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实验室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计算
![实验室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4a17b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7.png)
实验室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计算
实验室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是在科学实验和测量中常用的两种
概念,用于评估实验结果或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下面我
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是指实验结果或测量结果
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计算相对偏差的公式
如下:
相对偏差 = (测量值真实值) / 真实值× 100%。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测量了某个物体的重量,真实重量为100克,而我们测量的结果为110克,那么相对偏差就是 (110-100) / 100 × 100% = 10%。
这意味着我们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高出了10%。
接下来是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是指实验结果或测量结果与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但不考虑正负号,即只考虑数值上的差异。
计算绝
对偏差的公式如下:
绝对偏差 = |测量值真实值|。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测量的结果为110克,真实值为100克,那么绝对偏差就是 |110-100| = 10克。
这意味着我们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差10克。
在实际应用中,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都是用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相对偏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相对于真实值的偏离程度,而绝对偏差则更直观地反映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总之,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都是用来衡量实验结果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这两个指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实验或测量的结果。
sd相对标准偏差
![sd相对标准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88a89d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8.png)
sd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被称为标准偏差系数、变异系数、变动系数等,由标准偏差除以相应的平均值乘100%所得值,可用于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RSD通常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它反映了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RSD的计算公式为:RSD = 标准偏差(SD)/ 平均值(X)×100%。
其中,标准偏差(SD)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描述
了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RSD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消除测量平均值的影响,从而更直观地反映测量
结果的离散程度。
此外,RSD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测量平均值的数据集的
离散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数据集的平均值接近零时,RSD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绝对值,这可能会导致数值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百分比形式的
RSD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对偏差限度的通用规定
![相对偏差限度的通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d800e34580216fc700afd15.png)
相对偏差限度的通用规定
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通过计算精密度来判断结果。
下面把一些方法的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参考:
1、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
2、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3、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
5、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
6、提取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
7、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一、准确度
1、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已知真实值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
相对误差愈小,表示准确度愈高
二、精密度(RSD)
用来衡量分析结果好坏的程度,就是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定结果和它们的平均值符合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绝对偏差=测得值—平均值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平均值×100%
均差=将各次绝对偏差平均得平均偏差
平均相对偏差=均差/平均值×100%
平均相对偏差就是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的要求:
标准液≦0.1%;原辅料、药品≦0.3%;一般制剂≦0.5% ,比色分析为1-2%。
平行样的检测偏差要求
![平行样的检测偏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684e1f5bcd126fff7050be7.png)
我在药典上只找到了很少的一些,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规范里面倒是找了很多。
写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
1:紫外:含量测定时供试品需要两份,如果采用对照法,对照品也需要两份,吸收系数法也是两份。
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在0.5%以内。
2:原子吸收:如果是定量检测,供试品要求制备两份,每份进样三次。
RSD应不大于3%,石墨炉法适当放宽,离散度大时可多测定几次,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这里的3%我个人认为是每份样品进样三次的RSD的要求,而不是平行样的要求。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3:荧光分析法:需要做平行样,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在±1.5%之内。
4:熔点检测:每个检品至少重复测定3次,3次读数的极差要在0.5℃之内。
如果测定三次极差超过0.5℃,或平均值在限度边缘,需要再测定两次,按照5次的平均值加上校正值计算结果。
熔点标准品要测定2次,差值小于0.3%。
5:凝点:需要测定两次,但是无偏差的限度要求。
6:旋光:比旋度测定要求同一份样品及空白各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含量测定要求平行样,且两份平行样的极差在0.02°之内。
7:折光:要求同一份样品及空白各测定三次。
8:黏度:8.1平氏粘度计:制备两份平行样各测定三次,且这三次测量的数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
8.2旋转式粘度计:无要求。
8.3乌氏粘度计:制备两份平行样各测定两次,且这两次测量值不得超过0.1S。
两份样品的结果不超过平均值的1%,如果超过另制备两份复测。
9:PH:制备一份样品测定两次,差值不得超过0.110:非水滴定法:供试品应不少于2份。
原料药用高氯酸直接滴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2%。
碱滴定液直接滴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3%。
制剂需要提取或蒸干再滴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
如提取洗涤操作复杂时,相对偏差不得过1.0%。
11:含氮量:供试品应测定2份,常量定氮相对偏差不得过0.5%。
半微量定氮相对偏差不得过1.0%。
12:乙醇量测定(气相法):供试品两份,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2.0%。
检验偏差处理规程
![检验偏差处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055bce2284ac850ad0242d0.png)
检验偏差管理规程1. 目的建立检验偏差管理规程,处理检验时偏差产生,得出错误结论。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各检验品种之规定。
2. 范围质量部、车间中控所进行的各种检验操作。
3. 职责3.1 起草:QC 审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批准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3.2 QC 实施本规程。
3.3 QA 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 内容4.1 减小偶然误差:在检验操作前,首先检查各品种的检验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测检条件(温度,湿度,使用电压,光照等)是否与操作环境一致。
不符时,应调整至规定范围。
4.2 减小系统误差(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由某种确定原因引起)。
4.3 严格按各品种所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检验。
4.4 检验操作前,检查整个操作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仪器、量具是否有校检合格标识,且在校检期内并符合使用精度要求;查看仪器上一次使用记录,仪器有无异常情况;检查整个操作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试液、滴定液、指示剂等的纯度、级别是否符合检验要求,均在质量效期内,无变质现象。
如不符,则不得继续使用。
4.5 各检验方法相对偏差限度规定如下:公式:相对偏差=测得值-平均值平均值×100%4.6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如果测量结果异常或超出合格范围产生偏差时,必须由其他检验人员相互复验已检验过的物料、中间体、成品操作过程等,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并及时向主管领导书面汇报。
5. 相关文件与记录5.1 相关文件5.1.1 《检验结果超标调查管理规程》5.2 相关记录5.2.1 《检验结果超标(偏差)调查表》***************************************结束****************************************。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468c639ca98271fe900ef97e.png)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药品检验分析得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得要求二、含量测定得精密度要求;三、其药品检验分析得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得要求 --------------- 《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规定:1•熔点:平行测定3次;2.吸收系数:平行试验2份;3.酸值:平行试验2份;4.含氟量:平行试验2份;5.含氮量:平行试验2份;6.干燥失重:失重为1 %以上者平行试验2份;7.水份(费休氏法):平行试验3份;8.浸出物:平行试验2份;9.含量测定:平行试验2份。
含量测定必须平行测定两份,平行试验结果应在允许相对偏差限度之内,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若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能取其平均值,应重新测定。
二、含量测定得精密度要求三、其它精密度要求1、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2%;2、水份(费休氏法)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1%;3、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得差异不超过5mg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得差异不超过0。
3吨为烘干终点、4、滴定液标定与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1 %;标定与复标者之间得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
15%o相对偏差限度汇总药品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得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通过讣算精密度来判断结果。
下面我把一些方法得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同行参考:1、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2、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3、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4、滴定液标定与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 1%;标定与复标者之间得相对偏差不得过0、15%;5、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 %;6、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7、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 5% ;8、提取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9、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 mg;10、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得差异不超过5 mg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得差异不超过0。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400505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7.png)
药品检验分析的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的要求-------《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规定:1.熔点:平行测定3次;2.吸收系数:平行试验2份;3.酸值:平行试验2份;4.含氟量:平行试验2份;5.含氮量:平行试验2份;6.干燥失重:失重为1%以上者平行试验2份;7.水份(费休氏法):平行试验3份;8.浸出物:平行试验2份;9.含量测定:平行试验2份。
含量测定必须平行测定两份,平行试验结果应在允许相对偏差限度之内,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若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能取其平均值,应重新测定。
二、含量测定的精密度要求三、其它精密度要求1、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2%;2、水份(费休氏法)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1%;3、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0.3mg为烘干终点。
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15%。
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2010年7月1日相对偏差限度汇总药品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通过计算精密度来判断结果。
下面我把一些方法的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同行参考:1、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2、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3、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5%;5、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6、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7、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8、提取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9、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10、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0.3mg为烘干终点。
HJ164跟GB5750.3相对偏差的对错解读
![HJ164跟GB5750.3相对偏差的对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3b2118453610661ed9f455.png)
HJ/T164-2004和GB/T5750.3-2006相对偏差的对错解读相信很多实验室的检验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这种问题,为什么HJ/T164-2004和GB/T5750.3-2006中平行双样相对偏差的计算公式不一样,但是平行多样相对偏差的计算公式就一样呢?这两个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计算公式有差别吗?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今天就这两个标准中的平行双样相对偏差来做个解读。
首先我们看一下,
HJ/T164-2004中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式中:A B——同一水样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
GB/T5750.3-2006中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式中,η为相对偏差,
用A 、B 来表示同一水样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上述公式即为:
2
/|B -A |%)()相对偏差(B A +=很多人乍一看觉得164的肯定错,因为式中分本就没有提及平均值,而5750式中有平均值。
好,到这里我们就得依靠相对偏差的概念来帮我们分析到底哪个计算公式是正确的。
那什么是相对偏差呢?
敲重点!
相对偏差为绝对偏差与均值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
相对偏差的概念里引入了绝对偏差,那什么是绝对偏差呢?其定义为:某一
测量值X i 与多次测量值的均值X
回到标准中的问题,根据上述推算的公式来计算同一水样两次平行测定结
当然,我选用的A作为的任意值代入的,如果有不放心的朋友可以试试用B 代入,看结果是不是一样。
由此我们能看出,通过概念换算得到的相对偏差的计算公式就是164标准里给出的公式,只不过它把计算公式简化了一下,以至于我们乍一看觉得云里雾里,跟相对偏差根本不搭边,但其实5750的相对偏差公式才是错误的。
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对困惑中的朋友有所帮助。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推荐下载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5c0f22e8ec3a87c24028c475.png)
相对平均偏差 ≤2% ≤3%
对照品比较法 2%;比色法≤3% ≤5%
≤2%;蒸发光散射检测≤5% ≤2%
三、其它精密度要求
1、干燥失重 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 2%; 2、水份(费休氏法) 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 1%; 3、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 5mg 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 差异不超过 0.3mg 为烘干终点。 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 0.1%;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 0.15%。
相对偏差不得过 1.0%。
3.紫外分光光度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 称量应按药典规定要求。配制测定溶液时稀释转移次数应尽可能少,转移稀释时所取容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c1aa590b1c59eef9c7b422.png)
6、总结有效数字运用的弊病,归纳如下:6.1 实验数据的初始计录,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实验仪器的精度不一致。
例如: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其性能只能保留小数点后第四位,即精确到万分位,往往不假思索地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五位即十万分位。
又如,滴定管上读取的体积是18毫升时,应记录成18.00毫升,不要记录成18毫升或18.0毫升,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6.2在结果的表示中,出现一些不妥当的表示。
例如,某物质的分析结果“0.54±0.023%”,此处应该是“0.54±0.02%”。
6.3 常数的有效位数是根据需要而取,例如π,可取3.14、3.1416、3.14159等,不能在计算式用了π=3.142,而最后得出的答案却有四、五位数的数值。
6.4 药物分析计算题中,条件的数据与答案(或要求的结果)在有效位数上不相适,例如,标准状态下,测得某气体为2.0升,换算成物质的量,习惯地用2.0升除以气体摩尔体积22.4 mol-1,即=0.0893 mol,或更多位数,事实上此处答案应是0.089mol6.5本来是二位或三位数的乘除计算,但用了对数或计算机做工具,出现了更多位数的数据,便不假思索地全收,也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例如:[H+]=2.8×10-4 pH=3.5528,是否就提高了准确度。
6.6 在单位转换时,前后有效数字的位数不一致,例如,测量的质量5.0kg,换成g表示时,应为5.0×103g,不能随便地写成5000g。
通过以上实例,有效数字与药物分析工作是如此密切,每一位数都有实际意义,不能随意取舍。
正确地运用有效数字,是提高可信度、准确性的保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不能随随便便,要认真对待。
7、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7.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7.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7.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7.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7.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7.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c343b04f69eae009581bec5d.png)
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平行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的范围。
现在很多SMP规定了相对标准偏差的范围,但是都没有引用标准。
先提供一部分项目的标准偏差的范围及来源,还有一部分未找到标准,希望大家补足。
紫外分光光度法 RSD±0.5%,《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HPLC RSD±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GC RSD±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水分测定《食品中水分测定法GB/T5009.3-2003》
干燥失重测定法RSD±5%
减压干燥测定法RSD±10%
甲苯法 RSD±10%
灰分测定法 RSD±5% 《食品中灰分测定法GB/T5009.4-2003》
相对密度《食品中相对密度测定法GB/T5009.2-2003》
比重平法 RSD±5%
韦氏天平法RSD±5%
熔点:连续3 次测得近似熔点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旋光测定含量时,取2份供试品测定读数结果其极差应在0.02以内。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特性黏数:两份供试品的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数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炽灼残渣:(未找到标准)
容量测定法 RSD±0.5% (未找到标准)
重量测定法 RSD±0.3% (未找到标准)
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未找到标准)
氧瓶燃烧法(未找到标准。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e5806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d.png)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59):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70):供试品要求制备2份样品溶液,各测定3次。
取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求得相应的浓度。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3%,石墨炉法可适当放宽。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明胶药用空心胶囊铬检测方法指导原则》铬测定:由于微量测定,结果的偏差会较大,一般两份样品的相对偏差≤10%,取平均值即可。
3、荧光分析法(P73):2份供试品测定结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1.5%以内,否则应重做。
4、火焰光度法(P75):定量分析采用第一法或第二法时,要求制备2份供试品溶液,各测定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5、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 ≥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1.5%。
(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6、气相色谱法(P102):精密称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各2份,按-----。
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7、毛细管电泳法(P111):标准品(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进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3.0%。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6fa263ae227916888586d737.png)
平行检验的相对标准偏差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药品检验分析的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的要求-------《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规定:1.熔点:平行测定3次;2.吸收系数:平行试验2份;3.酸值:平行试验2份;4.含氟量:平行试验2份;5.含氮量:平行试验2份;6.干燥失重:失重为1%以上者平行试验2份;7.水份(费休氏法):平行试验3份;8.浸出物:平行试验2份;9.含量测定:平行试验2份。
含量测定必须平行测定两份,平行试验结果应在允许相对偏差限度之内,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若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能取其平均值,应重新测定。
二、含量测定的精密度要求三、其它精密度要求1、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2%;2、水份(费休氏法)最大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不超过1%;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为烘干终点。
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
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2010年7月1日相对偏差限度汇总药品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通过计算精密度来判断结果。
下面我把一些方法的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同行参考:1、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2、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5、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6、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7、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8、提取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9、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为烘干终点。
一、准确度1、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已知真实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真实值×100%相对误差愈小,表示准确度愈高二、精密度(RSD)用来衡量分析结果好坏的程度,就是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定结果和它们的平均值符合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5eb51055fd0a79563d1e7260.png)
药品平行检验及数据相对标准偏差药品检验分析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要求二、含量测定精密度要求;三、其药品检验分析精密度要求一、平行试验要求-------《药品检验所试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1.熔点: 平行测定3次;2.吸收系数: 平行试验2份;3.酸值: 平行试验2份;4.含氟量: 平行试验2份;5.含氮量: 平行试验2份;6.干燥失重: 失重为1%以上者平行试验2份;7.水份(费休氏法): 平行试验3份;8.浸出物: 平行试验2份;9.含量测定: 平行试验2份。
含量测定必需平行测定两份,平行试验结果应在许可相对偏差程度之内, 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若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能取其平均值,应重新测定。
二、含量测定精密度要求三、其它精密度要求1、干燥失重最大许可相对平均偏差不超出2%;2、水份(费休氏法)最大许可相对平均偏差不超出1%;3、中药材测定水分, 以连续两次称重差异不超出5mg为烘干终点; 西药测定水分, 以连续两次称重差异不超出0.3mg为烘干终点。
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许可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出0.1%; 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15%。
相对偏差程度汇总药品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 经过计算精密度来判定结果。
下面我把部分方法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同行参考:1、仪器分析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2%;2、容量分析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0.3%;3、重量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0.5%;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许可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出0.1%; 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相对偏差不得过0.15%;5、干燥失重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超出2%;6、氮测定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1%;7、氧瓶燃烧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0.5%;8、提取法最大许可相对偏差不得超出3%;9、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出0.3mg;10、中药材测定水分, 以连续两次称重差异不超出5mg为烘干终点; 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差异不超出0.3mg为烘干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一、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
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
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
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
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
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
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
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0.1 杂质含量<0.5%,峰面积RSD<10%
10.2 杂质含量<0.5%―2%,峰面积RSD<5%
10.3 杂质含量<2%,峰面积RSD<2%
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
15高氯酸滴定
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
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 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 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
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
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
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
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
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并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
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规定。
滴定液的使用期限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