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位错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图1.1 含有刃型位错的晶体结构

刃型位错结构的特点:

(1)刃型位错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字面。一般把多出的半原字面在滑移面上边的称为正刃型位错,记为“⊥”;而把多出在下边的称为负刃型位错,记为“T”。其实这种正、负之分只具有相对意义,而无本质的区别。

(2)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他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是折线或曲线,但它必与滑移方向相垂直,也垂直于滑移矢量。(3)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能滑移。由于在刃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互相垂直,因此,由它们所构成的平面只有一个。

(4)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应变,又有正应变。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的上方点阵受到压应力,下方点阵受到拉应力;负刃型位错与此相反。

(5)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但该区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宽,畸变区是狭长的管道,所以刃型位错是线缺陷。

2、螺型位错

螺型位错是另一种类型的位错,它的结构特点可用图1.2来加以说明。晶体在外加切应力τ作用下,沿ABCD面滑移,图中BC线为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处。在BC与aa’线之间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排现象,连接紊乱区原子,会画出一螺旋路径,该路径所包围的管状原子畸变区就是螺型位错。

图1.2 螺型位错示意图

螺型位错具有以下特点:

(1)螺型位错无额外的半原字面,原子错排是呈轴对称的。

(2)根据位错线附近呈螺旋形排列的原子的旋转方向不同,螺型位错可分为左旋和右旋螺型位错。

(3)螺型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而且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移动方向互相垂直。

(4)纯螺型位错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凡是包含螺型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它的滑移面。但实际上,滑移通常是在那些原子密排面上进行的。

(5)螺型位错线周围的点阵也发生了弹性畸变,但是,只有平行于位错线的切应变而无正应变,则不会引起体积膨胀和收缩,且垂直于位错线的平面投影上,看不到原子的位移,看不出有缺陷。

(6)螺型位错周围的点阵畸变岁离位错线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故它也是包含几个原子宽度的线缺陷。

3、混合位错

除上面介绍的两种基本类型位错外,还有一种形式更为普遍的位错,其滑移矢量既不垂直也不平行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这样的位错称为混合位错。如图1.3所示。位错线上任意一点,经矢量分解后,可分解为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分量。晶体中位错线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位错线上各点的柏氏矢量相同,只是各点的刃型、螺型分量不同而已。

图1.3 混合位错的形成及分解示意图

由于位错线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因此,位错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一根位错线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而只能露头于晶体表面(包括境界)。若它终止于晶体内部,则必与其他位错线相连接,或在晶体内部形成封闭线。形成封闭线的位错成为位错环。

二、伯氏矢量

为便于描述晶体中的位错,以及更为确切地表征不同类型为错的特征,1939年,伯格斯(J.M.Burgers)提出了采用伯氏回路来定义位错,借助一个规定的矢量及伯氏矢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1、确定伯氏矢量的步骤

(1)首先选定位错线的正向(ξ),例如,通常规定出纸面的方向为位错线的正方向。

(2)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伯氏回路方向。

(3)按预定回路方向和步数作回路,该回路并不封闭,由终点Q向起点M引一矢量b,使回路闭合,如图2.1(b )所示。这个矢量b即为实际晶体中位错的伯氏矢量。

(a)实际晶体的伯氏回路(b)完整晶体的相应回路

图2.1 刃型位错伯氏矢量的确定

由图2.1可见,刃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这是刃型位错线的一个重要特征。刃型位错的正、负,可借右手法则来确定,即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构成直角坐标系,以食指指向位错线的方向,中指指向伯氏矢量的方向,则拇指的指向代表多余半原子面的位向,且规定拇指指向上者为正刃型位错;反之为负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也可以按同样的方法加以确定,螺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且规定b 与ζ正向平行者为右螺旋位错,b 与ζ反向平行者为左螺型位错。

至于混合位错的伯氏矢量既不垂直也不平行于位错线,而与它相交成ψ角(0<ψ<π/2),则可将其分解成垂直和平行于位错线的刃型分量(b e =b )和螺型分量(b s =b )

2、伯氏矢量的特性

(1)伯氏矢量是一个反映位错周围点阵畸变总累积的物理量。/b/称为位错强度。因此,我们也可把位错定义为伯氏矢量不为零的晶体缺陷。

(2)伯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其具体路径无关。如果一个伯氏回路不和其他位错线相遇,不论回路怎样扩大、缩小或任意移动,由此回路确定的伯氏矢量是唯一的,即伯氏矢量具有守恒性。

(3)一个不分叉的位错线,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直线、曲折线或闭合的环状),也不管位错线上各处的位错类型是否相同,其各部位的伯氏矢量都相同;而且当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者改变方向时,其伯氏矢量不变,即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伯氏矢量。

(4)若一个伯氏矢量为b 的位错可以分解为伯氏矢量分别为b 1,b 2…..,b n 的n 个位错,则分解后各位错伯氏矢量之和等于原位错的伯氏矢量,即b= 。 如图2.2 所示,b 1位错分解为b 2和b 3两个位错,则b 1=b 2+b 3。

图2.2 位错线相交与伯氏矢量的关系

n i i 1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