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理论及实践
一、引言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人格教育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人格教育理论1. 人格教育的内涵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法律意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特质,旨在使学生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2. 人格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1)德育理论:德育理论认为,人格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康德等。
(2)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认为人格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埃里克森等。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智能,人格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代表人物有加德纳等。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格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三、人格教育实践1. 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遵守法律法规。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具有高雅的审美品位。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育内容(1)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心理调适、心理障碍预防等方面的教育。
(3)法律教育:包括法律法规、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4)审美教育:包括艺术欣赏、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5)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独立自信、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人格。
儿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人格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的人格教育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格形成的基石。
在儿童时期,家庭和学校是最主要的道德教育场所。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导他们诚实、守信、友善、尊重他人等道德行为。
同时,学校应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儿童的人格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人们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儿童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情感态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发展。
儿童的人格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时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人格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人格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人格,成为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少年人格教育及其意义
青少年人格教育及其意义【摘要】青少年人格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定义、内容和形式、实施途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
青少年人格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素养。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建议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开展多样化、灵活性强的人格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相关工作,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教育、重要性、目的、意义、定义、内容、形式、实施途径、影响因素、必要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人格健康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人格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通过人格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人格教育,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青少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2 本文目的和意义青少年人格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儿童的人格教育摘抄
1.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喜好、判断和行为,有些父母却违背孩子的天性,强行干预孩子的成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2.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3.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
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4.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
5.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保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而持续的注意力。
因此,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6.告诉自己我能做到——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7.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个人格必须用充沛的爱来培养。
8.人格愈完美的人,愈无法认同自己本质上的优点。
9.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10.教育之目的,在使儿童成为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制于他人之人物。
11.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12.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
13.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幼儿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4.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孩子们成为积极进取而善良的孩童,而不是成为停滞、被动、服从的木偶。
15.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16.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培养人格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教育领域中,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独立、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人格教育的实践中,现将我在培养人格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认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不仅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拥有健康的心态、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在我国,人格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
二、培养人格教育的具体措施1. 强化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2)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做到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
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1)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生活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举办各类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歌唱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组织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拓宽视野。
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人格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共同推进人格教育:(1)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引言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形式。
人格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和社交能力。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意义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格教育,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心他人、责任感强等优秀品质。
这些道德品质将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判断,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
2. 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心人格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心。
通过人格教育,学生将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这种自信与自尊心的培养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人格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在人格教育中,学生将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理解与他人相处的原则,并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管理能力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
方法与策略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而定。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方法与策略: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树立榜样树立榜样是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
学生往往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和成长。
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学生良好品格的榜样,通过自身言行来引导学生。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榜样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程融入将人格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是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小学人格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格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中小学人格教育的实践,以下是我对中小学人格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小学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格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具备诚实、守信、善良、勇敢等品质,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2.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人格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人格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调控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小学人格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人格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自信,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小学人格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格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小学人格教育的实践1.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人格教育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2.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学会调控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4.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如何塑造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如何塑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
人格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塑造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呢?1. 值得信赖的角色模型青少年的人格塑造离不开正面的榜样影响。
家长、老师和社会上的其他成年人都应该成为青少年可以信赖和学习的角色模型。
他们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青少年需要接触到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包括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
这些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校、社区和家庭都应该提供这些资源,并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中。
3. 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可能会让青少年感到压力和反感。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通过游戏、实践活动、互动讨论等形式,让青少年参与到人格教育中来,使其学到的知识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青少年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提供给他们正确的信息和适当的引导,同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5.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少年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项目等,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合作的品质。
6.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提供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让青少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同时,教导他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7. 加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是青少年人格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避免暴力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六章人格.ppt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 事在人为。
〔5〕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
1、依赖型人格障碍:一种强烈的需要别人照顾的行 为模式,并由此导致顺从、粘着行为和对别离的 恐惧。
2、依赖型人格特征: 〔1〕在没有得到他人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
1、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种社会抑制、不适应感觉以及对负性评价极度敏 感的行为模式
2、回避型人格特点: 〔1〕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以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3〕除非确信受欢送,一般总是不愿投入他人事务
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 总是尽力逃避;
一、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种类与特征
〔一〕人格障碍的种类:参照美国1980年的?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 把人格障碍分成三大类。
1、第一类,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有偏 执性、分裂型人格障碍、分列样人格障碍;
2、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有 表演性、自恋型、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大、自私、心理不 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响冷 淡;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 性质;
〔12〕好欺诈,好控制;
〔13〕做出梦想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 人给予的关心和蔼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的自杀企图的历史; 〔15〕容易厌倦,需要刺激。性生活轻浮、
2、分裂型人格障碍特点: 〔1〕关联观念; 〔2〕过渡社会焦虑症; 〔3〕奇异的信念和想法,存在与社会文化背
景不一致的行为〔相信第六感〕; 〔4〕有奇怪的、反常的、特别的行为与外表; 〔5〕言语怪异〔自言自语〕; 〔6〕不寻常的知觉体验〔近似于梦想〕; 〔7〕对人冷淡; 〔8〕表情冷淡,缺乏强烈的、生动的情感体
美国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阐述
1、什么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 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人格教育学生的情 感、意志、价值观、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激发 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2、美国人格教育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美国的人格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教育家们开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格教 育逐渐发展并得到了广泛认可。20世纪中叶,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人格教 育的政策和计划,如“生活适应教育”和“社会情感学习”,进一步推动了人格 教育的发展。
2、美国人格教育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方法与策 略在课堂教学方面,美国人格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教师通过设 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外活动 中,学校会组织各类社团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锻炼沟通能力和 领导力。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会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 庭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3、美国人格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案例重要理论包括:自我认知理论、人 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应该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
实践探究
1、美国人格教育在中小学、大学和社会的应用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人 格教育贯穿于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例如,学校会开设以 培养学生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课程。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 与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大学层面,美 国许多高校都将人格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幼儿园人格培养指南 幼儿园人格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培养孩子基本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关键期。
在幼儿园人格培养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塑造积极阳光的人格,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从幼儿园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的幼儿园人格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人格培养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这个阶段的人格培养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人格培养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人格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幼儿园人格培养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结构。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结构。
再次,幼儿园人格培养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教育。
二、幼儿园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在幼儿园人格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因此在进行人格培养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幼儿园人格培养过程中,教育应该注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既培养孩子的品德,又培养孩子的知识。
再次,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进行人格培养时,应该注重示范引导,以身作则,用心去感染孩子,使孩子在模仿中学会。
要实现幼儿园人格培养的目标,教育者应该把握好这些基本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有针对性的幼儿园人格培养方法1、多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
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
现代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导 致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 关爱和支持。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01
人格健康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
心、积极心态和创造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 习和人生方向。
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教导学生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和成果,以及如何从错误和失 败中吸取教训。
情绪管理教育
01
02
03
认识情绪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 产生机制,以及情绪对身 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达情绪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观察法等多种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03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
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效果的持续跟进
定期评估
在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了解教育 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长期跟踪
对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关注学生在成长过 程中的变化和进步,为后续教育提供依据。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方案。
中小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的进步,中小学生人格 健康教育应向多元化方 向发展,满足不同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
培养正义感和公正意识
学生人格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下是我对学生人格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人格教育的内涵1. 人格教育的定义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其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 人格教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3)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5)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人格教育的实践与体会1.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基础。
我们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提高道德素养。
(3)班团活动:通过班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道德品质。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2)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3)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人格教育人格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人格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在我看来,人格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石。
以下是我对人格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格教育的内涵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人格教育旨在使学生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人格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适应变化,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塑造健全人格: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培养创新精神:人格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1. 加强德育教育: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通过开展道德讲座、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开设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如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加强体育、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3.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人格的养成及培养教育(精修版)
初中生自我成长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了解学生的需 求和兴趣,因
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 信和自尊,鼓 励积极表现。
提供实践和探 索的机会,促 进自我发现和
自我实现。
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加强 沟通和理解。
04
人格培养的教育案例和故事 分享
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和故事分享
父母陪伴: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其追求自己的梦想 沟通交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培养其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添加项标题
多元化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对人格培养教育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重视个体差异: 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培养方 案,充分挖掘每 个个体的潜力。
强调情感教育: 注重培养孩子的 情感能力和社交 技能,帮助他们 在人际交往中更 好地表达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人格的养成及培养 教育
目录
01.
人格的养成
02.
人格的培养教育
03.
04.
人格培养的教育方法 人格培养的教育案例
和策略
和故事分享
05.
人格培养的教育思考 和展望
01
人格的养成
人格的定义和重要性
人格是一个人的思维、情感 和行为的独特模式。
人格的养成对于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至关重要。
榜样法:通过树 立榜样来引导学 生模仿和学习
自我管理法:通 过让学生自我管 理来培养他们的 自我约束和自我 控制能力
集体教育法:通 过集体活动和团 队合作来培养学 生的社会交往能 力和团队合作精 神
人格健全教育
人格健全教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什么是人格健全教育呢?人格健全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在人格健全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健全人格的人。
人格健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个体,形成健全社会的基础。
一个人的人格健康与否,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
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不仅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更能够体现出高尚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而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则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和事故,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危害。
人格健全教育是社会治理和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格健全教育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进行人格健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细致认真和自律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培养他们的心态平衡和积极进取。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要求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并勇敢面对,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社会人。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人格健康不仅仅是指他个人的品质,更体现在他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方式上,要求他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和睦相处。
人格教育的定义
人格教育的定义人格教育啊,说白了,就是教人怎么做人,怎么活出自己的样子。
咱们从小就被爸妈、老师教导,要做个好孩子、好学生,但人格教育可不只是这些。
它更像是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路,让你在人生的每个转角,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首先,人格教育得从心开始。
你得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自己心里想要什么。
就像咱们有时候突然想吃某个小吃,那种冲动,其实就是心里头的一种渴望。
你得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那就让他大胆去画,别管画得好不好,重要的是那份热爱和坚持。
这就是自我认知的力量,让你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接下来,就是得学会和人打交道。
人格教育里,社交技能可是重头戏。
你得学会和人说话,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
就像咱们平时和朋友聊天,你得让人家说话,别老打断人家,也得学会赞美和鼓励。
这样,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看到同学做了好事,你就得夸他一句:“你真棒!”这种简单的赞美,就能让人心里暖暖的,也能让你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然后,还得有点担当。
人格教育里,责任感可是不能少的。
你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得对身边的人负责。
就像咱们有时候犯错了,就得勇于承认,然后想办法改正。
别想着逃避,那样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你得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当然,还得有点抗压的能力。
人生嘛,总是起起伏伏的,有时候遇到点困难,也是正常的。
你得学会面对挫折,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就像咱们有时候打游戏输了,别灰心,再来一次就是了。
你得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只要努力,就能战胜困难。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人格教育还得有点情怀。
你得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就像咱们有时候吃到妈妈做的饭,就会觉得特别香,那是因为里面包含了妈妈的爱。
你得学会珍惜这种爱,也要学会去回报别人。
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人格教育论心得体会
一、引言人格教育论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格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我对人格教育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人格教育论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健全的人格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
通过人格教育,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 提高教育质量人格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在人格教育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我国人格教育现状及问题1. 教育理念滞后目前,我国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锻炼。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校在人格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培养。
此外,农村地区的人格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使得农村学生的人格发展受到限制。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人格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
同时,家庭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人格教育对策1. 优化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人格教育的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将人格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
同时,鼓励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格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拓宽教育资源渠道。
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有效。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人格教育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人格教育导言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幼儿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全面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品德净化。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人格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一、充分了解幼儿个体差异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园教师进行人格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和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情绪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交行为等方面,掌握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人格教育计划。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应创设充满爱、尊重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游戏机会。
教师还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自主探索和创造性思维。
三、以身作则、引导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导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当时刻以身作则,注重细节,注重自我修养,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四、关注情感教育、培养良好情绪管理能力情感教育是幼儿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变化,倾听幼儿的内心声音,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幼儿学会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逐渐培养强大的抗压能力,建立健康的情感及人际关系。
五、倡导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人格教育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
六、培养自律意识、塑造正面价值观自律意识和正面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幼儿发展成为有品德的人至关重要。
全人格教育内容
全人格教育内容一、全人格教育的内涵全人格教育呢,就是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这可不是光说学习好就行的,而是在品德、情感、智力、身体等好多方面都要发展得好。
就像一个多面体,每个面都得闪闪发光。
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1. 诚实诚实是特别重要的品德。
要做到不说谎,不管是对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
比如说,要是考试没考好,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没努力或者是没掌握好知识,而不是偷偷改分数或者找借口。
诚实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心里,才能长出信任的大树。
2. 善良善良就是要有同情心,能去关心别人的感受。
看到路边有流浪猫流浪狗,要是能给它们一点吃的或者水,这就是善良的小举动。
在学校里,如果有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去帮忙,像帮同学解答不会的题目,这也是善良的体现。
3. 责任感要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好好完成,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比如说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图书馆,那就不能因为想睡懒觉就不去了,这就是有责任感的表现。
三、情感方面的教育内容1. 学会爱与被爱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朋友。
知道家人对自己的付出,然后也用爱去回报他们。
比如给爸爸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感谢的话。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爱,当朋友关心自己的时候,要心怀感激。
2. 情绪管理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高兴的时候可以开怀大笑,但不能得意忘形。
难过的时候可以哭一哭,但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里。
比如说在和朋友吵架的时候,很生气,但是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说出伤人的话,等冷静下来再去解决问题。
四、智力方面的教育内容1. 学习知识这包括很多学科的知识,像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
在语文里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数学里锻炼逻辑思维,在英语里了解不同的文化。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多问为什么。
2. 培养创造力创造力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
可以在画画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独一无二的画;也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编出新奇的故事。
不要总是按照常规去做事,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入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这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而对健全入格养成的忽视一直是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其外在突出的表现是重智能、轻人格。
它是各类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衍生物,这一片面的教育取向如今已产生诸多不良的社会效应,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安稳环境的“绊脚石”,是社会急待解决的“顽症”。
重视学生智能培养,这本无可厚非,是为未来社会培养“英才”、“通才”、高智能人才的必要措旌。
但单方面地过度强调对智能培养,并不符合哲学上发展的一般属性:全面、联系,而不是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
忽视人格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必然会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发展,最终使培养的人才小而言之“高智能、低素养”,大而言之与社会所需人才完全“错位”,最终成为人们“痛定思痛”的难言教训。
现实教育实践中,有一种普遍的错误倾向,就是把学校教育简单地“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不差毫厘地“残缩”为分数。
具体表现为重智能、轻人格;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特长、志趣发展;重接受和记诵学习,轻人际交往与信息的交流。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常把高分数锁定为评价学生优良的唯一标准,忽视甚至不对其人格做出“吝惜’’似的评价。
致使一些高智能、高分数的学生在人格上积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却由于智能的光环效应而不易被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冠冕堂皇地以好学生而论也就“不足为怪了”,哪里还能使其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这给现实社会带来许多沉痛的思考,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敲响警钟。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占据了统治地位,而竞争日趋激烈,精神压力不断增大,这很容易使人的内心生活失去平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要缓解这种状况,既需要道德教育,又需要靠自身修养。
人格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它使美育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的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中国教育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的不断改革,却始终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直到现在教育仍有很多突出弊端屈指可数:一是对目前应试教育模式改革力度不够;二是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欠缺。
三是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过于单一、使之“急功近利”——只问智育,不视德育。
导致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情感脆弱,意志薄弱,待人冷淡,不关心他人,缺乏合作精神。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全体青少年中缺少了人格教育。
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重视起来,这实在是教育的责任。
第一章引言从媒体报道分析看:青少年在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社会进化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会误入歧途,在犯罪的手段上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成熟化愈加明显。
这些案件发生前,涉案人大都是成人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存在于他们身上的那种潜意识的“人格缺失”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却令人痛心,对其自身培养所反映出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有必要在人们痛定思痛后深入探讨人格教育。
在心理学上产生过许多有关人格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波特1937年做过的统计就有50余种;为人们认可人格的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
从国外看:国外有关人格研究理论,主要分为美国、前苏联和东欧两大部分。
西方学术界为研究人格问题己形成了专门的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早已跨越了最初的“人格”作为“面具”的认识峡谷。
这方面的理论可谓九流十家,经典学说有:人格特质说、人格结构论、人格类型论、人格自我实现说、人格精神分析说等。
早期美国对人格的研究,比较重视对病态人格的研究,在西方许多心理学教科书中,往往将性格与人格视为同义语。
前苏联在个性发展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验方面,有着一些具有特色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实验。
如苏霍姆林斯基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培养塑造人的良好个性有深入的研究与总结。
这些个性理论具有把人的个性心理与社会发展、道德建构相结合的特点。
国外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阐述,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又避免让人产生一些“疑义”。
似乎把力气都花在了纯粹的学术上,好在有一批教育家却把人格理论的精神要义运用到了教育实践中。
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全部教育理论,无不渗透着人格教育的思想。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更是把人格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而我国: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靠人格”一词却未曾出现过。
新版《辞源》也没有收入“人格”这一辞条。
可以说,人格意识在中国思想传统上不是作为明确的概念提出的,它的精神实质渗透在各种思想观念之中。
但就总的特点来看,中国古代对人格的理解处处表现为以修身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的倾向,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人格理论的阐述和研究以及中国民众对人格范畴的理解和认同都比较专注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意义。
散见于对中国古典和近代学术遗产的阐述和当代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专著中的人格理论,明显地集中于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考察。
【l】蔡元培是中国教育历史上完整使用“人格”一词的第一人。
实施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大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盖国2第一章引言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
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
完全人格,男女一也。
”【2】他把能否养成健全之人格放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来对待了,不能不说这是倡导人格理论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张显着智者的风范。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格教育理论有了长足进步。
其代表理论主要有:①非智力因素论。
②人格三因素论。
③是自我实现理论与社会实现论等。
综上我国本土的人格教育无论是在心理学范畴还是从社会学角度上都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
特别是由人格缺失而带来的畸形案例,早已成了人们熟视无睹的现实:诸如家庭状况的基础教育中有的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过于放纵、骄宠溺爱缺乏正常教导等等。
导致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留下一生的“劣痕’’,加之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
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与健全人格相背的犯罪道路。
由于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还有对不良文化的沉迷以及上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最终推动青少年步入偏离健全人格的深渊,使得原本脆弱的人格教育又雪上加霜。
而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却因高考的升学率而相对滞后。
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学习先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层面上还留有死角。
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
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也使人格培养大打折扣。
以上几方面对于青少年人格培养来说都是外部因素,青少年人格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
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这是明显的事实。
由于青少年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的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最终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给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极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社会第一章引言进步与时代要求已经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定位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主要是通过思维的操作来实现的。
创造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它直接地是以潜能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破常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保证要养成这种超前的人格思维,.而没有一个宽松而自由的外部环境,人的自然潜能就会头重脚轻不可能得到释放。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人格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人格教育对策中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引起共鸣、求教于大家,对人格探究有所指导。
4第二章人格教育二、人格教育(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什么?不同的学者因其出发点不同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学科也因阐述的角度相异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同一学科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因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的来说:是指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气质、性格及其个别差异的混合体,也就是个体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又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最早出现于希腊语中,表示“移近”、“置换”;在拉丁语中表示“面具”、“伪装”,同戏剧角色有关。
从古罗马哲学家波伊细阿斯(480.524)起,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其词意逐渐确定为“人格’’,即表示理性的、个别(体)的生存。
【3】人格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解释,托马斯主义把它与物质联系在一起,但已经对个体人格与个别(体)作了重要区分。
莱布尼兹把人格的本质界定为自我意识,即把个人的意象同意识联系在一起。
康德把人格置于道德领域,这样,关联于自由的人格才脱出了自然的决定论和自然的机械论,不再是诸多现象之中的一桩现象。
【4J从叔本华开始,人格论还成了哲学的一个部门,在人格哲学的阵营中,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鲍恩等多位哲学家,就流派而言,则分属唯意志论、存在主义和人格主义【5】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格是成人所具备的个人性格,是个人行为物质表现的统一性和固定性的配合形式。
社会学研究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所谓人格,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定和缓慢演变的,是个体把社会的价值、态度、技能都同化了的过程。
在心理学上,人格即“个性”。
【6】。
’《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格”词条标出了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有鉴于古今中外对人格理论阐述和现代汉语的“人格’’语意,笔者认为人格涵义可以概括为:人格是通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所体现的个人尊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整个心理面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