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睡眠障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2.1 中医药物干预2.1.1 内服药物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各种类型SSD的评估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以期对SSD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鉴于目前对卒中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共识结合文献研究,经过专家讨论,提出SSD的概念。
它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本共识涉及的卒中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和脑出血。
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1%,而SSD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4%~78%,国内报道为62%~80%。
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张轩;薛蓉【摘要】Sleep disord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troke, which includes excessive daytimesleepiness,insomnia,parasomnia,narcolepsy,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and sleep-disodered breathing.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uch as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In this article,we briefly reviewthe change of post-stroke sleep structure as well as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日间嗜睡、失眠、异态睡眠、发作性睡病、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睡眠呼吸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
本文就卒中后睡眠结构变化、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流行病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4页(P1291-1294)【关键词】睡眠障碍;卒中;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作者】张轩;薛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薛蓉,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脑卒中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理 、 知、 认 中医护理等方 面, 出针 对性 改善和解决脑卒 中患者 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 , 提 为切 实有效地 改善脑卒 中患者 的睡 眠情 况 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卒 中 ; 眠 障碍 ; 响 因素 ; 脑 睡 影 护理 干预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R 7.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 6 1 (0 11— 0 5 0 10 — 4 12 1 )0 0 0— 4
( )7 ~ 1 3 :9 8.
运动发育方 面的评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 < . )说 明早产儿发育 P 00 , 5
支持模式 能促进其 神经 行为的发 育。 许多研究显示 , 发育支持护 理模式对早产儿 的智能运动发育有促 进作用 , enc等[ R si 7 k 1 调查发
当代 护士 2 1年 1 月下旬 刊 ( 科版 ) 01 0 专
・ ・ 5
※ 综 述
脑卒 中睡眠 障碍 中西 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王艳桥 蒋运 兰 胡 燕 郭秋 月 曾 婧
摘要 综述近年来脑卒 中患者睡眠 障碍 的中西医结合 护理干预方 面取得 的进展 , 总结卒 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 因素 , 并从 心
脑卒 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 、 发病 。 多 脑卒 中患者 睡眠障 碍在 临床上很常见 ,据报道约9 %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 5 构紊乱『 睡眠障碍根据《 l 】 。 临床睡眠障碍学》 的诊断标准r 睡眠障 习 , 工作单位 :. 10 2 成都 1 60 7 成都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
模 式下 , 给予早 产儿抚触 、 触摸 , 同时用温 柔的语言 与早 产儿 沟 通、 交流 , 减少刺激 、 保证睡眠 , 可促进大脑皮 层的反应 , 加快脑 神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中点与抑郁的关系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中点与抑郁的关系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脑卒中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3)1.3 抑郁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4)2. 文献综述 (5)2.1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 (6)2.2 脑卒中与老年抑郁的关系 (8)2.3 睡眠质量与抑郁之间的联系 (9)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3.1 研究目的 (1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4. 研究方法 (13)4.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14)4.2 数据收集与资料分析方法 (14)4.3 研究工具与测量 (15)5.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16)5.1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17)5.2 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18)5.3 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 (19)6. 睡眠中点与脑卒中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 (21)6.1 睡眠中的点突变定义 (22)6.2 睡眠中点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23)6.3 脑卒中患者群体中的睡眠中点特点 (24)7. 数据分析 (25)7.1 数据处理方法 (26)7.2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 (27)7.3 结果解释与讨论 (28)8.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8.1 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现状 (31)8.2 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32)8.3 睡眠中点因素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33)1. 内容综述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常面临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等睡眠问题,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如抑郁。
睡眠中点(sleep midpoint)指的是在睡眠周期中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的特定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从入睡后第小时到第90分钟这一时间段的睡眠。
这一时期的睡眠质量对整体睡眠结构至关重要,且与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睡眠障碍为脑卒中病患常见并发症种类。
详细类型包含异常状态睡眠、失眠、白天嗜睡、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和诸多原因存在关联性。
在此其中,包含了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
睡眠障碍会出现在全部年龄段。
当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之后,生活质量变差。
最新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把这种疾病分为八类,详细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障碍。
最近几年,以来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话题。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在临床中相当常见。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室速患者的疾病预后。
脑卒中之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日间嗜睡、异态睡眠、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并没有引发医生的重视。
当前有很多证据表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日间嗜睡也是引起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特此,笔者与您谈一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1.1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急性期之内睡眠效率降低,这些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缩减,N1睡眠增多、N2和慢波睡眠减少或者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这些病患没有出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改变。
也有文献表明:REM潜伏期和脑卒中3个月之后功能结局成正比。
和疾病预后比较好的脑卒中患者相比来讲,基本预后比较差的脑卒中患者REM潜伏期显著下降,丘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紊乱,具体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N2和慢波睡眠减少。
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改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一为神经组织受损以及水肿。
其二为脑卒中之后肢体活动受限疼痛。
其三为医院环境因素。
比如病房内噪音以及持续性光照。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 IL-1β及5-H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5-羟色胺(5-HT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SD 组,PSQI 评分7~14分)和无睡眠障碍组(non-SD 组,PSQI 评分15~21分)。
对比2组血清NSE 、IL-1β、5-HT 水平,探讨血清NSE 、IL-1β、5-HT 表达情况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
结果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56例,发生率为28.00%。
SD 组患者血清NSE 、IL-1β水平及NIHSS 评分均显著高于non-SD 组(t =7.880、9.405、5.814,P <0.05),而SD 组血清5-HT 水平低于non-SD 组(t =8.789,P <0.05)。
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NSE 、IL-1β水平明显升高(t =4.184、3.774,P <0.05),而血清5-HT 水平降低(t =3.167,P <0.05)。
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 、IL-1β水平与PSQI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341、0.363,P <0.05),而血清5-HT 水平与PSQI 评分呈负相关(r=0.438,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IHSS 评分高(OR =1.367,95%CI 1.018~1.835,P <0.05)、血清NSE (OR =1.386,95%CI 1.120~1.716,P <0.05)与IL-1β(OR =1.149,95%CI 1.063~1.243,P <0.05)高表达及血清5-HT (OR =0.770,95%CI 0.667~0.889,P <0.05)低表达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积极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可促进卒中患者的恢复。
本文就PSS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
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睡眠障碍与急性轻度脑卒中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Sua frlt n epdsr e n ct l p peya dif e c gfcos t(yo a o s ns e i dra dauemi ao l n l n i tr MAZ ege, UB oi,H N og ei i l o d x nu n a hnl W axn C E GD n一 i
.
龄 、 中类型、 卒 临床神么 功能缺损程度 、 常生活能力、 日 精神状 态( 有无焦虑或抑郁) 系密切。与非睡眠障碍 患者 比较, 关 睡眠 障碍 患者的神
经功 能缺 损 程 度 及 焦虑、 抑郁程度较 高( < .5 , P O0 ) 日常生活能力较低 ( < .5 。④结论 P 00 )
,
睡 眠障碍导致初发 、 轻度 脑卒 中发生率较
高。影响 因素 括性 别、 年龄 I 临床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精神状 态。 [ 关键词 ] 睡眠障碍 脑卒中 影响 因素
、
【 类号】 R733 [ 中图 . 4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 63 21 )6 72— 3 08 63(010 — 4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2・ 4
华j 煤炭医学 院学 报 2 1 年 1 } 0 1 1月第 1 3卷第 6期 JN r hn ol ei n esy 0 1N vmbr1 ( ) o hC iaC a M dc U i rt 1 oe e,3 6 t l a v i2
睡 障碍 与急性轻度脑卒中的关 系及影响 因素分析 民
行测评 , 并以 P Q 量表 总分 > 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分析既往脑卒 中患者发 生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 SI 分析不 同类型的睡眠障 碍发生月 亩卒 中的类型及发生 率的差异 , 筛查影响因素; 分析睡眠障碍患者 与非障碍 患者各量表评 分的差异。③ 结果 在 4 2侧患者 中, 8 5 1 9 例( 3 E %) 4 ・; 1 发生睡眠障 : 碍 睡眠过 多者以出血性卒 中为主 , 失眠居 多者以缺血性卒 中为主。轻度脑卒 中患者睡眠 障碍 的发 生率与性别、 年
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

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卒中发作导致这些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2
失眠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其包括:适宜条件下 的入睡困难、总睡眠时间不足、睡眠维持困难、
睡眠质量差,并导致某些日间行为损害。3
•
1. 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
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卒中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表 现
• 谌剑飞.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卒中患者失眠:警惕器质性 病变
针对卒中后患者失眠的原因,目前仍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参及到睡眠中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
• 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
按需使用镇静安眠药
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
p<0.01
质量
p<0.01
得 分
PSQI
一项纳入80名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两组均给予镇静安眠药,观察组按需给予,对照组为 连续使用,使用4周。使用PSQI评估睡眠质量,同时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及睡眠中觉醒次数。 相比基线,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潜伏期显著减少,睡眠总时长显著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显著减少, 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使用镇静安眠药按需治疗及连续使用均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 当复杂病因邂逅复杂症状
• 人人都可能失眠:宽泛定义下的简单疾病 • 种种“罪证”:卒中患者苦不堪言的失眠
症状 • 失眠:卒中患者病灶和心情变化的风向标
失眠:影响你的日夜表现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 时间和(或)质量不满 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
的一种主观体验。1
失眠是一种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的 睡眠不适状态,并损害 日间正常表现和主体功 能的”24小时”失调。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如何使用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又称舒乐安定,是快速吸收和半衰期中等的苯二氮草安定类催眠药物,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西泮强2.4~4倍。
临床研究报道,晚上服用后其作用可持续6小时,可有效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
由于半衰期比较长,出现反跳性失眠比较少。
成人睡前口服艾司唑仑,一次1~2毫克。
艾司唑仑常见的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头晕、乏力等,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个别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艾司唑仑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
个别患者偶有疲乏、无力、嗜睡等不良反应,1~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
服用艾司唑仑期间不宜饮酒。
对其他苯二氮草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禁用艾司唑仑。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乙醇中毒、急性或易于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老年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的患者应慎用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
艾司唑仑与易成瘾和其他可能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
艾司唑仑与酒及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彼此增效,应调整用量。
艾司唑仑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艾司唑仑与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合用,使本药清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艾司唑仑与扑米酮合用时,由于减慢后者代谢,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
艾司唑仑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
艾司唑仑与利福平合用时,可增加艾司唑仑的消除,血药浓度降低。
艾司唑仑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中毒。
异烟肼抑制艾司唑仑的消除,致血药浓度升高。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苏国春覃佑邦莫亚青宁膑瑶(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作者简介:苏国春,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DOI :10.19435/j.1672-1721.2020.25.078脑卒中是一类以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清晨觉醒早、睡眠颠倒及睡眠维持性障碍等,对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脑卒中复发[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1流行病学研究睡眠障碍是一种普遍问题,在一般社会人群中其发生率约为15%~20%,而在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则明显提高。
韦颖辉[2]报道18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12例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达62.22%,以失眠、嗜睡和睡眠维持障碍三种情况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38.39%,24.11%和18.75%。
陈东等[3]研究显示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7例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32%,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年龄小于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中更易发生睡眠障碍。
在国内的另一项报道中,脑卒中后失眠发生率为45.2%[4]。
国内外相关报道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在20%~78%不等,数据跨度较大,其原因可能与评估标准不同、睡眠障碍亚型不同(失眠、呼吸障碍、睡眠障碍等)以及患者年龄差异等有关,而有最近的国内报道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急性期失眠者高达92.7%,该研究采用的是多导睡眠监测仪,相比于采用量表研究方法可能发生率会相对较高[5]。
由此可见睡眠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管理
5. 针灸治疗 一项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met 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口服药物相比,针刺或针刺联 合口服药物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另一项针对缺血性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盲法、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从治疗第2周开始, 针灸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假刺激治疗组;治疗4周后,针灸治疗组的PSQI、 总睡眠时间、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等评分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程度 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 ⑤ 对于轻中度卒中患者的早期失眠,采用早晨光照疗法可以改善日间嗜睡、疲劳、抑郁及生
活质量(Ⅱa类推荐,C-LD级证据)。 ⑥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且有较高的安全性(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指南导航
推荐意见药物治疗
① 针对卒中相关失眠的药物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现有证据表明有些治疗失眠的药物可 以用于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例如:唑吡坦及右旋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且 不良反应较小(Ⅱa类推荐,B-R级证据);苏沃雷生与雷美替胺可以改善老年卒中患者 的睡眠质量(Ⅱb类推荐,C-LD级证据);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的中成药物可改善老年卒 中及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Ⅱa类推荐,B-R级证 据)。
指南导航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管理的一般原则
首先,强调积极进行卒中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对SSD规范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以达到在整体上降低卒中病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S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卒中所致局灶性脑损伤,卒中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治疗药
物、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情况均可能导致SSD发生、持续或加重。 meta分析显示,与SSD风险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引言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浩繁病人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中断和睡眠质量下降。
这些睡眠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阻碍康复过程。
因此,寻找非药物管理方法来改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是分外重要的。
睡眠环境优化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究发现,在睡眠环境中,保持安静、明亮度适中以及适合的温度有助于改善睡眠。
此外,使用舒适的床垫、枕头和床单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睡眠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缩减噪音和照明干扰、调整室温柔选择合适的睡眠用具来实现。
睡眠规律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固定的寝息时间和起床时间可以援助调整和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此外,防止长时间的午睡和午后过度饮食也是维持规律作息的重要因素。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遵循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规律作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噪音和光线的管理噪音和光线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源。
缩减噪音和光线干扰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探究显示,卒中患者在夜晚保持安静和昏暗的环境中入睡更容易。
为了缩减噪音干扰,可实行一些措施如使用耳塞、关闭电视等,而对于光线干扰,可以选用遮光窗帘和眼罩。
睡前行为的调整睡前行为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确保在睡觉前两小时内防止饮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剂能够援助入睡。
此外,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和温水浸泡等,都有助于放松身心,减缓入睡。
体育练习体育练习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起到了乐观的作用。
卒中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练习,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来增进睡眠。
体育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同时也减轻了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援助患者调整错误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习惯,接受乐观的心理策略来改善睡眠。
急性卒中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25 两组睡 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分析 治疗后帕 罗西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比对照组 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 意义 ( <O0 ,见表2 P . 5 )。
3 讨 论
经 功 能 缺 损 严 重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 因此
脑卒 中急性性期 纠正睡眠障碍非常 重 要 ;使用抗 抑郁 药对 长期失眠治疗 比
的一般资料和神经功能评分 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 治疗 方法 将肢体运动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 ( . 5 全天嗜 睡者 除外 )随机分成两 组 ,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外 ,治疗组晨 起服用帕罗西汀2 ,对照组不服用 0mg
此 类 药 物 ,4 后 评 定 疗 效 。 周
现睡眠 障碍6 例 ,两组 间差 别具 有统 0 计学意义 ( <0 5 P . )。 0
表2 两组 睡眠障碍 患者 神经功 能评 分分 析
发生率高于右 脑 ,左脑大脑皮 质卒 中
较 易 发 生 睡 眠障 碍 ,可 能 与 其 调 节 睡 眠 功 能 有 关 ; 脑 出 血 患 者 较 脑 梗 死 患 者 对 大 脑 功 能 的 影 响 更 强 ;急 性 期 睡
眠障碍的发生 及严重程度与脑卒 中神
少 ,伴 随精 神 症 状 的 睡 眠… 觉 醒 等 , 同 时还 会 出现 血 压 升 高等 生 理 功 能 改 变 ,导致 再 出血 、 再梗
死 等不 良后 果 。本 文 对 我 院4 0 急性 卒 中患 者 的 睡 眠状 况 进 行 了分析 , 以此提 出改 进 治疗 意 见 。 2例
现 面向全国高等医科院校 、卫生 系统科研 、教学及 医疗 单位征集优秀学术论文 。欢迎广 大医务工作 者踊跃投稿 ,
我 刊对老作者 本人及推 荐的稿件 优先录用 ,并给予一 定的优 惠。本刊具 有容稿量大 、刊登 周期短 、信 息时效快等 特
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现状

常 节 律 性 交 替 紊 乱 的 表 现 。其 临 床 表 现 有 : 失眠 、 过度睡眠 、 日 减少 : 其它 类型 : 夜 里伴焦 虑 、 烦躁 、 易 激 惹 或 沉 默 不 语 等 精 问过 度倦 睡 症 和 异 相 睡 眠 。 现 就 脑 卒 中相 关 性 睡 眠 障碍 影 响 神 症 状 [ 。
3 0 ~ 6 0 mi n。 而 一旦入 睡可 获得 较深 的睡眠 : 早醒 : 清 晨 觉 醒 少 , 导 致睡 眠及精 神症状 异 常…: 脑 卒 中 后 患 者 在 睡 眠 时 脑 过早 . 早 晨 觉 醒 时 间 比 以往 正 常 时 提 前 1 h以 上 , 且 醒 来 后 血 流 量 、 血 流 速 度 及 血 容 量 减 少 ,从 而 导 致 睡 眠 障 碍 ; 若 病
关键词 脑卒中 ; 睡 眠 障碍 ; 护理
中国分类号 R 4 7 3 . 7 4 文 献 标 志码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O 1 . 0 6 7 文章编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1 - 0 0 9 1 - 0 3
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1判 断 标 准 [
2影 响 因素
2 . 1疾 病 因素
脑 卒 中后中枢 神经 递质 失调 , 如 去 甲 肾 上 腺
5 一 羟 色 胺 和 多 巴胺 等 与 觉 醒 有 关 的 单 胺 类 递 质 合 成 减 人睡 困难 : 卧床 后不 能很快 入睡 , 表 现 为 人 睡 时 间 长 达 素 、
卒中后睡眠障碍

神经递质与睡眠障碍
5-羟色胺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卒中后 5-羟色胺的减少可能导致失眠、 睡眠质量下降等睡眠障碍。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与觉醒和注意力相 关的神经递质。卒中后多巴胺的 增加可能导致过度兴奋,影响正 常睡眠。
炎症与睡眠障碍
炎症反应
卒中后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功能异常,从 而影响睡眠。
睡眠习惯培养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 免睡前过度兴奋或使用电 子产品等。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 障碍,可采用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 心理治疗。
社区支持与教育
社区康复服务
提供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 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眠障碍的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分类
根据症状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可分 为短期和长期睡眠障碍。短期睡眠障 碍通常在卒中后1-2个月内出现,而长 期睡眠障碍则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率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大约有50%的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 障碍。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如抑郁症、疼痛等)以及生 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影响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
影响因素
神经生理机制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生理机制紊 乱,影响睡眠调节中枢,从而引
发睡眠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因素以及 生活压力、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也 可能导致或加重卒中后睡眠障碍。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 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 响睡眠质量,增加卒中后睡眠障碍 的风险。
如何应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卒中除偏瘫、失语等常见表现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卒中后焦虑、抑郁、认知下降以及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
规范预防和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可以减少卒中复发,还可促进神经康复和改善卒中整体预后。
因此加强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高卒中诊疗质量、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那么,如何识别处理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经常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睡眠障碍和脑卒中的关系就本质而言,睡眠障碍和脑卒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存在睡眠障碍,则会较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经研究发现,长时间存在失眠问题的人较普通人脑卒中发生风险高出54%左右,有半数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
而在得了脑卒中之后,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
另外,一些既往没有睡眠障碍疾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日间思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姻胡悦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神经内科)医诊通慢病26复发等并发症。
2.失眠卒中后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入睡后难以维持睡眠等,从而使患者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白天出现诸多不适,比如疲劳、无力、烦躁、易怒、精神不能集中等。
3.睡眠过度睡眠过度一般是指绝对睡眠时间病理性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延长很多,出现睡眠过多或者是深睡过多的情况。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改善病情。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伴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它是现代社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中风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也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在此期间可能有异常行为[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4]。
相关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结构问题,这与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密切相关[5]。
本文就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的紊乱,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睡眠异常。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维持生活能力的必要来源[6]。
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为80%~95%[7]。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是至少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睡眠困难、持续性睡眠困难、早醒和非恢复性睡眠。
其发病率为20%~56%,发病率随卒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卒中类型相关性不大[8]。
老年人和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失眠可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增加首次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中风后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患者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
失 眠 组 患 卒 中 入 院 风 险 IRR 95% CI
4
p<0.00001 3.5 3 p<0.00001 p=0.0268 p=0.0002 p<0.00001
2.5
2 1.5
1
0.5 0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其他卒中
TIA
IRR:发生率比(失眠患者较非失眠者患有卒中的相对风险)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研究发现,大脑皮质下 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 生率高于皮质卒中、小 脑卒中者;左侧大脑半 球卒中睡眠障碍的发生 率较右侧高;脑出血患 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 于脑梗死患者,这可能 是由于脑出血后继发脑 水肿阻断了特异性上行 投射系统的传导所致 。 脑卒中时由于损害了下 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的 “觉醒中枢”,故可导 致持续性昏睡甚至发生 意识 障碍。
睡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调节觉醒-睡眠周期的关键通路
——上行激活系统的背侧及腹侧通路
——Ritchie E. Brown, Radhika Basheer, James T. McKenna. Conctrol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Physiol Rev.2012(92): 1087 –1187.
——Yaggi H,Mohsen.Obmuctive sleep apnea and suoke.Neurol, 2004,3:333-342.
2005年Arzt M等进行的长期、前瞻性系列研究,证实OSAS是脑卒中的 独立危险因素.
——Arzt M,Young T,Finn L,et aL Association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the OCCUlTenCe of strok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2:1447--1451.
睡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脑干
脑干细胞群 主要包括去 甲肾上腺素 细胞群和背 侧中间背核 的5-羟色胺 能神经元, 促进觉醒的 发生;脑桥 网状核、 LDT-PPT对 REM的发生 十分必要
下丘脑
视上核:与 睡眠有关的 生物钟机 制; 外侧下丘 脑:产生 orexin神经 肽,促进睡 眠-觉醒的转 换; 视前腹外侧 核:促进睡 眠发生,与 NREM期相 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Yaggi H等研究 在1022例患者中, 697例(68%)存在OSAS,校正年龄、性别、种族、吸烟、饮酒、体重 指数及是否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 素的影响后,OSAS仍然与脑卒中显著相关,且OSAS越重,发生脑 卒中的危险度也越高。
缓的丧失,脑桥被盖部卒中可能是其产生的 原因;单侧卒中后睡眠中周期性腿动可增加 或减少
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入睡困难:上床后不能很快入睡,睡眠时间>30min
疲劳感:身体的疲劳、虚脱感和缺乏活力同时伴有强烈的
睡眠欲望而自然睡眠倾向正常或者减低(可以使 用Epworth嗜睡量表或多次睡眠潜伏测定),疲劳 多见于脑干卒中
死亡率更高: 睡眠障碍导致卒中预后不良
一项纳入1022名卒中后并发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的长达六年的研究。AHI>5作 为判断OSA的依据,共计697名患者判定同时患有OSA。试验终点为死亡状况。 对比OSA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的无病存活率及总存活率均显著好于OSA组(p=0.003及p=0.02)1。 在最新的2014 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睡眠障碍(主要为睡眠呼吸暂停SA)已列入卒中及TIA 二级预防必须考虑的并发症范围中2。
脑卒中睡眠障碍与OSAHS的识别干预
前
言
卒中后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心跳 和呼吸 •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和时间发生紊乱
• 约20~40%脑卒中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清醒、白天嗜睡、 或伴精神症状的觉醒一睡眠节律异常
上部,纹状体、 脑桥被盖、延髓内侧 区和单侧半球卒中为卒中导致多眠的 损害部位
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昼夜颠倒:夜间失眠并且兴奋,白天多眠,皮层下、丘脑
、中脑以及脑桥被盖部大面积卒中的患者尤 为多见。
睡眠呼吸障碍:脑卒中后约20~40%患者发生,呼吸暂停低
通气指数>5次/h
异态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由于生理性REM迟
杨亚娟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25(1A):16-8.
前
言
失眠与OS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中 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有关。
一项针对219名慢性失眠症患者和 96 名正常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失 眠并且 MSLT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判断白天嗜睡程度的方法)大 于14 分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 300%(而失眠并且MSLT 大于17 分钟进 一步增加 400%的高血压几率)。
一项纳入21,438名失眠患者和64,314名非失眠者的长达四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数据来源于台湾 健康保险数据库。使用国际医学操作分类(第九次修订) ICD-9-CM定义失眠及卒中,并排除睡眠呼吸 暂停患者。所有试验者试验开始前均未被诊断为卒中、睡眠呼吸暂停和失眠。主要结局指标为第一次 卒中急性发作入院治疗。 结果显示:失眠患者的卒中患病风险比非失眠者高54%(IRR=1.85;矫正风险比HR=1.54;95% CI 1.38-1.72)。其中18到34岁组的卒中患病相对风险最高(IRR=8.06)。
——Li Yun, Vgontzas Alexandros N, Fernandez-Mendoza Julio, et al. Insomnia with physiological hyperarousal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15;65(3):64450.
• 约10%~50%的脑卒中患者可发生睡眠-觉醒障碍,包括失眠、觉醒障 碍、睡眠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态 睡眠(RBD)等,其中觉醒障碍发生率高达49%以上。觉醒障碍不 仅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而且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与脑卒中急 性期病情严重程度、中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有关。
1. Yaggi HK et al. N Engl J Med. 2005 Nov 10;353(19):2034-41.
2. Kernan WN et al. Stroke. 2014 May 1. [Epub ahead of print]
2014年美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简明的、应用范围广的、易获取、且能够将多重危 险因素考虑在内的理想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是不存 在的,每一种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都存在局限性, 阻塞性睡眠缺氧等之前未被研究的新的卒中危险因 素应予以考虑。
Martinez—Garcia MA等对166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 的患者进行了5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S 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并且使用CPAP治疗后,能够降低这些 患者的死亡风险。
——Martinez-Garcia M A,Soler-Cataluna J,Ejarque MartinezL,et 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 reduces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a 5 year follow-up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1):36-4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
TurkingtonPM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上呼吸道梗阻的程度愈严重, 则其预后的功能恢复愈差,并可能会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认 为对上呼吸道梗阻的治疗可能会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Turkington PM,Allgar V,Bamford J,et a1.Effect of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in acute stroke on functional outcome at 6 months[J].Horax,2004,59(5):367-371.
50%以上的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卒 中 患 者 睡 眠 障 碍 发 生 率 (%)
Leppävuori et al1 n=277 Pasic et al2 n=200 孙晓玲等3 n=522 孙阳等4 n=526 已有大量小样本试验表明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高发,远高于一般人群的睡眠不适率(26.2%)5。Pasic及 孙阳的研究综合讨论卒中患者多种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打鼾等; Leppävuori及孙晓玲的研究则针对卒中患者的失眠状况。 当前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
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
前
言
脑卒中慢性期患者的睡眠状况研究 对508名首次缺血性卒中的患者3个月后的情况进行综 合评估发现高达36.6%的患者有失眠症状
Chen YK, et al. Int J Geriat Psychaitry,2011
1. Leppävuori A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2;14(2):90-7. 2. Pasic Z et al. Med Arh. 2011;65(4):225-7. 3. 孙晓玲等.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38(5):324-5. 4. 孙阳等. 中国医学会国际行 为医学大会论文. 192-5. 5. Ohayon MM et al. Sleep Med. 2012 Jan;1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