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空观的演进
简论弗吉尼亚_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时空观
2004年3月M ar.2004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ianjin F oreign S tudies University第11卷第2期V ol.11N o.2收稿日期:2003-09-05作者简介:刘荡荡(1973-),女,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简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时空观刘荡荡(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摘 要:时空问题一直是伍尔夫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伍尔夫接受了以柏格森的“纯粹时间”为代表的现代主义非理性的时空概念,佐以“布鲁姆伯里学派”对艺术的精英主义理论,形成了她对物理时空、心理时空的独特认识。
她摒弃物理时空,拥抱心理时空,同时,不懈地寻求艺术地传达这种时空观的表现方式,创立了“重要的瞬间”这一形式,开掘心理时空的无限领域,实现对时空的驾驭。
关键词:伍尔夫;物理时空;心理时空;重要的瞬间;结构;《墙上的斑点》Abstract :T ime and space remains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in Virginia W oolf ’s entire literary career.Shaped by the elitism of the Bloomsbury G roup and Bergs on ’s concept of pure time ,W oolf cultivates her own understanding over time and space.T o her ,psychological time and space matters much m ore than physical time and space.She develops m oments of im portance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 odes to tap into the boundless realm of psychological time and space.K ey w ords :Virginia W oolf ;phychological time and space ;m oments of im portance ;structure ;The Mark onthe Wall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04)02-0047-06 伍尔夫处在文学传统新旧交替的时代,旧传统受到空前的怀疑与挑战,新的观念和形式尚未形成,她致力于文学的改革和创新,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形式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论,时空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讲宇宙学(论)
二、两种不同时空观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爱因斯坦时空观:静态、有限、无界的时空。
20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位置,任何时 空点都是平等的,即相对于任何时空点来计算, 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牛顿时空观中的相 对性。
牛顿对时间的认识是“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 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 外在的情况无关。”
1917年 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止、 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引进宇宙学原理、弯曲 时空等概念,从而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时代。
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研究了爱因斯坦所作
的计算,认为静态宇宙仅仅是场方程的一个解,应
该还有一个膨胀宇宙解。
29
1927年 比利时主教、天文 学家勒梅特提出均匀各 向同性膨胀宇宙学模型。
大爆炸宇宙论
33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产生为什么会想到大爆炸? 二十世纪匈牙利科学家勒梅特设想:
物质结构和次序的认识:物质的形成由简到 繁。
熵增原理: 最简单就是一个原子-----原始的原子的演变
到现在的宇宙
想到大爆炸理论的人是爱因斯坦
34
广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宇宙红移的观测事实
宇宙大爆炸理论观念 的形成
1950年前后,伽莫夫(美籍俄国)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 炸的观念。
伽莫夫认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 初温度超过几十亿度,很快降至十亿度,那时的宇宙 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后温度持续下降,宇 宙开始膨胀。当膨胀持续了几百万年时,温度冷却至 四千度,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 天体。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 心,地球和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等绕 太阳旋转天穹的视运动 只不过是地球自旋的反 映而已。
浅析西方时空观的发展史
浅析西方时空 天 下
INSIGHT
摘要:时空观一直是一个让人着迷和深思的问题。 西方的时空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按照时间划 分,可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 阶段。本文将对不同阶段时期著名代表人物的时空 观进行浅析,梳理西方时空观的发展。 关键词:古希腊;中世纪;近现代;时空观
西方社会迎来了文艺与科学大爆发的时代,与此同 时人们的时空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近代时 空观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笛卡尔、牛顿、恩格斯等人。
笛卡尔的时空观。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认为 了空间只是物质的广延性质,有物质才有空间,一 无所有的空间不存在的观点[5]。简单来说,笛卡 尔的时空观认为空间无限可分,没有边界。
牛顿的时空观。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切 物质存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 一切自然界现 象和事件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人们习惯把 牛顿的时空观称为经典时空观或者绝对时空观,这 是因为在牛顿的时空观众时间和空间与观测者的运 动状态无关。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 中指出“绝对的时间,是永远均匀地流逝 , 绝对空 间是永远处处相同和不动的,与一切外界事物无关 的”[6]。这种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孤立的区 别看待,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然而它们 确是彼此分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空观。在马 克思和恩格斯之前的一段时期一些著名哲学家已经 阐述了他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看法,比如黑格尔与 杜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空观是在对黑格尔和谢 林的批判的扬弃而进一步发展的。黑格尔哲学强调 “绝对精神”,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观念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杜林认为时间是有一个开端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物质可以脱离时间而存在,相应的时间可以脱离物 质而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将黑格尔的倒置的哲学 颠倒过来,并接受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 辩证统一的思想后,便创立了现代时空观的新表现 形态——新唯物主义时空观 [7]。恩格斯指出:“时 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没有一个方向是有 终点的”[8]。
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
CATALOGUE 目录•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概述•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历史背景•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在当代的应用•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未来展望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概述社会时空的概念社会时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知和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是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
社会时空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客观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进行观察、描述和解释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的重要理论工具。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强调社会时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社会时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知和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是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具有具体性、客观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内涵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研究对象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包括社会时间的概念、社会空间的特征、社会时空的演变规律等。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揭示社会时空的本质和规律。
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为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的扩张是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形成的重要背景之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发现,资本家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剥削。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崛起,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工人阶级崛起的同时,社会主义思潮也兴起了。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
工人阶级的崛起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工人阶级的崛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
被解构的线性时间和实拟空间:智媒时代用户时空观念嬗变及社会影响
或多人游戏进行交流 ,而不是面对面的聊天或谈话。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机、平板来看新闻、刷视频、 进行虚拟社交活动等 ,却时常忽略了现实环境中身 边人的真实交流与切身感受 ,即使他们的身体处于 某一具体的物理地点 ,而此时的他们更多的可能却 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思考和关注的内容早已 不在此处 ,呈现出了一种身体的“在场”和精神的 “缺席”。
20被解构的线性时间和实拟空间: 智媒时代用户时空观念嬗变及社会影响
杜全清清
摘 要 智媒时代 ,用户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时间上 ,传统广播电视设定的固定时段播放内容、“黄
金档”等 ,逐渐被短视频、碎片化讯息推送替代 ;在空间上 ,通过媒介现场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有了新的突破 :
2 媒介时空的解构与重塑
互联网时代 ,人们可以实时获取任何想要的信 息 ,线性时间被解构为“分子云”式的碎片化时间。 网络空间带来的便捷和即时交流的特点 ,不再要求 双方个体必须同一时间处于同一地点 ,从而冲破了 地域的界限 ,更大程度地解放了人本身 [5]。5G、人 工智能、虚拟现实的技术运用 ,更是使人们融入进 智能化媒体描绘的全新图景。 2.1 瞬息万变 :打散固定连续的时间感受
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一变革的核心是对中国传统观念的挑战,以及对现代思想的不断探索。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分别是:现代科学观的建构,人文主义思想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以及当代中国思想的新挑战。
1.现代科学观的建构20世纪初期,中国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科学,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绝大部分中国人尚未形成具体的科学观,普遍存在传统观念对科学的阻碍。
因此,在19、20世纪末期,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科学观。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建设科研机构,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和各大科研院所。
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学观,主要是苏联传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科学应该为社会服务,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
但是,这个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自由,科学创新受到限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也缺乏条件。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逐渐开放,对外交流加强,外国先进科技深入国内。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重新审视科学和技术的意义,马化腾系统整合,在1985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由此,中国逐渐建立了适合国情的现代科学观,同时进一步改革科研管理体制,逐渐走上了科技创新的道路。
2.人文主义思想的崛起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更加重视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这些价值观被人们视为一种新的“文化软实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领域。
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了“诗意的中国”、“可持续的中国”、“美食的中国”和“音乐的中国”等概念,用以表现中国文化的不同视角,强调中国特有的精神与文化。
同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观念也逐渐转向了人文主义。
例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人们更加注重文化的深度和质量,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居所、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注重对人们的需求尊重和体现。
时空理论的发展历程
时空理论的发展历程【摘要】:我们人类对于自身所处的空间的形态的认知,自古以来,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蕴含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提出的建立在狭义、广义相对论基础之上的相对时空观,再到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超时空理论,如平行宇宙理论、超弦理论等。
我们看到时空令人着迷的特性,它潜藏着无数稀奇古怪的结论,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
【关键词】:时空,弦理论,十维空间,平行宇宙【正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的诗句准确地反映了古人们对时空的认识。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习惯以天为上,以地为下,又以东西南北来划分四周的空间。
我们用钟表来计算时间的流逝:约定交易的地点、开展会议的时刻、判定运动员的成绩,与地球另一边的朋友对话等等,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似乎总是可以用时间,地点这两个要素完全确定下来。
长久以来,我们便是被这些约定俗成的绝对时空观所统治。
从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来看,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
经典力学在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努力下发展完善起来,其中所蕴含的绝对时空观更是深入人心,牛顿力学已经能够解释绝大多数关于力和运动的现象。
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并不是没有人质疑过绝对时空观,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麦克尔逊和莫雷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即用麦克尔逊干涉仪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得到的仍然是零结果,换句话来说,他们发现不同方向上光速没有差异,即光速不变原理——后来成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这个实验的结果沉重地打击了绝对时空观的拥护者。
爱因斯坦是第一个提出系统完整的理论来帮助人们摒弃绝对时空观,带领人们开始走进相对时空观的人,他指出时间和空间可以被联系在一起,物质的运动对时间和空间有一定的影响,他把时间作第四维,与三个空间维一起组成了四维时空。
从狭义相对论出发,能产生几个典型的相对论效应: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时间的延缓。
浅述科学时空观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8206206[作者简介]李继军(1972-),男,湖北荆州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
浅述科学时空观的发展李继军1,张玉峰2(1.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安阳师范学院物理系,河南安阳455000)[摘 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这不但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革命性的影响,在哲学等领域也有重大的冲击。
本文从几何观点出发,分析人类时空观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关键词]时空观;几何;相对论[中图分类号]N09;O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330(2009)022******* 从前我们以为三维空间是平坦无际的,而绝对的时间则是川流不息地流逝,然而,对欧几里得平行公设[1]的质疑,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使人们体会到三维空间不一定平坦,也可能是弯曲的。
另一方面,19世纪所确立的电磁理论,似乎与惯性定律相抵触,使得爱因斯坦思索,若两者都是正确的,则必须放弃绝对时间的观念,而承认时间是相对的。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又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四维的时空连续体,万有引力正是这四维时空弯曲的效应。
以下从几何学的观点探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念,并介绍相对论的内涵。
1 欧氏几何与黎曼几何流传至今的《几何原本》中,开宗明义就是第一卷的“点是没有部分的”、“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等23个定义。
最后一个定义则是关于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直线是平面内的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不论在哪个方向它们都不相交。
定义后面是公设和公理各5条。
它们是欧几里得的基石,其他的定理都建立其上。
这些公设和公理,都是简单明了的,唯一的例外是第5公设: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两条直线相交,若在一侧的两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在上述的情形中,若一侧的两内角和大于两直角,则在另一侧的两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因而两直线在另一侧相交。
论时间空间观念的演变
时间空间——永恒的谜题苏上超班级B140805 学号B14080526摘要:对于一种事物或现象,我们需要某种理论来解释它,从而认识它,然而因为观察的角度、方式的不同,我们往往能够用多种理论同时解释一个现象,就比如说天体间的引力,我们即可以用牛顿力学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对论力学来解释,现代,我们都知道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小尺度时空内的近似,也就说,当我们用几个理论都可以解释某种现象时,可能那几个理论中的部分只是其他部分的近似,甚至于它们都只是其它某种有待发现的理论的近似。
那么,对于时空的解释,相对论的适用也应该是有范围的。
关键词:时空、理论、思想引言:对于时间与空间,古往今来总是有过不少猜想和理论,其中比较杰出的当属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
然而,相对论的时空观真的可以完美的解释这个宇宙的时空吗?是不是存在某个更为完善的理论呢?四维旅行真的可以实现吗?正文:这世界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人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然而,这貌似基础的问题背后却存在着另一个复杂高深的问题----时空到底是怎样的?并非现代人有这样的想法,古代的人们便已经从生活中对时空有了思考,有了想法。
《文子·自然》中有这样一句话“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①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墨家也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
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认为时间是连续的。
②可见,古人对于宇宙时空早已有了概念,虽然模糊,并且不一定都正确,但却反映了古代先人们思想上的进步。
近代人们对于时空的观念也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哥白尼提出了“地动说”布鲁诺、伽利略主张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绝对形式,并提出时空无限的思想。
笛卡尔指出时间的特性是持续性,空间的特性是广延性,认为广延性是一切物体的共同属性。
牛顿则提出“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观点。
浅谈时间观流变与当代西方文学发展趋势
浅谈时间观流变与当代西方文学发展趋势时间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对象,它无处不在却又缥缈虚无,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时间常常被人们比喻成沙漏、落花流水、环形监狱、迷宫等,这些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特性。
时间同时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每当哲学界、科学界等不同领域对时间作出新诠释时,文学界便会吸纳新定义使其融入文学创造中,文学作品往往利用不同的时间观和时间意象来传达作家的真实创作意图,20世纪西方文学中出现了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新的文学叙事手法。
在早期乃至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反映时间主题时突出的是神与人的对立关系,通过时间的传统意象传播了“神”的强大意志,时间的妖魔化加强了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青春的消逝与无常死亡的恐惧和悲伤。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学则体现了时间可以延长及轮回的唯心主义时间概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反映了时间“线性”发展的特性,同时又反映了时间“循环往复”的特征。
进入20世纪,受爱因斯坦“时间膨胀”论等观点影响,人们最终认识到时间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抽象的自然存在物。
时间这个无所不能的“神”一旦被否定,更多的作家认识到时间能够魔幻般的创造合成,文学的线性时间流可以被随意切断,时间主体与周围世界有无限可能的关系。
[1]p15820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学作品里发生了大量常规逻辑不可能将发生的时间构架和意象。
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有效率发生改变客观时间长度和顺序,通过时间发展直线与圆的统一,时间体会主体与客观的统一,丧生与永恒的统一,把时间的悖论性特质呈现出出。
一时间发展直线与圆的统一文学创作中时常发生将时间表观为流水的意象,暗指时间推移一去不返的直线式发展。
正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考量社会变迁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历史直线论者指出每件出现的事情均由一条必然的因果链所同意。
时间的直线式发展意味著时间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线性的单向运动,时间往往被指出有始有终,不断推移,一旦消逝便无法挽回。
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论文作者陈克晶/周祝红论文关键词时间/存在的时间观念/演化的时间观念,论文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点击次数231,论文页数27~32页1999年1999月论文网/paper_90086401/ 以往物理学中的时间观念是同人们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感觉相脱离的。
当代自组织理论的发展,根本转变了时间只是标示存在的观念,确立了和人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演化时间观念。
这是物理学时间观念的重大变革。
研究物理科学中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有助于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秘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这一千古传诵的佳句道出了人们感觉中的时间。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它的流逝支配着世世代代人的出生、成长、死亡。
谁都曾梦想过留住生命中的美好时光,但却做不到。
时间绝不等人,更不会倒流。
然而,奇怪的是,物理科学的几座大厦,不论是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不支持这种对时间的看法。
在这些理论中,时间是一种没有方向的参量,完全可倒流。
似乎单向的时间反倒不是真实的物理时间,而是人们头脑中的幻觉,一种“心理”的“主观”时间。
当代科学特别是自组织理论的发展,根本转变了时间只是标示存在的观念,揭示了不可逆的本质,确立了和人们主观感觉相一致的演化时间观念。
演化时间观念的确立是物理科学中时间观念的重大变革。
一长期以来,在物理学中,不论是牛顿的经典力学,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至薛定谔、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时间都只是表示一种存在的持续性。
不过,它们表示的存在持续性的物理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这种不同,标志了物理学从近代到现代的革命。
我们知道,牛顿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第一个逻辑严密的力学理论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建立力学体系时,吸取了笛卡儿的时间空间是基本量纲的思想,从区分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入手,把时间、空间从物理事件中剥离出来,提出了只是标示存在而又同存在不相联系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
时空观及其革命概论
3)地球引力场强度假说
根据广义相对论计算,地球的引力场强 度是不均匀的,近中心者强度大,随距离 拉开逐渐减弱,这种强度差异,会使得时 钟快慢发生差异。
时空概念
6 有限性与无限性
可表述为:具体事物、现象有 开端和结束、有形状和边沿,因而 是有限的。而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无始无终, 无边无际。
时空概念
可用反证法来证明:
如果时间有开端和结束,那么,开端 以前是什么?结束以后是什么?如果空间 有边际,那么。边际之外是什么?
只能是:彼岸世界、上帝。
狭义相对论
我们过去熟知的非常权威的测量标
准和方法,实际上只适用于地球上大物
体的低速运动。但我们却以为这就是一切运动
的规则。
下面,我 们将爱因斯坦 的计算公式简 化,简单计算 一下:
tˊ=β(t±v/c2 x), βˊ=β(x-vt)x, yˊ= y, zˊ=z.
(缩小因子)β=1/√- (v/c)2
时空观 / 近代
牛顿时空观在理解和处理日常生 活是没有疑义的。在解决地地球上我们通常 认为的“科学”的和“技术”的问题时,有 广泛的普适性,而且已经很精确。但是,用 来说明整个世界的根本问题却行不通。就如 高速飞行的飞机里,机舱壁上围着一块污迹 爬行的苍蝇用它的经验来解释飞机的运动一 样。
时空观 / 近代
狭义相对论
而当v相当大,大到接近于光速c时:
这就是“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当然, 这种效应仅相对静止参照系而言,在运动中,时 间和空间的感觉依然如常。
狭义相对论
这种效应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无穷
想象:如果有一对双胞胎兄弟, 在他们20岁那年,其中一个兄弟乘坐速 度为 0.99c的火箭遨游太空,而另一位兄 弟留在地球上,一年以后,那位21岁的 太空游子返回地球,会发现自己的同龄 兄 弟 已 是 74 岁 的 老 翁 了 。 这 就 是 人 称 “双胞胎详谬”的想象。
莱布尼茨时空观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莱布尼茨时空观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莱布尼茨是17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对时空观的探讨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时空观是指对时间和空间本质的理解和解释。
莱布尼茨的时空观被广泛认为是对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观的一种反驳和补充。
在莱布尼茨的时空观中,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依赖于物体和观察者的存在。
与牛顿的观点不同,莱布尼茨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绝对实体。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构成的,而非存在于物体之外的绝对框架。
为了支持他的观点,莱布尼茨提出了许多例子和论证。
这些例子涉及到物体的相对位置、运动和相互作用,通过观察物体之间的相对变化来解释时间和空间。
他强调了相对性的概念,认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只能通过相对于其他物体或观察者的参照来描述和理解。
莱布尼茨的时空观对后来的物理学、哲学和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引发了对时间和空间本质的深入思考,并推动了相对论等重要理论的发展。
他的时空观也促使了人们对观察者和物体相互关系的研究,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以莱布尼茨的时空观为主线,通过介绍时空观的例子,深入探讨其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介绍莱布尼茨的时空观的基本概念和论证,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其观点的应用和解释。
最后,我们将对莱布尼茨的时空观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本文对莱布尼茨时空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这一重要的思想家和数学家对时间和空间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本文的组织与流程的信息。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莱布尼茨的时空观,并提出本文将通过两个例子来解析莱布尼茨时空观的含义和影响。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章节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康德时空观的转变
康德时空观的转变文艺学张斯20070103014 摘要: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就有着不断的变化发展。
康德批判的继承了前人对于时空观念的看法,并在自己的哲学基础之上,对时空观进一步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提出了空间是物质的广延和人的空间意识的综合体,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使得康德的时空观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键词:时空观先验纯直观几何时空范畴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从古希腊到牛顿、莱布尼茨,第二个阶段则是又康德开始。
这样划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第一阶段对时空的研究方式和方法陷入了困境,而牛顿和莱布尼茨并不能对这一对范畴做出任何合理的解释;二、哲学也开始转向了认识论和伦理学,并且对空间范畴的研究中也变现成为从追问到探讨;三是对形而上学陷入危机的背景需要。
而康德对时空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革命性作用的。
一、康德之前时空观经验感受是人的时空意识产生的开始,但却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形而上学的思辨紧密联系,也可以说,科技和哲学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用思辨的方法从自然哲学和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时空问题,从而为此后的时空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我根据希腊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的不同认识把他们的时空观分为三类:一、古希腊哲学家一般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是确实存在的,具有广延性,即空间,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那克西曼德和巴门尼德;二、如果该物质并无广延性,而世界却又是这种物质运动(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运动)的结果,那么运动所在的地方和过程就是空间和时间,主要代表是泰勒斯、恩培多克勒和赫拉克利特;三、如果某种物质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世界,那么这种物质(如原子)之所在的场所和分化过程就是时间和空间,代表人物为原子论者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以上三种关于时空观的认识,基本囊括了康德之前关于时空的主要观点,虽缺乏系统性,然而却指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空间和时间是存在着的,而且是被认识和把握的。
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
学校代码:10357学号:T200502051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M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Human Space-Time View Evolution姓名韩斌学科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指导教师谢鼎新完成时间2008年5月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韩斌签字日期:2008年5月1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2008年5月10日签字日期:2008年5月10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摘要时间和空间是人类对世界认识最基本概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时空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对自身、世界存在、发展的一种认识。
它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人类对时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有认为天圆地方的自然时空,后来有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
时空观作为文化组成部分,是区别民族差异的重要指标。
因为生活空间和民族发展历史的不同,文化也就不同。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生存的特定时空具有密切的联系。
就人类整体而言,文化具有共同性,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就各个民族而言,由于具体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不同,文化又成为彼此区分的要素。
物理小论文--时空观的变迁历程
物理课程小论文——时空观的变迁历程【关键词】物理;时间;空间;时空观【摘要】时空观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
时间和空间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是反映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最一般的概念。
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不同阶段,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是不同的。
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时空观)贯串于科学发展的始终。
人类时空观的演变,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几何学时代、动力学时代和相对论时代。
【正文】时空观概述时空观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
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时空观历史在中国,后期墨家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
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认为时间是连续的。
近代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哥白尼的“地动说”为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布鲁诺、伽利略主张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绝对形式,并提出时空无限的思想。
笛卡尔指出时间的特性是持续性,空间的特性是广延性,认为广延性是一切物体的共同属性。
牛顿提出“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观点,系统地阐发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近代的唯心主义思想家贝克莱认为时间、空间是人的感觉的产物;莱布尼兹提出时空是精神性实体的单子的特殊表现形式;康德认为时空是人们用以整理感性材料的先天直观形式,黑格尔则认为时间、空间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近代唯心主义时空观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但也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合理成分。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各派哲学的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物质固有的普遍属性,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辨证唯物主义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绝对性和无限性,同时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特性具有多样性、相对性和具体事物时空的有限性。
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知识讲解
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一,:纵观人类文明,时空观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时空观的变革历程古老"天圆地方"的平直时空观;2以"经典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绝对时空观;3以"光速不变"为理论基础上的相对论时空观;其中,目前人们公认的在科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即经典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即现代时空观).下面首先在经典时空观向现代时空观的变革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经典时空观:李白诗句有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便把时间与空间看作是两个互不关联的概念•在李白之前和之后,许多人也持和他一样的观点——绝对时空观.在中国,后期墨家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 认为时间是连续的.近代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的运动不会破坏地球上的自然秩序,这一见解是揭示空间均匀性的重大的步骤.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并不是指向宇宙中某一不动的地点,而是指向地球.这样相对运动的观点便呈现出来.伽利略对哥白尼体系作了科学的论证,它认为,因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是必须选定一个对比物,物理学称为参考物,并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指出力学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并且给出了两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牛顿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集中的反映了牛顿的时空观,牛顿的时空观的主要观点是:1承认时间,空间客观存在;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3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自从十七世纪以来,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这些充分的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十九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现代时空观: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按麦氏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表明电磁波或光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因为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同.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才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 以太"的惯性系就是那个特殊参考系.这样,"以太"就充当了"绝对空间"的角色.通过测定物体相对于"以太"的"绝对运动"所引起的"以太风"就可期望找到"以太". 然而,尽管人们赋予"以太"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性质,仍难自圆其说.且反复实验的结果都是否定的,根本发现不了"以太风".相反却证明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不变的.1887年的迈克尔孙一一莫雷实验可看作否定"以太"的判决性实验,这使得牛顿绝对时空观遇到了根本性的困难.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两条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可以表示为相同的形式.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沿任一方向恒为c,并与光源运动无关.这两条原理构成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且从本质上改变了牛顿绝对时空观.既然按相对性原理,一切物理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相同,一切惯性系都是平权的,没有哪个惯性系更优越,这就使绝对空间的概念失去了意义.绝对时空观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存在信号传播的无限大速度,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瞬时超距作用".所以存在"绝对时间".爱因斯坦摒弃了"以太"观点,取消了无限大速度的溉念,认为真空中的光速c是信号传播的极限速度,这就动摇了绝对时间的基础,从而接触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问题,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之间某种普遍而新颖的联系,引起人类时空观的变革•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1同时的相对性: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关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 2钟慢效应: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3尺缩效应: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二是引力使光线弯曲,因为光在运动时有质量,所以也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因此光线在地球或太阳附近发生了弯曲,这可以通过日全食时对隐藏在太阳后面星体的观测得到证明.黑洞也是光线弯曲或受到引力作用的一个证明.三是引力使空间发生弯曲,质量大的天体使光线弯曲,光在空间弯曲的部分也是直线行进,其结果就是在大质量的天体附近空间发生了弯曲,或者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卷曲的空间.四是引力使时间流动变慢,引力越强,时间流动的越慢,在引力特别强的黑洞附近的天体,离它越近,时间流动越慢.如果行进到黑洞视界,时间甚到会停止.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的是,在引力强的地点,时间流动不是相对变慢,而是必然变慢,这一点在全球定位系统的运行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且科学家们如果不去修正由于引力变化引起的时钟效益,卫星系统定位就不会在准确了.总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可概括为:1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是相对的,时一空不互相独立,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将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2有物质才有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状态有关;相对论的主要内容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 stei 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
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时空观: 李白诗句有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便把时间与空间看作是两个互不关联地概念.在李白之前和之后,许多人也持和他一样地观点——绝对时空观.在中国,后期墨家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 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地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地一定联系.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空间是物质运动地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 认为时间是连续地. 近代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地基础上形成地, 哥白尼地日心说指出地球地运动不会破坏地球上地自然秩序, 这一见解是揭示空间均匀性地重大地步骤.由于地球是运动地,地面上物体地运动并不是指向宇宙中某一不动地地点,而是指向地球.这样相对运动地观点便呈现出来. 伽利略对哥白尼体系作了科学地论证,它认为,因为物体运动地相对性,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是必须选定一个对比物,物理学称为参考物,并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 指出力学规律在所有地惯性系中都相同, 并且给出了两个惯性系之间地时空坐标地变换关系.牛顿总结了前人地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地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集中地反映了牛顿地时空观,牛顿地时空观地主要观点是: 承认时间,空间客观存在;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地;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地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 自从十七世纪以来,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地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地各种物体地运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及天体地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地规律,这些充分地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地正确性. 十九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地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 现代时空观: 电磁理论地发展和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 绝对时空观面临着严峻地局面.按麦氏方程中存在地常数,表明电磁波或光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均以不变地速度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因为据绝对时空观地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地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同.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才在各个方向上均以传播.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太" 介质中地波动.相应于"以太"地惯性系就是那个特殊参考系.这样,"以太"就充当了"绝对空间"地角色.通过测定物体相对于"以太"地"绝对运动"所引起地"以太风"就可期望找到"以太".然而,尽管人们赋予"以太"各种各样光怪陆离地性质, 仍难自圆其说.且反复实验地结果都是否定地,根本发现不了"以太风".相反却证明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不变地年地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可看作否定"以太"地判决性实验,这使得牛顿绝对时空观遇到了根本性地困难. 年,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两条基本假设: )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地惯性系中都可以表示为相同地形式.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地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沿任一方向恒为, 并与光源运动无关. 这两条原理构成狭义相对论地基础,且从本质上改变了牛顿绝对时空观.既然按相对性原理, 一切物理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相同, 一切惯性系都是平权地, 没有哪个惯性系更优越,这就使绝对空间地概念失去了意义.绝对时空观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存在信号传播地无限大速度,物质地相互作用是一种"瞬时超距作用".所以存在"绝对时间".爱因斯坦摒弃了"以太"观点,取消了无限大速度地溉念,认为真空中地光速是信号传播地极限速度,这就动摇了绝对时间地基础,从而接触到了时间和空间地相对性问题,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之间某种普遍而新颖地联系,引起人类时空观地变革.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地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同时地相对性: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地,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地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地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地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关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地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地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地,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地时间.在今后地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地,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地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地同时性. 钟慢效应: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地关系,发现运动地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地钟慢效应.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运动地钟比静止地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地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尺缩效应:尺子地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地两个端点地坐标值地差.由于"同时"地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地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地尺子比静止地尺子短,这就是所谓地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 二是引力使光线弯曲, 因为光在运动时有质量,所以也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因此光线在地球或太阳附近发生了弯曲,这可以通过日全食时对隐藏在太阳后面星体地观测得到证明.黑洞也是光线弯曲或受到引力作用地一个证明.三是引力使空间发生弯曲,质量大地天体使光线弯曲,光在空间弯曲地部分也是直线行进,其结果就是在大质量地天体附近空间发生了弯曲,或者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卷曲地空间.四是引力使时间流动变慢,引力越强,时间流动地越慢,在引力特别强地黑洞附近地天体,离它越近,时间流动越慢.如果行进到黑洞视界,时间甚到会停止.与狭义相对论不同地是,在引力强地地点,时间流动不是相对变慢,而是必然变慢,这一点在全球定位系统地运行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且科学家们如果不去修正由于引力变化引起地时钟效益,卫星系统定位就不会在准确了. 总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地时空观可概括为: 两个时间在不同地惯性系看来,它们地空间关系是相对地,时间关系也是相对地,时—空不互相独立,而是不可分割地整体,只有将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 有物质才有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状态有关;相对论地主要内容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地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 )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地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地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地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地物体和微观条件下地物体.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地问题.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地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地概念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地相对论.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地、各向同性地和各点同性地地三维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地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地).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地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地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地、各向同性地和各点同性地,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地理想状况.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地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发表地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惯性力是等效地.这一原理建立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地等价性上根据等效原理,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地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地.物体地运动方程即该参考系中地测地线方程.测地线方程与物体自身故有性质无关,只取决于时空局域几何性质.而引力正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地表现.物质质量地存在会造成时空地弯曲,在弯曲地时空中,物体仍然顺着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即沿着测地线运动——在欧氏空间中即是直线运动),如地球在太阳造成地弯曲时空中地测地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太阳转,造成引力作用效应.正如在弯曲地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地球表面地大圆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地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地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地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地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地物体和微观条件下地物体.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地问题.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地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地概念.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耗散结构论时空观:—— 普利戈金
外部时间—动力学时间—适用于简单的他组织系统
1、将时间区分为:
内部时间—热力学时间—适用于复杂的自组织系统
2、时间与空间仍为四维统一整体。 3、对时空的物质性的理解大为深化。 4、对时空的相对性的揭示大为深化。
他对相对论时空观的突破有:
g R
8GT
1.相对论时空观的内涵与特征: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1)时间和空间融合为一体,称作为四维时空物
质分布。
4
3)四维时空用度规表示。即
ds 2
g dx dx
1
,四维
时空度规具有不变性,这是相对论的四维绝对时空。
一、古典力学时空观——牛顿时 空观
时空观: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物理性质的认识而 形成的观念。
《淮南子》——“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牛顿时空观的内涵和特征
1)时间、空间和物质一样都是独立的客观实在。 2)时间与空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3)时间和空间都与外界事物无关,都在事物之外。 4)时间与空间都可以分作绝对的和相对的。
二、相对论时空观
1905——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 狭义相对性原理
2. 光速不变原理
s
S’
v 0’
0
洛仑兹时空变换式:
x' x vt 1 β2
y' y
z' z
t'
t
v c2
x
1 β2
钟慢效应:t t' t' 1 2
尺缩效应:x x' 1 2 x'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的一段话:
绝对的空间就其基本性而言,是与 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不 动的。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 或者量度。我们的感官通过绝对空间对 其它物体的位置而确定了它,并且通常 地把它当作不动的空间看待。如相对地 球而言的地下、大气或天空等空间就都 是这样来确定的。
格罗斯曼 1915——广义相对论
1. 广义相对性原理
2. 等效原理
4
ds2 g dx dx 1
黎曼度规张量
g
g g 11 14 g g 21 24 g31g32 g33 g34 g g 41 44
R
1 2
1: 1 2
t 1
t' 1 2
x' 1
x 1 2
x • t x'•t'
时空互变方程
四维时空——时间——空间
度规:给定四维时空中两个邻近 事件的线元ds
4
ds2 g dx dx 1
ds2 c2dt 2 dx2 dy2 dz 2
4)一维相对时间与三维相对空间同四维绝对时空相统一。
5)四维时空与运动物质(包括物质分布)同存。是物 质存在的根本特性和基本形式。
2.相对论时空对牛顿时空的变革有:
1)时间与空间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统一为四维时空。
2)四维时空与运动物质并不相互孤立,而是运动物质 的根本特性与基本形式。
3)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不具有绝对性,随着物质的分 布和物质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1、时间的不均匀性、随机性和不可逆性。
2、时间深入物质系统的内部、具有演化的动力性质。 3、宇宙万物,各有各的独特时空,时空表征着物质系统 各自演化的进度与状态。
尘寰动荡二百代, 云水风雷变幻急, 若问那山未来事, 物竟天存争朝夕。
——杨振宁
再见!
牛顿时空观的真理性
1)承认时空的客观性。 2)指明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互补与统一。 3)牛顿时空在古典力学和日常生活中仍然适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的一段话: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 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地 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的流逝着,它 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相对的、表 观的和通常的时间是延续的一种可感觉 的、外部的(无论是精确的或着不相等 的)通过运动来进行的量度,我们就用 诸如小时、日、月、年等这种量度以代 替真正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