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1)引言 (1)1.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 (1)2.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 (2)3. 关于职业道德素质评价的研究 (3)4.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4)5. 关于解决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的研究 (5)参考文献 (5)引言职业教育是现有教育类型中的一种教育类型,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高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一线产业工人的任务。
面对新时代所给出的职业道德新内容和新挑战,中等职业学校应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满足个体自身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首先,是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分析。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贾玉敏(2012)在其博士论文中,从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两个维度指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包括的规范性内容。
她认为,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最核心、最主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最集中、典型性、标准化体现。
职业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要求基本包括几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要求中强调了对党政干部、企业生产者、商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1]。
这种宏观的分类方法能够给人提供理解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方向和角度,但仅限方法论的高度,没有具体到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中。
刘昊(2018)认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包含“以爱岗敬业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感教育;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以遵纪守法为规范的职业道德纪律教育”[2]。
可以看出,该学者更关注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毋庸置疑,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是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对个人的人生发展也相当重要。
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各行业专业职业道德,该学者在论述时并未涉及。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总结词
多元化、个性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总结词
专业素养、教学能力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 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积极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项目,引进国外先 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总结词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和成果 转化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索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与思考
01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及内涵
03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总结词:精准定位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需求 和行业趋势,精准定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紧密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
总结词:科学合理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确保 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实用,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完整版)
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程艳霞陈瑞生[摘要]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变化。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培养理念、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对此,必须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健全中高职衔接机制,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现代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中职教育特点问题改进[作者简介]程艳霞(1979-),女,山西灵石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陈瑞生(196 3一),男,江西九江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
(重庆400020)[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1年度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cstc2021jccxA0024)[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13-03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21]19号)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一、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这两条主线。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_概述说明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概述说明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被广泛认可和重视。
然而,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对整篇文章的概述。
然后,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当前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提出平衡升学和就业导向的对策,包括提升职场技能培养力度、引入潜在行业需求预测机制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等方面。
随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完善评估机制和课程设置的对策方法,具体包括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引入个性化发展导航机制等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中职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通过分析现状和针对性的对策提出,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只有平衡升学与就业导向、完善评估机制和课程设置,中职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升学和就业并重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问题:2.1 现状分析:目前,中职教育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升学导向过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许多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
其次,就业能力培养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很多中职毕业生因为缺乏实际技能和行业经验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2 升学导向过强问题:升学导向过强会导致中职教育忽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鼓励或推动学生考取更高层次的教育。
这使得中职教育的本质被扭曲,与其说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某些量化指标。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和
展示我校的建设情况,特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我校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学校大力投入资金,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基地、实验室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其次,我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水
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也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使教师更加有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另外,我校还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校结合行业需求,重新调整和
优化了课程设置,开设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各大企业的合作,学校为学生
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搭建了更多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
德品质培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成为高中毕业生就读的重要选择。
然而,尽管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年纪较轻,对未来的职业道路缺乏明确规划。
他们往往根据家庭或好友的影响随意选择专业,并未充分考虑自身兴趣与优势。
因此,在中职阶段培养起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设选课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专业领域,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各个行业的认知。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探索,帮助他们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缺乏软实力与综合素质由于中职学校注重技能和实践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一些学生专注于练习操作技术,而对于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与人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具备创新精神等软技能同样重要。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引入更多课程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开设公共演讲课程、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实践机会与真实工作经验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岗位实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在现行制度下仍存在着一些限制,使得部分中职学生在获取真实工作经验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中职学生。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可以深化合作,在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并应用所掌握的技能。
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职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高等教育背景以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许多中职毕业生往往只能从事低薪或者非正规就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更多途径使得中职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专业领域,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通过对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引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建设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将直接影响到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围绕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展开研究,分析现有建设模式的特点和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及优势和局限性,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为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实操机会,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对能力。
建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建设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行的参考和指导,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对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建设模式的现状分析建设模式是指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
目前,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是建设模式缺乏统一规范。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怀着对中国教育的殷殷钟情和对西部职业教育的无限忧虑,以及对卫生职业教育的万般焦虑,在最基层教学一线实践、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上,本人很负责地撰写本,以求产生期待的思想共鸣和实际效果。
期间谈及的一些现状和问题也许众所周知、屡见不鲜;也许有所不知、值得关注。
倘若属前者说明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确已无可期待,作为基层学校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最终走向自生自灭也无可厚非。
倘若属后者说明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有药可救,作为宏观决策者——教育行政部门——只有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之后拿出积极地应对措施,或许还有值得期待的一天。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原因有二:其一,中国的教育从都不是教育一线的真正的教育人说了算的,所以一切的一切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都是徒劳;其二,中国的职业教育绝非只是加大投入、往里砸钱就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这只能改变它的外在、外表和硬件方面的问题),它的办学的软件基础实在太差,特别是办学的内涵和素质基础,当然包括它的办学理念、观念、意识所贯穿其中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所以,我所谈及的现状和问题如果不是个案的话,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加以改革。
回首我国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谓历经千辛万苦,我们在见证了它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显著地感觉到了它的举步维艰和伤痕累累。
难道不是吗?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基础教育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具有职业教育无与伦比的位置,即便如此,尚且如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又会有多大作为呢?但是,一位教师,一位真正的教育人,他的责任,他的使命难道不是“我们不一定有作为,但我们必须努力有所作为”吗?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地位。
首先,它既是中等(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要求职普比1:1,实际上职普比为4:6),同时又是大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它既具有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同时又具有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相近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改善和完善。
一、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通常是由学校自行制定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一些学校所制定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种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在一些中职学校中,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改进。
教师缺乏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客观评价和标准,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考虑不够全面,不够系统,而是着眼于应试。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未来就业时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
社会也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不够重视在一些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学校缺乏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和培养。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匹配、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以及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校间的沟通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健全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人才培养将更加顺畅,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学校间沟通合作、优化、健全、加强1. 引言1.1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当前中、高职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备受关注。
面对当前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匹配、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混乱和脱节;课程设置不够匹配使得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面临一定的适应困难;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职场需求;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全面展现。
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校间沟通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 正文2.1 培养目标不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各自的目标和重点,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出现了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受教育者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专门教育,这就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
在教学中除注重理论教学,在校内实习室实习外,还应建设利用实习基地,改革考核内容、方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实践;考核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专门化教育,其职业性训练的着重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实践性的教,学生要实践性地学。
实践教学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兴趣,自觉地去掌握实用技术,并促进实践技能的发展。
实践性教学应贯穿到每节课,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表现为采用实物教学,挂图教学,标本教学,演示教学等手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方面,它与理论教学互为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充实,形成完整的实践过程,并以此进一步强化职业性常规训练,以培养受教育者熟练的实践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从实质上说就是实践性教学原则。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其能力倾向着重表现在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此,日常教学应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突出技能训练,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导,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为原则,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课到实训场地,加大实验实习课比例,加大实践技能考核在学科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察。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CATALOGUE 目录•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中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中职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结论与展望中职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供给不足,限制了招生规模。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招生困难。
中职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均存在缺口,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认可度政府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不足,如缺乏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难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由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很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中职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这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信心。
社会观念影响传统观念束缚部分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他们的学历较低,能力有限,这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用人单位歧视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缺乏自信。
学生自卑心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悖。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差异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建构活力课堂,培养中职学生关键能力
建构活力课堂,培养中职学生关键能力1. 引言1.1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的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其关键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些能力不仅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更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构活力课堂,培养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只有通过建构活力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自身优势,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得以全面发展,做好未来的准备。
2. 正文2.1 建构活力课堂的定义建构活力课堂是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其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课堂模式。
在建构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建构活力课堂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和体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提倡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批判思考。
通过建构活力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建构活力课堂不仅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更是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和转变。
2.2 构建活力课堂的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
科教文 化 Jjl
对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
王 英
( 廊坊高级技工学校, 河北 廊坊 050 ) 600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 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 中职学校教 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笔者从 专业设置调整、 课程体 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验 室与实习实训基 实 地建设、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 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 教 对提高中 职院校教 学质量的问题进行 了 探讨。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学改革 教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是 要求、 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 在课程的编制与 师 。 提高劳动者素质 ,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 实施上应以能力为本位,体现中职特色。另一方 六是加强教学管理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 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 目前 ,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面, 要组织好教材的审定和编写工作。 在教材的编 手段。 中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 建立科学 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中等职业教育的 写和审定过程中,要聘请企业界杰 出人士及一线 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首先 , 要根据不 毕业生数已占普通 高校毕业人员 的相 当大 的比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 同的岗位需要 ,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 素质较高 、 相 例。 但与社会需求相 比,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相 设 , 及时删除不符合行业需要或陈旧落后的教材 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其人员组成要来 自 同 不 对滞后 , 一些地方把中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 的 内容, 增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知识 、 新技 的层面, 除了本校的教学管理干部、 教师代表 、 学 生代表外 , 还应邀请校外的技术专家与管理专家 学历教育 , 在专业设置、 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等方 术 。 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 三是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 参与,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 分组落实教学管理任 求,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 , 导致一些中职 高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验室与 务。其次 ,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估方案, 使 院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笔者认为, 要进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方面, 要加强校内实验室与 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 规范化 , 如建立教学计划执行 步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实现中等职业教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根据 中 职教学特点不断更新 检查制度、 定期听课制度、 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分析 育的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 , 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 教学仪器设备, 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 形 制度 、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毕业生定期抽样评 设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 需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 成教学、 科研、 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 估反馈制度等, 在评估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 多样 人手。 实训基地。 另一方面, 要建设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 性和灵活性, 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 定 是调整优化专专业设置 , 是提高教学质量 习实训基地 , 中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 、 企 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 的前提。 职院校 的 中 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 学 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建设 ,也可由地方政府统 相结合 , 公开性评价与公正性评价相结合 , 全面提 校条件与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以适应社会 筹建设与管理。 对于行业 、 专业性 比较强的实训基 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质量 , 更加科学有效地控 需求 为基本原则 , 针对本地区、 行业 、 经济和社会 地, 可利用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的现有条件 , 中 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 ,达到促进教学质量 根据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院校的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中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中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紧缺,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方面。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课程设置单一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政策的制约,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需求。
3. 实习实训环节不足中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中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实际操作环境都存在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不足。
4. 教学模式陈旧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以传统的“授课-默写-考试”模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多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的配备。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切实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要改革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职业实践、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要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措施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措施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总体对职教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机构调整还未顾及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虽然呼声很高,但实施中碰到许多困难,政府职能的定位还须等待;各级政府在政府行为上受某些领导偏见或认识不足的影响,法规制度形成的动力不足。
4.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未达到与普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
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传统的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还被作为衡量标准套用于职教。
5.各种独立的职教管理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没有全面引入职教考核制度.6.我国职教师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师资知识老化,实践技术技能缺乏,习惯于传统学科学术教学、对产业及相联领域工艺流程、管理技术了解不够。
况且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提高措施也缺乏联系新生产工艺、技术的渠道和参与生产实践的要求,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7.我国职教的办学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许多学校的实训工场、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而校外实践工厂、实践场所又缺乏先进的适合于职教的场所,也无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先进技术接轨,只能“纸上谈兵”。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1、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
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概要
浅谈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概要引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中职学校招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问题概述1. 高考独大近年来,高考制度占据了教育资源的主导地位,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过于关注高考分数,而忽视了中职学校的选择。
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势愈发严峻,很多富有发展潜力的中职学校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考生。
2. 缺乏职业导向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没有明确的职业导向,导致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动力不强。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校提供的专业课程和培训内容,失去了对职业学校的信心和兴趣。
3. 招生宣传不足中职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许多中职学校没有注重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另一方面,有些中职学校的宣传内容夸大其词,夸大学校设施和教学水平,造成了对学校的错误认知。
4. 招生机制不合理一些中职学校的招生机制存在问题,例如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考察,导致了学生选拔的不公平性。
此外,一些中职学校招生时缺乏专业的考核和面试机制,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
解决方案和对策1. 多元化评价机制应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高考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特长、综合素质等方面,确保选拔出适合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
2. 职业导向和实践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加强职业导向教育,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让学生明确选择中职学校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加强实践教育,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训课程和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进行真实的职业体验和实训。
通过与企业合作,中职学校能够及时获得应用前沿技术和职业知识,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基础。
中职课程建设质量报告
中职课程建设质量报告中职课程的建设质量是指学校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它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综合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现状,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计划、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研发、师资培训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深入剖析中职课程建设质量的问题及弱点,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进及提供建设性建议。
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计划在中职课程建设过程中,计划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整个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计划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规划设计不合理、课程更新周期过长等问题,导致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就业能力。
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结构中职课程建设需要考虑到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学分系统、考试方式、综合培养模式等,目前,由于政策规定的不够灵活,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制定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导致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工作和就业需求。
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存在诸如课程内容过分理论化,不能贴近课外实践等问题,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实际的技能,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四、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检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步骤繁琐、教学大纲落后、教师有效性低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职业教育课程的教材研发教材的研发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材的内容必须贴近实际,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目前,由于投入不足以及编写的技术不够科学,教材研发工作存在诸如实用性不强、权威性和准确性欠佳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的教材研发方式,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
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含山县职教中心容提要: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
而办学条件也就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师资;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
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三个方面10个子问题,即:比较研究方面、问题研究方面和模式研究方面。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外部性部性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即学校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结合度)。
而在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体现出不同的着力点。
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就放在了办学规模和办学面向方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体相当,工学结合成为了基本的职业教育制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都已下大力气扩大招生规模,成效显著。
市2009年是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已超过普通高中规模,全面实现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平衡发展。
在办学面向方面,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产学结合度越来越紧密,这也促使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市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
总体来讲,中职学校面临的四个方面基本问题中,市基本实现了“招生入口扩大了”、“就业出口畅顺了”。
显而易见的是,在巩固以上两个方面成果的基础上,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是另外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办学质量,一个是办学条件。
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了中职教育能否适应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之中,而中职教育是否具备适应产业全球化的条件、如何具备服务全球化产业链条,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显然,不论采用什么锦囊妙计、灵丹妙药,都离不开提升办学质量和完善基础条件这两条,这是中职教育实现适应产业全球化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因此在抓好招生和就业的同时,中职学校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办学基础能力建设,这必定是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其基本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这四个方面中,目前政府政策导向主要侧重强调了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容,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中央和省政府一直在促使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导致校园校舍和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物质资源匮乏现象明显,进而凸显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实,在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学校师资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同样处于资源紧缺的状态,只不过与另两个方面对比起来,这两者相对隐性。
事实上,我们发现在推进校园校舍建设和配置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过程中,如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的配套建设没有同步推进,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校园校舍和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的教育经济效益。
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十个子问题需要研究,分别是:比较研究、问题研究和模式研究。
一、比较分析(一)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之比较分析研究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第一方面问题就是基础能力建设的比较分析。
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党政一把手基础教育考核的核心容。
2009年市已继之后在我省实现了这一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1%。
然而,按照比较分析的原理,我们发现,在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两股基本力量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平分秋色”,大体相当。
还须指出的是,在普通高中增量不大的情况下,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主要来自中职学校。
但是从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角度分析,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尽管两者都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在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的本质是相同的,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所属的层次也是一样的。
但由于其面向的受教育者不同,以及毕业后学生的社会面向不同,使得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基础能力建设配置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校园校舍: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中职学校需要更多的实验实训场馆,数量上比普通高中必须是成倍增加的。
同时,基于中职学校以活动和行动导向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中职学校也需要更多的教育教学场地。
二是实验实训设备:普通高中教学几乎只需要满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几门课程的实验设备,而中职学校除了要配置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文化基础课程实验设备外,几乎所有专业都需要配备实验实训设备,所有专业都要配备专业课室或一体化课室,这是两类学校最大的区别。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市还要求教师要做“四维教师”,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行业最新技术,而普通高中几乎只有十几门课程,一所中职学校开设上百门课程实属正常,像商校这样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有40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涵盖产业和行业领域很广,开出课程达到了500多门,而且课程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大。
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的来源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完全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所需要的资源支持也更多。
其实,中职学校教师与大学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面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四是教材和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按文理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有差异性也有交叉性,与中职学校相比,普通高中同大类不同课程之间的融通性和交叉性更强;而中职学校不同专业课程体系的融通性和交叉性较差,主要是受产业、职业以及新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所决定的,这使得中职学校课程与教材建设比普通高中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
在课改领域,尽管普通高中的课改有其在的规律性,而中职课改的难度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行业、企业和研发机构一齐参与,对照行业标准、产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各项标准进行改革。
可以毫不夸地说,中职学校要使做出的课程或者教材,实现完全与行业、企业相衔接,一门课程投入上百万元也不足为奇。
从、、乃至全国而言,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还显得非常滞后,课程和教材建设还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做这样的比较分析的目的在于,一是要让我们的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了解到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是数倍于普通高中的资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二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能只从学校自身出发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必须把学校与社会、市场、制度、政策等因素结合起来;三是加强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比普通高中难度更高,而且要求我们要更具宏观视野;四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产业在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职教育要不断地去适应它,在不同的阶段对技能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的规律是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了、产业结构升级了,我们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二)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无论从全国、全省还是而言,我们所说的中职学校区域比较分析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就全国而言,中职教育发达地区主要有天津、、、、和,以上六省的中职教育比较发达。
而就而言,中职教育的发达地区则主要指“珠三角”地区。
一个区域的中职教育发达与否,基本呈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第二、三次产业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占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相对较高,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就较好。
的分布也能说明这一点,除市直中职学校外,就县区来做比较分析,惠阳、博罗的中职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吻合度也十分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除外。
前几年的人口结构,导致普通高中所占比例较高,而是由于高校资源高度集中,高等教育资源优越。
但近几年来,已在悄悄发生改变,主要是扎根的外来工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升学适龄期,使得对中职学校的学位需求越来越多,而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故这两地的职教规模也在相对增长)。
这种趋势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有绝对强势比重,如德国职业教育占80%以上,美国职业教育也占70%以上。
进行这样的比较分析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为我国职教发展提供了成功例,如果说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领先中国近20年,那么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也可以供我们20年借鉴和参照。
同时,职业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将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学历体系、培训体系和高教体系对接的问题,实行“七级证书”制度,建立了职业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二是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种认为经济社会越发展,普通高中所占比例就越高的看法是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
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撑,同时也使得中职教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产业的发展也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办学理念比较分析如果说以上两种比较都是就外部性的比较和分析的话,那么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之不同办学理念的比较分析就是基于部性的。
中职教育办学面向的差异性导致了办学理念的差异性,当前的中职学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面向:一种办学面向是既面向就业又面向升学,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都存在这一类型的学校,这就使得其办学理念比较强调人文教育和逻辑智能的培养,这也可能导致其基础能力建设难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这类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往往明显受到“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的办学理念制约,从职教办学实践来看,必须对这种职业学校理念做出调整,否则其办学目标将与职业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任其发展将走向以升学为主导的极端。
第二种是以面向制造业的工科为主导的职校,教学比较强调实训、实验为主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过程导向,技能领先的理念使得他们更加强调实验实训设备配套以及和行业、企业的结合,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学校,学生技能都比较过硬,但也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办学往往可能会面临一手硬一手软(或一手长一手短)的现象:技能教学是其强项,而学校文化、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其短板,这在技工类学校尤为明显。
第三种类型是以商科为主导的学校。
如果说工科以“刚性”见长,那么这类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则主要是以“柔性”见长。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商科学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商科专业之中,如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等,因为价值不菲的信息软件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验实训设备,使得这类专业实现了“由蛹化蝶”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