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皂的历史

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都不外乎是碳酸钠和碳酸钾。前者为天然湖矿产品,后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涤成分。肥皂的发明据传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传说在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的一个皇宫里,一个腓尼基厨师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赶快趁别人没有发现时用灶炉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后再把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望着自己满手的油腻,他想:这么脏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干净啊!他一边犹豫着一边把手放到了水中。奇迹出现了:他只是轻轻地搓了几下,那满手的油腻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连原来一直难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随之被洗掉了。这个厨师很奇怪,就让其他的厨师也来用这种灰油试一试,结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来更加干净。于是,厨房里的佣人们就经常用油脂拌草木灰来洗手。后来法老王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就让厨师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未必完全当真。不过埃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埃及湖中,盛产天然碳酸钠,因此古埃及洗涤技术相对发达,发明肥皂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肥皂不是我国的发明,现代肥皂工业是泊来品,但…肥皂‟一词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皂荚。这是一种豆科皂荚树所结荚果,含有皂甙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样性

能:起泡、去污、乳化,并且比真正的肥皂耐硬水,不含碱性,对丝毛织物无损伤。

皂荚有多种,去垢能力不同。南宋末年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节中提及“肥皂团”一物,指的就是采用肥厚的皂荚经再制加工的丸团。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肥皂荚……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由此可以看出,后来我国对于现代化学油脂皂化的肥皂仅是沿用了“肥皂荚”的名称而已,化学成分却与这种皂荚和肥皂团毫不相干。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是却间接地使用了肥皂的化学成分。先秦科技著作《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这里是说,精练丝绸,要用楝(栏)叶灰汁浸润透,然后放在光滑的容器里,再用大量的蚌壳灰水浸泡,然后让浸渍液中的丝胶等污物沉淀下来……。楝叶灰水含K2CO3,蚌壳灰为CaO,遇水生成Ca(OH)2,二者相遇可以生成皂化性能较强的KOH,而KOH再与绸缎上在织造时施加的油脂润滑剂作用,就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肥皂,从而起到渗透、乳化、洗涤的作用,达到均匀脱胶、保护丝素不过练的目的。又,元朝王祯所著《农书》记录:“每织必先以油水润苎……,经织成布,于好灰水中浸蘸熬干,……如前不计次数,惟以净白为度。”苎麻原料以油脂水浸润,以利纺纱和织布。织成的布放在含K2CO3的灰水中

煮,作为润滑剂的油脂又被皂化成了肥皂,使布煮练得更加白净。油脂在整个纺织过程中一物两用,构思设计很是巧妙。

欧洲12世纪时发明了将草木灰水加生石灰加山羊油做成的粗肥皂,那是一种用类似古腓尼基人发明的油灰皂。首先把草木灰与生石灰混合制造氢氧化钾:

K2CO3 Ca(OH)2 →KOH CaCO3↓

然后把制得的KOH与油脂混合加热皂化,制得真正意义上的肥皂:

KOH RCOOH→RCOOK H2O

当然皂的形态还与皂化所用的油脂种类有关,制皂的原料为各类动植物油,分为软性油脂和硬性油脂两大类。软性油脂主要是一些植物种子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棉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它们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碘值较高;硬性油脂以动物脂肪为主,如牛油、羊油等(也有例外,如漆树所产漆蜡),含有较多的饱和硬脂酸和棕榈酸等成份。软性油脂制的皂凝固点低,水溶性好,易洗易漂,但难以做成固体块状。硬性油脂制做的皂凝固点高,不易溶解,坚固耐用,但难以清漂,容易在衣物上留下白色皂痕。一般民用肥皂至少采用2-3种油脂混合皂化,取长补短。而作为棉布练漂生产的煮练剂和丝绸生产的精练剂,则最好采用以含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茶籽油、棉籽油、玉米油和橄榄油,能够达到快速溶解、渗透力强、易于漂清的目的。其中以橄榄油的性能最优,

著名的意大利丝绸精练剂“绿皂”就是以橄榄油脂肪酸钠为主的复合工业皂。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现代肥皂的名称是由成分毫不相干的“皂荚”演化而来的;而与肥皂成分近似的古代洗涤用品却是名称不同的“胰子”。

2008年5月整理

收集人:孙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