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之父——高尔顿

合集下载

高尔顿优生学主要观点

高尔顿优生学主要观点

高尔顿优生学主要观点高尔顿优生学,听起来就像是个神秘的学术派别,其实就是个说白了的“大杂烩”,混合了生物学、遗传学,还有点社会学的味道。

想想吧,最开始这个概念是由一个叫高尔顿的老兄提出来的,他可是个聪明的家伙,觉得人类也可以像牲口一样“选种”,选出更优秀的基因。

哎,听起来挺不赖的,真是太有想法了。

高尔顿认为,人的智力、性格,甚至是外貌,都是能遗传的,这个思路有点像我们家族聚会,大家都说“看,这就是我们家的基因”,有时候连个小狗都能长得像主人。

高尔顿觉得,咱们可以通过控制生育,来提高下一代的“优良基因”,简单来说,就是“优生优育”。

他提倡那些聪明、健康、有才能的人多生孩子,而那些身体不好、智商不高的人,就最好少生。

这可把不少人给愁坏了,哎呀,感觉自己随时可能被贴上“劣种”的标签。

可高尔顿好像一点不在乎这些,他认为社会的未来在于挑选出最棒的人,让他们繁衍后代,搞得就像是在选足球队员,越强越好。

想象一下,今天你去参加个聚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聊自己的家族历史,谁的祖先是科学家,谁的老爸是艺术家。

高尔顿的想法就像是这场聚会的调皮小孩,兴奋得想把所有“优秀基因”都收集起来,甚至还给大家列了个清单,真是别出心裁。

这种想法有时候让人觉得有趣,有时候又觉得有点毛骨悚然,毕竟这跟优生学的黑暗历史捆绑在一起,真是让人心里发慌。

不仅如此,高尔顿的观点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争议。

你想啊,谁能决定什么叫“优秀”?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什么是好基因,什么又是坏基因,真是个难解的难题。

有的人觉得自己就很“优秀”,结果一查,发现祖上是个盗贼,心里那叫一个不爽。

更不用说,那些被贴上“劣等”的人,活得就像在一个巨大的显微镜下,随时准备被放大、被审视。

高尔顿的优生学并没有完全被社会接受,很多人开始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新的歧视。

毕竟,生活可不是那么简单,谁也不能保证生下来的孩子就一定会成功。

听说有的天才孩子,其实是家里全是学霸,但他们可能连足球都踢不好。

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

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

19世纪,英国《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1、“教育|”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神话起源说”——教会朱熹3、“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4、“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5、“劳动起源说”——苏联马克思主义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7、古埃及教育——“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宫廷学校(少)职官学校(多),“学为文士”——奴隶目标8、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9、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10、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意大利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法国拉伯雷和蒙田11、《终身教育引论》——法国保罗*朗格朗1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五经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上士”“隐君子”《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在战国末期成文,称为“教育学的皱形”1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雄辩、青年智者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古希百科哲)——《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昆体良(古罗马教法大师)——《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家),他西方第一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1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捷克)——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泛智”教育B教育适应自然C班级授课制D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卢梭(法国)——《爱弥儿》,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上的哥白尼”康德(德国)——首次讲授教育学的哲学家,《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德》,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及代表人物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及代表人物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及代表人物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其创始人高尔顿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
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法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 1822.02.16-1911.01.17)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英国探险家、优生学家、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也是心理测量学上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遗传的天才》《自然遗传》等.。

优生学的倡导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优生学的倡导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优⽣学的倡导者:弗朗西斯·⾼尔顿弗朗西斯·⾼尔顿1822年出⽣在英国伯明翰⼀个信奉贵格会的家庭⾥,是达尔⽂的表弟。

两岁半就能阅读写字,7岁能阅读莎⼠⽐亚的作品。

他继承了家族⼤量的财富,可以追求他感兴趣的东西。

他发明了照⽚合成技术,创新性地使⽤指纹来进⾏⾝份识别。

⾼尔顿在地理学和⼈类学⽅⾯的追求和《物种起源》给他的影响,他意识到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上了对⼼理特征与⽣理特征的遗传性以及他们各⾃在决定个性差异中的作⽤的探究之路。

他认为智⼒是遗传的,名望与显赫可以看成⼀种有效的智⼒指⽰器,开始了对著名⽗母的孩⼦种再次出现显赫⼈物的概率进⾏了测量,并与⼀般⼈的后代进⾏了⽐较。

他在这个任务上所采⽤的⽅法,使他成为将统计技术运⽤于⼼理学的先驱。

《遗传的天才》说明,显赫的⽗母⽣下来的孩⼦获得赞誉的可能性要⼤得多。

但⾼尔顿也认为,要取得显赫的成就,需要智⼒与动机的结合。

他提出了“优⽣学”。

后来,他通过给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发了200份问卷,修正了⾃⼰关于智⼒源⾃遗传的看法,认为⾼智⼒的潜能是遗传的,但是必须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得到培养。

《⼈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是第⼀本关于⼼理现象中个体差异系统、科学的论⽂集,并⾸次运⽤了词语联想测试。

书上说,⾼尔顿的“优⽣学”玷污了他作为⼀位科学家的声誉:第⼀: 纳粹分⼦⿎吹亚利安⼈种优越,理应统治世界,其他民族均属劣等民族,只能接受他们的统治或被淘汰,在第⼆次世界⼤战期间,纳粹打着优⽣的旗号,对犹太⼈、斯拉夫⼈等实⾏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对本民族中的⽼弱病残也采⽤“安乐死”的办法来进⾏“淘汰”。

第⼆,这种做法在伦理学上最⼤的争议是限制⼀些⼈的婚配,特别是当男⼥青年已经发⽣爱情之后限制其婚配,是否有侵权之嫌。

“红楼梦”中的林黛⽟与贾宝⽟的恋情博得了多少⼈同情之泪,其实他们的结合是不符合优⽣的要求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提出“优⽣学”这个概念,是必要的。

现代⼈在尽量不违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提倡优⽣;在⽆法改变既成婚姻这个事实时,提倡“优体学”和“优境学”,“三优”并进,使⼈类⾛向更好更⾼。

心理学测量大师弗兰西斯高尔顿

心理学测量大师弗兰西斯高尔顿

心理学测量大师弗兰西斯·高尔顿1884年伦敦国际健康展上,在展厅里一个只有36×6英尺的小小展台上,堂而皇之地标着“人体测量研究室”。

展台里面有3位服务人员,长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仪器,其中有一个摆锤和一个反应键,一个手柄和转盘,一台光度计,用它可以比较小块的色彩,还有一个长管子,在助手往里充气时,它可以发出一阵哨音,音调可以通过调节管子终端上一杆有刻度的螺丝来调高,直到访问者再也听不到为止。

参观者只需花3便士的费用,就可以测试和测量13项特征:反应时间、视力和听力的灵敏度、色彩分辨能力、判断长度的能力、拉力和拧力,吹气的力量、身高、体重、臂长、呼吸力量和肺活量。

人们为什么愿意花3个便士去获取这些数据,这是很难说的一件事,不过,在展览期间,共有9337位参观者真的付了钱。

也许,这项活动本身就是值得奖励的;在那个时代,推确测量正成为科学的品质证明,它有很高的威望,哪怕人们在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如果说,到“人体测量实验室”参观的人思想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其经营者倒是有的。

他就是弗兰西斯·高尔顿,一位小个子的秃顶男子,他有白色的鬃脚,极具穿透力的蓝眼睛,突出的鼻梁和狭长的嘴,这些都给他一种大个子男人可能会嫉妒的权威风度。

高尔顿是位业余的心理学家,他相信,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遗传所致,因此,应该奖励智力最好的一些男士,这样的话,社会就可以使人类的进化得以进步。

可是,怎样认出这些人呢?他相信,若干遗传的生理特征或者能力,持别是感官和反应时间的敏度,都与智力相关联,因而是辨识这些人的标准。

(他之所以这样想的原因,是他自己的两项观察结果:首先,智力迟钝者的感官分辨度较差;第二,因工作要求而产生的感觉敏度,比如钢琴调音师、品酒师或者羊毛分捡者通常都是由男人进行的,他相信,这些人比女人聪明多了。

)高尔顿的遗传也许先天就决定了他的智力观。

一方面,他是著名的医生和植物学家伊拉斯谟·达尔文的曾孙(另一个曾孙查尔斯·达尔文是高尔顿的堂兄弟);另一方面,他还是极成功的银行家的孙子和儿子。

大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单选题: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要坚持的原则的是:( D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原则2、学生注意转移速度的快慢不受( D )因素影响。

A.年龄B.原有注意的紧张度C.新事物或新货的的性质D.刺激物的持续时间3、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是( C )A.自我中心B.自我体验C.自我评价D.自我调控4、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采用( B )A.深入谈话法B.两难事故法C.调查法D.文件分析法5、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联想策略6、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成分,该观点属于( A )A.相同要素说B.概括说C.三维推移理念D.关系转换说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9、根据皮亚杰认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C )发展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C )A.综合B.运用C.评价D.领会1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B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2、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人格的( C )A.整体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13、在韦纳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14、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D )A.教师的社会地位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D.教师本身的素质1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A.自然学科B.社会学科C.应用学科D.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中间学科16、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 C )占主导地位。

心理与教育测量(期末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期末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2. ■高尔顿:最先倡导测验活动的“优生学创始人”;开创了个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高尔顿在1883年出版的《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肯定了心理测量运动,堪称直接推动心理测验产生的第一人。

3.卡特尔:于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量与测验》。

这是“心理测验”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他认为生理能量与心理能量密切相关。

4.艾宾浩斯: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

5.比内:“心理测验之父”,是编制科学智力量表的第一人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特点: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评定个体内差异。

(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7. 1904年出版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步著书。

8.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观察法、等级评定法评定人格。

9. 1917年,伍德沃思编制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格问卷,即伍德沃思个人资料调查表。

10. 1921年,瑞士精神病医生罗夏发表第一个投射实验,即罗夏墨迹试验。

11.心理测验运动自20世纪初兴起,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后稳步12.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首次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心理测验课。

1921年,他们二人合著《心理测量法》一书。

1922年费培杰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译成中文。

发展。

第二章1.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要素:参照点(1.绝对零点 2.人定的参照点)单位(1.有确定意义 2.有相等的价值)3.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根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加以确定。

5.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遗传与优生

遗传与优生

近亲结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
每个人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 性致病基因随机结婚,夫妇 上方所带相同致病基因的机 会很少。近亲结婚者有可能 从相同的祖先继承相同的致 病基因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往往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 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优生儿
遗传病儿
优生学及优生措施
英国学者高尔顿在 1883年首先提出 “优生学”一词 : 即运用遗传学原理 改善人类遗传素质 的科学。
高尔顿(S.F.Galton)
优生学(eugenics)是研究使用遗传学的原 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1883 年美国的高尔顿(F.Galton)首次提出了“优 生学”的概念,他认为要“研究在社会控制 下能改善戒削弱后代遗传素质的动因,这种 遗传素质既包括体格,也包括智力”。
位。在人类细胞的染色体中已查出51个脆性位点。目前已查明,人类细胞
染色体中,至少有上亿个脆件位点不癌症的发生有关 ) 。
(三)遗传咨询或称遗传商谈
医生通过询问、检查、收集家族史来解答遗传病患者戒其亲属
提出的有关该病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估计
பைடு நூலகம்再发危险率。遗传咨询包括: 1、婚前咨询:
二、负优生学(negative eugenics)或预防性优生 学
负优生学是研究怎样采取有效的社会措施,防止、减少 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排除、减少影响优生的有害因素,以降 低人群中有害基因的频率,改进人群的遗传素质。 负优生学研究正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遗传咨询、产前 诊断、宫内治疗等已在欧美国家普遍开展。我国北京、上海、 南京、哈尔滨、沈阳、广州、长沙、济南等地已建立了产前 诊断中心,幵取得了可喜成绩。负优生学是预防有严重遗传 病和先疾病个体的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第五单元 优生优育控制与护理伦理

第五单元 优生优育控制与护理伦理
第二节
生育控制
21
一、生育控制的伦理依据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 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 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 即"人口的增长, 必然要受到 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 即"生活资料增加, 人口也 常随着增加"; 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 称之为人口的均衡 原理, 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 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这个原理 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 间最终将实现均衡, 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 马尔是萨斯种人种口"抑方制程("数的学产模物型。)
14
3、遗传咨询的道德要求
• 详细地调查、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取得可靠资料 • 认真做好实验检查及周密的综合分析 • 热情地解答询问着的各种提问 • 谨慎、严肃地作出结论 • 实事求是提出确实可行的预防或补救性措施
遗传病的三大种类:
一、单基因遗传: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
以下这段资料摘自《中国人口地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年间,人口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950~
1958):属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时期,年均出生率约35‰、死 亡率约15‰、自然增长率约20‰。第2阶段(1959~1961)属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回升、 自然增长率很低的时期,年均出生率约21‰、死亡率约18‰、自然增长率约3‰。第3阶段 (1962~1971)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时期,年均出生率约36‰、死亡 率约9‰、自然增长率高达27‰左右。第4阶段(1972~1989)属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 自然增长率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年均出生率约21.6‰、死亡率约6.9‰、自然增长率降到 约14.7‰。据第4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生率达20.98‰、死亡 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仍为14.7‰。

健体强身能增强下一代的遗传素质

健体强身能增强下一代的遗传素质
健体强身能增强下一代的遗传素质
早在1883年,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就正式提出优生学这一术语,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和“孕育健康的孩子”。众所周知,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这三个基本要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人类来说,遗传是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变异则为进化提供原料,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自然选择则决定进化的方向,它要求人类优生优育,逐渐提高人口质量。高尔顿给优生学定义为:优生学是在社会控制下,全面研究能改善损坏后代的遗传素质的学问。
从体质调研的角度分析优生与健身的关系。
我国体质研究分会拟定了2000年前的工作规划:为了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强化体质研究的方向,体质研究必需与民族优生、优育以及延年益寿与全民健身战略紧密结合……,倡导并组织从民族优生角度,研究遗传与体质的关系;从有效增强群众体质,研究环境、营养、体育锻炼与体质的关系;从优生、优育、优教的角度,研究独生子女的体质状况、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锻炼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而体质的发展又创造了社会财富。人们还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提高体质最为重要的时期莫过于青春发育期,这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期的发育是否健全,对成年后的体质、智力和劳动能力,乃至传给子代的体质、智力和劳动能力的基因都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健身锻炼与优生的关系也象体锻和体质的关系一样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重视起来。
我国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的同时,积极倡导“优生,优育”,即要求“生得少又要求生得好”。我们认识到,少生和优生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保证不了优生或者在一段时期以后,不能使人们感到少生的优越性,甚至反而增加了许多素质不良的个体,那么社会将不安定,少生的战略方针也将无法持久有效地推行。消极优生学是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为手段,扬长避短,减少一切诱发后代遗传性疾病的有害基因,以减低先天畸形与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积极优生学是以改变或消除不利的遗传基因,增加或移植优良等位基因,以培育优生儿,然而,这仅仅处在探索与开始实验阶段。优生的目的就是使后代健康、美丽、聪明。

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

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

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高尔顿在19世纪遗传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对这门科学的突出贡献是引进了定量分析法。

高尔顿对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法官、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诗人、画家、牧师等类人物家族进行系统考察,力图证明智能遗传的存在,并给予定量描述。

他把1865年出版的《时代名人辞典》收录的人定义为“名人”。

通过调查,高尔顿发现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属中有8.4个“名人父亲”,7.6个“名人兄弟”,11.7个“名人儿子”……共38.3个“名人亲属”;而根据他的推算全英国平均每4000个人中产生一个名人,由此证明天才在法官家族中是遗传的。

当然,高尔顿的调查和统计还比较粗浅、笼统,同时他把人的才能同他的地位一道作为遗传性状加以研究也是站不住脚的,但从中我们看出高尔顿相当重视统计学,并将其应用于遗传学研究。

另外,高尔顿还开创了对孪生子的研究,其目的是尽量排除环境,特别是后天教育的影响,只考察遗传作用。

他的研究指出,遗传是先天决定的,如果环境较差,可以通过教育来加以补偿,使其具备较高的素质。

高尔顿针对不同人种的遗传特质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不同人种的发展力是由于他们对其特定环境适应的结果。

他把进化论中关于变异、选择和适应等基本原理应用于对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研究中。

他提醒人们,由于低能人大量繁殖和有天赋的人的相对减少将引起种族退化,同时他还指出,通过自身的能力可淘汰祖先留下来的劣性而选择优性遗传给后代。

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为此他创立了“优生学”这个新词。

人们就把这一年定为优生学正式诞生的年份,高尔顿被誉为优生学之父。

他在这本书的附录中写道:“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简单的词来表达这一改进种族的科学,这种科学绝不仅仅是有关明智地选择配偶之类的讨论,而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

特别是对人类来说,这门科学研究各种能使较优秀种族或血统得到更好机会的影响,不管这些影响程度如何,以便迅速地胜过那些不那么好的种族或血统。

临床业医师《医学伦理学》优生与医学伦理

临床业医师《医学伦理学》优生与医学伦理

⼀、优⽣概述 (⼀)优⽣的涵义 优⽣就是通过医学⼿段改良⼈的遗传素质,提⾼⼈们的体⼒和智⼒质量。

优⽣分为预防性优⽣和演进性优⽣。

所谓预防性优⽣,⼜叫消极优⽣,是指防⽌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缺陷的个体出⽣;所谓演进性优⽣,⼜叫积极优⽣,是指促使体⼒、智⼒更加优秀的个体出⽣。

(⼆)优⽣的历史与现实 "优⽣学(eugenics)"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物学家弗朗西斯·⾼尔顿(FrancisGlolton),但⼈类的优⽣意识和思想却源远流长,⼈类的优⽣意识可以从两性关系演化的历史中看出来。

早期关于禁⽌乱伦和亲婚等的习俗和宗教戒律,反映了⼈类进⼊⽂明时代较早的优⽣观念, 1883年⾼尔顿受其表哥达尔⽂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启发,在其《⼈类的才能及发展》⼀书中,正式提出了优⽣学说,并很快得到传播。

美国遗传学家劳伦斯o塞德(LaurenceSayder)将优⽣学包含在医学遗传学之中,斯特恩(Stern)提出了优⽣有"积极"和"消极"之类的学说。

许多国家开展优⽣⼯作,制定优⽣法律,例如美国、⽇本和中国。

(三)我国的优⽣措施 我国的优⽣⼯作,⽬前主要集中在预防性优⽣⽅⾯。

1、结婚管理 (1)禁⽌结婚。

我国《婚姻法》和《异常情况的分类指导标准》等规定:直系⾎亲或三代以内旁系⾎亲之间禁⽌结婚;双⽅均患有重症智⼒低下者禁⽌结婚。

(2)暂缓结婚。

暂缓结婚是禁⽌患有某些疾病的⼈在⼀定期间内不得结婚。

患有以下⼏种疾病的⼈必须暂缓结婚:性病、⿇风病未治愈的;精神分裂症、噪狂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病发病期;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规定的隔离期。

2、⽣育控制 (1)可以结婚,但禁⽌⽣育。

(2)可以结婚,但限制⽣育。

3、⽣育保健 (1)婚前保健。

婚前保健有婚前卫⽣指导;卫⽣咨询;婚前医学检查等服务内容。

(2)孕产期保健。

孕产期保健措施有:母婴保健指导;孕妇、产妇保健;胎⼉保健等,包括对孕期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提供医学意见,为孕妇、产妇提供卫⽣、营养、⼼理等⽅⾯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监护胎⼉的⽣长发育,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等。

三个臭皮匠未必胜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未必胜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未必胜过一个诸葛亮在问题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依靠大众力量的众包是热门的解决之道。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众包的内容很多,其中就包括集体智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早在1906年,全才的英国人弗朗西斯高尔顿(探险家、优生学家、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以及科学切蛋糕法的发明人)就已经发现了群体智慧的精确性。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集市,目睹了一场有800人参加的猜重量比—猜一头被屠宰的公牛的重量。

事后,他收集了所有人的测算并计算出平均值,得出的结果是1208磅。

令高尔顿惊讶的是,这与这头牛的真正重量(1198磅)相差只有10磅,误差不到1%!群体智慧可见一斑。

乌合之众与羊群效应但是,群众的眼光未必都是雪亮的。

我们还听说过乌合之众和羊群效应。

比方说,对热门内容采用投票机制的社交新闻网站就证明了互联网用户存在羊群效应。

纽约大学的Sinan Aral进行过一个实验,他把一些文章投递到一个不具名的聚合器上,然后人工操纵每篇文章一开始的“喜欢”和评论数量。

结果发现,那些一开始就有“喜欢”和评论的文章的流行度要比没有的高。

也就是说,群体容易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群体受到同一种方式影响,比方说受相互影响或被某种外部因素影响,其观点往往就会集中在某个有偏差的估计上。

这样的话这伙人的智慧可能是愚蠢的。

消除偏见/偏差不过,西班牙马德里Cajal Institute的神经科学家Gabriel Madirolas和Gonzalo De Polavieja已经发现了一种消除偏见/偏差的办法。

他们发现,有些人会更容易受一些更加自信的人的附加信息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把这些容易受影响的人和那些独立思考者分开成两组。

结果发现,独立思考者更有可能给出明智的评估。

换句话说,群体的智慧不可取,只需取自信者的智慧。

但是如何才能识别出自信者呢?研究人员研究了早前的一个估算实验数据。

高尔顿简介

高尔顿简介

高尔顿高尔顿(Galton,SirFrancis)英国人类学家。

1822年2月16日生于伯明翰;1911年1月17日卒于萨里郡赫泽尔米尔。

高尔顿是个神童。

他不到三岁便能读书识字,四岁开始学习拉丁文。

他是大名鼎鼎的达尔文的表弟。

这一点虽然无关紧要,但是,因为人们总是把他与达尔文相比,所以使他难以得志。

高尔顿不过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达尔文则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高尔顿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他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他受过作为物理学家所应具备的基础训练(他184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

但是,高尔顿在其父去世,经济上获得独立之后,并没有继续他的学业;相反却在十九世纪的后期,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去周游非洲。

他写了几部书;记述他在1853年和1855年的探险经历。

1853年,他陷入了堪称漫长而又幸福的热恋之中。

嗣后,高尔顿转而从事于气象学的研究。

1863年,他撰写了一部名为《气象学原理》的专著。

书中奠定了气象测绘的的先进技术。

他创造了逆旋风(anticyclone)这一专门术语,用以表示通常会产生晴朗、平和天气的高气压。

与之相对应的是带来暴风雨天气的低气压。

高尔顿还有一项普通的发明?一种狗能听见而人听不见的高音哨。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以后,高尔顿不禁感到生物学的高深莫测,于是把后半生全部用来致力于人类学、尤其是遗传学的研究。

遗憾的是,高尔顿在世期间,孟德尔所作出的发现并未公诸于科学界,因此,当时也就不存在从事实验遗传学研究的正确依据。

高尔顿(和达尔文一样)确信,当不同种的个体进行杂交时,它们的形质会相互混合,致使其后代表现出一种混杂的性征。

孟德尔早已证明,这种见解是错误的。

达尔文却不知其错。

不过,高尔顿还是活着亲眼看到了孟德尔的成就再一次被德符里斯所证实。

尽管如此,高尔顿在遗传学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

他是第一个强调把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生物学中去的人。

他也是第一个对同卵孪生进行研究的人。

西南大学17秋[9031]《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7秋[9031]《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1、一个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属于()。

1.抽象型2.场依存型3.场独立型4.沉思型2、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可以分为1.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2.强化和惩罚3.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4.自然强化和人为强化3、“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鸟有翅膀”,这说明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处于1.形象抽象水平2.具体形象水平3.感知动作水平4.本质抽象水平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处于1.自律水平2.前习俗水平3.习俗水平4.后习俗水平5、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1.保持2.再认3.回忆4.识记6、通过对被试者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叫做1.个案法2.活动产品分析法3.问卷法4.测验法7、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遗传因素4.实践因素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指的是个性的1.普遍性2.独特性3.整体性4.可塑性9、( )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1.横向迁移(水平迁移)2.负迁移(消极迁移)3.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正迁移(积极迁移)10、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占主导地位。

1.语词逻辑思维2.抽象逻辑思维3.具体形象思维4.直观动作思维1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1. F. 具体运算阶段2.感知运动阶3.前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按照迁移的先后可以分为1.正迁移与负迁移2.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4.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3、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只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干扰1.单一抑制2.双重抑制3.前摄抑制4.倒摄抑制1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1. B. 主导性与辅助性2.长远与短暂3.高级和低级4.生理型与社会性15、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准是1.行为方法的优劣2.克服困难的大小3.动机的远近4.目的自觉性程度16、(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1.教学计划2.教学设计3.教学监控4.教学反思17、(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1.自我统一感2.自我效能感3.教学效能感4.自我控制感18、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1.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2.遗传对智力的影响3.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1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1. A. 抓住成熟期2.因材施教3.有针对性4.循序渐进20、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是1.经验论2.控制论3.遗传决定论4.环境决定论21、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1.个案法2.问卷法3.测验法4.产品分析法22、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期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白天受()干扰较多1. E. 倒摄抑制2.前摄抑制3.双重抑制4.单一抑制23、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1.需要2.信念3.兴趣4.动机24、一位同学失恋后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考研上,并最终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这属于挫折防卫1.投射作用2.压抑作用3.补偿作用4.代替作用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社会活动2.教育3.环境4.遗传26、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1.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2.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3.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4.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27、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只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征1.恒常性2.选择性3.整体性4.理解性28、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最好方法是1.说服2.自我修养3.锻炼4.陶冶29、(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1.自我控制感2.教学效能感3.自我效能感4.自我统一感30、(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1.逆向迁移2.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3.顺向迁移4.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31、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1.间接强化2.直接强化3.替代性强化4.自我强化32、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1.格塞尔2.弗洛伊德3.皮亚杰4.威尔逊33、( )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1.顺向迁移2.逆向迁移3.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3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1.辐合思维2.抽象思维3.发散思维4.分析思维35、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1.言语信息,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2.言语信息,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3.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4.知识信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3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1.努力2.能力3.运气4.任务37、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10套)学习

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10套)学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ABCD )。

A. 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C.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BC ).A。

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 ACD ).A.分散复习 B. 集中复习C。

试图回忆 D. 谐音字法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 BCD ).A. 创造环境B. 创造意识C. 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6.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 B )。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源性归因的是( AB )。

A.能力 B.努力C.运气 D.任务难度8.一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现象可以用( B )原理来解释。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C. 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ABC )。

A。

好奇 B.兴趣C。

焦虑 D.悲愤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2.社会认知3.元认知策略4.迁移5.表现性教学目标设置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的学习的基本特性是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

优生学之父——高尔顿

优生学之父——高尔顿

优生学之父——弗朗西斯·高尔顿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弗朗西斯·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于1822年2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斯帕克布洛附近的拉杰斯的一一个显赫的银行家家庭,他的父亲是银行家,父亲和祖父都是热爱自然的科学家。

他的母亲和达尔文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的外祖父正是达尔文的祖父,所以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弟。

高尔顿是家中9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孩子。

比他大12岁的姐姐阿黛尔是幼年高尔顿的启蒙老师,他从小智力超常、聪颖过人,出生12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两种字母。

在他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拉丁文。

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

3岁时他学会签名,4岁时他能写诗,5岁时已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7岁时就能欣赏莎士比亚名著,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进行分类。

显然是一位神童。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用他自己设计的斯坦福——比纳标准对幼年的高尔顿的智力进行了估算,他认为高尔顿3-8岁间的智力年龄几乎等于实际年龄的2倍,其智商约为200。

8岁时他被送进寄宿学校正式接受教育后,情况就不那么妙了。

极具自然好奇心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小高尔顿被那里的布道、鞭打和所强调的死记硬背所困扰和压抑,行为突然变坏,常与同学打斗,频遭学校惩戒。

所以高尔顿对他这段学生生涯一点儿也不怀念。

不过他对发现新事物的热情还是不减,虽然正规的学校教育让他很失望,但他对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目标还是很有规划。

13岁时就打算从事一项“高尔顿飞行计划”。

15岁时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因此安排他随一家英国医学机构到欧洲大陆作巡回医疗活动,回来之后开始在伯明翰市立医院做了两年内科见习医生,这里使他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1839年,17岁的高尔顿来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医学、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并且成绩优秀。

基因遗传回归定律

基因遗传回归定律

基因遗传回归定律基因遗传回归定律如果能活到今天,200岁的高尔顿爵士去北京海淀走一趟,见识了焦虑鸡娃的中国家长,可能会微笑着叹一口气。

我之前提到过他,因为高知家庭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得抑郁症,而他的理论正好与此有关。

出生于1822年2月16日的英国人弗朗西斯·高尔顿,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

他一生的研究涉猎诸多领域,头衔包括:博学家、人类学家、优生学家、热带探险家、地理学家、发明家、气象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

一生发表了三百多篇论文和书籍,因此被封爵士,可以说是个科研狂人。

如此众多的研究当中,他凭借“回归定律”(高尔顿定律)长期在心理学史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1889年,高尔顿在研究人类身高的亲子关系时,发现了生物性状的“回归现象”,即平均来说,子代的表型值比亲代更接近于群体的平均值。

他搜集了1078对父亲及其儿子的身高数据,发现这些数据的散点图大致呈直线状态,也就是说,总的趋势是父亲的身高增加时,儿子的身高也倾向于增加。

但是,高尔顿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回归效应。

当父亲高于平均身高时,他们的儿子身高比他更高的概率要小于比他更矮的概率;父亲矮于平均身高时,他们的儿子身高比他更矮的概率要小于比他更高的概率。

它反映了一个规律,即这两种身高父亲的儿子的身高,有向他们父辈的平均身高回归的趋势。

对于这个一般结论的解释是:大自然具有一种约束力,使人类身高的分布相对稳定而不产生两极分化,这就是所谓的回归效应。

简单讲就是,如果一个人个子很高,他希望把这种高个基因遗传下去,找了同样个子高的伴侣生孩子,希望后代一代比一代高下去——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后代的身高更有可能向普通人靠拢。

我一直很想把这个定律安利给鸡娃的高知父母,因为他们内心总有这么一种想法:我们两口子这么优秀,我们的孩子当然应该更优秀,我们的家族,就该世世代代优秀下去。

这种想法和随之而来的鸡娃行为,不一定会让孩子更优秀,却很可能给孩子种下一颗抑郁的种子:孩子感觉到,自己必须超越优秀的父母,才算“及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生学之父——弗朗西斯·高尔顿
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弗朗西斯·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于1822年2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斯帕克布洛附近的拉杰斯的一一个显赫的银行家家庭,他的父亲是银行家,父亲和祖父都是热爱自然的科学家。

他的母亲和达尔文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的外祖父正是达尔文的祖父,所以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弟。

高尔顿是家中9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孩子。

比他大12岁的姐姐阿黛尔是幼年高尔顿的启蒙老师,他从小智力超常、聪颖过人,出生12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两种字母。

在他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拉丁文。

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

3岁时他学会签名,4岁时他能写诗,5岁时已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7岁时就能欣赏莎士比亚名著,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进行分类。

显然是一位神童。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用他自己设计的斯坦福——比纳标准对幼年的高尔顿的智力进行了估算,他认为高尔顿3-8岁间的智力年龄几乎等于实际年龄的2倍,其智商约为200。

8岁时他被送进寄宿学校正式接受教育后,情况就不那么妙了。

极具自然好奇心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小高尔顿被那里的布道、鞭打和所强调的死记硬背所困扰和压抑,行为突然变坏,常与同学打斗,频遭学校惩戒。

所以高尔顿对他这段学生生涯一点儿也不怀念。

不过他对发现新事物的热情还是不减,虽然正规的学校教育让他很失望,但他对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目标还是很有规划。

13岁时就打算从事一项“高尔顿飞行计划”。

15岁时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因此安排他随一家英国医学机构到欧洲大陆作巡回医疗活动,回来之后开始在伯明翰市立医院做了两年内科见习医生,这里使他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1839年,17岁的高尔顿来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医学、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并且成绩优秀。

但不久,他的兴趣就转移到数学和自然哲学上,于是1840 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也就是牛顿的母校,希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成绩并不理想。

1843 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而在此时他父亲也生病了,1844 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后曾继续研习医学,但不久后父亲病逝。

他也辍学而完全停止了医学研究,决定过一种无拘无束的学者生活,这使他成为在自己书斋里完成科学创造的“绅士科学家”。

与童年时代的“神童”相比,高尔顿的高等教育杂乱无章也不太成功,有人认为正是这样为他日后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博学的学者奠定了基础。

高尔顿的才能在他毕业之后很快显露了出来。

他虽然从未担任大学教授或其他专门职业,但爱好发明,多才多艺,学术兴趣超过同年代的许多学者,包括人类学、地理学、数学、力学、气象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

他热衷于旅行与探险,先到欧洲、埃及和中东旅行,回国后接受一位骨相学友人建议,从1846-1850
年参加了皇家地理学会去非洲的旅行,深入非洲腹地考察,绘制出地图上原先是空白一片的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地区的地图,1853年他出版了《南非探险记》,基于此被政府任命为军中地理教师并当选为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并由此获得了1853年的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勋章。

1856年又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时年34岁。

1852年高尔顿返回英国后不再远游。

和达尔文一样,由于远出考察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神经不稳症)。

1857年定居伦敦,正式开始了他的书斋式的科学研究活动。

从事气象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有测量并预测天气的兴趣,并发明了气象图,提出高气压带、低气压带等术语,他还饶有兴趣地测量了人们对科学讲座的厌倦程度。

1859 年表兄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引起了他对人类遗传的兴趣。

首先他发现人与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巨大个体差异,在当时一直强调寻找人类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的背景下,这可谓是一个有创建性的提法。

他在伦敦南肯辛顿博物馆他的人类测量实验室内,利用仪器作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

测量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拉力和握力、扣击的速率、听力、视力、色觉等,他有计划地测量并记录这些差异,以研究能力的个体差异。

随后他又用问答法研究意象的个体差异。

要求被试先确定一件事,如早餐的情境,然后被试回忆心目中出现餐桌上实物的意象,即食物的鲜明度、确定度等。

对答案整理后,他发现被试的意象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以肌肉运动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听觉意象为主,有的人以视觉意象为主。

他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

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高尔顿最感兴趣的一种个体差异就是智商。

他认为感觉的敏锐程度可以是智商的指标,因为人们就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所以他开始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

1884年,他创设了人类测量实验室,1901年与其弟子皮尔逊创办了《生物统计》杂志,高尔顿的生物统计学思想经过他的学生皮尔逊、韦尔登的参与和发挥,一个颇有影响的生物统计学派在英国形成。

1904年捐赠基金在伦敦创办优生学实验室。

高尔顿对统计学的最大贡献是相关性概念的提出和回归分析方法的建立。

所有有关这方面的结果后来都总结在《自然遗传》(1889)一书中。

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张的人,也将心理学领域引入了量化的概念。

高尔顿用了调查的方法,想知道是否杰出双亲的后代出现杰出人物后代的频率更高。

他的灵感可能来自他自己的家庭(他的表哥达尔文就不用说了,还有他的祖父埃拉斯莫斯·达尔文也是个杰出的人物,当时有名的哲学家、诗人,也是早期的进化论者)。

他在调查1768-1868年这1OO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名获得智力成熟的人的家谱后发现,其中有89个父亲、129个儿子、114个兄弟,共332名杰出人士。

而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

因此断言“普通能力”是遗传的。

在调查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中,他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子女也有艺术能力的占64%;而15O家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中只有21%有艺术能力,因此断言艺术能力——“特殊能力”也是遗传的。

他发现,遗传亲属关系程度的降低,杰出亲属的比例也显著地下降。

他还用80对双生子的资料,以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亲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像的事例,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

由此也使他第一个注意到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在估计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的变异方面的相对作用的方法论的重要性。

调查和统计的结果让高尔顿满意,所以他就提出了他的优生学,建议在具有更合意条件的男女之间进行婚配,并建议政府对该行为予以鼓励,以确保种族以高质量的后代为基础继续发展并再1883年《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创“优生学”这一术语。

虽然他的这种观点后来被纳粹利用作为推行种族灭绝的理论依据,但是人们至今也不会否认中间所蕴含的优生学思想。

高尔顿的天才和勤奋使他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心理学史上最早使用问卷的人。

这个活动的另一个及其重要的伴随产物就是使目前仍在讨论的人的发展中的天赋与教养的问题正式在心理学中得到关注。

他本来是想要确定自己的推断:科学家对科学的兴趣是由于他们的遗传禀赋所决定的,所以向他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两百多名科学家同事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

问题涉及政治背景、宗教信仰、帽子尺寸和为什么对科学感兴趣等等。

尽管问卷很长很繁琐,但大多数科学家都完成并返还了问卷。

高尔顿着手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确实大多数科学家宣称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来自遗传,但高尔顿并没有匆忙下结论。

他还发现,在科学家的数量方面,苏格兰远大于英格兰。

他认为这可能与两个地区不同的教育制度有关,苏格兰的教育体制宽松自由,而英格兰的对于学生的教育则刻板而又严厉。

高尔顿觉得他不能再只考虑天赋而不考虑环境对人的智力发展程度的影响了,这种深刻的体会也许还来自他的寄宿学校生活经历。

于是他出版了《英国科学家:他们的天赋与教养》一书,来阐明这个问题,提出潜能虽然是遗传得来,但必须在适当环境中得到培养。

尽管高尔顿发明并使用的问卷还很粗糙,使用的问卷和数据分析法在现在的科学家看来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发明,并且,从此之后问卷法就成了心理学研究当中重要的工具。

高尔顿虽非出身于心理学,但一般公认,他对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影响力,比同时期任何一位心理学家都要巨大而深远。

由于他在多个领域所作出的巨大成就,使其得到世界公认并获得许多奖励与荣誉,1909 年受爵士封号。

对高尔顿的科学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但主要是围绕优生学而展开的。

应当说,高尔顿的优生学理论,其出发点并不坏。

恰恰相反,他不过是追求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完美。

因为“优生”一词,通俗地讲就是“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保证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当然,高尔顿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低估了人与社会的复杂性,过分夸大了生物学原理的适用范围,他本人也带有一定的阶级偏见和种族意识的影响。

但是,高尔顿的优生学尽管存在这样那样不足,仍不失为科学史上的一个正确理论。

1911年1月17日卒于伦敦附近的萨里。

第二年,第一届国际优生学会议在伦敦召开,高尔顿的理想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科学和社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