保持大国的地位,在质量、竞争力上保证强国的优势,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样对科技创新的要素、市场要素、运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我们的主题,科技的驱动,品牌的运作,创新的价值体系可能会越来越关注,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什么?整个纺织产业链整体上的提升和合作以及创新。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国际上的纺织业,一个是日本、台湾为主的,尤其是日本,它的整个纺织产业链自然形成了,它从原料到最终都形成了。
其次就是纺织平台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说意大利,它的染整技术比较好。
当然我们还有检测,新型功能的检测体系,目前我们跟ITS、SGS,包括国际上的检测机构,我们还是有差距的,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这是大背景。
另外一个背景,我们在行业来说,我们也提出了一个纺织强国的战略,是公开的发布,我们要建立纺织科技的强国,纺织人才的强国,纺织可持续发展的强国,但是大家不禁要问,怎么建?怎么实现?我们要建立纺织科技强国,我们不仅要做的是实现规模,同时要实现价值,有些企业做的还可以,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完完全全某一个工序的加工阶段、制造阶段,而不是作为一个品牌来运行。
这样就更加没有了科技体系,没有了品牌,我们要把品牌打到世界公认的地步。
同时还有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包括人才的约束,那么这个可持续发展战略怎么来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一个就是目前的情况也进一步表明,我们孙会长多次提到,中国纺织的经济模式和中国制造业的模式一样,大家可能会有很多的体会,比如说我搞一个企业,我产能有100个亿,盈利达到1个亿,而它搞个10个亿的企业也能有1个亿的盈利,以前许多人会选择第一个模式,但是现在可能大部分人要选择第二个模式,以前政府希望搞GDP,那是一种社会模式。
但是为什么现在要选择第二个模式呢?第二个是可以抗波动力,因此现在的经济模式需要由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了。
现在我们不光要关注技术创新,而且要关注综合价值的创新。
再有一个,模式转变可能就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以前一个企业只要内部管理得好,质量控制得好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你再管理得好,还是不盈利的。
怎么办?它必须跟市场互动,必须跟你的客户互动,上下游互动。
再一个从跟踪向新兴领域转变,以前我们说跟踪跟上去就有市场空间,但是现在都是过剩的情况,我们必须拓展新兴领域,去研究应用领域的需求,开发产品,那么开发出新产品以后怎么让客户知道呢?就需要引领,要有科技。
我们也跟许多化纤企业交流的时候,应该说这两年里面,我们每年跟几十家化纤企业交流,到现场考察交流,我们也想转型升级,包括我们的纺织行业、服装行业,但是怎么转怎么升?感觉没有抓手,压力很大,但是路在何方?我们转移升级首先是观念进行转变,第二个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再一个是具体落实执行方案的转变。
我们如果搞一个资产表的话,我们关注固定资产,但是没有人关注你的资源、渠道、品牌、技术、服务、市场影响,因为资产负债表上没有。
为什么上海这么多品牌做不起来?其实很重要一点,没有考核企业的无形资产,只考核它的固定资产,那么这样就意味着什么?你选回来的人员都是关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考核,但是品牌就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所以这些软实力我们要关注。
纺织品的需求,我们越来越关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人是中心,人在消费纺织品,享受纺织科技成果的时候,我们还要关注跟环境的和谐,天人合一,包括外观、舒适功能等等,这些要素越来越跟纺织品的需求融合在一起。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上升到一定的角度,还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功能材料的时候,我们希望用的时候能够体现它的低碳以及社会的责任,包括人类、环境的友好等等,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纺织品把这些要素放在里面去,以后不是一个单一的纺织品,而是一个多元要素下的纺织品。
面料的创新越来越关注什么?第一阶段是以蔽体、饱暖为目的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开始注重时尚、流行元素,第三阶段开始融入保健、防护等功能性元素,第四个阶段就是融入环保生生命周期元素,注重环境友好、体现社会责任。
纺织创新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与集成创新,原材料创新在纺织创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功能设计是材料创新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要加这句话呢?现在许多材料依赖新的技术的发展,可以跟下游的很多体系去对接,推进设计阶段,你希望有什么样的功能,你希望它具备哪些功能要求,然后我们把材料、功能要素设计进去。
第二部分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的发展现状,实际上这是我们整个化学纤维的大家族,纤维原料多样化:生物基关注度提升。
化学纤维的原料目前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媒等储存资源,还包括玉米、秸秆、生活废弃物等等。
第一个现状,高科技跟传统纺织的结合才是我们现在的现状,我们也呼吁,纺织是高科技,为什么?许多领域其实不比飞机、火车的要求低,我们的速度比他们更高。
第二个现状,生产过程的连续化、高效化。
装备向大型化,包括聚合,比如说连续聚合以前是100吨每天,现在是1200吨每天,是更大的容量,现在有没有必要这样发展?我看已经查不到到了一个瓶颈区了,除非有新技术的突破。
总体来说,中国化纤包括纤维材料后发优势还是比较显著的,化学纤维几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化学纤维的生产技术,追求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这一块应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发展趋势上来说,还是继续在大容量、短程化、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柔性化上下功夫,这个方面已经初具产业化的规模。
因为化学嫌恶的性能还在不断地改善,有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天然纤维,包括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差别化纤维是服用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涤纶发展迅速,尤其是涤纶长丝的技术、产品及应用协调发展,总量上去了,并且应用领域也拓展。
纤维这一块总体来说越来越关注生物基与绿色制备技术和高性能纤维已经成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大规模、低成本、环境友好材料产业的迫切需求。
第三部分简单汇报一下发展趋势,纤维开发趋势,结合国内外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中国化纤行业协会在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大纲中,明确新品产品技术总体把握五大趋势:新型差别化高感性仿天然纤维及制品,多功能产业多领域应用纤维及制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性能纤维及深度应用,生物质多类纤维材料及制品,绿色环保、回收再利用纤维及制品。
从需求的新的技术来说,有一些新技术,总体而言,以涤纶为主导的纤维加工技术重大创新与集成,这个体系初步形成,许多企业掌握了一些技术,这里面包括化学结构到纤维结构都有,从聚合技术到纺织技术,技术体系包括分子结构的设计技术、纤维形态设计、纱线功能设计。
除了涤纶之外,我们最近行业也很关注,包括世界上也很关注尼龙技术的发展,尼龙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它是原料技术,一方面是清洁化生产,现在我们国内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说恒逸(音)跟中石化合作,这一块我想对我们的原料体系提供了支撑,这些技术意味着什么?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意味着尼龙的应用领域会得到拓展,目前来说,尼龙还是比涤纶要贵一倍以上。
这里面包括聚合的技术,完全实现国产化的技术。
再一个就是表面改性技术,原来我们都要从染整的角度来,包括我们从棉纺、超纺改性,包括一些功能化改性。
一般纤维功能化以后,纤维的可加工性相差比较大,严重影响纤维的可加工性,如果通过表面改性又不存在,许多功能材料主要是通过表面来实现的,比如说抗菌,我只要表面抗菌,里面抗菌不抗菌都不重要,抗菌是通过表面产生作用等等。
这样可以使得功能材料用得量更少,效益更高。
功能化的新技术,实际上我们是把原来纳米纤维新型制备技术纳入进去,基于微相动力学控制的共混改性技术。
除此以外,功能化技术还包括在产业链进行一些功能粉体的表面修饰,还可以进行功能复合。
再一个就是多成分混纤,尼龙也可以跟其它的混合,最近我们在开发尼龙和涤纶的混合,包括尼龙跟其它纤维的混合,包括跟棉的混合。
除了尼龙之外,我们还提到生物基聚酯,这就是生物科技与传统行业的对接,以前是用玉米直接发酵,那么现在用秸秆就可以直接发酵了。
从我们下游来说,包括从品牌建设来说,比如说生态资源,环境友好,它用的是农业的废弃物,秸秆或者玉米心。
除此以外,我们更多关注舒适型的新纤维,这里面包括现在的纺丝的设计技术跟控制,这里面我们列出来,这是做的好的,但是这个就是比较差的,我们怎么来提高?比如说这个孔的结构上的差异,你一定要保证,还有就是在相关性能上要比较稳定,我们做吸湿排汗,你要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设计,还有跟人体接触时候的触感也要考虑到。
我们从下游关注来说,实际上我们还关注在应用领域,比如说运动服装、休闲服装、户外服装,现在我们做温度和水分的管理,实际上我们把衣服当成人体跟环境之间的介质。
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比如说我们今年提出来的干爽透气、轻便舒适、导湿快干,为什么提出这个面料?比如说我们在南方的时候感觉比较闷,我们希望透气指数能提高,我们知道行业里面透气指标是15000万,那是标准环境下,闷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提高到18000,这种方向实际上是基于人体的需求来开发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