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 二战后世界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阶段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90年)

1973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率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其次,能源危机的爆发

再次,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3)199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变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各阶段的特征

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基本特点

(1)概念: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基本特点:

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处理对外关系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的原因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形势走向缓和的背景下产生的。

原因:

①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西欧的兴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抗争的局面转变。

②随着世界军事和政治局势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③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如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发展原因、特点、基本动力和实质是什么?

(1)概念:全球化最初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资本、科技、人才)依循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分工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所以也可称为经济一体化。)

(2)形成原因:

①战后,大量摆脱殖民国家奴役的国家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活动。

②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使世界生产力有了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和国际分工,消除贸易壁垒,规范市场规则。

(3)发展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和全球化形势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4)特点:

①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原来主要依据自然资源分布形成的垂直型分工(即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与亚非拉殖民地与殖民地农业国,原料产地之间的分工),逐渐向以科技为基础的水平分工转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起原来由发达国家完成的生产流程,使国际分工深化,各国经济在水平方向相互渗透,联系更加紧密。

②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二战后,各国生产的产品比过去有更大一部分需要投入国际市场才能实现。为适应这一情况,出现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③跨国公司遍及世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它们面向世界,推行全球发展战略,极大地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

(5)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

①市场经济体制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各国经济接轨的可行

性大大提高。

②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网际网络如雨后春笋,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的传递,缩短了经济活动所需的时间,却扩大了其空间。

③发达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已呈现超饱和状态,而其本国的跨国公司又不断膨胀,所以不断向全球寻找新市场,全球化就成为它们的主要出路。

(6)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0.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1)积极作用:一方面,它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2)消极作用: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3)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其一,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随着更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世界各国均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各成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为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服务性机构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领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资本的跨国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商品交易日益网络化、全球化。其三,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金融机构更加现代化,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金融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其四,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五,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之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均利用难得的和平年代大力发展经济,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多国家把经济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商业竞争手段也不断创新,国家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互动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