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合集下载

岩心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

岩心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

岩心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
1、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全孔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65%,矿化带、重要标志与底板交界处上下各3-5米范围内的岩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75%;在矿体中连续5米平均采取率小于80%时,应采取补救措施;使用的钻探工艺应尽量能保持矿石原有的结构特点与完整性;为防止漏矿,应严格控制钻进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

2、钻孔弯曲度与测量间距:按要求测定钻孔顶角和方位角,进行定期孔深及弯曲度测量,每钻进100米校正一次,进出矿层处进行校正工作,孔深误差不得超过3‰,弯曲度测量每50米测量一次,每100米不得超过3°。

一般钻孔不同孔深的各测点实测顶角与开孔设计顶角之差不得超过下表:
钻孔弯曲度校正表
3、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位1-2回次。

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4、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每钻进100米进出矿层时(矿层厚度小于5米时,只测量一次)。

绳索取心钻进时隐提钻长度不等,可参照上述要求及时进行测量;孔深误差率小于千分之一时不修正报表;孔深误差率大于千分之一时药修正报表,孔深经修正后即为达到指标要求。

5、原始报表填写:各班必须制定专人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原始班报表和岩心牌,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不得擅自涂改和伪造。

6、钻孔的封闭与检验:终孔前探矿部门根据地质部门提出的实际钻孔柱状图和封孔要求编写封孔设计,经分队(大队)技术负责或分队长批准后,交机台执行。

封孔后必须在孔口中心设立灰泥标志桩。

关于RQD

关于RQD

Deere在1964年提出RQD概念时[1],最初的定义是大于10 cm 的完整岩心累计长度与岩心总进尺之比的百分数,没有提出限制条件,通过使用发现很多问题,于是在1966、1967年提出要使用NX钻头、双层岩心管钻进,采取率的提高,使RQD值有了可比性,得到了各国工程师的广泛认同并实际应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用了这一评价指标。

目前,RQD 法在我国工程地质界被广泛关注,已载入我国工程界名著《工程地质手册》及多部《工程设计规范》,供工程科技人员应用。

同时,还载入我国学术界多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等教科书。

+rA:/! b)Y1、我国国标中对RQD值的规定及评价4RXF.k J3=1.1、我国勘察方面的“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术语中规定“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l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GQB该规定对施工使用的钻具进行了强制规定,但对岩心采取率并没进行统一规定,对参与统计的大于10cm岩芯的质量也没规定。

7 ,!-[oY[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属于国家标准第二层次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部门、个行业的岩石工程”。

该规范未采用RQD值作为对岩体进行分级标准,理由在3.4.3条文说明中是“在我国工程勘探中,金刚石钻头的使用还未普及,钻具型号也不够规范,有的单位虽尝试获取RQD值,但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其实RQD值的固有缺陷也不适合单独作为岩体定量分级的标准。

-WX{ y Ci1.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属于第三层次的规范,适用范围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矿区(或井田、矿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在 5.4.2.2规定“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

大理岩rqd值计算

大理岩rqd值计算

大理岩rqd值计算RQD:岩石质量指标,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5.4.2钻孔工程地质编录5.4.2.1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统计节理裂隙;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与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并可按工程地质岩组用点荷载仪测定岩石力学指标。

5.4.2.2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只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

RQD值一般按公式(2)计算确定;(2)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1)长度之和,m;Lt —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注:1)小于10cm岩芯若为钻进过程中机构破碎,则应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cm时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5.4.2.3根据RQD值,按附录E划分岩石质量等级和岩体质量等级。

5.4.3坑道工程地质编录5.4.3.1对矿区的勘探坑道应全部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适当减少,有生产坑道时可选择典型坑道进行。

5.4.3.2坑道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对坑道所揭示的岩层划分岩组,重点观察描述软弱夹层、风化带、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溶发育带的特征,分布、产状、溶蚀现象;系统采取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统计节理裂隙;详细描述地下水活动对井巷围岩稳固性的影响及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位置不稳定地段掘进与支护方法。

坑道变形地段必要时设置工程地质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

5.4.4工程地质钻探5.4.4.1钻探深度:露采矿区宜控制到最终坡脚或坑底以下30-50m;井下开采矿区控制到矿床主要储量标高以下30-50m。

5.4.4.2钻孔孔径以满足采取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样规格为准。

5.4.4.3要求全部取芯钻进。

岩石的RQD 值

岩石的RQD 值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根据以上条件,查岩体地质力学分类表可得到各组节理的 RMR值如下表:
节节
完整
理 理 地下 按结构
结构 面
岩石 强度 评分
RQ D评 分
间 距 评
条 件 评
水条 面方向 总评 岩体 质量
件评 修正评 分 分级 描述


分分
层面 5 10 9 15 7-10
-5
4144
III
一般 岩体
节理 面1 5
10 9 21 7-10
第5章 工程岩体分类
一、概述 二、工程岩体分类 三、我国的工程岩体分类 四、工程岩体分类的应用
一、概述
方法: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 把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 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 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 作方法。
目的:通过分类,概括地反映各类工程岩体的 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为 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物选型和施工方法 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2、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
• 分类指标: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
及地下水 • 方法: (1)根据各类指标的数值,按表中A的标准评分,求
和得总分RMR值。
(2)按表的规定对总分作适当的修正 (3)用修正后的总分对照表中C求得岩体的类别及相
应的无支护地下洞室的自稳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c, φ)值。
地下水时,岩体BQ值应进行修正,修正 值[BQ]按下式计算: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天然应力影响修正系数。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得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就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就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得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就是反映钻探质量得指标,显然,与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与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得岩心,采取率很低,就是要批评钻探人员得,因为取出得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得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得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与总回次进尺得比值。

显然,如果就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得。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就是岩体质量评价得重要指标之一。

(3)RQD:就是长度大于10cm得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得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就是常用得反映岩体质量得指标,主要表示岩体得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就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瞧出(1)>(2)>(3),也可以瞧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您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得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与您钻得地层有关系,如果就是灰岩与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就是灰白色;如果就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就是棕红色得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就是整个孔得岩石岩粉、岩屑颜色得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得地层岩石类别与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得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就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就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关于RQD

关于RQD

Deere在1964年提出RQD概念时[1],最初的定义是大于10 cm 的完整岩心累计长度与岩心总进尺之比的百分数,没有提出限制条件,通过使用发现很多问题,于是在1966、1967年提出要使用NX钻头、双层岩心管钻进,采取率的提高,使RQD值有了可比性,得到了各国工程师的广泛认同并实际应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用了这一评价指标。

目前,RQD 法在我国工程地质界被广泛关注,已载入我国工程界名著《工程地质手册》及多部《工程设计规范》,供工程科技人员应用。

同时,还载入我国学术界多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等教科书。

+rA:/! b)Y1、我国国标中对RQD值的规定及评价4RXF.k J3=1.1、我国勘察方面的“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术语中规定“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l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GQB该规定对施工使用的钻具进行了强制规定,但对岩心采取率并没进行统一规定,对参与统计的大于10cm岩芯的质量也没规定。

7 ,!-[oY[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属于国家标准第二层次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部门、个行业的岩石工程”。

该规范未采用RQD值作为对岩体进行分级标准,理由在3.4.3条文说明中是“在我国工程勘探中,金刚石钻头的使用还未普及,钻具型号也不够规范,有的单位虽尝试获取RQD值,但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其实RQD值的固有缺陷也不适合单独作为岩体定量分级的标准。

-WX{ y Ci1.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属于第三层次的规范,适用范围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矿区(或井田、矿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在 5.4.2.2规定“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答案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基本概念1、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2、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具体表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和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其中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是最基本的要素。

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1)选址和可行性研究,(2)初步勘查阶段(3)详细勘察(4)施工勘察三、选择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

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B )A、地形地貌条件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结构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现象F、天然建筑材料2、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A )A、工程地质测绘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B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C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四、问答题1、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答: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和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便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从地质方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正常、使用方便。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值的概念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钻探六大质量指标

钻探六大质量指标

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一、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1、要求取心的岩层,全孔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65%。

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顶板交界处以上和矿层与底板交界处以下5米范围内的岩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80%。

2、某些情况下,岩层、矿层的平均采取率需要高于或低于上述规定以及某些孔段的岩层需要分层计算采取率时,按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可在设计中提出具体指标。

3、岩(矿)心采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岩(矿)心采取率=各回次岩矿心长度的累计/各回次岩矿心进尺长度累计×100%,式中的进尺和岩矿心长度,系指在固体岩矿层中的实际进尺和取出的岩矿心长度。

4、由机台负责将岩心清洗干净,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在岩心上用漆或油染色笔写明回次数、总块数和块号(松软、破碎、粉状及易溶的岩矿心应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用铅笔填写岩心牌,放好岩心隔板,并妥善保管。

(一)钻孔弯曲度与测量间距1.一般钻孔不同孔深的各测点实测顶角与开孔设计差不得超过下表范围:2.定向钻孔不同孔深各测点的实测顶角与该点设计顶角之差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地质与探矿部门共同确定。

3.某些易斜地层中,虽经采取多种防、纠斜措施,钻孔弯曲度仍达不到上述规定时,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由探矿与地质部门协商,另行确定指标。

4.关于测量间距。

应依据地质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5°时,每钻进100米测一次顶角(不测方位角);>5°时,每钻进50米测一次顶角或方位角。

定向钻孔和在易斜地层中钻进的钻孔,根据施工需要,应适当缩短测量间距。

(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测量水位1-2回次。

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文,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2、钻进过程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具掉落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3、在地下水自流钻孔中,可根据水文地质的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装水压表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

岩芯rqd名词解释

岩芯rqd名词解释

岩芯rqd名词解释1. 嘿,你知道岩芯 RQD 是什么吗?就好比一块大蛋糕,岩芯 RQD 就是用来衡量这块蛋糕里完整大块部分占比的指标呀!比如说在勘探中,我们取了一段岩芯,看看完整的部分多不多,这就是岩芯 RQD 啦!2. 岩芯 RQD 啊,简单来说,就像是给岩石内部的完整度打分一样!你想想,要是一堆石头,有的碎得不行,有的很完整,那岩芯 RQD 就能反映出这种情况呢!比如在挖矿的时候,了解岩芯 RQD 就很重要呀!3. 哎呀呀,岩芯 RQD 可不是个陌生的东西哦!它就好像是在评判岩石的“健康程度”呢!好比你看一个人身体好不好,岩芯 RQD 就是看岩石的“身体”状况哟!比如建房子前对地基的考察,岩芯 RQD 就能提供关键信息呢!4. 岩芯 RQD 呀,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岩石内部的质量咋样!这就好像挑水果,你得看看好的多不多呀!比如在修隧道的时候,知道岩芯 RQD 就知道岩石能不能撑得住啦!5. 喂喂喂,岩芯 RQD 可重要啦!它就如同是岩石的“优秀证书”呀!要是岩芯 RQD 高,那就是优秀生,要是低,那可就不太行了哦!就像修水坝的时候,岩芯 RQD 低的话就得小心啦!6. 嘿,岩芯 RQD 不就是对岩石的一种描述嘛!就好像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样,它反映了岩石的某种特性呢!比如在石油开采中,岩芯 RQD 可是很关键的指标呢!7. 哇哦,岩芯 RQD 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岩石内部的“美丽指数”!完整的多,那指数就高,不完整的多,指数就低咯!比如在地质研究的时候,岩芯 RQD 能帮助我们了解很多呢!8. 岩芯 RQD 啊,它简直就是岩石的“品质标签”呀!这就和买东西看质量一样,岩芯 RQD 能让我们知道岩石好不好呢!比如在道路建设中,得考虑岩芯 RQD 呀!9. 哎呀呀,岩芯 RQD 就是对岩石状况的一种衡量啦!就像给运动员打分一样,看他们表现好不好,岩芯 RQD 就是看岩石的“表现”呢!比如在开山挖矿时,不了解岩芯 RQD 可不行!10. 岩芯 RQD 呀,这可是地质领域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哟!它就好像是在给岩石做一个“体检报告”呢!比如在评估一个地区的地质稳定性时,岩芯 RQD 就是重要依据呀!我的观点结论:岩芯 RQD 对于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石的性质和状况,从而在各种工程和研究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判断。

岩芯采取率定义

岩芯采取率定义

岩芯采取率定义《说说岩芯采取率》咱今儿个来说说这个岩芯采取率。

嘿,你可别小看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词儿,它在地质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哩!岩芯采取率啊,简单来说,就是从地下取出来的岩芯长度占钻进总长度的比例。

就好比你去吃蛋糕,能切下来吃到嘴里的那部分蛋糕和整个大蛋糕的比例。

哈哈,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啦!想象一下,地质工作者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地下探险家”,拿着各种工具往地底下钻呀钻。

他们满心期待着能把地底下藏着的宝贝——岩芯给带上来。

这岩芯就好像是地球给我们的神秘“信件”,里面藏着好多关于地下的秘密呢。

而岩芯采取率呢,就像是衡量这些探险家们工作成果的一个指标。

要是他们好不容易钻了老长一段,结果取上来的岩芯却只有一丢丢,那可就有点郁闷啦。

这就像是你费了好大劲做蛋糕,结果最后只切下来一小口,多不划算呀!所以呀,大家都希望岩芯采取率越高越好,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地下的情况。

有时候我都忍不住想,如果岩芯会说话,它们肯定会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讲。

它们在地底下呆了那么久,见证了地球的变迁和演化。

而岩芯采取率就是决定我们能听到多少故事的“关键钥匙”。

再形象一点说,岩芯采取率就像是一场比赛的得分。

地质工作者们都在努力争取高分,这样才能在地质探索的赛场上赢得掌声和荣誉。

他们得小心翼翼地操作设备,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要精确地把握每一个动作。

总之,岩芯采取率虽然听起来挺专业,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为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所以啊,下次要是再听到有人说起岩芯采取率,可别觉得陌生啦,要知道,这背后可是有着一大群地质工作者们的努力和付出呢!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也为岩芯采取率这个重要的概念点个赞吧!。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网上论坛一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 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 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F分类、Hoel—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完整版)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要点

(完整版)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要点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第一节概述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

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一、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

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

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与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基本概念

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基本概念

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基本概念
岩石质量指标简称RQD,指每次进尺中大于10cm的柱状岩芯的累计长度与每个钻进回次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即: RQD = 每次进尺≥10cm 岩芯累计长度。

RQD 由美国人迪尔(Deere ) 提出的, 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岩体的完整性, 并作为岩石质量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

RQD 值国外应用较多, 我国从80 年代开始引用了这一评价指标, 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也发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无论是对其概念的理解, 还是应用的认识都有较大的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期末复习题

《岩土工程勘察》期末复习题

精心整理期末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土作为工程地基和工程环境时,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①、②、③、④)①无机土②有机质土③2.3.②、④4.①③5.6.岩溶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一般包括(③、④)①场地稳定性评价②岩溶发育过程评价③地基稳定性评价④洞体地基稳定性评价7.根据所施加荷载的性质的不同,触探可分为(②、④)①标准贯入试验②动力触探③轻便触探④静力触探8.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

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B )A、地形地貌条件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结构910、C、1:1万D、1:200011、在各种工程的最初勘察阶段多采用以下哪种比例尺最为合理(A)A、1:10万B、1:5万C、1:1万D、1:200012、在工程地质详细勘察中,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不应少于(B)个A、5个13(B14B、十字板剪切试验C、标准贯入试验D、钻孔旁压试验15、以下哪种土体可以用十字板剪力试验来测定其抗剪强度指标(A)。

A、饱和软土B、残积土类C、中砂D、砾砂16、以下哪些试验可以用来测定地基土体的承载力。

(ACD )17C)。

A、B、C、D、18A、饱和砂土B、硬塑粘土C、饱和粉质粘土D、饱和软粘土19、利用标准贯入试验不能做的项目是(D )。

A、砂土和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B、评价砂土振动液化C、判定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和无侧限抗压强度D、判定粘性土的粘粒含量E、判断砂土的密实度20ABCD21ABCD22、对某一砂层作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击数为17击,此时触探杆长21米,杆长修正系数为0.70,则可判别该点砂层的密实度是(B)。

A、松散B、稍密C、中密D、密实附录:23(A(B(C(D24A)B)C)D)25.应采用(B)进行定位?A. 半仪器法;B. 仪器法;C. 目测法;D. B+C;26. 一般情况下,探井的深度(B)地下水位?A. 可以超过一米;B. 不宜超过;C. 应高于1米;D. 没有具体规定;27.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地质平面图的最终图件应(C)A.利用半仪器法在现场标注后回到室内清绘;B.直接在现场一次成图;C.在现场测绘、标注在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回到室内再按实测坐标标注、再清绘成图;D.利用航片或卫片在室内直接成图;28AC29A.9AC10AC11.岩土工程参数的统计修正系数需计算、统计(B)A.平均值、均方差;B.样本个数、变异系数;C.平均值、变异系数、均方差D.均方差、变异系数;12.工程勘察需要测试抗剪强度和压缩性指标,须采取(B)级土试样?A.II;B.I;C.III;D.IV;13. 硫酸根离子含量较多时对混凝土具有(A)。

RQD的计算与解释

RQD的计算与解释

岩石RQD的现场量取和计算方法2011-09-29 22:49:26|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1.什么是RQD?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的定义: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 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美国ASTM D 6032 – 0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of Rock Core》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a modified core recovery percentage in which all pieces of sound core over 100mm are counted as recovery.2.到底RQD的计量长度大于10cm还是大于等于10cm?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实际生产没有意义,由于实际上并不会如此较真,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集合中是否包括恰好等于10cm段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谓少之又少,而且实际上现场量取计算RQD也并没有那么精确。

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应用于考试中,在注册岩土考试的复习资料认为,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认为,应大于10cm,不包括等于10cm的情况。

但是从美国规范等国外文献看,说的很清楚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在上述ASTM D6032-02规范中有如下描述:The RQD denotes the percentage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retrieved from a borehole of any orientation. All pieces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co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0 mm (4in.) long are summed and divided by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re run, as shown in Fig. 1. Rock mechanics judgement may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if a piece of core qualifies as being intact and sound.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追根朔源,我认为大于等于的情况更为合理,实际的可操作性也更强,只是我国的规范在此方面描述不够详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欧阳光明(2021.03.07)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

至于“干孔”,是相对于“湿孔”而言的,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

因此,和返水不返水不是一套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的破碎带或溶孔洞。

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的钻孔有一处这样的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

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的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

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是评定钻探质量的,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的;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和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你提问题。

尽管岩石破碎,RQD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

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是特制的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和岩溶的关系首先有岩溶发育的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和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是岩溶引起的,前面也说了,可能是一般的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

(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的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的节理裂隙和机械破碎引起的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你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

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的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测看到裂隙面上溶蚀的痕迹,和一般的裂隙面的特征区别是很明显的。

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的方法中就有看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

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和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是水库漏水的隐患。

个人认为先从大的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的分布入手,把大区域的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的地板发生等等。

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的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是个方法的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我很赞赏ljmtidilgw的助人为乐精神 ,如果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ljmtidilgw 上面所说的基本正确,他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的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和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是钻探人员必需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的钻探工具和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

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一个刚从市场找来的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的工具他没有,他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不管。

这就对现场执守的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的三天两头去一下,有的连工地都没去过,而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

听说有的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的工程事故率达30%。

这是我这里的情况,别的地方说不好。

要知道岩心采取率和RQD所能反映的地层特证是有限的,例如RQD只是一个二维参数。

最主要的是要靠现场技术员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所以要客观的、有分析的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和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的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是岩溶发育的规模和规律,这在钻孔里是看不到的。

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和记录钻孔岩心中的微观岩溶特征。

把地面和钻孔里所发现的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的结论。

岩溶地基是最复杂的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初步掌握。

不过你要记住岩溶发育的三大要素:岩性、构造和水,从这里着眼,你的进步会快些。

致于你说的“钙膜”,我想指的是“钙华”,也就是岩石溶解后的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的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的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

如果你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

它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的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

它是岩溶产物,它的存在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溶特征,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

昨天我已告诉了你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的方法和指标,你照此办理不会有错。

其它你提到的只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

希望你能正确理解。

由于你的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你参考:1、你说的应该是岩心采取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都是用于岩石地层的,前者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的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的岩心之长度和与回次进尺的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

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你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

溶洞、溶隙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的空洞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的岩层里的洞隙。

对于溶洞、溶隙的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的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的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

我的划分界线则是0。

5米。

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的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

这些内容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的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等。

对于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是这样规定的。

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

见洞率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的钻孔数与钻孔总数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

2)、注意基岩面的起伏状况,即基岩面的起伏频度及高差。

基岩面的起伏也是其在长期溶蚀下的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也是在基础设计时的重要依据。

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的溶蚀状况与特征。

有的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

我把溶蚀率大于15%的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和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

岩溶地基是很复杂的,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你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

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的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的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和观测水位.初见水位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的水位;观测水位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的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的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是孔底以上的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的水的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的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