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3cca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4[教材与学情]1、本篇课文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
2、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值得学习。
[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步骤;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3、学习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的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策略]建构问题,以练促读[教学过程和方法]一、了解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常用方法二、指导辨体析题1、出示课题,投影填空《战国策》又称《》。
“策”通“册”,意思是,《战国策》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所纂集,后经西汉末年编订成书。
全书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其体例为。
全书共十二策,本文选自《战国策·》,记载的是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见本文是一篇作品。
2、分析题目①“讽”——邹忌讽齐王;②“纳”——齐王纳谏。
三、指导问题推想:根据①——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B邹忌是怎么样讽齐王的?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怎么样?(自然过渡到对②的推想,并且点明题目中两个意义的关系)根据②——D齐王怎么样纳谏?E纳谏后的效果如何?四、指导检验问题推想并阅读分析A对应语段第一节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⑵训练一、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修八尺()形貌()朝服衣冠()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明日()孰视之()暮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⑶训练二、试将下列短句的特点找出来,并加以翻译忌不自信()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从外来,与坐谈()⑷归纳:邹忌比美妻私妾畏客求讨论“妻、妾、客”三人的答话中所体现的感情异同:爱,感叹句,炽热;怕,反问句,敷衍;有求,陈述句,平淡。
落脚点是:工于对话,精于对比。
B对应语段第二节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⑵训练三、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地方()宫妇左右()⑶训练四、找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翻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⑷归纳:相似比喻,类推成理(见A⑷框图)C对应语段第三节⑴自读注释和课文,复述大意⑵训练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面刺()谤讥()闻寡人之耳()门庭()时时而间进()期年()虽欲言()⑶训练六、找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翻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⑷归纳:齐王纳谏方式结果面刺上赏门庭若市书谏中赏无可进者谤讥下赏战胜于朝廷落脚点在:善于侧面描写五、指导归纳总结1、齐读课文2、同桌互译,听者记下翻译错误的地方,交流3、延伸阅读[附](课内外机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明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好处;2.掌握本课中重要的文言实词以及特殊句式,学会积累文言文知识的一些方法;3.学习文章善于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f95d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a.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__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a9511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b.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自觉诵读的习惯,达到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喻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设喻说理的写法。
2、掌握《战国策》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讽喻的手法,体会本文结构安排的精巧之处。
教学方法】研讨法、点拨式。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圣君,有贤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难觅,于是才会出现忠义之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甚至死谏,在《红楼梦》中借助贾宝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会用人的标准,那就是“武死战,文死谏。
”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谏,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听取,怎样使帝王能够听取自己的进谏呢?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能够使齐威王察纳雅言,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顺耳”讽谏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走近邹忌和齐威王这对被人称颂的贤臣、明君。
授课:(板书课题,解题)题目包括两个含义: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掌握“讽”的含义)二、通过预习课文,请大家说出邹忌讽谏结果“战胜于朝廷”(板书)三、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齐威王纳谏除蔽(板书)四、用课文原句找出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变化,分析描写方法,解释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变化:“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
(三赏三变)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五、同学快速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应积累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标出有疑难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文言知识归纳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3aae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6baa1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窥”,必然是仔细的。
“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孰与”:与……比,谁……。
“美”:漂亮,形容词。
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
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
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
(分析问题)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解决问题)(三)研读课文1、__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ac3c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优秀4篇教学重点篇一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说话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3、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难道一定是这样吗?战国时期的一位谋臣告诉我们“忠言”不一定“逆耳”,一“逆耳”的忠言更乐于让人接受,取到更好的效果。
请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作品: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
《战国策》是国别体。
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
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解题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
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
(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2、分角色朗读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1035d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e.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
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__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ebf3c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教学目的1.熟悉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4.把握文学常识和文言学问。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设计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自学定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威王认为他未认真听,是在说谎。
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
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欣赏,就拜他为相。
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查疑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争论释疑: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评得好。
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的确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延长迁移(齐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对于聪慧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提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adb2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0.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步骤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明确: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
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
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1/2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明确;不是。
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
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
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3.本文的人物对话为何不同?明确: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问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差多了。
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有时候)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 副B.向C.对D.比E.跟F.在;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③皆朝于(A)齐。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_1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bfb45d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5.png)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状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把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精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支配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解释的方式让同学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制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同学对原文的熟悉、理解、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育同学正确观看、擅长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文言字词,翻译全文。
理清文章规律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规律关系,形成行文的层次意识教学方法:朗读、质疑、争论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一个宰相由于臭美照镜子而使得国家从今富强,你信任吗?今日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讲了邹忌由于臭美照镜子而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代霸主的故事,那么其中原委毕竟如何呢?我们先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疏通语言障碍;2、听读:音频朗读,把握节奏;3、带读课文,熟识课文大意;4、齐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三、多媒体显示字音:1、作品介绍:①关于《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事》《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共12策。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名目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
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名目学著作。
②背景资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斗、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抵抗斗争,都特别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消失在政治舞台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54b9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8.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自觉诵读的习惯,达到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喻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设喻说理的写法。
2、掌握《战国策》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讽喻的手法,体会本文结构安排的精巧之处。
教学方法】研讨法、点拨式。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圣君,有贤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难觅,于是才会出现忠义之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甚至死谏,在《红楼梦》中借助贾宝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会用人的标准,那就是“武死战,文死谏。
”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谏,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听取,怎样使帝王能够听取自己的进谏呢?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能够使齐威王察纳雅言,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顺耳”讽谏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走近邹忌和齐威王这对被人称颂的贤臣、明君。
授课:(板书课题,解题)题目包括两个含义: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掌握“讽”的含义)二、通过预习课文,请大家说出邹忌讽谏结果“战胜于朝廷”(板书)三、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齐威王纳谏除蔽(板书)四、用课文原句找出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变化,分析描写方法,解释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变化:“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
(三赏三变)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五、同学快速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应积累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标出有疑难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文言知识归纳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a292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d.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本文将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的优秀六篇,这些教案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内容丰富性而脱颖而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5a7f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a.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1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悉除弊纳谏在当时的乐观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状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力量。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熟悉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力量。
【课时支配】1课时。
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留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特别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日,我们就观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1、《战国策》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奇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白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示意、劝说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留意区分:诽,背地里谈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908d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6.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a81b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b.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9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当面,名词作状语)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使……闻)⑤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⑦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⑧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3)翻译下列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9d1c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a.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婉辞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文言常识。
2、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中探究,探究中竞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千里,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我问你答——读通文字(多媒体展示)闯关一:必答-检查预习。
1、赛读。
(能反串得1分,每出现一处读错的地方扣1分)2、释词。
(给对方组出5个你认为能难住对方的词语,1个1分)3、译句。
(老师抽查)4、《战国策》常识知多少?(老师抽查)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全书共策,着重记录了。
明确:刘向国别体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三、我们探究——读懂文意:(多媒体展示题目)闯关二:(抢答:言之有理就得分,有理有据得2分)201、解释文题: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课文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你能用“三”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讨论板书)3、分析人物形象:(1)、说说“邹忌”:(多媒体出示: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aeb90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8.png)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战国策》教学目标:1.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 感受邹忌的讽喻说理艺术,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
4.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1.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技巧。
2. 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国策》吗?请简要介绍一下《战国策》。
2.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二、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背景的掌握。
三、分析人物形象1. 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等方面。
2. 教师总结:邹忌是一个敢于进谏、善于辞令、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四、学习重点文言实词、虚词1. 教师讲解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默写,巩固所学知识。
五、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技巧1. 引导学生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技巧。
2. 教师总结:邹忌通过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等方法,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还记得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技巧吗?2. 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
二、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师点评、总结。
四、布置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战国策》中其他相关篇章,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撰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心得体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65e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a.png)
第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情感目标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3、技能目标①、背诵全文②、学会讽喻的方法4、学习重点①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②探究人物不同身份、心理及语气【方法指津】学习方法:1、诵读法。
(生通过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2、讨论法。
(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3、练习法。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资料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2.相关注二、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研习课文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要求: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形貌昳丽()b、时时而间进()c、朝服衣冠()d、期年之后()e皆朝于齐()B、解释加点词的意思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窥镜。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3620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d.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分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讽喻手法达到讽谏的目的的。
3、课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详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教学难点: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妾、客三个人的答话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语法结构的特点?3、疑难词句辨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赤壁之战》,都是叙史作品,这一篇说的也是史实,但跟前两篇在体裁上显然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先不忙作答。
到学完本文后再请大家回答。
二、齐读课文,正音,指出特殊句式。
1.学生齐读全文(学生齐读时,教师将以下各组语句依次写在黑板上。
)2.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错了的同学在书上标出它们的拼音。
朝服衣冠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3.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内容是否相同?为什么句式不相同?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内容相同。
说明句子构造的灵活性。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私我,故美我(内容相同。
前者强调原因,后者强调结果。
)三、自读课文:学生逐段自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自行概括大意,用铅笔写在书上。
速度不要求一致。
最先读完的学生可将自己概括出来的段意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
下述段意也仅供参考: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第2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讽喻齐王。
第3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第4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全班,给学生解答问题,主要是解释词句,内容和写法上的问题可以只给提示,促其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adb1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9.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本文主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学目的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1.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2. 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一、导入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二、解题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yi )丽朝(zhao )服衣冠(guan )窥(kui )镜期(ji )年朝( chao)于齐间(jian )进2. 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第一段:进谏的依据。
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
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1.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 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三答邹忌进谏齐王纳谏妻→私我三思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三比朝廷大臣→畏王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三赏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小 -------------------------- 大家事 -------------------- 国事三变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战胜于朝廷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
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
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明确:1.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 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 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
(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 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五、作业1. 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第一幕人物:邹忌邹妻邹妾客人时间:战国时期地点:相国府邸(旁白:早晨,阳光明媚,齐国相国邹忌一大早就起床,正在整理衣冠。
只见他身高八尺多,脸色白皙,容光焕发)邹忌(整理一下襟袖,打量着镜中的影象):我邹忌年过半百,风采依旧,哈哈!邹妻(上来了,福了一福):相公,该用早餐了。
邹忌:哦,知道了。
邹忌(在镜前转了一圈):爱妻,你看一看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帅呢?邹妻(细细打量了一番,充满爱意相公风度翩翩,那徐公怎么能够与你相提并论呢!!邹妾(向二人福了一福):老爷,夫人,早餐准备周全了,请用膳吧!邹忌(凝视着镜中的自己,作沉思状):爱姬,你来得正好!快,看一看老夫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漂亮?邹妾(瞧了瞧邹忌,又瞧了瞧邹妻,低着头,怯生生):老爷,徐公怎么能够与你相比呢!邹忌(双手理着髯须,大笑):哈哈哈!用餐去!(众人下场)(旁白:第二天,依旧是艳阳高照,邹忌正在会客厅上)客人(鞠躬,抱拳):相国大人久等啦,下官许伟给大人请安!邹忌(抱拳,还礼):不知许大人登临敝府,有何见教?!客人(又鞠了一躬,毕恭毕敬)下官蒙大王恩典,相国大人抬举,被派往南方任职,特来辞别!并聆听大人教诲!邹忌(右手理着髯须,赞许地笑着):好好!贤侄应该恪尽职守,为大王效力!——许大人与徐公是老交情,你看看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在邹忌周围转了一圈,谄笑):相国大人是齐国男子的典范,而今风度依旧,更添几多成熟韵味。
徐公远远比不上您的美丽啊!邹忌(自得状):哪里哪里!贤侄太抬爱了!哈哈!(二人下场)(旁白:又过了一天,邹忌独自一人倚在寝室)邹忌(自言自语):今天徐公来访,老夫仔细打量一番,自以为不如他美,照着镜子再细细比较一番,发觉自己的容貌与他相比差多了!邹忌(作不解状):为什么老夫的爱妻、爱姬与许大人都称赞我比徐公美呢?邹忌(作大悟状):爱妻赞美老夫,是偏爱我;爱妾赞美老夫,是怕我怪罪;许伟那小子夸奖我,是对我有所求,拍马屁!……一个人尚且如此受蒙蔽,国家更不用说了。
老夫得提醒大王一下!…… (邹忌下场)第二幕人物:齐威王邹忌侍从时间:战国时期地点:齐王宫殿(齐威王坐在龙椅上,侍从立在一旁,邹忌上)邹忌:(行君臣之礼):启禀大王,臣邹忌有事启奏!齐威王:好!邹爱卿平身!有事尽管奏来就是!邹忌:(站起身来):谢大王!老臣的确明白自己比不上徐公漂亮。
我的夫人偏爱我,我的爱妾怕我怪罪,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齐威王(倚在龙椅上,大笑):呵呵!孤还以为是什么国家大事呢?!原来是爱卿的家事!哈哈!邹忌(神态严肃,上前一步):不,大王明鉴!这不只是老臣的家事,这是关系到齐国兴衰胜败的大事!齐威王(从龙椅上站起,诧异):哦,孤洗耳恭听,相国请讲明白些!邹忌(正色):老臣一个人尚且受到如此蒙蔽,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拥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嫔妃及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全国境内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
这样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啊!(划线处可用原文)齐威王(频频点头):好!好!好!邹爱卿言之有理!齐威王(拟写诏书):来啊,传孤旨意——从今日起,无论大臣、差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谏寡人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众场合批评指出朝政的过失,让寡人听到的,授予下等的奖赏!邹忌、侍从(鞠躬):大王英明!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齐威王(喜笑颜开):众爱卿平身!退朝!(众人下场)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