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四版02章 PPT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初步形成。
特色:a.全球性 b.院前急救由专业医师负责 c.部队
化的组织形式和快捷反应能力
17
其他欧洲国家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德国急救车的标准,在当代名列前茅。车内装有心电
监测、心肺复舒、外伤处理、静脉输液等装备以及多种药
品及敷料等,还有灵敏度很高的通讯装置
1960年,德国首次派遣军用直升机参与高速公路交通
15
国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括
美国医疗服务体系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
规范的现场救治。1966年制定两项急救法规:一项是
国家公路安全法。另一项是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
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舒初级救生术。
1973年,国会通过了加强急救医疗法案,开始
采用“911”作为全国通用的急救电话号码。
7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 护。
任务: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 。 意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在
损伤,减轻 患者的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对提 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8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医院急诊科救护
12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呼救网络设施, 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已建立的紧急呼救网络设施。
13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护理的人才队伍培训和科研工作 急救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发展我国急
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故伤员的救助
1980年起运用直升机运送患者,也称“空中救护车”。

危重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病情观察的概念
病情观察:
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启动视、听、 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 情况的信息过程。
要 求:整体性、连续性
病情观察的意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预见病情变化
为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观察与评估要点
生命体征:T.P.R.BP.瞳孔、疼痛 意识 面容及表情 肢体功能 皮肤黏膜 饮食与睡眠 排泄 心理状态 伴随症状
年老体弱型 神志不清型 高热谵妄型 休克型
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情重、身体虚弱 2、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内即可死亡 3、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一般都是卧床病人 5、一般都有体温、脉搏、呼吸或血压的变化 6、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 7、丧失自理能力。
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 理危险
·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广博的医学知识; 2. 严谨的工作作风; 3. 高度的责任心; 4. 训练有素、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掌握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管理、监测 参数的图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6五勤:勤巡视、勤观察、
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定期组织学习护 理文件书写规范,责任组长每天检查危重患 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 出并修改。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凡是对患者实行的侵入 性操作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征得同 意后,方可施行,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例 如约束带的使用等等
管理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 质量,科室护士长每天参加或检查危重患者 的护理质量,科室设有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 小组。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Braden评分和Morse 评分细则,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 筛查,高危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并做好护 理记录。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936年 法国最早建立EMSS 1968年 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建立“急症医疗系” 1970年 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1972年 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听证会 1973年 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 1980年 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车”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院前急救模式
二 、医院急诊科
❖ 医院急诊科(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工作时间一周7天,一天24小时 ❖ 首诊负责制 ❖ 以“急”为中心,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ER
(一)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
❖ 急诊医疗 ❖ 急救医疗 ❖ 教学培训 ❖ 科研 ❖ 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
❖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包含有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批 量伤(病)员的应急预案等。
❖ 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心搏骤停、过敏性休克、急性中毒、严重外伤等。 ❖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坠床跌倒等。 ❖ 批量伤(病)员的应急预案。
(五)急诊科的管理
3.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 (1)救治流程 (2)抢救流程 (3)转归流程 3. 实行分级分区就诊 4. 定期评价与反馈
①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 ② 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③ 批量患者,如外伤、中毒等。
(五)急诊科的管理
2.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是为迅速、有序地对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病)员开 展及时有效的救治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快速评估
迅速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判断出血部位和出血 量,以便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输血与输液
根据出血情况,及时输血或输液,补充血容量,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伤口处理与清创
01
02
03
清洁伤口
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清 洁伤口,去除污物和坏死 组织。
缝合伤口
对于需要缝合的伤口,进 行适当的缝合处理,促进 伤口愈合。
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
安抚患者情绪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等 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与家属沟通
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做好 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 持。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
感染是严重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患者容
易感染。
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严格的 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及时 处理伤口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 预防伤口感染,同时注意 伤口的换药和护理。
固定与搬运
固定受伤部位
使用夹板或固定装置,对 受伤部位进行固定,以减 少继发性损伤。
安全搬运
在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 受伤部位,避免剧烈运动 和颠簸,确保患者安全转 运。
监测生命体征
在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 学)
• 严重创伤概述 • 急危重症护理原则 • 严重创伤的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与预后
01
严重创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严重创伤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 身体组织、器官或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多级管理1组织实施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危急值班报告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入院转送制度护患沟通制度危急值班报告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入院转送制度护患沟通制度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1救治流程就诊顺序接诊方式2抢救流程分工合作3转归流程专人转送备好转运物品电话通知接收科室途中监测专人转送备好转运物品电话通知接收科室途中监测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三急诊护理工作组织管理一级濒危患者二级危重患者三级急症患者四级非急症患者红区一二级患者黄区三级患者绿区四级患者三区三区四级四级2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4定期评价和反馈三急诊护理工作组织管理制定标准及考核办法体现质量持续改进检查分析评价改进制定标准及考核办法体现质量持续改进检查分析评价改进反馈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沟通顺畅?人员相对固定掌握急救技术人员相对固定掌握急救技术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3具体目标及措施?稳定急诊专业护理队伍?提高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提高身份识别准确性?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患者住院率?规范护理文书?保证护患
足够电源-UPS
抢救床2-3张
心 电 图 机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 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Nursing
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
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 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 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4.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6.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
突发事件
v 地震 v 海啸 v 9.11恐怖事件 v SARS事件 v 禽流感 v 矿难 v 火灾 v 车祸
❖急诊科抢救
▪ 医院急诊科配备充足、高素质医务人员及设备,抢救急 危重症病人
❖危重病救护:ICU
▪ 危重患监护治疗、ICU人员设备、ICU技术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养及科学研究
一、院外急救
❖ 院外急救又称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 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 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呼救、现场救护、 医学监护、运输等环节。
印度洋海啸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危重症护理学(emenger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 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 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 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危急重症病人抢救、 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在早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 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 护理;先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送到复苏室,待清醒 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 病房。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院外急救(院前急救): ➢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危重症护理学_ICU 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_ICU 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ICU发展史
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 病人。
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 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第一节
第五章 重症监护
学习目标
1、掌握ICU的概念;监护指标的正常值以及临 床意义。 2、熟悉ICU的收治对象与治疗;熟悉血流动力 学监测的方法;ICU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3、了解ICU的设置;ICU的管理 ;ICU感染控制。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ICU概述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 tical care medicine)。 加强医疗单位(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 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患者 集中治疗的场所。 我国ICU建立于80年代初,1991年11月由中华外 科杂志等单位牵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加强医 疗研讨会。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三、ICU感染控制
控制内源性感染 1.避免扰乱和破坏正常防御机制。 2.合理使用抗菌药。 3.治疗潜伏病灶。 4.对感染危险大者,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 控制外源性感染 1.布局设计合理。 2.加强病人管理。 3.强化消毒隔离措施。 4.严格人员管理:禁止和限制进入。 5.加强感染监测。空气<200cfu/m3, 物体表面<5cfu/m2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中心ICU病房
《急危重症护理》 教学课件
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ICU主任 ICU主治医师1-2名 ICU住院医师2-4名 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 ICU护士长1-2名 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 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 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第二章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二、病情评估: 1. 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 轻拍、呼唤 2.判断伤员的气道是否通畅: 保障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3.判断伤员是否有呼吸:10秒内完成 一看—胸廓起伏 二听—呼吸音是否存在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4)判断伤员是否有脉搏:感觉大动脉搏动 SBp<80mmHg,桡动脉搏动消失; SBp<70mmHg颈动脉搏动消失;
鼻: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 无血液、脑脊液流出、外观有无改变
眼:外观、视力、 眼球表面晶状体 有无出血、充血
耳:有无异物、变形、 液体溢出。
面色:苍白、潮 红、大汗
头颅:外形、大 小、完整性
4.分类:*
轻度-绿色:受伤较轻, 生命体征平稳, 可行走,一般做对症处理。
中度-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及 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重度-红色:病伤严重,随时有命危险, 随时抢救。 死亡-黑色:意识丧失、大动脉波动消 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3.急救与呼救并重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断肢和器官 6. 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记录病情
现状与发展
第一阶1段.急:救改法革律开体放系前尚,未拉定起型来。就跑 第二阶2段.急:救20指世挥纪联末动,体多制种尚运未作形模成式共存 第三阶3段.信:息20联03络年尚非待典进(一SA步RS完)善爆发,院
4.车前载急仪救器迅设猛备发水展平不一
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一、国外: 1.英美模式: 22..以欧“洲急模”式字当先 •3以.简“单救仪”器字和当急先救员 •4仪.快器速设反备应齐(全6和分经钟验)非、富紧的急医运生输 •医 •56短专..生统 二时用送一 次间医到急转内疗急救运把急救电“救现话医电场,院 话消”防送警给察患急者救把医最疗好体的系急联救动 •7避.美免国二、次英转国运、澳大利亚

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护理学)幻灯片课件

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护理学)幻灯片课件
7
现状与发展
1.急救法律体系尚未定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拉起来就跑 2.急救指挥联动体制尚未形成 第二阶段: 20世纪末,多种运作模式共存 3.信息联络尚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阶段: 2003年非典(SARS)爆发,院 4.车载仪器设备水平不一 前急救迅猛发展
8
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一、国外: 1.英美模式: •2. 以“急”字当先 欧洲模式 简单仪器和急救员 ••以“救”字当先 ••仪器设备齐全和经验非富的医生 快速反应(6分钟)、紧急运输 ••短时间内把“医院”送给患者把最好的急救 统一急救电话,消防警察急救医疗体系联动 医生送到急救现场 • 二次转运 •专用医疗急救电话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避免二次转运
是对急重危伤病员进行入院以前所 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对伤员的现场医 疗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 即病人在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 医之前这一段的救护。是急救服务体系 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是衡量 地区急救水平的标志。
3
第一节 概述
院外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院外急救的现状与发展
院外急救的工作模式
4
急救场所走出医院到第一现场救护, 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得到及时有效 的救治,挽救生命、减少再损伤、为院 内救治争取时间和条件,降低伤残率和 死亡率。 10-20分钟 白金时间 1小时 黄金时间 6小时 白银时间 >6小时 白布单时间
1.保障救护人员和现场伤员的安全
2.去除危险因素后再救命
12
二、病情评估: 1. 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 轻拍、呼唤 2.判断伤员的气道是否通畅: 保障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3.判断伤员是否有呼吸:10秒内完成 一看—胸廓起伏 二听—呼吸音是否存在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4)判断伤员是否有脉搏:感觉大动脉搏动 SBp<80mmHg,桡动脉搏动消失; 13 SBp<70mmHg颈动脉搏动消失;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急危重症一:ICU的设置与管理:1:三集中:病情多变、危重患者;众多先进仪器;最新理论技术2:设置:床护比:1:2.5~3 床位占总床2%~8%,使用率75% 辅助区:医疗区=1.5:13收治原则:可能从监护中恢复的患者;(精神病、慢性病、终末期患者都不要)4转出指征:已纠正;转为慢性病;没救了第十章:环境及理化损伤:1中暑: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下降过量热蓄积热指数>41,易发生(温度湿度计算)先兆中暑:头晕胸闷,大汗轻症中暑: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重症:热痉挛:(低钠、低氯)腓肠肌痉挛热衰竭:(血容量不足为主)热射病:(中暑高热)谵妄、休克、DIC脱离高温、降温、补液、对症。

密切监测循环呼吸2淹溺:项目海水淹溺淡水淹溺血容量减少增加血液性状浓缩稀释红细胞损害很少大量血电解质变化钠钙镁氯增加钾增加、钠钙氯减少室颤少常见主要死因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室颤、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第十一章:急性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等食源性疾病,以及摄入非可食状态(如未成熟水果)食物和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

原因:食物被污染;污染菌繁殖;未彻底加热特点:潜伏期短;与食物相关;胃肠症状为主;无直接传染2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蒜臭味、难溶于水、碱性失效(除甲拌磷、三硫磷、敌百虫)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摄入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记水压)用阿托品对抗N样症状:烟碱受体持续刺激(肌纤维颤动、呼吸肌麻痹)用解磷定辅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CHE)<70%即有意义处理:防自身中毒、清水洗胃、清理全身、解毒药使用、对症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阿托品中毒症状要严重病情观察:反跳:毒物未清除干净;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后期未复能);中间型综合征:肌无力3一氧化碳中毒:240*3600的压制轻度:COhb:10%~20%:头痛四肢无力中度:COhb:30%~40%:口唇粘膜樱桃红重度:COhb:40%~60%:去大脑皮质状态高压氧(长期)、亚低温治疗4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mg/dl:欣快、呼气酒味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150mg/dl:醉酒昏迷期:血乙醇浓度>250mg/dl:昏迷注意事项:酒精半衰期6h抗生素避免用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防止窒息、喝酒脸红(代谢差)用纳洛酮(禁用吗啡、氯丙嗪)5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洗胃、导泻、利尿、血透6:蛇咬伤:神经毒素:伤呼吸肌、及时救治无后遗症:银环蛇血液毒素:伤循环、脏器出血、严重后遗症:蝮蛇减少吸收、增加排泄、血清、阻断淋巴回流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1:心脏电复律: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下三项外;与R波同步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室颤、室扑、无脉室速;找不到R波操作步骤:准备:导电糊可用生理盐水纱布代替;患者有无起搏器评估:确认室颤等心律开机:机器默认“非同步电复律”选择能量:单相360J 或双相200J (儿童2J/kg、第二次加倍)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纱布正确安放电极板(两种方法)充分接触:加压为5kg,再次评估心电图充电、clear、放电:电极板不立即离开继续5个循环胸外按压(5~6cm、100~120次/min)观察效果注意事项:电极板起搏器均10cm;人员离开;2人工气道建立:确定性/非确定性目的:口咽通气管:平卧、后仰;口咽喉一线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反向插入法:180度;横向插入法:90度鼻咽通气管: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不能使用或者耐受口咽通气管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者禁忌证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鼻腔各种疾患,如鼻息肉、鼻腔畸形、鼻外伤、鼻腔炎症鼻腔出血或者出血倾向喉罩置入术:不需要口咽喉一线适合证:短时间外科手术困难气道难以气管插管颈椎活动度差紧急复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使用前禁食喉罩不能防止胃内容物误吸不适用于长期机械通气使用后观察呼吸及听诊拔出前避免咽喉部的刺激环甲膜穿刺: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气管内插管术:适应症:禁忌症:体位:口咽喉一线;肩部垫高10cm导管插入深度:自门齿计算:男(22~24cm);女(20~22cm);小儿深度=年龄/2+12气管切开术:常规: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骨上窝、沿正中线4~5cm。

急危重症患儿护理ppt课件.ppt

急危重症患儿护理ppt课件.ppt

高热惊厥临床特点
发病率 惊厥发作形式 惊厥持续时间热性惊厥
复杂性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中约占80% 热性惊厥中约占20%
全身性发作
局限性或不对称
短暂发作,大多数 5~10min
长时间发作, ≥15min
一次热程中仅有1~2次 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
发作

≤4次
≥5次
三、病情判断
安定:每次0.3~0.5mg/kg,肌注或静脉慢推, 15~30分钟可重复使用。
鲁米那:每次5~8mg/kg,肌注。 10%水合氯醛:每次0.5mg/kg,保留灌肠。
四、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控制惊厥发作,积极寻找病因
1. 加强护理,减少刺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 放置一条静脉输液管 4. 控制高热 5. 抗痉治疗 6. 及时对症治疗
危重症患儿护理
野战护理学教研室助教 师文文
目录
1
儿童惊厥的护理
2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
3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5
急性肾衰竭患儿的护理
6
儿童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 1. 正确描述惊厥、惊厥持续状态、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 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CPR的定义。 2. 识别患儿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衰竭及心搏骤停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理解: 1. 患儿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生理。 2. 患儿常见危重症的临床表现特点。 3. 患儿常见危重症的治疗原则。
学习目标
应用: 1. 对惊厥、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 衰竭、急性肾衰竭及心搏骤停的患儿实施护理并做健康 教育。 2. 熟练操作儿童CPR

《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 湿性淹溺:人淹没于水中,喉部肌
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 和肺泡发生窒息.
医学PPT
34
发病机制
❖ 淡水淹溺 ❖ 海水淹溺
医学PPT
淹溺了怎么办?
35
淡水(低渗性溶液)

→ → 血液循环
血液稀释
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

← ← ← 死亡
室颤
高钾血症
红细胞血管内溶血


←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
判断。
医学PPT
31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病情评估 救治与护理
淹溺
医学PPT
32
第二节 淹溺
❖ 淹溺(drowning) 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
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 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 状态.
医学PPT
33
淹溺的分类
❖ 干性淹溺:人入水后,强烈刺激,
引起喉头痉挛导致窒息死亡心
处休息情况好转。试问患者出现什么情况(

A.先兆中暑
B. 轻度中暑
C.重度中暑
2、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
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3分钟后缓解,患者出现
什么情况( )
A.热痉挛
B.热衰竭
C.热射病
医学PPT
14
救治与护理
❖ 现场救护 ❖ 医院内救护 ❖ 护理要点
医学PPT
医学PPT
我是小胖子,热天到了 只好在空调房里睡觉!12
重度中暑
❖ 热痉挛: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
痉挛
❖ 热衰竭: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
虚脱或短暂晕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二、疑难知识点
二、疑难知识点
院前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工作流程 心搏骤停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 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婴幼儿的急救 简明检伤分类的方法 止血带的使用 中暑的分型和急救
第二章
三、常考知识点
三、常考知识点
院前急救的原则 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分析; 气道异物梗阻海氏手法的操作要点 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护要点 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的病理生理机制 重度中暑的分型个各自的急救要点 触电是的现场急救
第二章
院前急救
作者 : 胡爱招
单位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目录
重点内容 疑难知识点 常考知识点 思维导图
第二章
一、重点内容
一、重点内容
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 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院前急救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常见理化因素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第二章
四、思维导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思维导图
院前急救
原则
概述
目的
心搏骤停患者 的院前急救
流程
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院 前急救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常见理化因素损伤患者 的院前急救
检伤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淹溺 电击伤
中暑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