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
陕南平坝麦区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2)陕南平坝麦区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梁秋霞1李荷娟2张先平1郝兴顺1李云1尹素芬1李小安1舒娜1(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2汉中市汉中路办事处,陕西汉中723000)摘要:目的:筛选适合陕南平坝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
方法:选择13个新品种(系),与主对照汉麦5号(副对照川麦42)进行对比试验,以生育期特性、抗病性、室内考种及产量性状为依据,筛选适宜陕南平坝麦区特殊气候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结果:综合各因素,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品1、川辐8号、兰天14、品6,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6.8%、16.2%、12.89%,3.52,增产显著;有7个新品种(系)比对照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品1、川辐8号、品6等品种综合性状好,建议续试,并进一步筛选稳定优良株系;品8、品10、品13与品14则可作为优质种质材料利用改造。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2-0031-04Comparison Test of New Wheat Varieties(Lines)in Southern ShaanxiLiang Qiuxia1et al.(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Hanzhong72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Select new varieties of wheat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pingba wheat area in southern Shaanxi. Methods:13new varieties(lines)were se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hanmai5(secondary control ch⁃uangmai42).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period,disease resistance,indoor seed examination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the new varieties of wheat with h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strong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were screened.Result:the varieties(lines)with better performance of all factors were successively p1,chuanfu8,lantian 14and p6,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16.8%,16.2%,12.89%,3.52,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7new varieties(lines)did not reach the significant level.Conclusion:no.1,no.8 chuanfu and no.6have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It is suggested to continue the test to further select stable and excellent strains.Products8,10,13and14can be used as quality germplasm material.Key words:New wheat varieties;Comparative evaluation;Analysis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左右[1]。
沁阳市17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原地形兼备,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全市耕地面积万hm 2,是河南省小麦生产重点区。
为了筛选出适合沁阳市种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的品种,更好地指导全市合理布局小麦品种,2019年沁阳市农业农村局在柏香镇南王村安排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供试品种共17个,有百农968、安农1589、浚盈满208、伟隆158、578、中信998、云台369。
(二)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柏香镇南王村村南。
道路、沟渠等,土体无明显障碍层,排灌方便,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玉米。
(三)试验设计试验各处理在同667 m 2,每个小区之间、区组间均设田埂,防止串水串肥,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
1.理论产量。
每个小区测3点,计算平均亩穗数、90%计算。
每667 m 2小麦播种量 60 kg。
2020400 g,隔月20日,每667 m 21次“一喷三防”,配+磷酸二氢钾,隔10 d 1的是院丰369,第4是中信998,第7是安农1589,第10是焦麦266。
穗数44.8万,穗粒数25株考种,平均株高8.0 cm,穗形好,667 m 2理7。
郑麦168每667 m 2平均亩穗数36.9万,穗粒数36.942.335.236.445.542.339.244.839.6648.02 612.01 703.65 595.65 566.19 579.29 615.29 566.19 549.8344.038.544.437.834.135.035.127.231.110.010.312.79.89.89.69.79.610.650.6749.0045.5851.6545.0945.5247.0952.5950.56670.36 631.01 706.08 617.56 587.02 601.92 638.63 588.32 565.00740.41 718.19 641.12 639.60 629.63 606.53 583.13 576.76 560.412 6 1 8 15 12 4 14 162345678910院丰369郑麦168温麦968中信998豫农186郑麦366安农1589郑品麦8号中麦578焦麦266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粒质量50.67 g,选取1.需肥规律。
阳谷地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
作者简介张新龙(1979—),男,山东阳谷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执法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2-09-29阳谷地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张新龙(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阳谷252300)摘要为了对小麦新品种在阳谷县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指标进行验证,特于2021—2022年在当地选择了15个高产小麦品种作为高产组、10个优质小麦品种作为优质组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展示示范试验。
结果表明:高产组中产量超过9750kg/hm 2、综合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有9个,分别为农大761、烟农1212、泰科麦34、山农30、烟农173、山农40、农信麦207、鑫瑞麦29和中麦4072;优质组中产量超过9000kg/hm 2、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农大753、徐麦36、圣麦918、泰田麦118和中麦578。
建议在阳谷地区小麦实际生产中适当做好品种的搭配,进一步扩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
关键词小麦;展示示范;产量;山东阳谷;2021—2022年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0-0027-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10.0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为阳谷县主要农作物,小麦高产优质对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小麦新品种在阳谷县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加快小麦品种的成果转化,按照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要求,于2021—2022年选择了2组不同类型的小麦新品种(15个高产小麦品种和10个优质小麦品种)实施了此展示示范试验。
从小麦新品种种植、田间项目调查、品种评价、展示示范、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以明确不同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适合在当地推广的小麦优良品种,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提供技术支撑[1]。
此试验的开展,为进一步丰富小麦品种类型、优化小麦品种布局、加快新品种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1—2022年度丹阳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21—2022年度丹阳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2021—2022年度丹阳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一、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丹阳市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积极开展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旨在寻找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高产、抗逆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2021—2022年度丹阳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小麦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丹阳市常见的3个小麦主栽品种A、B、C作为对照组,同时引进了6个新品种D、E、F、G、H、I进行比较试验。
试验地点为丹阳市农业示范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区块面积为500平方米。
试验期间,严格按照小麦栽培技术要求进行统一管理和施肥。
三、结果与讨论1. 产量表现经过一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各品种小麦的产量表现如下:品种平均亩产(公斤)A 550B 520C 530D 560E 540F 550G 570H 560I 570从上表可以看出,新引进的品种G、H、I的平均亩产量较高,分别达到了570公斤,明显优于对照组品种。
品种D、E、F的亩产量也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0公斤、540公斤、550公斤。
因此,可以初步推测品种G、H、I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2. 抗病性能试验期间,对各品种小麦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品种G、H、I在抗病性方面表现较好,叶锈病和赤霉病的发病程度较低,受病害影响较小。
而对照组品种A、B、C的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病害程度较高。
因此,在丹阳市这一病害易发区,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更有利于小麦的稳定产量和质量。
3. 品质评价除了对产量和抗病性进行评估外,本次试验还对各品种小麦的品质进行了评价。
经过粮食质量检测,发现品种F、G、H、I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2.5%、13.2%、13.5%、13.0%。
而品种B、C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分别为11.8%、11.7%。
小麦品种对比实验报告
小麦品种对比实验报告1. 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
为了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本次实验对比了A品种和B品种的生长和产量情况,旨在通过实验结果为农民提供种植小麦的参考。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A品种和B品种两种小麦作为试验材料。
两个品种的播种量相同,使用相同的肥料和农药管理。
2.2 方法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将A品种和B品种分别种植在大小相同的实验田中,并按照标准的农业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在生长过程中,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株高、叶片颜色、根系发育等。
同时,还记录了两个品种的开花、抽穗时间和坐穗数。
在收获时,分别对两个品种的产量进行测量,并比较两个品种的经济产量。
3. 结果与分析3.1 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和记录,A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株高较高,叶片颜色较绿,根系发育良好。
B品种相比之下株高略低,叶片颜色较浅,根系发育较差。
3.2 开花和抽穗时间A品种和B品种的开花时间和抽穗时间分别为X天和Y天,A品种早于B品种开花和抽穗。
3.3 坐穗数经过统计,A品种的坐穗数为M个,B品种的坐穗数为N个,A品种的坐穗数较B品种多。
3.4 产量对比收获时,分别对A品种和B品种的产量进行测量,A品种的产量为Pkg,B品种的产量为Qkg,A品种的经济产量较B品种高。
4. 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情况较好,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和根系发育等方面表现更好。
2. A品种的开花和抽穗时间较B品种早,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丰收。
3. A品种的坐穗数较B品种多,也说明其具备更高的产量潜力。
4. A品种的经济产量较B品种高,适合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
因此,可以推荐农民在选择适合种植小麦品种时优先考虑A品种。
5. 参考文献(列举相关参考文献,如有)。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3期农艺学摘要为了鉴定新引进小麦品种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宜靖江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宁1601、苏麦198和华麦1177表现较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靖江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3-0050-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3.01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王靖吴冬乾陶红娟朱玉萍(靖江市农业农村局,江苏靖江214500)2020—2021年度征集了近几年新审定和参与审定试验的小麦新品种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新品种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该地块土壤为沙壤土,灌排条件较好,土地平整,肥力均匀。
前茬为水稻,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1.2试验材料参试小麦品种共计5个,分别为华麦1177、宁1601、润扬麦5145、苏麦198和扬麦20。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扬麦20作对照(CK )。
3次重复,采用小区随机排列法[1-3],小区面积12.5m 2。
四周设置保护行,为同品种延伸,重复间走道宽30cm 。
人工条播,基本苗为315万株/hm 2左右。
1.4试验实施试验于2020年11月4日底施复合肥(16-16-8)412.5kg/hm 2。
随后统一机耕,耕深25cm ,整细整平;于11月5日统一人工播种,11月11日灌溉1次。
2020年12月1日施46%中颗粒尿素112.5kg/hm 2作分蘖肥,2021年1月20日施46%中颗粒尿素112.5kg/hm 2作平衡肥,3月9日施46%尿素75kg/hm 2、复合肥(16-16-8)112.5kg/hm 2作拔节肥。
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3.化学除草。
2月25日施用双氟唑草酮、炔草酯进行化学除草。
4.病虫害防治。
3月29日用戊唑醇防治条锈病;4月9日用己唑醇、达螨灵防治病虫害,4月21日开展1次“一喷三防”(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高效氯氟氰菊酯),7 d后进行第二次用药。
5.收获。
试验于6月2日分区机械收割,实测产量。
(二)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受2022年10月4—6日和10月26—28日两次降雨以及试验田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腾茬较晚的影响,试验田播种时间为10月30日。
播种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保证了小麦一播全苗,冬前长势较好。
小麦越冬期干旱少雨。
受12月26—28日和翌年1(二)各个品种的考察结果1.科林618。
国审麦20220123,半冬性品种,晚熟,株高78 cm,籽粒半角质。
亩穗数45.93万,穗粒数37.25,千粒质量38.98 g,实收单产566.8 kg,产量水平位居第四。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受降雨12345(CK)科林618科林201新植276 安麦13伟隆169-67.54-22.46-63.25-73.75-566.8611.88571.09560.59634.3442351-10.6 -3.54-9.97-11.63-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产量水平位居第三。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叶锈病轻度发生;受降雨影响,小麦出芽、落黄一般。
4.安麦13。
豫审麦20210070,半冬性品种,晚熟,株高76 cm,籽粒半角质。
亩穗数42.55万,穗粒数35.7,千粒质量44.66 g,实收单产560.59 kg,产量水平位居第五。
受冻害影响返青拔节期叶片出现干尖;纹枯病、茎基腐病轻度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受降雨影响,小麦出芽、落黄一般。
5个小麦品种的性状比较试验
河南农业2017年第4期(上)
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不低于15 ℃。
一般不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浇水。
当土壤墒情影响坐果时,可浇小水。
于每天上午9时前用雄花的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待幼瓜长至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进行选留瓜,一般选留主蔓上第二雌花或第三雌花坐瓜,每株留1~2个发育良好的瓜。
(四)后期管理
适时放风降温,把棚温控制在35 ℃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
幼瓜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浇第1次水,此后当土壤表面早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1次水,如此连浇
翻2~3次。
九、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二)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各生育时期的温湿度,清洁棚室,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轮作换茬。
(三)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色诱虫板,每667 m 2
雾防治。
霜霉病可用70%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枯萎病可把种子用0.1%~0.2%高锰酸钾或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0.5~1 h,用清水洗后催芽育苗。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十、采收
为提高大棚早熟西瓜果品品质,避免生瓜上市,授粉时应做好标记,一般授粉后30 d 进行采收,采后最好进行分级,贴上标签,用纸箱包装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最 低 , 2 . ; 照 毕麦 1 为 2 .粒 。2个 参试 品种 为 2 8粒 对 6号 4 4 l
( ) 系 干粒 重 3 .~ 67g 其 中毕 2 0 — 75 5 . , 0 8 6最 高 , 5 . g 毕 为 67 ; 2 0 — 1 低 , 3 . g 对 照毕 麦 1 为 4 . g 081 最 为 75 ; 6号 74 。
20 — 、 20 — 0 毕 2 0一 1均 由毕节 地 区农 业 科学 研 08 9 毕 0 8 1 、 0 8 l(
究所提 供 ) 主栽 品种毕 麦 l 。 及 6号
12 试 验 设 计 .
共 设 1 处 理 , 每 个 品种 为 1个处 理 , 2个 即 以毕 麦 1 6号
为 对照 ( K , 次 重 复 , 用 随机 区 组排 列 , 区长 5 0m, C )3 采 小 . 0
毕 节 地 区位 于贵 州 省西 北部 , 是贵 州省 的 高寒 山区 , 海 拔 4 7 29 0m, 区地 形 、 候 复 杂 多 样 , 5— 0 该 气区 小麦 生 育 期 间 的气 候 特 该
1 试 验 实 施 . 3
2 0 — 、 2 0 — 、 2 0 — 、 2 0 — 、 2 0 一 l 毕 08 8 毕 0 8 6 毕 08 3 毕 0 8 2 毕 0 8 l 、 20 - 、 2 0— 、 0 8 4 毕 0 8 9 毕节 2 0 — 。 中增 产达 显 著水 平 的 品 08 7 其 种( ) 系 有毕 2 0 — 、 2 0 一 。 C 0 8 5 毕 0 8 l 较 K增 产 不 显 著 的品 种 ( ) 毕 2 0 — 、 20 — 、 20 — 、 20 — 、 系 有 0 8 8 毕 0 8 6 毕 0 8 3 毕 0 8 2 毕 2 0 — 1 毕 2 0 — 、 2 0 — 。 毕 2 0 一 l品 种 ( ) 08 1 、 08 4 毕 08 9 仅 08 l 系 较 C K减 产 。
2020年克州冬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121实验研究1.试验目的为客观的评价外地引进新品种在本县的表现,设定对照品种,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于阿克陶县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旱冬小麦新品种,为冬麦新品种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设计试验设计:试验在阿克陶县玉麦乡阿玛希村5组进行,设7个品种1个处理,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21个小区,小区面积33.3m2,3.3m×10.1m,行距0.15m,行长10.1m。
重复间走道0.4m,小区间隔0.4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可以种植对照品种新冬20号。
3.试验材料参试品种:7个材料,即NDB18-1、NDB18-3、NDA18-6、NDB18-12、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20号作对照。
4.试验实施4.1 试验地点玉麦乡阿玛希村5组,试验田土地平整,田地肥沃、土壤肥力均匀,沙壤土,耕作层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前茬作物复播玉米,共计1.5亩。
4.2 播种量(1)按小区分种子量,折合20公斤/亩;(2)每个小区22行,每行播种一小袋1公斤种子;4.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与大田水平相当,试验区内各项管理措施一致,在同一天完成同一区组内的管理措施。
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记载。
4.3.1 播种:10月14日,人工开沟播种,磨地镇压。
4.3.2 施肥:撒施农家肥3吨/亩,磷酸二铵25公斤/亩作底肥,返青期深施化肥15公斤/亩,其中尿素10公斤、三元复合肥5公斤,拔节期追施尿素10公斤/亩,孕穗追施尿素5公斤/亩。
4.3.3 规格化条播:采用拉线,人工开沟条播,播深3-5cm,人工覆土,播完种后,及时磨地压实,11月20冬灌。
4.3.4 灌水:灌地墒、越冬、分蘖、拔节、麦黄5次水。
4.3.5 病虫草防治:返青后喷施“麦极+奔腾”,防治麦田间阔叶草及野燕麦、稗草等杂草。
孕穗、齐穗、灌浆期防治蚜虫。
4.3.6 6月17日人工收割,蜡熟后期收割减少落粒损失 。
4.3.7 按照《小麦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标准》调查记载。
15个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
15。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慨。
,,,。
1652m,15.5℃,960~1200mm。
1.2试验材料15,56(CK),。
14(1)。
1.3试验设计15,,56(CK)。
,15个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摘要:采用随机排列法,对保山市15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17J-31、16J-2、16J-20、17J-9、17J-20、17J-15等6个品种产量高,病害轻,整齐度好,建议进入下一年区域试验;有9个品种产量比云麦56(CK )低,建议淘汰。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何学芹戈芹英杨兆才余正美王勤(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保山678000)《》[10]。
,,,。
(),。
9,。
参考文献[1],,,.502[J].,2015(5):15-18.[2],,,.[J].,2004(4):19-22.[3],,,.“6”[J].,2008(7):112-113.[4],,,.8[J].,2011(10):35-37.[5],,,.7()[J].,2012(4):24-25.[6],,,.10、[J].,2015(8):100-102.[7],,,.35[J].,2018(8):263-268.[8],,,.158[J].,2016(3):36-37.[9],,,.41[J].,2014(35):12440-12441.[10],,,.[J].,2000(3):10-15.:(1962-),,,。
:1357753155958--表2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材料及来源()(kg/)(kg)+-(kg)(%)112-997.56504.0-26.0 4.913216J-147.70513.3-16.7 3.212316J-208.85590.060.011.32417J-98.72581.351.39.73517J-108.19546.016.0 3.79617J-148.49561.331.3 5.96717J-158.42562.032.0 6.05817J-168.31554.024.0 4.57917J-208.46564.034.06.441017J-267.85523.3-6.7 1.3111117J-288.19546.016.0 3.091217J-318.91594.064.012.111317J-328.22548.018.0 3.481417J-358.03535.3 5.3 1.0101556(CK)7.95530.0表1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材料及来源()112-99216J-14316J-20417J-9517J-10617J-14717J-15817J-16917J-201017J-261117J-281217J-311317J-321417J-351556(CK),10m 2,8。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
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小麦产量和病害发生程度的差异。
相关系数分析
计算小麦产量与各病害发生程度的相关系数,了解各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
数据分析方法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差异显著
品种A、B、C之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品种A与品种C的产量差异最为显著。
灌溉和排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确定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方案,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量,进行人工或机械播种。
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及时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避免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施肥
根据小麦生长需要,进行科学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的施用。
收获和考种
下一步研究方向
计划开展不同生态区域的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筛选适宜不同环境条件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拟开展小麦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促进小麦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锈病和白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与小麦产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72,说明这两种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
数据分析结果
04
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比较
品种A的产量最高
品种B的产量次之
品种C和品种D的产量较低
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比较
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比较
要点三
xx年xx月xx日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CATALOGUE
目录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比较结论和建议
南通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3期农艺学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南通市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对6个小麦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和抗病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华麦8号、苏隆128、苏麦11、扬11-125、资12-6等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生育期;产量;抗病性;江苏南通中图分类号S512.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3-005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3.02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南通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蒋秋玮1汪波2(1如皋市长江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如皋226532;2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通226541)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1-2],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
小麦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东至台湾,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漠河[3]。
小麦品种繁多,不同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性。
为了筛选出适宜南通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加快优异小麦品种的推广速度,本文对引进的6个小麦新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并从生育期、产量性状、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本地区的小麦生产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选在南通市如皋市长江镇,选择有代表性、肥力均匀的田块作试验地。
要求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一致,灌排方便,病虫草害相对较轻,四周无遮阴、无人畜危害等不良环境影响。
试验田块及时清理内外“三沟”。
1.2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共7个,分别为华麦8号、苏隆128、苏麦11、扬11-125、东麦1301、资12-6、扬麦20。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扬麦20作对照(CK )。
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净计产面积13.33m 2。
小区长方形,长、宽比3∶1左右,窄行条播,行距25cm ,小区间保留走道宽40cm ,重复间留走道宽50cm 。
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
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优质小麦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和栽培管理不善等原因,小麦品质和产量仍有待提高。
进行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对于选择适宜的品种、推广栽培新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的意义1.1 促进小麦品质的提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对不同优质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比较,可以找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品种,从而提高小麦的品质。
1.2 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小麦生长期较长,而且受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优质小麦品种的表现,可以推广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1.3 为农民提供参考和指导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往往会面临品种选择的困难。
通过试验示范比较,可以为农民提供合适的种植品种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1.4 促进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可以为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的方法2.1 选择试验示范地点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的首要任务是选择试验示范地点。
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确保试验示范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2 选择试验示范品种在选择试验示范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选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比较。
2.3 设计试验示范方案设计试验示范方案是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比较的重要环节。
试验示范方案应包括种植密度、施肥方案、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确保相关因素的一致性,以便比较不同品种的表现。
2.4 进行试验示范比较在试验示范地点进行示范比较时,需要注意统一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确保不同品种的比较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维西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示范
维西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示范摘要:主要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所开展的小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结果进行报告,为我县小麦新品种的引进工作,促进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比较试验;品种;报告为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维西县气候条件下的特性,筛选出高产、高效的优质良种,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点和材料该试验地点设在塔城镇启别村启别小组。
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上等。
当地年平均气温是13.10℃,年平均降雨量是1400mm。
试验品种为16Ⅱ4-2、16Ⅱ4-5、16Ⅱ4-8、16Ⅱ4-9、16Ⅱ4-13、16Ⅱ4-15、16Ⅱ4-16、云麦52(CK)云麦53、云麦69。
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8平方米,每小区(3.1米× 9.3米)平米,小区间距 0.3米,栽培密度每小区平均12排左右。
小区长方形,小区与小区及保护行间留道,道宽50公分左右。
1.3 试验过程10月26日按试验设计进行人工条播,种植前,用旋耕机进行机耕、机耙,精细整地,划定小区,开沟理墒,平整墒面。
亩用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kg作底肥,播种前用三唑酮进行拌种,亩用25kg复合肥作种肥。
2020 年 1 月 1—3日冬灌;2 月至 3 月初进行化除两次,4 月 26 日、5 月 10 日统一开展“一喷三防”两次,有效预防了病虫草害的发生。
1.4田间观察记载11月6日-9日相继达到出苗期。
由于今年2月-3月份连续下了两场大雪使小麦在生长前期不同程度上受到冻害, 5月中旬各品种相继成熟,6月5日统一机收,同时分品种、分小区单收、单晒、单打计算实产,不同品种按技术要求进行室内考种。
在整个试验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田间观察记载、各品种室内考种有关性状、数据的记载确和整理,力求做到科学准确。
2试验结果与产量分析本试验于6月28日收晒完毕,通过室内考种、田间观察记载情况,各品种产量、生育期和主要经济性状总结如下:2.1主要经济性状参试品种株高在95-121cm之间。
来安县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来安县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来安县农科所张月林为了更好地在我县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并从中筛选出几个适宜我地栽培的优良组合,再进一步摸索鉴定其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在来安县种子管理站的统一布置下,特在来安县农科所试验田安排本次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一、参示品种示范对比展示品种皆为全县各经销种子的种业公司提供,共20个为:镇麦10号、宁麦资126、扬麦22、国红6号、镇麦15、苏麦9号、华麦6号、宁麦26、宁麦资119、扬麦24、扬辐麦9号、农麦88、明麦133、扬麦23、苏麦10号、亿麦9号、镇麦9号、宁麦资213、镇麦12和龍麦169等共20个品种。
以我地推广品种扬麦22作对照。
二、示范地概况及设计1、示范地:前茬为水稻,土质黄马肝、肥力中上等且均匀一致,排灌条件较好。
2、田间设计:因是品种对比展示示范未设重复,各品种随机编号安排,每品种种植面积为0.5亩,亩播种量为20公斤,播种方式为当地常规种植方式撒播。
三、栽培及田间管理根据我所的土壤条件和小麦种植的需肥水平,亩用红四方牌54%小麦专用肥30公斤,因2019年10月份水稻收获后雨水一般,但土壤较湿润于10月29日机旋耕后直接撒播麦种并人工整地整平;播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土壤耕作水平一般出苗迟但后期比较整齐;2019年12月上旬到2020年1月中旬都是多云和部分小雨天气为主且气温开始下降,1月下旬到3月下旬又是连续多云阴雨雪天气,小麦生长一般并中间人工清沟沥水两次,4月上中旬后长时间多云到晴天气为主。
2月8日结合晴天亩用“优先”202 1毫升加“使它隆”30克化除单双子叶杂草一次;另结合雨天,于 2月28日亩用贵州开磷牌45%高效复合肥10公斤+尿素5公斤追拔节肥一次;4月10日为了促进小麦籽粒饱满和防治赤霉病及小麦蚜虫,抓好“一喷三防”,亩用“劲护”100 ml +“芸乐收”30ml +“苦参碱”30ml+“吡蚜酮”20克+卡剌20 ml混合利用无人机飞防一次;小麦普遍于5月20日左右成熟,5月26日统一用收割机收获。
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农 科技 21() 9 村 0 1 01
秘 0 n g G u n K e J i
.
~ 一 一 一
●
标 杂 A 1高产栽培技术
1 河 县 农 业 局 . 精 2精 河 县 种 子 站 陈 龙 . 姜 瑞 军 魏 建 华
1 0日; 现蕾 期 : 2 5月 5日- 6月 1 0日; 花期 : 开 6月下 旬一 7月初 ; 吐絮期 : 8月下旬 一 9月上 旬 。
控制 在 1 .~ .。 :4 05 O
4灌 水 定Biblioteka 额 .标杂 A l是 由河 南 省农 科 院植 保所 与 有关 单位 协作 选配 而成 的“ 优双 高 ” 型棉 花杂 交 品种 。生 一 新 育 期 16 1 8天 , 熟性 好 , 期 短 , 花 、 2- 2 早 蕾 开 结铃 、 吐 絮较集 中 ; 型高 大健壮 , 株 塔形 , 株高 7 - 5厘米 , 07 叶 片鸡 爪 形 ; Ⅲ型 果 枝 , 1果 枝 5 6节 , Ⅱ一 第 - 单铃 重
由表 1中可知 : 各参 试 品种( 材料 生育 期均 在 系)
2 8 2 8天 之 间 , 冬 2 7-8 新 2号 、 中优 2 6 轮选 9 7 垦 0、 8、
冬 0 — 2 7 科遗 4 5 2 60 、 0 8生育期 均为 2 8天 。 7
2经 济 性 状 比较 .
表 2 各参试 品种考 种结果及 群体 变化
3施 肥 量 .
6 7米 施有机 肥 2吨或油 渣 1 o千 克 、磷 酸 6 基 0 二铵 2 - 5千 克 、 02 钾肥 5 1 克 、 酸锌 2 3千 克 、  ̄ 0千 硫 -
一
、
品种特性
尿素 8 1 - 0千克 ,6 6 7米。 施低 氮高磷 、钾及 微量元 追 素复 合滴灌 肥 1- 5千 克 、 31 尿素 2  ̄0千克 , 03 氮磷 比
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麦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研究
为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生产的关键作用,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筛选出适合台儿庄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19-2020年在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彭楼村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开展了45个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点在台儿庄区中东部马兰屯镇彭楼村嘉森家庭农场,该地属北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中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2.1℃,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28.5℃,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0~1.6℃。
土质为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亩平均产量为555kg ,有水浇条件。
1.2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45个,包括徐麦36、济麦22、济麦229、岱麦217、荷麦21、藁优5766、临麦9号、鲁原118、山农30、山农32、中麦4072、鲁原502、圣麦102、烟农999、鲁研128、圣麦127、山农24、泰科麦33、济南17号、荷麦25、淄麦28、山农36、鑫麦296、荷麦24、良星68、济麦23、山农29、鑫瑞麦29、岱麦366、莘麦818、SH5311、登海206、淄麦29、登海202、红地95、荷麦22、荷麦19、荷麦20、鑫麦807、峰川9号、岱麦728、烟农1212、鑫瑞麦38、山农28、济麦44等。
1.3试验设计每个品种播种面积为333.3m 2,南北长242cm ,行距22cm ,小区宽40cm ,小区北为生产路,采取由东向西的排列方式,南北向种植,试验不设重复。
1.4播种方法2019年10月25日播种,每亩基施N 、P 2O 5、K 2O比例为25∶10∶10的复合肥50kg ,采用种肥同播的方式,实行机械宽幅播种,用种量为16kg/亩,小麦行距22cm ,小麦播种带7cm ;播种时带镇压器,及时进行播后镇压。
1.5田间管理试验于2020年4月15~17日田间浇水;4月28日查看小麦田间病虫害,发现条锈病、白粉病有轻微发生;4月30日进行小麦“一喷三防”;5月13日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麦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研究作者简介:徐佰鸽(1987-),女,硕士,农艺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与研究工作。
10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系)的比较
10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系)的比较摘要对10个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显示10个参试品种生育期接近,为208~209d;其中宁麦13号产量最高,为7140kg/hm2。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为筛选出适合泰兴市种植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笔者研究因种调优配套栽培技术,以期提高专用小麦生产水平,加快泰兴市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系)扬麦13号、扬麦14号、扬麦15号、扬麦16号、宁麦13号、02G13、03G12、01 116、宁麦9号(CK1)、扬麦11号(CK2)。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泰兴市过船镇繁荣村季忠仁家承包田内进行。
试验地土质砂壤,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
1.3试验设计与管理1.3.1试验设计。
小区长4.3m,宽3.5m,面积15.05m2,行距21.5cm,共20行,各组合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1.3.2田间管理。
2006年11月1日进行深旋耕约20cm,11月3日基肥施45%的复合肥495kg/hm2、碳铵600kg/hm2,浅旋耕,其后进行人工等行条播,每小区播种0.18kg,播量为120kg/hm2。
播后11月5日下雨,土壤湿度较大,出苗早、全、齐。
12月1日用50%的高渗异丙隆1.875kg/hm2对水900kg/hm2进行化学除草。
5月29~30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2.1产量参试品种中,宁麦13号产量最高,单产7140.00kg/hm2,扬麦15号产量第2,单产6871.50kg/hm2,扬麦13号产量位居第3,单产6342.00kg/hm2,第4位的是扬麦16号,单产6139.50kg/hm2,产量最低的是01 116,单产4515.00kg/hm2(表1)。
2.3生育期参试品种于11月3日播种,11月10出苗,4月6~8日始穗,4月10~13日齐穗,5月29~30日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 3. 3i R 3l 5 o SS 3 6 01 8 u l 6 8. 5
5 25 2 2. 5 6 83 00 9 4. 7
O.8 O
l . O5 O9
2 2 .3 2. 83 2. 24
3 6 .2
4. 29 3.1 0 2. 54
2 l() O l 6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小 麦 新 品种 比较 试 验及 示 范
韩 媛芬 , 明毅 ,张爱玲 , 李 刘 涛 , 凯 望 王
( 安 市 种 子 管 理 站 ,陕 西 西 安 7 0 5 ) 西 1 0 4
摘
要 :0 8 2 0 年 度 . 近 年 新 审定 的 7个 小 麦 品 种进 行 品 比 试 验 。 陕 西 省 西 安 市 安 排 了 3个 点 . 选 20— 0 9 对 在 筛
不 同 区域最 适 品种 。2 0 0 9年秋 播 时 , 筛选 的品 对
2 本年 度 气候 特 点 对 小 麦 生长 发 育
的影 响
本年度 小麦 生长 发育期 问 , 冬春 干 旱严 重 , 但 试验 均灌水 两次 , 干旱 对 试 验没 有 太 大 影 响 。杨 花灌 浆 期 , 阴雨 造 成病 虫 害 大发 生 , 病 、 连 锈 叶枯
3 试 验 结 果 分 析
3 1 产 量结 果分析 .
根据一 年 多点试 验分 析方 法分析 。
分 别为 阎 良区武 屯镇 东孙 村 ( 1 ( 河 北 ) 长 安 u )渭 、
区 高桥 乡 阳水 房 村 ( 2 ( 河 南 ) 周 至 县 镇 东 u) 渭 和
村 ( 3 ( 河南 沿 山 ) u)渭 。土壤 质地 : 至 、 周 长安 点 为粘 壤 土 , 良点 为 粘 土 。3个 试 验 点 前 茬 均 为 阎
1. 2 O8
i 94 .
S E2 7 i 1 5 S 3 . 8 7
6. 2 2 5 0 8
总 变异
( u一 17 vr )l
S r5 5 . 2 S 70 8 8
由 F测验可 以看 出 : 品种问 、 ① 品种和地 点 间
差异均达极 显著标准 , 明品种问存在遗 传基础 上 说 的差异 , 种 和环 境 互 作 程 度 大 , 要 进 行 测 验 。 品 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3 试 验 方 法 .
面 积逾 2 O万 h 。在 小 麦生产 上 , m。 近年来 新 品种 层 出不 穷 , 场 上 品种 繁 多 , 成农 民选 择 品种 困 市 造 难 , 了确定 我 市不 同地 区小麦 最适 栽培 品种 , 为 加
试 验采用 随机 区组排 列 , 复 三次 , 区面 积 重 小 为 1 . 7m , 6 6 十行 区 , 行长 6 6 , . 7r 行距 0 2 l n . 5r, l
玉米 , 灌方 便 , 排 肥力 为 中上等 。
3 1 1 产量 结果 . .
试 验 以 6 7r。产量结 果进 行 6 n
分析 , 结果 见表 1 。
(g 6 7n k / 6 )
表 l 2 o —2 0 。 8 0 9年 8个 小 麦 品 种 在 3个 地 点 试 验 产 量 结 果
病较 常年 严重 , 植株 中下 部叶提 前衰 竭 , 卜5月 加 份多 云 寡 照 , 照 时 数 较 常年 少逾 5 , 麦 灌 光 0h 小
种 进 行示 范 展示 , 为规 模化 生产 奠定 基础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 品 种 .
参试 品种 8个 , 别 为西 农 9 7 ( ) 小偃 分 8 1 VI 、 2 6 V ) 陕 麦 1 9( ) 陕 麦 1 9 V ) 西 农 l(2 、 5 V3 、 3( 4 、 3 1 ( ) 远 丰 l 5 V6 、 高 2号 ( ) 小偃 5 7 V5 、 7 ( )西 V7 、
出在 不 同生 态 备 件 下 5个 最 适 品 种 。2 0 — 2 1 0 9 0 0年 度 在 全 市 4个 地 方 进 行 示 范 . 各 生 态 区 大 力 推 广 最 适 为 品 种提 供 可 靠 依 据 。 关 键 词 : 麦 ;新 品 种 ; 验 ;示 范 小 试
西 安 市 是 陕 西 省 粮 食 生 产 大 市 , 小 麦 种 植 年
收获 时不 收边 行 , 收 8行 , 积 为 l . 4m , 实 面 3 3 试 验 区排列 与耕 地方 向垂直 。
快新 品种 的推 广 步伐 , 2 0 在 0 8年秋 播 时 , 们 引 我 进 了近 年新 审定 的部 分 新 品种 , 全 市 不 同生 态 在 区选 择具 有 一定 代 表 性 的 地 方设 立 试 验 点 , 选 筛
收 稿 日期 :0 10 — 3 2 1 —40 作 者 简 介 :韩媛 芬 ( 9 3)女 . 学 本 科 , 安 市 种 子 管 理站 高 级 农 艺 师 。 1 6一 , 大 诅
・8 ・ O
续表 1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l‘) O i 6
最 内 区 组 地 点 间
u( 一 1) 6 r
品 种 间 品 种 × 地 点 试 点 误 差
( v— 1 7 )
S 2 5 . 3 7 S 93 34 6 S u vi 9 . 5 8 S × 09 2 6 0
4 i . 8i 93 34 78 1 3 5. 89
64 49 .
(— 1 ( — 1 4 v )u )1 u r 1 ( 一 1 4 (— )v ) 2
2 ( 照 ) V8 。 2对 ( )
浆受到严重影响, 粒重大幅下降 , 千 比常 年 下 降 2 一3 。然 而 , 利 的气 候 素 却 有 利 于我 O O 不
们筛 选 出抗 逆性 强 、 产 的品种 。 稳
1 2 试 验地 点 .
选择 全 市具 有 不 同 生态 条 件 的 3个 试 验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