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会和谐与多元共融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会和谐与多元共融

回归二十四年香港的社会和谐与多元共融香港回归中国已经二十四年了。

在这个时间里,香港社会逐渐实现了多元共融与和谐稳定的局面。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二十四年来香港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繁荣带来社会进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经济在回归后蓬勃发展。

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商贸、航运以及物流中心之一。

这给香港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财富积累和社会福利改善。

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多元共融打下了基础。

二、政府努力推动社会和谐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和谐与多元共融。

他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市民的权益,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加强了社会福利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为每位市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这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社会各界的融合与互动。

三、教育体系优化促进多元共融教育是塑造未来社会的重要环节。

香港的教育体系逐步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互相尊重。

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广助力各个族群融入香港社会,促进了多元共融。

四、文化交流推动共融进程文化交流是促进社会多元共融的重要手段。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

文化节、展览、音乐会等各类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尊重和接纳。

这些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共处与多元共融。

五、法治保障社会秩序稳定香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法治度,在回归后更是在法律实施和司法独立上有了进一步完善。

法治的执行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多元共融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律的公正与严明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和保护。

这为香港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香港的社会和谐与多元共融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创业创新、平等就业等方面,为香港社会的和谐共融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努力展示了香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的启示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的启示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本土化的影响Author:xxx跟社会工作一样,学校社会工作也是一个外来语,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改善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从而达成学校教育之目的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可以有这样三种模式:一是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单独存在于学校体制之外,可称之为体制外聘任模式;二是高校内设立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可称之为体制内并存模式;三是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可称之为体制内整合模式。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普遍采用外聘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然而,当前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再次,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但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导致学校无法聘任或者政府部门无法购买这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最后,从这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自然发展来看,它是与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出现越早一些,这很容易导致各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在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澳门是一个宗教文化深厚的城市。
在澳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澳门 各宗教团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开启者; 现实中,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中坚力量。
针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日益复杂的社会 问题,澳门宗教团体提供的社会服务 亦日益多样化、细化,更具针对性。
基本覆盖了的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 包括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服 务、安老服务、复康服务、防治药物 依赖服务等领域。满足了不同群体的 需要,惠及更多的人群。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社会问题严重。如

失业、卫生及居住环境恶劣、儿童失学等比

比皆是;加上中国政局战乱引发的移民潮使

香港的人口快速地膨胀起来,更突显出社会
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棘手的社会问题,香港的教会、慈 善社团及外国的慈善团体纷纷加入紧急救济 的行列,勉强应付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及沉 重的社会服务需求。
4、鼓励发展民间的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变革现有的社会福利 服务和管理方式。这既有利于 解决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 题,又有利于培育社会自我服 务、自我调节的机制与能力, 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 的社会化。
社会工作 不仅是一门专 业,更是一种 充满爱心的崇 高的事业。
社会工作, 我们在路上!
政府提供廉价 公屋、公共医 疗和公共教育, 并提供的各种 援助金。
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
家庭福利服务、儿 童及青少年服务、 老人服务、残疾人 康复服务、社区服 务为犯罪和行为偏 差人员提供的感化 服务。
社会工作 主要内容
义务工作
义务工作可以分 为直接提供服务 和间接提供服务 两种方式,如家 庭服务,招募义 工等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社会工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工作是一门致力于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专业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来看一下社会工作行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从儿童福利到老年人关怀,从心理健康到社区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涵盖了各个层面。

在中国,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同时,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也在不断增加,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社会工作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仍然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区和特定领域。

其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

此外,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需要不断提升,需要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最后,社会工作行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和关注。

在未来,社会工作行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社会工作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也将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随着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升,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将逐步提高。

社会工作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专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个人、家庭和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工作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美好未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支持社会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院系: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14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6月4日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

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

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

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

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

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

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

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香港社工发展经验对国内的思考与启示

香港社工发展经验对国内的思考与启示
或 自称社 工 。要取 得社会 工作 学位 或文凭 亦有非常严 格的要 及 研究院的高等文凭、 硕士及博士学位 。而 国内大 学的社工专 求: 香港 的 7所大学 都开设 了社会工 作系 , 学生不仅要 通过社 业 人才培养 存在着诸多 问题:缺乏符合我国 国情的专业教材 , 工理论知识课程 , 还要完成 8 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习。() 0 2 社工 大 多照搬西 方社工理论 ; 乏实践课程 , 生实践课时和 实习 缺 学 是受薪人 员。在香港 , 社工 处于中产 阶级 收入水平 : 工专业毕 岗位严重短缺 ; 社 专业 师资 匮乏等 。
结果 测定 ,这一系列 工作 不仅需要运 用人类行 为和社会 环境 稳 定、 推动社 区建设、 提高 民众 福利 水平等方面功不可没 , 到 受 学、 社会科学方法论 、 个案研 究等 方面的学科知识 , 要具备有 了各界 的爱戴与支持。 0年代末 以来, 还 9 随着香港经济飞速发展 ,
运作模 式及重视 品牌塑造等成功经验对 国内社工机 构、 政府、 企业及 高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关键词】 香港; 工; 社 社会企业; 启示
在 内地 , 社工 ” 对“ 这个 概念存 在很大 误区, 认为社工 就是 生应聘 人力资源 管理 、 企业培 训师 、 理咨询师等 岗位也有很 心 义工 、 志愿者或者护工。而在香港 。 工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且 强 的竞争力 。 社 很有“ 钱途 ” 的职业 , 已成 为香港的一张名片。社工, 广义上来说
效 的实践 能力。 () 4 社工就 业领域广阔 。在社工起源 的西方国 社会 问题 日益 复杂 , 原先起步于 社会慈善 、 社会 救济的社会 工 家, 平均每 10 人 有一位社工 。而在 香港 , 52人 即有一位 作 也不断开拓 不同类型 的服 务 , 00 每 6 社工机构数 量急剧增 加 , 政 而

香港现状体验分析报告

香港现状体验分析报告

香港现状体验分析报告概述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对香港的现状进行体验分析,着重探讨香港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

香港的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香港社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

一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拥有大量的亿万富翁和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也有相当多的贫困家庭和低收入阶层。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租房问题香港房屋租金居高不下,导致许多普通市民难以承受。

年轻人和低收入家庭尤其受到租房问题的困扰,往往只能选择狭小的居住空间。

高昂的租金也限制了年轻人的发展和创业机会。

教育压力香港的教育体制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过度的竞争导致学生们在升学压力下陷入困境,同时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较低的大学录取率也让一些有能力但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失去了发展机会。

香港的经济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成熟的市场。

香港的金融业对GDP的贡献非常重要,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进驻香港。

同时,金融业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香港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动力。

贸易港口香港地处亚洲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拥有先进的港口和交通网络。

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贸易港口之一,香港的外贸业务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国际贸易公司和跨国企业。

香港的经济结构以国际贸易为主导,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纽带。

创新科技近年来,香港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希望通过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香港的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特区政府也提供了各种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创业者和科学家在香港开展创新科技项目。

香港的政治局势基本法局限香港的政治体制建立在《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的基础上,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则。

然而,基本法对香港政治的发展设定了一系列限制,如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和立法会的组成。

香港社会工作

香港社会工作

香港社会工作姓名:芦娜学号:2014211443 1. 香港背景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并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它目前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

管辖陆地总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球界第三。

香港是继纽约、伦敦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齐称为“纽伦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

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主要以金融服务业、贸易物流业、专业服务业以及旅游及工商支援为支柱产业,经济发达。

但是因此也出现是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地产霸权、贫富差距等问题。

在香港。

地产集团对经济的垄断程度日益加深,长江实业、恒基地产等集团对此行业的垄断程度高达80%。

曾经联合国开发组织发出一份报告,称在世界先进经济体中,香港的贫富差距最大,香港在拥有大量富豪的同时,也有超过一半人住在贫穷的公共屋村。

报告显示,香港最富有一成人口的收入,是最贫穷一成人口的18倍。

因此有人说香港是天堂,也有人说香港是地狱。

2.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

在社会团体的推动下,香港开始采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进入70年代,香港的经济逐步起飞,经济的繁荣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能更深入及时地了解居民的服务需要,协调社工机构的服务工作,整合利用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港英政府在80年代大力开展了服务热线和社会工作转介机构的建设。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制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

本文将以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为例,探讨其历史、目的、实施情况、优点、挑战和建议,以期为内地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提供启示。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增多,许多青少年出现了行为问题和心理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香港政府开始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为学校师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该制度旨在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包括个人辅导、生涯规划、家庭教育辅导、危机介入、家访及社区联络等。

通过这些服务,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它强调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它注重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社会工作者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所有学校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专业能力的限制。

由于社会工作者属于学校员工,可能存在与学校管理方意见不合的情况。

针对以上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来提高服务覆盖面,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培养和选拔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应对复杂问题。

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社会工作者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得到保障。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在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支持和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制度可以为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内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香港回归日的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香港回归日的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香港回归日的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回归中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这个特别行政区在回归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发展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民生改善。

本文将就香港回归日后的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成果香港回归日后,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企业落户。

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为香港带来大量资金和人才流入。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和支持本地产业发展。

多个科研中心和创新地带的建设使得香港成为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重要基地。

这种发展势头不仅带动了香港的经济增长,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二、社会事业的发展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提升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力争改善民生。

特区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在教育领域,香港特区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不仅改善了基础教育条件,还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此外,特区政府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医疗领域,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改善了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增加医疗设施和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特区政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就医便利性和医疗质量,保障了居民的健康权益。

三、社会稳定与法治环境香港回归后,特别行政区保持了强大的社会稳定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香港特区政府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特区政府加大了对法律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同时,设立了独立的法治机构和司法系统,确保了司法公正和人民的法律权益。

这为香港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四、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香港回归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民生改善,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建民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2期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依然漫长。

文章尝试以邻为鉴,通过对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追溯,寻找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我国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将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建立起来。

差不多同时,朱友渔博士开始进行社会工作推广工作。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开设“个案工作”“团体工作”课程。

在实践领域,许仕廉在1928年开展了社区社会工作实验室,晏阳初、梁漱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开创了农村社会工作先河。

其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曾被中断,但社工实践却并未停止。

雷洁琼指出,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即王思斌所谓的“本土性社会工作”,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986年,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成立社工专业。

在1991年和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民政部与人事部颁布的《暂行规定》与《实施办法》被视为我国社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总体来看,我国社工发展可以分为建国前后两个阶段。

不同于民国时教育与实践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社工走了一条教育先于实践的道路。

二、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程虽然同样是作为“舶来品”被引入香港;不同的是,两个地区社工发展道路截然不同。

(一)20世纪50年代。

进入50年代,香港涌入大量难民、生活水平极低、社会问题多发,对社会服务事业的需求超出了承载能力。

鉴于此,香港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社会福利署,正式担负社会福利事业中的责任。

1950年开始香港大学开办首个社会工作课程。

(二)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经济转型带来的贫富分化使香港出现许多新问题。

心怀不满的年轻人走上街头危害社会安定。

社会福利机构也纷纷对此做出回应,大力推动青少年服务工作。

香港商会、行业协会动作状况和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商会、行业协会动作状况和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行业协会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中英开展香港前途的谈判,随着各阶层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素质的提高,港英政府为了营造开明的管制,装潢其自由经济形象门面,允许由工商业界和专业界来扶植和吸纳其代表进入政府的咨询机构,而成为政府机制的一部分,避免了港英政府因为包办决策而介入并直接干预与民生相关的一些敏感问题。

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奉行的是高度自治下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原则,突出的标志是维护自由、公平、透明、少干预企业的政策。

为了提高企业的素质,特区政府几年来也实行了多项支持工商业的计划。

在香港,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因此特区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会通过联系各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团体,征询他们对企业发展有前途对本港经济有推动的课题研究,发放一些资助加以推动,同时它也要通过协会这个桥梁把企业的信息、成果、发展的思路吸收过来,从而完善决策。

这样做体现了这些协会在政府管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港登记在内的行业协会是以工商业界的商会、协会为大多数,均以争取工商业界的利益为依归,成立50年以上商会、协会的占21%,以后每10年递增15%。

最早成立的是1861年的香港工业总商会,有5000家公司会员,它提供签发工业产品和产地证、ISO9002论证服务,按不同的行业它再分24个组,其中有7个组的行业成立了下属的工业协会。

1957年中华总商会成立,它主要代理承办港商参加广交会的事宜,为两地的工商业干部举办培训班。

还有1991年才成立的中国企业协会,主要是联系产地的三资企业,进行交流和互访。

还有各国驻香港的协会,以此来保持了香港的商界在国际上的勃勃生机。

此外,还有工商界的知名人士,大多兼任商会的会长或监事长。

这些协会的特点全部是自愿发起、自由参加、自选领导、自聘干事、自筹经费,因此具有自主性。

据不完全统计其财政来源38%靠会员的会费、22%靠筹款、私人企业的捐助占3%、15%是本协会的活动收入,有的也有政府各种形式的资助。

香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香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香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香港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城市,在国际贸易、金融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些年来,香港面临着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政治动荡、经济下滑、社会撕裂等。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香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了解香港的未来。

一、政治动荡香港的政治动荡始于2019年,当时香港社会因为一项引发争议的修例而陷入混乱。

虽然香港政府已经撤回了修例,但是抗议活动仍在持续,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如暴力冲突、警民矛盾等。

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上,香港社会的民主化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选举和政治参与方面存在很多限制。

经济上,香港的富裕程度普遍较高,但是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和财富分配不均。

文化上,香港的本土意识和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内地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源头。

香港的政治动荡持续至今,对香港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这也让香港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政治稳定和和谐社会成为了香港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经济下滑香港是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也被誉为“东方之珠”。

然而,近些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下滑、金融问题等。

其中,经济下滑是香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香港的经济下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贸易的逆风,另一个是内部结构的问题。

国际贸易环境的逆风是全球性的,但是香港本身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制约。

香港的内部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导致其他产业发展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

特别是在新兴科技产业方面,香港的发展相比其他亚洲城市有些滞后。

香港的经济下滑对香港社会和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的发展,促进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

三、社会撕裂香港的社会撕裂在近些年来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抗议活动中的暴力冲突,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社会撕裂不仅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

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第一篇: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一、香港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香港的社会组织发源于慈善救济工作。

早在19世纪中后期,除了政府对穷困人群开展救济以外,香港还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传统形式的慈善团体,如东华三院、仁爱堂等,这些自发的非政府机构虽然未经政府注册成立,但在开展接济穷人、为病人看病等工作上发挥着很大作用。

上世纪40至50年代,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加上1953年圣诞夜一场大火,九龙石硖尾的整片木屋烧成灰烬,一夜之间徒增了5万多名无家可归的居民,使本来难民充塞的城市雪上加霜。

在这危困之际,政府及上述非政府机构对难民施予援手之外,基督教组织乘机而入,纷纷出面救济难民,为难民搭建屋棚、发放救济款以及食品和衣物等,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民间社会组织,整个香港呈现出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分别开展救济工作的局面。

上世纪60、70年代后,香港社会组织开始朝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非政府机构不仅仅单纯提供慈善救助服务,还派生出家庭服务、儿童照顾、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康复服务等内容。

政府开始资助志愿机构,实行“酌情津贴”制度,即政府只是视乎机构的其它资金来源状况,以弥补其不足之数。

上世纪80年代后,社会服务开始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组织发展随之转型,突出以服务为本位,注重对社会问题和需要的响应,以社会工作专业化为手段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政府对社会组织实行标准成本资助制度,即对社会组织的一切开支实报实销。

但是,由于这个制度一方面过于僵化及官僚,社会福利署要硬性规管资助机构的人手编制、薪酬水平及个别开支项目,另一方面又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于是,香港2000年度决定推行新的资助模式,即“整笔拨款资助计划”——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强调资源效益和效率评估,在此基础上,以员工薪级中位数及其他开支为基准核定金额,实行一次性整笔拨款,使受资助机构被赋予自由调配资源的弹性,以灵活回应服务的需要。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4、鼓励发展民间的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变革现有的社会福利 服务和管理方式。这既有利于 解决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 题,又有利于培育社会自我服 务、自我调节的机制与能力, 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 的社会化。
社会工作 不仅是一门专 业,更是一种 充满爱心的崇 高的事业。
社会工作, 我们在路上!
(三)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社会稳定为 前提

20世纪60年代,香港教育不普及。自从

香港成为一个制造业中心后,香港人的物质

生活渐有改善,但精神生活尚贫乏,而社会

的贫富悬殊及阶级分化问题渐突显,加上又
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及1967年
生产香港大暴动。
因此,政府及社会开始关注香港青少年的 需要和问题,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在香港, 社会工作已成为一门专业和一种社 会公认的职业。一般香港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都比较好,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独立 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 其专业声誉、社会 地位都比较高。
澳门的社会工作主要由社会工作局承担
社会工作局的最前身为在一九三八年所创办 的公共慈善救济总会,为贫困市民提供“救 济性”(金钱上或实物上)的援助服务。主要 的服务是向所有开展救济服务的社会团体提 供资助,同时亦为贫民发放救济金服务,监 管所有收容孤儿、弃婴和贫民的社会服务机 构。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特局点
1947
1960 1967
公共救济处亦于一九六七年重组,改称为社会救 济处。所提供的服务亦有很大的改进,例如加强 了对盲人及聋哑者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特局点
近年来
随着澳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生福利 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在澳门政府部门及热心人士的资助下蓬勃 发展起来,如关注社区问题的社区中心、 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扶贫济世的教会组 织、残障人士康复服务中心等。

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及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及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青少年群体的现状
( 一) 香港 青 少年人 口概 况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 2 0 1 1 年发表的公报① 显示 , 2 0 1 0 年年底香港人 I : 3 初步统计数字为 7 0 6 . 7 8
万人 , 其中l 5 岁 以下 年 龄组 别 的群 体 , 人1 3为 8 5 . 8 万人 , 占总人 口 比重 为 l 2 . 1 %, l 5—3 4岁 的年龄
无 效
人数( %)
平 均 分 数 ( 标准差 )
人数 ( %)
学业 或 工 作
3 7 ( 4 . 3 %)
l 1 8
3 . 4 6
) ( 1 . 01 )
2 . 71
) ( 3 6 . 5 %
) ( 1 4 . 5 %
) 0 ( 0 %
人 际关 系 关系 转 变

1 3 . 8 %)
( 3 O _ 3 %)
2 9 1 ( 3 4 %) ( 1 4 . 9 %
) 5 9( 6 . 9 %) 1( 0 . 1 % )
( 1 . 0 9 )
3 6 3
( 4 2 . 5 %)
1 9 3
( 2 2. 6 %)
1 5 6
徐 从德 , 青 岛科技大学社会工作 系讲 师( 山东青 岛 2 6 6 0 6 1 ) ; 香港 中文大 学社会 工作 学 系博士研 究
生( 香港 新 界 沙 田 )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 生活充满快乐和激情 。但在这青春勃发的时 期, 青少年要开始面对成长而来的种种复杂问题和挑战 , 心中肯定是充满 困惑 , 对于身处弹丸之地 且竞争激烈的香港的青少年来说 , 情况更是如此。香港无论在政治 , 经济及社会环境等方面 , 都变 化万 千 , 现今香港的青少年经常受到多方面的压力 , 例如家庭 问题 、 学业上 的困难 、 朋辈的影响及 外界 的诱惑。因此 , 香港特 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少年社会福利服务 , 采取多种社会工作方式和方法 , 为有需要 的青少年提供适时支援 , 以协助他们健康成长。

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的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

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的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

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的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香港在经济、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十年来,香港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全面促进了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

首先,香港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

回归后,香港秉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保持了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格局。

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港口,香港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互补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一个高度繁荣的双向经济合作模式。

回归二十年来,香港GDP的总量增长超过一倍,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次,香港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归后,香港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香港的教育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香港也提供了广泛的留学机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香港学习。

教育改革的成果逐渐显现,香港的教育水平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香港回归以来社会福利的改善也非常明显。

政府加大了对基本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社会公平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在医疗方面,香港建立了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养老方面,香港实行了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

香港政府还推出了多项住房政策,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这些改革举措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让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

除了经济、教育和社会福利领域的进步外,香港回归后还在社会治安、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香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法治体系健全,社会治安水平较高,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香港还积极加强与内地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举办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推动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经济的繁荣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改善和社会治安的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民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雷杰;黄婉怡【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4)005【摘要】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从单一到全面以及致力突破瓶颈三个阶段.表现出微观“人力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宏观“劳动力需求”的模式.在人力资本方面,社工按照待业青年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实行分类帮扶,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以及协助在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资本方面,社工透过重建弱势青年社会网络,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社工通过创造岗位、服务自雇、青年创业以及发挥社会企业作用等方式来解决岗位供给问题.香港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透过投资社会资本整合能有效促进青年就业,社工可以通过与企业和公营机构合作甚至自己开创短期职位的方式为青年创造就业岗位,有效的就业服务应是预估、培训、辅导、跟踪全程的工作链条.而这一切都需要对内地青年开展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育.【总页数】7页(P18-24)【作者】雷杰;黄婉怡【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相关文献】1.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J], 雷杰;黄婉怡;2.香港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就业服务的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J], 雷杰;黄婉怡;3.香港廉政公署运行模式及其对内地反腐运行模式的启示 [J], 陈雪4.香港与内地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对比与启示——以香港、北京为例 [J], 应冰洁;5.加强内地与香港创新创业联动的实践与思考——以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为例 [J], 郭锦海;磨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组】香港高校社会工作的考察及启示报告

【第二组】香港高校社会工作的考察及启示报告

香港高校社会工作------考察及启示报告香港调研二组【目录】一、课题研究背景 (3)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三、课题研究方法 (4)四、学生社工专业研究 (4)(一)、访谈对比表(二)、结果分析(三)、分析结果启示五、内地的社工专业的发展建议 (7)(一)、内部建设(二)、对外扩展【摘要】社会工作者几乎存在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社会学也是全世界学者在不断探索,日臻完善的一个课题。

而高校社会工作不仅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学发展的摇篮。

社会工作之于不同政治体系,经济体制,人文环境中又自然有所差异。

但交流心得,借鉴经验是驱动彼此进步共同的良方。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地,一衣带水,一国两制。

社会工作的开展各有方向,高校社会工作也各有侧重。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学与江南大学为例,探讨比较内地与港校的高校社会工作异同。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以促进江南大学在社会工作专业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的开展,深入与港校之间的交流,形成长期往来,优势友好互补的工作、交流关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社会工作专业是一种专门的知识体系,它包括专业知识、方法技巧以及伦理,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运用,帮助处于弱势的个人、群体走出困境。

它具有救难、解困和发展的基本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亚洲最先进最具规模的。

政府补助民间机构,聘用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所服务的学校,是一种“驻站方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而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经由了专业起步阶段、多元化学生工作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作者:张琴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5期摘要:中国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内地社工发展也多借鉴香港发展模式和经验。

文章通过对香港Y社区中心的参与式观察,总结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经验与优势,从加强对养老社工价值理念的培养、增强养老社工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养老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性和避免养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倾向等方面,探索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香港;内地;社会工作中国香港社工服务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内地社工发展也多借鉴香港发展模式。

笔者通过对香港Y社区中心的参与式观察,梳理香港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和背景,总结发展的经验与优势,从而为内地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一、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历程香港社工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涉及扶幼服务、社区发展服务、青少年及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康复服务、安老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工作服务,其结合本地社会文化和民众需求的服务设计令人赞赏。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非专业到专业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是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应急期和萌芽期。

1937年,协调香港各团体救济工作的紧急救济联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前身)成立,救济成为这个时期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二,20世纪50到6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化起步阶段。

为了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进入发展,香港大学等大学开始培养本土社会工作者,到60年代中期,福利机构开始招聘受过社工训练的员工,社会服务的内容也由救济性福利向综合性社会服务转变。

第三,20世纪70到80年代是香港社会服务蓬勃发展时期,也是社会工作发展黄金时期。

在此发展阶段,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成立,各项社会福利服务对社会工作的要求正式确立。

第四,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院系:法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6月4日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

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

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

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

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
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

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

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

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是其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阶段,专业教育与法制化管理随着香港社会服务由社会救济逐步转向社会福利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也逐步从慈善志愿走向了社会工作专业化。

1997年香港立法局通过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1998年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成立,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颁布了《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

只有社会工作注册局认可的正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只有注册,人们才能以“执业社工”的名义从事活动。

社会工作者必须秉持专业理念履行专业职责。

香港社会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香港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内容。

经过了长达80年的发展,香港社会工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代化专业化的任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接下来我就从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等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现状。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按财政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由政府靠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另一部分是由雇主负担的各种劳工保障。

由香港政府税收支付的各种保障又包括非直接援助和直接援助两大类。

第一类是非直接援助,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廉价的公屋、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设,使一般的中下收入阶层能够“居者有其室”,并且有机会享受起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第二类是政府直接提供的各种援助金。

主要有如: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交通意外伤亡赔偿、保障对象为意外伤亡者或其家属等内容。

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两:一类是直接管理,即与法律关系紧密的感化和社会救济这两项工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承担;另一类是间接管理,即大量为家、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工作是通过非政府的福利机构(即民间福利机构)管理的,是由众多服务单位承担的。

而间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其中有主导、中介和服务三种角色。

主导角色是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署,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宏观管理;中介角色由香港210多个非政福利机构充当,其中接受政府资助的有174个这些非政府福利机构作为民间团体,担当着大部分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的重要角色,被政府称为“合作的伙”;服务角色由香港320多个各类福利服务单位承担,其中政府直接管理的有360多个,非政府福利机构管理的有290多个,还有少数私人开办的福利服务机构。

这些单位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为香港市民提供福利服务。

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香港的义务工作可以分为直接提供服务和间接提供服务两种方式,直接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社会保障、老人服务、家庭服务、康复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等。

间接提供服务包括招募义工,训练义工,推荐
义工等。

香港的社工教育和培训愈来愈走向专业化。

香港许多大学都有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它们所提供的课程的内容及训练水平与欧美国家相若,使香港的受训社工人员,其专业资格可与其他国家互相承认。

香港的大学社工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历文凭教育,又包括各种生动活泼、很受社工欢迎的非正规非文凭教育。

这后一种培训不考试,课堂较常采取讨论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民众普遍欢迎和接受。

另外,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使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

三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政府主导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

香港政府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香港政府成立了社会福利署,负责社会福利服务的宏观管理与指导。

它通过制定和修改社会福利政策,颁布实行各项社会工作的法规、条例,规范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众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为社会工作提供财政支持。

政府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全面规划、宏观管理,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事业中的作用,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能使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其次是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香港社会工作的成就与社会工作职业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

职业制度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取得职业资格以及从业的标准,使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了正式的名份。

社会公众透过职业制度,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领域、岗位等问题。

香港社会工作以职业制度为依托,成为一种得到社会公认与尊重的职业。

再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香港社会工作比较规范,职业声望也比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社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香港社会工作者出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

香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分层合理,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与经验。

另外,持续的教育培训推动着香港社会工作者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从而保证了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最后既注重效果,又追求高效。

所谓效果是指资源投入与目标的一致性,所谓效率则是指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香港社会工作讲求针对性,注重效果,特别强调效率。

这种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顶峰。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的福利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在社会工作中确保效果与效率的一致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与历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11月第 26卷第 6期
【2】王菲、王福山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 6 月34 卷第 2 期
【3】张著名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启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01 年第2期 (总第 39 期 )
【4】倪勇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及启示——求索 2013年12月第245页-247页
【5】袁继红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对内地的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 月第3期(总第17期)
【6】柳拯、柳浪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社会工作——当代国际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