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资料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练题第一章:古代中外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发展1. 什么是史前文明?列举两个史前文明的代表性文化。
2. 古代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3. 描述黄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4. 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其发展。
5. 请列举一些古代文明遗址或遗物的发现,说明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古代的历史前文明与古代历史的发展1. 请简述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主要特征。
2. 简述夏朝和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3. 描述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4. 详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特点。
5. 请列举一些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欧洲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1. 描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
2. 请简述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 详细说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欧洲文化的影响。
4. 描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5. 请列举一些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家、哲学家或作家,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封建社会历史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描述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2. 详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3.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发明。
4. 描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请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五章: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1. 请列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源地和代表性城市。
2. 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制度。
3. 描述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详细说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5. 请列举一些现代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现代社会文化1. 简述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延伸 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在本质上它们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英国工业 革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渐进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 是从政治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思想洗礼和社会革命。恩格斯敏 锐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另外,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 水平还不高,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无法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而 黑奴贸易能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西欧商人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 惑力;同时,奴隶贩子的行动得到本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加上 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得以实现等;所以贩卖黑奴成为西欧资 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持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但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自由资本主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材习题答案 学思之窗 ①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②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 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③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 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课测评 影响: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蒸 汽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 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 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②机器大工业 生产的要求,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③新的交通 工具的改进,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④资产阶级的侵 略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拓展练+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必修2·人教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在古代中国,“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代表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的普遍流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十分发达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农作物1.B 【解题思路】 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下,土地和谷物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材料反映出土地和谷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A项明显与题意无关,D项包含于B项中,C项与材料不符合。
B项正确反映了国家与土地、谷物的关系,符合题意。
2.“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或句子主要反映了( )A.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练之美B.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C.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D.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2.B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手工业者技艺的精湛,对质量的高要求,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由此可知其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故B项正确;A项没有反映材料主题;材料所述与农业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强调的是观察和学习,主张循序渐进,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山东烟台、菏泽高三测试]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出处记述《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3.D 【解题思路】 材料没有涉及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故A项错误;B项“取代”一词有误,排除;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变化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唐时出现了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及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故D项正确。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行省制D. 创立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没有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建立殖民地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A. 实行新政B. 推行新法C. 废除科举D. 推行新政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制度的废除B. 资本主义的兴起C. 社会主义的建立D. 封建制度的加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B D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C.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水浒传》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是西汉中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其影响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必修二刷题资料电子版

历史必修二刷题资料电子版### 历史必修二刷题资料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诞生。
夏朝实行的是宗法制度,以家族为单位,实行世袭制。
-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但更加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商王被视为神的代表。
- 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实行分封制。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同时实行了分封制,允许诸侯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3.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中央集权有所削弱,地方势力逐渐抬头。
- 隋唐时期,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 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如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兴起。
- 唐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 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文化是多元的,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
- 唐朝时期,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如杜甫、李白的诗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的标志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周分封制C. 汉武帝推行郡县制D. 隋唐科举制答案:A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推恩令C. 建立科举制D. 创立三省六部制答案:B3.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御史台答案:A4. 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皇权B. 削弱地方势力C. 改革科举制度D. 整顿吏治答案:A5.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其主要职能是()A. 处理军国大事B. 管理财政C. 监察官员D. 选拔官员答案:A6.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影响?()A. 选拔人才B. 促进社会流动C. 维护社会稳定D. 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A. 监察机构独立B. 监察官员地位高C. 监察官员权力大D. 监察官员数量少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A. 地方行政区划不断变化B. 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C. 地方官员权力受到限制D. 地方官员可以世袭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A. 法律体系完备B. 法律内容以刑法为主C. 法律适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D. 法律适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特点?()A. 兵农合一B. 兵役制度多样C. 军事指挥权高度集中D. 军事指挥权分散答案:D1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A. 重视儒家经典教育B. 重视科举考试C. 重视实用技术教育D. 重视道德教育答案:C12.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A. 重视农业B. 重视商业C. 重视手工业D. 重视土地制度答案:B1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的特点?()A. 重视儒家文化B. 重视道教文化C. 重视佛教文化D. 重视法家文化答案:D14.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宗教制度的特点?()A. 重视佛教B. 重视道教C. 重视儒教D. 重视基督教答案:D1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的特点?()A. 重视朝贡制度B. 重视和亲制度C. 重视战争手段D. 重视和平手段答案:C1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A. 重视汉族文化B.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C. 重视民族融合D. 重视民族隔离答案:D1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A. 重视家族制度B. 重视宗法制度C. 重视等级制度D. 重视平等制度答案:D1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A. 重视实用技术B. 重视理论研究C. 重视技术传承D. 重视技术革新答案:B1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特点?()A. 重视诗歌B. 重视绘画C. 重视音乐D. 重视雕塑答案:D2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特点?()A. 重视木结构B. 重视石结构C. 重视砖结构D. 重视土结构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3.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望厦条约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A 2. B 3. D 4. A 5. D二、填空题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______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6. 五四运动 7. 中国共产党 8. 抗日战争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侮,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10. 论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上海历史必修二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历史必修二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历史必修二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章:上海的开埠与近代化### 练习题一:上海开埠的历史背景1. 上海开埠的时间是____年。
2. 请简述《南京条约》对上海开埠的影响。
### 练习题二: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1. 描述上海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特点。
2. 列举至少两个近代上海著名的建筑,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 练习题三:上海与国际交流1. 简述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上海如何成为国际交流的桥梁。
## 第二章:上海的文化融合与创新### 练习题一:上海的文化多样性1. 列举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接纳的文化元素。
2. 分析上海文化多样性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练习题二:上海的文学与艺术1. 描述上海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2. 列举几位上海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 练习题三:上海的现代教育1. 简述上海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中的贡献。
2. 列举至少一所上海著名的教育机构,并简述其教育理念。
## 第三章:上海的经济崛起### 练习题一:上海的工业发展1. 描述上海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2. 列举上海在不同工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 练习题二:上海的商业繁荣1. 分析上海商业繁荣的原因。
2. 描述上海的商业区及其特色。
### 练习题三: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1. 简述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历史过程。
2. 列举上海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或机构。
## 第四章:上海的社会变迁### 练习题一:上海的社会阶层1. 描述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
2. 分析社会阶层变化对上海社会的影响。
### 练习题二:上海的民生问题1. 列举上海历史上的民生问题。
2. 分析上海政府如何解决这些民生问题。
### 练习题三:上海的社会运动1. 列举上海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运动。
2. 分析这些社会运动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
## 答案### 第一章答案1. 1842年。
2. 《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促进了上海的对外贸易和城市发展。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B. 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C.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分封制D. 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其中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主要经过以下哪个地区?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答案:C3.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B.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的王朝C.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王朝D.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行省制的王朝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答案:A5.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和哪位皇帝的时期?A. 乾隆B. 雍正C. 嘉庆D. 道光答案:A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制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答案:D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C. 抗日战争的结束是在1945年D.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 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D.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B.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C.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D.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倒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发生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张居正改革D. 王阳明心学答案:ABCD2.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儒家思想C. 提倡科学和民主D. 反对封建礼教答案:ACD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政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经济特区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土地改革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直接导火索是:A.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 中国禁止鸦片贸易C.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D. 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A.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填空题4.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危机深重。
”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五、论述题8.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1. B2. C3. C4. 19195. 新民主主义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政治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的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许多主权,如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外国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
8.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方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政治方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文化方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士族地位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地方势力3. 元朝时期,对民族关系有哪些重要政策?A. 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B. 鼓励民族融合C. 禁止民族通婚D. 推行民族平等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宝物D. 传教布道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 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C. 缺乏足够的政治支持D. 外部势力的干预二、填空题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以削弱诸侯的权力。
7. 唐朝的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8. 元朝时期,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9.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0. 清朝末年,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三、简答题11. 简述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
1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14.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5. 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近代化进程”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根据材料,分析朱元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及其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必修二 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D. 唐朝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推恩令B. 削弱诸侯王权力C.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B.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C. 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主要看门第D.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答案:C5.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节度使权力B. 推行三司制度C. 强化中央禁军D. 以上都是答案:D6.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锦衣卫C. 实行海禁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关于清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B. 清朝设立军机处C. 清朝实行科举制度D. 清朝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8.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礼法并用B.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C. 汉朝实行儒家思想D. 唐朝实行道家思想答案:D9.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汉设立御史大夫B. 唐朝设立御史台C. 宋朝设立谏院D. 明朝设立东厂答案:D10.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 唐朝实行道州县制D. 宋朝实行行省制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一现象认识错误的是()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使得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扩大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过多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再次充满活力。
这主要是指“新政”()A.阻止了法西斯上台,维护了世界和平B.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C.更多地运用科技成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资本主义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5.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实质上是为了()A.加强美国内部的农产品竞争B.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C.保障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价格6.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
这一措施()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7.1929经济危机由美国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C.美国掌握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对世界市场有重大影响8.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B.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9.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由政府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扩大开支以弥补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弥补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缺陷。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嘉之乱D. 贞元之治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宝藏D. 寻找失踪的皇帝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制度B. 实行闭关锁国C. 强化八旗制度D. 推行“摊丁入亩”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甲午战争5.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6.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保守派的强烈反对B. 光绪皇帝的软弱C. 康有为的策略失误D. 外国列强的干预7.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孙中山B. 黄兴C. 陈独秀D. 李大钊8.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B. 学生罢课C. 工人罢工D. 农民起义9.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望厦条约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49年1月1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清朝的著名皇帝?A. 顺治B. 康熙C. 乾隆D. 嘉庆2. 以下哪些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科学民主D. 反对帝国主义3. 以下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4. 以下哪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邓小平5. 以下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成就?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三大改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
(人教A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A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本文档是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的汇总。
以下是各个课时的练题目和内容简介:课时一:古代史概论- 练题目1: 填空题 - 人类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练题目2: 选择题 - 青铜时代的象征是()。
- 练题目3: 判断题 -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其中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
课时二: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 练题目1: 判断题 -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逐渐消失,农民成为最多的社会成员。
- 练题目2: 选择题-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封建时代?-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练题目3: 填空题 -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末期,农民起义中最著名的领袖是()。
课时三:秦始皇统一中国- 练题目1: 选择题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称为()。
- 练题目2: 填空题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最大工程是()。
- 练题目3: 判断题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课时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 练题目1: 判断题 -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时代。
- 练题目2: 填空题 - 两汉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 练题目3: 选择题 -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西汉灭亡?- A. 七国之乱- B. 十常侍之乱- C. 群雄割据时期课时五:罗马帝国的兴亡- 练题目1: 选择题 - 罗马帝国位于()。
- 练题目2: 判断题 - 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而西罗马帝国灭亡。
- 练题目3: 填空题 - 罗马帝国最著名的法律代码是()。
以上是本文档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和复使用。
如需查看完整的课时同步练汇总,请在其他资源中查找相关资料。
注意:本文档内容依据相关教材编写,如有错误或漏掉的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核心B.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但不允许转让C. 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D. 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经历了多次变革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文官B. 选拔武将C. 选拔地方官员D. 选拔皇帝的亲信3.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B.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 农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D. 农业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 二、填空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________时期开始实行均田制。
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________。
1.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 阐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练习题讲解#### 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D。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土地私有制等。
2. 正确答案: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文官,以保证政府机构的运作。
3. 正确答案:D。
尽管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但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如灌溉、耕作方法等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填空题1.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唐朝。
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和策论。
3. 四大发明还包括火药和指南针。
#### 三、简答题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精耕细作、铁犁牛耕等,这些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 辛亥革命的成功2.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封建礼教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A.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B. 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C.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D.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A. 封建土地所有制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 资本主义经济D. 重农抑商政策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第一次国共合作6. 以下哪项不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7.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清朝?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C. 太平天国运动D. 郑和下西洋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10.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1. A2. C3. D4. C5. A6. D7. D8. D9. D 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______。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_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45年______。
4.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和______。
5.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40年______。
6.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______。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 清朝末年,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称为什么?A. 闭关自守B. 闭关锁国C. 闭关自固D. 闭关自封3.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4.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政治腐败D. 经济危机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6.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农业合作化7.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被错误地发动?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斗争8. 下列哪个条约不是清朝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凡尔赛条约9.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马克思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A. 核武器研制B. 太空探索C. 计算机技术D. 生物技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______,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13.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社会。
14.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______。
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______新时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初中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及答
案
第一课时
练题
1. 请简要描述古代人类社会的特点。
2. 列举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3. 什么是农业文明?
4. 请解释天文现象与农事生活的关系。
答案
1. 古代人类社会的特点包括:采集经济、流动性住居、原始技术、简单的社会组织等。
2.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3. 农业文明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明发展阶段。
4. 天文现象与农事生活有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天象可以确定农事的时间和季节,为农民提供种植和收获的指导。
第二课时
练题
1. 解释文字的起源和作用。
2. 请列举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3. 什么是青铜文明?
4. 描述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
答案
1. 文字起源于古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交流需求,它是一种通
过符号来记录、表达和传达信息的工具。
2.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 青铜文明是指以青铜器的制造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明。
4. 青铜器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礼仪、贸易和军事用途,代表
着权力和社会地位,是贵族文化的象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数温习题及答案课课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数温习题及答案(课课练)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课课练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进展》温习资料人家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线》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温习题与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温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进展和曲折》温习题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打算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名师辅导与练习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风俗的变迁》导与练辅导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与练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公共传媒的变迁》辅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名师指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名师辅导与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课课练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进展》温习资料人家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线》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温习题与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温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进展和曲折》温习题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打算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名师辅导与练习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风俗的变迁》导与练辅导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与练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公共传媒的变迁》辅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名师指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名师辅导与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课课练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进展》温习资料人家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线》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温习题与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温习题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温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进展和曲折》温习题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打算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名师辅导与练习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风俗的变迁》导与练辅导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与练资料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公共传媒的变迁》辅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名师指导与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名师辅导与温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训练点1废井田,开阡陌
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2. 下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
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4.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训练点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6.“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这段话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7.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拥有土地
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
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经营方式不同
8.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训练点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9.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
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
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
”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A.土地买卖频繁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D.庄园经济盛行
10.一般情况下,佃农与地主在地租收缴问题上出现纠纷时,判定是非的主要依据是()
A.双方订立的契约
B.当时民众的意见
C.皇帝的圣旨
D.当地政府的司法惯例
11.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宋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12.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③B.①③
C.①②D.②③
答案
1.B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项出自《礼记·礼运篇》,描述了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是原始社会公社制度解体的反映,C项反映的是土地兼并,D项反映的是屯田制,只有B项是对井田制实质的描述。
2.A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项。
3.A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即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这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4.C解题关键是把握题中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
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D项是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
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井田制的内容。
5.C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6.C本题考查井田制的瓦解。
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即
说明井田制瓦解,把握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要选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择C项。
7.D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二者都拥有土地,排除A项。
都需要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地主将其转嫁给租种自己土地的佃农身上,排除B项。
拥有土地的多少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地主主要采取分散租佃方式经营其土地,佃农是地主土地上的主要劳动者,而自耕农经济指的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正确答案为D项。
8.D材料反映了地权转移的频繁,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
A、B、C三项与土地权的转移无关。
9.B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故选B项;而资本主义萌芽最早是在江南的丝织业中产生,属于手工业部门,故应排除。
10.A随着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土地出租时,多采取订立契约的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11.C从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2.A本题考查明代的农业发展情况。
材料说明了明代租佃制的普及和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的史实。
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训练点4拓展与综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材料二: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苏洵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
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材料五: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朱元璋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8分)
(3)材料三、四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认为材料四中作者的分析正确吗?(8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
13.(1)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
特点: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全部属于周王个人,但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
(2)变化:由奴隶社会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积极影响: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3)反映了农村中的租佃现象。
不正确,因为租佃关系的产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4)说明主佃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很容易判断出材料一是指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第(2)问,要求认识土地制度变化的实质,即由奴隶社会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其积极影响结合社会形态变化及生产力发展来回答。
第(3)问,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反映了农村中的租佃现象,结合史实可知租佃现象的出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由此得出材料四中作者的分析不正确。
第(4)问,根据材料五可知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14.(1)土地兼并问题。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
力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2)观念:热衷于买田置地。
主要原因:古代以土地为根本的经济思想的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经营可获较高且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