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在中国发展概况[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摘要:翻译理论在中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翻译理论的特色和翻译流派以及翻译学的建立等问题上,还处于一种争论的状态。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研究者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尤其是要处理好传统翻译理论和现代翻译理论,翻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译者主体在翻译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翻译沿革译者计算机技术语料库机器学习
自从人类开始文字翻译活动以来,便兴起了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并且这一研究从没有停止过,每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的出现都会深化人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认识。
1.中国翻译理论的沿革
1897年,在总结中国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的理论,结合了自身的翻译经验还有国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但是这个理论只是相对于文字翻译来说的,并没有进一步明确翻译的本质。
20世纪30年代,中国英语界大师林语堂先生主张翻译不仅要重视通顺,还要体现审美,他把翻译看成了艺术。50年代,中国翻译家傅雷说:“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他认为即使是最好的译文,也无法完整地体现原文的韵味,只能说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缩小这个差距。60年代,钱钟书先生主张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即翻译不仅要保持原文风格,而且还不
能显得牵强晦涩,这就是“化境”。由此可见,严复先生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家们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的翻译理论主要借鉴的是前苏联和美国的文艺学理论,发展缓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局面,逐步进入了研究的系统化阶段。在总结我国1983-1992年间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时,杨自俭先生曾指出,在这十年里,我们“在各类文体翻译研究、译学本体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个层次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说,当时的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翻译理论的宏观框架方面,很多翻译理论家都描述了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构架。然而,大部分人认为明确的翻译学界流派在中国还没有形成,那些零星的理论并不能构成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钱冠连先生(2002)曾谈到,我国语言学家学派、流派意识淡薄,他们并不热衷于成体系的理论创造,因此出现了有学术无学派的状况。
90年代后,中国引进了西方大量的翻译理论,出现了很多新的翻译理论。理论家们也开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其他学科的理论为支撑,形成了多种翻译理论的新模式。与此同时,结构、功能和语言等学派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主要谈论翻译技巧研究的论文却不多,从文化等更广阔的领域里研究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也很少。对那个时期的翻译理论研究状况,刘宓武先生(1996)曾这样描述:中国译坛目前进入了一个相对的静寂
期。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林克难教授(1998)也曾撰文说道:“中国翻译理论到了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低潮。”虽然中国的翻译家在这个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理论,但是要想在短期内建立起独立的翻译学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2.译者研究和计算机技术
翻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译者研究。翻译学家们通过将译者研究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机器学习和语料库对译者文体进行研究。一方面,机器学习为语料库提供了全新的计算机研究方法;反过来,语料库又为机器学习提供了分类指标特征,机器学习方法和语料库技术相结合是研究译者文体的有效技术。翻译学家们做了以下三项工作:(1)明确了翻译的定义,阐明了翻译的意义、主体和策略。设计了一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系统。既提供了研究译者文体的方法,也提供了了解译者影响力的参考。(2)探讨了定性研究译者的框架。把要研究的译者放在其教育背景下去考察。从译者们挑选的原文本和采取的翻译策略出发,提出了本色译者的概念;就翻译过程而言,谈论了译者研究的认知角度;最后概括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状况。(3)建立了核心译者平行、对比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从字、词、句、篇等几个层面上比较研究了译者文体。
总结:中国翻译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某些方面的成就并不逊色于西方。但是很多翻译家更多地从事的是翻译的实践活动,只是凭自身经验来研究翻译的理论,没有完整性和系统性。随着各学科理
论与翻译理论的相继结合、先进技术对译者翻译的极大帮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翻译理论会更系统和完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翻译学。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黄龙.《翻译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3]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6]张梦井.《比较翻译概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建美(1987-),女,河北省邢台市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