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读书笔记1
管理学读书笔记(一)一、书目:1.《管理学精要》(第六版),安德鲁·J·杜柏林著,左浩、陈莹、袁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2.《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3.《看电影学管理》,孙路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二、三本书及课本的对比分析《管理学精要》此书结构简单明了,对管理学原理的阐述有着深入浅出而又充满思想的火花,引用大量的案例使之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内容新颖。
大量的案例激发了学习者的研究兴趣。
在阅读此书时我感觉案例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原理。
这些具体实际的实例开拓了我的眼界,而且它们给了我创造思考的机会,通过对信息进行思考则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并能长时间地记住。
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管理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在每章开头都有“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列出了每一章中重要的主题,并且将这些重要主题相关的内容融合进正文中。
每章结尾的“本章提要”以本章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对关键点进行总结,归纳出本章的中心思想。
用“开篇案例”阐明每章所要讲述的重要主题。
“管理实例”等栏目展示了每章中特定的个体或者组织是怎样在管理方面进行实践的。
每章结尾的“复习题”和“思考题”鼓励读者复习并回顾本章的学习目标,还有“技能训练”、“网络技能训练”可以使我们通过因特网扩展管理学知识。
有趣的“自我测试”使我在测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所擅长和不足的领域从而取得进步,在这些自我测试中受益。
另外案例也位于每章的结尾,它们综合了每一章中所讲述的概念并模拟了实际的管理行为。
另外本书中有很多与这个新时代相紧密相联系的部分,例如,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差异,里面涉及对人权侵犯问题的进一步描述、全球化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跨文化技能和态度的自我测评;还有第三章讲述了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
因特网的影响有对顾客和其他外部关系的影响和对内部运营的影响,还谈到了一个在当今网络普遍存在下的很现实的问题,即无线环境对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影响;还有第四章中作为道德研究的一个部分,有部分内容讲述了计算机道德和网络礼节……这些内容是新形势下作为一个成功有效的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类读书笔记
管理类读书笔记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1运营管理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在运营管理方面,麦当劳走在了很多企业的前面,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运作特点,影响深远。
其成功的运营管理模式,不禁要让我们联想起一个话题,究竟麦当劳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它可以长久不衰,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它有什么优势是值得国内餐饮业学习的?麦当劳不仅从其经营理念中不断获益,而且形成了一套长期高效的人才复制与运作经营方法,长期处在快餐业领头羊。
在课程《向麦当劳学店面运营管理》中,麦当劳标准运营管理专家王东升提到,麦当劳的运营核心理念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叫一切用数字说话,用数字规定所有的操作流程细节;第二个叫100%的客户满意,对服务做到极致的追求;第三个叫清洁,让顾客放心的用餐;第四个叫微笑,用品质、服务、清洁,提供综合的顾客价值。
在这四大核心运营里边,国内快餐行业真正可以做到的很少,特别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触动了大众的心理防线。
因此学会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更有利益国内快餐行业的更新换代。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趋向高品质化和高品位化,而且也趋于多样化。
麦当劳的成功不沉醉于已有的成功,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变化,重视商品新价值的开发,同时不断也在商品上增加新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顾客体验。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2作为一名习管理学的学生,听到提得最多有关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对管理所做的研究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文”。
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优秀8篇)
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优秀8篇)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篇1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学》的学习,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
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
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
管理学的****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
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认识到,这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
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
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半个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篇2一直以来都想看看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考级考证,做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想看的念头刚冒起来又沉了下去,所以,这门课还没有入门,直到时间的车轮辗转到了现在。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接触管理学这个学科领域了。
我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学习了有关知识。
《管理学》读书笔记沟通
有效的反馈应该是具体、客观的,并针对对方提供的信息或行为。同时,要避免过于负面或过于笼统的反馈,以 免影响对方的积极性或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非言语沟通
总结词
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身体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语调等非言语方式传达信息或情感。
详细描述
非言语沟通在沟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眼神接触可以表达关注和信任,微笑可以传达友好 和善意,姿势可以反映态度和情绪。因此,要注意自己的非言语信号,并理解对方通过非言语方式传 达的信息。
02
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
03
沟通有助于解决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组织的
稳定和和谐。
02
管理学中的沟通技巧
有效倾听
总结词
有效倾听是沟通中的关键技巧,它涉 及到理解、关注和记忆对方传达的信 息。
详细描述
有效倾听需要全神贯注地关注对方, 理解其观点和情感,避免打断对方或 过早做出反应。同时,要记住重要信 息,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应用。
组织内外部沟通的挑战及应对
组织内外部沟通可能面临信息泄露、媒体误导等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和舆情应对机制, 以确保组织的利益和形象不受损害。
05
总结与展望
管理学中沟通的重要性和作用
01
沟通是组织内部协 调和协作的关键
良好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组织内部 的协同效率。
领导与下属的沟通
领导与下属沟通的作用
领导与下属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建立互信 、明确工作目标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领导需要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如明确表达、积极 倾听和及时反馈,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管理学的篇1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
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研究和发现的学科,并且所学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2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
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
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
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
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
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3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
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
管理学罗宾斯读书笔记
管理学罗宾斯读书笔记管理学罗宾斯读书笔记篇1以下是一份管理学罗宾斯读书笔记,主要包括书中的主题、内容总结、个人观点和推荐理由。
1.主题:管理学是关于如何管理和协调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罗宾斯认为,管理学应该关注“人”的因素,即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能。
2.内容总结:罗宾斯在书中介绍了管理的概念、理论和实践。
她强调了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创新。
她还探讨了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决策、战略和变革管理等领域。
3.个人观点:我认为罗宾斯的管理学理论非常实用。
她强调了“人”的因素,这让我觉得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种实践方法。
她提到了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4.推荐理由:罗宾斯的管理学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它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管理的概念、理论和实践。
她的观点和实践案例非常实用,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本必读之书。
以上就是我对于管理学罗宾斯著作的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管理学罗宾斯读书笔记篇2《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组织行为学权威——罗宾斯所著,它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管理学的教科书。
这本书以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了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罗宾斯对管理学的深刻理解。
他强调了管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认为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方法论。
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并强调了这些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例如,作者详细阐述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使我对这些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如苹果、谷歌等,这些案例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这门看似抽象却又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相连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从业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阅读相关管理学书籍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对组织、领导、决策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组织。
一个有效的组织能够将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就如同一场精彩的交响乐演奏,每个乐手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和任务,但只有在指挥家的协调下,整个乐团才能奏出和谐动人的乐章。
在组织中,明确的分工和良好的协作至关重要。
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同时又能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流程。
领导是管理学中另一个关键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为团队指明方向,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领导者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如清晰的愿景、良好的沟通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等。
他们不仅要关注业务的发展,更要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和需求。
在阅读中,我了解到不同的领导风格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面对紧急危机时,可能需要采用权威型领导风格,迅速做出决策并指挥行动;而在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环境中,民主型领导风格可能更为合适。
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众多的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易事。
这需要管理者收集充分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权衡各种利弊,同时还要考虑到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书中提到的一些决策方法和模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 SWOT 分析、波士顿矩阵等。
然而,我也意识到,决策不仅仅是依靠工具和方法,更需要管理者的经验、直觉和判断力。
激励也是管理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贡献自己的最大价值,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管理学笔记(5篇范文)
管理学笔记(5篇范文)第一篇:管理学笔记1、简述管理的定义含义是什么?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含以下六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管理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
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组织,包括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管理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浊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不,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
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对组织的效果承担重大责任。
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员工6.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或消耗一定的资源。
资源主要包括资金、物质和人员三个方面,因为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均为M,故人们也简称之“3M”。
管理作为协调活动,无非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2、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照明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2.由于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太多,且难以控制,故照明对产量的景程无法准确测量。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1.无论各个因素如何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也没有特别的影响,2.似乎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工作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与调查: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相同,即“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试验:1.工人既不会充当“快手”,也不会成为“慢手”,他们会在“过得去”时自动松懈,2.“霍桑效应”: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足以导致较佳的成绩。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
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
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
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
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
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
科学管理之“科学”。
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
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
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
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
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
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
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
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
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
包括以下四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第一篇管理者与环境经过两周的学习,我读完了《管理学》(作者为查尔斯W.L.希尔、史蒂文L.迈克沙恩、李维安和周建)这本书的第一篇,感觉收获颇丰。
下面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首先,本书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以及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组织如何分析其内外环境、企业如何认识全球化、组织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组织为什么要遵循伦理标准并在制定商业决策的时候考虑社会责任问题等。
在这四章中,我认为前两章——管理和内外部环境是重中之重。
因为本书所有的内容都基本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写,因此,第一章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由于任何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环境,所以如何认识、鉴别和运用内外部环境做出成功的决策对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本书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了许多现时的案例,非常便于理解且印象深刻。
如管理这一章,在讲述战略可以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时候列举了星巴克做出出售CD的决策过程的案例;在描述管理者类型的时候是以GE的组织结构为背景;而在阐释技术人员如何向一名管理者蜕变的时候,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琳达.希尔的一项实验,该实验让我明白了如何成功地转变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再如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者,我了解到由于互联网和集装箱分别使通信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使全球化的进程变为现实并大大加快;在讲消费者行为的国别差异时,书中美国和欧洲人民对汽车和手机消费习惯的差别的例子证明了企业要根据各国国情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等等。
最后,我认为本书非常精彩的地方在于每一章结束之后,除了有本章小结、讨论题和章末案例分析,还有一个管理实战的部分。
这个部分要以自己感兴趣的一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答的方式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跟踪练习,非常有助于我建立全方位地分析一家公司的逻辑结构体系。
周三多管理学读书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
管理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管理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管理类读书笔记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类读书笔记1近期读了周三多和陈传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创新讲述的鞭辟入里,遂颇有感慨的写下了读后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甚至把创新视作管理的灵魂。
创新,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变革。
一、企业管理创新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要涉及许多方面: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
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
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探索。
总结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企业系统的管理者不仅要根据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组织下属的创新。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再者,需要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并且正确地对待失败;最后,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奖酬制度。
二、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制造有关的技术创新,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可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学》读书笔记1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学,或称公共行政,既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管理领域,也是一门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学科。
为什么?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人类社会需要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
一般说来,人类社会可以分成私人与公共两大领域。
就公共领域而言,多元价值的集合使得其行政管理行为更为复杂。
行政管理学,或称公共行政正是探索这一领域客观规律的实践性学科。
其目的就是保障社会公共领域的公平、秩序、效率和发展。
不论是教师、学生或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在步入行政管理领域时首先应该明确地认识这一基本概念的含义。
从历史发展来看,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由此揭开了西方国家行政管理研究的序幕。
根据伍德罗?威尔逊观点,在现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的职能是如何保障在多元价值条件下公平地制定公共政策,而如何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和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则是行政的职能。
因此,政治学应该以公共政策为研究中心,分析各种法律、政令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但是,社会政治关系包含着复杂的价值认识,无法进行科学性的研究,而作为研究政策执行的公共行政学则可以不受价值判断的影响,根据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决定如何高效率地执行公共政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不断地得到新学者们的释义更新和补充,公共行政领域中所包含行政决策因素的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也就使得伍德罗?威尔逊所阐释的公共行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产生一些变化。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构成西方行政思想史建构的基本要素,对西方历史中形成的各种行政管理理论进行梳理,搞清楚这些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它们和行政管理实践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和地位,是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基矗每一种特定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与产生,都有着它自身的时代原因和思想源流。
管理学第15版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15版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15版是斯蒂芬·罗宾斯的著作,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点,认为最佳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是母国的做法,支持该论的管理者认为外国人没有必备的技能、专门技术、知识或经验,无法像母国人那样作出好的商业决策。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组织在母国之外经营业务的国家)的员工知道运营企业最佳工作方法和实践,只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将国外的每处运营都看作不同和难以理解的。
全球中心论强调使用全球范围内最佳方法和员工,持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具有全球观,寻求最佳方法和人才。
在全球环境中管理需要考察多个方面,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管理者需要了解他们所处国家的特殊法律,同时一些国家的政治氛围具有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安全、绑架、海事等情况。
经济环境方面,在其他国家经营企业时必须了解该国的经济问题,首先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类型非常重要。
文化环境方面,组织具有文化,同样国家也有文化,国家文化是指包括特定国家的国民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这些价值观和态度
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对什么非常重要的观念。
相比组织文化,国家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更大。
管理学读书笔记5篇
管理学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管理学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读书笔记步入21世纪的和平年代,或许,兵戎相见的战场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坚信,知识是相通的。
商场和战场都会涉及到管理、战略、控制和决策等问题,所以说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因此,兵法,对于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的。
就我看来,孙子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
短短的几千字《孙子兵法》,让我在为人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
通读孙子兵法,可以发现孙子的谋略思路有几大特点:(一)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己知彼带兵打仗是国家社会的一件大事,所以要从心态上重视它,从行动上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说:心态决定命运。
不管做大事小事,首先你得把你的心态摆正来,真正从内心承认事件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掘潜力。
心态是很重要,但是没有行动,就好像光有汽油没有发动机一样,跑车依然不能漂亮地奔跑。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很多时候,力量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而真正有用到的过程是短暂的。
就好比如说我们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要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不管做什么事,我都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如果事情开门红,那么就可以比对手先行一步,而且更容易以自信的姿态面对后面的挑战。
我觉得自己绝对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女生,但是敢于笨鸟先飞。
刚上大学,很多同学都处于一种放松闲散的状态,我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从一开始就对自己严要求,在别人玩的时候、茫然的时候,我却在学习、准备参加干部竞选、联系老师同学。
因而在大学的开端收获颇丰,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并担任了班上班长的职位。
所以说,事情的开端很重要,甚至决定着整个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状态。
要开好头,当然少不了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而准备工作又分为硬件方面的和软件方面的准备。
软件的准备,很关键的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对比。
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很多人的行事风格。
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读书笔记(通用9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1当代经济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运用了越来越复杂的数学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越来越专业化。
数学和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资格。
另一方面经济学正在从象牙塔中走出,面对丰富的现实生活。
这既包括用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又包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经济学知识介绍给普通公众。
我比较欣赏后一种经济学,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1、市场经济的入门读物——《自由选择:个人声明》2、大经济学家的小文章——《生活中的经济学》3、市场经济是一种观念——《不在神圣的经济学》人们谈到市场经济时总是关注它的制度建设和运行等“形而下”的东西。
其实,市场经济“形而上”的东西首先是观念。
巴罗把斯密的市场经济概括为两点:一是相信每个人利己的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会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
这一点很多人都接受了。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即使市场经济出现了问题,也要靠市场机制本身去纠正,而不能求助于政府或其他能力。
斯密的市场经济观念正是巴罗这本论文集的一条主线。
4、走出萧条之路——《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克鲁格曼的这本书介绍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拉美和亚洲的衰退,以及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
但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不是要做那些新闻记者式的报道纪实,而是要探讨其原因,寻找走出萧条之路。
过去20年间,主流经济学家扬弃了凯恩斯的需求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经济学,把研究重点放到技术进步和长期发展上。
这些问题并不是不重要,但“短期中的现实世界已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所有问题都涉及需求不足。
”从这一现实出发,“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生产能力,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正是本书题目《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的含义。
管理类读书笔记大全
管理类读书笔记大全【篇一:管理学读书笔记】管理学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总纲回想大一时候,想看点经济与管理类的书,不知道看什么好,去图书馆转,拿了《资本论》与《国富论》,看了几十页,到底是晦涩难懂,看不下去,也就废止了。
在感慨自己在大一看书少的可怜的时候,时间匆匆过去,走向了大二。
大二分了专业,有了自己的导师,还有这一门“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
从此,课外阅读有了新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
第一节课,当老师列出书目时,着实吓了我一跳,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要阅读这么多。
于是,记下了书目,课后便去图书馆找寻。
课上,老师教我们怎么样去阅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
就像管理学上的计划一样,不仅仅包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计划,而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也是,读了,还要记笔记,还要思考总结。
在以后的阅读中,我遵循了这一个阅读要点,确实是获益匪浅,比以前看书也更有动力与持续力了。
虽说,刚开始是作为一项任务而进行的,可是不久它已演变为一项自觉的行动而开展了。
20部经典,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先看哪一本,最后想想,还是先从管理学的思想史开始,在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谋划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然后在实践后的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管理,探寻真正符合企业的管理思想,在用这一思想指导企业的运作,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的追求卓越,创造新的辉煌。
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又是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就得非常强调企业的创新与企业精神。
不断的实践与系统反思之后,企业要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来不断延续企业的学习力与竞争力,为在不断萎缩的利润空间里争取更大的控制权。
还有,面对不断狭小的利润空间和愈演愈烈的竞争,企业在这时候得开展探寻新的市场、新的利润空间,来保持自己的成长,从而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永葆生机。
沿着这一思路,我先后阅读了克雷诺的《管理百年》、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优势》、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追求卓越》、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精神》、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金、wc的《蓝海战略》和柯林斯的《基业长青》。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1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他的理论已经浸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
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局部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奉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p 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的-手段分析^p 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根底。
《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4〕组织的平衡;〔5〕权威的角色;〔6〕沟通;〔7〕效率准那么忠诚与组织认同;〔8〕组织的剖析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p ,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阐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场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
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开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
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____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本钱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如今问题爆发。
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终究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管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管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引言在接触管理学的知识之前,我对于管理的理解相对狭隘,认为管理仅仅是领导者对下属的命令和决策。
然而,通过阅读《管理学》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管理学的内涵和外延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管理不仅仅是命令和决策,更是一种过程,一种艺术。
它涉及到人、事、物的方方面面,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技巧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读书笔记摘抄1.管理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上,而其艺术性则体现在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需要管理者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在管理中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因此,理解人和人的行为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3.管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管理的规律性。
管理学的规律性体现在各种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的效果上。
只有掌握管理的规律性,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6.管理者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领导和激励能力,信息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决策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7.管理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管理学的发展。
8.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如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这些学科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三、感悟通过阅读《管理学》这本书,我对管理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实用价值的学科,它不仅提供了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还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管理的原理和技巧来实现有效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德鲁克在前言中指出,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因此,本书讨论的内容有两个基本前提:1、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本书的第一章即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在本章中,作者简单论述了有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并没有过多的阐述,事实上,在后面的章节中,德鲁克解释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来说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本章解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谁是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富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接着,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对有效性造成困难的现实: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他们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却无暇顾及真正重要的事情,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管理者处于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利用他们的贡献时,他们才算有效,然而能利用他们的贡献的往往是其他部门的“旁系人士”和他们的上司,并非他们能够直接控制的下属。
4、管理者身处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这说明了,如果一位管理者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有效性呢?如何才能提高效益呢?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管理定义中的‘效益’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从而取得好的效益”,德鲁克也特别分析了这一点,他认为,效率(efficiency)就是把事情做对(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
对体力工作而言,或许只重视效率即可,但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知识、创意和信息的特殊生产要素——他的工作必须有效果(effectiveness),即在工作中能有所成就。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矛盾:时间是有限的,而只是工作者的工作有必须有效,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求各方面都有能力特别强、知识特别丰富的人。
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中这样的全才却不见得有几个,于是管理者真正要做的事是,组织各种专业人才,使之分工协作,这乃是管理的必要所在。
换句话说,真正有效的组织,不是要求它的管理者是什么都精通的超人,而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这让我联想到刘邦,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国理财,安抚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率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三者皆为人杰,我能用好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的原因。
我想,刘邦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
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
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既然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那我们学些什么呢?德鲁克在书中做了明确的回答: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这也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后面每一章分别论述一个要素。
一、掌握自己的时间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系统的工作,来善用这些时间。
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并且分析时间记录。
这帮助管理者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醒管理者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第二步是要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要找出什么事情根本不必做,什么事情可以由别人代做而不影响效果(即“授权”),还有一项时间浪费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的,即他自己浪费的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二、我能贡献什么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
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会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也就是说,他强调的是责任,而非职权。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一般机构对有效性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有效地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建立正确的有效的人际关系,而着眼于贡献正可以满足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总结这些方面,德鲁克提出: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三、如何发挥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
要做到用人所长,大致有四个原则:1、卓有成效掉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只有“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而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它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可使人们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首先考虑这个人能做什么(他的个人条件),而不是先考虑这个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用人所长,也应懂得容人所短。
关于如何利用上司和自己的长处,德鲁克强调了解上司和自己的类型,配合其习惯而行动总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四、要事优先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
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一次只做一件事,否则反倒一事无成。
一位管理者越想发挥长处,就越感到应在重大的机会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长处,这时获得成果的唯一办法。
所以应该做到两点:1、管理者要学会摆脱昨天,尽量减少昨天遗留下来的不再产生效果的工作,社会组织其实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必须保持小而精的状态,推陈才能出新。
2、做事前要确定优先次序,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五、有效的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根据德鲁克所列,决策有五个特征:1、要了解问题的属性,要清楚所处理的问题究竟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经常性的。
通常,有效的决策者会把问题假定为“经常性质”也就是总是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解决。
2、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也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低要求。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艺妓这些方案必须满足那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找出边界条件是最难的一步,而化决策为行动是最费时的一步。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我们知道管理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就科学性而言,需要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其中之一便是提出假设然后用实验验证。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史诗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即以尚待证实的假设开始。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相关的标准时什么?如何衡量某个问题和相应的决策?德鲁克认为,找出适当的衡量方法不是数学方法所能解决的,这是一项带有风险的判断。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案,然后选取最适当的一种。
反面意见就是一种“另外的方案”,且反面意见保护决策者不至成为组织中某方面的俘虏,还可以激发想象力。
有效的管理者绝不会把某一方案认定为“是”,其他方案均为“非”也绝不会以自己为“是”,以他人为“非”。
其实做一次决策就像组一次手术,所以在决策前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决策。
如果利益大于风险就该行动,另外,行动或不行动都要坚持到底,只做一半或者折中只能曹成更大的浪费且一事无成。
做到了上述五点,一个管理者就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到底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在书中,德鲁克特别提出了电脑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应当谨记,电脑只是没有生命的工具,是逻辑的机器,电脑所能做的只是计算,真正的预见、决策、选择还要人来做。
事实上,自从有了电脑以来,高层管理者正越来越开始做起真正的管理工作。
此书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成于1966年,却依然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一群职业经理人选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
作为一个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从开始就给自己定位一个卓有成效的目标,向着它努力、靠拢,这样当我们成为一个管理者,就理所当然地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要求自己:1、学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做正确的事,集中整块的时间首先解决重要的事,将空闲的零散的时间用于休息、娱乐、记单词等零散的工作。
面对种类繁复的事,应当分出轻重缓急,按照那个紧急而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矩阵来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
2、学会宽容待人。
中国的文化素来讲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可是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我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于是也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要求别人,这样使我不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却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
因为当别人没有达到我那高高在上的标准,我就会觉得这时他的缺陷所在,而当别人达到了那个标准,我又觉得这时他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
知道后来,我发现那个标准确实很难达到,坚持它让我自己一事无成,于是我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忘记了放松对别人的要求,久而久之,我将变成一个好高骛远、苛求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