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水分2015

合集下载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等。

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煤样经过粉碎和混匀后,放入保温的烘箱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煤样中的水分蒸发掉,然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由此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使用烘箱烘干法测定煤中的全水分时,常用的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一般为2小时,以保证煤样中的水分能够充分蒸发。

烘箱烘干法需要保证烘箱内温度均匀,同时对煤样的混匀度也要求较高。

溶剂抽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将煤样和溶剂(如甲醇或乙醇)混合,通过抽提的方式使煤中的水分溶解到溶剂中。

然后通过蒸发和干燥溶剂,使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最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溶剂抽提法相对于烘干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湿煤和含水量较高的煤样。

热解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通过加热煤样,在高温条件下使煤中的水分分解为氢气和水蒸气,然后利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测定氢气和水蒸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热解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煤中的有机硫化物进入溶液从而降低测定精度,但是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

除了上述的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全水分测定方法,如红外水分测定法和微波水分测定法等,它们通过测量煤中水分的吸收或发射光的特性,来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总的来说,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全水分含量。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完整版PPT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完整版PPT
失计算煤的水分。 Mad=m1/m×100%
—— 干燥至质量恒定(或增重); ——煤的毛细孔中吸附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内在水分 —— 干燥至质量恒定(或增重); 1、空称量瓶质量m0(g)
三三、、与 与水水分分值值有有G关关B的的/T因因2素素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01g或质量有所1增、加两为止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游直离到水 连:续以两物次理干2、吸燥附煤一或样步附的着质法方量:式减与少B煤不1结超(合过10氮0. 5~气11流0 ℃)能除,去B,2可(测定空(气外水流,)内水中,干全水燥,空干基水分,最高内在水 ) 二 连2、、续一煤两步中 次法空 干:干 燥B基 煤31、水 样(分 的氮微氮的 质气波测量气流定 减)干流方 少,燥法 不中B2( 超(法适过M空aC0用气d. )流于)所中干有燥煤种;空气流中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C法适用于褐煤 3、最高内在水烟M煤HC:
3、最高内在水 MHC: ——煤的毛细孔中吸附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内在水分 实际测定中:煤在30 ℃、96%~ 97%湿度下达到平衡时的内 在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4、全水分 Mt :
—— 煤的外水和内水的总和,代表刚开采、发运及接收时煤的 水分
5、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ad :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煤中水分的测定Fra bibliotek法内容提要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1-2007) 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2-2008)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煤中的水分
化合水: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是矿 物晶格的一部分,如 CaSO4•2H2O , 105~110 ℃ 不能除去。不能测定。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定稿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定稿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定稿版首先,煤样的制备。

从大样品中取得一定数量的煤样,将其粉碎至3mm以下,然后通过分析亚样机构将样品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进行测定。

接下来是测定过程。

首先,称取15g左右的煤样放入干燥室中群加热器内,加热温度设定为105℃±2℃。

加热1小时后,取出煤样,将其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然后,立即将煤样放入预先称重好的称量瓶中,并尽量迅速地盖好瓶盖,防止样品中的水分流失。

接着是烘干和冷却过程的测量。

将盖好的称量瓶连同煤样放入预先烘燥好的干燥设备中。

设定烘烤温度为105℃±2℃,烘烤时间为3小时。

取出煤样后立即冷却,并将其称重。

称量过程应准确无误,记录下煤样的质量。

最后是计算全水分含量的步骤。

根据称重的质量数据,可以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计算公式如下:全水分含量(%)=((w1-w2)/w1)×100其中,w1表示煤样在加热前的质量,w2表示煤样在加热后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样品制备和测定过程中要避免外界水分的干扰,以免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

此外,国标定稿版还对设备、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干燥器、称重器等应经过校准和检验,环境条件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定稿版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测定方法。

它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计算公式来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为煤炭行业的质量控制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的测定及区别精选全文完整版

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的测定及区别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的测定及区别一、煤的水分测定方法1、无钢丝的皮带上煤炭及其配比原料的含水量测定方法在型煤的生产过程中,煤的燃值、挥发性、水份、粘合性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

其中水份的配比是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型煤生产过程中,需对干燥机入料与出料口的煤粉和煤粒进行水分检测。

德国默斯MS-580 煤粉近红外水分仪和MS-590煤粉和原煤微波水分仪,专门型煤厂型煤配比水分检测量身定制,特别适合无钢丝的皮带上测量煤炭、及其配比原料的含水量。

2、料仓内、下料口、斗内对煤粉进行在线水分测定方法煤质在线分析包含:灰分、水分、热值等重要指标。

为了消除水分对灰分测定结果的影响。

1%的水分约相当于0.2%的灰分测定偏差。

假定煤质水分在5%~10%之间,则水分变化引起的灰分测定偏差为±1.0%。

水分和灰分仪配合使用,由于微波水分仪测量精度可达±0.2%,由水分引起的灰分测量误差可忽略不计,可以大大提高灰分测量精度。

德国默斯MS-101(102)系列接触式煤粉微波水分仪,专门为型煤厂型煤配比水分检测量身定制,特别适合在料仓内、下料口、斗内对煤粉进行在线水分测量。

二、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的区别1、煤的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内在水分需在100C以上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

2、煤的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

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3、煤的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是煤炭按灰分计加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必须指出的是,化验室里测试煤的全水分时所测的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与上面讲的煤中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是完全不同的。

化验室里所测的外在水分是指煤样在空气中并同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这是吸附在煤毛细孔中的内在水分也会相应失去一部分,其数量随当时空气湿度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时残留在煤中的水分为内在水分。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的内水分是指煤中包含的水分。

内水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煤的燃烧性能和运输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测定煤的内水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蒸发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再在60度下恒温称量煤样,直到质量不发生变化,称出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粉、煤样颗粒较小的情况。

2. 加热干燥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在130-140度下加热干燥至恒重,称量煤样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颗粒较大并且内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3. Karl-Fisher法:将煤样加入到Karl-Fisher试剂中,待煤样中的水分与试剂中的溶剂反应完全后,测定试剂的质量差值,即为煤中的内水分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

需要注意,以上测定方法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煤样因过度加热而发生变化。

同时还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oc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oc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浅盘中迅速称取<13mm的煤样(500±10)g,称准至0.1g。

平摊在浅盘中。

2.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105-110)℃的空气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无烟煤干燥3h。

3.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至0.1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5g 或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中分析水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无烟煤干燥1.5h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小于2.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的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克。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在耐热灰皿架上。

2.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们,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灰皿架缓慢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

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厘米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作废)。

3.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4.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5.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
燥至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 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③干燥时间:烟煤1h;无烟煤1.5h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2)分析步骤

➢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 ➢连瓶带盖一起称;

➢样重1±0.1g,称准至 0.0002g;
➢将煤摊平;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揭开称量瓶盖,在鼓风条件下烘干;在一直鼓风的条件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4、全水分 Mt :
—— 煤的外水和内水的总和,代表刚开采、发运及接收时煤 的水分
5、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ad :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
——一般分析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的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煤种)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记录的数据:
1、空称量瓶质量m0(g) 2、煤样质量m(g) 3、干燥后称量瓶+干煤的质量m2(g) 结果计算
公式: Mt=m1/m×100%
=(m0+m-m2) /m ×100 %
Mt—全水分,%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 称取煤样的质量,g
例:用≤6mm全水分煤样测定全水分,空称量瓶质量m0=20.452(g),煤样质量 m=10.147(g),干燥后总质量m2=29.655(g),检查性干燥一次:29.641(g),二 次:29.644(g)。该煤样全水分为多少?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水分含量是煤质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在煤的孔隙中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以及在煤的内部以化学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对于评价煤的质量、确定煤的产量和计算煤的热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滴定法和仪器测定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 烘干法:烘干法是常见的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煤样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根据煤样质量的变化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煤样,将其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称取好的样品放入预处理好的烘干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

3)等待煤样完全烘干后,取出样品,冷却并称取样品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4)根据原始样品质量和烘干后样品的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烘干法进行煤中全水分测定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对煤样质量的影响。

2. 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将煤样与电解质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利用滴定液与煤样中水分的化学反应来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煤样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样品投入预处理好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使煤样与溶液充分接触。

3)将标准滴定液滴加到煤样溶液中,直至出现变色指示。

4)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和滴定液。

3. 仪器测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仪器设备也逐渐用于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红外干燥仪、电子天平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仪器通常能够通过检测煤样中水分的特性或物理性质来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这些仪器有着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点,但一般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维护。

总的来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煤是一种常见的矿石资源,它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来源,也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的性质和特点有着广泛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含有水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其对煤的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1. 水分含量定义煤中的水分是指煤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

它是通过煤样在常温下加热至室温(通常为105±2℃)的条件下,将其质量与其干燥后的质量之差除以煤样的干燥质量,然后乘以100来计算得出的。

水分含量是煤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煤的质量和适用性。

2. 水分的来源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地下水和煤中的内部水。

地下水通常是通过煤层下方的岩层渗透到煤层中的。

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地下水被压力和温度改变,部分转化为煤中的内部水。

内部水是煤内部形成的水分,主要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于煤的孔隙中,受煤的热裂变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比较大。

3. 水分对煤性质的影响水分在煤的质量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它主要影响煤的热值、燃烧性能和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

首先,水分的存在会导致煤的热值下降。

由于水是绝热物质,其蒸发需要耗费热量,而途中消耗的热量将无法用于发热。

因此,含水煤的热值要比干燥煤低。

其次,水分还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

在煤的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水分首先需要蒸发,从而消耗部分热量。

此外,水分还会对煤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煤的燃烧效果。

另外,水分还会影响煤的物理性质。

煤中的水分会占据煤的孔隙空间,导致煤的孔隙率降低。

此外,由于水分可以与煤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它也会影响煤的气体透过性、导热性和抗压强度等物理特性。

4. 水分控制与利用在煤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控制和利用煤中的水分十分重要。

首先,控制煤中的水分有助于提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通过煤的干燥处理,可以降低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这在热电厂等大型能源消耗单位中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煤,水分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第四章煤中水分详解讲课稿

第四章煤中水分详解讲课稿
第四章煤中水分2015详解
1、煤的工业分析的定义:在人为规定条件下粗略测定煤化学 组成的一种方法。
2、工业分析法划分的煤的组成:工业分析可以将煤的组成区 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3、工业分析的特点:工业分析是一种条件试验,除了水分以 外,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都是煤中的原始组分在一定条 件下的转化产物。 灰分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 挥发分和固定碳来源于煤中的有机质。 测定结果依测定条件变化而变化。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结果计算
M a rM fxM f 11 0 M 0 0 f 0M in% h
② 最大粒度不大于3mm
方法:称取煤样10~15g,在105~110℃下干燥到 恒重,所失去的重量占煤料原重量的百分数。
Ma r G1 100(%) G
G——试样原重g G1——试样干燥后减轻的重g
例: 应用煤1000.0g 风干后900.0g,用风干 煤样测定内在水分,两个平行结果如下:
(2)计算
外在水分
Mf
G1 10% 0 G
G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G——煤样重量g
内在水分:
Minh
G3 G2
100%
G3—风干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G2—风干煤样重量g
全水分
内在水分应换算成以应用煤样为基准→χ%则
X Minh 100Mf 100
x11 0 M 0 00 M fi n% h即 M i n hx
8、最高内在水分: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 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 水分。MHC
(三)水分测定基本原理
1、加热干燥法(干燥失重法和直接重量法) 将煤样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 恒重后,煤样失去的质量占煤样干燥前质 量的百分数。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精心整理GB/T211-2007代替GB/T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2 (不3 3.1 3.1.1 3mm ,于(105~3.1.2 3mm ,于(105~3.2 3.2.1 3.2.2 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3 方法C (微波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 的煤样,置于微波炉内。

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见附录A )。

4 试剂4.1 氮气(GB/T8979):纯度99.9%,含氧量小于0.01%。

4.2 无水氯化钙(HGB3208):化学纯,粒状。

4.3 变色硅胶(GB/T7822):工业用品。

5 仪器设备(方法A 和方法B )5.1 空气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和鼓风装置,能控制温度在(30~40)℃和(105~110)℃范围内,有气体进、出口,有足够的换气量,如每小时可换气5次以上。

5.2 通氮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可容纳适量的称量瓶,且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氮气进、出口,每小时可换气15次以上。

5.3 浅盘:由镀锌铁板或铝板等耐热、耐腐蚀材料制成,其规格应能容纳500g 煤样,且单位面积负荷不超过1g/cm 2。

5.4 玻璃称量瓶:直径70mm ,高(35~40)mm ,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5.5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

5.6 工业天平:感量0.1g 。

5.75.8 5.9 6 样品6.1 6.2 6.2.1 6.2.2 <6mm ,1)6.3 的0.1%1%),6.4 7 7.1 7.1.1 (称准至按式(1)计算外在水分:1100f m M m=⨯……………………………(1) 式中: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m ——称取的<13mm 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1——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单位为克(g )。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测定煤样质量的变化来确定其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方法
如下:
1.准备烘干室:将煤样称重,使用干燥至恒定质量的烘干室,通常温
度为105℃,将样品放入其中。

2.烘干煤样:将煤样放入预热的烘干室,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24
小时),以排除样品中的所有水分。

3.烘干后称重:将烘干后的煤样取出,置于恒量重秤上,记录其质量。

4.计算水分含量:根据煤样的初始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可以计算出
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体积法:
体积法是通过测定煤样内部的孔隙容积来确定其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
方法如下:
1.煤样制备:将煤样研磨成粉末状,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2.饱和处理:将煤样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完全浸
泡在水中,通过真空泵或振荡器等方法排除空气,获得完全饱和的煤样。

3.密度测定:将饱和的煤样取出,快速将其放入浸泡水中,测量水的
位移量与纯水的位移量之差,即煤样的体积(V)。

4.烘干处理:将饱和的煤样置于预热的烘干室中,将其中的水分烘干,达到恒定质量。

5.计算水分含量:根据煤样的初始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以及煤样的体积,计算出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以上是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的概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控制好温度、时间和其他条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一、煤中水分1、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2、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3、煤的全水是煤中固有成分,不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但实测同一煤样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在试样中测试其它指标项目的同时必须测空干基水分。

二、全水分煤样的制备1、粒度<13mm的全水分煤样:按GB475或GB/T19494.1的规定采取,按GB474或GB/T19494.1的规定制备,煤样量≥3kg。

2、粒度<6mm的全水分煤样:应采用水分无明显损失的破碎机一次性破碎到符合要求的粒度,用二分器迅速缩分不少于1.25kg的煤样。

全水分煤样制备后应立即测定,否则装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质量的0.1%,并在装瓶容器上标注,在取样分析前应再次称量总质量,其水分损失率不应超过煤样的1%。

三、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五种测定方法方法A1(两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是仲裁分析方法。

方法A2(两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

两步法均采用≤13mm煤样,先在40℃下干燥,测外水分;再破碎到<3mm,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B1(一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方法B2(一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煤样粒度要求<13mm。

一步法均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C(微波法):在微波下干燥,适合烟煤和褐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五种测定方法可从三个主要因素上把握:1、加热介质:氮气流、空气流、微波2、样品粒度:<13mm、<6mm、<3mm3、操作步骤:两步法、一步法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直接相加?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3mm煤样,进行空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的基外水,后者是空干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的基内水,才能相加。

煤中水分和灰分分析方法

煤中水分和灰分分析方法

煤中水分和灰分分析1 煤中水分的测定本规程规定了煤的两种水分测定方法。

其中方法二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一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1.1 空气干燥法1.1.1 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105℃~110℃的干燥箱,在空气流中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1.1.2 试剂无水氯化钙,粒状;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1.1.3 仪器设备(1)干燥箱:能自动控温,装有鼓风机,能保持温度在105℃~110℃。

(2) 干燥器。

(3)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 。

(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

1.1.4 测定步骤(1)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称取粒度小于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无烟煤干燥1℃h ~1.5h 。

(3) 取出称量瓶,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水分大于2.00%的煤样需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小于2.00%的煤样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1.1.5 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Mad =mm 1×100式中: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m——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1m——煤样的质量,g。

1.1.6 精密度表1-5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测定的精密度1.2 通氮干燥法1.2.1 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的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1.2.2试剂: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0.01%。

1.2.3 仪器设备(1) 小容积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地说,外在水分是指煤放置在大气中使水分不 断蒸发,当煤中水的蒸气压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达到平 衡时,煤中水分不再变化。这时所失去的水分占煤样质 量的百分数就是外在水分,用Mf表示。
而残留在煤内部孔隙中没有蒸发出来的水分称为内 在水分,用Minh表示。
水分在煤中存在形 式 一定温度下,蒸气 压变化 空气中 蒸气压 等于P3 空气中 蒸气压 等于P2时
仪器、设备:
• 干燥箱:带有自动 控制装置,内装有 鼓风机,并能保持 温度在105~110℃ 范围内。
煤粒表面, 大毛细管 水分(r>10-5cm) 不变,等于 纯水蒸气压 外在水分(Mf)
小毛细管水分(r<10-5cm)
取决于毛细管大小r1>r2>r3…. > r4 蒸气压 P1>P2 > P3 > P4
内在水分 和 外在水分 区别
内在水Minh 外在水分(Mf) 内在水Minh
(2)结晶水:以化合物形式与煤中的矿物质相结合的 水分,以及矿物质中所含的氢、氧在热分解过程中以 水分子形态析出的部分。
M ar M f x f
100 M f 100
M inh %
② 最大粒度不大于3mm
方法:称取煤样10~15g,在105~110℃下干燥到 恒重,所失去的重量占煤料原重量的百分数。
G1 Mar 100(%) G
G——试样原重g G1——试样干燥后减轻的重g
例: 应用煤1000.0g 风干后900.0g,用风干 煤样测定内在水分,两个平行结果如下: 煤样Ⅰ 煤样Ⅱ 煤样重量,g: 10.000 10.000 105℃干燥后煤样重量,g 9.512 9.484 求应用煤样的全水分是多少? 解:(1)求Mf: (2)求Minh
石膏:CaSO4· 2H2O 高岭土:Al4(Si4 O10)(OH)8
(二)相关名词
• 1、应用煤样: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从商品 煤堆、商品煤运输工具或用户煤场等处所 采煤样。 • 2、收到煤样:将应用煤样送到化验室后成 为收到煤样。 • 3、收到基全水分:收到煤样含有的水分占 收到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煤的全水分或 收到基全水分。用Mt或Mar
4、收到基外在水分:应用煤放置在空气中, 水分蒸发至煤中水的蒸汽压与大气中水的蒸 汽压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占收到基煤样质 量的百分数。简称外在水分Mf 5、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失去外在水分 的煤样。 6、空气干燥基内在水分:残留在风干煤样中 的水分质量占风干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也称 空气干燥基水分或分析基水分。简称内在水 分。 Mad表示,它的大小与Minh相同。
2、种类
(1)游离水: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吸附 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① 外在水分: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较大的毛 细孔隙中。 ② 内在水分: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较小孔 隙中的水分。
即在常温的大气中易于失去的水分者称为外在水分; 在常温的大气中不易失去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之和称为全水分。
出的液体分层,量出水的体积,并查出实际体积
3、微波加热法:在微波作用下,将水蒸发出来,
根据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
(四)煤中水分的测定和计算
1、应用煤全水分(Mar) (1)测定: ① 最大粒度为3~13mm煤样全水分测定。 • 第一步:外在水分的测定。将煤样混合均匀后, 称取500g,在70℃~80℃下干燥至恒重,称取煤 样重量。 • 第二步:内在水分的测定。将上述空气干燥状态 的煤样,破碎到3mm以下,称取煤样10~15g, 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称取煤样重量。
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
1、煤的工业分析的定义:在人为规定条件下粗略测定煤化学 组成的一种方法。 2、工业分析法划分的煤的组成:工业分析可以将煤的组成区 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3、工业分析的特点:工业分析是一种条件试验,除了水分以 外,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都是煤中的原始组分在一定条 件下的转化产物。 灰分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
(2)计算
外在水分
G1 M f 100% G
内在水分:
M inh
G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G——煤样重量g
G3 100 % G2
G3—风干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G2—风干煤样重量g
全水分
内在水分应换算成以应用煤样为基准→χ%则
X Min h 100 M f 100
100 Mf x M inh % 即M inh x 100
M a r M f Minh.
100 M f 100
100 10.0 10 5.02 14.66% 100
2、分析煤样水分 • 粒度3mm或1mm经50℃部分干燥并破碎 0.2mm的分析煤样,仍然含有一定水分,用此 煤样测得的水分Mad。 • 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煤样,在105~ 110℃下干燥至恒重,此时分析煤样减少的 重量占分析煤样重量的百分数。
挥发分和固定碳来源于煤中的有机质。
测定结果依测定条件变化而变化。
一、煤中的水分
(一)煤中水分的来源和水分种类 1、来源 (1)成煤过程中:成煤植物遗体堆积在沼泽 或湖泊中,水随着成煤过程的进行进入煤 中。 (2)煤层形成后:地下水进入煤层的裂隙、 孔隙中。 (3)开采、洗选和运输过程带入水:运输接 触雨、雪和潮湿的空气进入水。
7、全水分与内在水和外在水的关系
M a r M f Minh.
100 M f 100
8、最高内在水分: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 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 水分。MHC
(三)水分测定基本原理
1、加热干燥法(干燥失重法和直接重量法) 将煤样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 恒重后,煤样失去的质量占煤样干燥前质 量的百分数。 2、共沸蒸馏法:将煤样与甲苯共同煮沸,分馏
G1 Mf 100 % G 1000 .0 900 .0 100 % 10 % 1000 .0
10.000 9.512 Minh1 100% 4.88% 10.00 10.00 9.484 Minh2 100% 5.16% 10.00
(3)求M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