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国总结“空心化”是中国古镇千城一面的最大成因!
古城镇 旅游的开发
![古城镇 旅游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58aeef14b52acfc789ebc97b.png)
5、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落群,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海, 以江南六镇以及朱家角为代表。 6、徽派古村落群,重要分布安徽江西, 以西递、婺源为代表。 7、岭南古村落群, 主要分布在福建 ,广东,以永定开平为代表。 8、湘黔古镇古村落群,布在湘南、贵州, 以凤凰古城、青岩为代表。
由于几大古镇都处于江南,所以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 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 异化的突破。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游览观光多、休闲度假少
目前,古镇大多是以接待观光客为主,还是典型的门票经 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休闲、度假市场,而后者恰好是 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4)、产业缺乏突破
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发展几乎全依赖于古镇的旅游收入, 缺乏对古镇发展的产业突破尝试。
2.凤凰古城案例
(1)有力的宣传
5 月份邀请湖南卫视《新青年》、 7 月份邀请凰古 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任何游客 进《快乐大本营》等栏目到凤凰录制节目,宣传凤 凰
三、古镇旅游开发的案例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就古镇做古镇
在分析的古镇中,除了周庄和高科技产业联动以外。期于几 乎全是单纯的依靠门票收入来带动古镇的保 护和发展。没有形成古镇以外的附加值。旅游产业 要素比较匮乏。还处在就古镇做古镇的局面。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产品同质化明显
3.我国当前古城镇开发的现状问题
再者,开发商急功近利,重商业轻文化。有些古城镇开发 项目在规划定位时,过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 尊重城镇原有的文化特性,随意增设或删减景点设施,甚 至不惜破坏整体布局和格调,采用大量仿古建筑或现代建 筑,造成改建后的古城镇与原始城镇在风格、文化气质上 相冲突,使得古城镇完全失去了应该有的灵魂韵味。最终 造成古城镇的形象、吸引力及后期运营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测试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3315e866fb84ae45c8db5.png)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绪论1【单选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大流域产生的文明是指()文明。
A、古埃及B、古印度C、古西亚D、古希腊2【单选题】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文明是()。
A、古埃及、古印度B、古希腊、古罗马C、古玛雅、古印加D、地中海、中国3【判断题】建筑记录的历史往往比文字记录的历史更真实、更直观。
√平面布局1【单选题】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
A、独立单栋出现B、立体布局C、点景建筑居多D、平面群体的组合2【单选题】中国古代最大的庭院是()。
A、中和殿B、皇极殿C、太和殿D、岳麓书院3【判断题】院落由若干单栋独立的建筑组成。
√平面布局——中国建筑组群式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轴对称式布局式的建筑。
A、北京故宫B、木府C、私家园林D、曲阜庙2【单选题】下面关于北京四合院描述错误的是()。
A、庭院较开阔B、庭院中间可以种植植物C、有较大的空间供人们活动D、属于自由式布局结构3【多选题】下面属于自由式布局的建筑是()。
A、谐趣园B、太和殿C、上海豫园D、寄畅园4【判断题】天井院是北常见的庭院建筑。
×5【判断题】皇家园林主要是自由式布局,但中间也分布着轴线布局。
√屋顶式样1【单选题】中国古代建筑的式样是指()。
A、单体建筑造型B、建筑屋顶造型C、建筑外观风格D、建筑装饰特点2【单选题】北京故宫太和殿应用的屋顶式样是()。
A、单檐庑殿顶B、单檐歇山顶C、重檐庑殿顶D、重檐歇山顶3【单选题】现存古建筑中()是典型的盔顶建筑。
A、华寺B、北京天坛C、北京太庙D、楼4【多选题】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的基本特点是()。
A、大屋顶B、斗拱C、三段式D、四段式5【判断题】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是全国通用的屋顶式样。
√6【判断题】硬山屋顶和悬山屋顶都是两坡顶。
√建筑的形式1【单选题】中国古代三大名楼不包括()。
A、楼B、钟鼓楼C、黄鹤楼D、滕阁2【多选题】单栋建筑的造型包括()。
A、殿、堂B、楼、阁C、寺、院D、台、轩、舫3【判断题】大规模的建筑中心都是堂建筑。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a7752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c.png)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古建家园总结:特色小镇如何跳出“死亡陷阱”?
![古建家园总结:特色小镇如何跳出“死亡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68a7d7acdd88d0d233d46a80.png)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古建家园总结:特色小镇如何跳出“死亡陷阱”?时下,特色小镇如火如荼。
特色小镇是个风口,也是个大坑。
不久的将来可能是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一、特色小镇的5种死法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镇,总结起来,至少有以下5种经典的死法:有些人误把规划当策划。
通常是大领导发话:找个国际级高手好好规划一下嘛。
于是找来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折腾到最后结果如何呢?然并卵。
不是规划没有用,而是不能一步到位做规划。
先有策划,后有规划,必须以策划指导规划。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诸如市场分析、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等,当然要由策划公司来做,如果一步到位让规划公司直接出方案,只能是不断改来改去“洗煤球”,最后勉强定稿,如果照此开发建设,后果可想而知。
中国人山寨惯了,懒得独立思考,克隆成风。
听说浙江某小镇很成功,克隆一个;到国外考察发现某小镇不错,克隆一个。
最近很多人跑到杭州学习考察特色小镇。
浙江的特色小镇,如基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其出现离不开浙江独特的产业环境与发展阶段。
有人在一线城市整合一点基金类的概念素材,就在全国各地到处圈地搞基金小镇,其实适合搞基金小镇的城市没有几个。
特色小镇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
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
一个好的特色小镇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有人为了突出特色小镇的“特”,创新过度,过犹不及。
最常见的是片面理解“差异化”,认为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绝对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个可怕的认知误区。
有些事情绝对化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不可行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比如,有的专家可能是为了显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恨不得总结出108种特色小镇,囊括各种稀奇古怪,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明觉厉。
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主流的特色小镇就那么十来种。
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容易把小镇搞成非主流的很小众项目,走进窄胡同,甚至死胡同。
浅析中国社会的“千城一面”
![浅析中国社会的“千城一面”](https://img.taocdn.com/s3/m/310c0e7202768e9951e73807.png)
浅析中国社会的“千城一面”摘要: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很具体的对城市的空间、地域的扩展来做出设计,并且被并购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特色。
但是,现代社会的城市发展建设却越来越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丝毫不能体现每个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大概的分析。
关键词:形成原因解决措施城市设想如今许多城市甚至城镇的入口处,都有个圆形大转盘,转盘中间往往还有个造型雕塑,千篇一律的转盘加雕塑的入城标识,使人根本认不出进入的是哪个城市。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布局雷同、风格相仿的城市街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显著的位置,人们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愈来愈熟悉,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的特色危机。
那么,中国为何会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千城一面”的形成原因形成城市千城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千城一面”这一现象的经济原因是城市建设上的过度“房地产化”,真正的“城市化”进程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房地产业对城市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应用恰当的话他的确可以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条件,增强城市的人文底蕴,但是若对其过度依赖,任其泛滥的话,他就将成为阻碍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最大毒瘤。
第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长官意识过于强烈,过多的权力干预,一味盲目地追求“现代化”,湮没了城市建筑应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格,这是城市建设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
南京就曾经出现过因当时的南京市市长王武龙的指示,将大片的法国梧桐树砍掉的事情,就是因为过度的长官意识,才使很多城市的发展没有按照正常合理的轨道,不顾城市的形象,只顾自己的政绩。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d39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4.png)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 C、宋朝曾经在建都的朝代有()个A、3在中国古建造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
(错)雨果说过“建造是石头的史书”。
(对)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
D、清朝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
C、飞虎军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
D、1996 年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 120 多米。
(对)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造的旗帜性人物。
(错)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
D、镰仓、大阪第一部中国建造史是由()写的C、伊东忠太古建造的价值是惟一的,不可再生的。
(对)《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
(对)常被用在园林建造中间的屋顶是()。
B、悬山中国古建造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
B、屋顶式样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
D、古代南美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造的特点。
C、木结构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
(对)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
C、湖南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
D、硬山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B、房屋密集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
(对)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造平面是()字形的。
A、丰中国古建造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
C、建造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造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
D、张谷英村的建造与西方现代建造相比,中世纪的建造多是属于单栋建造。
(错)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
D、凸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
C、宋朝在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
D、日坛在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
(对)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
(对)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
B、世袭制中国古代的文庙建造颜色是红墙()瓦。
C、黄据研究,世界上惟独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造的等级。
(对)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建造开间是九开间。
(错)古建造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
(对)北方的建造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
浅谈传统城镇风水布局在古镇设计中的应用--以安居古镇设计方案为例
![浅谈传统城镇风水布局在古镇设计中的应用--以安居古镇设计方案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01db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0.png)
浅谈传统城镇风水布局在古镇设计中的应用--以安居古镇设计方案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2T16:15:17.79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3期作者:邹开成 1 邴艳丽 2 刘华洋 2 [导读]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风水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布局与选址。
邹开成 1 邴艳丽 2 刘华洋 2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 1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90 2摘要: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风水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布局与选址。
在古代,风水是不论建筑设计还是规划布局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研究以及生存经验的一个归纳,它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现代设计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提高生活质量,就不得不考虑风水在规划布局中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关键词:古镇设计,风水布局引言近年来由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古镇振兴改造项目的数量一直在不断上升。
但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古镇建设中的“千城一面,百镇同貌”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发展成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然处于半夭折状态。
反观其设计过程和方法,大多是一味照搬照抄、忽略本地特点以及场地风水条件造成的。
究竟该如何对待自然与建筑的关系,以及风水对建筑布局的影响便成文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风水学的基本理论风水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营造思维,它从整体出发,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来指导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
风水学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风水学理论一直广泛应用于古城、古镇、古村落等的建设之中,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建筑的规划、选址开始指导建筑的设计,中国传统古镇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所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学习古人的营建方法来指导古镇的建筑规划设计。
“古”与“旧”:看古镇开发涌现的问题以及要点
![“古”与“旧”:看古镇开发涌现的问题以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c465f26137ee06eff918fa.png)
“古”与“旧”:看古镇开发涌现的问题以及要点古镇大多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历经千年人文濡染,许多古镇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且人文荟萃,留下了神奇的传说和文化古风。
置身于古镇,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镇闲适恬淡的生活场景氛围、简单淳朴的生存生活状态,这对于追求返朴归真的现代都市人来说,确是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但在大量开发过程中,涌现了一些问题:1.文化空心: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人气的集聚和地块价值的提升,古镇的居民将房屋和店面租给外来移民经营,自己纷纷外迁,导致传统文化正逐步走向“空心化”现象。
2.过度商业:一些古城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对文化遗产进行了不恰当的开发,导致古城文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过度商业化现象泛滥。
3.运营景区:古镇旅游的开发需要理清思路,找好运营模式,前提是保护为主。
古城文化建设与商业化间一定要找到一个博弈的平衡点,然而现今的古镇开发普遍走上了景区化运作道路。
4.旅游观光:传统的古镇旅游深度挖掘和精细包装的古城旅游项目较少。
这就需要古镇旅游将产业融合的功能发挥出来,做好复合型开发,形成旅、文、商、住、居等产业的融合体系。
5.接待超负荷: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古城镇旅游的火爆造成人满为患,古城镇超负荷接待,以至于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在大量实践及相关总结的基础上,古镇开发利用的要点:1.强化功能:一定要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
古镇讲究古香古色,古色是观感,古香是体验,加在一起才是古香古色,这就意味着复合型功能。
2.突出主题:既然有文化主题,就要形成主题文化。
这不是一句话反复说,文化主题是历史上的资源,我们研究构造什么样的主题文化;主题文化是结合现有的市场,我们研究创造什么样的主题文化,是两层意思。
3.追求异质:比如湘江古镇群,在凸显了功能性和主体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异质性。
提出“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到书堂览书”的集群式发展思路。
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
![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8bf833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9.png)
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古建筑群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有多座古建筑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群体。
在中国,古建筑群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是指古建筑群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一般来说,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有关。
古建筑群往往分布在山区、水乡、古镇等地方。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适合建造古建筑群。
例如,江南水乡的古建筑群就是因为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建造水上建筑而形成的。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与历史文化有关。
古建筑群往往分布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如古都、名城等。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适合建造古建筑群。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古城墙等都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的。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与社会经济有关。
古建筑群往往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繁荣的经济和交通便利,适合建造古建筑群。
例如,上海的外滩、广州的陈家祠等都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繁荣的经济而形成的。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与建筑风格有关。
古建筑群往往分布在同一建筑风格的地方,如明清古建筑群、南方水乡古建筑群等。
这是因为同一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具有相似的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适合聚集在一起形成古建筑群。
例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等都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形成的。
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了解古建筑群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55fac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c.png)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历的各个朝代。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元前21世纪,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父系社会,代表文化是龙山文化。
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主要朝代有夏、商、周、春秋。
封建社会又分为: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朝代为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1279年,主要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
2.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特点。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
特点:(1)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
(3)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4)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
屋顶已采用瓦。
右图: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年代:战国时期特点: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上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4.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5. 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实例:(1)塔院型石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2)佛殿型石窟: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石窟: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285窟6.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1)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怎样的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763f36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5.png)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怎样的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从先秦时期开始,直至明清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演变,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1.城市规划与布局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讲究风水、方位和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城市规划通常以宫殿、官府为中心,市场、民居环绕其外,形成了“宫城-坊-市”的布局模式。
此外,古代城市还注重水系的规划,如北京的什刹海、杭州的西湖等,都是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墙与城门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和防御体系。
如北京的城墙,宏伟壮观,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城门是城墙的入口,通常设置有望楼、箭楼等防御设施。
3.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如北京的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宫殿建筑讲究对称、等级、序列,屋顶形式多样,装饰华丽。
4.官府建筑官府建筑是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官场体制。
官府建筑通常采用严肃、庄重的风格,以显示官府的权威和地位。
5.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古代城市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民居风格各异,如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竹海民居、云南的丽江古城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6.市场建筑市场建筑是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市场建筑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繁华地段,是商品交易、民间交流的重要场所。
7.宗教建筑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宗教建筑占有重要地位。
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建筑,风格各异,丰富了古代城市的建筑文化。
8.城市交通与水利设施古代城市建设注重交通和水利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如北京的古街道、苏州的运河等,都是古代城市交通和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9.城市防御设施古代城市建设防御设施,如护城河、城墙、敌楼等,以保障城市的安宁与安全。
10.城市景观与园林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景观和园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27b92edcfc789eb162dc847.png)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摘要: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
在当下,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中都存在很多古建筑。
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在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大兴土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古建筑的破坏。
本研究对当下古建筑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面阐述了古建筑的保护、发展以及创新,希望能对我国古建筑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技术;创新1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1.1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建筑是记录与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风格体系与西方建筑的大不相同,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建筑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体系,更加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古建筑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作为当下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古建筑见证着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弱小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蜕变[1]。
由此可见,中国古建筑作为与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写照。
1.3 古建筑促进当代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当下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之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活动的重心。
而古建筑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能够使地方的旅游业得到发展与提升,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人们通过对古建筑的探访去重温历史,了解古人的生活。
所以,古建筑不仅仅作为当代人的娱乐场所,更是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1-3]。
2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2.1 大众普遍缺乏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保护古建筑也是当下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当下公民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甚至存在为了一时乐趣破坏古建筑的行为。
此外,古建筑的内部设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标准,许多人对古建筑的内部进行了翻新与改造,增强了建筑的实用性。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及其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15f2e6af45b307e9719740.png)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愈来愈重视。
国内外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对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作出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建筑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建筑;特点;文化背景1 前言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形成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含了民族特色的殿、堂、楼、阁、亭、榭等古建筑。
2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典建筑有民族特色的殿、堂、楼、阁、亭、榭等古建筑,适当了解这些建筑的形式和结构特点,对于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自然美、画面美、提高艺术鉴赏力颇有禆益。
2.1 古典建筑一一殿常指宫廷和寺院的主要建筑。
杭州灵隐寺的大雄宝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均是。
殿,古代是指高大的堂屋。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不无讽刺地叹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楼台”形象当时庙宇建筑的高大、层叠。
2.2 古典建筑一一堂古代宫室主要建筑之一,前为堂后为室。
前堂无门,但有两根植柱,堂的东西两壁和墙叫序,后有小房间,前为东堂和西堂,后为东夹和西夹。
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以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木兰辞》中有:“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句,说的也是这种建筑之一。
2.3 古典建筑一一楼两层以上的房屋为楼。
我国先秦时无楼,战国晚期才出现楼房,汉代开始有供人居住的楼房。
诗人凭楼远眺,借楼抒情,写下了传世佳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就是指楼。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2.4 古典建筑一一阁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通常为两层,或多层,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其特点是四周设槅扇或栏杆回廊,用来凭高远望,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宁波就有藏书丰富的天一阁。
2.5 古典建筑一一亭古时为道旁的公房,在我国园林中亭子用的最多,最早的史料开始于南朝和隋唐时代。
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策略
![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a283cd8910ef12d2af9e7d4.png)
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策略[提要]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是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
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镇化推进、村民生计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加以治理。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心化”;原因分析;治理策略一、引言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传承了较长的历史沿革,至今仍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以农业文明特有的环境与资源条件为空间基础,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为主体形态。
以农耕社会的生活观念、价值尺度、民俗风习、文化心理、审美态度等为人文精神的村落聚落形态。
[1]可见,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凝聚着丰富的艺术结晶,是乡愁符号的寄托地,是人们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生活、历史、文化、科学及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等原因,传统村落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造成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出现“人走村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等的整体空心化,不少传统村落呈现出颓败荒凉的景象,传统村落的数量亦急剧下降。
据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显示,在长江、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总数2004年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每天消亡个。
[2]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需多管齐下,多方努力。
重视分析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所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使传统村落“人旺村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所在。
二、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传统村落“空心化”主要是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工经商,传统村落主要由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乃至无人居住的现象。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达69079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首次超过农村。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包括大量的传统村落呈现空壳化趋势。
关注传统文化村落,破解“空心化”是关键
![关注传统文化村落,破解“空心化”是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9091374aad02de80d4d840f3.png)
持该 规划 的学者 孙 君敏 锐地 认 识 到 中国农 村 衰败 与 空
心化 的根 本 原 因是村 庄 集体 的 涣散 。他 到 郝堂 村做 的
在上世 纪 五六十年 代 。从 政府发 挥 的作 用而 言 , 我 们在
这方面 的认 知与举措并不滞后 , 然而 , 与此形成 强烈反差 的, 是大 多数 基层干部和 民众对 遗产保护 的疏 离 、 冷漠甚
随着城 镇化进 程 的加快 , 村落空 心化 的 问题 E t 益 严
重, 村落尤其传统 文化村落 的保护 , 正面临各种各样 的问
题 。我认 为 , 其根源是遗 产观念 , 尤其是 乡村遗产观念 的 不普及 , 文化认 同感普遍 缺失 。在大多数农 村地 区 , 人们 依 然普遍认 为传 统村落 和传统 民居是 落后贫 穷 的象征 , 不认 同它们存在 的价值 。 文化 遗产保护 的观念起 源于欧洲 , 在 我国 , 这种保 护 观念 的传播 经历 了很长 的时 间 , 真正 实现大 众化 大约是
河村呈现 出新 面貌 。公益建筑 , 如 童书馆 、 小型学 校或幼
儿 园等 , 这需要创造 出一些专 门的空 间 , 让不 同群体有公 共 活动的地方 , 一方 面帮助村庄恢 复活力 , 另一方 面也 为
城市志愿者 的到来 提供 场所 。时尚建 筑 , 如茶馆 、 小 型餐
厅、 4 、 型客栈 等 。时 尚建筑 最好是 带有 一些反 差意 味 的
建筑 , 成 为乡村 旅游的亮点 。亮 点形成后 , 可 以在短时期
内积聚人气 , 这对改变村 民观念大有好处 。
建议在各个传统 村落里 , 由政府筹 集或募集 资金 , 对
当代我国城市“千城一面”现象成因
![当代我国城市“千城一面”现象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2200773d0b4c2e3f5727632e.png)
当代我国城市“千城一面”现象成因浅析摘要:近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一段丧失民族传统城市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城市建设模仿照搬西方理性主义“现代化”城市建筑形式,造成全国各地“千城一面”的突出风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下和过快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建设受到国际上实用性、功能性极强的“国际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深刻影响,在各地城市还没有探索出如何传承传统城市文化价值,继续现代化发展方针的情况下,接收、吸纳并模仿了大量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和建筑文化理念等因素而造成的。
关键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国际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城市文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镇人口数目激增,为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就业需求,全国各个城市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工程。
不仅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城市的面貌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疾风骤雨般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当时急迫的社会生活要求,导致各地城市建设随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整个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研究思考的探索过程。
因而,就在20世纪末国际上流行“国际现代主义建筑”风潮的深刻影响下,各地城市开始大刀阔斧搞建设,盲目追随城市建筑的“现代化”特征表象,即建设不讲民族特色,强调简洁就是现代化,通过标准化体系营造,幕墙与框架结构作为建筑主导,反对装饰的几何形态建筑群。
这种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群一时间满足了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给城市快速走上现代化发展、成为标准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可行的建设方案,因此,在这种快速模仿照搬建筑形式的城市发展趋势下,最终导致我国各地城市出现不分南方或北方、不论大城小城、不管是城里城外,所有城市建设均呈现“千城一面”的流行风貌。
网络通识课《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课后习题+期末考试答案!
![网络通识课《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课后习题+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9360458fafab069dc02c4.png)
【单选题】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6)个。
【单选题】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单选题】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D、清朝)时期修筑的。
∙【单选题】中山大礼堂是在(D、1996年)年被拆的。
∙【单选题】在美国(D、50)年以上的建筑即可列为文物不能随意拆迁。
∙【单选题】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C、伊东忠太)写的。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B屋顶样式)决定。
∙【单选题】岳阳楼的屋顶样式是(A、盔顶)。
【单选题】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单选题】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C、湖南)特有的。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单选题】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A、丰)字形的。
∙【单选题】北京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D、凸)字形。
【单选题】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宋朝)。
∙【单选题】在北京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日坛)。
∙【单选题】古代一般用于园林建筑上的彩画是(A、苏式彩画)。
∙【单选题】从屋顶式样来看,能体现中国建筑等级制的不包括(D、攒尖)。
∙【单选题】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世袭制)。
∙【单选题】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C、黄)瓦。
【单选题】中国古建筑的两大起源都源自于()。
C、地理气候条件∙【单选题】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土)。
∙【单选题】目前发现的遗址、遗物中尚没有证明是(B、夏代)时期的。
∙【单选题】“鬼神文化”是(C、商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单选题】目前发现北方建筑起源最早、最典型的遗址实例是(D、半坡遗址)。
∙【单选题】从甲骨文的字形判断“牢”在最初是住()的。
C、羊∙【单选题】周朝建立的典型制度是(C、礼制)。
∙【单选题】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文字来自于(D、占卜)。
∙【单选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兴修的三大工程不包括(C、未央宫)。
【单选题】“四合院”最早出现于()。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题库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a12db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7.png)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博物馆在展现城市悠久历史、文化魅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建设步伐逐渐加快。
近年来,各地兴起更多带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
下表示意1990年和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密度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990年,我国博物馆密度高值区集中在华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华东地区()A.对外开放早B.辐射范围广C.旅游资源多D.文化投入多(2)2018年,我国博物馆密度高值区呈多核心分布,各核心的形成依赖其中心城市的()A.产业结构B.经济实力C.交通状况D.文化特色(3)下列能彰显地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是()A.山东—冰雪旅游B.广东一重工业转型C.贵州—大数据产业D.江苏—中原历史名人答案:DBC【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传统民居的样式和风格不尽相同。
下图邮票呈现的是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四个传统民居所在地区中,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为越剧的是()A.甲B.乙C.丙D.丁(2)甲邮票中的民居建筑,多坐北朝南,正南正北方位感强。
这主要是为了()A.防水防潮B.不占农田C.整齐美观D.防风取暖答案:CD【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剧是江苏苏南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
“越剧”中的“越”指吴越地区。
故选C。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民居多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采光取暖、防风防寒。
故选D。
3、城市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漏设施,其高度低于周围路面,也称低势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古建中国总结“空心化”是中国古镇千城一面的最大成因!
如今,人们去古镇旅游,都不禁感慨“中国古镇都变味了,全都一个模样!”有许多古镇都在渐渐失去“民心”。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荡口古镇刚开始是比较出名的一个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
风景很美,但后来经过了开发就变味了,不但收门票,而且商业化严重,失去了原来的感觉,于是也就慢慢变得人烟稀少,而一些商家看到没有人来了也就纷纷撤出。
成为了一座没人愿意去的”空城“。
因为过度商业化,导致古镇”讨人嫌“的还有很多,其中一个知名案例就是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的历史悠久,风景独特,它的得名源于它所背靠的青山形似一只展翅的凤凰。
凤凰古城整体看起来其实很有韵味,其中也有很多别致的景点。
高山下,沱江静静地流淌,两旁是古老的吊脚楼,还有铺着青石板的老街,古色古香的明清大院等。
但是为啥如今会被被不少游客列入黑名单呢?这跟过度商业开发有关。
很多游客却表示来的时候有多期待,走的时候就有多后悔!随着来古城的游客增多,当地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于是胡乱收费,强制收费的现象日趋严重,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很多商家想尽各种方法圈钱!
中国古镇的组成配方有哪些呢?老街!千篇一律的老街肯定跑不掉。
说到老街不禁让人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个段子。
不知从何开始,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似曾相识的老街,忽悠你的到访。
走进这些老街古巷,都有一种燕子归来之感:街道之间基本充斥着游客,千篇一律的石板路,地标性牌坊,以老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卖着从义乌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烤面筋、奶茶……还散落着客栈和酒吧...
可是在这个电商发达、物流无处不到的时代,人们啥鲜儿尝不到,要到它本乡去吃?所以这样的老街都如此的千篇一律,和令人厌烦。
很多网友甚至罗列出古镇游的“几大像”,比如:地面都是石板路、建筑都是木瓦房、吃的都是小零食、看的都是人后脑……
旅游者喜爱什么,需求什么,古镇开发经营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了这种喜爱和需求”因此,古镇的千城一面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古镇游也变成了毫无特色的逛街购物、喝茶吃饭、参观表演的统一模式。
古镇“空心化”
从词语解释上看,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其本身都是各具特色,也拥有非常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可是,为什么中国大多数的古镇到最后都会摒弃自己应有的特色,成为像一道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呢?
“空心化”就是中国古镇千城一面的最大成因。
空心化有两大特征:一个是造假,另一个是过度商业。
古镇没有一点历史底蕴。
,全是仿古道路、仿古建筑,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平时几乎看不到人影,店员都无所事事地闲坐或者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打牌,但是到了晚上和周末,古镇又是另一番景象,人来人往,全是来此吃饭娱乐的。
这样的地方怎么能称为古镇,顶多只是照着古镇模样造出来的一条餐饮街。
假的古镇令人感到气愤,但变味的古镇则是令人感到痛惜。
该专家表示,必须承认古镇旅游绕不开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但是部分古镇出现了大规模重建、大量引进外来经营商的现象,再加上旅游房地产商的顺势推波助澜,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商铺林立、无特色旅游商品泛滥使得古镇的原有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古朴风格不复存在,而变成了一个商业综合体,不利于古镇可持续发展。
古城镇中富有特色的民俗传统、民俗活动要么被肤浅的包装加以推广,要么随着古镇的商业化而消逝湮没。
原真性缺失导致古城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始被同化,失去了竞争力。
古镇本身应该是文化游最佳的代表,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古镇开发打造虽高举文化旅游的旗帜,却偏离了文化的本质,只停留在文化的表层现象,最终造成千城一面,不得不说是最大的遗憾。
荡口古镇的空城化,是一种对古镇过分商业化与毁灭式开发的结果。
空心化文化,千篇一律的街道体验,房地产商的蚕食,让越来越多的古镇走向荡口古镇的不归路上。
文化的挖掘,特色化的经营,IP的导入,这些老生常谈,但是至关重要的盈利发展因素。
希望未来,大家谈起国内古镇,不再是一趟白费钱的后悔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