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其中包括增加GPS的军用无线电信号的强度。 §阻止(Prevention)
阻止敌方利用GPS的军用信号。设计新的GPS卫星型号(ⅡF),设 计 新 的 GPS 信 号 结 构 , 增 加 频 道 , 将 民 用 频 道 L1 、 L2 、 L5(1.17645GHz)和军用频道L3、L4分开。 §保持/改善(Preservation)
测图比例尺由1:25万,10万 – 1:50000,1:1万甚至是1:5000
➢开创了快速,持续,大范围卫星测图的时代:
为快速获取/更新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带来革
命性的变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
QUICKBIRD 0.6米全色和2.4米多光谱融合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Worldview-1(0.5m)全色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 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应用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空间技术的发展
(1)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卫星遥感已经在农业、林业、国土、水利
、城乡建设、环境、测绘、交通、气象、海 洋、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 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 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 监测及海岛测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 维护及区域经济调查管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和 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5米)-SPOT5 HRG(2.5米)-IKONOS(1.0米)-
QuickBird(0.6米)- WorldView(0.5m)-GeoEye(0.41m)
➢高质量影像数据:高信噪比,高几何和辐射分辨率(大于
8比特/像素);全色立体(同轨/异轨)+多光谱;高地面覆盖
率
➢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各种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序列:卫星
➢ 快速获取作业区域内详细(甚至是按地面0.15米近似等间隔 地获取地表的三维数据),高精度(0.1-0.5米)的三维地形 或景观模型;
➢ 快速,精确地获取地表,甚至是城市中心区域的三维模型, 彻底解决城市区域的三维测图问题,开创了大比例尺城市三 维测图的时代;
➢ 可以精确地量测大面积森林地区的表面模型,为快速大范围 林业测绘提供有效,可靠的手段。
改善GPS定位和导航的精度,在GPSⅡF卫星中增加两个新的民用频 道,即在L2中增加C/A码(2005年),另增L5民用频道(2007年)
空间技术的发展
GLONASS
§ 由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现 在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
§ GLONASS的整体结构类似于GPS系统,其主要不同 之处在于星座设计和信号载波频率和卫星识别方法 的设计不同。
三维测图的时代
➢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全天候获取作业区域的影像信息, 突破了传统光学影像 测图的限制,开创了全天候,实时大比例尺测绘的时代
➢ 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
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结合在一起,在连续光谱段上 对同一地物同时成像 直接反映物质的光谱特征,可直接识别空物间质技术的发展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 激光雷达系统是一种集激光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 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于一体的系统,用于获得被测目 标的点云数据;
空间技术的发展
我国卫星应用现状及近期目标
(一)我国的卫星系列
中国已形成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 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实践”科 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 星、 “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和海洋卫星系列 等。
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我国近期空间技术发展目标和任务
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多种功能和多种 轨道并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将 于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善、连续、长期稳定 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成长期在轨自主 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 ;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
机载LIDAR系统 集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为一体,
通过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目标对激光光束的反射及散射回 波来测量目标的方位、距离及目标表面特性,能够直接得 到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信息。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相比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地 面点的高精度三维坐标数据,且具有外业成本低、内业处 理简单等优点。
无人百度文库艇 影像(5cm)
空间技术的发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向多系统组合式导航方向发展
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多种系统同时并存的局面, 这为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全球 定位系统、北斗、格罗纳斯、伽利略等信号的组合 利用,不但可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使用户摆脱对一 个特定导航星座的依赖,可用性大大增强,多系统 组合接收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星座 24+3颗卫星 19000km 3个轨道
空间技术的发展
GLONASS新一代卫星
• 2003年开始发射GLONASS-M卫星和 GLONASS-K卫星,计划于2012年达到24颗在 轨卫星
GLONASS 1982-2007
GLONASS-M 2003-2013
GLONASS-K 2007-2022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三)向差分导航方向发展
使用差分导航技术,既可降低或消除那些影响用 户和基准站观测量的系统误差。包括信号传播延迟 和导航星本身的误差,还可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误 差。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差分导航将得到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应用于车辆、船舶、飞机的精 密导航和管理,大地测量、航测遥感和测图,地籍 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航海、航空的远程 导航等领域。其本身也会从目前的区域差分向广域 差分、全球差分发展,其导航精度将从近程的米级 、分米级提高到厘米级,从远程的米级提高到分米 级。
空间技术的发展
高空
中空
对地观测能力
地面
低空
空间技术的发展
随着航天、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 形成高空、中空、低空、地面等多平台,从紫 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到合成孔径雷达、 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构成的高光谱、高空间、 高时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目前,对地观测系统已进入全方位对地观测、 高精度快速处理、产业化服务应用为特征的新 时期,在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空间技术的发展
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服 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空间信息系统 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 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等。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最初的“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天候, 高精度、快速实时的有源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利用两颗位置 已知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两球心,两球心至用户 的距离为半径作两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 ,以用户所在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 球面的交会点就是用户位置。
空间技术的发展
对地观测系统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分析、识别、 提取、制图等。同时这一系统还与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与此关联的通信、网络等技术综 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天、空、地一体化,技 术、应用一体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
高空对地观测能力
➢地面分辨率:TM(30米)- SPOT1/2/4(10米)-SPOT5 HRS
GIOVE-A和GIOVE-B分别于2005年12月底 和2008年4月底发射升空,新的卫星 “GIOVE-A2”将担负备用卫星的使命
GIOVE A
GIOVE B
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与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技术相结合
由于惯性导航是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在GPS失 效的情况下,惯性导航仍可保持工作。在实际应用 中,惯导系统和GPS接收机之间存在三种耦合方式 :松散耦合、紧密耦合和深度耦合。在深度耦合中 ,GPS接收机作为一块线路板被嵌入到惯性导航的 机箱内,这就是ECI系统。此外,GPS可与增强型 定位系统(EPLS,EPLS是一种先进的无线电装置 ,它带有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相结合。
特点:采用了大型可展开抛物面L/S天线,天线 口径达到2.44m×2.65m;转发器是一个高增益系统 ,并具有良好的低噪声性能。
空间技术的发展
该系统将导航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 起,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森林防为、 灾害预报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和 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
GLONASS-KM 2015-…
空间技术的发展
GALILEO
系统组成 GALILEO系统由30颗 卫星组成,其中27颗 工作星,3颗备份星。 卫星分布在3个中地球 轨道(MEO)上,轨 道高度为23616千米, 轨道倾角56度。每个 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星 和1颗备份星。
空间技术的发展
GALILEO试验卫星
空间技术的发展
GPS
星座
24~27及以上颗卫星 21000公里高度 6个轨道
信号
• L1载波 f1=1.57542GHz • L2载波 f2=1.2276 GHz • 两种调制测距信号C/A、
P1、P2和广播星历的频率
空间技术的发展
GPS现代化计划
§保护(Protection) 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GPS系统不受敌方和黑客的干扰,增加GPS军用
2005年在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中,测量队员携带了 北斗用户机,沿途适时向中国卫星综合数据采集平台 发送珠峰的各种气象参数,共获得了几十个不同高程 位置的实测数据,为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获得了珠峰 气象观测的第一手资料。
到 目 前 为 止 , 已 成 功 发 射 了 12 颗 北 斗 导 航 卫 星 。 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导 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建成覆盖全 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无人飞艇
低空安全航飞 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影像 大比例尺(1/2000、1/1000、1/500)精细测绘
➢ 无人直升机
小范围作业 机动快速
空间技术的发展
低空 无人 飞行 器和 轻型 飞机 航空 摄影 平台
无人驾驶飞艇系统
低空无人驾驶飞机
直升机系统
空间技术的发展
20cm无人机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横断山脉测区P波段南侧视影空像间技数术的发据展
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
成像光谱是一种在连续光谱段上获取大量 窄波段遥感图像的技术,通过识别地物光 谱的诊断特征可以确定地球表层物质的类 型和成份。
空间技术的发展
低空对地观测能力
➢ 固定翼无人机
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 云下摄影,提高效率 工艺简单、运营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明显
空间技术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到2020年,我国应用卫星地面设备国产化率将达80%, 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 化服务的产业局面;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 %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1、卫星应用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地移载面动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 全天候获取作业区域的影像信息, 突破了 传统光学影像测图的限制,开创了全天候 实时大比例尺测绘的时代。
空间技术的发展
X波段天线
P波段天线
舱内SAR设备 POS及飞控
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数据获取集成系统
空间技术的发展
Worldview-2(0.5m) 空间技术的发展
GeoEye-1(0.41m)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中空对地观测能力
➢ 新一代航空数码成像系统
与IMU/DGPS系统集成,节省地面控制任务 对天气要求不苛刻 色彩丰富,获取效率高,一摄多用
➢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快速获取高精度(0.1-0.5米)的三维地形或景观模型 彻底解决城市区域三维测图问题,开创大比例尺城市
空间技术的发展
2020/11/24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
狭义:以空间卫星以及其他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的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及其观测活动。
广义:以一切运动于空间、近空间、大气以及地面 的平台为基础的遥感观测系统及其观测活动,其中 主要包括卫星、飞船、平流层飞行器、固定翼飞机、 直升机、飞艇、气球、无人机及地面流动车辆等。
阻止敌方利用GPS的军用信号。设计新的GPS卫星型号(ⅡF),设 计 新 的 GPS 信 号 结 构 , 增 加 频 道 , 将 民 用 频 道 L1 、 L2 、 L5(1.17645GHz)和军用频道L3、L4分开。 §保持/改善(Preservation)
测图比例尺由1:25万,10万 – 1:50000,1:1万甚至是1:5000
➢开创了快速,持续,大范围卫星测图的时代:
为快速获取/更新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带来革
命性的变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
QUICKBIRD 0.6米全色和2.4米多光谱融合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Worldview-1(0.5m)全色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 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应用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空间技术的发展
(1)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卫星遥感已经在农业、林业、国土、水利
、城乡建设、环境、测绘、交通、气象、海 洋、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 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 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 监测及海岛测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 维护及区域经济调查管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和 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5米)-SPOT5 HRG(2.5米)-IKONOS(1.0米)-
QuickBird(0.6米)- WorldView(0.5m)-GeoEye(0.41m)
➢高质量影像数据:高信噪比,高几何和辐射分辨率(大于
8比特/像素);全色立体(同轨/异轨)+多光谱;高地面覆盖
率
➢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各种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序列:卫星
➢ 快速获取作业区域内详细(甚至是按地面0.15米近似等间隔 地获取地表的三维数据),高精度(0.1-0.5米)的三维地形 或景观模型;
➢ 快速,精确地获取地表,甚至是城市中心区域的三维模型, 彻底解决城市区域的三维测图问题,开创了大比例尺城市三 维测图的时代;
➢ 可以精确地量测大面积森林地区的表面模型,为快速大范围 林业测绘提供有效,可靠的手段。
改善GPS定位和导航的精度,在GPSⅡF卫星中增加两个新的民用频 道,即在L2中增加C/A码(2005年),另增L5民用频道(2007年)
空间技术的发展
GLONASS
§ 由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现 在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
§ GLONASS的整体结构类似于GPS系统,其主要不同 之处在于星座设计和信号载波频率和卫星识别方法 的设计不同。
三维测图的时代
➢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全天候获取作业区域的影像信息, 突破了传统光学影像 测图的限制,开创了全天候,实时大比例尺测绘的时代
➢ 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
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结合在一起,在连续光谱段上 对同一地物同时成像 直接反映物质的光谱特征,可直接识别空物间质技术的发展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 激光雷达系统是一种集激光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 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于一体的系统,用于获得被测目 标的点云数据;
空间技术的发展
我国卫星应用现状及近期目标
(一)我国的卫星系列
中国已形成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 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实践”科 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 星、 “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和海洋卫星系列 等。
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我国近期空间技术发展目标和任务
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多种功能和多种 轨道并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将 于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善、连续、长期稳定 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成长期在轨自主 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 ;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
机载LIDAR系统 集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为一体,
通过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目标对激光光束的反射及散射回 波来测量目标的方位、距离及目标表面特性,能够直接得 到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信息。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相比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地 面点的高精度三维坐标数据,且具有外业成本低、内业处 理简单等优点。
无人百度文库艇 影像(5cm)
空间技术的发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向多系统组合式导航方向发展
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多种系统同时并存的局面, 这为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全球 定位系统、北斗、格罗纳斯、伽利略等信号的组合 利用,不但可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使用户摆脱对一 个特定导航星座的依赖,可用性大大增强,多系统 组合接收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星座 24+3颗卫星 19000km 3个轨道
空间技术的发展
GLONASS新一代卫星
• 2003年开始发射GLONASS-M卫星和 GLONASS-K卫星,计划于2012年达到24颗在 轨卫星
GLONASS 1982-2007
GLONASS-M 2003-2013
GLONASS-K 2007-2022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三)向差分导航方向发展
使用差分导航技术,既可降低或消除那些影响用 户和基准站观测量的系统误差。包括信号传播延迟 和导航星本身的误差,还可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误 差。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差分导航将得到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应用于车辆、船舶、飞机的精 密导航和管理,大地测量、航测遥感和测图,地籍 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航海、航空的远程 导航等领域。其本身也会从目前的区域差分向广域 差分、全球差分发展,其导航精度将从近程的米级 、分米级提高到厘米级,从远程的米级提高到分米 级。
空间技术的发展
高空
中空
对地观测能力
地面
低空
空间技术的发展
随着航天、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 形成高空、中空、低空、地面等多平台,从紫 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到合成孔径雷达、 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构成的高光谱、高空间、 高时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目前,对地观测系统已进入全方位对地观测、 高精度快速处理、产业化服务应用为特征的新 时期,在推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空间技术的发展
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服 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空间信息系统 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 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等。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最初的“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天候, 高精度、快速实时的有源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利用两颗位置 已知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两球心,两球心至用户 的距离为半径作两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 ,以用户所在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 球面的交会点就是用户位置。
空间技术的发展
对地观测系统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分析、识别、 提取、制图等。同时这一系统还与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与此关联的通信、网络等技术综 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天、空、地一体化,技 术、应用一体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
高空对地观测能力
➢地面分辨率:TM(30米)- SPOT1/2/4(10米)-SPOT5 HRS
GIOVE-A和GIOVE-B分别于2005年12月底 和2008年4月底发射升空,新的卫星 “GIOVE-A2”将担负备用卫星的使命
GIOVE A
GIOVE B
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与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技术相结合
由于惯性导航是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在GPS失 效的情况下,惯性导航仍可保持工作。在实际应用 中,惯导系统和GPS接收机之间存在三种耦合方式 :松散耦合、紧密耦合和深度耦合。在深度耦合中 ,GPS接收机作为一块线路板被嵌入到惯性导航的 机箱内,这就是ECI系统。此外,GPS可与增强型 定位系统(EPLS,EPLS是一种先进的无线电装置 ,它带有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相结合。
特点:采用了大型可展开抛物面L/S天线,天线 口径达到2.44m×2.65m;转发器是一个高增益系统 ,并具有良好的低噪声性能。
空间技术的发展
该系统将导航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 起,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森林防为、 灾害预报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和 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
GLONASS-KM 2015-…
空间技术的发展
GALILEO
系统组成 GALILEO系统由30颗 卫星组成,其中27颗 工作星,3颗备份星。 卫星分布在3个中地球 轨道(MEO)上,轨 道高度为23616千米, 轨道倾角56度。每个 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星 和1颗备份星。
空间技术的发展
GALILEO试验卫星
空间技术的发展
GPS
星座
24~27及以上颗卫星 21000公里高度 6个轨道
信号
• L1载波 f1=1.57542GHz • L2载波 f2=1.2276 GHz • 两种调制测距信号C/A、
P1、P2和广播星历的频率
空间技术的发展
GPS现代化计划
§保护(Protection) 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GPS系统不受敌方和黑客的干扰,增加GPS军用
2005年在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中,测量队员携带了 北斗用户机,沿途适时向中国卫星综合数据采集平台 发送珠峰的各种气象参数,共获得了几十个不同高程 位置的实测数据,为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获得了珠峰 气象观测的第一手资料。
到 目 前 为 止 , 已 成 功 发 射 了 12 颗 北 斗 导 航 卫 星 。 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导 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建成覆盖全 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无人飞艇
低空安全航飞 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影像 大比例尺(1/2000、1/1000、1/500)精细测绘
➢ 无人直升机
小范围作业 机动快速
空间技术的发展
低空 无人 飞行 器和 轻型 飞机 航空 摄影 平台
无人驾驶飞艇系统
低空无人驾驶飞机
直升机系统
空间技术的发展
20cm无人机影像 空间技术的发展
横断山脉测区P波段南侧视影空像间技数术的发据展
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
成像光谱是一种在连续光谱段上获取大量 窄波段遥感图像的技术,通过识别地物光 谱的诊断特征可以确定地球表层物质的类 型和成份。
空间技术的发展
低空对地观测能力
➢ 固定翼无人机
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 云下摄影,提高效率 工艺简单、运营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明显
空间技术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到2020年,我国应用卫星地面设备国产化率将达80%, 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 化服务的产业局面;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 %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1、卫星应用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地移载面动
空间技术的发展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 全天候获取作业区域的影像信息, 突破了 传统光学影像测图的限制,开创了全天候 实时大比例尺测绘的时代。
空间技术的发展
X波段天线
P波段天线
舱内SAR设备 POS及飞控
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数据获取集成系统
空间技术的发展
Worldview-2(0.5m) 空间技术的发展
GeoEye-1(0.41m) 空间技术的发展
中空对地观测能力
➢ 新一代航空数码成像系统
与IMU/DGPS系统集成,节省地面控制任务 对天气要求不苛刻 色彩丰富,获取效率高,一摄多用
➢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快速获取高精度(0.1-0.5米)的三维地形或景观模型 彻底解决城市区域三维测图问题,开创大比例尺城市
空间技术的发展
2020/11/24
空间技术的发展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
狭义:以空间卫星以及其他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的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及其观测活动。
广义:以一切运动于空间、近空间、大气以及地面 的平台为基础的遥感观测系统及其观测活动,其中 主要包括卫星、飞船、平流层飞行器、固定翼飞机、 直升机、飞艇、气球、无人机及地面流动车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